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项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知识点高一

人民代表大会知识点高一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保证和实施机构,也是代表人民意愿、参与国家决策的重要平台。
下面将介绍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概念、组成、职权及作用等相关知识点。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概念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是由全国各族人民依法选举产生的,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政治制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由各地区、各民族和各界别的人民代表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组成。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和决定权。
三、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之一是行使立法权。
它制定法律、通过法律、修改法律,确保国家法制的健全和顺利实施。
2.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的另一项重要职权是行使监督权。
它通过各种途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他们依法行使职权。
3.决定权: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决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例如通过国家的发展目标、政策,解决重大问题等。
4.任免权: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国家的重要官员进行任命或罢免,确保官员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1.民主参与: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可以代表人民声音,参与国家政策和决策的制定。
2.民主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监督,保证了他们依法履行职责,维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
3.民主决策: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决定国家政策和决策,保证国家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4.法制保障: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制定法律,确保国家法制的完善和落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宪法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宪法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法规,对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着明确规定。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重要的职能和权力,既是国家的立法机关,也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宪法为人民代表大会赋予了一系列的权力和职责,以确保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的合法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立法职权、监督职权和制定国家机构职权等角度,探讨宪法对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规定。
一、立法职权宪法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职权做出了详细规定。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具有通过和修改法律的权力。
这意味着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和修改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国家的法律体系提供基础和支撑。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职权时,需要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相符的法律,确保法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立法过程中,人民代表大会需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维护立法的透明度和广泛性。
同时,人民代表大会还可以依法授权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临时性法律,以适应特殊的情况和需求。
二、监督职权宪法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权也作了明确规定。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对国家各级机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监督权。
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依法对各级政府和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级政府和机关合法行使权力,维护国家的法制和社会秩序。
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监督职权时,需要依法开展调查、听取报告和进行问责,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和失职行为。
同时,人民代表大会还可以委托专门的机关或组织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和监督,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
三、制定国家机构职权宪法还对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定国家机构职权进行了规定。
根据宪法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制定国家机构的职权。
这意味着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国家的机构设置、职责以及工作方式。
人民代表大会在制定国家机构职权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保国家机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区分人大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

2、人大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总的来说是属于 行使监督权,但对报告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部分的批准属于决 定权;人大审议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属于监督权,审议预算属于 决定权。
3、只有全国人大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立法权,地方各级人 大只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 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要由全国人大授权并报请备案。所以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行使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决定的性质和
目的分别是( ) ①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体现
B
②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体现
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
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三、人大代表的职权
职权
内容
提案权
人大代表具有依法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 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事原案的权利
对列入大会议程的各项议案和报告进行阅读、讨论、研究和审 审议权 查,并经过审议后给予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
表决权
经过审议以后对列入大会议程的议案和报告以投票方式或按表 决器等方式表示最后的态度
质询权 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 质问并要求答复。
经典试题
在下列“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模拟情境中,“我”的行为不当的
区分人大的职权和人大代表的职权
基础夯实
一、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当家作主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职权
内容
立法权
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
宪法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宪法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重要职权
(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这里务必需要记清楚宪法的修改程序,我们2018年刚刚通过了宪法的第五次修正案,这是个很重要的考点。
(2)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3)对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选举、决定和罢免。
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记忆口诀:两委两院三主席,主席提名定总理。
这里需要特别记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人员里并不包括国务院总理。
(4)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
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人大知识点整理

人大1、分类: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2、性质: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地位: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4、职权(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四个“权力”的区分关键是看内容(1)如果是关系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2)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3)关于“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年度报告或审查则是监督权;(4)审议通过上年度的工作报告是监督权,批准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将要执行)属决定权。
(5)关于国家大政方针、重大事项、规划的通过是决定权。
5、常设机关:人大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人大闭会期间执行部分职能。
6、组成人员——人大代表1)法律地位: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联想到答案: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
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
3)权利:①审议权:审议各项议案,法律(草案)等。
②表决权:表决各项议案,决定等。
③提案权: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④质询权: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询并要求答复。
4)义务(职责):①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③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5)产生和任期:直接(县、乡、镇)与间接选举;均为5年7、产生(人大与人民关系)人大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联想到答案: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府;一部宪法;一种国籍; 1、权力中心不同: 统一领导。
议会 2、政府产生办法不同:前者由议会产生,并对 2、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形式。 制共 代表 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 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缅甸、巴西 议会负责。后者由总统产生,并对总统负责。 3、都由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 和制 3、政党上台的关键不同:前者是取得议会中多 决定并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匈牙利、波兰、蒙古。
(二)人民代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人民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人民代表的权利:
3、人民代表的义务:
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 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制定、 修改基本法律;行使最高任免权、 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 2)行使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 其它职权。
4)法官的职责。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 2、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1)人民检察院的基本任务。 打击犯罪;保护合法权益。 打击犯罪保护合法权益
2)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
3)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检察权, 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利, 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利, 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 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 4)检察官的职责。 和个人的干涉。 体和个人干涉。
3、国家公务员制度
1)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通过法律和法 规,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 国家公务的人员,实行科学管理。
2)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暂行条例
享有的权利
职位保障权 执行职务权 工资福利权
3)国家公务员的任用。
如何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项职权

• 例2.(04江苏,34)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多 种情况,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过旳 《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经济增长预 期目旳定为7%左右。这阐明全国人大在行 使( )
•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任免权 C. 最高决定权 D. 最高监督权
• 例3.(05上海单科,10)2023年3月,十届 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阐明全国 人大拥有(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任免权 C. 最高决定权 D. 最高监督权
• 例4.(06深圳·模拟,11)2023年10月23 日,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公布会, 决定对咸阳市政府在环境保护、招商引资 等六方面旳工作予以表扬。同级人大表扬 政府,此举不但是咸阳人大旳第一次,在 我国旳政治生活中也极其罕见。咸阳市人 大政府是在行使( )
• A. 监督权 B.立法权 C.决定权 D.任免权
• 例5.(07大连·模拟,10)今年,湖北省 荆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 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有关优化经济发展环 境等工作情况旳报告。在表决中,有关优 化经济发展环境旳报告未能经过。人大常 委会否决政府旳工作报告这在荆州市旳历 史上还是第一次。人大常委会否决政府旳 工作报告是在行使( )
(三)任免权。任免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有等权力。
(四)监督权。监督权是监督宪法和法律旳实施, 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旳权力。
• 可见,虽然一样是“决定”, • 有关法律旳立、改、废旳决定则是立法权; • 有关国家干部人事变动旳决定则是任免权; • 有关其他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工作报告旳审查
• A.立法权 B.质询权 C.决定权 D.监督 权
与同意旳决定则是监督权;
• 有关其他国家机关下年度工作计划或重大事项 预案旳审查与同意旳决定则属于决定权。
如何区分全国人大四个职权论文

谈如何区分全国人大的四个职权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容易混淆,尤其是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四个职权即是高考考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怎样让学生走出误区,现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首先、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行使“立法权”,这个“立法权”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他们的共同点,但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他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切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是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这里的“法”指的是地方性法规。
如青海省推行的地方性法规有《省政府出台三江源地区教育及农牧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补偿机制三个实施办法》、《果洛藏族自治州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决议等。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有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部分立法权只是普通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则等)的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的立法权则是基本法律(特别行政区法等)。
通过这几方面的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地方各级人大的“立法权”中的”法”是地方性法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行使立法权是普通法律的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真正意义上得立法权,基本法律的立法权。
其次、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项职权2011年2月17日星期四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一般各有十几项。
把这些职权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即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通常指的就是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以及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的四项主要职权。
一般的市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只有三类,它们没有立法权。
人大“四权”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穷尽人大的所有职权,并有交叉性,如人事罢免撤职权,属人事任免权,也属监督权范畴;有些法律性的决定,既可作为立法权的内容,又可作为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内容。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以下职权:(1)修改宪法。
(2)监督宪法的实施。
(3)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4)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6)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7)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8)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9)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10)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11)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12)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13)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14)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15)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此外,还有罢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央军委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权力。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1)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保证国家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
(2)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
(3)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
(4)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5)选举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
(6)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7)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8)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9)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议。
(10)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11)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12)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13)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14)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此外,还有罢免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权力。
部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还有立法权。
四、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1) 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2)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
(3)根据国家计划,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计划。
(4)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的报告。
(5)决定本行政区域民政工作的实施计划。
(6)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
(7)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8)听取和审议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9)撤销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10)保护社会主义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11)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12)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13) 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此外,还有罢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权力。
全国人大的四项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不容易区分,在考试中,考生往往因此失分。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被文字表述中的“决定”“否决”等字眼所迷惑,想当然地认为是决定权,二是对四项职权停留在识记层次,未能真正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首先、我们从定义上界定人大的四项职权:(一)立法权。
狭义的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广义上的立法权则指关于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的权力。
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不都是立法机关,不能把地方各级人大作为立法机关,我国的立法机关只有一个,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立法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
(二)决定权。
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权包括: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作出各种授权决定等。
(三)任免权。
任免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全国人大行最高任免权。
(四)监督权。
监督权是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
其次、四项权力的区分关键是看内容,而不能看文字中有没有“决定”二字。
同样是“决定”,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关于国家干部人事变动的决定则是任免权;关于其他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工作报告的审查与批准的决定则是监督权;关于其他国家机关下年度工作计划或重大事项预案的审查与批准的决定则属于决定权。
再次、主要区分决定权和监督权。
因为立法权是关于“法律”的职权,任免权是关于“人”的职权,这两项职权一区分比较明显,不会弄错。
但决定权和监督权都是关于“事务”的职权,较容易混淆。
一般而言,审议通过上年度的工作报告是监督权,是否批准下年度计划属于决定权。
由此可知,在每年的“两会”中,人大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总的说是属于行使监督权,但对报告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部分的批准则是属于行使监督权,审议预算属于决定权。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事前”还是“事中”或“事后”,该事务尚未发生或执行而进行表决的属于决定权,该事务正在执行或已经执行完毕对其进行讨论审查的属于监督权。
下面以高考真题及各地高考模拟为例进行分析:例1.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各种情况,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0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左右。
这说明全国人大在行使()A.最高立法权B.最高任免权C. 最高决定权D. 最高监督权[答案] C[解析]题中的干扰点在于“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可能有考生会误选 D,原因在于没有仔细看清楚题目表述的是“通过的”而非“通过了”。
“通过的”表明题目的侧重点在于后面的“将200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左右”,而再抓住“预期”这个信息点,就不难准确选 C。
例2.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这说明全国人大拥有()A.最高立法权B.最高任免权C. 最高决定权D. 最高监督权[答案] B[解析]题中强调: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属于国家机关领导人的选举即“人事变动”问题,显然属于任免权的范畴,由于主体是全国人大,因而为“最高任免权”;故选B。
例3. 今年,湖北省荆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工作情况的报告。
在表决中,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报告未能通过。
人大常委会否决政府的工作报告这在荆州市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人大常委会否决政府的工作报告是在行使()A.立法权 B.质询权 C.决定权 D.监督权[答案] D[解析]从题中可得知人大常委对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情况的听取和审议并最终未通过显然属于事中监督;故选择D简而言之,立法权是关于“法律”的职权,任免权是关于“人”的职权,决定权和监督权是关于“事务”的职权(其区别在于是“事前”还是“事中”或“事后”,一般而言,该事务尚未发生或执行而进行表决的属决定权,该事务正在执行或已经执行完毕对其进行讨论审查的属于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