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经济发展模式不完善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文明形态的一种进步,更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经济发展模式。

至今为止,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仍未从根本上改变,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污染问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物耗和排污量等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仍然存在消费总量持续增加和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严重滞后。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表示,中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00/o和3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

虽然我国近年来提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但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法律体系不完善、传统产业结构制约、融资机制和技术限制等因素,都使得我国的生态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但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比之下,国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方面却卓有成效,当前,发展生态经济、推行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新政”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一致选择,目的在于改变高能耗、高

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消耗和低排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另外,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三种错误倾向仍值得警惕:一是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砍伐大量森林,破坏大量绿地,导致生态空间大大缩小,造成严重的土壤和水源地污染;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较为粗放,用地不够集约,占用大量农田,若任由这种趋势发展,未来建设、居住用地将“无地可用”,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将受到威胁;三是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搞大广场、阔马路、高楼大厦,而农村和小城镇“脏乱差”的情况较为普遍。

(二)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环境经济政策缺乏

在法律制度保障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进步很大,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但是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并不平衡,长期以来重污染防治、轻资源保护的理念使得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立法和研究相对薄弱,对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虽然一直以来《环境保护法》都被视为环境资源领域的基本法,但是无论其名称还是内容更多倾向于环境污染防治,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及生态环境问题规定较少,所以近年来理论和立法界一直在酝酿修订《环境保护法》,建议增加有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规定,以使其内容更加完善和平衡。

此外,在对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保立法方面也存在不平衡的状

态,长期以来对城市环境保护的立法一直比较重视,而农村生态环保立法存在缺欠和滞后。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离不开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必须加强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转型不仅需要立法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环境经济政策如环境税费、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手段的广泛运用,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外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

环境经济政策的广泛运用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环境经济政策的探索和运用,不仅可以节约和内化环境资源保护的成本,还能进一步激励企业积极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并不广泛,主要有排污收费、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等,且主要以污染防治为主,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税、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亟待加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排污权收费等还在探索。应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应用。

(三)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尚未真正建立,公众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较弱,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发展形态,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新的发展阶段,是人类彻底反思以往发展模

式弊病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更科学的发展思路,它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正确的环境伦理价值观为主导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时期的环境伦理价值观既不同于农业文明时期依赖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被动、朴素环境伦理观,更不同于工业文明时期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价值观,是一种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需要从根本上抛弃长期以来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观。

然而目前,虽然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但真正在广大民众心中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尚需时日。

特别是在农村,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环境保护意识淡漠,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只有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

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大力提倡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公众进行有关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的教育,引导公众绿色消费,规范公众在工作、生产、消费和生活过程中的环境友好行为等。

如美国早在1970年就通过制定《环境教育法》,加强对公众进

行有关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的教育,为此,联邦政府教育署专门设置了环境教育司。

日本则通过政府、协会团体、教育机构、企业所开设的体验式、参与式教育宣传,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理念深入人心,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和国外相比,我国民众生态环境意识仍需加强,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须尽快确立和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