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浐灞生态区节水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浐灞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浐灞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宝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我于2023年7月1日至8月30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保护措施;2. 学习湿地植被、动物等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3. 掌握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湿地生态系统调研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文条件、土壤类型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随后,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对湿地植被、动物等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实地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浐灞湿地公园具有以下特点:(1)湿地植被丰富,种类繁多。

园区内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包括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如芦苇、香蒲、莲、荷花、柳树、杨树等。

(2)动物种类繁多,包括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

其中,鸟类种类最为丰富,如白鹭、野鸭、灰鹤、鸳鸯等。

(3)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物种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 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以下保护与修复措施:(1)加强湿地植被保护,禁止乱砍滥伐,确保植被覆盖率的稳定。

(2)实施湿地水环境治理,确保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3)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禁止非法捕捞、猎杀等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4)推广湿地生态旅游,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重视。

3.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利用浐灞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湿地风光、动植物观赏、科普教育等。

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

(1)合理规划旅游路线,确保游客能够充分体验湿地生态美景。

(2)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湿地风光摄影、生态体验、科普教育等。

西安浐灞区域市场调研报告

西安浐灞区域市场调研报告

西安已不是西安,是中国西北五省第一生态园区,领秀北中国!
二、区域地产发展状况
2.1宏观环境发展
浐灞生态区作为近年来城东尤为引人注目的区域,以城市生态带、景 观带、旅游带、经济带的定位着力建设城市第三代新城,倡导“大水大 绿”、“城市绿肺”的浐灞生态区从规划之日起至今日来看,基础设施建 设迅速跟上,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环境治理卓有成效,现今的浐灞生态区 已经成为城东建设发展的新兴集中地。浐灞生态区居住圈就是依附于浐灞
绿地规划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8.8平米,绿化率47.69%,城市公共绿地1584.15公顷; 规划带状生态廊,面状生态湿地公园,网状生态绿廊
区域定位
4区——新型城区、生态区、商务区、景观区; 4带——生态带、景观带、旅游带、经济带。
2.2区域楼市发展
浐灞的发展潜力被外界所看好,区域项目市场反应强烈,带动了价格 的一路上升,而且区域新近进入的项目也越来越注重内外兼修,产品价值 的提高也进一步促使了价格的上升。 根据西安房地产信息网的相关数据统计,2008年浐灞板块在售项目的 平均销售单价达到3000 元/㎡以上,2009年上半年在售项目的平均销售单 价达到4000 元/㎡以上。中新浐灞半岛开盘价格3000元/㎡左右,09年上半 年最高达到4300元/㎡;水岸东方预售最低价格2500元/㎡,目前最新价格 是4500元/㎡;沁水新城1期的均价达到了3400元/㎡,2期的均价在4800元 /㎡左右。虽然这样的价格不能跟其他区域高价格相比,但是涨幅速度十分 迅速,同比去年增长了8%。随着各配套设施逐步建成使用、区域市政配套 进一步完善等等诸多利好因素刺激下,浐灞生态区的住宅价格还将会有进 一步的升高。
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让西安绿代表 中国红 —不只是浐灞的,更是中国的荣耀

西安市周边河流污染与治理现状及西安市民对其态度和认识的调查

西安市周边河流污染与治理现状及西安市民对其态度和认识的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调查报告西安市周边河流污染与治理现状及西安市民对其态度和认识的调查小组成员:冯志华,张文浩,郑晓萌,师学腾,任超,范润,王东华,姚佩林,张鹏长安大学公路学院2011级岩土与隧道(3)班2011210303目录摘要 (2)一.基本状况 (2)1.总体状况 (2)2.各河流状况 (3)二. 政府主要的河水污染治理部门与近几年的政府主要措施 (4)1.负责河流污染治理部门或单位 (4)2.近几年的主要治理措施及治理效果 (5)3.饮用水现状 (6)三.调查问卷及其成果分析 (7)1.调查问卷 (7)2.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0)四.我们的调查认识与建议 (20)1、整体的调查认识 (20)2. 一些问题和建议 (21)西安市周边河流污染与治理现状及西安市民对其态度和认识的调查摘要: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河流污染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发展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可是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环境却在急剧恶化!从微小的沙尘到固体的垃圾,从周围的空气到附近的水源,无时不在危害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好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党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建设社会主义,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们的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便开始有了很大的举措,改变观念,创新思维,我们的环境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好转。

本次实践调研,我们就西安市周边河流展开调查,了解政府举措,调查基层民情,并以此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发展意见。

一、基本状况1、总体状况背依秦岭的西安,曾是水资源丰富的城市。

自周朝在这里定都,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将都城选在了这里。

八水环西安,千年帝都,八水环绕,秀水滋润,人杰地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河流,“长安八水”不再清澈,河流污染黑臭难闻。

到“十五”末,西安市排向渭河的废水量和化学需氧量占陕西省总排量的一半。

浐灞河下游河段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开题报告

浐灞河下游河段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开题报告

浐灞河下游河段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支流之一,浐灞河是西安市的母亲河,也是该市的饮水水源。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农业、生活等各方面的污染源不断增加,导致浐灞河水质逐渐恶化,对水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浐灞河下游河段,水环境容量的研究可以为制定合理的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本研究拟开展浐灞河下游河段水环境容量研究,以期为提升该区域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浐灞河下游河段,主要包括该河段河水质量、污染物排放、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2. 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2.1 河水质量调查:浐灞河下游河段的河水质量将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等情况,为水环境容量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2 建立水环境容量模型:通过对浐灞河下游河段的自然环境、流量等因素进行研究,建立适用于该区域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并对不同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进行模拟和分析。

2.3 评估水环境承载能力:将研究结果与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比对,评估浐灞河下游河段水环境承载能力,提出针对该区域的水环境管理建议。

3. 研究目标:通过对浐灞河下游河段水环境容量的研究,达到以下目标:3.1 了解该区域的污染状况,为提升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3.2 建立适用于该区域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进行模拟和分析。

3.3 评估浐灞河下游河段水环境承载能力,提出针对该区域的水环境管理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样品分析、建立模型、数值模拟等。

2. 技术路线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包括以下步骤:2.1 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对浐灞河下游河段进行实地调查,采集相关数据。

2.2 样品分析:对采集到的水样、底泥样等样品进行分析,了解污染状况。

2.3 建立水环境容量模型:通过对浐灞河下游河段的自然环境、流量等因素进行研究,建立适用于该区域的水环境容量模型。

浐灞调研报告

浐灞调研报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实习报告题目灞河廊道城市空间景观设计调研报告学生姓名黄穗儿学号110910507院(系)艺术学院专业艺术设计指导教师王璐艳时间2015年03月27日摘要河流廊道在净化污染、提升生物生境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提高景观品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生态廊道原理,河流廊道包括河流水体本身以及沿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

其廊道的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则主要依托河岸植被连续空间被体验感知。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经济生产活动对河岸植被空间进行大量的人工改造,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景观廊道生态功能结构和生态系统自然循环过程,如:挤占河岸绿地、忽视河岸空间立体配植、景观绿地匀质化、景观廊道“断裂”等,部分河段植被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生态服务质量较差。

随着城市亲水环境的恶化和滨水景观在城市生态服务方面日趋重要,促进了河流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研究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河流廊道; 污染;生态廊道;1绪论…………………………………………………………………………()1.1相关概念阐释………………………………………………………()1.1.1滨水景观………………………………………………………………()1.1.2廊道………………………………………………………………()1.1.3湿地………………………………………………………………()1.1.4城市公共空间………………………………………………………………()2调研背景…………………………………………………………………………()2.1灞河生态湿地公园现状………………………………………………………………()2.2河流廊道污染………………………………………………………………()3实地调研情况…………………………………………………………………………()3.1基地区位现状分析………………………………………………………………()3.2基地气候分析………………………………………………………………()3.3基地周边环境分析………………………………………………………………()3.4基地主要人群………………………………………………………………()3.5基地现存问题………………………………………………………………()3案例…………………………………………………………………………()3提出的问题及方案…………………………………………………………………………()参考文献………………………………………………………………………()1.1相关概念阐释1.1.2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滨水景观评价研究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滨水景观评价研究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滨水景观评价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生态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重点打造的一个生态公园,其滨水景观作为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公园的整体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对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的滨水景观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为该公园的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滨水景观的问卷,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向公众进行了调查。

问卷主要涉及公园滨水景观的自然环境、景观设计、景观设施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我们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对公园的滨水景观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测量,并采集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三、滨水景观评价结果1. 自然环境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得分较高,受访者对公园的植被覆盖率、水质清洁度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情况等方面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公园内的湿地植被十分丰富,水质清澈干净,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繁衍,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

2. 景观设计评价在景观设计方面,公园的滨水景观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受访者认为公园的景观设计合理、景色优美,体现了湿地公园的独特魅力和生态特色。

公园内的湖光山色、水杉依水而生的景观构造,为游客营造了一种舒适怡人的休闲环境。

3. 设施和服务评价尽管受访者对公园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设计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是在设施和服务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调查结果显示,公园内的部分设施老化严重,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一些服务项目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停车设施不足、卫生间不够整洁等问题,都给游客带来了一些不便。

四、滨水景观改进建议1. 提升设施配套为了提升公园滨水景观的整体品质,我们建议园方加大对设施配套的投入,尤其是加强对老化设施的维护和更新。

西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调研报告

西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调研报告

018 元 /m3 (见图 1)。
211 部门联动共建 西安市委、市政府对节 水型社会 建设工作 高
度重视。市委书记孙 清云多次强调, 节水型社 会 建设是西安市实现率先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 略 需求, 是一项长期而 紧迫的战略任务, 要层层 落 实各级领导的目标责任, 强 化节水型社会建设 的 管理工作。为加强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 领导, 市 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水务局等 29 个部门 为 成员 的 西安 市 节水 型社 会 建设 领 导 小 组, 将 14大类、 66项目标任务落实到 29 个部门 和单位, 提出完成任 务时限要求, 并建立了联 络 员联系制度。西安市将节水 型社会建设任务纳 入 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评体系, 由市政府分管领 导 与部门、区县政府签 订目标责任书, 对各成员 单 位与区县政府实行年度严格考核。各区县也都 相 应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通过这些 组 织措施, 基本形成了领导挂帅、政府推 动、区 县 联 动、 部 门 共 建的 组 织 管理 体 系 。 212 完善制度体系
1 西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的基本 成效
经过 4年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 效益初步显 现, 水资源承载能 力明显 增强。 与 2003 年相 比, 2007 年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由 946166 亿 元 增 长 到 1 763173 亿元, 增幅达 86% ( 见表 1) ; 用水 总量 由 1 71 72 亿 m3 降到 171 25 亿 m3 ( 见表 2 ) , 降 幅 3% ; 万元 G DP 取水 量 由 18 7 m 3 下降 到 9 8 m3, 下降 48% ; 万元工 业增加 值取 水量由 1 59 m3 下 降到 83 m3, 下降 48% ; 全 市农业灌 溉水利用 系 数由 0170 提 高 到 0171, 工 业 水 重 复 利 用 率 由 78% 提高到 80% , 节水 器具 推广 率由 50% 提 高 到 68% , 污水处理率达到 64% 。通过节水, 在经 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用水总量不但没有 增加, 反

西安浐灞生态区灞河右岸生态水利综合治理项目报告书

西安浐灞生态区灞河右岸生态水利综合治理项目报告书
3.2 运营期.............................................................................................................3-6 3.2.1 水环境 .....................................................................................................3-6 3.2.2 大气污染物 .............................................................................................3-7 3.2.3 噪声 .........................................................................................................3-7 3.2.4 固体废弃物 .............................................................................................3-7
i
2.5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2-10 2.6 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2-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浐灞生态区”节水调查报告王晓先,仝攀瑞,陈立军,王鹏,李红玑(西安工程大学“绿风”环保协会,陕西西安710048)摘要:素有"浐灞之间,三辅胜地"之说的西安浐灞生态区是近年来古城西安为扩大城市规模,主动应对生态恶化和城市增容双重压力建设起来的生态区。

本调查报告主要通过对西安浐灞生态区整体建设过程中的水资源有效利用,在建设过程中节水措施实施情况以及大众对于浐灞生态区建设关于节水方面关注度和满意度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到了到近年来浐灞生态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的进展、成效。

针对在建设过程中要改善的部分提出了相应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区良好的节水氛围;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节水技术研究和节水型器具推广;建立节水组织,小手拉大手,节水从我们身边做起。

通过把浐灞生态区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将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从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型社会;西安浐灞生态区;水对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资源,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突出,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西安市境内有54条较大河流,其中有渭河、泾河、石川河3条过境河流,全市年平均自产径流量为21.78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为17.27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重复量12.39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6.6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河流源头水质良好。

但河流污染严重,西安市长年监测的十条河流24个断面均未达到其功能区类别,地下水水质较好,不宜饮用潜水面积占全市(市区)面积4.14%。

面对如此严峻的水资源保护形势,构建节水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古有“八水绕长安”,浐、灞河就是八水中最著名的二水。

浐灞,远古时期半坡先民曾烧制出精美的彩陶,创造出灿烂的原始农耕文明;西周时期成穆公曾在此驻兵百万,建立天下霸业;大唐盛世此间曾歌舞升平……然而,时光越千载,浐灞曾经“天人合一”的美景不复存在,生态功能严重弱化。

多年来,浐河东西两岸的纺织城和军工城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污水直排灞河,灞河在城市段有多处排污口,水质污染十分严重。

浐河沿岸仅工业污水排污口就超过40个,每天排入浐河的污水有10万吨,年排放量达3000多万吨,占浐河年径流量的1/6。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浐河地表水常年黑臭,水质维持在劣五类,周围群众深受其害。

然而,从浐灞生态区成立短短5年,浐灞便实现了从“生态重灾区”到“第三代新城”的“绿色崛起”,并迅速被世界认知。

2009年4月29日-5月3日,第二届“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在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举行,这是继2007年F1世界摩托艇锦标赛之后,浐灞举办的又一项令人关注的顶级赛事。

当一项又一项重大活动圆满落幕的时候,所有人都更加迫切地期待2011年在浐灞盛装绽放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为了得到近年来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生态区建设方面的进展、成效,以及成功经验,找出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改善的方面;我们此次调查地点确定为西安浐灞生态区。

想借助浐灞生态区的品牌知名度,唤起公众对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注和思考,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西安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部,包括浐、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形区域,是西安市重点发展的“四区两基地”之一,也是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的建设重点之一,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治理区89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浐、灞河地处城市中心边缘,生态功能逐渐弱化。

生态区管委会成立之初,浐灞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主要包括:一是河流污染。

浐灞河是西安市东部区域的污水汇集地,年接纳污水量近5000万吨,占西安市污水排放总量的1/6。

浐河年径流量1.8亿立方米,但五分之一是污水,每天排入浐河的污水约10万立方米。

二是垃圾围城。

沿浐、灞河岸有10余处河段垃圾成山,堆放量近500万立方米。

三是挖沙成灾。

过度挖沙造成浐灞河床严重下切达6米之深,地质灾害隐患严重。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生态区管委会并未把眼光限于河流治理,而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提升示范价值为目的,在省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在国家、省市环保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面开展国家生态区建设工作。

按照“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总体思路和“做有爱心负责任的建设者”的工作理念,从编制生态建设规划起步,从治理“污水”“垃圾”“挖沙”三大环境问题入手,创新管理和运作模式,将环境治理、新区开发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深入探索城市生态型新区建设模式,下决心要把浐灞生态区从一个生态重灾区建成为涵养功能充分、生态景观优美、人居环境舒适、经济发展繁荣、社会文化进步的国家生态区。

本次调查活动的开展是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开展200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为引导广大学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节水意识,宣传节水知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由团中央学校部、水利部办公厅决定组织开展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节水调查专项活动。

作为一支具有丰富环保经验的大学生环保社团,“绿风”环保协会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环保公益事业,此次成功申请为国家重点团队,主要对浐灞生态区近几年来的建设及附近群众节水意识进行节水调查专项活动,调查侧重了解近年来浐灞生态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的进展、成效,找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改善。

在调查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绿风”环保协会西安浐灞生态区节水调查团队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见附件),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对西安浐灞生态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浐灞生态区整体建设过程中的水资源有效利用,在建设过程中节水措施实施情况以及大众对于浐灞生态区建设关于节水方面关注度和满意度的调查,了解了近年来浐灞生态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的进展、成效。

发现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通过把浐灞生态区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将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从而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长足发展。

1.对浐灞生态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水资源有效利用的调查我们调查团队通过在浐灞生态管委会,西安市环保局等部门查阅资料,了解到了近年来浐灞生态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的进展、成效,如下:1.1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管委会领导高度重视。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管委会主要领导明确要求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与生态区的建设有机结合,按照“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以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市这一目标促进和加速区域的生态治理。

为保证工作有序推进,管委会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针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实际和管委会的内部职能分工,管委会还进一步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专门机构,形成了生态管理局,浐灞建设公司和世园集团实施,各职能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实现了组织有序、保障有力、上下联动、全员参与。

1.2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工作,营造浓厚的全社会节水氛围,树立全民节水意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和谐新西安”号召,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及《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中国水利网》、《环境保护网》等媒体宣传报道、浐灞生态区水环境治理的思路、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并设立了联络员,定期向市级有关部门上报生态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信息。

1.3深刻理解节水型社会建设内涵,全面构筑节水型社会规划体系一是全面完成浐灞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规划。

受西安市政府委托,由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了由浐灞河流域各区(县)政府和市级水务、环保、林业、园林等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组成的浐灞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领导小组,启动了浐灞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投资近500万元,先后完成了浐灞河流域(含生态区)防洪、水资源利用、拦河造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林业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浐灞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开创了国内流域综合治理的范例。

目前,浐灞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规划上报市政府审批,并下发、浐灞河流域各区(县)组织实施。

二是水环境研究及监测体系建设框架初步形成。

为把浐灞生态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生态建设示范基地,管委会进行了广运潭水系水质优化维护系统方案的设计工作。

同时为保证广运潭水系建成后安全运转及定量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委托西安理工大学开展橡胶坝渗漏、地下水(地表水)水位暨水质动态监测,同时开展广运潭、雁鸣湖及浐灞河生态区段水环境(地表水水质)的监测工作,为构建生态区生态信息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三是积极开展湿地体系建设前期工作。

管委会坚持以保护和恢复原生态湿地景观为主,建立包括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区、湿地建设区及人工湿地所组成的湿地体系,做大湿地文章,突出生态特色。

在灞河入渭口区域,致力于湿地公园建设及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的申报工作。

目前,《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已于11月通过国家林业局批复,是灞河入渭口区域成为西北首批国家湿地示点区域。

此外,管委会还先后完成了、浐灞生态区湿地资源调查、水生植物引种试验、湿生植物种植导则、浐灞生态区生态环境调查等前期调查研究,完成了《浐灞生态区动植物资源》的编制工作,为浐灞湿地建设后续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持。

1.4以水环境治理和湿地植被恢复为重点,努力推进“大水大绿”工程继续以广运潭及三角州水系工程、灞河A、B、C、C1号橡胶坝工程、堤防道路工程和大绿工程等项目为重点,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超过25亿元,现已完成生态堤防建设近36公里,新建橡胶坝4座,累计形成水面面积超过1万亩,完成绿化面积5300余亩,生态区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成效显著。

主要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是:(一)广运潭生态景观区工程广运潭项目位于灞河右岸,面积11.67平方公里,是集生态和湿地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建设项目。

规划水面面积3180亩,绿地面积7395亩。

目前一期绿化2 500亩和水面1200亩已完成,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超过5亿元。

(二)浐灞河碧水工程配合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管委会相继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与市级有关部门一道,组织实施了浐河碧水工程,对浐河生态区沿城市段25个排污口全部进行截流。

陇海铁路桥以上段污水进入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以下段截入浐灞合口以下,待市第五污水处理厂建成后进行处理。

铺设污水管道2 2公里。

从而解决了多年以来沪河水体严重污染的问题。

目前,浐灞汇合口以上段地表水水质达到Ⅲ~Ⅳ类。

(三)雁鸣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雁鸣湖水系位于成宁桥以南1.5千米处,南至绕城高速以南、浐河以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