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环境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房地产市场调研及定位报告

房地产市场调研及定位报告

房地产市场调研及定位报告一、调研背景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研并确定市场定位对于相关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调研目的1.了解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

2.调查客户需求和偏好,确定目标客户群体。

3.分析竞争对手及其市场定位,找出差距和优势。

4.基于调研结果,确定市场定位并制定市场策略。

三、调研方法1.收集和整理第一手数据:通过调查问卷、面谈等方式,获取客户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偏好。

2.搜集并分析第二手数据:通过市场研究报告、统计数据、行业分析等,获取房地产行业的整体数据和市场趋势。

3.对竞争对手进行调研:通过市场调查、搜集竞争对手的宣传资料、网站信息等,得出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和优势。

4.市场定位:根据调研结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市场定位和核心竞争力。

四、调研结果1.整体市场情况和发展趋势:通过搜集第二手数据,我们了解到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但增速逐渐减缓。

(2)楼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购房需求受到限制。

(3)以大中城市为主的一线城市房价较高,二三线城市房价相对较低。

(4)租赁市场逐渐兴起,年轻人选择租房的比例增加。

2.客户需求和偏好:通过调查问卷和面谈,我们了解到客户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偏好:(1)购房需求:绝大多数客户购房需求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主要因素包括工作机会、教育资源和生活便利等。

(2)购房要求:购房者注重居住环境、交通便利性、配套设施,价格相对较低等因素。

(3)租赁需求:年轻人群体更倾向于租房,他们更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交通便利性和社交圈子等因素。

3.竞争对手及市场定位:通过对竞争对手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市场定位和优势:(1)公司A:以品质为核心,注重高端房地产市场,目标客户是高收入人群。

(2)公司B:以价格优势和品牌知名度为核心,注重中低端房地产市场,目标客户是普通家庭和年轻人群。

义乌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义乌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义乌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义乌市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市场潜力、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市场概况、经济环境、政策支持、竞争格局、投资机会、风险分析等方面。

二、市场概况1. 义乌市是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下辖的县级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2.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拥有龙湾国际机场、铁路和公路交通便捷,对外贸易、物流、旅游等产业发达。

3. 居民购房需求旺盛,作为移民城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定居。

三、经济环境1. 义乌市经济发展迅速,GDP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2. 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小商品、文化创意产业等蓬勃发展。

3. 强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速增长的消费能力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巨大机遇。

四、政策支持1. 政府重视房地产市场发展,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土地供应、融资优惠等。

2. 加大协调力度,加强供需关系调控,维护市场稳定发展。

五、竞争格局1. 当地开发商众多,市场竞争激烈。

2. 房地产项目多元化,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3. 区域竞争较强,周边县市的房地产市场也需要重视。

六、投资机会1. 商业地产投资潜力大,随着义乌市的经济发展,商业需求不断增加。

2. 旅游地产市场有望迎来更多机会,因为义乌的历史和文化吸引大量游客。

3. 以租赁市场为导向的房地产投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义乌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租赁需求持续增长。

七、风险分析1. 市场供需关系波动,需谨慎研究进入市场的时机。

2. 房地产价格风险,价格波动可能对投资收益造成影响。

3. 土地政策风险,政策调整可能对开发商和投资者带来不利影响。

八、结论义乌房地产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投资机会,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

投资者在进入市场前需充分了解市场动态和政策支持,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投资策略。

同时,需密切关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随时调整投资决策。

注:本报告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投资决策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判断,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前寻求专业意见。

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第一部分宏观环境篇一、XX市概况1、区位优势XX地理位置居中,具有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等综合交通优势,处于南北经济文化交往,东西资源要素对流的交汇处和过渡带,历来是重要的军事和物资重镇集散地。

长江开放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三峡工程的兴建,长江流域已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长江为纽带,上海、南京、武汉、XX、重庆“五城一线”的开放开发大格局,在这一格局中,XX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部位,是重庆和武汉之间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行政划分XX总面积21084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7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80公里。

行政区划为5区、3市、5县,即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

3、人口与面积XX市目前总面积为2108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9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22万人。

居住有汉族、土家族、回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彝族、维吾尔族、白族、朝鲜族、藏族、土族、布依族、瑶族、仡佬族、黎族、畲族、锡伯族、拉祜族等3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人口比例的89.5%,土家族占人口比例的10.2%区划名称西陵区五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枝江宜都当阳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口(万人)37 14 11 5 55 51 38 48 21 19 40 41 21 面积(平方公里)90 69 546 118 3425 1310 1357 2109 1752 2328 24 27 3430 20724、交通状况XX市综合交通里程已达8810公里,其中公路7906公里,航道681公里,铁路223公里。

长江黄金水道费通XX,西进万州、重庆、东达武汉、上海。

大同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大同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8、大同的发展与规划
►2009年大同市进行古城区
改造,旨在恢复古城墙貌, 同时古城区对古城区内住宅 进行拆迁,使大同房地产市 场上对高品质新房有一定刚 性需求。
►东部御东新区是大同今后
大同市现有规划主要向东面发展,东进西融城市东移。 坚持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并重的方针,搞好大同御东新 区建设,搞好市区道路和两大出口建设。 抓紧大同机场的建设。
3、在售项目情况分析
重点项目户型面积
项目
东方名城 太阳城 国际丽都二期御滨园 凯德世家 桐城中央 紫润芳庭 水泉湾· 龙园 日月城 上第LOHAS
主力户型面积㎡ 140-180 95-245 90-150 91-224 137-226 80-150、150-250 160-170 70-90 60-150
历史文化名称是大同标志性 城市品牌。
大同市正在大力开发旅游业, 打造大同市极具竞争力的产 业品牌。
大同之我见
4、资源
矿产与能源的优势支撑着大同,并确定了 大同在华北地区的重要位置。煤炭工业对 大同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举足轻重,但煤炭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经济发展 的代价很大,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大 同已经向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发展、 综合高效发展、和谐文明发展的新路子迈 进,从而实现从煤炭资源大市向煤炭工业 大市的转变。从“开采――输出”的模式, 转化为“开采――加工”的模式。依托能
源工业优势 ,建设新的加工工业。
大同是北方重镇,华北重镇, 经济重镇,能源重镇 。
大同之我见
5、大同人口及经济
大同市人口数据
2012年人口总数: 333.97万人 比上年增加: 1.88万人
地区分布比例
城区
南郊区 阳高县 广灵县 浑源县 大同县 其中: 城镇户口 另有外地人口 50% 约50万 农业户口 15% 50%

达州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达州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达州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达州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一、市场概况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达州市房地产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该市的房地产市场主要由住宅、商业办公用房和工业厂房组成。

二、住宅销售情况达州市的住宅销售较为活跃,特别是中低价位的商品房受到了较大的关注。

由于城市发展高速,人口不断增长,新的住房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此外,政府的购房补贴政策也刺激了市场的需求。

在销售价格方面,达州市的房价相对较低,吸引了一大批购房者。

同时,购房者也对房地产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绿化环境和小区配套设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三、商业办公用房租赁情况达州市的商业办公用房租赁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达州市,导致对商业办公用房的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政府的发展规划也鼓励企业在达州市设立办公地点。

商业办公用房的租金水平也在逐年上涨,尤其是位于市中心和交通便利的地段。

这些位置优越的商业办公用房租金较高,租赁率也较高。

四、工业厂房销售情况达州市的工业厂房销售情况相对低迷。

由于市场需求较少,工业厂房的销售量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工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和市场对工业厂房需求的不足所致。

在销售价格方面,工业厂房的价格相对较低,但投资回报率较低,吸引了少数购房者。

五、市场前景分析基于当前的市场概况和发展趋势,达州市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住宅需求将持续增加。

同时,商业办公用房的租赁需求也将继续增长。

工业厂房的销售可能会在未来得到提升,但需求增长的速度可能相对较慢。

在政府的引导下,预计达州市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购房者和租户将会更加关注房地产的品质和小区配套设施。

政府还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总结:达州市的房地产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增长,住宅销售活跃,商业办公用房租赁市场发展迅速。

2024年西安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西安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西安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西安房地产市场进行综合调研,分析市场现状和趋势,评估市场潜力及风险,为投资者和相关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报告内容包括市场概况、供需情况、价格走势、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总计约1500字。

2. 市场概况西安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近年来,西安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

目前,西安房地产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住宅、商业地产、写字楼等多种类型。

3. 供需情况3.1 房地产供给根据调研数据,西安房地产供应相对充足。

近年来,房地产商纷纷进驻西安,在城市各个区域推出了多个楼盘项目。

其中,住宅项目供应占主要份额,商业地产及写字楼项目也有相应增长。

3.2 房地产需求西安市房地产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入加速了房地产需求的增加。

而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对高品质住宅和商业地产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4. 价格走势一线城市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西安房地产价格相对稳定。

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安房地产价格整体呈缓慢上涨趋势。

然而,不同区域和地段的价格差异较大,部分热点区域的房价上涨幅度较高。

5. 政策环境由于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调控。

调控政策的实施对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保障了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政府加大土地供应、调整房地产开发政策等措施密切关注着市场走势。

6. 市场潜力与风险6.1 市场潜力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这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与此同时,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也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6.2 市场风险尽管西安房地产市场持续增长,市场风险依然存在。

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房地产商投资增加,可能导致市场供应过剩;另一方面,不断变化的宏观政策以及利率等因素的影响,也对市场产生影响。

山东省滨州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山东省滨州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滨州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滨州市基本概况➢经济环境➢人均收入支出➢城市发展规划二.滨州市房地产行业状况➢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三.滨州市房地产市场调研分析➢个案调研情况➢房地产市场调研小结➢房地产市场特征分析四.滨州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总结➢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1.滨州市基本概况✧地理位置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

✧人口状况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70多万。

✧交通情况滨州交通便利。

济青高速、滨博高速、京滨高速和205、220国道穿越境内,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

津汕高速大高至鲁冀界段、威乌高速辛庄子至邓王段、滨德高速、黄大铁路滨州段、黄河公铁两用桥、中国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滨州万吨级港口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2.经济环境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1.52亿元,增长13.5%;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3.99亿元,增长29.7%,超额完成年度预算任务。

主体税种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共完成46.79亿元,增长42.82%。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86.12亿元,增长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9.83亿元,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2.12亿元,增长17.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12.11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51.88亿元,增长32.3%。

3.人均收入与支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850 元,比上年增长15.2%。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增长10.5%。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79元,增长10.7%。

2024年雄安新区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雄安新区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雄安新区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1. 前言雄安新区作为中国新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其房地产市场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雄安新区房地产市场的调研,分析目前的市场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调研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调研方法:•实地走访:我们深入雄安新区,实地考察了不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并与开发商进行了交流。

•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搜索和浏览相关网站,我们获取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和数据。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在雄安新区的居民中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他们的购房需求和态度。

3. 市场概况根据我们的调研,雄安新区房地产市场呈现以下概况:•供应充足:随着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推进,大量的房地产项目相继建设,使得供应量充足。

•需求旺盛:由于雄安新区的地理位置和未来发展潜力,需求量持续增长。

•房价稳定:由于政府的限购和限价政策,雄安新区房价相对稳定。

4. 市场分析基于我们的调研和市场概况,我们对雄安新区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居住类地产市场:由于大量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迁至雄安新区,居住类地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商业类地产市场: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雄安新区商业类地产市场潜力巨大。

•产业类地产市场:雄安新区将发展现代化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类地产市场前景乐观。

•投资类地产市场:投资者将通过房地产市场获得投资回报(ROI),因此投资类地产市场前景看好。

5. 发展趋势根据我们对雄安新区房地产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我们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包括:•多元化发展:随着雄安新区规划的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不仅局限于住宅领域。

•智能化建设:雄安新区将致力于打造智能城市,智能化建设将在房地产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

•资本市场进入:随着雄安新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资本市场将逐渐进入,推动市场发展。

•可持续发展:雄安新区将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房地产市场将以绿色环保为导向。

6. 结论根据我们对雄安新区房地产市场的调研和分析,预计未来几年内,雄安新区房地产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并呈现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株洲市房地产市场环境调研报告 一、 株洲宏观分析 (一). 株洲简介 株洲古称建宁,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之一,也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株洲地处中国中部腹地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是湖南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国华中南部、华东、华南、西南地区之间最大的铁路枢纽,与郑州并称为“南株北郑”;全国8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被火车拖来的城市”株洲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在电力机车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古时株洲于地名一词最早见于南宋人文集。“株”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数里,五代时株田已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之“洲”。联缀而成地名。一说因地多槠木,且“槠”、“株”同音,故又名“槠洲”。自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后,株洲之名沿用至今。 现在的株洲由4个市辖城区、一个两型社会示范区、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及醴陵市、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组成,辖134个乡镇(街道)。分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天元区四个行政区,及云龙示范区。其中,天元区因在株洲湘江西侧,习惯性称之为河西,其余三区笼统地称之为河东。 株洲地处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分明,风景秀丽,环境整洁。因而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因在电力机车上的强大优势,株洲同时享有”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国电力机车之都”的美誉。“火车头精神"是株洲无可争议的城市特色。 (二).人口经济 按市区建成区面积市区户籍人口及市域综合实力(人均GDP、财政收入、综合竞争力等)来衡量城市大小,株洲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 图示:2006-2011年株洲常住人口、年末市区人口变化图

367.4369.6371373.4385.6388.179.379.597.8100.2105.5114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常住人口(万人)年末市区人口

2011年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排名显示,株洲位列全国第64名。为湖南省第二位,中部第六位,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第一位。 株洲市域的总面积为11262平方千M,常住总人口为385.56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市区的总面积为853.4平方千M,常住总人口为105.54万(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因为2011年原市区周围株洲县的卫星城镇纳入城区,现人口应达到约120万)。 图示:2006-2011年株洲GDP及增幅605.3748.7909.510251563.91274.812.30%14.10%15.30%14.50%13.40%14.90%

0500100015002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0.00%5.00%10.00%15.00%

20.00%

GDP(亿元)增长率

经济上,2011年全市GDP达到1563.9亿元,增长14.1%;财政收入达到175.4亿元,增长33.9%;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9亿元,增长3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6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37元,分别增长14.6%、21.8%;2011年各项数据增速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5位,而人均GDP达到约40562元,按平均汇率计算约合6280美元,各项人均数据继续保持全省第2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下辖县市中,醴陵市经济增速创新高,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攸县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 图示:2006-2011年株洲人均GDP、城镇可支配收入

165262025724563275363360440562124551450315911179001964322633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人均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 房地产市场分析 (一). 2011年株洲市房地产行业总体状况 1、房地产业基本运行情况 (1)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断发展,行业规模日益壮大。2011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49家,比上年增加25家。房地产从业人员9988人,增长32.6%。 (2)城市建设不断扩容,投资规模日益扩大。近几年来,株洲城市建设不断加快,随着云龙示范区的快速发展,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建设,武广片区的开发,带动了株洲房地产业的发展。2011年全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84.8亿元,增长26%。 (3)施工面积不断增加,销售面积平稳增长。2011年,在国家宏观调控趋严、货币政策从紧的背景下,全国楼市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而作为三线城市的株洲,也度过了充满变数的一年。但旺盛的刚性需求、开发商多样的促销优惠等多重因素,让株洲楼市在2011年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2011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为2193.7万平方M,增长29%;商品房销售面积601.8万平方M,增长17.1%。 (4)楼盘品质不断提升,高档住宅倍受追捧。株洲别墅开发已经十余年,但早期产品始终有‘形’无‘神’。近年来,株洲的别墅产品渐显规模和品质。佳兆业·金域天下、美的城、尚格·又见康桥等楼盘将低密度产品的稀缺性与优越的交通、生活、商业、娱乐配套设施等因素相关联,保值、升值潜力大,成为许多实力买家的置业选择。别墅以大隐于市的魅力,在楼市寒冬中悄然发力。全市别墅、高档公寓销售面积为24.2万平方M,增长4.6倍。 2、房地产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改善了居住环境。近年来,株洲房地产开发更加注重环境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无论从开发的规模、小区的规划设计,还是工程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 (2)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一个大的楼盘,或者一片楼盘的建设,往往会带动周边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现在很多楼盘本身就是一个“城”,如北欧小镇、荷塘星城等,其规划中不光有住宅,还有购物街,度假酒店等。同时,房地产市场的旺盛,对建筑装饰、家电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一定的拉动作用。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实现零售额3.69亿元,增长79.2%。 (3)增加了财政收入。2011年,全市房地产业营业税为6.54亿元,增长29.5%,占全部营业税的比重由同期的26%上升至28%。 3、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质不高。我市349家房地产企业中,一级资质企业仅有1家,二级资质企业8家,二级以上企业仅占全部房地产企业总数的2.6%。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有些企业甚至在开发一、两个楼盘后就销声匿迹。 (2)供需矛盾。住宅的特殊性决定了房地产业在营利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公需性。从目前来看,大户型供应比例高,中小户型供应偏少,不能有效适应市场需求。2011年,全市90㎡以下住宅施工面积193.6万平方M,增长18.2%,而140㎡以上住宅施工面积为443.3万平方M,增长51%。 (3)资金压力。201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260.7亿元,增长28.6%,比上年大幅下降51.9个百分点。从资金渠道来看,以定金和预收款为主的其他资金仍是主要资金来源,达109.8亿元,占全部资金的比重高达42.1%。 4、2011年株洲房价地图 (二). 房地产投资 2000-2011年,株洲市房地产投资逐年稳步增加,12年间由2000年的6.01亿元增长到184.8亿元,翻了近5番,年均增长率达到270.44%。 2011年株洲市房地产总投资184.8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建筑工程投资1112080万元,同比增长68.96%。 图示:2006-2011年株洲房地产投资变化图(单位:亿元)

44.457.981.4146.61184.8

104.4140.60%40.86%26%30.60%36.50%27.9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

2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

房地产投资增长率

商品住房投资1024762万元,同比增长43.01%,其中90㎡以下房屋和经济适用房分别投资106751万元、22762万元,同比增长73.2%、-29.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12374万元,同比增长77.37%。 (三). 房地产开发 2000-2011年我市房地产开发稳步抬升。新开工面积受政策影响比较明显,2005年、2008年、2010年新开工面积较同期有所下降,其余年份均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株洲市2011年各土地类型成交情况 成交宗数 成交面积(万方 成效金额(万元) 土地成效单价(元/平方) 住宅用地 41 214.69 372214 1733.73 商业用地 19 77.85 71856 923.01 工业用地 36 163.52 63661 389.32 其他用地 2 2.07 3671 1773.43 汇总 98 458.13 511402

图示:2011年株洲各区土地成效分布(单位:万方)

020406080100120

住宅用地100.219.719.6843.9631.15商业用地10.912.490.1644.4319.87工业用地99.9312.4219.9231.250其他用地00.48001.59

天元区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云龙示范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