电梯结构及原理整理版

合集下载

电梯工作原理

电梯工作原理

电梯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电梯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垂直交通方式。

然而,电梯的工作原理却是众多人所不了解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梯的工作原理,包括电梯的基本构造、电梯的运行方式、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以及电梯的维护保养。

一、电梯的基本构造1.1 电梯井和轿厢:电梯井是电梯的运行空间,轿厢则是电梯内部供乘客乘坐的空间。

电梯井和轿厢之间通过导轨连接,轿厢可以在导轨上上下运行。

1.2 驱动系统:电梯的驱动系统由电动机、减速器和传动机构组成。

电动机提供动力,通过减速器和传动机构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轿厢的上下运动。

1.3 控制系统:电梯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梯按钮、控制器和电气元件等。

乘客通过按下按钮选择所需楼层,控制器接收信号后控制电动机实现轿厢的运行。

二、电梯的运行方式2.1 电梯的起升运行:当乘客按下按钮选择楼层后,电梯控制器接收信号,电动机启动并驱动轿厢沿导轨上升或下降,直到到达目标楼层。

2.2 电梯的停靠控制:当电梯到达目标楼层时,控制器会控制电动机停止运行,并使轿厢与楼层平齐,以方便乘客上下电梯。

2.3 电梯的门控制:电梯的门控制系统通过电动机和门系统实现轿厢门的开关。

当电梯到达目标楼层时,门控制系统会自动打开轿厢门,乘客上下电梯后,轿厢门会自动关闭。

三、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3.1 限速器:电梯的限速器是一种安全装置,用于监测电梯的运行速度。

当电梯超过预设的安全速度时,限速器会自动刹车,确保电梯的安全停靠。

3.2 安全钳:安全钳是一种安全装置,用于防止电梯的自由坠落。

当电梯发生异常情况时,安全钳会自动夹紧导轨,阻止电梯的运行。

3.3 紧急通信系统:电梯内部配备有紧急通信系统,乘客可以通过该系统与外界联系,寻求帮助。

四、电梯的维护保养4.1 定期检查:电梯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包括电梯的机械部件、电气系统以及安全装置的功能检测,以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4.2 日常保养:电梯的日常保养包括轨道的清洁、电梯门的润滑以及按钮的维护等,以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简易电梯知识点归纳总结

简易电梯知识点归纳总结

简易电梯知识点归纳总结1. 电梯的工作原理电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电动机带动钢丝绳或液压缸,使电梯的升降舱厢上下运动。

电梯通常由机房、轿厢、对重、导轨、悬挂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分构成,各部分协同工作,实现电梯的正常运行。

1) 机房:机房通常设置在电梯井顶部或地下室,内部安装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用于驱动电梯升降。

2) 轿厢:轿厢是电梯运送人员或货物的装置,通常由钢板和门组成。

内部还配备有控制面板和安全设备。

3) 对重:对重是电梯升降的平衡重量,在轿厢上升时,对重下降,反之亦然。

4) 导轨:导轨用于引导电梯轿厢的运动方向,保证轿厢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5) 悬挂系统:悬挂系统通常由钢丝绳(或钢带)和各种连接部件组成,用于连接轿厢和对重,保证电梯的升降运动。

6)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电梯的大脑,通过按钮、传感器和控制器等组件,实现对电梯的调度、监控和保护。

2. 电梯的类型根据驱动方式和使用场景的不同,电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乘客电梯、货物电梯、自动扶梯、观光电梯、医用电梯等,下面对其进行简要介绍:1) 乘客电梯:主要用于运送人员,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包括住宅、商业综合体、办公楼等。

2) 货物电梯:主要用于运送货物,适用于工厂、仓库等场所,能够承载较重的货物。

3) 自动扶梯:一种沿着倾斜轨道运动的电梯,主要用于繁忙地段的客流运输,如商场、地铁站等。

4) 观光电梯:设计独特、外观漂亮,通常安装在风景名胜区或高层建筑内,供游客观光使用。

5) 医用电梯:满足医疗设施对电梯的特殊需求,如医院内的病人转运和医疗设备搬运等。

3. 电梯的安全知识电梯是一种特殊的运输设备,使用和维护中需要注意安全事项,下面简要总结几点:1) 乘梯安全:乘客在乘坐电梯时,应注意遵守电梯使用规则,等待有序上下,不在电梯内吸烟、乱扔垃圾等,遇到电梯故障应按规定操作或及时报警。

2) 日常维护:电梯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润滑、故障检修等,以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电梯基本原理和结构(全)

电梯基本原理和结构(全)

电梯原理结构电梯的基本结构是:一条垂直的电梯井内,放置一个上下移动的轿箱(Cab)。

电梯井壁装有导轨,与轿箱上的导靴限制轿箱的移动。

轿箱的支撑及升降有两种方法:曳引式多条钢缆,把轿箱悬挂在电梯井顶部机房的曳引轮之上。

钢缆另一端悬挂作平衡的对重。

对重一般为轿箱加上50%负载时的重量。

当轿箱移动时,对重会向反方向移动。

曳引轮是依靠钢缆的粗糙表面及引轮上坑纹之间的摩擦力来拉动轿箱。

因此当钢缆或曳引轮用旧之后,必须适时更换以防滑溜。

电动机负责带动曳引轮转动,提供动力升起或放下轿箱。

电动机可能是交流,亦有可能是直流。

部分电动机要使用齿轮带动曳引轮,较新及较快的电梯一般会采用无齿轮带动。

部分高层曳引式电梯还有重量补偿:在轿箱及对重之下设有一条钢缆或锁链,连接到地上。

作用是补偿悬挂轿箱或对重的钢缆长度改变引起的重量变化。

曳引式电梯必定会有各种安全装置,防止轿箱因钢缆继裂、制动失灵等任何原因造成的堕落。

最低限度的安全装置包括:在机房装设的钢缆限速器,在轿箱及对重上安装安全钳。

安全钳即奥的斯当年发明的机械安全装置,当加速到某一速度时会自动钳紧导轨,把轿箱或对重刹停。

在电梯井的底部,还会装有缓冲器,作为最后的保护。

曳引式电梯一般需要在电梯顶部设置机房。

近年设计新型的曳引式电梯,采用纤维-钢缆复合缆索,可以减少所需的润滑及维修。

此外新型的电动机体积小,可以安装在井壁,免除机房设置。

液压式轿箱由底下的柱塞支撑及升降,柱塞由液压推动。

部分柱塞可作望远镜式折叠,减少地底所需要的深度。

部分柱塞不可折,安装时地下必需挖一个洞。

因为柱塞的限制,液压式电梯一般只会在两至五层高的建筑物上使用(不多于20米)。

液压式电梯的优点是机房可设置在任何位置,而且占地较少,机械亦较为简单;一般使用亦较少机会发生问题。

但是亦有耗电较多,速度低的缺点(秒速不高于1米)。

电梯原理结构分章(点击进入查看相关内容)第一章:电梯的型号与分类第二章:电梯结构原理与安全保护装置第一节:曳引系统第二节:轿厢与门系统第三节:导向系统第四节:重量平衡系统第五节:电气控制装置第六节: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第三章:继电器逻辑控制电梯系统第一节:呼叫指令的记忆与解除第二节:选层器第三节:自动定向电路第四节:最远的反向呼叫电路第五节:电梯的启动与换速电路第六节:平层停止运行电路第七节:开关门控制电路第八节:信号显示电路第九节:电梯的安全保护第四章:电力拖动系统第一节:直流电梯拖动系统第二节:交流电梯拖动系统第五章:电梯的保养与维修第一节:电梯的维保安全技术要求第二节:电梯故障的检查测量基本方法第三节: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第一章:概述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

电梯初级知识点总结图解

电梯初级知识点总结图解

电梯初级知识点总结图解一、电梯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 电梯的基本结构电梯主要由电梯舱、悬挂系统、门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电梯舱是乘客和货物的载体,悬挂系统包括导轨、钢丝绳、平衡块等,并负责支撑和运行电梯舱。

门系统包括门轨、门扇等,负责电梯的开启和关闭。

传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减速机、导轮等,负责提供动力和传递力量。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电气元件、传感器等,负责控制电梯的运行和安全。

2. 电梯的工作原理电梯的运行是由电动机驱动,通过传动系统提供力量,使得电梯舱在导轨上上下运动。

控制系统监控电梯的运行状态,通过电气信号和控制指令控制电梯的开闭、停靠等操作。

电梯的安全装置和紧急系统能够在发生故障或紧急情况下及时保护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二、电梯的安全设施和标准1. 电梯的安全装置电梯的安全装置包括限速器、安全钳、轿厢限位器、门锁检测装置、地震传感器等。

限速器在电梯超速时立即制动,安全钳在电梯发生意外时立即切断电梯的电源,轿厢限位器能够确保电梯在轨道范围内运行,门锁检测装置能够确保电梯门的关闭,地震传感器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及时停机。

2. 电梯的安全标准电梯的安全标准包括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国际标准主要是由国际电梯协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主要包括EN115、EN81、ISO 9001等。

行业标准由国内电梯行业协会和标准化组织制订,地方标准由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制订。

三、电梯的维护和保养1. 电梯的维护周期电梯的维护周期通常包括日常维护、周期性维护和定期大修。

日常维护是指对电梯日常运行中的小故障和异常进行处理,周期性维护是指根据电梯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定期大修是指根据电梯的使用寿命进行全面维修和更新。

2. 电梯的维护内容电梯的维护内容包括机械部分的润滑、检查和清洁,电气部分的检查和调试,安全装置和紧急系统的测试和维护,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的检查和校准等。

3. 电梯的维保单位和人员电梯的维保单位通常是由电梯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保公司提供,维保人员需要有相关的资质和证书,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电梯,保证电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电梯基本原理及结构

电梯基本原理及结构

电梯基本原理及结构电梯,作为现代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通过垂直运输人员和物品,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本文将介绍电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一、电梯的基本原理电梯的基本原理是运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以及电学中的电机和电控原理。

电梯通过电机的驱动,通过钢丝绳或液压系统使电梯车厢上下运动。

其中,电机起到提升和下降的功能,钢丝绳或液压系统起到承载和支撑的作用。

在电梯内部,还设置了控制系统,通过按钮或触摸屏控制电梯的停靠楼层,并确保乘客的安全。

电梯内还设置了配重系统,平衡电梯的重量变化,使其垂直运动更加平稳。

二、电梯的基本结构1. 电梯机房:电梯机房是电梯的核心部件,内部配置有电机、控制系统以及安全装置。

电梯机房通常位于建筑的顶部或底部,便于维修和保养。

2. 曳引系统:曳引系统是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电机和钢丝绳构成。

电机带动钢丝绳,使电梯车厢上升或下降。

钢丝绳连接着电梯车厢和配重块,起到承载和平衡的作用。

3. 电梯井道:电梯井道是电梯运行的垂直通道,用于保护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井道内安装有导轨,使电梯车厢顺利运行。

4. 电梯车厢:电梯车厢是乘客乘坐的空间,通常由金属制成,内部装有按钮和指示灯,供乘客选择楼层和显示当前运行状态。

5. 安全系统:电梯的安全系统包括多项安全装置,如限速器、上限开关、下限开关和门锁等。

这些安全装置确保了电梯的稳定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6. 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电梯的运行和停靠。

通过按钮或触摸屏,乘客可以选择楼层,并与控制系统进行交互。

控制系统还包括后台程序和监控系统,以确保电梯运行的安全和顺畅。

三、电梯的工作流程电梯的工作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电梯的启动:乘客通过按钮或触摸屏选择要前往的楼层,控制系统接收到信号后,告知电机启动。

2. 电梯的运行:电机带动钢丝绳,使电梯车厢沿着井道上升或下降。

3. 电梯的停靠:当电梯到达指定楼层时,控制系统接收到信号后,减速并停靠在该楼层。

简易电梯知识点总结高中

简易电梯知识点总结高中

简易电梯知识点总结高中一、电梯的原理电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动机驱动电缆或液压系统使电梯吊舱上升或下降。

电梯能够以垂直方向运动是因为它的驱动系统能够对电梯吊舱施加一个恒定的力使其运动。

同时,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电梯还配备了紧急制动系统和安全装置,以防万一发生意外情况。

二、电梯的结构电梯主要由电梯井、吊舱、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和门系统等部分组成。

电梯井是电梯的运动轨道,吊舱是电梯的载体,驱动系统是电梯的动力来源,控制系统是电梯的大脑,安全系统是为了保障乘坐者的安全,门系统是为了确保乘坐者的出入方便和安全。

所有这些部分的协调合作才构成了电梯的整体结构。

三、电梯的安全电梯作为一种载人的交通工具,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电梯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电梯制造商必须按照标准要求对电梯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验。

此外,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也必须配备完善的安全装置,比如紧急制动系统、过载保护系统、电气安全系统等。

这些安全装置可以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触发,将电梯停下来,保障乘坐者的安全。

四、电梯的维护保养电梯作为一个大型机械设备,在日常运行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一方面,定期的维护保养可以确保电梯的运行状态良好,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维护保养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确保电梯的安全性。

通常,电梯的维护保养需要由专业的维保人员进行,他们会对电梯的零部件进行检查、保养和更换,以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总之,电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了解电梯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关注电梯的安全性,并确保电梯得到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乘坐安全和电梯的正常运行。

电梯结构及原理整理版

电梯结构及原理整理版
苏州迅达,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 ➢ 继电器控制-PC控制-微机控制
8
第八页,共138页。
中国的电梯现状
➢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梯作为住宅楼、写字楼等楼宇内的垂直运输工具,已经像其他交 通工具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
第十二页,共138页。
两类电梯电梯定义的区别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定义的电梯,既包括上
下运行的升降式电梯,也包括水平或微倾斜角输送乘
客的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被称作广义电梯概念, (英语Lift +Passenger conveyor+Escalator)。 ➢ GB/T7024 国家标准中定义的电梯,只限于上下 运行的升降式电梯;称作狭义电梯概念,与英语 Lift(美Elevator)相同。
28 操纵箱 29 开门
机 30井道传感器 31 电源开关 32 控制
柜 33 曳引电机 34 制动器
21
第二十一页,共138页。
电梯总体结构
系统
功能
主要构件与装置
曳引系统
输出与传递动力,驱动电梯运行 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等
导向系统
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
导轨、导轨支架
轿厢
用以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组件
15
第十五页,共138页。
电梯的分类
➢ 按拖动方式分类 ❖直流电梯(Z) 其曳引电动机为直流电动机,通常为采用可控硅直接供电的可控硅-电动机拖动系统;
性能优良、梯速较快,通常用于高速电梯。
❖交流电梯(J) 双速电梯( 2-SP) 交流调压调速电梯(ACVV) 交流调频调压电梯(VVVF)

电梯结构与原理

电梯结构与原理

电梯结构与原理一、引言电梯是现代化建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电梯的结构和原理是什么呢?本文将从电梯的结构、控制系统、驱动系统以及安全保护系统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电梯的原理。

二、电梯结构1. 电梯门电梯门包括外门和内门两部分。

内门是由轨道、滑动门扇和导向装置组成,而外门则是由框架、玻璃和铰链等部件组成。

在开关门时,内门先打开,然后外门才会打开。

2. 电梯轿厢轿厢是乘客乘坐的空间,它由钢板焊接而成。

轿厢底部设有导向装置和支撑装置,使得轿厢能够沿着导轨运行。

同时,在轿厢顶部还设置有配重块,以平衡乘客和货物的重量。

3. 导轨导轨分为上导轨和下导轨两种。

上导轨用于支撑和引导轿厢运行时所需的摩擦力,并且还能够承受轿厢的垂直重量。

下导轨则用于支撑和引导配重块。

4. 驱动系统驱动系统主要由电机、减速器和传动装置组成。

电机提供动力,减速器将电机的高速旋转转换为轿厢和配重块所需的低速旋转,传动装置则将电机的输出转矩传递到牵引绳上。

5. 牵引绳牵引绳是连接轿厢和配重块的钢丝绳,它们通过滑轮组来实现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牵引绳会不断地卷绕在滑轮上并产生摩擦力,从而使得轿厢和配重块能够平稳地运行。

三、控制系统1. 电梯控制柜电梯控制柜是整个电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包括主控板、调度板、门机板等多个子板。

主控板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和信号调度,调度板则负责调度各个楼层之间的乘客和货物运输。

2. 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是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它可以检测轿厢和配重块在运行过程中的位置,并且能够在达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停止电梯的运行。

3. 电气安全装置电气安全装置主要包括断路器、熔断器、接触器等部件。

它们能够保证电梯在运行时不会出现电路故障,从而保证了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四、驱动系统1. 交流电机交流电机是驱动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电机,它能够提供高效率和高性能的动力输出。

同时,由于交流电机具有较高的转矩和转速范围,因此它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载荷和工作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追求不断提高的背景 下,中国电梯保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我国电 梯数量增长迅速。
10
中国的电梯现状
➢ 截止2009年底,全国在用电梯量已达130万台,浙江省拥有电 梯数量为139000台;
➢ 全国拥有电梯制造企业为 450多家,浙江省有55家(主要分布 在杭州和湖州各17家、宁波8家),仅次于广东省,同江苏省持 平,其中西子奥的斯和巨人通力2009年产量全国前10位,初步 估计产量在6万台左右;
18
电梯的基本规格
➢ 电梯用途:指客梯、货梯、病床梯等 ➢ 额定载重量:指制造和设计规定的电梯载重量 ➢ 额定速度:指制造和设计规定的电梯运行速度 ➢ 拖动方式:指电梯采用的动力种类,如交(直)流电力拖动、液
力拖动 ➢ 控制方式:指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操作的方式,即按钮控制、信号
控制等 ➢ 轿厢尺寸:指轿厢内部尺寸和外廓尺寸,以深 X 宽表示。内部尺
22
电梯总体结构
系统
功能
主要构件与装置
曳引系统
输出与传递动力,驱动电梯运行 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等
导向系统
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 导轨、导轨支架
轿厢
用以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组件
轿架、轿厢体
门系统 重量平衡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 安全保护系统
乘客或货物的进出口,运行时层、 轿门、厅门、门机、门锁 轿门必须封闭,到站时才能打开
3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梯井道顶层高度要求
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 ➢ 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 程;(注:0.035v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v时的重力制停距离 的一半) ➢ 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 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m);
人员,而在井道上部保留的一个安全空间。(顶层高度要求) ➢ 底坑是井道位于最底层站地坎以下的部分。底坑的底部应光滑平
整,不得漏水或渗水。
28
全封闭的井道
建筑物中,要求井道有助于防止火焰蔓延,该井道应由无孔的墙、 底板和顶板完全封闭起来。 只允许有下述开口: ➢ 层门开口;
➢ 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的开口 ;
THY1000/0.63-AZ:液压货梯,载重量1000kg, 速度0.63m/s,按钮控制。
20
电梯总体结构
限速器
轿厢导轨 对重导轨
对重 张紧轮
控制柜 主机
缓冲器
门机系统 轿厢
随行电缆 补偿链
厅门 缓冲器
21
电梯总体结构
1 减速箱 2 曳引机 3 曳引机底座 4 导 向轮 5 限速器 6 机座 7导轨支架 8 曳引钢丝绳 9 开关碰铁 10 终端开关 11 导靴 12 轿架 13 轿门 14 安全钳 15 导轨 16 绳头组合 17 对重 18 补偿 链 19 补偿链 导轮 20 张紧装置 21 缓冲器 22 底座 23 层门 24 呼梯盒 25层楼指示 26 随行电缆 27 轿壁 28 操纵箱 29 开门机 30井道传感器 31 电源开关 32 控制柜 33 曳引电 机 34 制动器
速保护装置、断相错相保护装置、上下极限保
护装置、门锁联锁装置
23
电梯机房与井道
24
电梯机房
➢ 机房是安设曳引机和其附属设备的专用机房,一般在井道的上面, 也有下机房和无机房;
➢ 机房应是专用房间,有实体的墙、顶和向外开启的有锁的门。 ➢ 机房内不得设置与电梯无关的设备或作电梯以外的其他设备、不
得安设热水器或蒸汽采暖设备。 ➢ 通向机房的通道和机房门的高度不得小于1.8m,机房内供活动和
第一部分电梯结构及原理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1
电梯综述
2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 电梯作为升降设备,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我国劳 动人民发明的辘轳;一种由木制(或竹制)的支架、卷筒、曲柄 和绳索组成的卷筒式卷扬机
3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 1852年,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了以蒸汽机 为动力、配有安全装置的载人升降机
➢ 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 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或倾斜角小于 15º 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结构型式便于乘客 出入或装卸货物。 ---GB/T7024
12
电梯的两大类型
➢ 垂直或倾斜角≤15度 升降的载人 载货 固定电力驱动设备 ---电梯
➢ 水平或微倾斜角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 动设备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放置在井道中的机电设施可以无 维护或少维护。
26
电梯机房 ➢ 控制柜前面应有一块深度不小于0.7m、宽度为柜宽且 不小于0.5m的检修操作场地 ➢ 通往操作检修场所的通道宽度应不小于0.5m; ➢ 机房地面高度不一,在高差大于0.5米时。应设置楼梯 或台阶并设护栏; ➢ 机房地板上必要的开孔要尽可能小,而且周围应有高 度不小于50mm的圈框;
工作地点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8m,通道宽度应不小于0.5m,在 没有运动部件的地方,此值可减少到0.4m; ➢ 主机旋转部件的上方应有不小于0.3m的垂直净空距离;
25
无机房电梯
上世纪末通力电梯公司推出了无机 房电梯,特点是: ➢ 把曳引机、控制柜等设置在井道
里,取消了上置式机房; ➢ 采用了无齿轮曳引机等最新技术,
4
电梯的发展
➢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展览会上,奥的斯先生展示了他的世界 首台安全电梯
5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 1889年美国OTIS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直流 电动机为动力的升降机
6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1900年开始出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驱动电梯, ➢1903年出现曳引式驱动电梯
7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 1967年晶闸管用于电梯拖动,研制出了交流调压调速电梯 ➢ 1980年代,出现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 1984年,日本将变频调速系统应用于2m/s以上的电梯 ➢ 在控制方面,微机全面取代继电器,实现闭环控制,进一步提
寸由梯种和额定载重量决定,外廓尺寸关系到井道的设计 ➢ 开门方式:指电梯门的结构型式。可分为中分、旁开。
19
电梯型号
控制方式 额定速度(m/s) 额定载重量(kg) 改型代号 拖动方式(型:拼音大写) 产品品种(组:拼音大写) 产品类型(类:拼音大写)
例:TKJ1000/2.5 – JXW: 交流调速乘客电梯,载重量1000kg,速度2.5m/s,微机集选控制。
OTIS、苏州迅达,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 ➢ 继电器控制-PC控制-微机控制
9
中国的电梯现状
➢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的 提高,电梯作为住宅楼、写字楼等楼宇内的垂直运输工具,已 经像其他交通工具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
➢ 据1999年《电梯世界》杂志统计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电梯保有 量一般在30台以上/万人,瑞典等国家电梯保有量甚至达到120 台以上/万人,我国电梯保有量约有6台/万人
➢ 按运行速度分类 ❖ 超高速电梯:3m/s ~ 10m/s 或更高的电梯,常用于超高层建筑物内; ❖ 高速电梯: 2m/s ~ 3m/s的电梯。如2m/s、 2.5m/s、 3m/s等; ❖ 快速电梯: > 1m/s 而 ≤2m/s 的电梯,如1.5m/s、 1.75m/s等; ❖ 低速电梯: 1m/s 及以下的电梯,如0.25、 0.5、 0.75、 1m/s等
16
电梯的分类
➢ 按拖动方式分类
❖直流电梯(Z)
➢ 其曳引电动机为直流电动机,通常为采用可控硅直接供电的可控硅-电动机拖动系 统;
➢ 性能优良、梯速较快,通常用于高速电梯。
❖交流电梯(J)
➢ 双速电梯( 2-SP)
➢ 交流调压调速电梯(ACVV)
➢ 交流调频调压电梯(VVVF)
❖液压电梯(Y)
➢ 直顶式:其油缸柱塞直接支撑轿厢,使轿厢升降;
32
电梯井道顶层高度要求
➢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厢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 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v2(m),与导靴获滚轮、曳 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获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 于0.1+0.035v2(m);
➢ 火灾情况下,气体和烟雾的排气孔 ;
➢ 通风孔
➢ 井道与机房或与滑轮间之间必要的功能性开口;
➢ 电梯之间隔板上的开孔 。
部分封闭的井道
在不要求井道在火灾情况下用于防止火焰蔓延的场合,如与瞭望台、 竖井、塔式建筑物联结的观光电梯 等,井道不需要全封闭,但要提 供: ➢ 在人员可正常接近电梯处,围壁的高度应足以防止人员:遭受电 梯运动部件危害 ,直接或用手持物体触及井道中电梯设备而干 扰电梯的安全运行 ;
➢ 围壁应是无孔的 ;
➢ 围壁距地板、楼梯或平台边缘最大距离为0.15m
➢ 应采取措施防止由于其他设备干扰电梯的运行 ;
➢ 对露天电梯,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
电梯井道
➢ 当底坑下有人可以进入或通过的空间,如地下室、车库等,底坑 地板强度应能承受不小于5000N/M2的负荷,同时对重也必须安 装安全钳。
高电梯性能和可靠性 ➢ 目前,更强调运行质量和开拓功能,往绿色、环保、节能方面
发展。
8
中国电梯的发展过程
➢ 1908年-第一台进口电梯(上海汇中饭店) ➢ 1932年-第一台单人自动扶梯(中百一店) ➢ 建国后,首先建立了上海电梯厂 ➢ 1959年-国产第一批双人自动扶梯(北京新火车站) ➢ 1976年-国产第一批100m长的自动人行道(首都机场) ➢ 80年代,成立了多家合资企业,如中国迅达、上海三菱、天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