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的诊断鉴别方法

丘疹性荨麻疹的诊断鉴别方法
丘疹性荨麻疹的诊断鉴别方法

丘疹性荨麻疹的诊断鉴别方法

丘疹性荨麻疹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中医认为,系素体不足或胎体遗热以致湿热蕴内,或因蚊、蚤刺咬或因肠内寄生虫、或因食入腥发动风之品,或因内有食滞,复感风邪而诱发本病。本病与中医水疥类似。亦有学者称本病为水疱湿疡。目前多倾向与跳蚤、臭虫、蚊、螨等吓咬过敏有关。有些患者可能与环境变化、胃肠道障碍或食物过敏等有关。

一、丘疹性荨麻疹诊断要点

本病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或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1)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童,夏秋多见。有时一家数个儿童同时发病。

(2)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经搔抓后呈现风团,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

(3)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损害数目不定,分批出现,散漫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有胃肠障碍,少数患者有时亦有呈现水疱者。

(4)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可见,至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但次年常又发生。

(5)自觉剧烈瘙痒,夜晚特甚,往往影响睡眠,患儿精神不安。搔抓后表皮剥脱,易致继发感染。

二、丘疹性荨麻疹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则可做出诊断。丘疹性荨麻疹需与水痘鉴别,后者好发躯干,四肢近侧及头面部,口腔粘膜常常被累及,损害未见风团样皮疹,更无张力性水疱发生。自觉不痒或轻痒,但患者往往有低烧等全身症状。

丘疹性荨麻疹应与下述疾病区别:

荨麻疹:骤发骤失,无丘疹及小疱,消退后不留痕迹,与年龄、季节无关。

痒疹:好发于四肢伸侧,患病较久,皮肤因搔抓常呈浸润肥厚,常并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水痘:发病及经过急,有前驱症状,皮疹为红斑、丘疹及水疱,结痂性损害同时存在,不发生风团。皮损散发于头、面、躯干及四肢,并累及黏膜,瘙痒不著。伴有全身症状,好流行于春季。

温馨提示:讲究个人及环境卫生,消灭跳蚤、螨、臭虫等动物,限制过量蛋白摄入。治疗胃肠道寄生虫。防止蚊虫叮咬。蚊虫叮咬后,避免搔抓,及时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e17537251.html,/xmz/2014/0731/185861.html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 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 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 年1 月1 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 “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多40岁); (5)晨僵感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个 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 浮或浮缓。 (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动不 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 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 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 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三、 1、 2、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精深中医诊疗方案设计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多40岁); (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杜淑云主任介绍:痹症的诊断及鉴别方法

杜淑云主任介绍:痹症的诊断及鉴别方法 针对痹症这种疾病,很多人都不了解,痹症也就是所谓的风痹、寒痹等疾病,患上痹症的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易患病,痹症的出现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痹症的诊断及鉴别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具体有哪些诊断方法如下杜医生为您介绍。 一、痹症的诊断方法: 1、发病特点本病不分年龄、性别,但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运动员以及体育爱好者易于罹患。同时,发病的轻重与寒冷、潮湿、劳累以及天气变化、节气等有关是痹症的诊断方法。 2、临床表现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本病的症状学特征。或游走不定,恶风寒;或痛剧,遇寒则甚,得热则缓;或重着而痛,手足笨重,活动不灵,肌肉麻木不仁;或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欣红灼热,筋脉拘急;或关节剧痛,肿大变形,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3、舌苔脉象舌质红,苔多白滑,脉象多见沉紧、沉弦、沉缓、涩。 4、辅助检查实验室和X线等检查常有助于痹病诊断。 二、痹症的鉴别诊断 杜主任分析:痿病肢体痹病久治不愈,肢体关节或因痛剧,或因届伸不利,或因变形而活动减少,肌肉废用而渐萎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要点是看有无疼痛。痿病以肌肉软弱无力或萎缩为临床特征,并无疼痛,因肌肉软弱无力而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痹病以肢体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为临床特征,因疼痛或关节变形而行动艰难,因行动艰难肌肉少用而渐瘦,但不至瘫痪。临床上也有既有肢体肌肉萎弱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是为痿痹并病,可按其病因病机特点,辨其孰轻孰重进行辨证论治。 通过上述就是杜主任为您介绍痹症的诊断及鉴别方法,相信现在您根据上述的内容也是有所了解的吧,痹症的出现对患者危害极大,所以患者们需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对症治疗才是最好的!

小儿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小儿丘疹性荨麻疹是荨麻疹吗?其发病原因是什么? 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或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急性单纯 性痒疹。与中医“水疥”类似,已有学者称本病为“水疱湿疡”。是一种婴幼儿常 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深入研究和了解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补充抗过敏益生菌 台敏乐是减少或避免其发生与急性加重的重要策略。 一、发病原因:引起丘疹性荨麻疹的二因素很多,主要分以下4类: 1、昆虫:臭虫、跳蚤、蚊虫、螨等昆虫的叮咬,会引起具有过敏体质的人过敏,尤其是小 儿,更容易发生皮肤过敏反应。有一种属于螨类的小虫子,它常藏在谷草、草席、面粉、灰尘里,由于它的个子很小,肉眼不易看见,但如果被它叮咬一口之后就 会引起丘疹性荨麻疹。少数儿童还可由于误食了含有肠道寄生虫的食物而引起过敏 性反应,也可出现丘疹性荨麻疹。 2、接触花粉:花粉也是引起儿童过敏的原因之一。 3、过敏性食物:包括鱼、虾、蟹等水产品,属于过敏体质的孩子如果食用了这 些食物,就 可能出现丘疹性荨麻疹。 4、宠物:有宠物的家庭中,小孩会接触到猫、狗的皮毛、鳞屑及寄生虫,也可 能引起丘疹 性荨麻疹。 二、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 1、免疫性荨麻疹分为3型:

▲Ⅰ型变态反应(IgE介导):急性荨麻疹。常见变应原为食物、药物、气源性变应原、微生物等。 ▲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荨麻疹性血管炎。 ▲自身免疫反应:慢性荨麻疹。 2、非免疫性荨麻疹分为3种: ▲假性变态反应(组胺释放剂引起):急性荨麻疹。组胺释放剂包括阿托品、吗啡、哌替啶、阿司匹林、可待因、维生素B1,各种动物毒素及食物(鱼、虾、蟹、蛋、蘑菇、草莓等),以及水杨酸、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 ▲物理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 ▲病因不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三、临床表现: 丘疹性荨麻疹常在春夏秋暖和季节发病,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尤以学龄期更为多见。本病往往好发于躯干、四肢伸侧,但头面部较少被波及。典型损害为纺锤形,水肿型红色丘疹,开始为小粒状丘疹,继而发展为黄豆至花生米大,有时丘疹中央有水疱,偶尔可见血疱,周围红晕明显,皮疹常成批出现于腰背、四肢,群集或疏散分布,但一般不对称。皮疹奇痒,夜间尤甚。常反复发作。 四、如何治疗丘疹性荨麻疹? 治疗丘疹性荨麻疹关键在于控制体内IgE的合成,在各类免疫球蛋白中,IgE 是合成率最低的如果自体合成IgE的能力过高,与过敏原结合物就越多,引起的组胺等炎性介质就越多,就会出现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的发生。那么,控制IgE的合成就成了预防荨麻疹的关键。抗过敏益生菌台敏乐可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通过

腰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 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

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紧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

痹症

痹症 【概念】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痠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本病古代医家又称为“历节病”、“白虎病”、“痛风”等。 对本病的分类,《内经》根据风、寒、湿三气的偏胜分为行痹,痛痹,着痹;根据风寒湿邪伤人的季节与所伤部位之异,将痹证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六腑,又可导致心痹、肺痹、脾痹、肝痹和肾痹五脏痹。《诸病源候论》把痹证分为“风湿痹”、“风痹”、“风不仁”、“风冷”、“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等证候。《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在风寒湿痹之外,另立热痹一门。 痹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等均属于本病范围。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病因病机】 痹证是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肌肉、筋骨、关节,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 (一)病因 1.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其中以风为主,常夹杂它邪伤人。 (1)风寒湿邪由于居处寒冷潮湿,如坐卧湿地,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寒湿之邪。此外还可因地区条件影响,如北方多寒冷,东南多潮湿,均可因风寒湿邪入侵而致病。 (2)风湿热邪外感风热,与湿相并,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而致风湿热合邪,痹阻经络、关节为患。 2.内因正气不足。 (1)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用冷水淋浴,外邪乘虚入侵。 (2)体质亏虚素体虚弱,平时缺少体育锻炼,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若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则风寒湿邪易于

丘疹性荨麻疹药方

丘疹性荨麻疹药方 验方一 组成: 麻黄连翘荆芥僵蚕桑白皮赤小豆生甘草 制用法: 各味药物均予常规剂量,小儿一般用1/3~1/2成人量,麻黄生用,煎时后下,全药先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主治: 丘疹性荨麻疹。 加减: 若风盛痒剧,风团多,要酌加祛风药如防风、钩藤、蝉脱;若湿盛疱多且大,可酌加苡仁、车前子以加强利湿之效;若热盛皮疹红赤,可酌加栀子、黄芩以长清热之能;若平素血虚,面白舌淡,脉濡细,可酌加当归、生地、白芍、丹参以益其不足;若搔破皮肤,继发感染而生脓疮、糜烂,则本方宜去麻黄、僵蚕,加蒲公英、苡仁、败酱草等,重在清热解毒。 验方二 组成: 当归20克黄芪30克艾叶10克大枣10枚香附15克荆芥20克麻黄10克细辛5克黄芩20克陈皮20克沙棘果25克党参25克用法: 此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日服3次,每次服药量约200毫升左右。 功用: 养血,祛风,止痒。 主治: 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验方三 组成: 路路通10~20克乌梅6~10克地龙6~10克北防风6~10克蝉衣3~6克丹皮6~10克甘草3~10克 功用: 疏风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通络,透疹止痒。

主治: 过敏性皮肤病风热型,症见皮损为丘疹、红斑或风团,伴有轻度发热、口渴、瘙痒等症,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加减: 血虚者加当归;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有表证者加荆芥。 风疹疗法 (一)普通康复疗法 加强护理,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加强营养。隔离至出疹后5天。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邪郁在表发热恶风,喷嚏,流涕,伴有微咳,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后遍及四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2—3天消退,有痒感,耳后及枕部痰核肿大,苔薄白,舌质偏红。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 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2克,连翘45克,竹叶45克,牛蒡子12克,桔梗12克,荆芥12克,薄荷45克,豆豉12克,辛夷花12克,白前13克,甘草4克。 2、邪毒内盛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便黄少,舌质红,苔黄糙。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 透疹凉解汤加减:桑叶45克,菊花45克,薄荷45克,牛蒡子12克,蝉衣7克,连翘12克,黄连7克,紫花地丁12克,赤芍12克,红花7克,甘草4克。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大便干结加全瓜蒌、郁李仁等。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 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多40岁); (5) 晨僵感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 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 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 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 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二、 1、 甚 、甬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2、

痹症诊疗方案

痹症诊疗方案 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 西医学中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痛风、肩关节周围炎等疾病均属于本病范畴。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等临床表现是痹症诊断的主要依据。 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某些痹症的

发病与禀赋不足有关。 行痹以痛处游走不定为特征,属风邪甚;痛痹以痛势较甚、痛有定处,遇寒加重为特点,属寒邪盛;着痹则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漫肿或顽麻为特征,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属湿邪盛;肢节肿胀,肌肤焮红,灼热疼痛为热痹,属热邪甚;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痰;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者为瘀。 3.鉴别诊断 (1)痿证痹证是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痿证则以邪热伤阴,五脏精血亏损,经脉肌肉失养为患。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症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痿废不用,一般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症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症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2)其他如膝眼风、痛风等病证,虽也可见关节肌肉疼痛,但疼痛部位、性质和伴发症状,有各自的证候特点。 二、辨证论治 痹证是一种以正气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经络,久则化痰成瘀、伤筋蚀骨为标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正虚邪实,相互作用,且影响病情的进退。辨证的要点在

荨麻疹的类型

荨麻疹的类型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荨麻疹是由于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而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局部或全身性皮肤上突然成片出现红色肿块,发病迅速,消退亦可迅速,有剧痒。我们常见的荨麻疹有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和丘疹性荨麻疹,而针对四种具体的荨麻疹,我们有怎样的药用方法呢? 荨麻疹的类型1、急性荨麻疹 治疗急性荨麻疹,首先要了解急性荨麻疹反复发作的病因,这样疾病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我们荨麻疹的发作是由于血毒,血燥,血热引起的,血毒是难以清除干净的,原因在于内脏像一个造毒机器不断向血液中输入毒素,所谓:表在血毒,根在脏腑,五脏之毒不除,血液中的毒素就无法清除干净,清血毒必先排脏毒,这样表皮细胞的分化机制才能得以完善。用有针对性的中成药物由内进行温和调理,将毒素排出,从而是可以达到根治的。 荨麻疹的类型2、慢性荨麻疹 局部用药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进行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非常有疗效。另外,内用药抗组织胺药是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尤其高空作业的工人、驾驶员等工人慢

性荨麻疹患者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久用一种抗组织胺药容易引起耐药性,可另换一种。或交替或合并应用。儿童的耐药性较成人大,因而相对用量也大。 荨麻疹的类型3、寒冷性荨麻疹 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内用中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中药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中药可以抑制风团的产生。中药对人工荨麻疹,胆碱能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荨麻疹的类型4、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常在春夏秋暖和季节发病,主要发生于1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尤以学龄期前更为多见。本病往往好发在躯干、四肢伸侧,但头面部较少被波及。皮损表现为风团丘疹或风团水疱。治疗丘疹性荨麻疹可用熏洗疗法,取鲜红萝卜全株,加水6000毫升,浓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为度,洗后避风,日洗1次。 温馨提示:荨麻疹常常会因卫生问题而产生,所以要搞好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以杜绝引起本病的昆虫滋生。住所处室内外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跳蚤、蚊子等有害的节肢动物。

(完整版)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痹症中医诊疗规范 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 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诊断要点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痹证的症状学 特征。行痹以痛处游走不定为特征;痛痹以肢体关节冷痛、或疼痛剧烈、痛如刀割、痛处不移为特点;着痹则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顽麻为特征,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肢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或伴全身发热汗出、烦躁不安、口渴等症者为热痹;以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肿胀疼痛、变形,伴有晨僵、活动不利者为旌痹。病变发展至晚期可有关节剧痛,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 1.2 鉴别诊断 1.2.1 痿病痹证久治不愈,因肢体疼痛,活动困难,渐见痿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关键在于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痹证却以疼痛突出。临床上也有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是为痿痹并病,可按病因病机特点,辨别孰轻孰重进行论治。 1.2.2 其他如膝眼风、痛风等病证,虽也可见关节肌肉疼痛,但疼痛部位、性质和伴发症状,有各自的证候特点。 2 辨证论治 痹证是一种以正气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经络,久则化痰成瘀、伤筋蚀骨为标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正虚邪实,相互作用,且影响

丘疹性荨麻疹越挠越麻烦!

前言:夏天气候湿热,预防丘疹性荨麻疹要注意清洁空调、凉席,及时清理积水。 陆小姐是位办公室白领,平时着装以长裤为主,夏天到来,办公室的空调也开始派上用场。一天开完会后,突感自己的脚踝奇痒无比,随后发现鞋子与裤子之间唯一裸露的脚背处长了很多一粒粒花生米 大小的红色“疙瘩”,由于奇痒难当,她又只能抓挠,谁知道越抓越痒,“疙瘩”越变大,不久“疙瘩”上面长起了小水泡。平时蚊子咬,过一天就会自动消失,她百思不解今年的蚊子怎么会这么毒?无奈之下,只能到皮肤科就诊。 对此,皮肤科专家解释到:由于目前正值炎夏,气温高、雨水多,因蚊虫叮咬患上皮肤病而前来就诊的病人比之前明显增多,其中妇女、儿童是高发人群。陆小姐患上的是丘疹性荨麻疹,通常是臭虫子、蚤、虱、螨及其他昆虫叮咬所致。皮损往往持续数天以上不消退,一抓就变大,甚至还在表面生水疱,儿童易抓破继发皮肤感染。 丘疹性荨麻疹主要是由臭虫、跳蚤、虱子、螨虫、蚊子、米恙虫等叮咬引起的过敏。皮疹一般发生于躯干和四肢的裸露部位,为红色风团样丘疹,约花生米大小,顶端部可有小水疱,剧痒。除此之外,部分食物也可诱发类似表现,与虫咬不同的是,不仅限于裸露部位,因为从体内发出,所以身上、四肢非外露部位都会有。欧淇贝康抗菌乳膏专家说到:丘疹性荨麻疹对有过敏体质的人情有独钟,一般来说,此类的病人如做过螨虫皮试,大多呈阳性反应。

温馨提示:丘疹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如消灭臭虫子、蚤、虱、螨及其他昆虫,对长时间停用的空调、凉席在使用前要积极清洗、消毒,其中往往有大量螨虫滋生;注意避免可疑食物。治疗上可以用炉甘石洗剂(痱子水)1瓶加四环素4片混合外涂,每天数次,坚持一周以上;如果晚上睡觉感到奇痒难当,可以服用扑尔敏1片。尽量避免搔抓,或者用热水洗烫,以免加重症状。

痹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痹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概述 (1)概念 “痹”字的含义:闭也,闭塞不通之义。指阻闭,突出本病主要是因经络阻闭,气血不行所致特点。 痹病的含义(广义):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闭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 正常生理:经脉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降、出、入。 病理:邪气闭阻气血运行,妨碍脏腑升降出入而为痹病。 (2)分类 五体痹——皮、肉、筋、骨、脉痹(是中医解剖学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皮肤、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五因痹——风、寒、湿、热、瘀 五型痹——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 五脏痹——肺、脾、肝、肾、心痹 (3)西医疾病范畴 以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为主,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本病的范畴。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以肢节痹病为主要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甚则影响脏腑。 1.1外因 ①感受风寒湿邪: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暴雨浇淋、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注于肌凑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为寒湿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别。若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复感风寒湿邪,可以从阳化热;或风寒湿痹经久不愈,亦可蕴而化热。 ②感受风湿热邪:久居炎热潮湿之地,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腠,壅于经络,痹阻气血经脉,滞留于关节筋骨,发为风湿热痹。 1.2内因 ①劳逸不当:劳欲过度,将息失宜,精气亏损,卫外不固;或激烈活动后体力下降,防御机能降低,汗出肌疏,外邪乘袭。 ②久病体虚:老年体虚,肝肾不足,肢体筋脉失养;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外邪乘虚而入。 此外,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导致脾运失键,湿热痰浊内生;或跌扑外伤,损及肢体筋脉,气血筋脉痹阻,亦与痹证发生有关。

丘疹荨麻疹症状图片

丘疹荨麻疹症状图片 丘疹性荨麻疹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斑反应——是由免疫球蛋白E中介的,然后是较为持久的丘疹样反应。立即型风团红斑反应持续时间较短,而丘疹存在时间较长。有人认为属迟发性过敏反应,初次叮咬后致敏需10天左右,此时再受叮咬即发生皮疹。此外,有些患者可能与环境变化、胃肠道障碍或食物过敏等有关。 丘疹性荨麻疹 1.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童,夏秋多见。有时一家数个儿童同时发病。 2.典型皮损为绿豆或稍大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小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经搔抓后呈现风团,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 3.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损害数目不定,常分批出现,散在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有胃肠障碍,少数患者有时亦有呈现水疱者(图1)。 4.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多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因而新旧皮损同时存在,至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 5.自觉剧烈瘙痒,夜晚特甚,往往影响睡眠,患儿精神不安。搔抓后表皮剥脱,易致继发感染。 丘疹性荨麻疹 本病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出现皮疹,皮疹为纺锤形,水肿性红色丘疹,开始为小粒状丘疹,继而发展为黄豆至花生米大,有时丘疹中央有水疱,偶尔可见血疱,周围红晕明显,皮疹常成批出现,好发于腰背、四肢,群集或疏散分布,皮疹奇痒,抓破后容易糜烂而致继发感染。单个损害的皮疹约7-10日左右消失,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新损害的皮疹常不断发生,所以同一人皮肤内可见不同期的皮疹。 按中医辨证,皮疹成批出现,丘疹色红,坚硬如粒,瘙痒明显,哭闹不安,舌尖红或边红,或兼见恶风发热,鼻塞流涕,咽红咽痛,咳嗽,是风热壅滞证。如果皮疹比较大,上有水疱,痒痛明显,面黄烦躁,或精神困倦,大便不调,小便黄赤,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腻,是湿热蕴滞证。病程已久,皮疹反复发作,色红而痒,口渴口臭,时有腹痛,大便干结,夜间磨牙,食欲不振,舌红苔黄厚腻,是积滞蕴热证。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则可做出诊断。 丘疹性荨麻疹需与水痘鉴别,后者好发躯干,四肢近侧及头面部,口腔粘膜常常被累及,损害未见风团样皮疹,更无张力性水疱发生。自觉不痒或轻痒,但患者往往有低烧等全身症状。

治愈丘疹性荨麻疹的药疗方法大全

治愈丘疹性荨麻疹的药疗方法大全 治愈丘疹性荨麻疹的药疗方法大全 1:拔罐疗法 处方:凡士林、酒精各适量,火罐一个 用法:先将凡士林一薄层于脐部,再将酒精滴数滴与火罐内,棉球引燃,火旺时将罐扣在脐眼侧位,5-10分钟拔罐,日拔3次。 疗效:拔罐1天,有效率达96.1% 2:药酒疗法 处方:薄荷、苦参各30克,樟脑10克,白酒600毫升。 用法:药浸酒内7天后,去渣滤酒,加入樟脑粉混匀,用棉签蘸药涂擦患处。日3次疗效:用药3天,治丘疹样荨麻疹,有效率100%。治愈率92%。 3:中成药疗法 药名:云南白药 服法:成人每次服1/8小瓶,第1次加服保险子1粒,日服3次。儿童用量酌减,不服保险子。 疗效:服药1-4天,有效率90.62% 4:熏洗疗法 处方:鲜红萝卜全株1000克 用法:加水6000毫升,浓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为度,洗后 避风。日洗1次疗效、:熏洗3-6次,有效率100%,治愈率86%慢性荨麻疹也出现以下一些特殊的症状:

(1)蛋白性荨麻疹(食物型):食用鱼、虾、蟹、鸡蛋、牛奶,牛肉,羊肉,猪肉等各类含蛋白质的食物,出现皮肤充血发红、风团,伴头痛、乏力。 (2)压迫性荨麻疹(压力型):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后发生,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累及皮肤及皮肤 组织。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有时可伴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 不适等。发病机理与激肽有关。 (3)血管炎性荨麻疹(风团型):特点是皮疹为风团,持续时间长,炎性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出现血管炎症变化.主要是过敏原 引起的超敏性血管炎。可伴有不规则发热,继而皮肤出现风团皮疹,消退后可能遗留色素斑或脱屑,自觉痒感。可伴有四肢关节疼痛及 肿胀、淋巴结肿大、腹部不适,晚期可出现肾脏损害。血管炎性荨 麻疹常也是皮肌炎、变应性血管炎的早期症状,故应及早及早脱敏 治疗,防止症状复杂化。 (4)色素性荨麻疹(色素型):有圆形或椭圆形色素斑或色素性结节,搔抓摩擦后变红发胀,留有色素斑的慢性荨麻疹. (5)水肿性荨麻疹(水肿型):水肿型巨大荨麻疹,是真皮深部和皮 下组织过敏导致血管扩张,形成局部性水肿,具有反复性特点,突然 在脸部,四肢和全身出现皮肤水肿,肿胀,浮肿。少数病人可因发生在 咽部和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6)日光性荨麻疹(日光型):主要表现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血管性水肿。以女性多发。 (7)药物性荨麻疹(药物型):是由于服用各种中药和西药引起。皮损以风团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最常见,还可有中毒性红斑、结节性红 斑样表现。患者还有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病等血清病或血清病 样反应,可有心肾损害,属过敏性荨麻疹复合反应。

鉴别诊断52001

中医鉴别诊断: 腰椎:本病中医属于“腰痛病”范畴,应与“痿证“相鉴别,后者以双侧肢体对称性痿软无力为主症 痿病:痿证应与痹症、中风后遗症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中风:本病属“中风病”之气虚血瘀证,须与“痿病”相鉴别,后者以双侧肢体对称性萎缩无力为特征,易鉴别。 中风后遗症应与痹症、痿证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中风(口舌)中风后遗症应与痹症、痿证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舌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面瘫:本病中医属于“面瘫病”范畴,应与“中风”之后的口舌歪斜、语言蹇涩、失语相鉴别。 面瘫:本病中医属“面瘫”应与“中风病”相鉴别,两者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伸舌歪斜,而面瘫没有这些症状,易于鉴别。 颈椎病:本病属“项痹病”之气滞血瘀证,须与“痿病”相鉴别,后者以双侧肢体对称性萎缩无力为特征,易鉴别。 癫痫:本病中医属于“痫病”范畴,应与“厥证“相鉴别,后者除见突然扑倒,昏不知人主证之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进或见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无痫病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等症状,临床易于区分。 痿证:痿症应与痹症、中风后遗症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丘疹性荨麻疹能自愈吗

丘疹性荨麻疹能自愈吗 丘疹性荨麻疹易在儿童身上发作,当然成年人也会有发作的现象。丘疹性荨麻疹奇痒无比,越挠越痒,真的让人欲罢不能,而且很多人自控能力很差,经常忍不住去抓,抓破皮也没有停手的意思,皮肤看起来血肉模糊,这么折磨人,的丘疹性荨麻疹能够自愈吗? 丘疹性荨麻疹又被称作风疹、风团,在小儿时期易发,患病的孩子皮肤会有很多大小均匀的红色丘疹,或者是丘疹样水疱,瘙痒难耐,易反复发作。如果是成人免疫力下降,也会引起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因为奇痒,孩子会因此哭闹烦躁,抓挠破皮后会感染化脓。春夏季节属于丘疹性荨麻疹的高发季节。 丘疹性荨麻疹大多由被蚊虫叮咬引起发作,每个患者的病程也不相同,有的患者在1周后能够自行消退,皮肤会留下一些色素沉着,但是陆续又会出现新的皮疹,天气转凉后可以慢慢痊愈,但第二年的春夏季又会发生。 所以丘疹性荨麻疹一般很难自愈,即使暂时的皮疹消退,也很快会有新的皮疹发出,所以发病后应及时干预治疗。 丘疹性荨麻疹比荨麻疹严重吗 痒和痛,都是需要人们拥有一定能的耐力才能承受的,但其实痒比痛更折磨人。但痒比痛更让人难以忍受。丘疹性荨麻疹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让人痒到抓狂的疾病。丘疹性荨麻疹是幼儿常见的皮肤病。那你知道丘疹性荨麻疹和荨麻疹哪个更严重吗? 丘疹性荨麻疹和荨麻疹的严重程度应该都是差不多的,而且二者究其根本都是源于过敏。丘疹性荨麻疹属于荨麻疹中的一类。在发病机理上,其实两者是差不多的,都是一种免疫方面的变态反应。小朋友在被蚊虫叮咬后,很容易诱发丘疹性荨麻疹,被叮咬过的部位,会有很多红色大包出现,大小形态都比较均匀,少的情况下三五个,多了可连成片,群成堆;有时疙瘩中心有水疱,尤其是手足部位容易发生张力性水疱,奇痒难忍。 而荨麻疹所表现的疹为风团以及潮红斑,大小和形状都各异。荨麻疹会突然发生,几团大量涌现,可以在几小时后自己消退,而且在消退后看不到任何痕迹,但同样可以反复发作,痒的程度和丘疹性荨麻疹接近。 丘疹性荨麻疹能洗澡吗 丘疹性荨麻疹以发生在孩子的任何部位,看着宝宝身上的包,家长们就犯了难,孩子这种状况,能不能给孩子洗澡呢?

(完整版)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 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V200个/ml (4)中老年患者(》40岁) (5)晨僵W 3分钟 (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 (2)条或(1)+ (3)+ (5)+(6)条或(1)+(4)+(5)+ (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 和Lawrecne 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 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1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山级)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 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 (IV 级)。 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丘疹性荨麻疹诊疗指南

丘疹性荨麻疹诊疗指南 【定义】 本病多与跳蚤、螨、蚊叮咬或进食了某些食物如鱼虾、饮料以及消化障碍等有关。 【症状及诊断要点】 1、皮疹为黄豆至花生米大小水肿性红色梭形风团样丘疹,中心有丘疱疹或水疱,甚至大疱。数目多少不等,散在或群集。 2、儿童多见。好发于四肢、躯干。 3、常发于春、夏、秋季。 4、自觉剧痒,夜间为甚。 5、数天消退,留有色素沉着。常反复成批发生,约经数周逐渐痊愈。来年又可发疹。 6、无全身症状,少数可继发感染出现脓疱疮、毛囊炎、疖等而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 7、应与水痘、荨麻疹等鉴别。 【治疗方案】 1、抗组胺药1-2种口服。 2、对继发细菌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3、外用药:樟脑炉甘石洗剂、皮质激素霜外用。 【沟通内容】

1、寻找和去除诱因。 2、避免蚊虫叮咬,避免接触动物及花草。 第五节湿疹 【定义】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病因与发病机制】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机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在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的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了发病过程。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