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综合试卷(十八)(ks5u高考资源网)

高考历史综合试卷(十八)(ks5u高考资源网)
高考历史综合试卷(十八)(ks5u高考资源网)

历史综合试卷(十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 5分,共7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

2、秦朝短命而亡反映出()

A、“法制”已过时

B、中央集权制的反动

C、统一时机尚不成熟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3、下列几个政权没有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时期曹魏政权

B、北朝时期北魏政权

C、北齐政权

D、前秦政权

4、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宰相中常常有七八个参与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扩大中央官员的民主权力

C、防止宰相专权

D、便于向地方派出高级官员

5、下列科技成就属于宋朝的是()

(1)活字印刷的发明

(2)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3)制成罗盘针用于航海

(4)实测子午线长度

A、⑴⑵

B、⑴⑵⑶

C、⑶⑷

D、⑵⑶⑷

6、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了行省制度,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最突出的影响是()

A、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B、加强了中央对边境地区的管辖

C、有利于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实行

D、各民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管辖之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7、1644年李自成进行的山海关之战是()

A、是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B、标志其由反明转向抗清

C、已成为地主阶级的代表

D、造成清军人关的后果

8、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都谋取在中国的传教权,主要目的是()

A、消弭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志

B、对中国人民进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宣传

C、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

D、从文化方面侵略中国

9、判断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清王朝开始变成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中国主权遭到破坏,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人民在反封建斗争的同时还要进行反侵略斗争

10、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主要是()

A、意识到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B、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

C、防止台湾成为西方列强开辟商埠的对象

D、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11、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湖北军政府的涣散和软弱

C、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2、国民党新军阀连年混战对中国政局的影响不包括()

A、给帝国主义侵略造成可乘之机

B、使蒋介石的地位日益提高

C、为红军的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D、导致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13、近代中国始终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据“二大”最低纲领“人民大众”应包括()

A、近代兴起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14、下列属于中国军队向日本占领区发动主动进攻并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多伦之战和百团大战

B、平型关之战和台儿庄之战

C、枣宜之战和忻口之战

D、百团大战和平型关之战

15、1947年,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时开辟的三块根据地,共同涉及的省份是()

A、陕西

B、河南

C、湖南

D、安徽

16、“一五计划”体现出党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A、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相结合

B、国民经济各部门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C、用掠夺农民的手段作为重工业的基金

D、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7、下列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土地改革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8、关于建国初期三大运动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1)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4)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⑴⑵⑶⑷

B、⑴⑵

C、⑶⑷

D、⑴⑶⑷

19、下列表述不符合建国以后文化发展实际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B、科技在各部门中优先发展起来

C、“文化大革命”一度阻碍文化的发展

D、进入新时期以后,文化发展更为迅速

20、在16世纪的“价格革命”中获得暴利的是()

A、工商业资产阶级

B、封建主

C、封建贵族

D、手工业者

21、重商主义政策反映的实际问题是

A、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

B、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C、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在上层建筑的反映

D、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导致的必然结果

22、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主要意图是()

A、消灭幕府残余势力

B、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C、消灭地方割据势力

D、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23、构成德国十一月革命的主要事件有()

(1)推翻德皇威廉二世的皇位(2)柏林工人武装起义

(3)建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4)通过“魏玛宪法”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⑶

D、⑴⑶⑷

24、由“门罗主义”到“泛美主义”,体现出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的实质是()

A、对拉丁美洲的政治控制逐步加强

B、对拉丁美洲的侵略从瓜分到独占

C、从保护拉丁美洲不受侵略到实施侵略

D、有了对拉丁美洲的政策

25、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其根本原因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矛盾存在

B、大战期间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苏俄对亚非国家民族运动的支持和援助

D、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

26、二战时波兰与法国溃败的共同原因是()

A、希特勒的突然袭击

B、英美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C、意大利趁火打劫

D、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技术

27、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是()

A、日本大力推行“大陆政策”

B、一战后日美间积怨多

C、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德日意已结成侵略同盟

28、美国推行马歇尔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向欧洲输出资本

B、干涉各国内政

C、扶植欧洲经济复兴

D、阻止激进的社会变革

29、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东欧出现了改革浪潮。其实质是()

A、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结果

B、对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要求摆脱苏联控制

D、要求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30、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

B、科学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C、科技强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空前发展

D、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第33题8分,共32

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当代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心,有一个自西向东、由北向南移动的趋势。这当然只是一个概括的趋势,其间也有一些逆向移动和反复。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心南移的起点和过程,有三种看法:(1)认为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由于战乱,经济受到很大破坏,南方由于相对稳定而经济有所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已经南移,南方经济发展已经超过北方。(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经济中心开始南移的起点,至唐中叶“安史之乱”北方经济大破坏后,经济中心南移正式完成。(3)经济中心南移的起点开始于唐朝中期,完成于北宋。

请回答:

(1)我国古代东部经济的发展开始于什么时期?为什么?(6分)

(2)你认为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开始和完成是在什么时候?举例说明南移的表现。(4分)(3)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影响是什么?(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上非难本志的人,约分两种:一种是爱护本志,一种是反对本志的。……这第二种人对于本志的主张,是根本上立在反动的地位了。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仁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同仁本来无罪,因为拥护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eience)两先生,才犯下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二:陈独秀讲: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

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新青年》中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评述陈独秀的观点。(8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社会主义,到1921年春天就在经济战线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

材料二: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三: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是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事情。只有了物质、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实现电气化,才能解决小农问题,才能使他们的可以说是全部的心理健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经济政策是指什么政策?从材料中看当时的布尔什维克把它作为在什么时期的经济政策?它反映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列宁认为提高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主张利用什么手段消除这一障碍?(2分)

(3)材料三中列宁认为改造小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列宁主张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有何时间限度?(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题13分,第35题12分,第36题18分,共43

分。

34、有人认为“科举制和两税法是封建社会后期封建专制制度高度发展的两大杠杆。”试结合这两个制度的产生和作用加以论述。(13分)

35、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状况和远东太平洋地区形势,概括说明列强侵华的特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12分)

36、西欧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心地位是怎样确立的?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联系17世纪晚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有关国家的史实概括说明之。(18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8)

一、选择题:

1、B

2、D

3、C

4、C

5、B

6、B

7、B

8、D

9、B 10、B 11、D 12、D 13、D 14、A 15、B 16、

A 17、

B 18、A 19、B 20、A 21、

C 22、

D 23、C 24、A 25、A 26、B 27、B 28、B 29、B 30、C

二、材料解析题:

31、(1)开始于东周(或春秋时期)。因为争霸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东部战乱较少,这为东部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东周都城迁到洛邑,鲁国实行初税亩,东部冶铁业、煮盐业的发展都说明了这一点。(6分)

(2)(3)言之有理即可给分。(6分)

32、(1)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学,反对旧文学。实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4分)

(2)陈独秀尖锐地抨击旧政治、旧文学、旧道德,反映了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坚定决心,有利于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弘扬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是不客观、不科学的。反映了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8分)

33、(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长期执行并写进党纲。急于求成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3分)(2)小生产,小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2分)

(3)农业生产的机器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认为需要几代人努力,说明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3分)

三、问答题:

34、科举制:

(1)产生原因:A士族垄断仕途,崇尚清淡,在政治上、思想上都不利于专制集权的巩固。B 庶族实力势力的发展,吸收庶族参与政治,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基础的扩大。C隋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重臣,需要选任贤能,从地主阶级中吸收一些有才干的人参与政权,需要笼络人才,以巩固统治。(3分)

(2)作用:A打击了士族势力,扩大了统治基础。B由于科举制有统治仕途,统治思想的目的,最高统治者希望做官的人成为忠顺的奴仆,因此,到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出现,科举制走向了他的反面。(2分)

两税法:

(1)产生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兼并严重,庄园发展,地主土地所有制,排挤了均田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无法实行。建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两税法产生。(3分)

(2)作用:A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收税,在实际上承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并为土地兼并打开了方便之门,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B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俘多少收税,这种形式上的赋税平等,也有利于社会阶级矛盾的缓和,统治的巩固。C保证了封建国家的税源,协调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3分)

总之,科举制与两税法分别在组织上和经济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是其两大杠杆,支撑着中央集权的发展。(2分)

35、20世纪2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基本恢复并且开始发展,国内社会矛盾相对缓和、政治稳定;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各国关系暂时得到调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亚太地区在华盛顿体系下,美国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地位。(4分)

特点:

(1)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并主要以扶植代理人等政治和经济手段为主,也曾对中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

(2)帝国主义在华力量调整,英美取代日本优势地位,并形成侵华联盟。(2分)

影响:

(1)帝国主义在侵华力量调整过程中,加剧了中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军阀混战不息;

(2)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加重了中国国内经济困难,使社会矛盾尖锐,在人民推动下,国民大革命兴起;

(3)帝国主义侵华联盟的形成也恶化了中国革命的外部条件,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6分)

36、(1)在早期殖民战争中,英法等国长期居于欧洲霸主地位,拥有世界殖民霸权。英法工业革命完成,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德国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英法德经济越居于世界前列。在帝国

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西欧国家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对外侵略扩张,到一战前,一直在国际事务中起支配的主导作用。(6分)(2)一战后,欧洲国家中心地位动摇,德国战败,英法势力严重衰弱。美国大发战争财,日本趁机极力发展工商业,经济实力和欧美相差不远,美日列入统治世界的行列。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完成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英法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德国的重新崛起,西欧国家在政治上仍具有决定影响。(8分)

(3)二战后,西欧国家中心地位完全丧失。德国两次战败,英法势力衰落,西欧列强已无力解决西欧内部矛盾。美国军事和政治实力大大膨胀,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取代了西欧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4分)

精品解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Ⅰ)(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 王位继承方式变化 C.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这说明王位世袭除了传统的传子之外,方式进一步增多。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 加强了货币管理 B.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 削弱了诸侯实力 D.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这从经济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故答案选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货币政策或者币种变化,无法得出加强了货币管理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主旨和史实,排除B项;D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加强了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3.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 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B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4.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方式的变革 B. 土地制度的调整 C. 货币制度的改变 D. 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在政治的考试中,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很多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针对这些知识,我们应该使自己必须记会,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变得简单。今天来看看高中政治考试必背的90个知识点,或许会对你有用哦! 经济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两个属性:价值和交换价值 1.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 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于求是,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 8. 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10. 中学生的消费观: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消费,同时不可以盲从别人,消费的时候要理智,平时消费中;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对环境有危害的商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随意挥霍。

高中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汇总 .docx

1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等高线地形图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 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有盆地地形, 蓄水量大 . ⑵交通运输线路 ( 铁路、公路 ) 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海洋资源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 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 ; 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 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 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 ( 主要集中于北太平 洋 ) 3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盐度和洋流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 暖 ) 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 高 ) , 方向方面:由较高( 低) 纬度流向较低( 高) 纬度。 4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河流及交通⑴中国南 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元江 -- 红河澜沧江 -- 湄公河 怒江 -- 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 -- 布拉马普特拉河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 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俄罗斯鄂毕河 ( 叶尼塞河、勒拿河 ) 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⑷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

济宁市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传统拱桥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地城差异,图1为陡拱桥,桥洞高、桥面坡度大;图2为直拱桥,散肩大拱、桥面平坦。据此完成1-2题。 1. 影响传统陡拱桥与直拱桥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河谷宽度 B. 河流水量 C. 人口密度 D. 交通方式 2. 找国传统陡拱桥分布密集区最可能位于 A. 四川盆地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区域重心是衡量某种属性在区域总体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可表示分布的总趋势和中心区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劳动力重心也发生了明显移动,图3示意1978-2015年中国农业劳动力重心时空格局,据此完成3~4题。 3. 造成我国农业劳动力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B. 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C.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 D. 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地区差异 4. 伴随着劳动力重心移动,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 A. 农村老龄化加剧 B. 土地撂荒现象增多师事于骨解主 C. 农业现代化趋缓 D. 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学定另检表中件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对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图4、图5分别 示意我国莱城市土地城乡利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布状况(图中“城”指城市建成区,“乡”指村落、农田、林地等建成区之外的区域)。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向该城市城乡空间分布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A. 河流 B. 地形 C. 土壤 D. 资源 6. 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B. 植被覆盖率下降快 C. 地下空间利用单一 D. 郊区城镇化发展快 河狸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的河流中,具有改造栖息环境的能力。河狸用树枝、泥巴等材料筑坝蓄水,在水塘中部筑果,达到储存食物和防御天敌的目的。图6为某森林中的河狸坝景观。据此完成7~8题。 7. 河理栖息环境的改造使得其栖息地附近 A. 植被覆盖率降低 B. 湿地面积减少 C.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年降水量增加 8. 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摘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 A. 年径流量增多 B. 含沙量下降 C河水流速变慢 D. 下游枯水期延长 土壤种子库是指土填内部及其表面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总和,未源于地表植核,植物群落对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及空同分布有着直接影响。图7示意川西山区采集到的5个自然边坡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图中坡位是指坡面所处的地貌部位,据此完成9-10题。 9. 研究发现同一边坡下坡位的种子库密度普遍高于中、上坡位,其原因有 ①下坡位土壤含水量、养分相对较高②下坡位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性好 ③不坡位植被发育相对较好,繁殖能力较强④种子传播后被流水冲刷到下坡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 推测图中戊地与其他四地种子库密度分布坡位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 放牧导致中、下坡位植被退化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高考历史备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历史备考有所帮助。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解析:选D 关键信息:1776、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题干反映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劳动效率,D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未涉及;流水线生产可以降低工人个体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B项说法正确;C项"手工工场"、"复杂化和低效率"说法都是错误的。 2.(2014攀枝花统考)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解析:选C 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3.(2014广安模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 ①机器的采用②轮船的行驶③内燃机的创制④有线电话的发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即《共产党宣言》发表时的生产力成果,科技的进步、机器和工具的改进等都属于生产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当时英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趋于完成。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故①②符合题意。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排除③④两项。 4.(2014黑龙江教研联合体模拟)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2020高考政治18种大题必背

2020高考政治18种大题必背 经济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两个属性:价值和交换价值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3.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于求时,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

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8.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高中政治大题必备考点

高一政治大题必备考点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 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值相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4、价格变动的影响(P14-16)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的影响 a、一般商品:商品价格的高低会影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 b、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同: 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减少。 c、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的影响: 当两种商品是互为替代品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 ;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 当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时,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 的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a.调节产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P17) 影响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居民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越多,消费越多)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的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21-23) (1)消费心理面面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2)做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 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生产与消费的关系(P29)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a、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艺术生)

2017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1文科历史试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全国卷Ⅰ)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 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 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3.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 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5.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 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6.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 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7.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 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8.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 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9.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10.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175517971835 指数42.7442.4878.69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1.如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高考政治必背大题知识点

高考政治必背大题知识点 高考政治大题知识点 1考点: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之所以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是由工人阶 级的阶级性质和它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工农联盟是我国的政权基础。以工农两 个阶级的联盟为我国政权的基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工农联盟代表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不但构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实基础,而 且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 主和对敌人专政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就不 可能对被统治阶级实行强有力的专政;不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 就难以得到保障。 2考点: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 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历史上第一次实 现了大多数人的民主。 3考点: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考点: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的宪法,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 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最新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汇总

1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等高线地形图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海洋资源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高考地理必背大题:盐度和洋流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4高考地理必背大题:河流及交通 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⑷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押题专练)-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Word版含解析【KS5U+高考】

1.下列有关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素的产生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 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 解析:盐酸为一类化学物质,其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从而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这个调节过程称为体液调节。 答案:D 2.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答案:D 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构成反射弧,但构成反射弧的细胞不只有神经元 B.气温骤降不会改变机体内呼吸酶的活性,因此耗氧量不变 C.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传送激素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D.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较高,诱导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多尿症状 解析:构成反射弧的细胞不只有神经元,如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A正确;气温骤降时,为

增加产热,耗氧量增加,B错误;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传递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等,C错误;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在于出现尿糖,尿液渗透压增大,引起渗透性利尿,D错误。 答案:A 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相互配合,完成射门。下列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生理功能 B.大量出汗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长时间奔跑消耗糖原较多;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足球运动员的高效运动是神经和肌肉协调的结果;大脑皮层是控制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 答案:B 5.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C 6.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后神经细胞不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 B.神经冲动的传导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C.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D.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解析:突触后神经细胞与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可构成突触,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A错误;兴奋的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 “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这说明 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 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 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 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溢号 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这说明溢号 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 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 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 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 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全唐文·禁版印时宪书奏》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 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

高中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模板套路

高中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模板套路 一: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思路及模板 《经济生活》答主观题关键要考虑试题设问的“主体”或设问考察的意图,即看主要是考察“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劳动者”以及试题考察的是哪块知识,注意从“知识体系”上组织答案。都要按“经济学术语观点+引用材料”的套路组织试题答案。 1.问:在《经济生活》非选择题题中,凡是涉及到解决就业措施时,要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个角度进行回答。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答:(1)从国家角度讲(党和政府) ①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⑤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从企业角度讲 ①要发展壮大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就业人员,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3)从劳动者角度讲 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积极参加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问: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措施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答:(1)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生产力。(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具体内容看材料而进行选择)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看材料而定)(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看材料而定)(7)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战略。(看材料而定) (8)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看材料而定) 3.问: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影响)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答:(1)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2021届高考二轮生物人教版训练:专题9 植物激素调节 核心素养 Word版含解析【KS5U 高考】

板块3 专题9 1.(生命观念)(2020·海南省高三期末)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均分为四组(S0、S1、S2、S3)进行如图实验(注:生长素溶液的浓度适宜且相同,S2和S3的生长素溶液的用量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生长素是否促进果实长大与喷施生长素溶液的浓度无关 B.由S0、S1、S3组结果对比可知,瘦果能合成大量的生长素促进草莓果实长大 C.由S2组的结果可知,喷施到叶片上的生长素可以运输到果实发挥催化作用 D.S1组的果实略微长大的原因可能是果实中含有来源于其他组织的生长素 【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果实发育,也能抑制果实发育,甚至导致果实脱落,生长素是否促进果实长大与喷施生长素溶液的浓度有关,A项错误;与S0组相比,S1组去除瘦果后草莓发育显著减小,S3组去除瘦果并对幼果喷施生长素溶液后,草莓发育与S0组大致相当,说明瘦果可以分泌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长大,但是激素是微量、高效物质,瘦果不能合成大量生长素,B项错误;激素起调节作用,C项错误;S1组的果实比原来略有增大,其原因可能是自身合成的生长素或来源于其他组织的生长素运输至果实促进了果实发育,D项正确。 2.(科学思维)(2020·江西省高三三模)如图为小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对照组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B.乙为向光侧,其生长速率比甲慢的原因可能是其所含的生长抑制剂多于甲侧 C.上图现象主要是生长素调节的结果,由图可知,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D.包括图示现象在内,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都要依靠激素调节来完成 【解析】对照组的小麦胚芽鞘直立生长,A错误;乙为向光侧,其生长速率比甲侧慢的原因可能是其所含的生长抑制剂多于甲侧,或者生长素含量低于甲侧,促进作用较弱,B正确;图中没有体现生长素的抑制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C错误;包括图示现象在内,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主要依靠激素调节来完成,D错误。 3.(科学思维科学探究)(2020·辽宁省高三三模)为研究IAA对豌豆茎切段生长的调节作用,某人将相同豌豆茎切段分成若干组,一组做为空白对照组,其它用不同浓度的IAA进行浸泡处理,扦插一段时间后,观察豌豆茎切段生长情况,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若用IAA诱导豌豆茎段生根,则使用生长素的最适浓度约为10-5 B.若将豌豆茎的切段换成豌豆根的切段进行实验,则F点向右移动 C.若无空白对照组,也能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D.EF段所示的实验结果与实验中的对照组结果相同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促进豌豆茎段生长的生长素的最适浓度约为10-5,但此浓度不是诱导豌豆茎段生根的最适浓度,A错误;由于根比茎对生长素敏感,因此若将豌豆茎的切段换成豌豆根的切段进行实验,则F点向左移动,B错误;若无空白对照组,不能得出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C错误;曲线EF段对应的IAA浓度,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实验结果与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