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最新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最新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重点内容讲析]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4周期,第忸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失电子情况:Fe-2e「宀尸02+或Fe-3e「宀Fe3+。

因而铁是中等活动性的金属,具有可变化合价(+2或+3),在学习中,要牢牢抓住铁的变价特征。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一、铁的单质化学性质

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当铁跟弱氧化剂反应时:Fe-2e —=Fe2+;当跟强氧化剂反应时:Fe-3e _=Fe3+。

1铁跟氧气等其它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战燃[_ 、、亠

3Fe+2O2 Fe3Q (一定要注意产物)

2Fe+3CI 2 2FeCl 3 2Fe+3Br 2=2FeB「3

-FcS

隔辛塔空气中A

-—Fe(OH)s FeCOHh — FeOa

CQ或Be或Ch

I"或HmS 或KSCN

ChSEBr,或过量WUNOa或热浓HNO3

H4

FefSCN)^

OH

H+或5卩

Zn或Al

在此也可以有意识地总结金属与水反应的基本规律。

3. 铁跟酸的反应:

① 与非氧化性酸:Fe+2H=Fe 2++H 2 f ②

与强氧化性酸: Fe+4HNC 稀)=Fe(NO 3)3+NC f +2H 2O

铁和冷浓硝酸、冷浓 H 2SQ 发生钝化,但在加热条件下,钝化作用立即遭到破坏:

A

A

Fe+6HN& 浓) -------- F e(NO 3)3+3NO f +3H 2O Fe+6H 2SQ(浓) ------------ Fe 2(SO 4)3+3SO f +3H 2O

4. 铁和某些盐溶液的作用: 2+ 2+

3+

2+

Fe+Cu =Fe +Cu Fe+2Fe =3Fe

这些反应在除杂、鉴别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要理论联系实际,领会和理解反应实质。 铁的氧化物 FeO Fe3Q

F Q Q

铁的化合价 +2价

+2 价(1/3) , +3 价(2/3)

+3价 俗

磁性氧化铁 铁红 状态和颜色 黑色固体

黑色晶体 红棕色固体

与H 2O 的关系 不反应,不溶解

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FeO+2H=Fe 2+

+H t O Fe 3O 4+8H +

=Fe 2+

+2Fe 3+

+4H t O Fe 2Q +6H +

=2Fe 3+

+3HO

氧化性 高温下被CO f 、Al 、C Si 等还原

还原性 被热空气氧化成Fe sQ 等

可被氧化性酸、盐等氧化

一般不再被氧化 主要用途 —

炼铁

炼铁、作热剂、颜料

1 2

Fe 3O 4可以看作由FeO F^Q 所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了是Fe 2+

, §是Fe

3+

三、铁的氢氧化物

1. Fe(OH )2可由易溶性的亚铁盐跟碱溶液起反应制得。 Fe(OH )2为白色絮状沉淀,易被空气中Q 迅速

氧化成Fe(OH )3。因此,白色絮状沉淀能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Fe 2++2OH=Fe(OH )2 J, 4Fe(OH )2+O 2+2H>O=4Fe(OH)5

制备时:

1)要将滴管口插入硫酸亚铁液面下,再滴入

NaOH 溶液;

(2) 配液时可用加热的方法尽可能除去溶解氧;

(3) 可在液面加少许汽油或苯等有机溶剂,以隔绝空气。

Fe+I 2=Fel 2 Fe+S 3Fe+C

咼温 Fe 3C

2.铁跟水的反应:

2Fe+4H 2O ____ Fe3Q+4Hz f (注意产物也是

Fe 3C 4)

FeS

2. Fe(0H)3可由易溶性的铁盐跟碱液起反应制得。Fe(0H)3为红褐色沉淀,可溶于强酸,受热易分解。

h

Fe 3++3OH=Fe(OH)3 J, Fe(OH)3+3H=Fe3++3H2O, 2Fe(0H)s --------- F e2Q+3H2。

四、“铁三角”关系:

Fe --------- - Fe3*

\ /

1. ■'

这三种转化是在有氧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

①Fe~ Fe2^要较弱的氧化剂,女口S、Cu2+、Fe3+、H (稀HbSQ、盐酸)等。

②Fe~Fe3^H Fe2+宀Fe3+需要强的氧化剂:

实现F L Fe3+,可选用CI2、B Q、浓H2SQ(足量)、HNQ足量)、KMnO等强氧化剂。注意在用浓H2SQ 或浓HNO 反应时,需加热,否则Fe钝化。

实现Fe2+f Fe3+可选用Q、Cl2、Br2、HN0 浓HSQ、KMnOH+)溶液等。

2+ 3+ (注意CI2与FeBr2溶液反应情况:①若CI2通入FeB“溶液,CI2不足时,2Fe +CI 2=2Fe +2CI-;

2+ 3+

② CI2 足量时,2Fe +4Br-+3Cl2=2Fe +2B「2+6CI-。)

这三种转化是在有还原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①Fe2+f Fe,可选用的还原剂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铁前的金属(如Zn、AI等),或者用碳、CO H2等。K、Ca Na等活泼金属在溶液中不能完成此转化,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先与水反应。

3+ 鳥

②Fe T Fe,需用H、COAI等强还原剂。如炼铁:Fe2O+3C 一Al

2Q+2Fe。

③Fe3+T Fe2+,实现此转化可选用的还原剂如Zn、Fe、Al、Cu、H2S (或S2-)、I -、SO2-等。

Fe+2Fe3+=3Fe2+, 2Fe3++Cu=cU++2Fe2+(铁盐腐蚀印刷电路板),2Fe3++HS=2Fe2++S J +2H I,

2Fe3++2l-=l2+2Fe2+。

心匕过期2$ k

注意:Fe3+Z S J, Fe2+ :7 无变化。

2Fe+3CO,铝热反应:Fe2Q+2AI

旌氧化刑

五、重点化学实验现象:

(注意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六、Fe 2+、Fe 3+的鉴别常用方法:

1.

KSCN 法:加入KSCN 或其他可溶

性硫氰化物溶液,呈血红色的是 Fe 3+溶液,而Fe 2+的溶液无此现

象。这是鉴别时最常用、最灵敏的方法。

Fe 3++SCN=[Fe(SCN)] 2+。

2.

碱液法:取两种溶液分别通入

NH 或加入氨水或碱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Fe 3+的溶液,生成白

色沉淀并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Fe 2+的溶液。沉淀颜色变化原因为: 4Fe(OH )2+Q+2HO=4Fe(OH>。

3.

H 2S 法:通入H 2S 气体或加入氢硫酸,有浅

黄沉淀析出的是

Fe 3+溶液,而Fe 2+溶液不反应。

3+

2+

4. 淀粉KI 试纸法:能使淀粉 KI 试纸变蓝的是Fe 溶液,Fe 溶液无此现象。

5. KMnO 法:分别加入少量 KMnQH +)溶液,振荡,能使 KMnO 溶液褪色的是 Fe 2+溶液,不褪色的是 Fe 3+溶液。

[典型例题]例1.在含ng HNO 的稀溶液里加 mg 铁粉,铁完全溶。假设有 可能是:(

)

A 1 : 1

B 、2 : 1

C 3 : 1

D 、9 : 2

分析:本题是一道需讨论计算的选择题。要满足题目中所给条件,有三种情况:

in

① Fe 足量全部生成 Fe(NQ )2,则:3Fe+8HNO(稀)=3Fe(NO 3)2+2NOT +4H 2O, 1'

=3

n 9

② HNO 足量,Fe 都生成 Fe(NQ )3,则:Fe+4HNQ 稀)=Fe(NO 3) 3+NOT +2H2O,加 =2

n 9

若反应产物中既有 Fe(NQ )2,又有Fe(NQ )3,贝U 3価_1<_2 通过此题可看出,铁与硝酸反应时,要注意

HNO 的浓度及各自物质的量,条件不同,产物不

同,应注意讨论。 答案:CD

例2.将纯铁丝5.21g 溶于过量的稀H 2SQ ,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Q 去氧化溶液中的Fe 2+。待反 应完成后,

NO -只被还原成一种产物。溶液中剩余的 Fe 2+尚需12.0moL 0.3mol/L 的KMnO 溶液将其完 全氧化。已知 MnO -的还原产物为 Mn +,通过计算确定 NO -的还原产物为( )

A N 2O

B 、NO

C NO

D NH

n

-g HNO 被还原,贝U n : m

血红洛液

浅萤沉淀

分析:

此题涉及了多个氧化还原反应,如用化学方程式求解,将十分复杂。电子得失守恒法将其化繁为简,此法在氧化还原的判断、计算中有广泛应用。具体解法如下:

况) 式: 5.21

还原剂是 Fe 2+: Fe 2+? Fe 3+ ?失 1e 「,n(失

)=n (Fe 2+)=

mol ;

2+

氧化剂为 MnO -和NO -: MnO ?Mn ?5e ,

n(MnO 得 e - )=5n(MnO 4-)=5 x 0.012L x 0.3mol/L=0.018mol

=3,「.还原产物为NO

例3.将27.2g Fe 与Fe z Q 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稀 HbSQ 中, ,在溶液中滴入 KSCN 溶液后不显红色,则混合物中

Fe 和 ,所以1mol NO 3-得电子数应为:

反应完毕后,共放出 H 2 2.24L (标

Fe 2O 3的质量各是多少?

分析:

根据题目内容,本题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有:

Fe2Q+3HSQ=Fe 2(SO 4)3+3HO, Fe+Fe 2(SO 4)3=3FeSO , Fe+HSO(稀)=FeSO 4+Hd 。需要用到的关系 Fe ?H>, Fe ?Fe 2Q ,

设Fe 2Q 的物质的量为 Fe ?Fe 2Q x . 则: Fe

x x

56(x+0.1)+160x=27.2

H 2 2.24

227 =0.1mol

0.1mol

/? x=0.1mol ,

??? m(FezQ)=16g , m(Fe)=(27.2-16)g=11.2g 答案:

m(Fe2Q)=16g , m(Fe)=11.2g

例4.在加热情况下,用足量 CO 还原7g 铁的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产生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石 灰水中得到12.5g 沉淀,此混合物不可能为:(

)

A FeO Fe2Q

B 、FeO Fe3Q

C Fe2Q 、Fe3Q

D 、FeO Fe2Q 、FaQ

12.5

分析:平均值法。C6CO ?CaCO; n(O)=n(CaCO 3)=」=0.125mol , m(O)=0.125 x 16=2g ,则:

(7 - 2)5 5

56g!ml 56

n(Fe) 3 ------- =— 5 11(0) 4

>7 mol ,所以 n(Fe)= ,二B 不可能。

n(Fe) = 5 。而

FeO:

n(Fe)_l

MO) >" ,Fe2Q :MO)3

FeQ : 答案:B

[参考练习]

1、 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一种盐后, 时有气体逸出,该盐是(

)

A Fe 2(SC 4)3

B Ns t CO

C 、KNO

2、 某溶液中含有 NH +、Mg +、Fe 2+和Al 3+四种离子, 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有(

+

2+ _______________ 2+

A NH

B 、Mg

C 、Fe

D D 、

吓)2

<■

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是蓝色,同

FeSQ

若向其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 ) Al 3+

3、 把20g 铁粉投到盛得一定量的稀 HN 晞液的烧杯中,HNO 的还原产物为NQ 反应停止后,烧杯

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 12.27g ,此时烧杯中的物质可能是(

)

① Fe 和 Fe(NQ )3

② Fe 和 Fe(NQ )2

③ HNO 和 Fe(NQ) 2

④ Fe(NQ) 2和 Fe(NQ) 3

A、①④

B、②③C③④ D ②④

4、向相同体积的KI、N&S和FeB「2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Cl 2,待充分反应后(Br -也恰好完全被氧化), 3种溶液消耗CI2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下),则KI、NaaS和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 : 1 : 2 B、1 : 2 : 3 C 6 : 3 : 2 D 2 : 1 : 3

5、向一定量的Fe、FeO Fe?。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1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 (标况)气体,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那么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

A 11.2g B、2.8g C 5.6g D、无法计算

6、在FeCI 3与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完毕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恰好与所加铁粉

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FeCl s与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5 : 2 B、4 : 3 C、2 : 7 D 7 : 4

7、在Fe(NQ)2溶液中滴加浓盐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颜色逐渐变浅B

C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D

、浅绿色逐渐变深

、溶液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铁和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一.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4Fe+3O2 2Fe3O4 2Fe+3Cl2(Br2) 2FeCl3 2.与水反应3Fe + 4H2O(g) Fe3O4 + 4 H2↑(置换) 3 与酸反应 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 +2H+== Fe2+ + H2 2)与氧化性酸反应 a)常温下,铁在冷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b)与浓硫酸反应:2Fe +6 H2SO4(浓)Fe2(SO4)3 +3SO2 +6 H2O 4.与盐反应2Fe 3++ Cu = 2Fe 2++ Cu 2 Fe + 2Fe3+ = 3 Fe2+ Fe + Cu2+ = Fe2+ + Cu 二、铁的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Fe3O4 铁的化合价+2+3+2、+3 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 俗名铁红磁性氧化铁 水溶性不溶于水不溶于水不溶于水 氧化物类别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O+2H + =Fe2+ +H2O Fe2O3+6H + =2Fe3+ +3H2O Fe3O4+8H+ =2Fe3+ + Fe2++4H2O 与还原剂反应(H2、CO、Al等)FeO+CO Fe+CO2Fe2O3+3CO 2Fe+3CO2 3Fe3O4+8Al 9Fe+4Al2O3 用途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赤铁矿是炼铁原料

2、铁的氢氧化物 (1)Fe(OH)2的制备 Fe(OH)2易被氧化,在制备时应注意:⑴ FeS O4晶体中不能有 Fe3+;⑵配制后的FeSO4溶液中要 加入少量铁粉;⑶配制溶液的蒸馏水以及所用NaOH溶液均须煮沸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氧气; 实验:FeSO4溶液中加NaOH. ①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后又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 ③为了防止滴加NaOH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收NaOH的长滴管伸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④为了防止Fe2+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但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隔绝空气. 化学方程式: FeSO4 + 2NaOH = Fe(OH)2↓+Na2SO4 Fe2++ 2OH -= Fe(OH)2↓(白色)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红褐色)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2)Fe(OH)3胶体的制备 向加热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FeCI3溶液,待出现红褐色时,停止加热,便可得到 Fe(OH)3胶体。 制备时要注意:⑴不可长时间加热,因为加热会使胶体凝聚;⑵不能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的电 解质也可使胶体凝聚。 3.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比较 化学式Fe(OH)2Fe(OH)3 色、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 溶解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 热稳定性分解产物复杂2Fe(OH)3 Fe2O3 +3H2O 四.铁盐和亚铁盐 (1)Fe3+、Fe2+的检验: ○1.Fe3+的检验: +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现象是溶液变红色,反应方程式:FeCl3+3KSCN= Fe(SCN)3+3KCl Fe 3++3SCN -= Fe(SCN)3(红色)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力的概念 1.力的作用效果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说成“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单独存在。 (力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力的物理量符号:F 。 4.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F。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1N——2N。 5.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点2:弹力 1.弹性和塑性 ①弹性:受力时物体会发生弹性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如:弹簧、气球、钢尺、橡皮筋、球类等。 ②塑性:受力时物体会发生塑性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泥、面团等。 2.弹力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弹力: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等。 4.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 (1)构造:主要由弹簧、指针、提环、挂钩和刻度板组成。 (2)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成正比。 (3)正确使用: ①观察:测量前应该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②调试:用手拉动几次挂钩,避免摩擦或被卡壳;并确认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必须校零;

③测量:测量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轴线方向(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④读数:保持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读数,视线应于刻度线相平。 知识点3:重力 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 2.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所受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即G=mg,式中g= 9.8N/kg。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用铅垂线来确定竖直的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知识点4:牛顿第一定律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 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注意】(1)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得出的,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 (2)“不受外力”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它也包含物体在某 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 理得出的。 (3)“或”是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 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注意】(1)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不能克服和避免。惯 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对任何物体,无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无 论是运动状态改变还是不变,物体都有惯性。 (3)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界因素无关, 物体惯性大小就是指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4)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 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说“受到惯性”“惯性作用”。 3.惯性现象解释步骤 (1)明确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 (2)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有关联的其他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 (3)该物体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最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知识点5:摩擦力 1.定义:

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点归纳 一、铁的结构和性质 1、铁是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属于过渡元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2.铁的物理性质: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为7.86g/㎝3,熔沸点高,有较好的导电、传热性,能被磁铁吸引,也能被磁化。还原铁粉为黑色粉末。 3.铁的化学性质:鉄是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 ①跟非金属反应:与氧气: 与氯气: 与硫: ②跟水反应: ③跟酸作用: (遇冷浓硝酸、浓硫酸钝化;与氧化性酸反应不产生H ,且氧化性酸过量时生成Fe3+) 2 ④与部分盐溶液反应: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二、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三、Fe、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及检验 1.具体反应有: (1)Fe2+→Fe3+

①2Fe2++Cl 2 =2Fe3++2Cl-(在亚铁盐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②3Fe2++NO 3-+4H+=3Fe3++2H 2 O+NO↑ ③2Fe2++H 2O 2 +2H+=2Fe3++2H 2 O (2)Fe3+→Fe2+ ①2Fe3++Fe=3Fe2+,在FeSO 3 溶液中往往要加铁的原因是可以防止Fe2+被氧化为Fe3+。 ②2Fe3++Cu=2Fe2++Cu2+,电路板的制作是利用FeCl 3 溶液与裸露的铜反应。 ③2Fe3++2I-=2Fe2++I 2 2.Fe2+和Fe3+的检验 (1)Fe2+的检验: 方法一: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红色。 方法二: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该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2)Fe3+的检验: 方法一:滴加KSCN溶液或NH 4 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 方法二: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例题精讲 例1.把铜粉和过量的铁粉加入到热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A.只有Fe2+ B.只有Fe3+ C.有Fe2+和Cu2+ D.有Fe3+和Cu2+ 例2.由FeO、Fe 2O 3 和Fe 3 O 4 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为21:8,,则这种混合物中FeO、Fe 2O 3 和Fe 3 O 4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2:1 B. 2:1:1 C. 1:1:1 D. 1:1:3 例3.将8gFe 2O 3 投入150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铁粉收集到1.68LH 2 (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 2O 3 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 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的NaOH溶液150mL。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5mol/L B.0.5mol/L C.2mol/L D.1.2mol/L 4.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02年全国高考题)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 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A.Fe(OH)3;Fe2O3 B.Fe(OH)2;FeO C.Fe(OH)2、Fe(OH)3;Fe3O4 D.Fe2O3;Fe(OH)3 2.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③加入少量NH4SCN溶液

沉积相知识点复习 (5)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试卷 一、填空题( 每空0.5 分,共10 分) 3 、一般说来,层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①__________ ,多属②__________ 的产物;柱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条件③__________ ,多为④__________ 的产物。①较弱,②潮间带上部,③较强,④潮间带下部至潮下带上部。 6 、Young et al.(1972) 以潮汐作用带为形式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 ③__ 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局限潮下带,④开阔潮下带。 7 、第一部系统论述我国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岩层的古地理轮廓的专著是①__________ 编著的② __________ 。①刘鸿允,②《中国古地理图》。 1 、相标志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可归纳为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和③ __________ 三类。①岩性标志,②古生物标志,③地球化学标志。 6 、Laporate(1969) 以潮汐作用划分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潮下带上部,④潮下带下部。 7 、米德尔顿和汉普顿按支撑机理把沉积物重力流划分为四种类型,即①__________ 、②______ ____ 、③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①碎屑流,②颗粒流,③液化沉积物流,④浊流。 5、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特征,可将砂质高能滨岸相划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四个亚相。①海岸沙丘、②后滨、③前滨、④近滨。 6、欧文(Irwin,1965)根据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将陆表海碳酸盐沉积作用环境划分出了三个能量带,即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①远离海岸的X带(低能带)、②稍近海岸的Y带(高能带)、③靠近海岸的Z带(低能带)。 三、比较下列每对术语的异同点( 每小题 4 分,共32 分) 4 、泥岩与页岩——均为粘土岩,前者无页理,后者有页理。 5 、沉积相与岩相——岩相与沉积相是从属关系。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而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6 、河控三角洲与浪控三角洲——为不同作用所控制形成的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形成的三角洲,是高建设性的三角洲,形态上呈鸟足状或朵状。浪控三角洲是以波浪作用为主形成的三角洲,是破坏性的三角洲,形态上呈鸟嘴状。 7 、内波与内潮汐——内潮汐是内波的一种特殊类型。内波是指存在于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或具有密度梯度的水体之内的水下波(LaFond,1966 ),内波的振幅、周期、传播速度、深度的变化范围都很大。其中周期与半日潮或日潮相同的内波叫做内潮汐。

铁和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铁和铜及其化合物知识 点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一.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4Fe+3O 2 2Fe 3O 4 2Fe+3Cl 2(Br 2) 2FeCl 3 2.与水反应 3Fe + 4H 2O(g) Fe 3O 4 + 4 H 2 ↑(置换) 3 与酸反应 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 +2H +== Fe 2+ + H 2 2)与氧化性酸反应 a )常温下,铁在冷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b )与浓硫酸反应:2Fe +6 H 2SO 4(浓) Fe 2(SO 4)3 +3SO 2 +6 H2O 4.与盐反应 2Fe 3++ Cu = 2Fe 2++ Cu 2 Fe + 2Fe 3+ = 3 Fe 2+ Fe + Cu 2+ = Fe 2+ + Cu 二、铁的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FeO Fe 2O 3 Fe 3O 4 铁的化合价 +2 +3 +2、+3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俗名 铁红 磁性氧化铁 水溶性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氧化物类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别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O+2H + =Fe2+ +H 2 O Fe 2 O 3 +6H + =2Fe3+ +3H 2 O Fe 3 O 4 +8H + =2Fe3+ + Fe2++4H 2 O 与还原剂反应(H 2 、CO、Al 等)FeO+CO Fe+CO 2 Fe 2 O 3 +3CO2Fe+3CO 2 3Fe 3 O 4 +8Al9Fe+4Al 2 O 3 用途用作红色油漆和涂 料;赤铁矿是炼铁原 料 2、铁的氢氧化物 (1)Fe(OH) 2 的制备 Fe(OH) 2易被氧化,在制备时应注意:⑴ FeS O 4 晶体中不能有 Fe3+;⑵配制 后的FeSO 4 溶液中要加入少量铁粉;⑶配制溶液的蒸馏水以及所用NaOH溶液均 须煮沸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氧气; 实验:FeSO 4 溶液中加NaOH. ①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后又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 ③为了防止滴加NaOH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收NaOH的长滴管伸入FeSO 4 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④为了防止Fe2+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 4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但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隔绝空气.

铁和铁的化合物

第三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知识导图 一、铁 物理性质 银白色,熔沸点较高,抗腐蚀性强,能被磁铁吸引,具有金属的一般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1)常温下:铁被腐蚀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是Fe 2O 3。 点燃:3Fe +2O 2 Fe 3O 4. (2)Fe +S FeS (3) 2Fe +3Cl 22FeCl 3(产生棕色的烟) 2、与H 2O 的反应 3Fe +4H 2O(g)    高温 Fe 3O 4+4H 2 3、与酸的反应 (1)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Fe +2H +===Fe 2++H 2↑ (2)氧化性酸 ①稀硝酸 HNO 3过量:Fe +4 HNO 3=== Fe(NO 3)3+NO ↑+2H 2O Fe 过量:3Fe +8HNO 3 === 3Fe(NO 3)2+2NO ↑+4H 2O ②浓硝酸:常温下钝化 ③浓硫酸:常温下钝化 4.与盐溶液的反应 (1)与CuSO 4溶液:Fe +Cu 2+ === Fe 2++Cu (2)与FeCl 3溶液:Fe +2Fe 3+=== 3Fe 2+ 二、铁的氧化物

注: 1、FeO、Fe3O4与氧化性的酸反应时,其中的+2价的铁会氧化; 2、Fe2O3与HI反应时,Fe 3+会氧化I- 注:制备Fe(OH)2时,采取哪些措施可防止Fe(OH)2被氧化? 提示:①配制溶液的蒸馏水加热煮沸,除去O2 ②胶头滴管伸入到液面以下加入液体. ③溶液表面覆盖植物油(或苯),以隔绝空气. 由于Fe(OH)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Fe(OH)3,在实验室中制备Fe(OH)2,并使Fe(OH)2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状态,成为物质制备实验探究的热点。 制备原理:Fe2++2OH-===Fe(OH)2↓ 成功关键: ①溶液中不含Fe3+和O2等氧化性物质。 ②制备过程中,保证生成的Fe(OH)2在密闭的隔绝空气的体系中。 下面是几种典型的制备方法:

地史学复习重点汇总+中国地质大学.doc

沉积环境: 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生物相岩相 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分析——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瓦尔特相(定)律亦称相对比原理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 (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 Sed. Facies indicators——the physic, chemic and biolog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dicat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rocesses and conditions. 。。。。。。 地层:各种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 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地层叠覆律: 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 原始水平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 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7.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8.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9.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分度值和量程);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铅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尤其注意: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比如一根均匀的木棒或一根均匀的铁棒都在它们的中点上) 第八章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只有两种情况: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6.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九章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水平放置的物体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Pa),1帕=1 N/m2,表示 S F p= F= Ps; P F S=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 13. 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1.013×105帕= 76 cm水银柱高=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

铁和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一.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密度7.86 g/cm3,熔沸点较高。 位置:第四周期,第Ⅷ 族 二.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 1)Fe+S (I 2) FeS (FeI 2) 2)4Fe+3O 2 2Fe 3O 4 3)2Fe+3Cl 2(Br 2) 2FeCl 3 弱氧化剂 Fe 3+、H +、I 2、S 、铁后的金属阳离子(置换)… Fe 2+ Fe 3+ 2.与水反应 3Fe + 4H 2O(g) Fe 3O 4 + 4 H 2 ↑(置换) 注意:铁在常温下不会和水发生反应,但在水和空气中O 2和CO 2的共同作用下,铁却很容易被腐蚀(生锈/电化学腐蚀) 3 与酸反应 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 +2H + == Fe 2+ + H 2 2)与氧化性酸反应 a )常温下,铁在冷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b )与浓硫酸反应:2Fe +6 H 2SO 4(浓) Fe 2(SO 4)3 +3SO 2 +6 H2O c)与稀硝酸反应:①当Fe 少量时,离子方程式为:Fe + 4H + + NO 3-== Fe 3++NO↑+2H 2O ②当Fe 过量时,,离子方程式为:3Fe+8H ++2NO 3-== 3Fe 2++2NO↑+4H 2O ③当1:4<n( Fe) :n (HNO 3)<3:8 时,此情况下,Fe 3+ 和Fe 2+ 共存。 4.与盐溶液反应 2Fe 3++ Cu = 2Fe 2++ Cu 2+ Fe + 2Fe 3+ = 3 Fe 2+ Fe + Cu 2+ = Fe 2+ + Cu 三、铁的化合物

铁和铁的化合物

第30讲铁和铁的化合物 1.铁和铁的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反应 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只含金属元素 C.铁与盐酸反应,铁的合金不与盐酸反应 D.在空气中,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解析:铁的合金中含有碳等非金属元素,铁的合金也能与盐酸反应?镀锌铁板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锌为负极,所以铁板更耐腐蚀? 答案:A 2.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如图表示了三种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 A.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B.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D.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解析:金属越活泼,还原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越难被还原为单质?从题给金属活动顺序表及Al?Fe?Cu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可以看出其先后顺序主要取决于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答案:D [点评] 金属越不活泼,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强,越易被还原为金属单质,则越早被人类开发利用,如用碳即可把氧化铜还原制得铜;金属越活泼,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越难被还原为金属单质,如Al采用电解法后才工业化生产,一般还原剂很难将Al3+还原?因此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也就决定其冶炼所采用的方法? 3.下列化合物不能通过化合反应获得的是( ) A.Na2O2 B.FeCl3 C.CuS D.Fe(OH)3 解析:钠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的反应为化合反应;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的反应为化合反应;铜与硫反应只能生成硫化亚铜;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氧化生成

氢氧化铁:4Fe(OH)2+O2+2H2O=4Fe(OH)3? 答案:C 4.下列有关铁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与卤素(X2)反应的生成物均为FeX3 B.氢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Fe(OH)3+3HI=FeI3+3H2O C.氢氧化铁可以由相关物质通过化合反应而制得 D.Fe(OH)2与硝酸反应生成Fe(NO3)2 解析:铁与碘反应生成FeI2,氢氧化铁与氢碘酸反应生成FeI2和I2,Fe(OH)2与硝酸反应生成Fe(NO3)3,所以A?B?D错误?氢氧化铁可以由氢氧化亚铁和氧气以及水化合而成? 答案:C 5.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是( ) A.Fe3O4 B.Fe(OH)2 C.Fe(OH)3 D.FeCl2 解析:Fe与O2化合生成Fe3O4,4Fe(OH)2+O2+2H2O=4Fe(OH)3,2FeCl3+Fe=3FeCl2? 答案:B 6.(2010·全国卷Ⅰ)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 NO-=Fe3++2H2O+NO↑ C.将氧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 3 D.将铜屑加入含Fe3+的溶液中:2Fe3++Cu=2Fe2++Cu2+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意在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A项错误;磁性氧化铁可以看做FeO?Fe2O3,溶于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Fe2++2Fe3++4H2O,B项错误;氯化亚铁和稀 NO-=3Fe3++NO↑+2H2O,C项错误;将铜屑加入含Fe3+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Fe2++4H++ 3 的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Cu=2Fe2++Cu2+,D项正确? 答案:D 7.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成血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一定有Fe2+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岩石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火成岩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的成因分类: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岩浆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继而冷却固结的产物。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变质岩:是由先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岩石。 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关系:已经存在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抬升到地表以后,经风化剥蚀、机械破碎、搬运、沉积等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已经存在的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因温压条件的变化或流体的作用等可形成变质岩;温压条件的进一步变化,可使原来的沉积岩。变质岩或火成岩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在固结形成新的火成岩。 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浆: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部分挥发分和固态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自然界中硅酸盐岩浆占绝大多数,极少量是金属硫化物岩浆和金属氧化物岩浆(矿浆)及碳酸岩浆。 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 (1) 常量元素: 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在岩浆结晶过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如SiO2 、Al2O3 、Fe2O3 、 FeO 、MgO、CaO、Na2O、K2O、MnO、TiO2、P2O5、H2O、CO2 等。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 Mg2+、 Na +、[SiO4]4-。 另外还有挥发份:CO2、SO2、CO、N2、H2 NH3、NH4、HCl、HF、KCl、NaCl等等。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根据SiO2含量将硅酸盐岩浆分成4种类型:1) 酸性岩浆SiO2 > 63%(wt%) 2) 中性岩浆SiO2 52~63%(wt%) 3) 基性岩浆SiO2 45~52%(wt%)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理解: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 形变的大小相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 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 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高中化学铁和铁的化合物专题(二)

铁和铁的化合物专题(二) 三、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及检验 从Fe2+和Fe3+的结构可知:Fe3+通常只有氧化性,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上述微粒通过跟一定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实现不同价态的铁相互转化,如下图: 氧化剂:Cl2、O2、HNO3、KMnO4、H2O2 还原剂:Fe、Cu、I-、S2-、H2S 1.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要注意: (1)抓价态:从铁元素三种价态的相互转化(铁三角关系)去认识铁及其化合物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2)想属类:如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过渡金属,氧化亚铁、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为不溶性弱碱,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由此去分析理解它们各自所具有的性质. 2.铁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当遇弱氧化剂(如S、H+、Cu2+、I2等)时,铁只能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而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当遇到强氧化剂(如Cl2、Br2、HNO3等)时,铁原子可以再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而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 3.具体反应有: (1)Fe2+→Fe3+ ①2Fe2++Cl2=2Fe3++2C l-(在亚铁盐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②4Fe2++O2+4H+=4Fe3++2H2O(亚铁盐溶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如绿矾露置于空气中则是:12FeSO4+3O2=4Fe2(SO4)3+2Fe2O3) ③3Fe2++NO3-+4H+=3Fe3++2H2O+NO↑ ④5Fe2++MnO4-+8H+=5Fe3++4H2O+Mn2+

如在FeCl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由浅绿色变棕黄色,在酸性KMnO4溶液滴加FeCl2溶液,溶液由紫红变棕黄。 ⑤2Fe2++H2O2+2H+=2Fe3++2H2O (2)Fe3+→Fe2+ ①2Fe3++S2-=2Fe2++S,如在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2S溶液,溶液变浑浊,滤去沉淀则滤液为浅绿色;如加入过量的Na2S溶液,,则又有黑色沉淀生成(FeS),向Fe3+溶液中通入H2S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S=2Fe3++2H++S↓。 ②2Fe3++SO2+2H2O=2Fe2++SO42-+4H+ ③2Fe3++Fe=3Fe2+,在FeSO4溶液中往往要加铁的原因是可以防止Fe2+被氧化为Fe3+。 ④2Fe3++Cu=2Fe2++Cu2+,电路板的制作是利用FeCl3溶液与裸露的铜反应。 ⑤2Fe3++2I-=2Fe2++I2 4.Fe2+和Fe3+的检验 (1)Fe2+的检验: 方法一: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红色。 方法二: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该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2)Fe3+的检验: 方法一:滴加KSCN溶液或NH4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 方法二: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1.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Fe2+有还原性,高锰酸钾、重铬酸钾、过氧化氢等氧化剂能把它氧化成Fe3+: MnO4-+5Fe2++8H+=Mn2++5Fe3++4H2O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H2O2+2Fe2++2H+=2Fe3++2H2O 在酸性溶液中,空气中的氧也能把Fe2+氧化: 4Fe2++O2+4H+=4Fe3++2H2O

沉积岩与沉积相考试题

沉积岩与沉积相 请注意: 1、本考试科目提供一套试题参考答案,进入本门课程点在线考试,随机抽题,如果考试题不是其中试题,千万别点最下面的“完成考试”按钮,立即关闭窗口,重新进入抽题,直到抽到所给这套题为止 2、在线考试只有一次机会,成绩为最终考试成绩,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没给答案的可自行发挥,别空题,做完后一定点完成考试显示“答卷结果保存成功”表示提交成功,否则考试结果将无分值

1.成岩作用 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从沉积物到沉积岩,以及在沉积岩形成以后再到它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即到其被破坏或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或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阶段。 2.沉积相 沉积环境和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综合)。 3.河流的“二元结构” 河流沉积的下段是由河床亚相的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组成,是由于河道迁移而引起的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的底层沉积。上段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组成,属泛滥平原沉积,主要是大量细粒悬浮物质在洪泛期垂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的顶层沉积。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4.在海里或江里的岩石或珊瑚虫遗骸堆积成的岩状物 5.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沙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6.如波状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其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7.又称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 一般认为在潮上带,早先沉积的碳酸钙沉积物饱含孔隙水,在强烈蒸发时孔隙水沿毛细管上升,并使沉积物下部与海水沟通的孔隙不断获取海洋中正常海水的供给,就像泵汲一样。蒸发泵汲作用进行,使潮上带沉积物上部孔隙水的盐度大大提高,出现文石、高镁方解石及石膏沉淀,特别是石膏的沉淀增高了卤水中Mg/Ca比值,这些卤水就成为一种交代溶液,逐渐交代碳酸钙沉积物而形成白云岩。 8.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12 简单机械 12.1 杠杆 知识点一、杠杆 1、什么是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棒”不一定是直棒,只要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②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撬棒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成为杠杆。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固定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2、杠杆的五要素: 五要素物理含义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是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3、八点透析杠杆的五要素 ①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它位置。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的位置也不可能不同。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②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③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④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⑤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 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某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 变,力的方向改变,力臂一般要改变。 ⑥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⑦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l l l ⑧ 力臂的三种表示方 式: 选择 哪种 方 式,根据个人习惯而定。 4、力臂的画法: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目的是将石头撬起,则人应向下用力,此力即为动力,用“F1”表示。这个力F1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的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的作用效果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的压力,用“F2”表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并标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符号“l1”“l2”。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杠杆是平衡了。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在调节时,如果杠杆的左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杠杆的右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简称“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②如图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边收到钩码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钩码重力的大小。 把支点右方的钩码对杠杆施的力当成动力F1,支点左方的钩码对杠杆施的力当成阻力F2;用刻度尺测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F1、l1、F2、l2的数据填入实验表格中。 ③改变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再做两次实验,将结果填入实验表格 实验序号动力F1/N 动力臂l1/cm 动力×动力臂 /N·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阻力臂 /N·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