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物鲜活起来
初中语文_《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初一作文人物描写训练教学目标:1、形象的感知描写在人物刻画中的作用。
2、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
3、运用人物描写使文章中的人物鲜活起来。
教学设想: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感性上重视人物描写,并在纠错的过程中进行理性的思考,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提高他们的描写表达能力。
在学以致用的原则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人物图片进行描写刻画,把生动的图片转化成文字,让人物在学生的笔下鲜活起来。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与表达能力,他们的感性认知力较强,形象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同时他们的写作表达仅限于感性的认识,往往把想当然的思维转化成笔下的文字,而忽略了写作技巧的运用,以致于笔下的人物简单概括化或程式化,缺少具体化或个性化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纸上描像,很难鲜活起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导写过程]一、导入课题,交代目标教师明确游戏规则,让两组学生上台来进行猜成语游戏,并让学生谈成功体会,由表演的生动形象导出写作中笔下人物的生动鲜活,并交代本课导写目标。
二、猜猜他(她)是谁教师课前让学生以自己的同学为对象,写一个人物片段,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同学们猜猜他(她)是谁?并进行互相评价,以论优劣。
然后教师出示一个写人的片段,让学生自由评论,引导学生明确刻画人物的描写手法。
三、病历诊治1、教师出示病历片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寻找病因,自由发言,教师可稍作引导。
2、学生小组讨论修改片段,可扩展情节,从具体细微处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
3、教师展示修改示例,学生体会人物的描写刻画。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描写时应把握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四、妙笔生花1、欣赏一组人物图片,把握人物主要特点,根据情景提示对人物进行描写刻画,淡化故事情节,突出刻画人物形象,根据人物信息至少突出两种描写手法。
把全班分成四组,每组写一个人物,在时间与质量上展开竞争。
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

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记叙文写作指导之人物描写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描写的几种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进一步探讨如何使人物活起来。
3、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具体感知表现人物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经典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使人物活起来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方法比较法、品味理解法、讲解法、练习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各具形色:有的能言善辩,有的沉默寡言;有的乐观开朗,有的多愁善感。
面对这些鲜活的人物,我们如何才能生动地描写出他们的形象呢?我们先看下面两个人物形象哪个鲜活?过渡语: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说不出,可后面描写的人物同学们却能脱口而出。
关键就在于对猪八戒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使人物鲜活了起来。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几种?(学生: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今天我们就通过经典语段的学习,看怎样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板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二)欣赏语段,学习技法。
1 、肖像描写过渡语: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进行描写。
怎样描写人物的肖像,才能让人物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下面我们通过两个肖像描写的经典语段来提炼其写法。
出示语段一:(个别读:吴玉玲)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故乡》鲁迅提问语:这个语段所描写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写了人物的哪些部位?为什么只写这些部位?按什么顺序写这些部位?学生活动:朗读语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赏析写法。
总结:《故乡》中的杨二嫂,作者抓住她的颧骨,嘴唇,两手的位置、两脚的站姿,以及与整个身体形成的姿势来写。
既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又注意了写作顺序,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往下来写。
这两个人物形象,作者都是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部分来写。
特征就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
“五大绝招”让你笔下的人物写得鲜活起来

“五大绝招”让你笔下的人物写得鲜活起来写文章离不开写人。
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
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
怎样才能把笔下的人物写得鲜活起来呢?第一招:正面描写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
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
写肖像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
写肖像要善于抓特征,生动逼真,以形传神,刻画思想性格。
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寥寥几笔,就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准确而逼真地写出人物的语言,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写语言要切合人物的身份,要个性化,否则难以表现内心世界。
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中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
”对话巧妙,无需描写人物的模样,就能使读者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通篇是对话描写,通过对话,聪明人、傻子、奴才这三种人的思想性格活脱脱地被端到读者面前。
直接写心理,不能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深刻揭示。
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当作品中的“我”看到车夫送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时,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
”按正常的视觉形象,应该是近大远小,而在“我”的感觉里,却一反正常的视觉形象,是“愈走愈大”,用连续转动的镜头更换画面,突出车夫形象的高大。
“大”形成威压,榨出“小”,在纯真的车夫面前,“我”自惭形秽。
这种内心活动的直接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一名知识分子在“一件小事”中心灵的震动和觉醒,对“我”思想性格的塑造起灵魂作用。
让人物鲜活的金钥匙

比喻手法、拟人手法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 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 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 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 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比喻、夸张手法
小结: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上一页
下一页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例3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 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心理描写 例4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 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 了!......谢谢您,船长。”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一(寻人启事)
目录
1. 古代有一个县官,他要抓一个小偷,下 令贴出 了一张告示: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 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
2.王梅,女,20岁,身高1.6米左右,体型偏胖,方脸
型,眉毛粗黑,双眼皮,高鼻梁,薄嘴唇,牙齿不太整齐, 肤色白皙,曾摔倒受伤过,伤头顶右侧,留下一处20CM左右 的伤疤。
目录
2.人物正面描写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刻画?
例2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 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 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 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 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上一页
下一页
二知识整合
目录
1.人物描写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刻画?
使人物鲜活起来

使人物鲜活起来人物鲜活是指在描述人物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人物的性格、外貌、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
这样的描写不仅能够让人物更加真实,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情感。
如何让人物鲜活起来?以下是一些建议:1. 详细的外貌描写。
人的外貌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人品等。
因此,在描述人物时,要注意画面感和细节。
比如,如果一个人物有留着旁分头,一定要描述出他头顶的发丝分布情况、垂落的长度、发梢的卷曲程度等等。
这样的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想象出这个人物的形象。
2. 具体的细节描写。
具体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变得生动。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物走路时,可以描述他的步幅大小、脚的踏地姿势、手的动作等。
细节描写能够让读者在心理上更容易地与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地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3. 对话描写。
对话是人物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通过描写对话可以凸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要注意人物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自然流畅的,不应该显得生硬或者太过臃肿。
同时,人物的语言表达也很关键,比如一些特别的习惯语或口头禅都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
4. 行为分析。
人物的行为是直接反映其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
比如一个人闯红灯、偷喝饮料可以表现其不守规则、无视道德等行为特征。
在描写人物行为时,要把握好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5. 内心描写。
内心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等,通过其内心的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人物性格和行为特征。
比如,在描写一个妈妈与孩子重逢时,可以深入表现妈妈内心的激动和对孩子的思念之情。
这种描写能够更好地让读者理解人物的复杂性和情感世界,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中。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教案

4.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他们多接触优秀作品,从中学习细节描写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细节描写的概念及其在人物写作中的作用;
(2)学会观察生活,捕捉并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人物特点;
(3)通过写作实践,将细节描写融入人物描绘,提高写作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举例解释:
-重点(1):通过讲解细节描写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在人物写作中的重要性,如描绘人物性格、展现情感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写作能力方面。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学生对细节的观察与捕捉能力,使其能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增强对事物的感知力;2.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人物特点的能力,提高写作的生动性和表现力;3.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其从不同角度描绘人物,丰富写作内容。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新教材要求,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学生在运用细节描写时,容易出现生硬和堆砌的情况。在写作实践中,部分学生的作品虽然细节丰富,但缺乏自然流畅的表达。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细节描写与人物描绘有机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此外,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能倾听他人的意见。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要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们对细节描写的理解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在观察生活、捕捉细节方面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在课堂上,当我提出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细节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能迅速找到合适的例子。这说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趣的细节。
初中语文_从“骨感”走向“丰满”——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鲜活起来教学课件设计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 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
描写外貌,抓典型细节
动作描写
描写动作,精准选词
佳作分享
经典作品常读熟 留心生活细观察 用心揣摩思妙用 勤奋练笔方学成 用心留住身边精彩 用细节点亮文章
课后作业
A层:写本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 要求: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B层: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叙事完整,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 形象。
细化动作,特写细节
交流探究 感悟真情
修改二稿: 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辽阔的天空
对白云的脉脉温情,那是静谧的大海对江河 的无限包容,那是繁密的森林对小树的细心 呵护。
巧用修辞,凸显细节
交流探究 感悟真情
修改三稿: 在妈妈眼神的注视下,我好像变成
了小草,享受到了春光的呵护;我好像 又变成了鱼儿,感受到了水的滋润。
神态描写
描写神态,细心观察,抓注细微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交流探究 感悟真情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 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 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 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 也不为过。
交流探究 感悟真情
修改一稿: 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双唇,她呆
呆的站在那儿,好像在回忆什么事情? 是在想我刚落地时哇哇的哭叫声吗?妈 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鼻尖,眼神带着几 分喜悦,是想起了在我儿时轻刮我鼻子 的情景吗?
静心抒写
如何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如何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记叙文写人,往往离不开对人的主要事件的叙述,但是,“红花需有绿叶衬”,光有中心事件的叙述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显示其不同的个性,还必须通过富有个性化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使其个性更加鲜明形象。
一、外貌描写的个性化物有万种,人有千面。
生活中的人性格各不相同,正如在同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可是,在我们学生的笔下,却常常是千人一面,如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动不动就是“高高的鼻梁,明亮的大眼睛,棱角分明的嘴唇”。
殊不知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这就缺少个性特征的描绘。
为突出其不同性格,首先要在同中求异,写出其与众不同的、最能反映其性格特征的那一点。
如鲁迅《故乡》一文中,为了突出杨二嫂尖酸、自私这一性格特征,描绘道“……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这就与同龄的普通女性有了区别。
其次,在抓特征的的同时,还必须绘其真实面貌,不能自己称赞的对象就绘“浓眉大眼”,而自己要贬斥的对象就描“尖嘴猴腮”,必须还其真实面貌。
如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遇上了他一生中最敬爱的教师藤野先生,这位老师治学严谨,丝毫不歧视中国学生,对鲁迅从来都是谆谆的教诲,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他的外貌却并非人们想象的那种“英俊潇洒,仪表堂堂”。
请看鲁迅是怎样描写他的:“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戴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这个描写,便是藤野先生的个性,是他人所不能代替的。
二、语言描写的个性化金圣叹说:“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
”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全面、透彻地了解人物,把握其内心世界、性格特点,你心中才有整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才能写出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收到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1、把握人物语言个性化的基本特征,让人物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说自己的话。
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书生气,贾政的道学气,林黛玉的尖刻、伶俐及宝钗的婉转平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人物鲜活起来
要使一个人物鲜活起来,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行为和
语言等。
下面分别来谈一下。
首先要塑造一个鲜明的外貌形象,就可以通过描述人物的身材、面容、穿着等方面来
进行。
例如,在描述一个高大威猛的男子时,可以写道:“他身高六尺有余,肩宽背厚,
一双修长的手掌能轻易地掌握住一只成年人的肩膀。
坚毅的下巴上留着短胡须,黑色的头
发整齐地贴在头皮上,散发着健康的光彩。
他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镶有黑色的菱形花纹,紧身的牛仔裤裹着坚实有力的大腿,一双黑皮鞋闪闪发光。
”
其次是要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是一个人物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性格表现在
人的行动、言谈、思维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上,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来揭示人物性格的
内在特点。
例如,在描述一个顽固而固执的老翁时,可以写道:“老翁性格刚烈,固执己见。
他不喜欢听别人的意见,总是我行我素,在自己认为对的道路上驰骋。
他话里带刺,
爱斥责别人,口出狂言。
但是,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颗传统而保守的心,只是不愿意轻易
展现出来。
”
另外,人物的行为也是刻画一个人物的有效手段之一。
行为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想法和
感情,通过行为的塑造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在描述一个有礼貌而严谨
的加油站员工时,可以写道:“他每天准时上班,穿着一套整洁的工作服,在车辆来来往
往的加油站里疾步忙碌。
他总是微笑着与顾客交流,彬彬有礼地热情服务。
他头脑清晰,
严谨认真,从不懈怠。
他在工作之余,还会和同事们交流工作心得和生活感悟,是一个和
蔼可亲的好同事。
”
最后,人物的语言表达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
语言表达反映了人物思想、性
格和行为的真实性,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语言表现手段,就会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例如,在描述一个豁达而慷慨的老板时,可以写道:“老板活泼开朗,大咧咧的说话方式
总是让人捧腹大笑。
他眉眼传情,语调语速变幻莫测,总是能轻松地化解员工之间的紧张
气氛。
他慷慨大方,治家有方,不会吝啬对员工的奖励,经常鼓励员工创新和突破自我。
”
综上所述,通过对人物外貌、性格、行为和语言等方面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可以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更加贴近现实。
好的人物塑造,不仅能够让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还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