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
骨折卧床病人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

3护理经验3骨折患者由于自身病情原因,无法灵活的运动,甚至不能够做出移动行为,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其疾病病症也就必然会导致相应的排尿困难现象发生,进而影响到整个治疗工作。
本文主要以某院的骨折卧床病人排尿困难中医护理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因骨折卧床出现不同程度排尿困难的9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结合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92例骨折卧床呈现不一样程度的排尿困难的患者,将其设为观察对象,患者中男36例、女56例。
平均年龄47岁。
胸腰椎骨折病患36例,骨盆骨折病患7例,股骨骨折37例,髌骨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5例,全身多处骨折1例,在护理过程中均采取中医护理方法。
将2008年5月以前的骨折后排尿困难的患者92例设定成对照组,将其实施一般性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绝对可比性。
1.2疗效标准显效:2~8h 后排尿通畅,无腹胀、腹痛等症状;好转:2~8h 后能够自行排尿,但稍有排尿不尽感,检查膀胱内仍存有少量尿液;无效:2~8h 后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呈现严重趋势。
经V2检验,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护理2.1情志护理患者在接受医疗的过程中,轻松自如的心情与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信心及程度。
骨折病症常常致使病患在生活问题上没有办法达到自理,导致患者出现心情上的波动、不安、紧张的症状。
严重情况下,患者的焦虑还会导致排尿不畅,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忽视就应当要仔细的对于患者进行观察,从而良好的掌握患者生活以及心理,让患者能够更快的适应角色转变。
同时护理人员应当要鼓励患者,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让家属能够陪伴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使得患者避免心理出现问题。
此外,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还应当要对其解释排尿重要性以及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且对患者家属做好相关的思想工作。
保证患者病床的整洁性,如果说被污染那么应当要立即进行更换。
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

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79例骨科卧床排尿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按骨科排尿困难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措施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顺利排尿者为95.0%,对照组为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P<0.05);实验组有5%的患者需要导尿,对照组为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P<0.05);住院期间实验组发生尿路感染比例为2.5%,对照组为1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P<0.05)。
结论:中医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排尿困难,避免再发,减少尿路感染发病率。
标签:骨科;排尿困难;中医护理骨科患者因为创伤或接受手术后,长期制动、牵引、固定等。
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其原有生活规律打破、生活习惯改变,心理状态不能及时调整,突发生理及心理应激、排尿方式及排尿环境的改变引起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甚至导致尿潴留[1]。
长期排尿困难增加患者生理、心理负担,导致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
为探讨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有效护理方法,笔者进行了对照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79例在本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排尿困难患者,均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
其中男49例,女30例,年龄53~74岁,平均(58.7±8.4)岁。
患者纳入标准:(1)均为骨折患者,其中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骨盆骨折25例,股骨骨折15例;(2)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创伤或手术前均能自主排尿;(3)均排除泌尿系统损伤、脊髓损伤导致排尿困难;(4)患者卧床时间大于10 d。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3±8.6)岁,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骨盆骨折11例,股骨骨折8例,平均卧床时间(14.6±6.4)d。
老年股骨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

老年股骨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摘要】目的:探析老年股骨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时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卧床期间均出现排尿困难症状,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为30例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为30例患者提供中医护理,对两组排尿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观察组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差异确切。
结论:老年股骨骨折卧床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时,开展中医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护理效果确切。
【关键词】老年股骨骨折;卧床;排尿困难;中医护理骨折多是由于意外事件所致,接受手术等治疗后,仍需较长时间的恢复期,患者多需要卧床休息,特别是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由于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由于排尿方式与环境改变,导致老年患者的排尿困难,引起尿潴留发生[1]。
目前,临床针对排尿困难患者多以导尿为主,但是留置导尿管,会使尿路感染几率增大,加大患者的痛苦。
因此,加强对老年股骨骨折卧床患者护理干预,及时改善排尿困难症状,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2]。
因此,本文以60例存在排尿困难的老年股骨骨折病例开展对比研究,了解中医护理的实施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抽选我院收入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60例,均在卧床休养期间出现排尿困难症状,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以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一组为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均值(69.44±3.75)岁;一组为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均值(69.98±3.24)岁;两组间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1.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多人病房要用床帘、屏风等进行遮挡,为患者制定清淡饮食方案,鼓励患者多饮水,帮助患者对腹部进行热敷与按摩,温水冲洗会阴部,做好健康宣教,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做好导尿管管理。
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分析

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骨折卧床排尿困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排尿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导尿、泌尿感染、结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几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关键词:骨折卧床;排尿困难;中医护理排尿困难指的是排尿不畅、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或尿流点滴不断等症状,是骨折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是临床上骨折卧床患者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1]。
临床上将卧床6h后无尿意,且须增加腹压才可排尿被视为排尿困难,缓解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是临床护理的重点[2]。
为了探讨中医护理在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选取80例的骨折卧床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骨折卧床排尿困难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通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护理前均未接受过床上排尿的训练。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8.83±3.56)岁;卧床时间7个小时~6天,平均卧床时间(2.1±0.7)天;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股骨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5例,胸腰椎骨折7例,盆骨骨折4例,颈椎骨折6例。
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8.81±3.54)岁;卧床时间6个小时~6天,平均卧床时间(2.0±0.5)天;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股骨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4例,胸腰椎骨折6例,盆骨骨折5例,颈椎骨折6例。
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观察

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观察目的对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
方法选取自2012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折卧床并出现排尿困难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实施中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50%,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0.84%,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对长期卧床且有排尿困难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标签:骨折;排尿困难;中医护理近年来,我院对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采用中医方式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折卧床并出现排尿困难的24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且所有患者骨折后每天的卧床时间均超过10 h。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
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为26~85岁,平均年龄为(46.7±2.5)岁;按照骨折类型进行划分,胸腰椎骨折患者34例,颈椎骨折患者2例,股骨骨折患者51例,骨盆骨折患者1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8例,全身多处骨折患者11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为25~83岁,平均年龄为(45.8±3.1)岁;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颈椎骨折患者3例,股骨骨折患者49例,骨盆骨折患者1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10例,全身多处骨折患者1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1.2.1对照组中的12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患者严格按照制定的作息时间表进行活动和卧床休息,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给予镇痛药物,对患者进行腹部部位的按摩,患者需要排尿时,为了使其紧张、害羞等情绪得到缓解,要让其他人员回避。
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

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郭珍辉【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2(9)35【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dysuria in orthopedics.Method: 7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ysur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whil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usual care and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else.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were compared. Result: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urination rate of experimentalgroup(95.0%)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79.5%),a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x2=4.3,P<0.05). The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5.0%)was less than control group(20.5%),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x2=4.3,P<0.05).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infection rate of urinary tract in experimentalgroup(2.5%)was less than control group(15.4%),a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x2=4.0,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dysuria in orthopedic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dysuria and prevente recurrence,reduce the rate of prevent formation of hematoma,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of urinary tract.%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9例骨科卧床排尿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骨科排尿困难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措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顺利排尿者为95.0%,对照组为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P<0.05);实验组有5%的患者需要导尿,对照组为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P<0.05);住院期间实验组发生尿路感染比例为2.5%,对照组为1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 P<0.05).结论:中医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患者排尿困难,避免再发,减少尿路感染发病率.【总页数】2页(P83-84)【作者】郭珍辉【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广东梅州 51403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 [J], 李群英2.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 [J], 罗萍3.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骨折术后卧床排尿困难中的应用效果 [J], 李文杰4.中医护理改善骨折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疗效观察 [J], 张蕾; 冯金萍5.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J], 曹永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折卧床排尿障碍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观察

对比两组排尿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行t检验、?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两组排尿情况对比
经护理,观察组排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排尿困难也是骨折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调节,发展严重时可能会产生尿潴留、尿路感染等。临床中常用的缓解患者排尿困难的方法有热敷、让患者听流水声、口哨声等以促进排尿。
本研究主要探讨骨折卧床排尿障碍患者给予中医护理的效果。研究中对所选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所谓中医护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以帮助患者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和水道,加速患者顺利排尿。本研究中所取的护理穴位有神阙穴、利尿穴、耳穴,神阙穴在肚脐中间,此穴可和胃理肠,通过用松节油对其进行点擦,可帮助患者排尿。利尿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能够通淋利尿,耳穴中有许多穴位,和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通过选择相应穴位进行按压刺激,可促进患者排尿。另外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对促进排尿有一定辅助作用。通过护理,观察组患者排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从中医角度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刺激,能够帮助患者解决排尿障碍问题,此护理方式具有一定效果。
[3]秦玉林.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无痛病房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6):225-226.
[4]刘杏花,徐莉蓉,蒋治莉.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2):135-136.
[5]闵春华[1],李颖芳[2].中医护理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3):135-136.
综合上文,对骨折卧床排尿障碍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患者排尿困难症状缓解,此方法可临床应用。
骨折卧床病人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体会

骨折卧床病人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1-07-14T02:37:25.15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4期作者:陈晨[导读] 结论:研究发现骨折患者有长期卧床,再加上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干扰,排尿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中医护理的介入,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00032【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卧床病人排尿苦难的中医护理效果。
方法:将我院骨科2020年内收治的骨折患者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依照纳排标准筛选出其中的56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一般组(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护理)和中医组(采用中医护理模式)。
结果:干预组患者排尿相关指标明显优于一般组患者,并且患者治疗期间的整体感受较好,对护理质量的评价也相对较高(P<0.05)。
结论:研究发现骨折患者有长期卧床,再加上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干扰,排尿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中医护理的介入,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折患者;排尿困难;中医护理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需要停止活动,静息养病以保证骨折部位能够顺利地康复。
但是由于长期卧床缺乏运动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可能会出现退化的情况,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的情况,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痛苦,甚至严重影响治疗的正常开展。
传统的护理模式虽然有助于患者的恢复,通过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能够有助于患者骨折部位快速形成骨痂,促进恢复[1]。
但是近年来不少的临床研究发现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长期卧床,如果缺乏科学的排尿训练则有可能导致排尿困难的情况发生,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随着传统中医的进一步发展,不少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医护理在排尿困难患者中的护理。
因此以下就将结合实际病例探讨中医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课题主要围绕我院2020年内收治的骨折患者开展临床研究,依照纳排标准筛选出其中符合要求的患者5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一般组(28例)和中医组(28例),将两组患者包括病程在内的各项信息对比后发现无显著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护理效果。
方法:将79例骨科卧床排尿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按骨科排尿困难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措施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顺利排尿者为95.0%,对照组为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骨科卧床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予腹部按摩、热敷,温水冲洗外阴,排尿时让异性回避并进行适当的遮挡,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进行心理疏导、安慰,缓解其焦虑、紧张心理情绪。
对患者进行排尿训练,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深呼吸、吹口哨等,以利于排尿。
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可以通过聊天、听音乐分散其注意力,协助患者翻身、起床,以减轻其肢体活动引起的疼痛;对于疼痛敏感患者,可遵医嘱予镇痛药止痛。
1.2.2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在骨科卧床患者护理常规的基础上
实施中医护理。
1.2.2.1 饮食护理骨科术后卧床患者排尿困难,多属肾阳虚衰证或淋证中之气淋。
按患者所属证别进行个体化的饮食护理。
气淋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实证者多食柑橘、萝卜等理气食品;虚证者予山茱萸粳米粥;肾阳虚者予薏苡仁大枣粥。
1.2.2.2 推拿在患者卧床期间,对其利尿穴进行推拿。
穴位定位于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推拿手法宜先轻后重、由慢到快,先沿着逆时针方向推拿20次,接着向耻骨联合方向推压1次,每次推拿10~15 min。
每隔30 min推拿1次,患者排尿顺畅时停止。
1.2.2.3 按压耳穴推拿配合耳穴按压,效果更佳。
取膀胱、肾、三焦、尿道三处穴位。
用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待皮肤干燥后取王不留行籽耳穴贴贴于相应耳穴处,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 min,患者自觉酸胀时停止,两侧交替进行。
1.2.2.4 针灸适当针灸可培补元气、通络活血、补肾益气、通调水道,以利水液运行排出小便。
实证者,用泄法利气疏导;虚证者,补法补中益气。
气淋者,针刺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气海、太冲。
肾阳虚者针刺足三里、肾俞、中极、三阴交、阴陵泉,以补肾益气利尿。
1.3 观察项目两组排尿困难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1、2、4 h排尿时间,再发排尿困难人数,导尿人数,尿路感染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顺利排尿比例高于对照组,需导尿比例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骨折卧床患者在生理、手术、心理应激情况下,易发生排尿困难。
对于该类患者,常规进行饮食调整、腹部按摩及热敷、听流声、会阴冲洗、心理护理等处理[2]。
但护理效果仍不理想,排尿困难未及时解决,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只能对患者进行导尿。
长期的排尿困难、尿潴留和导尿操作,增加了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3]。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骨科卧床患者排尿困难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中医措施进行护理。
对患者进行中医饮食调理、推拿、按压耳穴、针灸等。
饮食调理可起到补中益气、通调水道的作用,促进尿液排出[2]。
推拿患者利尿穴可对其膀胱气机进行调整,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利于尿液排出[4]。
根据中医经络和脏腑辨证,选取患者肾、膀胱、三焦、尿道穴位进行按压,可有效调整患者气机、通调水道,以改善患者排尿困难[5];按压后留置数日,每日多次按压,增强按压功效,可有效避免排尿困难再发。
患者尿液顺利排出,无需进行导尿,减少了侵入性操作所致的尿路感染发生率。
中医护理措施应用于骨科卧床排尿困难患者,需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易低盐、低脂饮食。
若患者为孕妇,且有习惯性流产史,禁止使用耳穴压豆疗法、推压利尿穴[6]。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学更注重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因证、因人、因时、因地进行护理。
通过辨证,了解患者病因、性质、病机
等基本情况,根据相应证别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且毒副作用小,容易为患者接受,有在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书静,周莲,李贞梅,等.骨科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128-129.
[2] 姜美萍.硬麻手术后排尿困难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512-513.
[3] hann-chorng kuo.urodynamics and management of neurogenic voiding dysfunction[j].tzu chl medicai joumal,2003,8(15):4-5.
[4] 黄燕萍,曹晓红.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7):612-613.
[5] 何双红,陈本会,黎贵湘,等.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中医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345-3346.
[6] 陈春艳,张桂兰,刘玉芬,等.中医护理操作推行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2):378-379.
(收稿日期:2012-08-13)(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