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学读书报告

隧道工程学读书报告
隧道工程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一:岩爆

一、岩爆现象及其研究现状

岩爆是围岩处于高应力场条件下所产生的岩片(块)飞射抛撒,以及洞壁片状剥落等的现象。岩体内开挖地下厂房、隧道、矿山地下巷道、采场等地下工程,引起挖空区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和集中,当应力集中到一定程度后就有可能产生岩爆。在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岩爆是围岩各种失稳现象中反映最强烈的一种,是地下施工的一大地质灾害。

国内外众多岩爆研究成果和大量岩爆实际资料和试验数据表明:发生岩爆,除了岩体应力(地应力或初始应力)必须大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某一百分数之外,岩石还应该是脆性的、坚硬和完整的或比较完整的,同时岩石的弹性应变能需要比岩石破坏耗损应变能大很多。反之,不会发生岩爆。

对于岩爆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岩爆判据和岩爆分级,分析了岩爆的发生机制,提出了各种岩爆预测的方法。

二、岩爆的分类及其发生机制探讨

岩爆的特征可从多个角度去描述,目前主要是根据现场调查所得到的岩爆特征,考虑岩爆危害方式、危害程度以及对其防治策略等因素,分为破裂松脱型、爆裂弹射型、爆炸抛射型。

从规模来看,岩爆可分为小规模岩爆(壁面附近浅层厚度小于25cm部分的破坏)、中等规模岩爆(形成厚度0.25~0.75m的环状松弛区域的破坏)和大规模岩爆(超过0.75m的岩体显著突变,很大的岩块弹射出来)。

根据发生的条件和机制,岩爆可分为应变型、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和断裂滑移型。不同类型的岩爆孕育规律和机制不同。

从发生的时间来看,岩爆分可为即时型岩爆和时滞型岩爆。

由于岩爆是极为复杂的动力现象,至今对地下工程中岩爆的形成条件及机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岩爆是受剪破裂,有的学者认为是张破裂;还有一种观点把产生岩爆的岩体破坏过程分为:劈裂成板条、剪(折)断成块、块片弹射三个阶段式破坏。

文献[2][3]对岩爆及其附近区域实时监测到的微震信息进行了矩张量分析,研究了即时型岩爆和时滞型岩爆的机制。结论是:1.对于即时型岩爆,岩爆孕育过程经历了张拉破坏、剪切破坏、拉剪混合型破坏或(和)压剪混合型破坏;2.对于时滞型岩爆,岩爆区初期微震事件以拉伸、剪切及拉剪混合型破坏为主,再以沿破坏面扩展的拉伸破坏为主,之后由一个明显的“平静期,最后以剪切破坏为主导。

三、岩爆预测现状

岩爆至今仍是岩石力学世界性难题之一,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岩爆预测预报公认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我国一般岩爆按设计和施工两阶段进行预测预报。

在设计阶段,根据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结合现场实测诸钻点的地应力值,通过反演得出隧道区域内的初始应力场。然后通过数值分析所得隧道各分段洞周应力值,结合室内岩石试验,利用不同判据,得出设计阶段各洞段可能发生岩爆及其级别、并在设计中提出相应对策。

在施工阶段,隧道开挖后,及时采用应力解除法,对洞壁直接进行应力测试,同时采集隧道内岩样进行室内试验或用回弹仪测出该洞段岩石抗压强度,利用不同判据,得出比设计阶段更为符合实际的该洞段的岩爆发生及其级别,以便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在此阶段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勘测期的地应力值与施工阶段实测的不一定一致,因此施工期要直接对围岩进行表面或浅部应力进行测试;2.数值分析方法要选择合适的本构方程和恰当的岩体力学参数。

此外,还可以在现场利用声发射法进行监测。无论是室内试验还是现场监测资料均表明,岩体(石)破裂声发射信号急剧增加都超前岩石(体)的变形破坏。利用声发射仪可探测潜在的岩爆位置。声发射法是最直接的预报方法。知道隧道岩爆可能发生部位,则可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岩爆预测预报方法中,岩体电磁辐射监测预报法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这一方法是依据完整岩石压缩变形破坏过程中,弹性范围内不产生电磁辐射,峰值强度附近时电磁辐射最强,软化后无电磁辐射的原理,采用特制的仪器,现场监测岩体变形破裂过程中发出的电磁辐射“脉冲”信号,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预报岩爆。

四、岩爆防治现状

我国关于岩爆的防治也是按设计和施工两阶段进行。

在设计阶段,对于隧道线路选择,应该尽量避开易发生岩爆的高地应力集中地区。当难以避开高地应力集中地区时,要尽量使隧道轴线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布置,以减小应力集中系数,防止发生岩爆或能够降低岩爆级别。隧道断面选择尽可能用圆形,不可能时可用城门洞形(即上圆下方形),使隧道断面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

在施工阶段,目前已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理岩爆的措施。归纳起来有:加固围岩、加防护措施、完善施工方法、改善围岩应力条件以及改变围岩性质等。具体情况举例说明如下。

为了改善围岩应力条件,可以采用应力解除法,即在围岩内部造成一个破碎带,形成一个低弹性区,从而使掌子面及洞室周边应力降低,使高应力转移到围岩深部。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打超前钻孔或在超前钻孔中进行松动爆破。

为了改变围岩性质,目前广泛采用注水软化法。煤层压力注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煤层开采前进行压力预注水,使煤体湿润,减缓和消除煤的冲击能力;二是对工作面前方局部应力集中带进行高压注水,以减缓应力集中,这是一种局部解危措施。

对于施工安全措施,主要有躲避及清除浮石两种。岩爆一般在爆破后1h左右比较激烈,且多数发生在1~2倍洞室直径范围内,所以躲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拱顶部位由于岩爆所产生的松动石块必须清除,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对于破裂松脱型岩爆,弹射危害不大,可采用清除浮石的方法来保证施工安全。

五、岩爆预测不足

在设计阶段,岩爆的预测方法主要根据隧道或矿采区地质勘察资料和获得的现场诸钻点地应力值,反演得出隧道区域或矿采区初始应力场,然后通过数值分析得到隧道或矿井各分段洞周应力值,结合室内岩石试验,利用不同判据,得出各洞段可能发生岩爆及其级别。但是,岩爆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许多判据是在不同角度对岩爆现象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而且往往通过单一因素或很

少因素对岩爆预测,这难免具有局限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报岩爆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

在施工阶段,岩爆的预测预报方法主要是对隧道或矿井围岩(煤岩)直接进行测试,利用不同判据,得出比设计阶段更符合实际的岩爆发生及其级别.这同样因许多判据只考虑了单一因素或很少因素,使得岩爆发生与否仍有不确定性。因此,至今尚无一套公认完善的岩爆预测方法,仍需进一步共同研究。

六、岩爆预测发展方向

国内外众多学者先后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手段对岩爆现象进行了分析,许多系统工程的理论也应用于岩爆预测中。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模糊数学、突变理论、遗传算法以及BP神经网络等,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所考虑的岩爆影响因素较少,且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主次关系也不明确,具有一定局限性。

文献[4]采用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将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应用于岩爆预测中。文献运用TOPSIS法综合考虑了岩爆发生的十多种因素,同时AHP法可以较为客观地给出各影响因素的权值,使二者的结合使用为提高岩爆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新的思路。

另外,用地震学方法预测预报岩爆是值得重视的,可作研究方向之一。岩爆实质上是因在高地应力岩体或矿体中进行掘进或开采,引起岩体或矿体中聚集的应变能突然释放,诱导了人工地震即岩爆的发生。因此,有学者基于地震学提出了一种岩爆预报的物理学方法。目前该方法的预报成功率可达35%~60%。

文献[5]提到,用真三轴试验机对可能发生岩爆区的岩石试件进行实际岩爆仿真试验是更具有前途的岩爆预测预报的方法。目前,以何满潮教授为首的科研小组用真三轴试验机进行的岩爆仿真试验,可以判断该岩石所在区是否发生岩爆,什么情况下发生岩爆,是对岩爆预测更具有工程试用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永兴,贺永年.《岩石力学》(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冯夏庭,陈炳瑞,明华军,吴世勇,肖亚勋,丰光亮,周辉,邱士利. 深埋隧洞岩爆孕育规律与机制: 即时型岩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 31(3):433-444

[3]陈炳瑞,冯夏庭,明华军,周辉,曾雄辉,丰光亮,肖亚勋.深埋隧洞岩爆孕育规律与机制:时滞型岩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 31(3):561-569

[4]龚剑,胡乃联,崔翔,王孝东. 基于AHP-TOPSIS评判模型的岩爆倾向性预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7):1442-1448 [5]张镜剑、傅冰骏.岩爆及其判据和防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 27(10):2034-2042

[6]张光存,高谦,杜聚强,李铿铿.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及非线性回归的岩爆判据[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7):2977-2981

读书报告二:围岩分级

一、围岩分级概念及研究现状

地下工程围岩是指地壳中受地下工程开挖影响的那一部分岩体,其范围通常等于地下工程横剖面中最大尺寸的3~5倍,可分为岩质围岩和土质围岩。根据地下工程的性质和要求,将围岩体的某种或某些属性加以概略的划分,称为围岩分类或围岩分级。

地下工程围岩分级的理论和方法较多,有的方法比较成熟(如Q 系统法、RMR法等),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这些分级方法中,大部分选取了一些能综合反映围岩特性的指标,并建立了岩质围岩和土质围岩统一的分级标准。当前国内外的围岩分级方法有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种基本方法,且多以前两种方法为主。

定性类的做法是在现场对影响岩体质量的诸因素进行定性描述、鉴别或对主要因素做出描述、打分,有的还引入部分量化指标进行综合分类。

定量分级的做法是根据对围岩性质进行测试的指标给予评分,再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后得出围岩的质量指标,并以该指标值进行分类,如Q系统法、RMR法、RQD值法等。

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主要依照《工程岩体分类标准》,同时参照铁路隧道的围岩分级方法。《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修正了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的方法,采用了定性分级与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法为:首先对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进行定性评价,根据定性评价的结果初步划分围岩等级;再根据规范给出的公式计算BQ值,并根据地下水状态、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和初始地应力状态三个指标修正BQ值;最后根据修正后的BQ值与定性划分的结果得出最后的围岩分级。该分级方法将围岩从好到差分为I~VI级,I围岩质量最好,VI级围岩质量最差。此种方法也是目前主要的公路隧道围岩级别评价方法。

二、当前围岩分级方法的不足之处

1.围岩分级定性方法存在人为不确定性

围岩分级以定性为主的方法,经验的成分较大,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由于勘察人员认识和经验的差别,对同一围岩分类级别的判断,可能会出现1~2级的差别。

2.各围岩分级定量类方法的指标选择差异较大

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学者都认识到,影响围岩级别的因素主要包括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地下水、结构面状态与地应力。

但是目前围岩分级的定量类方法中,选用的定量指标数目相差甚远,少则1个,多则近10个,反映了研究者对岩体围岩分级定量指标选择上认识不一致。一般而言,仅选用少量指标难以全面、准确地描述围岩的性质,其可靠程度不高,而且指标参数测试数据的代表性和抽样的代表性均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指标越过多,不但要增加测试工作量,而且指标间存在的相关性、互换性、相克性会增加分级工作的难度,分级的适用性变差。因此,有必要对分级定量指标的优选和优化组合问题做必要的数学论证。

3.未充分考虑围岩的不确定性

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岩体质量分级方法(如RMR法、BQ法以及Q 系统法等),大多数都是采用选取几个因子指标,然后以某种相对固定的模式(如和差法、积商模式),将影响岩体质量的某几种主要因素进行简单的描述、定量评分和分级。但这些方法对于影响隧道围岩质量分级的其他因素考虑不足,而围岩分级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例如RMR方法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的适用性较差。

4.没有统一的施工阶段围岩亚级分级标准

国内以往的隧道工程建设实践表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Ⅲ、Ⅳ、V级围岩划分跨度较大,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可以通过对各级围岩进行亚级划分,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已经提出设计阶段的围岩亚级分级,但由于围岩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技术的局限性,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实际围岩情况与设计不符的情况,施工阶段围岩分级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从而引起很多设计变更。

为此,很多设计单位根据实际条件,对III、Ⅳ、V级围岩进行了亚级划分的尝试。但文献[3]指出,目前这些尝试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隧道开挖方法和隧道支护结构参数方面,均未以围岩稳定性为研究基础,因此实际上也都不是真正的围岩亚级分级。另外,由于目的不同,这些围岩亚级的划分方法和采用的指标体系不同,缺乏可比性。目前尚且没有统一的施工阶段围岩亚级分级标准。

三、一些尝试改进的围岩分级方法

文献[4]研究选取围岩自稳性为统一亚级分级标准的建立依据,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和室内模型试验对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标准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1)确定了以围岩自稳跨度为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标准建立的基础,并将围岩自稳跨度分为长期稳定跨度、基本稳定跨度、暂时稳定跨度和不稳定跨度。(2)针对《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较为复杂的III、Ⅳ和V级岩质围岩稳定性分别进行研究,获得了各自的自稳性分组及各组自稳跨度。(3)将土质围岩分为黏质土围岩、砂质土围岩及碎石土围岩,并分别获得了3种围岩的分级指标值组合分组和各组围岩稳定性。(4)依据岩质围岩和土质围岩的稳定性,并结合现有规范,得到了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统一标准。

文献[5]以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作为分级基本指标,地下水状态和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作为分级修正因素,建立了基于数量化理论的施工阶段的岩质围岩亚级分级模型。该文献还进行了施工阶段岩质围岩亚级分级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开发,能够初步实现亚级分级自动化与分级信息的智能管理。

文献[6]在围岩亚级分级的基础上,结合资料调研、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等方法,对公路隧道岩质围岩各亚级和土质围岩各分级指标的取值范围进行研究。为与现行规范一致,该文献采用的围岩物理力学指标为容重、变形模量、泊松比、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具体而言,对于岩质围岩,按岩石坚硬程度、结构面构造和结构面结合程度进行组合,分别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各组合的物理力学参数值;对于土质围岩,主要是通过大量现场试验及资料调研,获得各指标的取值范围,

然后通过室内土工试验进行检验修正,最终确定土质围岩各分级指标的取值范围。

文献[7]提及到目前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在确定地应力修正系数值时的不足之处。一方面,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对地应力状态的判别采用很粗略的定性和半定量的手段,修正值的取值范围偏大,在不同的基本质量级别存在交叉选取的情况下,影响了围岩级别的准确判定。另一方面,考虑地应力影响的围岩级别修正多是采取直接修正法或者根据高地应力现象进行细化,并未增加对地应力状态判别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如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等。

因此,基于以上不足,该文献探讨了地应力侧压力系数、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洞轴线夹角对围岩级别和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得到如下成果:(1)高地应力对围岩分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侧压系数、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洞轴线的夹角等;(2)确定了考虑地应力修正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对Ⅲ,Ⅳ和V级进行亚级分级,分级的界限从原来的100降一级到现在的50降半级或30~35降三分之一级,更加细化了围岩基本质量值。

文献[8]利用TSP超前预报系接收由地震产生的地震波信息,利用计算机获得围岩的一系列定量化指标值。结合数量化理论,建立围岩定量判定的数学模型,求出围岩亚级分级的判别系数,从而建立了围岩亚级分级方程。

另外,该文献针对围岩级别为Ⅲ级、Ⅳ级、Ⅴ级、Ⅵ级及其亚级进行研究,基于不同围岩级别下,对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的监控量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与拟合,推得各围岩级别的围岩变形在正态分布下的区间概率,总结得出围岩拱顶与周边收敛变形稳定期望值与各围岩级别之间的概略数量关系式。通过研究周边位移与围岩级别之间的定量关系,能够使得现场工程人员对隧道围岩变形的评价更为方便,实现隧道的信息化施工。

四、围岩分级发展趋势

1.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对反应岩体性状固有的许多地质特征的定性描述,是正确认识岩体的第一步,是划分岩体类别的依据。因此分类参数的半定量、定量评价应建立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围岩分级定量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级因素的定量化;二是总体判别准则的定量化。

岩体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使隧道围岩分级定量化成为可能,三维数码摄像、数码摄影地质编录、激光扫描技术等的开发和应用,将会为隧道围岩分级的定量化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采用多因素多指标的综合类别

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决定于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分级时都力图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强调其中影响岩体工程地质特征的主要因素和指标,综合评价岩体质量。

3.分级与先进地质勘测手段联系起来

欧美等国家广泛采用的以岩石质量指标RQD为主的分类,是采用由金刚石钻头钻取的岩芯复原率为基础的。又如日本、东欧和中国以弹性波速度为主的分类,也是在弹性波勘测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提出的。

4.结合具体工程,建立围岩稳定性分级方案

目前各大多数的围岩分级研究都认识到设计阶段的围岩分级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因此研究重点将逐渐转移到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的方法上。

结合具体工程,考虑不同的施工方式、隧道类型、洞跨等因素,在围岩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围岩稳定性分级方案。同时,围岩分级、隧道结构设计标准化、施工过程规范化不再为独立的存在,而是将它们紧密的结合在一块研究。

5.分级与新兴的数学理论及先进的计算机智能化系统相结合

引入如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灰色预测、分形几何等非线性理论,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工具软件,实现围岩分类的智能化判别。

6.围岩分级精确化

围岩分级的划分将来会越来越精确,土质围岩将从体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自成一套的分级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永兴,贺永年.《岩石力学》(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丁文其,杨林德.《隧道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3]陈安凡.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专家系统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江勇顺.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及应用研究——以西攀、攀田高速公路隧道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王明年,陈炜韬,刘大刚,童建军.公路隧道岩质和土质围岩统一亚级分级标准研究[J].岩土力学,2010,31(2):547-552

[6]王明年,魏龙海,李海军,刘彪.公路隧道围岩亚级物理力学参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1):2252-2259

[7]余莉,尤哲敏,陈建平,孙洋,郑维.高地应力地区隧道围岩分级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5,52(3):23-30

[8]赵俊峰.基于TSP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信息的隧道围岩亚级分级方法及应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9]任洋,李天斌,熊国斌,林之恒.基于可拓理论的高地应力隧道围岩分级法及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12,20(1):67-73

[10]邓皇根,周群立.公路隧道岩质围岩亚级分级研究与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13,50(1):98-102

[11]于丽,王明年,房敦敏,陈炜韬.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的数量化理论研究[J].岩土力学,2009,30(12):3846-3850

[12]刘大刚.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岩体围岩亚级分级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读书报告三:膨胀岩

一、膨胀岩的基本概念

在水的物理化学作用下,能产生体积膨胀、物性软化、碎裂和泥化等现象的一类岩石被称为膨胀岩。我国是膨胀岩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由于膨胀岩复杂的变形力学机制,常常引起许多工程事故。

膨胀岩亲水性强是由于其所含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的粘土矿物亲水性较强,遇水后对水产生强烈的吸附作用,使颗粒间粘结力大大削弱、间距增大、体积膨胀。膨胀岩具有强亲水性,再加之其孔隙度大,孔隙率一般在25%~35%,因此遇水便产生较高的膨胀率和膨胀压力。此外,膨胀岩浸水或遇水后可产生较强的崩解性。

随着矿山开采和岩土工程的大规模进行,以及地下开采深度的增加,膨胀岩对井巷、峒室的维护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巷道底板为膨胀岩时,底鼓现象更为严重,对矿井安全生产是一大威胁。因此,寻找维护好膨胀岩巷道的有效措施,是十分迫切的。

二、膨胀岩的研究现状

目前膨胀围岩对巷道稳定影响的机制以及从施工方面针对膨胀围岩的措施已较为成熟。

1.膨胀岩影响巷道稳定的原因

在地下开采时,巷道围岩应力场重新分布,膨胀岩巷道周边发生变形进入塑性状态,围岩松动,裂隙扩大,孔隙度增加。膨胀围岩在自有的含水量或工程引起的含水量增加条件下产生膨胀变形。如果巷道不及时支护或支护形式不当、支护强度不足,就会引起巷道过大的变形,最终破坏。若巷道围岩未进行加固,且支架为刚性,则围岩膨胀产生的围岩压力作用在支架上,随着膨胀围岩含水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增长,膨胀的围岩岩体范围越来越大,支架所受的膨胀压力也随之增大,结果刚性支架失稳破坏、巷道垮落。通常,对于未封底的巷道,膨胀引起巷道底鼓更为严重,巷道顶板及两帮围岩膨胀压力向底板传递,底板在强烈的膨胀压力作用下首先失稳,底板向巷道空间移动形

成流变现象,巷道顶板及两帮围岩也向底板流动,加剧底鼓。经历一次或多次失稳破坏的膨胀岩巷道,翻修维护更为困难,因此对于膨胀岩巷道应力求掘进时一次支护成功,避免翻修。

2.膨胀围岩巷道的维护措施

根据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巷道维护应采取下列措施:

1.优化断面形式。单线隧道尽量采用圆形或接近圆形断面,对于双线隧道采用栗子型或带仰拱的马蹄形。

2.防止水对巷道的影响。巷道通过含水丰富的岩层或断层,应采取疏干裂隙水或断层水,必要时进行围岩注浆堵水和防渗水;及时抽排隧道内的渗水及施工废水,避免人为造成围岩膨胀软化,并加强通风,防止潮湿空气对围岩表面的侵蚀。

3.巷道掘进后,应及时锚喷,防止围岩风化膨胀。

4.加强初期支护力度,尽量减少围岩变形。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由钢拱架、系统锚杆和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组成的联合支护系统来加强初期支护的刚度。

5.巷道支护材料应具有一定收缩性和较高的支护强度,采用壁后填充,使支架整体受力均匀稳定。采用刚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并根据初期支护变形量测参数,确定其有效施作时机。

6.及时有效地施作仰拱,使支护闭合城环,可采用大曲率、大厚度的钢筋混凝土仰拱,以抑制膨胀压力,实现整体受力。

7.巷道支护应重视封闭底板,防止底鼓。主要措施有:封闭支架壁后填充、底板注浆或锚喷加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底板反拱。

8.注浆加固巷道围岩,以提高围岩的强度及膨胀围岩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降低其孔隙率;并起到堵水防渗作用。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可在透水层和膨胀围岩的交界处进行注浆,以形成止水围幕,隔绝地层。

9.加强监督量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文献[1]针对是膨胀型软岩结构致密,没有明显的结构面或只有弱结构面,注浆难以渗透到岩体内部,从而使得采用注浆强化效果较差的现实,提出对受工程应力影响结构面小于0.10mm的细小裂隙,采用压水扩缝,而后进行水泥注浆的压水扩缝加固岩体工艺。

三、当前膨胀岩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发展趋势

目前对于膨胀岩的研究主要是从施工角度探讨对膨胀围岩的应对措施,基于数值模拟的对实际指导案例则相对较少。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更多地从数值模拟的角度来指导实际工程的施工过程和结构维护。以下简要介绍当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膨胀岩影响的案例及其成果。

文献[2]通过有线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模拟膨胀岩隧道不同断面开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对不同隧道断面开挖方法下围岩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这一点对于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献[3]对膨胀岩体遇水作用的湿度应力场进行了分析。该文献基于湿度应力场理论,利用湿度应力场与温度应力场的物理相似性,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并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温度应力场模块,有效地模拟了圆形洞室遇水作用的应力场分布规律,取得了与圆形洞室遇水作用解析解相一致的结果。

文献[4]利用湿度应力场的数值模拟方法,对遇水作用巷道围岩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用成果:1.得到了巷道围岩的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底板底鼓变形量及其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湿度变化对巷道围岩的变形影响较大,如果考虑巷道围岩的流变效应,这种影响将更大。2.遇水作用膨胀软岩巷道的围岩应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这并不表示巷道的稳定性得到改善,而是更加恶化,其原因是遇水作用后巷道围岩岩性软化、强度降低。

膨胀土体产生的膨胀力定义为:土体在不允许侧向变形下充分吸水,使其保持不发生竖向膨胀所需施加的最大压力值。由于膨胀土因膨胀效应而作用于实际结构上的力称之为膨胀接触压力,其定义为:在结构横向变形稳定后, 由于膨胀效应作用在结构上的压力值。

文献[5]选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膨胀岩的膨胀力和对盾构隧道结构产生的膨胀接触压力进行二维平面应变数值模拟分析,发现作用在结构上的膨胀接触压力与膨胀力不完全等同,与膨胀岩的分布、厚度、膨胀力变化、自身及结构刚度等密切相关,且通常膨胀接触压力大小

约为膨胀力的30%~70%;当盾构隧道结构计算采用“梁-弹簧”模型时,接头铰刚度的取值对结构内力的大小及分布有较大影响,因此接头铰刚度取值应以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国富、戴铁丁、吕芳礼、杨捷.膨胀岩变形机理与注浆强化技术[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24(4):444-448

[2]王超朋、王丙坤.FLAC3D在膨胀岩隧道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39(4):199-200

[3]卢爱红、茅献彪. 湿度应力场的数值模拟[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增2):2470-2473

[4]郁时炼、茅献彪、卢爱红. 湿度场对膨胀岩巷道围岩变形影响规律的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3(4):402-405 [5]林刚、罗世培、郭俊、邹永尧.膨胀岩土地层盾构隧道结构力学行为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1,48(3):74-79

[6]朱叶艇.膨胀岩在隧道工程中的特性危害及施工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2010年第七期(下):13

[7]葛家良、赵国堂.膨胀岩的特征及其对巷道稳定性影响[J].江苏煤炭.1994年第4期,34-35

读书报告四:TBM

一、TBM概念及研究现状

TBM(隧道掘进机)是一种用于开挖地下通道工程的大型高科技专用施工装备,具有快速、优质、安全、经济、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其最大特点是广泛运用遥测、遥控、电子、信息技术对作业全过程进行制导和监控,通过采用机械、电气、液压和自动控制一体化、智能化设备使掘进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TBM技术体现了计算机、新材料、自动化、信息化、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高新技术的综合和密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

隧道掘进机用于全断面隧道开挖,主要有开式掘进机和闭式掘进机两大类型。目前,TBM的典型形式有支撑式TBM、扩孔式TBM、护盾式TBM、双护筒TBM和支撑盾壳TBM。

基于不同岩土体内掘进机工作模式和工程难点的不同,TBM技术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也存在差异。如何加快岩石掘进机的掘进速率和优化开挖过程是岩石隧道工程的主要问题,故TBM技术的研究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TBM滚刀的破岩机制和施工预测模型两方面。

1.TBM滚刀破岩机制

TBM的掘进过程是通过滚刀切割岩石和刀盘旋转完成连续破岩的,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刀盘在正推力作用下,滚刀对岩体产生压入作用,岩体产生变形和破坏,裂纹由滚刀接触部位产生,并且向四周扩展;第二阶段是滚刀之间裂纹的连接、贯通,形成岩片,完成破岩过程。因此,TBM滚刀的破岩机制研究可以分为以下方面:1)滚刀的压入过程,主要采用压头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2)滚刀间的切割破岩过程,采用线性切割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2.TBM施工预测模型

TBM施工预测模型主要是用于掘进性能的评价和预测,不同的研究者针对不同的工程提出了多种预测模型,但这些模型都是基于大量不同岩性地层、不同TBM机器类型的工程数据上发展起来的,针对性较强,在其他实际工程运用中预测精度不高,应用效果不理想,截至

目前还没有一种普遍适用于不同工程的通用预测模型。TBM预测模型的适用性与工程岩体特性和TBM机器参数紧密相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独立的TBM工程其适用的预测模型是不一样的。因此,预测模型的研究更多是要专注于形成一套建立模型的方法和流程,而这些需要对不同工程岩体特性下TBM滚刀破岩机制的深入了解,进而选择合理、合适的影响参数。

二、TBM技术研究的不足之处

TBM适用地层范围越来越广,已经从相对单一的岩石或者土类岩土体发展到混合地层交替,高地应力或者节理、断层发育的复杂岩土体中,但对其在复杂地层中的掘进理论、施工力学理论以及环境影响控制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彻底,还有以下问题和工作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1.TBM掘进机制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预测模型建立

TBM破岩机制直接关系到TBM刀盘选型、设计和开挖性能的评价。目前,硬岩条件下TBM破岩机制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3个方面进行的。国内外学者对此提出了很多种破岩理论,但对TBM滚刀作用下岩石的破坏过程、破坏作用方式和破岩现象研究还不够深入透彻。

2.地应力影响下的掘进机制和施工预测模型的研究

目前,世界范围内将有一批水电引水隧洞、调水隧洞以及交通隧道规划修建,而它们都处于高山峡谷地区,会面临埋深大、岩石坚硬、高地应力和地质结构复杂等情况。地应力对TBM滚刀破岩模式的影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措施和预案、地应力在TBM施工预测模型中的作用等相关课题均还需继续深入研究。

3.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掘进机制和施工对策研究

隧道掘进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工程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工程中遇到复杂地质地层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如节理岩体和砂卵石地层中掘进机会出现刀具磨损大、施工进度慢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复杂地层中掘进力学机制和施工对策研究。

三、TBM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除了对上述TBM技术存在的不足,尤其是进一步研究其掘进机制和建立施工预测模型外,复合掘进机技术以及TBM主动换刀理念的建立也成为TBM发展趋势。

1.复合掘进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碰到的软硬地层交替出现、地质条件变化剧烈的情况,复合隧道掘进机应运而生,在稳定性好的围岩中采取开敞式模式掘进,在稳定性差的地层中采用土压平衡式或泥水平衡式模式。

目前,复合掘进机技术产品主要有NFM复合式TBM、罗宾斯混合式TBM和海瑞克泥水-土压平衡转换式TBM、SELI兼具开敞式和双护盾特点的DSU或DSUC机型。复合掘进机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掘进机适应地层的范围,虽然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它仍将会成为未来掘进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2.主动换刀理念的建立及换刀时机的判定

为了减少刀具严重磨损时出现异常情况的发生概率,目前常使用异位添加剂、岩渣性状分析、开仓检查、超声波检测、液压油路检测、掘进参数分析等方法判断刀具是否失效,但上述判断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不足,现阶段尚无对刀具磨损准确判断的方法,造成了刀具磨损严重影响盾构正常掘进的后果。

另外,现阶段TBM换刀时机的判定大多是基于项目施工经验,尚未建立不同地层、TBM机类型及掘进参数基础上的主动换刀时机判定准则与选择性主动换刀标准,影响了TBM安全、快速的掘进。

主动换刀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换刀理念,是指在刀具尚未出现较大的磨损时即停机开仓对刀盘面板上的刀具进行选择性更换。主动换刀关键须对换刀的时机进行准确把握,以保证TBM刀盘面板上的刀具具有整体性的良好的破岩效率、较好的刮渣性能,延长一次掘进距离,降低主动换刀次数,提高掘进速率。

因此,可针对上述问题对主动换刀理念的定义、主动换刀时机的判定,选择性主动换刀准则及具体的换刀流程、规范等展开系统的研究,以促进TBM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文其,杨林德.《隧道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2]苏若愚.中国盾构和掘进机隧道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施工技术,2014(27)

[3]李建华吕瑞虎李文俊.TBM(盾构)技术应用现状及几个主要技术关键的探讨[J].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2012年10月:4-8

[4]钱七虎、李朝甫、傅德明.TBM(盾构)全断面掘进机在中国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建筑机械.2002(5):28-35

[5]谷云香、汪伟. 关于国内外使用TBM掘进隧洞的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07(27):280-282

[6]尹俊涛、尚彦军、傅冰骏、曲永新.TBM掘进技术发展及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和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2005,13(3):389-397

管理学名著读后感

Who says the elephant can't dance ?》感奥巴马曾经说过:if I can get there as a human, who give you confidence to doubt ? 人不能怀疑自己,就算是没有把握,也要先上战场,后磨刀。 IBM 公司,长期以来执计算机世界之牛耳,被视为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和国家竞争力的堡垒,甚至《经济学人》杂志指出,“ IBM 的失败总是被视为美国的失败”。1993 年,郭士纳刚刚接手IBM 时,这家超大型企业因为机构臃肿和孤立封闭的企业文化已经变得步履蹒跚,亏损高达160 亿美元,正面临着被拆分的危险,媒体将其描述为“ one more step, and one more closer to the grave ”。 在郭士纳为IBM 掌舵的9 年间,这家公司持续赢利,股价上涨了10 倍,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有人评价,郭士纳的两个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一、保持了IBM 这头企业巨象的完整;二、让IBM 公司成功地从生产硬件转为提供服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不制造计算机的计算机公司。 郭士纳在书中将自己使IBM 改天换地的辉煌岁月娓娓道来,既有只有CEO 才接触得到的第一手内部资料――各种会议卷宗、事态行将有变的种种蛛丝马迹、重压之下背本一战的各项决策,又有带领一家巨型公司大步向前的高屋建领、深思熟虑的管理思想。郭士纳是技术的外行,但是他却通过一系列战略性的调整让一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IT 企业重振雄风。在这部惊涛骇浪的管理传奇中,郭士纳将他对管理、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与竞争力、企业转型的种种真知灼见寓于生动的记述当中,丰富、翔实、推心置腹,对所有商务人士备加关注的“传统企业如何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务实而灵活的现代企业”作了最完美和精彩的诠释。 郭士纳(Lou Gerstner ,Jr .),IBM 现任董事长、前任CEO 。在加盟IBM 之前,他是RJR 纳贝斯克公司董事长兼CEO 。此前还在美国运通公司任总裁11 年,兼任其最大的分公司董事长兼CEO 此前,他还曾任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总监。他在达特茅斯学院获工程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隧道工程读书报告

隧道工程读书报告 一、新奥法施工 1、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1)古典压力理论 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以海姆、朗金和金尼克理论为代表的古典压力理论认为: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是其上覆岩层的质量H γ。其不同之处在于:海姆认为侧压系数为1,朗金根据松散理论认为是)2/45(tan 2?-?,而金尼克根据弹性理论认为)1/(μμ-,其中γ?μ、、分别表示岩体的泊松比、内摩擦角和体积质量。 (2)坍落拱理论 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人们发现古典压力理论在许多方面都不符合实际之处,于是,坍落拱理论应运而生,其代表有太沙基和普氏理论。坍落拱理论认为:坍落拱的高度与地下工程跨度和围岩性质有关。 太沙基认为坍落拱形状为矩形,而普氏则认为坍落拱形状呈抛物线形。坍落拱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巷道围岩具有自承能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用弹塑性力学来解决巷道支护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芬纳公式和卡斯特纳公式。 (3)新奥法 20世纪60年代,奥地利工程师L.V.Rabcewicz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法,被称为奥地利隧道新施工方法,简称新奥法。新奥法目前已成为地下工程的主要设计施工方法之一。1978年,米勒教授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新奥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并将其概括为22条。1980年,奥地利土木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把新奥法定义为:在岩体和土体中设置的使地下空间的周围岩体形成一个中空筒状支撑环结构为目的的设计施工方法。新奥法的核心是利用围岩的自承作用来支撑隧道,促使围岩本身变为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围岩与构筑的支护结构共同形成坚固的支撑环。新奥法自奥地利起源之后,先后在欧洲诸国,特别是意大利、挪威、瑞典、德国、法国、英国、芬兰等大量修建山地与城市隧道的国家得以应用于发展, 然后,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的日本、中国、印度;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南美的巴西、智利;非洲的南非、莱索托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成功地把它应用于一些不同地质情况下的隧道施工之中,并且从最初的隧道施工扩展到采矿、冶金、水利电力等其它岩土工程领域。虽然新奥法的应用已如此广泛,但不同的应用者对它的解释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实际工程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就是盲目地把新奥法应用于不适宜的地质条件,从而使这些巷道工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同样存在尤其是煤矿,人们对软岩的物理含义和力学性质理解不够、对利用仪器进行巷道变形及荷载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仅时常出现不合理的套用新奥法理论来解释煤矿采动影响巷道、极软弱膨胀松散围岩巷道的支护机理,而且也出现过因应用新奥法不当,而造成锚喷或锚喷网支护的巷道大面积跨落、坍塌等事故,导致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与损失。 (4) 应变控制理论 日本山地宏和樱井春辅提出了围岩支护的应变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隧道

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下面是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管理学读书笔记,希望您喜欢! 管理学读书笔记篇一大三上学期我选修了管理学,因为担任校纪检部部长想了解一点有关管理的学问,以前对于管理学不了解,但对管理有些了解,但不系统。经过半年的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我有了不少收获,慢慢知道原来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通过学习,我发现这门学科涉及面非常广,有效的管理,是没有一种固定模式的,但好的管理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首先必须是结合实际,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标,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而我们则要从中选择一种最有效、最节约,或最易实现的办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先认识到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提出了经典论断,而有关企业管理更是情有独钟,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

划安排好。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组织结构,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 其次,如果说对于工作方式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则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霍桑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组织结构,越来越机构冗肿,这样会使其办事效率大大降低。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奖励机制、竞争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组织。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

管理学名著读后感

《Who says the elephant can’t dance?》感奥巴马曾经说过:if I can get there as a human, who give you confidence to doubt ? 人不能怀疑自己,就算就是没有把握,也要先上战场,后磨刀。 IBM公司,长期以来执计算机世界之牛耳,被视为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与国家竞争力的堡垒,甚至《经济学人》杂志指出,“IBM的失败总就是被视为美国的失败”。1993年,郭士纳刚刚接手IBM时,这家超大型企业因为机构臃肿与孤立封闭的企业文化已经变得步履蹒跚,亏损高达160亿美元,正面临着被拆分的危险,媒体将其描述为“one more step, and one more closer to the grave”。 在郭士纳为IBM掌舵的9年间,这家公司持续赢利,股价上涨了10倍,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有人评价,郭士纳的两个最突出的贡献就就是:一、保持了IBM这头企业巨象的完整;二、让IBM公司成功地从生产硬件转为提供服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不制造计算机的计算机公司。 郭士纳在书中将自己使IBM改天换地的辉煌岁月娓娓道来,既有只有CEO才接触得到的第一手内部资料――各种会议卷宗、事态行将有变的种种蛛 丝马迹、重压之下背本一战的各项决策,又有带领一家巨型公司大步向前的高屋建领、深思熟虑的管理思想。 郭士纳就是技术的外行,但就是她却通过一系列战略性的调整让一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IT企业重振雄风。在这部惊涛骇浪的管理传奇中,郭士纳将她对管理、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与竞争力、企业转型的种种真知灼见寓于生动的记述当中,丰富、翔实、推心置腹,对所有商务人士备加关注的“传统企业如何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务实而灵活的现代企业”作了最完美与精彩的诠释。 郭士纳(Lou Gerstner,Jr.),IBM现任董事长、前任CEO。在加盟IBM之前,她就是RJR纳贝斯克公司董事长兼CEO。此前还在美国运通公司任总裁11年,兼任其最大的分公司董事长兼CEO此前,她还曾任麦肯锡管理咨询 公司总监。她在达特茅斯学院获工程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读书工程心得体会1500字

读书工程心得体会1500字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读书使人明智,使人善辩,使人深刻,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这里,查字典范文大全小编专门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的文章和材料,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 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

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读书学习”活动主要学习以公司编写的《土木技术人员工作手册》为代表的书籍,具体包括:《手册》、桥梁、隧道、地铁施工专业知识、行业标准及规范、集团公司及公司技术管理文件、法律法规等。 二、主要学习内容及收获 按照《中铁五局一公司技术人员“读书学习”活动计划表(隧道三队)》要求,我比较系统的学习了《中铁五局一公司工作手册(土木技术人员)》、《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04-2008)》、《中铁五局一公司培训教材隧道光面爆破》、《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j287-20 04)》、《隧道施工作业标准》和《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书籍。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使我们对自

摩擦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绪论 1、摩擦学定义:是关于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的科学技术,包括摩擦、润滑、磨损和冲蚀。 2、摩擦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摩擦、磨损、润滑以及表面工程技术。 3、摩擦:是抵抗两物体接触表面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切向相对运动的现象。 4、磨损:着重研究与分析材料和机件在不同工况下的磨损机理、发生规律和磨损特性。 5、润滑:研究内容包括流体动力润滑、静力润滑、边界润滑、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等在内的各种润滑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6、表面工程技术:将表面与摩擦学有机结合起来,解决机器零部件的减摩、耐磨,延长使用寿命的问题。 第一章 1、表面形貌:微观粗糙度、宏观粗糙度(即波纹度)和宏观几何形状偏差。 2、表面参数:(1)算术平均偏差Ra 是在一个取样长度lr 内纵坐标值Z (x )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2)轮廓的最大高度Rz 是在一个取样长度lr 内最大轮廓峰高Zp 和最大轮廓谷深Zv 之和的高度。(3)均方根偏差Rq 是在一个取样长度lr 内纵坐标值Z (x )的均方根值。 3、对于液体,表层中全部分子所具有的额外势能的总和,叫做表面能。表面能越高,越易粘着。 4、物理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由于分子或原子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吸附叫做物理吸附,是靠范德华力维系的,温度越高,吸附量越小。物理吸附薄膜形成的特点是吸附和解吸附具有可逆性,无选择性。 5、化学吸附:极性分子与金属表面的电子发生交换形成化学键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且极性分子呈定向排列。化学吸附的吸附能较高,比物理吸附稳定,且是不完全可逆的,具有选择性。 6、粘附:是指两个发生接触的表面之间的吸引。 7、影响粘附的因素:①润湿性,②粘附功,③界面张力,④亲和力。 8、金属表面的实际结构:(1)外表层:①污染层,②吸附气体层,③氧化层;(2)内表层:①加工硬化层,②金属基体。 第二章 1、固体表面的接触分类:(1)点接触和面接触。(2)①弹性接触(赫兹接触),②塑性接触,③弹塑性接触,④粘弹性接触。 2、名义接触面积:是两接触固体几何(宏观)界面的边界所确定的面积。 3、实际接触面积:是两接触固体之间传递界面力的各接触斑点面积之和。 影响因素:①载荷的大小,②材料的性质,③微观粗糙度。 4、接触模型:①圆柱体模型(当载荷改变时其接触面积保持不变),②圆锥体模型(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因为存在尖端微凸体的可能性很小),③形状对称的球体模型(最符合实际)。 5、塑性指数: 2 1??? ??=ψR H E σ σ:表面微凸体高度分布的标准偏差;R :微凸体的相当曲率半径;E :复合弹性模量;H :材料的硬度值。当ψ<1,弹性接触;ψ>1,部分接触点含有塑性接触;ψ>3,主要是塑性接触。 第三章 1、摩擦的概念: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趋势)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切向运动阻力,这种现象称为摩擦现象。 2、摩擦有害的方面:(1)造成大量能量的消耗,引起机械效率的降低;(2)摩擦使得机器中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产生磨损;(3)摩擦使得摩擦副工作温度上升。 3、摩擦的分类: (1)运动状态:静摩擦和动摩擦;(2)运动方式:①滑动摩擦,②滚动摩擦,③转动摩擦;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3篇 《人生智慧管理》一书中,告诉我们生活中用多角度思维的重要性。我想,如何将这一概念运用在工作中,同样会产生释疑解惑、 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效果。 在基层工作多年,我有一种感悟。如果你把工作当作一个成长跳板,你的工作热情不会超过3年,因为多数人很难在3年内成功跳槽;如果把工作当作一份谋生的职业,你的工作积极性不超过5年,因为你的收入始终无法跑赢你的支出。 如果你把工作当作个人升迁、平步青云的平台,你的拼搏精神很难持续10年,因为多数人受制度的束缚,要么遇到了职业的“天花板”,要么在“独木桥”上被挤了下去。如果你的初心基于此,结 果往往是走不远、即使走得远,也走的非常累。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把工作当作一种兴趣和乐趣,就像喜欢唱歌、运动、逛街等爱好一样,要我工作变为我要工作,被动工 作变为主动工作;因为我喜欢、所以我在辛苦劳作中感受快乐;因 为我爱好,所以在无数付出后不图回报;因为我愿意,所以我对成 功失败无怨无悔;角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我们唯有保持这样的初心,方能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始终敬畏工作、珍惜工作、喜欢工作、享受工作。 在春意盎然的三月,我阅读了《危机管理》这本书。通过五天的学习,使我拓宽视野、更新了观念、改善了心智。 危机对于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乃至一个人都是普遍存在,这是由于社会、知识的不断变化引起的,当原来的制度、规则不能适应 变化时,危机就产生了。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只有时刻不忘 学习,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

质,汇集力量,定位目标准确,才能适应社会、知识的变化,为教 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会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机会能改变人的命运。人一辈子只有 7次机会,两次机会之间相隔大约7年,大概25岁以后开始出现机会,经过50年的时间,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了。在这50年 里的7次机会,第一次不容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中间只剩下5次了,这5次机会里面又有两次 一不小心给错过了,所以实际上只有3次机会了。 如果什么时间你抓住了一次机会,或是什么时候一位贵人给了你一次机会,这定是终生难忘的。同样的道理,在人的一生之中,真 正对自身具有重大意义的学习机会也是不多得的。 而我,则在当下抓住了学习的机会。 《危机管理》一书详细描写了优秀的公司是如何防范危机的发生。首先说到“预见”的重要性,只有成功的了解到自己所在公司后集 体的不足,及时发现并改正,才能防止一系列危机的`发生,一些比 较容易防范的危机一定要提前发现,例如及时发现并处理那些对公 司影响不好的负面报道或传闻、密切关注某些在公司销售总额上占 很大比例的客户、按时的交税和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还有防范经济 抵制和罢工的发生等等,这些危机的发生至关重要! 第三章是重点,说的是“善管理,化解危机”。书中说,化解危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善管理,可以说,找成公司危机与衰退的所 有原因都与管理不善有关,管理不善是许多公司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因为管理不善,会引起公司内部失控或协调机制不灵,会造成 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下降,会导致员工 生产积极性的降低,会造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反应迟钝,从而使公 司陷入危机。公司只有改善管理才能摆脱危机。 由于必须靠改善管理才能摆脱危机,所以很多公司就靠更换CEO 开化解危机,公司的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领导人,对公司经营的 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的领导人的能力够,或过于保守, 或任人唯亲,是很多公司衰退的根源。领导人的更换,能改变公司

管理学读书报告-4

管理学读书报告 管理学读书报告 管理学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它既充满了无数先贤和大众的传统智慧,更包含着后来者对无数未知领域的艰辛探索。仅从21世纪初的经历的几年来看,人们无不深刻地感受到今天来自各方面管理的严峻挑战。管理科学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科学理论之一,它出现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甚至到每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可以说管理现象遍布着整个人类社会。自从人们开始组成一个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群体中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管理学知识,提升管理技能,不断深化对管理的认识,是在21世纪成长成才的重要一步,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管理科学的学习。我所阅读的管理学教材是由本校曾坤生教授担任主编的《管理学》(应用型),而恰好这本教材也是我“4+0”双学位课程的教材,目前正处在学习的进程当中。 《管理学》这本教材,全书分为十八章,每个章节论述一个管理学的重要知识点。第一章的总论,对管理进行了概述,什么是管理?用比较正式的说法就是,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组织对其所拥有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达成

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及其过程。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活动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管理的本质也在于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然后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特征和二重性,现代管理学及其知识体系和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主要方法:建模和实践。 管理学是一门高度重视实践的学科,这也是由管理学的性质决定的,脱离实际高谈阔论,不仅做不好管理工作,更无法实现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学习管理学知识,就是要学习好管理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介绍了管理思想的演进和管理道德,自第四章开始,就开始逐步介绍管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本书的每一章,都以一个管理的故事出发,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管理科学原理的应用。第四章,管理决策,书中强调决策的重要作用,无论是进行计划、组织还是领导和控制,各项管理职能的开展都离不开决策。通过各种标准划分决策类型,提供多种情况下适用的决策方法。接着通过对管理环境的分析,着重阐述管理决策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方法。第五章,书本介绍了管理基本原理,并通过联想集团的人才资本管理案例来介绍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和人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职工这一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这个原理在风险管理中的人力资本风险暴露中也有相应提及,引入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在后面又相继介

隧道工程实习报告

中南大学隧道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姓名:盖永斌 学号:1208100207 班级:土木1001班

隧道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一、对认识实习的初步认识: 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同学们大都对大学生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随着学校专业方向的确定,我选择了学习土木工程专业。但作为一名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二新生来说,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所谓的专业领域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虽然我们每天接触着土木工程的各种各样的成果,譬如我们住的房屋,我们走的道路,火车所行驶的轨道和一座座供我们通行的桥梁等等,但是我们从未真正的了解过它们,我们看到的都只是成果。 作为一名学习工科的学生来说,如果只是懂得理论知识,而不能把所学运用于实践的话,那样是失败的,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我们本专业,也为了让我们懂得一些实践过程中的基本知识,组织了这次土木工程认识实习。都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我,也对这次认识实习充满了期待! 二、隧道认识实习的过程: 9月4日与5日两天,我们进行了隧道工程的认识实习。 9月4日上午8点多,我们集体在老师的组织下去施工现场观察隧道。我们去看的第一个隧道是龙洞隧道和李家冲隧道,这条正在施工的龙洞隧道是长潭高速公路通行的隧道。这两个正在施工的隧道,都是特大断面的隧道,并且都是单向4车道,所以施工难度有一点大。我们还认识了隧道中排水沟的建设、人行道的建设和照明设施的建设。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对于隧道来说,施工的难度主要是与什么有关,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而老师反复强调的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始终是我们这几天实习的重中之重。 今天的实习不同于以往,我们去的是施工工地,随时有可能遇到危险,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戴着安全帽,对于长沙这么炎热的天气来说,戴上安全帽会更加炎

霍伊教育管理学读书报告

霍伊教育管理学读书报 告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三章学校结构 韦伯科层制模式 韦伯的科层制理想模型:劳动分工,非人格化,权威等级,规章制度,职业倾向。 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在学校体现为水平教学和分学科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们的专业化程度。科层制的工作氛围应该体现非人格化倾向,有利于促进组织合理性发展。权威等级成为了现代组织的普遍特征,保证了对上级指令的规训化服从。规则系统也有助于等级体系中各种活动的协调。保证了每一职员行动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以上的科层制特征形成了一个协调优良的执行系统,保证了组织运行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对于韦伯科层制模式的批判: 模式的功能和功能障碍

规则的功能与功能障碍: 忽视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指由员工在其工作场所互动时的需要而衍生的自然秩序与结构化。非正式结构产生于非正式互动,个体与群体间的互动模式的差异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地位结构特征,确定了非正式组织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和群体的倾向是组成非正式组织的重要部分。非正式组织产生于正式组织,并且对正式组织的作用既有建设性的又有破坏性的。鉴于此,管理人员既不必对于非正式组织的产生而恐慌,而且应该利用好非正式组织,促使组织形成一个高效率的组织。 科层模式的双重结构: 科层制的双重结构体现在韦伯对科层原则和专业化原则加以区分,两者都是可供选择的方法,韦伯似乎指代的是两种模式,而非一种单一的科层。这两种方法的选用可能导致领导者权威的来源冲突,对实际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碍。

女性主义者关于科层制的讨论: 女性批判者们认为科层制忽视了女性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使得女性没有办法和男性一样进行培训,同时,科层制强调权威,可能导致父权制的加深,使得女性的情况更加恶劣,被组织孤立。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反结构结构,主要表现在:群体的去中心化,个人直接交流取代了非人格化的制度,平等的关系,共享技能信息。 学校的正式结构: 霍尔论科层制结构: 在这里,霍尔运用组织量表将学校看成是两种相互区别的模式的理性组织。 将两者混在一起可能导致模糊,由此将两者分开或许会更好,由此有以下四种模式:

《岩土工程学科的前沿问题》读书报告

《岩土工程学科的前沿问题》读书报告 岩土工程学科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而又具有新的内涵的边缘学科,它是由岩土力学和岩石力学交叉而成,涉及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多个领域,是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业工程等学科的主要支撑学科,具有迅速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岩土工程问题的特点 1地应力的控制作用 在开挖过程中,单纯地应力作用就可能引起岩体破坏,发生岩爆,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在土力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开挖边坡中,假定不同的初始侧压力系数,计算得出的位移将有很大差别。由于高侧压力的影响,超固结土边坡可能多次发生滑动。 2体积力构成荷载的主要部分 除了地基问题中体积力相对不重要以外,无论边坡工程、隧道工程还是堤坝工程,体积力都是作用于岩土体结构上的主要荷载甚至唯一荷载。因此,岩土体结构的主要破坏方式是自重作用下的剪切破坏。这时,剪切面的相当一部分位于岩土体的深部,围压的影响很大。因此,把金属力学和结构力学中的研究方法生硬地搬到岩土力学研究中,自然难于符合实际。有的研究论文采用平面应力问题的研究方法,不考虑围压的影响,所得结论只能反映岩土体表层的破坏过程。 3 多相耦合作用 由于孔隙和裂隙的存在,岩土工程问题往往涉及固相、液相和气相的耦合作用,而冻土问题中还要考虑冰相和温度场。因此,与金属和混凝土结构工程相比,岩土工程问题的控制方程要复杂得多,需要研究的领域也要多得多。 4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不确定性 岩土工程问题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边界位置的不确定性,二是边界上的要素值的不确定性。岩土工程修建在地壳上,人们不能把整个地球或地壳作为研究的范围,只能从其中划出一块进行考察,但如何划法带有一定的任意性,这就是边界位置的不确定性。岩土工程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最不确定的倒不是边界荷载,而是耦合分析中降水量、蒸发量等自然要素的变化。初值条件的不确定性除了前面提到的地应力的不确定以外,还有孔隙中的初始吸力的分布和节理裂隙分布的不确定性等。

管理学读书笔记(叶国灿)

第一章管理学导论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各级管理者有效地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整合组织力量,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二重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2.管理的社会属性 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即维护特定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关系。 (三)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1.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必须以计划、组织、激励、控制等为主要内容建立管理制度,并以金钱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麦格雷戈提出两种相对的管理理论: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实际上是对“经济人”假设的运用,如下: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听别人的指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该当负担起管理的责任。基于经济人的假设,相应的管理方式和要点如下: (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人的情感和道义可以不负责任,只重视任务而不考虑感情,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这种管理被称为任务型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二)社会人假设 人的主要动机是追求社会需求的满足。只有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时,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社会需求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重要的还包括同事之间的接纳和喜爱,即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社会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人”的报酬更激励工人。 管理方式: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该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集体感。 (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工程地质学 读书报告

工程地质学读书报告 ---关于地下水了解认识及其工程意义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工程地质学读书报告 ---关于地下水了解认识及其工程意义 前记 经过几周的工程地质学九章知识的学习。我认识学习了很多地质学的知识,在普通地质学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沉积岩、变质岩、造岩矿物与岩石、风化岩与残积土等等。由于我来自华北平原北部,紧邻京津,家乡地下水位超采严重,所以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又查阅了相关资料,成此读书报告。 地下水的分类 (1)根据起源不同, 渗入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渗入水。 中的水汽便要进入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在颗粒和岩石表面凝结形成地下水。初生水: 水。 (2 (3 孔隙水:疏松岩石孔隙中的水。孔隙水是储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第三系少数

裂隙水: 件比较复杂。 岩溶水:赋存于岩溶空隙中的水。水量丰富而分布不均一,在不均一之中又有相对 不断促进含水空间的演化。 (4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 水。当地下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 承压水(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赋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图 2、地下水的主要运动规律及工程意义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空隙中的各种不同形式水的统称。地下水主要来源 入海洋;上层土壤中的水分则以蒸发或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再散发入空中,回归大气,从而积 由于过量的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地下水,常常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 重要意义。

罗宾斯管理学读书心得

罗宾斯管理学读书心得 罗宾斯的《管理学》是国内最受欢迎的标准管理学教材之一。在读完这本书后你有怎样的读书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罗宾斯管理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罗宾斯管理学读书心得篇一 管理学重点名言: 犹豫不决是决策的大忌布里丹 当今市场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就是快鱼法则。它对于现代企业的启示有两个:一个是学会快,另一个就是学会吃。快鱼准则 在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市场反应速度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只有能够迅速应对市场者,才能成为市场逐鹿的佼佼者。钱伯斯 《管人的真理》是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所撰写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品。 从结构上讲,本书基本上是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模块阐述的,从招聘开始,到激励、领导能力、绩效管理、沟通方式等,一一进行了说明,特别是对组织的过程、行为、意义进行了超越一般见解的论述。而且,本书还纠正了一些在在许多流行的管理书歇尔商学院管理与组织系主任、教授)所评论的那样,管理实践和行为研究之间的鸿沟终于被跨越了。

所以,我对本书的观点就是,本书更多的从实践操作层面对我的工作产生指导作用,和已经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教材的理论向配合,能在理论和实践双重范围发挥更好的作用。 就招聘而言,本书所介绍的是如何在实际面试中寻找到符合组织需求的合适人才。按照教材上的说法,主要是招聘的概念和可采用的方法,包括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并介绍可能从外部获得人才信息的渠道,以及相关优缺点的比较,但并没有介绍面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往往造成实践中收集到人才资料,却不知道如何通过面试这段短短的时间了解他除了技能以外的其他情况。而籍中未经证实的观点,以实践证据他们做了反驳。 我认为,本书的特点就是从行为而不是从管理理论上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就像本书一开头汤姆斯.G.卡明斯(美国南加州大学马实际上就像本书真理1所说的那样忘掉人格特质,行为才算数,只有从面试人员以前的行为出发,才能考量他今后在新的组织里面可能会发生的行为,及对新组织的适应性。 本书还在其他许多方面对管人的真理做了论述,限于篇幅所限,本读后感无法一一叙述。但是,我想再次申明的是,本书对我在实践工作的直接指导作用非常大。今后,我将不断联系实践、配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本书的论述,更有效率的开展相关工作。 罗宾斯管理学读书心得篇二 一、基本概念:法国的法约尔最早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现在演变为四项: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控制。明茨伯格提出了

地铁结构与设计读书报告

《地铁结构与设计》 课程读书报告 题目:地铁车站施工工法及 基坑支护 姓名: 专业: 学号: 2016年 7月8号

地铁车站施工工法及基坑支护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城市人口流量的增加,交通状况不断恶化,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建设了城市地铁,并将进一步以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目标而加快建设步伐。城市地铁深基坑常处在各类建筑密集地区,周围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因此,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就要加强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施工技术的控制。本文以理论与实例结合分析了地铁车站施工工法及基坑支护技术,希望能够对实际的施工提供指导。 一、地铁车站施工工法 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地铁工程本身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要满足合理开发利用地上、地下有效空间的要求,并考虑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其施工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对线路埋深、车站结构型式、工期及土建工程造价等具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全线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 1、明挖法 明挖法施工系指从地面向下开挖至基坑底面后,再自下而上浇注车站结构,然后回填土方,恢复路面。明挖法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1)施工安全,质量容易保证。 2)结合地面工程改造及开发,其综合工程造价优势显著。 3)施工作业面开阔,有利于提高工效、缩短工期。 4)施工降、排水容易。结构防水简单,质量可靠。 5)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或道路交通影响大,且易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 6)基坑较深时,须采取措施防止基坑变形及其周围地面沉降。 明挖顺作法一般适用于地面有条件敞口开挖,且有足够施工场地的情况。当站位设在现状道路范围外,或站位设在现状道路下,但施工允许暂时中断交通或结合地面拆迁及道路拓宽,使地面交通客流得以疏散时,就有可能采用明挖法施

罗宾斯的管理学读书笔记

罗宾斯的《管理学》读书笔记 光明新区组织人事局许茂煜 通过三周时间的认真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在这里,首先感谢组织和深圳党校给我们一次加深理论学习的机会;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的悉心教授辅导。通过学习,起到了更新观念、开阔思路,转变理念的作用,达到了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的目的。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夯实政治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改造。 按照学习安排,我抽空研读了两本管理学名著,一本是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现就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罗宾斯的《管理学》(第七版)是一本比较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从它的版数就能看得出来,一直经久不衰。这么好得一本书,如果读完之后不写点什么岂不是跟没读一样。虽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读后感,但更确切的说是读书笔记,因为书里不仅有理论,而是还有很多案例,一边读总会想到些什么其他的东西,理解之后有的问题更是可以扩展的很远,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仅限于管理学的范围了。但在这篇文章里不会有扯得很远的东西,首先要说一些书中的理论,然

后理论要联系实际,针对中国现在管理领域的一些问题,说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第一,书的结构。本书共有六个部分,第一篇,绪论,主要是讲管理和管理者及迄今为止的管理理论;第二篇,没有题目,因为主要讲现今环境下管理的一些影响要素,包括组织文化,全球化环境,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后四篇,按照管理过程论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顺序,分别讲解。每一篇后面都要插入一个创业单元,也按照职能顺序分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部分都有一个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这样一个思考单元。书里讲了很多理论,但让读者思考的东西更多,比如道德和责任的问题,就像小标签一样,时不时出现提醒你,电子商务也是,现在的新趋势嘛,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而创业单元,就像一步步手把手教你创业一样,循序渐进,这让我想起另一本书的名字,《从优秀到卓越》,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学到了点东西。书的结构安排合理,写的好不枯燥,让人有兴趣读下去。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没有案例,无论是对教的还是对学的,都是不完整的。说到这里,有一些很重要的问题,虽然扯的有些远,但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十分重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介绍书的结构?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教材没有这么好的?为什么在很多领域,比如计算机还有这个管理学,经典的教材都是外国的?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最根本的

土木工程读书报告

土木工程施工读书报告 【摘要】 养、维修等技术活动。建筑产品的生产施工与一般工业生产相比较,它们都是把一系列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其生产上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组织上的专门化和协作化,是与其他工业产品的生产一致的。建筑产品与一般工业产品的不同之处,正是它的特点所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是研究和制定组织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全过程既合理又经济的方法和途径。它是针对不同工程施工的复杂程度来研究工程建设的统筹安排与系统管理的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的任务是根据建筑产品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以及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各项具体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实现工程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对人、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等进行合理安排,协调施工中各专业施工单位、各工种、资源与时间之间的合理关系。 【关键词】:生产施工; 计划;设计;流水施工 【前言】: 本学期学习了土方施工,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砌体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泥土结构工程,结构安装工程以及流水施工与 网络计划技术等。 建筑产品的生产施工与一般工业生产相比较,有其相同之处,更有较多的不同之处。它们都是把一系列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其生产上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组织上的专门化和协作化,与其他工业产品的生产一致。 由于建筑产品的生产都是根据每个建设单位各自的需要,按设计规定的图样,在指定地点建造的加之建筑产品所用材料、结构与构造,以及平面与空间组合的变化多样,就构成了建筑产品的特殊性。 【正文】 (一)施工的特点 施工的特点是由建筑产品的特点决定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特点是在空间上的固定性、多样性、体形庞大及复杂性。这些产品特点决定了建筑产品施工的特点。 1.建筑施工的流动性 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在建筑施工中,工人、机具、材料等不仅要随着建筑物建造地点的变更而流动,而且还要随着建筑物施工部位的改变而在不同的空间流动,这就要求事先有一个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使流动着的工人、机具、材料等互相协调配合,做好流水施工的安排,使建筑物的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 2.建筑施工工期长期性 建筑施工的产品一般工程量大,技术间歇性强,工程性质复杂,施工时间长。 3.建筑施工的复杂性 由于建筑产品的复杂性,加上施工的流动性和单件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高处作业、立体交叉作业、地下作业和临时用工多,协作配合关系较复杂,决定了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复杂性。只有抓住这些特点,正确处理其中的相互关系和矛盾,才能较好地完成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二)施工程序 图1-1-1表示了基本建设程序中的设计、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等项工作的关系。 建筑施工程序是指工程建设项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它是多年来施工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反映了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客观施工规律。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建筑施工程序如图1-1-2所示。小型建设项目的施工程序则可以简单些;非生产性

管理学读书报告(4500字)

管理学读书报告(4500字) 管理学读书报告(4500字) 读书报告 近期,我阅读了陈春花所著的《中国管理10大解析》,通过对这本书的仔细研读,我学到了许多更有实践性的管理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如何在中国企业中加以利用。该书分10个章节,每个章节阐述一个问题。下面就是对这本书的一个内容概括: 第一章:管理的解析 在这一章开始作者就提出如何正确理解管理,主要从5个方面理解:管理是决策制定者;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是一个过程;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而为一;管理就是让一线的员工得到资源并可运用资源。对于企业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组织管理,作者说,组织要是一个实体,在组织中需要用目标、责任、权力来连接;组织里的人是公平而不是平等,这一点是与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所不一样的;分工是组织管理的根本方法,分工主要是分配责任和权力。本章中作者还提出了她自己所提倡的管理观:(1)管理只对绩效负责,就是要功劳不要苦劳,要关注能力不要关注态度,要关注才干,把品德作为基本条件;(2)管理是一种分配,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而且必 须是等分,成为一个平衡的等边三角形;(3)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经营定位决定管理定位,要确保管理水平匹配经营水平,不能让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作者觉得正确的管理思维定式应该是;向上管理,向下负责。即要对老板进行管理获得资源,对员工要负责任,提供成长的平台和机会。本章最后,作者对企业的5项管理内容进行了罗列和说明: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第二章:组织的解析 在这章中作者始终围绕的是组织关系的问题: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要实现这一的关系必须做到:第一,工作评价来源于工作的相关者;第二,“绝不让雷锋吃亏”;第三,激励和宣扬组织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在此,作者引出了“组织生态环境”这一概念,主张个人与组织共建生态系统,个体要与组织环境有良好的关系并要产生持续且稳定的价值。在对组织外部环境加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总结出如今的企业组织面临的全新事实:(1)组织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2)组织的经营环境已不再是稳定的状态;(3)组织中不再存在明确地杠杆。所以,作者给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管理者要学会混沌的思维方式;(2)组织需要构建自己的弹性能力;(3)在组织内部要打破均衡的状态;(4)实现组织学习。 第三章:组织结构的解析 首先,作者分析了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和局限性。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长寿,但现在的企业或其他组织都面临着“追求效率和追求长期适应能力”这两者间的深刻矛盾。作者提出,组织结构需要做全新的调整,企业才会具备面向市场的能力稳定的组织结构可以带来高效率,但是我们除了要关心效率之外还要关注企业的长期适应能力,稳定的组织结构反而会削弱企业面向市场环境的长期适应能力。其次,组织结构也发挥一定的管理作用,它所要解决的是权力与责任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组织结构要依据责任而不是权力来设定(中国的很多企业都会在这里犯错误),组织结构可以重新建立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心理契约。再者,作者对现如今比较流行的两种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总部与分部组织结构和存在海外分支机构的组织结构。对这两种组织结构的设计分别提出了建议。 第四章:企业文化的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