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物鲜活起来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_《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初一作文人物描写训练教学目标:1、形象的感知描写在人物刻画中的作用。

2、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

3、运用人物描写使文章中的人物鲜活起来。

教学设想: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感性上重视人物描写,并在纠错的过程中进行理性的思考,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提高他们的描写表达能力。

在学以致用的原则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人物图片进行描写刻画,把生动的图片转化成文字,让人物在学生的笔下鲜活起来。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与表达能力,他们的感性认知力较强,形象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同时他们的写作表达仅限于感性的认识,往往把想当然的思维转化成笔下的文字,而忽略了写作技巧的运用,以致于笔下的人物简单概括化或程式化,缺少具体化或个性化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纸上描像,很难鲜活起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导写过程]一、导入课题,交代目标教师明确游戏规则,让两组学生上台来进行猜成语游戏,并让学生谈成功体会,由表演的生动形象导出写作中笔下人物的生动鲜活,并交代本课导写目标。

二、猜猜他(她)是谁教师课前让学生以自己的同学为对象,写一个人物片段,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同学们猜猜他(她)是谁?并进行互相评价,以论优劣。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写人的片段,让学生自由评论,引导学生明确刻画人物的描写手法。

三、病历诊治1、教师出示病历片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寻找病因,自由发言,教师可稍作引导。

2、学生小组讨论修改片段,可扩展情节,从具体细微处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

3、教师展示修改示例,学生体会人物的描写刻画。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描写时应把握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四、妙笔生花1、欣赏一组人物图片,把握人物主要特点,根据情景提示对人物进行描写刻画,淡化故事情节,突出刻画人物形象,根据人物信息至少突出两种描写手法。

把全班分成四组,每组写一个人物,在时间与质量上展开竞争。

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

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

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记叙文写作指导之人物描写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描写的几种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进一步探讨如何使人物活起来。

3、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具体感知表现人物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经典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使人物活起来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方法比较法、品味理解法、讲解法、练习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各具形色:有的能言善辩,有的沉默寡言;有的乐观开朗,有的多愁善感。

面对这些鲜活的人物,我们如何才能生动地描写出他们的形象呢?我们先看下面两个人物形象哪个鲜活?过渡语: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说不出,可后面描写的人物同学们却能脱口而出。

关键就在于对猪八戒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使人物鲜活了起来。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几种?(学生: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今天我们就通过经典语段的学习,看怎样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板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二)欣赏语段,学习技法。

1 、肖像描写过渡语: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进行描写。

怎样描写人物的肖像,才能让人物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下面我们通过两个肖像描写的经典语段来提炼其写法。

出示语段一:(个别读:吴玉玲)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故乡》鲁迅提问语:这个语段所描写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写了人物的哪些部位?为什么只写这些部位?按什么顺序写这些部位?学生活动:朗读语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赏析写法。

总结:《故乡》中的杨二嫂,作者抓住她的颧骨,嘴唇,两手的位置、两脚的站姿,以及与整个身体形成的姿势来写。

既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又注意了写作顺序,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往下来写。

这两个人物形象,作者都是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部分来写。

特征就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

“五大绝招”让你笔下的人物写得鲜活起来

“五大绝招”让你笔下的人物写得鲜活起来

“五大绝招”让你笔下的人物写得鲜活起来写文章离不开写人。

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

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

怎样才能把笔下的人物写得鲜活起来呢?第一招:正面描写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

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

写肖像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

写肖像要善于抓特征,生动逼真,以形传神,刻画思想性格。

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寥寥几笔,就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准确而逼真地写出人物的语言,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写语言要切合人物的身份,要个性化,否则难以表现内心世界。

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中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

”对话巧妙,无需描写人物的模样,就能使读者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通篇是对话描写,通过对话,聪明人、傻子、奴才这三种人的思想性格活脱脱地被端到读者面前。

直接写心理,不能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深刻揭示。

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当作品中的“我”看到车夫送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时,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

”按正常的视觉形象,应该是近大远小,而在“我”的感觉里,却一反正常的视觉形象,是“愈走愈大”,用连续转动的镜头更换画面,突出车夫形象的高大。

“大”形成威压,榨出“小”,在纯真的车夫面前,“我”自惭形秽。

这种内心活动的直接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一名知识分子在“一件小事”中心灵的震动和觉醒,对“我”思想性格的塑造起灵魂作用。

使人物鲜活起来

使人物鲜活起来

使人物鲜活起来人物鲜活是指在描述人物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人物的性格、外貌、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

这样的描写不仅能够让人物更加真实,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情感。

如何让人物鲜活起来?以下是一些建议:1. 详细的外貌描写。

人的外貌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人品等。

因此,在描述人物时,要注意画面感和细节。

比如,如果一个人物有留着旁分头,一定要描述出他头顶的发丝分布情况、垂落的长度、发梢的卷曲程度等等。

这样的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想象出这个人物的形象。

2. 具体的细节描写。

具体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变得生动。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物走路时,可以描述他的步幅大小、脚的踏地姿势、手的动作等。

细节描写能够让读者在心理上更容易地与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地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3. 对话描写。

对话是人物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通过描写对话可以凸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要注意人物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自然流畅的,不应该显得生硬或者太过臃肿。

同时,人物的语言表达也很关键,比如一些特别的习惯语或口头禅都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

4. 行为分析。

人物的行为是直接反映其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

比如一个人闯红灯、偷喝饮料可以表现其不守规则、无视道德等行为特征。

在描写人物行为时,要把握好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5. 内心描写。

内心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等,通过其内心的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人物性格和行为特征。

比如,在描写一个妈妈与孩子重逢时,可以深入表现妈妈内心的激动和对孩子的思念之情。

这种描写能够更好地让读者理解人物的复杂性和情感世界,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中。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教案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教案
3.增加写作练习的次数,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细节描写的能力;
4.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多接触优秀作品,从中学习细节描写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细节描写的概念及其在人物写作中的作用;
(2)学会观察生活,捕捉并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人物特点;
(3)通过写作实践,将细节描写融入人物描绘,提高写作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举例解释:
-重点(1):通过讲解细节描写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在人物写作中的重要性,如描绘人物性格、展现情感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写作能力方面。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学生对细节的观察与捕捉能力,使其能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增强对事物的感知力;2.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人物特点的能力,提高写作的生动性和表现力;3.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其从不同角度描绘人物,丰富写作内容。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新教材要求,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学生在运用细节描写时,容易出现生硬和堆砌的情况。在写作实践中,部分学生的作品虽然细节丰富,但缺乏自然流畅的表达。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细节描写与人物描绘有机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此外,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能倾听他人的意见。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要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们对细节描写的理解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在观察生活、捕捉细节方面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在课堂上,当我提出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细节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能迅速找到合适的例子。这说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趣的细节。

初中语文_从“骨感”走向“丰满”——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语文_从“骨感”走向“丰满”——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教学课件设计
也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 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 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 人”“如睹其物”,来充实文章的内容,刻画 人物的性格,揭示文章的主旨。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 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
描写外貌,抓典型细节
动作描写
描写动作,精准选词
佳作分享
经典作品常读熟 留心生活细观察 用心揣摩思妙用 勤奋练笔方学成 用心留住身边精彩 用细节点亮文章
课后作业
A层:写本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 要求: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B层: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叙事完整,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 形象。
细化动作,特写细节
交流探究 感悟真情
修改二稿: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辽阔的天空
对白云的脉脉温情,那是静谧的大海对江河 的无限包容,那是繁密的森林对小树的细心 呵护。
巧用修辞,凸显细节
交流探究 感悟真情
修改三稿: 在妈妈眼神的注视下,我好像变成
了小草,享受到了春光的呵护;我好像 又变成了鱼儿,感受到了水的滋润。
神态描写
描写神态,细心观察,抓注细微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交流探究 感悟真情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 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 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 也不为过。
交流探究 感悟真情
修改一稿: 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双唇,她呆
呆的站在那儿,好像在回忆什么事情? 是在想我刚落地时哇哇的哭叫声吗?妈 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鼻尖,眼神带着几 分喜悦,是想起了在我儿时轻刮我鼻子 的情景吗?
静心抒写

如何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如何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如何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记叙文写人,往往离不开对人的主要事件的叙述,但是,“红花需有绿叶衬”,光有中心事件的叙述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显示其不同的个性,还必须通过富有个性化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使其个性更加鲜明形象。

一、外貌描写的个性化物有万种,人有千面。

生活中的人性格各不相同,正如在同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可是,在我们学生的笔下,却常常是千人一面,如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动不动就是“高高的鼻梁,明亮的大眼睛,棱角分明的嘴唇”。

殊不知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这就缺少个性特征的描绘。

为突出其不同性格,首先要在同中求异,写出其与众不同的、最能反映其性格特征的那一点。

如鲁迅《故乡》一文中,为了突出杨二嫂尖酸、自私这一性格特征,描绘道“……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这就与同龄的普通女性有了区别。

其次,在抓特征的的同时,还必须绘其真实面貌,不能自己称赞的对象就绘“浓眉大眼”,而自己要贬斥的对象就描“尖嘴猴腮”,必须还其真实面貌。

如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遇上了他一生中最敬爱的教师藤野先生,这位老师治学严谨,丝毫不歧视中国学生,对鲁迅从来都是谆谆的教诲,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他的外貌却并非人们想象的那种“英俊潇洒,仪表堂堂”。

请看鲁迅是怎样描写他的:“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这个描写,便是藤野先生的个性,是他人所不能代替的。

二、语言描写的个性化金圣叹说:“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

”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全面、透彻地了解人物,把握其内心世界、性格特点,你心中才有整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才能写出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收到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1、把握人物语言个性化的基本特征,让人物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说自己的话。

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书生气,贾政的道学气,林黛玉的尖刻、伶俐及宝钗的婉转平和等。

如何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如何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如何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摘要:人物肖像描写在人物描写中非常重要。

在肖像中,尤其要注意人物眼睛的描写。

据研究,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来自眼睛。

同时,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

人的主观世界的各种奥妙都可以通过这扇明亮的窗户细致入微地流露出来。

因此,眼睛的描写成了古今中外文学家着力刻画的对象。

淡然能给人物设计一副最能传神的面容以及一套最为得体的服饰。

也能是任务更加鲜活逼真。

关键词:肖像描写、人物形象、鲜活、逼真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趋于大众化。

教师若要通过自己的文字刻画,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鲜明地在读者头脑中浮现出来,就必须抓住其特点。

在动笔描写之前,应在头脑中对所描写人物先做个较缜密的分析,舍弃其不具特色的一般之处,保留其有别于众的地方,恰当运用肖像描写。

例如:鲁迅《药》中的刽子手康大叔是这样描写的:“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孔已己是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杨二嫂“两手搭在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腿,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无不是一两句话便勾勒出令人难忘的形象。

老舍先生再《人物的描写》一文中曾精辟地指出:“人物的职业阶级等之外,相貌自然是要描写的,这需要充分的观察,且需精妙地道出,如某人的下巴如脚踵,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鸡腿……这种形容是一句便够,马上使人物从纸跳出,而永存于读者的记忆中。

反之,若拖泥带水的形容一大篇,而所形容的可以用到许多人身上去,则费力不讨好。

”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同中之异。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许多贵族青年,个个的外貌特点都十分的显著。

先出现的是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骄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入西子胜三分。

”后出现的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然后出现的王熙凤则是“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人物鲜活起来
作者:雷艳华邹凤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02期
摘要写人的文章是学生开始学习写作文就接触的文体。

虽如此,学生对记叙文的掌握情况却令人担忧。

大多学生,其记叙文文体不明,议论语言过多,叙事不能详略得当。

尤其是,在写人的时候,描写手法单一,不能多角度观察并描写人物,以致人物形象苍白单薄。

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在文章中鲜活起来呢?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也是人们说话、写文章首选的内容。

要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意义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关键词人物描写描写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1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等。

描述外貌,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

如课文《孔乙己》中对主人公外貌的描写:
“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段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揭示了孔乙己好逸恶劳、死爱面子的特征。

他有谋生能力,“他身材高大”;可是,他不愿意用双手养活自己,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似乎在这里已得到预示。

也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2动作描写
判断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

“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

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

如《孔乙己》这篇课文中的描写:(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

两句中,“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

“排”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

3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描述人物语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能自然地揭示人物身份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有一个同学做过这样的观察:马路边,一个个体自行车修理摊刚开张,主人是个瘸子。

一位老工人见了说:“残疾人有这个本事,难得!唉,天无绝人之路啊!”一个待业青年见了,说法不一样:“天不灭曹,该他有碗饭吃!我们四肢俱全倒还不如他呢!”一位街道老太太的感想又不同:“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儿。

”三种说法都有同情主人的意味,但老工人更多赞赏,待业青年有点不服,老太太只是可怜;在表述上都用了格言谚语,却反映了不同的风格。

4心理描写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

心理描写即是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描述,如思想、感情、愿望、体验等。

如果要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描述,那就是直接描述。

直接描述心理,常用“他想”的形式,描述者把人物所思所想直接标出,一般要加引号。

如果转化为写、说者的口吻,就不能再用引号了。

此外,心理描述也可以通过人物的日记、书信来进行。

如魏巍《我的老师》课文中:“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句中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一个小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感情激动到了极点。

又如都德《最后一课》课文中:“……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化唱歌吧!”这句话中描写出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5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就是指人物那些看似普通平常、实则具有丰富个性和精神情感内涵的外在表现,它可以是言行的,可以是心理的,也可以是仪态服饰的。

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一细节或作点击式的、或作细致入微的、或作反复强化的描摹刻画,力求达到生动传神,充分突现人物个性、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

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细节描写: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

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

6环境侧面烘托
以不同的心情来看同样的景物,当然是不一样的。

因此人物的心情可以通过环境描写间接表达出来。

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这样写到: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方。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这两句景色描写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建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境,并用环境描写来进行烘托。

(1)句较明快,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

(2)句较灰暗,显示了他们满怀失望与沮丧的心情。

当然,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还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细节,善于发现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写好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