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专业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荀子选讲ppt

荀子选讲ppt
[11]儀,儀錶,態度。其儀一,態度始終不變。 [12]如結,像東西凝結在一起不散,比喻專心。 [13]這是說君子爲學或做工作都應當把精神集中在一點上 。
[3]神,是指精神修養。道,嗄聖賢之道。化,變化,起變化。化道,等 於說“化於道”。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1],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 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2]。
[1]跂,提起腳後跟。 [2]彰,清楚。這裏指聽得清楚。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 ;假檝舟 者,非能水也[4] ,而絕江河[5] 。君子生非 異也,善假於物也。
“漸之於滫。 [5]遊,有目的的旅行。就,接近,這裏指結交。士,賢士。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 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 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1];邪穢在身, 怨之所構[2]。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 一,水就濕也。
[1]剛強的東西自己導致著段,柔弱的東西自己導致約束。柱,通“祝”, 這裏當“斷”講(從王引之說,見《讀書雜誌》)。
[7]金,指金屬製成的刀劍等。礪,磨刀石。利,銳利。 [8]谿,谷。
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 位[1],好是正直。神之聽之[2],介爾景福。” 神莫大於化道[3],福莫長於無禍。
[1]安心地供奉你的職位。靖,通“靜”(依朱熹說)。共,供,供職 (依朱駿聲說)。後來寫作“供”。
[2]神,指天神。第一個“之”是介詞,第二個“之”是代詞,指“靖共 爾位,好是正直”。聽,等於說“察”。
[1]等於說系的處所使它這樣。 [2]涅,黑泥。
蘭槐之根是為芷[3],其漸之滫[4],君子 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 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5], 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六年级下册古典文学知识:荀子 全国通用 ppt精美课件

六年级下册古典文学知识:荀子 全国通用 ppt精美课件
7.谈 禅 说 理 诗 ,是 诗人把 自己类 似禅宗 的顿悟 或事理 的体察 诉之于 诗句中 ,这类 诗往往 有不食 人间烟 火之空 灵境界 ; 8.尾 联 指 出 人 世间 的是非 贤愚随 着时间 的流逝 .终将 化为杂 草丛生 的坟墓 里的一 杯土, 运用的 是以景 结情的 手法。
4. 王 文 通 是 一位 才华横 溢、贫 贱自守 、远离 官场、 愤世嫉 俗之人 ,诗人 与他遭 际相似 ,品格 相类, 他正是 诗人的 自我写 照。 5.这 两 句 咏 赞 了精 卫坚忍 不拔的 壮志、 奋斗到 底的毅 力,表 达了作 者的赞 扬和崇 敬。6.这 两句 诗的意 思是, 移山填 海的事 业尚未 完成, 我愿牺 牲自我 之身, 成全精 卫之志 。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
下次再见
1. “何 意 陆 沈 黄 绶间”, 这一 句以疑 问形式 出之, 它是慨 叹,也 是责问 ,表现 出对执 政者的 无可奈 何之情 。 2. 诗 人 一 反 律诗 中间二 联装点 景物的 传统, 额联以 “头白 眼花”对 “儿 婚女嫁 ”;在 上下相 对中, 每句又 自成对 偶,有 着往复 回环的 效果。 3. 本 诗 步 步 曲折 ,首联 将高才 与不遇 相对比 ,一是 “凌云 ”,一 是“陆 沉”, 有转折 跌宕之 势;颈 联抒发 了豪兴 犹在、 盛年不 再的感 慨,又 是一个 转跌, 在豪放 旷达中 含无限 感慨。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 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 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李斯作品《谏逐客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劝学节选荀子》课件

《劝学节选荀子》课件

全文的修辞手法
总结词:丰富多样
详细描述:《劝学》全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对比、类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富有节奏感,同时也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全文的中心思想
总结词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文章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了 全面阐述,认为学习是学习才能真正达到人生理想的境界。
《劝学》对后世的影响
教育观念的影响
《劝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 “学不可以已”,这种思想对后世的 教育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教 育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励志作用
《劝学》以其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的 语言,激励着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 步,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和励志之源 。
后人对《劝学》的评价
高度评价
强调持之以恒的品质
《劝学》中强调了持之以恒的品质,有助于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 中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激发自我提升的动力
通过学习《劝学》,激发个人自我提升的动力,不断完善自己,提 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THANKS
节选部分的意义
教育意义
节选部分对于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和人格的塑造。通过不断 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做出 更大的贡献。
社会意义
荀子的观点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一个重视学 习和修养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社会。同时 ,荀子的学说也有助于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和 谐与稳定。
《劝学节选荀子》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劝学》简介 • 《劝学》节选分析 • 《劝学》全文解读 • 《劝学》的影响与评价 • 《劝学》的实践应用

荀子 《劝学》教学课件

荀子 《劝学》教学课件
荀子《劝学》是一篇阐述学习重要性的经典之作。文章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强调了学习的永恒性和必要性。接着,荀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例证,详细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态度。他指出,学习能够使人“知明而行无过”,提升自我修养和知能力;同时,学习还能使人“善假于物”,借助外物增长知识和才干。而对于学习的态度,荀子则强调了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重要性。他通过“积土成山”、“锲而不舍”等比喻,告诫人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用心专一才能取得成功。此外,文档还包含了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生字词解释和文言知识归纳总结,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资源和参考。

《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课件

《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课件
然,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04
墨子思想
兼爱非攻
总结词
墨子主张人人无差别、无等差的相爱,反对 战争和侵略行为。
详细描述
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无差别 的爱,而不是基于血缘、社会地位等因素的 偏爱。他强烈反对战争和侵略行为,认为这 些行为违背了兼爱的原则。同时,墨子提倡 非攻,即反对一切侵略和压迫行为,强调和 平共处。
03
荀子思想
性恶论
总结词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后天教化来纠正。
详细描述
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的天性中包含着欲望和自私,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 导和教育,这些恶的倾向将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冲突。因此,他强调后天教化的 重要性,认为通过礼法和教育的手段可以纠正人的恶的本性。
礼法并重
总结词
荀子认为礼和法是同等重要的社会规范。
孔子认为,礼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认同的表现,只有通过礼才能实现人与人之 间的平等和尊重。
中庸
中庸是孔子思想中的一种重要理念,主张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采取适 中的原则,避免过度或不及。
孔子认为,中庸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只有在不断自我反省和调整中才能 达到。中庸的理念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注重平衡和协调,以达到
《孔子孟子荀子墨子》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孔子思想 • 孟子思想 • 荀子思想 • 墨子思想
01
孔子思想
仁爱
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主 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尊重 和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孔子认为,仁爱不仅是个人品德 的体现,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只有通过仁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
品德和行为对社会的治理和人民的福祉有着重要的影响。

《荀子》选读课件

《荀子》选读课件
《荀子》选读PPT课件
欢迎来到《荀子》选读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荀子的思想与影响,深入探讨 他对个人、政治和现代社会的启示。快来一起探索吧!
课程介绍
1 课程目标
帮助学员深入理解《荀子》思想,拓宽视野,提高思辨能力。
2 适合对象
任何对古代中国哲学感兴趣的人士。
3 学方法
通过PPT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互动,激发学员的思考。
对于荀子的学习与理解 建议
学习荀子的思想需要深入理 解其观点和背景,同时要与 现实情境结合进行综合思考。
附录
1 参考文献
1. 《荀子全集》 2. 《中国哲学史》 3.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导 读》
2 延伸阅读
3 问题与讨论
1. 《荀子研究》 2. 《荀子与儒家传统思想》 3. 《荀子哲学探究》
1. 荀子的人性观与孟子有 何不同?
荀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 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促进了社会秩序和 文明的发展。
荀子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可以为现代 社会提供有益的价值观和 道德准则。
总结
荀子思想的贡献与局限
荀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 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但也存在着一定的 局限性。
对荀子思想的评价
荀子的思想被人们广泛认可 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传统 文化和哲学思想具有重要价 值。
荀子简介
荀子的生平经历
荀子(公元前約313年-公元 前238年),战国时期著名思 想家,辽东蓟人,早年随家 仆李耳东渡,游学于齐国和 荆楚地区。
荀子的思想特点
荀子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 响,他注重礼仪和君臣之道, 强调人性本恶和教化的重要 性。
荀子的影响
荀子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学 派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 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 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 圣王。】《非相》
12
学术思想
三、社会观
2、人们要生活地安稳、快乐,就必须互助合 作。人们首先必须合群而居,即结成社会组织, 有了社会组织后需要制定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规 范,即“礼”,来维系这种社会组织的秩序、 地位、作用和权威。
5
学术思想
一、关于自然观的思想——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1、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
6
学术思想
一、关于自然观的思想——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2、决定社会治乱与人间祸福的是“人”而不是 “天”,所以必须“明于天人之分”。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 其道然也。故眀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天论》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 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 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 也。…….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 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 尽】《礼论》
22
学术思想
八、关于军事的理论
1、强调了军队关乎国家的存亡、社稷的 安危和人民的福祉。
1、事物的名称是约定俗成的,是以客观事物的 实际内容为基础的,所以,确定名称时要“稽 实”。名称一经确定后,能对实际内容产生影 响,即“名定而实辨”。
17
学术思想
五、关于逻辑的理论——名与实
2、名的逻辑分类:共名,别名。共名是我们推 理的综合过程的产物,别名则是分析过程的产 物。
【万物虽众,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 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 共然后止。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鸟兽。鸟 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 于无别然后止。】《正名》
荀 子
.
1
1 人物简介 2 学术活动 3 学术思想 4 学术地位
目录
2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 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儒家人物代表之一。被尊 为“后圣”。
人物简介
3
• 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 用问答体写赋的人,与 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 之祖”。
• 著作:《荀子》
10
学术思想
二、关于人性的学说——性恶论
3、强调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主张“求 贤师”、“择良友”。 4、强调政治的教化作用,提出了“立君上之 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 刑罚以禁之” 。
11
学术思想
三、社会观
1、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 性和道德礼义关系,是人异于禽兽的根本标志。人要有 道德,并不是人无法避开它,而是因为人应当具备它。
8
学术思想
二、关于人性的学说——性恶论
1、人性本恶,否定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教 育、环境和后天的学习与实践对人性即人的思 想道德、身心健康、个性品质等的影响。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 注释:伪,就是人为,就是人的修炼和作为。
9
学术思想
二、关于人性的学说——性恶论
2、人性本恶的体现 感官欲望 【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肤肌 体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者也。】《性恶》 权势欲望 【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为圣王,兼制人, 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王霸》
20
学术思想
七、关于祭祀的礼节
1、祭祀是表示感情与敬意的。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 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圣 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 以成俗。】《礼论》
21
学术思想
七、关于祭祀的礼节
2、不存在鬼神、迷信、灵魂不灭,一切都是 自然现象,是生命循环。
【故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 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 穷着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 使群矣。】《富国》
13
学术思想
四、关于礼法的思想——礼法兼用,王霸并重
1、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主张以德服人。王道 的具体内容就是礼义和仁政。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 舟。】《哀公》
• 著名弟子:韩非、李斯
人物简介
4
学术活动
• 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
• 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 宫之长)。
• 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 “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
• 曾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县(今山东省苍山县兰 陵镇)令。
• 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7
学术思想
一、关于自然观的思想——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3、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 界提供的东西,来为自己服务,以创造自己的文 化。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与聘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 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天论》
2、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仁义”,主张 “禁暴除害”、“以德兼人”,反对“争 夺”,不依靠“权谋”、“势诈”,而依 靠仁德。
23
学术思想
九、关于音乐的作用
1、音乐可以丰富人类的社会生活、增强 礼义教化。 2、应该崇尚礼义之乐而鄙视淫邪之音, 应该顺应时势而废黜旧乐,修订新声。
14
学术思想
四、关于礼法的思想——礼法兼用,王霸并重
2、礼与法的关系:礼是一般原则,法是手段 【礼义者,治之始也。】《王制》 【法者,治之端也。】《君道》
15
学术思想
四、关于礼法的思想——礼法兼用,王霸并重
3、强调刑罚的适度。 【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正论》
16
学术思想
五、关于逻辑的理论——名与实
18
学术思想
五、关于逻辑的理论——名与实
3、王者制名与正名的重要意义,强调名分关系 着礼乐、刑法,是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也是 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名定而实辨,道行而事通 】《正名》
19
学术思想
六、关于学习的理念
1、学习的方法:学习要持之以恒,日 积月累,锲而不舍。 【学不可以已】《劝学》 2、学习要有一定的目标。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 定者,君子不与。】《大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