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精校详注版)

洛神赋(精校详注版)
洛神赋(精校详注版)

原文録自《曹植集校注·卷二》,〔三國魏〕曹植著,趙幼文校注,中華書局2017年4月北京第1版,2017年4月北京第1次印刷。|ISBN 978–7–101–12090–5

洛神賦有序

三國·魏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説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其詞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税駕乎蘅

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覩一

麗人,於岩之畔。迺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

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之所見也,無迺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

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

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峩峩,修眉連娟。丹脣外朗,

皓齒内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艷逸,儀静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蹰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珮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爲期。執眷眷之欵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顔而静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迺衆靈雜遝,命儔嘯侣,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歎瓠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顔。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后静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鑾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

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踊而夾轂,水禽翔而爲衛。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揚。動朱脣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絶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霄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泝。浮長川而忘反,思緜緜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霑繁霜而至曙。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曹植(192—232):

三国魏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诗歌多为五言,前期之作多抒写人生抱负及宴游之乐,也有少部分反映了社会动乱。后期诸作集中反映其受压迫的苦闷和对人生悲观失望的心情。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词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原有集,已散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见《辞海》)

注释:

〔一〕洛神:传说中的洛水女神,即宓妃。后诗文中常用以指代美女。(见《汉语大词典》)

〔二〕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公元220—226年。

〔三〕京师:魏都洛阳。

〔四〕洛川:洛水。即今河南省洛河。古称洛水,又称伊洛河、南洛河,黄河右岸重要支流。源出陕西,流经洛阳,于河南入黄河。

〔五〕宓(音伏)妃:伏羲氏女,相传溺死洛水,遂为洛水之神。其名初见于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

求宓妃之所在”。又《天问》中所说的“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洛)嫔”,旧注谓雒嫔即宓妃。《文选·洛神赋》(曹植作):“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按‘宓’,亦作‘虙’;

《楚辞·九叹·愍命》:“迎虙妃于伊雒。”(见《辞海》)

〔六〕宋玉:战国楚辞赋家。后于屈原。东汉王逸说他是屈原弟子,未知所据。曾事顷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他和唐勒、景差,“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汉书·艺文志》著录赋十六篇,颇多亡佚。《隋书·经籍志》著录《宋玉集》三卷,已失传。作品以《九辩》最为著名。篇中叙述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伤,流露出抑郁不满的情绪。其余均有争议。《招魂》一篇,王逸《楚辞章句》以为宋玉作,但后世有些学者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赞语,认为是屈原作品;其他见于《文选》的《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诸篇,也有人疑非宋玉作品。(见《辞海》)

〔七〕楚王:即楚顷襄王。战国楚怀王子,名横。立七年,迎妇于秦,秦楚复平,各自称为帝。月余复归帝为王。

既欲与齐韩连和伐秦,因欲图周,计辍不行。后为秦所败,质太子于秦。在位三十六年卒。谥顷襄。(见《中国人名大辞典》)

〔八〕言:发语助词。

〔九〕东藩:东方藩国,指曹植的封地鄄城。黄初三年,曹植被立为鄄城(即今山东鄄城县)王,其地在洛阳之东,故称东藩。

〔十〕伊阙:山名。在河南洛阳市南。又名龙门,春秋称为*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流经其间,故名。(见《辞海》)

〔十一〕轘(音环)辕:山名,关口名。在河南。因山路有十二曲,盘旋往还得名。《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使侯出诸轘辕。”杨伯峻注:“轘辕,山名,在河南登封县西北三十里,又跨巩县西南。险道也。”(见《汉语大词典》)

〔十二〕通谷:谷名。在洛阳城南五十里。(《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十三〕景山:山名。在河南省偃师县南。(《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十四〕殆:困乏;疲惫。(《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十五〕烦:困乏;疲劳。(《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十六〕尔乃:这才;于是。(《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十七〕税(音脱)驾:犹解驾,停车。谓休息或归宿。税,通「挩」、「脱」。《史记·李斯列传》:“物极则衰,

吾未知所税驾也。”司马贞索隐:“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李斯言己今日富贵已极,然未知向后吉凶,正泊在何处也。”(《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十八〕蘅:即杜蘅。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

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杜衡》〔释名〕:“苏恭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苏颂曰:‘《尔雅》杜又名土卤,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郭璞注云,似葵,当是杜衡也。’”(见《汉语大词典》)

〔十九〕皋:岸;水边地。《楚辞·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王逸注:“泽曲曰皋。”(见《汉语大词典》)

〔二十〕秣驷:喂马。

〔二十一〕芝田: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嵩高山记》曰:“山上有神芝。”

《十洲记》曰:“钟山仙家,耕田种芝草。”

〔二十二〕容与:从容闲舒貌。(见《汉语大词典》)

〔二十三〕阳林:古地名。李善注:“阳林,一作杨林,地名。生多杨,因名之。”(《汉语大词典》引本句)〔二十四〕流眄(音免):流转目光观看。(见《汉语大词典》)眄,斜视。

〔二十五〕骇:散;播散。(《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二十六〕忽焉:快速貌。(见《汉语大词典》)

〔二十七〕思散:思绪分散,精神不集中。

〔二十八〕援:引。

〔二十九〕觌(音敌):见。

〔三十〕河洛:指洛水。(《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三十一〕然则:连词。连接句子,表示连贯关系。犹言「如此,那么」或「那么」。(见《汉语大词典》)〔三十二〕无乃:亦作「无迺」。相当于「莫非」。(见《汉语大词典》)

〔三十三〕翩:行步轻捷貌。(《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三十四〕惊鸿:惊飞的鸿雁。(《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三十五〕婉:宛延;回旋。宋玉《神女赋》:“婉若游龙乘云翔。”(见《汉语大字典》)

〔三十六〕游龙:游动的龙。比喻姿态婀娜。(《辞海》引本句)

〔三十七〕荣曜:亦作「荣耀」。花木茂盛鲜艳。汉边让《章华台赋》:“体迅轻鸿,荣曜春华。”(见《汉语大词典》)

〔三十八〕华茂:华美;繁盛。(见《汉语大词典》)

〔三十九〕髣髴:隐约,依稀。(见《汉语大词典》)

〔四十〕飘飖:风吹貌。《文选·班彪〈北征赋〉》:“风猋发以飘飖兮,谷水漼以扬波。”刘良注:“飘飖,风驰貌。”(见《汉语大词典》)

〔四十一〕流风:疾风;长风。汉司马相如《美人赋》:“流风惨冽,素雪飘零。”(见《汉语大词典》)

〔四十二〕回雪:雪回旋飞舞。《艺文类聚》卷四三引汉张衡《舞赋》:“裾似飞鷰,袖如回雪。” (见《汉语大词典》)

〔四十三〕皎:光明;光亮。(《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四十四〕迫:逼近;接近。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远而望之,若摛朱霞而耀天文;迫而察之,若仰崇山

而戴垂云。”(见《汉语大字典》)

〔四十五〕灼:鲜明貌。(《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四十六〕渌(音录)波:清波。(《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四十七〕秾纤:肥瘦。(《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四十八〕修短:长短。

〔四十九〕合度:合于尺度、法度;适宜。(《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五十〕削成:刻削而成。形容匀称。

〔五十一〕约素:形容女子腰身圆细美好,宛如紧束的白绢。(《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五十二〕延:长。(《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五十三〕颈、项:脖子。颈,脖子的前面部分。项,脖子的后部。(见《汉语大字典》)

〔五十四〕皓质:白晰的肌肤。(《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五十五〕呈露:显露,显现。汉司马相如《美人赋》:“皓体呈露,弱骨丰肌。”(见《汉语大字典》)〔五十六〕芳泽:古代妇女润发用的香油。(《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五十七〕无加:犹不施。清珠东居士《雪鸿小记》卷二:“午睡初起,帕罗覆额,芳泽无加,而逸韵风生,媚丽欲绝。”(见《汉语大词典》)

〔五十八〕铅华:妇女化妆用的铅粉。(《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五十九〕御:用。

〔六十〕云髻(音记):高耸的发髻。(《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六十一〕峩峩:同「峨峨」,高貌。

〔六十二〕连娟:亦作「联娟」。眉弯曲而纤细;细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长眉连娟,微睇绵藐。”司马贞索隐引郭璞曰:“连娟,眉曲细也。”(见《汉语大词典》)

〔六十三〕朗:明亮。

〔六十四〕鲜:光洁。

〔六十五〕善睐:形容美目顾盼。睐,斜视。(《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六十六〕靥(音夜)輔:颊边微窝。俗称酒窝。(《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六十七〕承:接着。

〔六十八〕权:今作「颧」,颧骨。

〔六十九〕瓌姿:美好的姿容。(《汉语大词典》引本句)瓌,古同「瑰」。

〔七十〕艳逸:艳美飘逸。汉王粲《闲邪赋》:“夫何英媛之丽女,貌洵美而艳逸。”(见《汉语大词典》)

〔七十一〕仪:仪态。

〔七十二〕绰态:婉美的姿态。《楚辞·大招》:“滂心绰态,姣丽施只。”(见《汉语大词典》)

〔七十三〕奇服:新奇的服装;新奇的服饰。(《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七十四〕旷世:绝代;举世未见。(《辞海》引本句)

〔七十五〕骨像:亦作「骨象」。骨骼相貌。(《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七十六〕应(音映)图:符合画像。(《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七十七〕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汉边让《章华赋》:“罗衣飘飖,组绮缤纷。”曹植《美女篇》:“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见《汉语大词典》)

〔七十八〕璀粲:同「璀璨」,光彩绚丽。(《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七十九〕珥(音耳):珠玉耳饰。此处名词作动词用,读去声,作佩戴解。

〔八十〕瑶、碧:两种玉名。(《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八十一〕华琚(音居):有花纹的佩玉。琚,佩玉。(《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八十二〕金翠: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汉语大词典》引本句)李善注引司马彪《续汉书》:“太皇后花胜上为金凤,以翡翠为毛羽,步摇贯白珠八。”

〔八十三〕践:穿,着。特指穿鞋。(《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八十四〕远游:古代履名。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曹子建赋:践远游之文履。又繁钦诗:足下双远游。盖魏晋间,履名远游也。” (见《汉语大词典》)

〔八十五〕文履:饰以文彩的鞋子。(《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八十六〕曳(音夜):穿着。《诗·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数。”孔颖达疏:“娄、曳俱是着衣之事。” (见《汉语大词典》)

〔八十七〕雾绡(音消):薄雾似的轻纱。亦借指用此种材料做的衣服。绡,薄的生丝织品;轻纱。(《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八十八〕裾(音居):衣服的前后襟。亦泛指衣服的前后部分。(见《汉语大词典》)

〔八十九〕微:隱行也。从彳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见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九十〕芳蔼:芳香而繁盛。(《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九十一〕踟蹰(音迟厨):缓行貌。(见《汉语大词典》)

〔九十二〕山隅(音余):亦作「山嵎」。山角;山曲。(《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九十三〕纵体:身体轻举貌。(《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九十四〕遨:游。

〔九十五〕采旄(音毛):指用旄牛尾装饰的彩旗。(《汉语大词典》引本句)旄,古代用牦牛尾做竿饰的旗子。〔九十六〕荫:荫蔽。

〔九十七〕桂旗:《楚辭·九歌·山鬼》:“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王逸注:“結桂與辛夷以為車旗,言其香絜也。”後因以「桂旗」指神祇車上所樹之旗。(《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九十八〕攘:捋,揎。(《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九十九〕皓腕:洁白的手腕。多用于女子。(《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神浒:神仙游玩的水边。(《汉语大词典》引本句)李善注:“《毛诗》曰‘在河之浒’,毛苌曰:‘浒,

水厓也。’”刘良注:“洛神游之,故云神浒。”

〔百一〕湍濑:水浅流急处。(《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二〕玄芝:黑芝,灵芝的一种。(《汉语大词典》引本句)《本草纲目》:“黑芝,一名玄芝。”〔百三〕淑美:贤淑美丽。亦偏指美丽。(《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四〕振荡:震动,摇荡。(《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五〕不怡:不平静。

〔百六〕接歡:交接欢会。

〔百七〕信修:确实美好。修,善,美好。汉张衡《思玄赋》:“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贞节。”〔百八〕羌:句首助词。

〔百九〕抗:举起。

〔百十〕琼珶(音弟):美玉。(《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十一〕和(音贺):答。

〔百十二〕期:会。

〔百十三〕执:持守。

〔百十四〕眷眷:依恋反顾貌。(见《汉语大词典》)

〔百十五〕款实:真诚;朴实。(《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十六〕交甫:即郑交甫。相传他曾于汉皋台下遇到两位神女。见《文选·张衡〈南都赋〉》“游女弄于汉皋之曲”李善注引《韩诗外传》。(《汉语大词典》引本句)李善注:《神仙传》曰:“切仙一出,游于江

滨,逢郑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百十七〕怅:怨望;失意。(见《汉语大词典》)

〔百十八〕犹豫:迟疑不决。(《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十九〕狐疑:猜疑,怀疑。《楚辞·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见《汉语大词典》)〔百二十〕和颜:和蔼的面色。(《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二十一〕静志:使心神安定、平静。(《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二十二〕申:伸展;伸张。(《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二十三〕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语出《礼记·经解》:“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

水之所自来也。”(《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二十四〕自持:自守;自固。

〔百二十五〕自持:自我克制。(见《汉语大词典》)

〔百二十六〕徙倚:犹徘徊;逡巡。(《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二十七〕彷徨:徘徊。

〔百二十八〕离合:谓摇动、晃荡。亦形容扑朔迷离貌。(《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二十九〕竦:同‘耸’。

〔百三十〕塗:同‘途’。

〔百三十一〕郁烈:香气浓烈。(《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三十二〕蘅薄:即衡薄。指杜衡丛生之地。(《汉语大词典》引本句)薄:草木丛生处。

〔百三十三〕流芳:散发香气。(《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三十四〕超:惆怅。《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高步瀛义疏:“《庄子·徐无鬼篇》曰:‘武侯超然不对。’《释文》引司马彪曰:‘超然,犹怅然也。’朱骏声《说

文定声》七以为‘惆’之借字。”(见《汉语大词典》)

〔百三十五〕永慕:长久思念。(《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三十六〕哀厉:犹凄厉。形容声音凄凉而尖锐。(《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三十七〕弥长:久长。(《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三十八〕众灵:诸神。(《汉语大词典》引本句)张铣注:“众灵,众神也。”

〔百三十九〕杂遝:纷至沓来。遝,通「沓」,纷多聚积。

〔百四十〕命俦啸侣:呼唤同伴。(《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四十一〕渚(音主):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百四十二〕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文选·曹植〈七启〉》:“戴金摇之熠燿,扬翠羽之双翘。”

刘良注:“金摇,钗也;熠烁,光色也;又饰以翡翠之羽于上也。”(见《汉语大词典》)

〔百四十三〕南湘之二妃:指娥皇和女英。舜二妃娥皇、女英。相传二妃没于湘水,遂为湘水之神。(见《汉语大词典》)

〔百四十四〕汉滨之游女:汉水之女神,即前注郑交甫所遇之神女。

〔百四十五〕匏(音袍)瓜:星名。见《史记·天官书》。古代用作男子无妻独处的象征。(《辞海》引本句)李善注:“阮瑀《止欲赋》曰:‘伤匏瓜之无偶,悲织女之独勤’,俱有此言。然无匹之义,未详

其始。”张铣曰:“匏瓜,星名,独在河鼓东,故云无匹。”

〔百四十六〕无匹:无配偶。(《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四十七〕牵牛:即河鼓。星座名。俗称牛郎星。亦指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四十八〕扬:飞起;飘扬。

〔百四十九〕袿(音归):婦女的上服。衣袖。(见《汉语大词典》)

〔百五十〕猗(音衣)靡:随风飘拂貌。(《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五十一〕翳(音易):遮蔽。

〔百五十二〕延伫(音住):长久站立。

〔百五十三〕凫(音浮):野鸭。

〔百五十四〕飘忽:轻快;迅疾。(《辞海》引本句)

〔百五十五〕陵波:即‘凌波’。比喻美人步履轻盈,如乘碧波而行。(《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五十六〕微步:轻步;缓步。(《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五十七〕罗袜:丝罗制的袜。(《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五十八〕生尘:沾上尘埃。(《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五十九〕常则:一定的规律。(《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六十〕进止:进退。(《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六十一〕期:预知;料想。(《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六十二〕转眄:转动目光。(《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六十三〕流精:转动眼珠;顾盼。(《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六十四〕光润:光亮润泽。(《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百六十五〕玉颜: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战国楚宋玉《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见《汉语大词典》)

〔百六十六〕含辞:有话要说而未说。(《汉语大词典》引本句)

【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洛神赋原文及翻译

【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洛神赋原 文及翻译 【--爱情祝福语】 《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本内容由跟大家分享洛神赋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学习与借鉴! 洛神赋原文: 魏晋: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

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

《洛神赋》赏析评价

诗情画意流传千古 ——浅评顾恺之《洛神赋图》【内容摘要】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诗作《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流传千古,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以浪漫主义手法,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笔者主要讲述了《洛神赋图》的创作背影,以及它的来源,进而对其内容、构图、用色、笔法、意境进行分析,且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对现有的材料、图画、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浅研,得出自己的浅微的认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流传千古。 【关键词】 顾恺之\《洛神赋图》\诗情画意\气韵\流传 一、引言 魏晋南北朝为中国绘画史初创时期,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个时期,涌现出大批名画名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传世名家顾恺之以及史传名作《洛神赋图》。这幅画开启绘画进程一个时代,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 谈及顾恺之,他是有历史记载和文献可靠的历史上的东

晋著名画家,约生于344年,卒于405年字长康,江苏无锡人,尤以人物画见长。在约364年,顾恺之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从此引起轰动,开启了走向大师之路的开端。 顾恺之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奇人,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但在众多才艺中,他的画作是最为成功的。其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 在画艺方面,著众多画论,且影响深远。《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都是其画作中的精品。在画论中,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顾恺之学画师从卫协,最善于图画人物,东晋的大名士谢安曾评价顾恺之的人物画,用“前无古人”这四个字来表达对其人物画的推崇。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 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以及顾恺之并称“六朝三杰”,在当时,影响甚大。三杰之间各有差异,而“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顾恺之和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派,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画派。“疏体和密体”也成为后世人物画最为重要的两种类。 由作者谈及作品,《洛神赋图》是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作而成的长卷。且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宓妃的形象为依托,描绘出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洛神赋图》赏析

1.《洛神赋图》赏析 《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的《洛神赋》一文用连续图画形式所绘的长卷。 1全画卷主要内容 这幅图表现的主要是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美以及她和曹植若即若离的关系。全卷可分为三个部分:相遇、倾诉、别离。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的形象,描绘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化,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2画中人物服饰分析 2.1洛神 展开画卷,只见洛神梳着高高的云髻,手持麈尾,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长裙曳地,正如曹植自己在《洛神赋》里描述道:“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之流风回雪”,多么灵动,多么飘逸啊。 在高耸的云髻的修饰下,洛神显得格外高挑。洛神的云髻一定程度也上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貌。当时假发盛行,各种发髻也应运而生,有双髻、螺髻花钗、芙蓉髻等等,别具风采。 洛神身上穿的是魏晋南北朝的一种服饰,杂裾垂髾服。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接上层层叠叠的三角形装饰物,又在腰上系围裳,从围裳的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飘带,后来这两种装饰逐渐合二为一而写成了杂裾垂髾服。迎风而起的衣带更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来自天界的不平凡之感,似是开卷就想告诉我们曹洛早在相遇就已

经注定结局的分离。 至于洛神手上持的像似扇子的东西,名为麈尾。它形如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亦绝不像拂尘,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都有很大不同。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且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这就让我有点不解了,为什么洛神,一个女神竟也持麈尾呢?可能是为刻画出一个高雅的女神形象吧。 2.2曹植、随从官员 画卷中的曹子建及随从官员“宽衣博带”,给人以自由洒脱,超凡脱俗的感觉。这是当时文人、士族十分崇尚的服饰,这一服饰的概括性特征是衣下宽、衣袖阔、衣带广。汉代的服装与此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曹植头戴梁冠在打着华盖的随从者的簇拥下,尽显贵族诗人的优雅风度。随从官员头戴漆纱笼冠漆纱笼冠。漆纱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具特色的主要冠式,最早产生于汉代。当时的男子和女子都可以佩戴。因为它是使用黑漆细纱制成的,所以得名“漆纱笼冠”。冠的特点是平顶,两侧有耳垂下,戴时必须罩于冠帻之外,才成为帽子,下边用丝带系结。 3总结 《洛神赋图》不论从内容、艺术结构,还是人物造型描绘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的瑰宝之一,为我们研究魏晋时期的时代审美及服饰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洛神赋原文及译文

洛神赋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

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译文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

洛神赋(曹植) 赏析

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就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就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就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与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与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就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就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就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就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译文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得神女之事,于就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就是就在长满杜蘅草得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得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得洛川。于就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瞧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得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得车夫对她说:“您瞧见那个人了吗?那就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得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瞧见得,莫非就就是她!她得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我告诉她说:她得形影,翩然若惊飞得鸿雁,婉约若游动得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得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得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

洛神赋拼音

洛神赋 魏晋?曹植 黄 huáng 初chū三年sānnián , 余yú朝cháo 京师jīngshī, 还hái 济j ì洛luò川chuān 。 古人gǔrén 有yǒu 言yán , 斯s ī水shuǐ之zhī神shén , 名míng 曰yuē宓fú妃fēi 。 感gǎn 宋玉sòngyù对duì楚chǔ王wáng 神女shénnǚ之zhī事shì, 遂suì作zuò斯s ī赋fù。 其q í辞c í曰yuē:余yú从cóng 京jīng 域yù, 言yán 归guī东dōng 藩fān 。 背bèi 伊y ī阙què, 越yuè轘 huàn 辕yuán , 经jīng 通tōng 谷gǔ, 陵líng 景山jǐngshān 。 日r ì既j ì西x ī倾qīng , 车chē殆dài 马mǎ烦fán 。 尔ěr 乃nǎi 税shuì驾jià乎hū蘅héng 皋gāo ,秣mò驷s ì乎hū芝zhī田tián , 容róng 与yǔ乎hū阳yáng 林lín , 流liú眄miǎn 乎hū洛luò川chuān 。 于是yúshì精jīng 移y í神shén 骇hài , 忽hū焉yān 思s ī散sàn 。 俯fǔ则zé未wèi 察chá, 仰yǎng 以y ǐ殊shū观guān , 睹dǔ一y ī丽人lìrén ,于yú岩yán 之zhī畔pàn 。 乃nǎi 援yuán 御者yùzhě而ér 告gào 之zhī曰yuē: “尔ěr 有yǒu 觌d í于yú彼b ǐ者zhě乎hū? 彼b ǐ何人hérén 斯s ī? 若ruò此c ǐ之zhī艳yàn 也yě!” 御者yùzhě对duì曰yuē: “臣chén 闻河洛wénhéluò之zhī神shén , 名míng 曰yuē宓fú妃fēi 。 然则ránzé君王jūnwáng 所suǒ见jiàn , 无wú乃nǎi 日r ì乎hū? 其q í状zhuàng 若何ruòhé? 臣 chén 愿yuàn 闻wén 之zhī 。” 余yú告gào 之zhī曰yuē : “其q í形xíng 也yě, 翩piān 若ruò惊鸿jīnghóng , 婉wǎn 若ruò游you 龙lóng 。 荣róng 曜yào 秋qiū菊jú, 华huá茂mào 春 chūn 松sōng 。 仿佛fǎngfú兮x ī若ruò轻qīng 云yún 之zhī蔽b ì月yuè, 飘摇piāoyáo 兮x ī若ruò流风liúfēng 之zhī回huí雪xuě。 远yuǎn 而ér 望wàng 之zhī , 皎jiǎo 若ruò太阳 tàiyáng 升shēng 朝霞zhāoxiá; 迫pò而ér 察chá之zhī, 灼zhuó若ruò芙fú蕖qú出chū渌lù波bō。 秾nóng 纤xiān 得dé衷zhōng , 修xiū短duǎn 合度hédù 。 肩jiān 若ruò削xuē成chéng ,腰 yāo

洛神赋赏析

元代最有影响的书法家:赵孟頫 元代最显赫的画家--赵孟頫 赵孟頫(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赵氏楷书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他是赵宋一个没落贵族,后来与元朝合作。赵孟頫等二十余人是至元二十四年(公元一二八七年)第一批被征召,其后,屡次征召江南士大夫,也有通过赵孟頫而求得利禄职位的。赵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宠爱,“荣际五朝,名满四海”,官至翰林学士,艺术上成为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 赵孟頫的书法艺术: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博学广识,才气横溢,名满四海。他精通音乐,擅作文章,谙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意,是一位天资超群、多才多艺的人,他的诗连同书法、绘画,被后人誉为“诗、书、画”三绝。在绘画上,他开启了元代复古风气之先,为中国画(主要是山水画)在元朝鼎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书学魏晋,篆法李邕,字体精秀,人称“赵体”。同时代的书法大家鲜于伯机在跋赵孟頫的小楷《过秦论》中有过这样的评价:“子昂篆、隶、正、行、真草,俱为当代第一。”可以说,作为元代书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赵孟頫对北宋“尚意”的书风颇不以为然,他非常敏锐地体察到书法崇尚精神层面的背后,还需技法与形式等物质层面的强有力的支持,这样才能有生命力,故他极力反对沿袭宋人的轨迹,而要求复古,回归到晋唐书法,这也是当时书法发展的必然。

《笠翁对韵》全文及译文

笠翁对韵  (上卷) 一 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濛濛。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注]海树:海边的树。(南齐)谢眺诗:“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苍穹:苍,青色。穹(qióng穷),穹隆,愿意是高大圆顶的空间。这里借指天空。苍穹即青天。《尔雅?释天》:“穹苍,苍天也。”雷隐隐:隐隐,雷声或车声。旧题司马相如《长门赋》:“雷隐隐而响起兮,象君主之车音。”古诗《孔雀东南飞》:“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秋月白:白,今读阳平,古入声字,所以是仄声。白居易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牛女句:牛,牵牛星。女,织女星。河,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参商句:参和商是二十八宿中的两宿。商即辰,也即是心宿。参宿在西方,心宿居东方,古人往往把亲友久别难逢比为参商。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斗,指二十八宿之一的斗宿,不是北斗。两曜,古人把日、月、五星称七曜,曜就是星。又解,《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yān淹)伯,季实况。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况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喾,传说上古帝王名,号高辛氏)。戍旅:戍(shù树),防守边疆。戍旅,古代守边的士卒。朔

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五首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唐)戴叔伦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曚。蜡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浩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注]河对汉:河,黄河。汉,汉水。由于河可以借指银河,汉也可借指银河。(宋)秦观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雨伯对雷公:雨伯、雷公是古代神话中的雨神和雷神。雨伯原称雨师,为了属对工整,这里把师改作伯。叆叇(àidài爱代):浓云蔽日之状。木华《海赋》:“叆叇云布。”曈曚(tóngméng童蒙):太阳将出天色微明的样子。蜡屐(jī机):古人穿的一种底下有齿的木鞋,以蜡涂抹其上,叫蜡屐。晋人阮孚性旷达,一次,客人来访,正赶上他在以蜡涂屐,并且心情平静、自言自语地说:“未知一生当著几两(双)屐。”后世就成了典故。谢灵运亦有登山蜡屐。过天星:这里指流星(陨星)。过,可平仄两读,这里读平声。吐魄月:魄,又作霸,月球被自身遮掩的阴影部分。古人对月的圆缺道理不理解,以为月里有只蟾蜍,是由它反复吞吐造成的。吐魄月就是刚被吐出的月,指新月,所以说它如弓。李白诗:“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落。”驿旅句:驿(yì义),古代官府设立的招待往来官员的旅舍(shè社)。驿旅,住在驿舍的旅客。梅子雨:即梅雨、黄梅雨。江南当梅子黄时,阴雨连绵,故称黄梅雨。(宋)贺铸词:“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池亭句:挹(yì义),酌酒。这句的意思是:荷花香气阵阵吹来,人们在亭台上饮酒。(元)王恽(yùn运)诗:“人立藕花风”。浩月:浩,字通皓。月光茫茫的样子。这一联,是从(唐)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隐括出来的。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论文

《洛神赋图》美术鉴赏 《洛神赋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多处,大多为宋代摹本,相传是根据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mì)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洛神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洛神赋图》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原赋中对洛神的描写,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等,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中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原作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

《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铜雀台赋》原文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三国志》版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 二、《铜雀台赋》原文翻译 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仰脸

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弯流长,亦可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在这里)左右还有另两座高台,台上有龙凤的金玉雕像。①而东西两侧又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一般。(在这里)低头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壮丽之美,抬头则见云霞的轻慢浮动之美。(于高台上)喜悦于众多才子的争相荟萃,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②(如此得意之下)仰头享受春风的温暖轻柔,闻听春季百鸟那宛如幼婴哭泣般的嘤嘤鸣叫。直达天云的高台既然都已经立起来了,那么家父的愿望必定能实现!对天下施以仁政,使得人们对京都倍加恭敬。这样还要说只有齐恒公和晋文公所治理的才算是盛世,这种人岂明白到底何为圣明之君?就(像家父管理的)这样已经很好了!恩惠和恩泽已经远扬于天下了!这般成功地辅助了皇帝,安定了四方啊!(家父)顺天地的规律而行,其辉煌的光芒如同日月一般!(这般人物)应该永远尊贵而没有终止的一天,其地位会和东皇太一般,其年岁也会和东皇太一一样长寿③(他会)拿着龙旗遨游天地,驾着鸾车周游浏览。其恩德广布五湖四海,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百姓也安康。希望这台子永远牢固,快乐的心情永远都不会结束。 三、《铜雀台赋》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

洛神赋

洛神赋(并序)1 黄初三年2,余朝京师3,还济洛川4。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5。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6,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7,言归东藩8,背伊阙9,越轘辕10,经通谷11,陵景山12。日既西倾,车殆马烦13。尔乃税驾乎蘅皋14,秣驷乎芝田15,容与乎阳林16,流眄乎洛川17。于是精移神骇18,忽焉思散19。俯则未察,仰以殊观20。睹一丽人,于岩之畔21。乃援御者而告之曰22:“尔有觌于彼者乎23?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24。荣曜秋菊,华茂春松25。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26。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27;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28。秾纤得中29,修短合度30。肩若削成,腰如约素31。延颈秀项32,皓质呈露33。芳泽无加,铅华不御34。云髻峨峨35,修眉联娟36。丹唇外朗,皓齿内鲜37。明眸善睐38,靥辅承权39。瓌姿艳逸40,仪静体闲41。柔情绰态42,媚于语言。奇服旷世43,骨像应图44。披罗衣之璀粲兮45,珥瑶碧之华琚46。戴金翠之首饰47,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48,曳雾绡之轻裾49。微幽兰之芳蔼兮50,步踟蹰于山隅51。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52。左倚采旄53,右荫桂旗54。攘皓腕于神浒兮55,采湍濑之玄芝56。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57。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58。愿诚素之先达59,解玉佩而要之60。嗟佳人之信修61,羌习礼而明诗62。抗琼珶以和予兮63,指潜川而为期64。执眷眷之款实兮65,惧斯灵之我欺66。感交甫之弃言兮67,怅犹豫而狐疑68。收和颜而静志兮69,申礼防以自持70。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71。神光离合,乍阴乍阳72。竦轻躯以鹤立73,若将飞而未翔。践椒途之郁烈74,步蘅薄而流芳75。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76。尔乃众灵杂沓77,命俦啸侣78。或戏清流,或翔神渚79,或采明珠,或拾翠羽80。从南湘之二妃81,携汉滨之游女82。叹匏瓜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处83。扬轻袿之猗靡84,翳修袖以延伫85。体迅飞凫86,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87。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88,若往若还。转眄流精89,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90。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91。冯夷鸣鼓92,女娲清歌93。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銮以偕逝94。六龙俨其齐首95,载云车之容裔96。鲸鲵踊而夹毂97,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98,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99。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100。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101。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102。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103。无微情以效爱兮104,献江南之明珰105。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106。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107。 于是背下陵高108,足往心留。遗情想像109,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110,御轻舟而上溯111。浮长川而忘反112,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113,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114。[2-3] 洛神赋注释译文 编辑 洛神赋词句注释 1.洛神:传说古帝宓(fú)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 2.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公元220—226年。 3.京师:京城,指魏都洛阳。 4.济:渡。洛川:即洛水,源出陕西,东南入河南,流经洛阳。

《名都篇》原文及翻译

《名都篇》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名都篇》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名都篇》原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二、《名都篇》原文翻译 名都盛产艳丽的美女,洛阳更有风度翩翩的少年。 我佩带的宝剑价值千金,身着的衣服奢华鲜艳。 斗鸡在东郊的道路上,赛马于长列的楸树间。 我骑马驰骋还不到半路,一双野兔就蹦到了跟前。 于是立即弯起gōng弩搭上了响箭,扬鞭策马追上了南山。 我左手挽弓,右手发箭,只一箭就把双兔射倒了。 别的技巧还没有施展,又迎头射中空中的飞鸢。 观猎的行人齐声喝彩,旁边的射手为我赞叹。 归来大宴于平乐古观,美酒一斗便值十千钱。 细切了鲤鱼烹煮虾羹,爆炒甲鱼再烧烤熊掌。 呼朋引伴地前来入座,长长的筵席顷刻坐满。 蹴鞠和击壤忙个不停,身手敏捷,花样翻新。

太阳永远疾驰在西南,流逝的光景不可追攀。 盛宴后我们如云骤散,明天清晨再来此畅饮游玩! 三、《名都篇》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运兵道讲解词

欢迎大家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操运兵道景区参观,我是义务讲解员XXX,很高兴为您提供讲解服务,在参观的的过程中请大家做到文明参观,不乱扔垃圾、果皮,因为景区为无烟景区,也请您不要吸烟,保证景区的环境卫生。 曹操运兵道景区由谯望楼、建安文学馆和地下运兵道三部分组成。现在位于我们前方的这座建筑就是谯望楼。 谯望楼,是曹操建于家乡亳州,最初的目的是用于军事瞭望,但曹操与文人们经常在此饮酒赋诗,所以又因曹氏父子文治武功,成为当时中原第一名楼。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位于谯望楼内的建安文学馆,重建此馆是为了纪念向中国的文学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曹魏文人集团。各位里面请,小心台阶。 建安文学馆是国内唯一一座系统介绍建安文学的专业展馆。 下面请各位随我到建安文学馆的主展厅参观。 (沿楼梯而下讲解) 主展厅通过对建安文学的兴起、繁荣和后世影响等内容的介绍,集中阐释了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丰富多彩的陈展形式和现代化的手段,对“三曹”、“建安七子”、蔡琰等文学人物和作品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 下面请大家随我进入序厅。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所说的建安文学,是指公元196年至公元239年这段时期的文学,也就是说是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他们的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蔡琰等。 【移步】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一部分:建安文学的兴起。 首先我们来了解建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朗诵】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曹操所著《蒿里行》诗篇里的最后四句,我们面前这个场景描写是的当时的社会背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 那么,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曹操举起道义的大旗,通过征讨战争的首恶元凶,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移步】 这里展示的是曹魏文人集团的代表人物,有以三曹父子为代表的曹氏家族,还有当时亳州的另外一个家族——夏侯氏家族,如夏侯惠,他是夏侯渊的儿子,以才学著称。夏侯家族跟随曹操,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亳州还保留着两条以两大家族命名的街巷——曹巷口和夏侯巷。 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谯楼斗诗酣畅淋漓的氛围。 【稍作停留】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第二部分——建安文学的发展与成就。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三曹和建安文学。 “三曹”作为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们生活在汉末战乱连绵的时代,又参与逐鹿中原的鏖战,所以,“三曹”诗文有重整河山的志向。 【移步】 【朗诵】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分析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艺术特点

分析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艺术特点 顾恺之是东晋一代绘画宗师,他以“迁想妙得”之笔,绘“传神写照”之像,在当时和后世影响极大。他的一生画迹颇多,其中以《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最著名。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以文学作品曹植的《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以洛神为主导,把似去似来,飘忽不定,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得非常娴雅传情。充分反应出了当时曹植在封建礼教束缚之下,自己喜欢的女人却被曹丕所夺,而又不能有所反抗,把情感压抑有心中的主题。表现出人物“进止难期,若往若还,含辞未吐”的复杂心情。可看出处一于惊疑、恍惚中的曹植,在洛水之滨与恋人遥遥相对,留恋徘徊可望而不可及的样子,则又传达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顾恺之反不同的情节在一幅画卷中展示出来,以装饰性手法处理山水树石,一方面使画面连成一体,同时使主体人物更加突出,而且表现出似真似幻、神人交融的幻境,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诗意气氛。 《洛神赋图》的最大艺术特点在于画中人物秀骨清相,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顾恺之把“传神”作为评画的第一标准,以描绘对象客观所具有的或应该具有的思想情感、生活情调、论传神的得失来衡量画的成败。《洛神赋图》中以形为基础,通过形来传神。人的生理特征、人与社会环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画中都有相当的表现。其中人物的头部描绘得最为细致,而头部中的眼睛刻画更是传神。从而反应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神气。从中也反应出当时以顾恺之为祖的绘画风格。 顾恺之通过“迁想妙得”的方法来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裨实质。“迁想”是“妙得”的前提,“妙得”是“迁想”的结果。就是说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反主观的情思投注到客观的对象中去,使客体之神与主体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离开了“迁想”,离开了艺术家的主体意识,事物就成了死物,是不可能获得传神的艺术形象的。“迁想妙得”的理论,是对包括了人物、山水、动物在内的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的概括,它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得到更深刻的发挥,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遍观众画,唯顾生画古贤,得其妙理。对之令人终日不倦,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所谓画之道也。”张彦远所谈的正是鉴赏顾画时的心理感受,一方面是“终日不倦,凝神遐想”,另一方面是在鉴赏过程中“物我两忘、离形去智”。

洛神赋注音版(修订版)

洛luò神shén 赋fù 曹cáo 植zhí

黄huáng 初chū三sān 年nián 余yú朝cháo 京jīng 师shī 还huán 济jì洛luò川chuān 古gǔ人rén 有yǒu 言yán 斯sī水shuǐ之zhī神shén 名míng 曰yuē宓fú妃fēi 感gǎn 宋sòng 玉yù对duì楚chǔ王wáng 神shén 女nǚ之zhī事shì 遂suì作zuò斯sī赋fù 其qí辞cí曰yuē 余yú从cóng 京jīng 域yù 言yán 归guī东dōng 藩fān 背bèi 伊yī阙quē 越yuè轘huán 辕yuán 经jīng 通tōng 谷gǔ 陵líng 景jǐng 山shān 日rì既jì西xī倾qīng 车chē殆dài 马mǎ烦fán 尔ěr 乃nǎi 税shuì驾jià乎hū蘅héng 皋gāo 秣mò驷sì乎hū芝zhī田tián 容róng 与yǔ乎hū阳yáng 林lín 流liú眄miǎn 乎hū洛luò川chuān 于yú是shì精jīng 移yí神shén 骇hài 忽hū焉yān 思sī散sàn 俯fǔ则zé未wèi 察chá 仰yǎng 以yǐ殊shū观guān 睹dǔ一yī丽lì人rén 于yú岩yán 之zhī畔pàn 乃nǎi 援yuán 御yù者zhě而ér 告gào 之zhī曰yuē 尔ěr 有yǒu 觌dí于yú彼bǐ者zhě乎hū 彼bǐ何hé人rén 斯sī 若ruò此cǐ之zhī艳yàn 也yě 御yù者zhě对duì曰yuē 臣chén 闻wén 河hé洛luò之zhī神shén 名míng 曰yuē宓fú妃fēi 然rán 则zé君jūn 王wáng 所suǒ见jiàn 无wú乃nǎi 是shì乎hū 其qí状zhuàng 若ruò何hé 臣chén 愿yuàn 闻wén 之zhī 余yú告gào 之zhī曰yuē

顾恺之《洛神赋图》赏析

顾恺之《洛神赋图》赏析 曹植的诗词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了,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

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仙人篇》原文及翻译

《仙人篇》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仙人篇》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仙人篇》原文 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回驾观紫微,与帝合灵符。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 二、《仙人篇》原文翻译 仙人们把揽着黑白各六枚棋子,悠闲地在泰山一角对博。女神湘娥抚弄着琴瑟,秦穆公之女秦娥吹着笙竽。仙境中,不仅有美妙的音乐,还有美酒珍肴。而尘世中天地何其狭小,不知道哪里才可以安身。仙人韩终与王乔,邀请我来到天上。还没举步就已经行了万里路程,轻轻一跃就登上了太虚仙境。在云端飞腾,天上的风吹着我。回头看到了上帝所居之所紫微,手持神符,让上帝信任自己得以升仙。只见宫门嵯峨,殿高万丈,玉树夹生于道旁,门枢有守门的神兽。驾着轻风游览四海,向东经过王母的居所。俯观五岳之间,人生就如寄居那样无所着落。真希望能够隐居求仙,得道后长出羽翼,得以升天。想着往昔黄帝铸好鼎以后,上天便派龙下来迎接,黄帝就骑着龙升天了。真希望我也如此。在九天中徘徊,希望与黄帝相约在天上。

三、《仙人篇》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