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发展
日本园林_精品文档

大德寺(だいとくじ)创建于日本镰 仓年间(公元1325年),位于今日本 国京都市北区,是洛北最大的寺院, 也是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其中尤以茶 道文化而闻名。
日本京都大德寺
Japan Kyoto Dade Temple
大德寺大仙院
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 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
细部处理 Detail processing
庭院在细部处理 上也做得十分成 功。例如,各种 不同寓意的石灯 笼和手水钵,还 有飞石、延段、 角飞石和自然石 飞石等人工加工 的材料使用在园 中
桂离宫庭院天之桥立
桂离宫庭园池岸飞石
总结 Summary
桂离宫的整体布局,是许多优秀建筑经过严密的构 思设计组织在一起的。其中的茶室是古茶室之一, 分春、夏、秋、冬 4间,与天然景观和谐地结合在 一起。。
③茶庭,更确切的名称是“露地”。
Tea gardens, more precise name is “open field”.
日本园林的特点(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apanese garden)
• 1 源于自然 ,匠心独运。 From nature, imaginative.
日本园林的类型(The type of the Japanese
garden )
• 从形式上说,日本园林有三种主要类型: ① 池泉庭园:以水为主题 Chi-chuen garden: the theme of water. ②枯山水庭园,是以白沙代替水来造景。
Dry landscape garden, is a white sand instead of water to landscaping.
飞鸟时代园林名词解释 -回复

飞鸟时代园林名词解释-回复
飞鸟时代园林是指日本飞鸟时代的园林,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以池泉式园林为主,是日本古典园林的雏形。
飞鸟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大约在公元592年至710年之间,这一时期的园林受到了中国和朝鲜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日本本土的文化元素。
飞鸟时代园林的特点是采用了自然式的布局方式,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利用地形、水体和植物等元素来创造出富有诗意的景观效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飞鸟时代园林是位于奈良县的法隆寺庭园,这座园林被认为是日本最古老的庭园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飞鸟时代园林对于日本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开创了日本园林的先河,并为后世的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参考。
日本园林史

金阁寺
足利义满的别墅,后改为寺院。占地9公顷,
1、舟游回游混合型。此园水面较大,在湖面的 四周布置了游览散步的小路以环湖回游庭园 的景色。
2.将全园的中心建筑布置在湖岸旁,部分伸 展在湖池之中,立阁中可俯览全园开阔景色 ,从湖对岸可观赏到金阁倒影的辉煌景色。
3.建筑镀金,其造型轻巧舒展,做工精细,金 光闪烁,遂列为日本的古迹、名胜。
石上的青苔、裂纹、梁柱上的节疤等均成 了欣赏对象,院中经常只栽常绿树以表 示自然野朴,常常将植物剪成自由形体 ,置石也多以巨大雄浑者为主 ,
中国的名山大川成为日本庭园的模仿对象
4.2、回游式庭院:进入镰仓时代 (1192—1333年),追求净土思想与 自然风景思想的结合,在舟游式池 泉庭园中加进回游式的特点。京都 桂离宫是17世纪日本著名的回游式 池水庭园.。其特色为:
1.回游茶庭混合式。
2.自由布局自然式。联系有序,协调统一。
3.重点突出主景。
4.茶庭多样“楷、行、草”。
5.建筑小品景色添。此园中有16座桥,用材 多种,土、木、石桥皆有;还有23个石灯笼 、8个洗手钵,这些建筑小品的造型都各有不 同,极大地丰富了各处景点的景色。
6.树木群植景幽深。园内所有山坡地上群植 松、柏、枫、杉、竹以及棕榈、橡树等,形 成绿荫幽深的景观。
4.造景层次较丰富。湖面池中布置有岛,一方 面寓意神岛,另一方面可丰富景色的层次。
西芳寺庭院
镰仓时代(1192—1333年),追求净土思想 与自然风景思想的结合,在舟游式池泉 庭园中加进回游式的特点。 该园设计 是以佛教净土思想为指导,创造一种理 想的极乐净土环境的庄严气氛,其构图 受佛教密宗曼荼罗象征圣地图形的影响 ,具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着大门、桥 、岛与建筑
日本桂离宫造园艺术总结

日本桂离宫造园艺术总结日本古典园林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东方园林中亦仅次于中国园林,位居第二。
日本园林发源于中国,飞鸟时代(公元593-710)和奈良时代(公元711-794),曾派遣隋使和遺唐使进入中国学习造园,在日本以泉源为基地,创立池泉园,即中国的山水园。
在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大加模仿中国唐朝的山水园,由唐风园林发展为寝殿造园林。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 ,随着佛教的传入,掀起了佛教园林的创作,创立了有唐风山水园风格的净土式园林。
在日本南北朝时期(公元1333-1392) ,开始了枯山水的实践。
室町时代(公元1393-1573),创立了茶庭,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把池泉园、枯山水、茶庭融于一园之中,形成综合性园林。
这种风格,一直延续至今天的日本公园。
日本国定的古名园有143处,这里介绍的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些。
桂离宫位于京都市石京区桂清水町桂川岸边,全园面积58210平方米,为茶庭与池泉园的结合,是三大皇家园林的首席,也是日本古典园林的第一名园。
桂离宫是智仁亲王和智忠亲王父子创立的。
智仁亲土是正亲叮天皇的孙子,诚仁天皇的皇六子,后阳成天皇的皇弟,同时被大将军丰臣秀吉收为养子,被封为八条宫。
他酷爱中国传统文化,23岁追随细川幽斋学习,精通绘而、音乐、花道、茶道、造园。
他的长子智忠亲王,与父亲一样,也是一个文人,也喜欢造园。
所以说,佳离宫可说是日本文人园的代表之作。
智仁亲王1620年开始建造桂离宫,1625 年建成。
事隔20年,智忠亲王于1645年重修增筑,于1649年完工,当今之局是智忠亲王完善后的景观。
关于造园家,有人说是江户时代最著名的造园家小垢远州的手笔。
但是,据考证其实是小堀远州的弟弟小堀正春的作品,故有小堀远州的风格。
从造园风格.上看,桂离宫是多种风格的综合体,既是池泉园,又是书院造庭园,也是池泉园、茶庭和文人园。
说它是池泉园,是因为它以泉源为中心,构筑水池,池中布置五个岛屿,岛屿之间用桥相连。
日本庭院特点

日本庭院特点,1.总体形象日本庭院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清净无为和天人合一,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日本庭院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也可以说是中式庭院的一个精巧的微缩版本,细节上的处理是日式庭院最精彩的地方。
此外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这一地理特征形成了他独特的自然景观,较为单纯和凝练。
他们的基本共同特征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
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
因此平面构图常采用不对称式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等以自然蜿蜒的无线构图。
日本庭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枯山水“,他以石块象征山峦,用砂石象征湖海,再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
因为植物覆盖的极少,也没有人造假山,故名为枯山水。
2.色调由于庭院多以白色沙石铺设地面,植物覆盖很少,总体色调区域冷色调。
3.常用景观元素以山石主导庭园风格,日本庭院布置的基本元素无外植物、山石与建筑,常常还设置有禅宗意义的建筑小品。
4.具体设计硬质景观:铺地用大片灰色细暖石铺地,同时点缀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
小品及构筑物水景软质景观:植物园内地面常用细草,小竹类,蔓类,苔藓类等植物。
日本国与中国一衣带水,从古至今一直有着广泛的交流。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始于汉代,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汉使,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
其中日本园林艺术就是在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逐渐形成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日本园林。
1 日本园林的溯源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公元六世纪,中国园林随佛教传入日本。
飞鸟、奈良时代是中国式山水园林舶来期,平安时代是日本式池泉园的“和化”期,镰仓、室町时代是园林佛教化时期,桃山时代是园林的茶道化期,江户时代是佛法、茶道、儒意综合期。
日本园林主景的演变过程为: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国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佛化岛石(平安)———池岛、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石庭(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
日本古典园林

平等院创建的时期正是佛教的净土思想在日本社会大力发展的时候。最早平等院是贵族藤原赖通 道长的别墅,在这一年他将其变成了净土的极乐世界,改名为平等院。它也成为净土教艺术的优秀代表 之一。
77银阁寺介绍781482历史沿革149019521994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的嫡子足利义尚在东山的月待山麓开始建造东山山庄又称东山殿银阁寺的庭园被日本政府指定为特别史迹和特别名东山殿完工为供奉逝世的足利义政的化身菩提东山殿被改为寺院后作为相国寺的末寺创立为银阁寺作为古都京都文物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9寺院构造本堂银沙滩银阁寺垣庭园是以锦镜池为中心的池泉回游式庭园
史记履中三年(公元403年)条下载:“天皇在余盘市的矶池中,造两只游船,携皇后妃子,浮泛其中。”显 宗元年(公元485年)条下载:“举行曲水宴。”武烈八年(公元506年)条载:“皇居内穿凿水池,构筑苑 园,饲养禽兽。”
从类型上看,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该期 的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
日本古典园林
目录
一 日本古典园林造园历史
1 大和时代 2 飞鸟时代 3 奈良时代 4 平安时代
5 镰仓时代
6 南北朝时代 7 室町时代 8 桃山时代 9 江户时茶庭
2 池泉园
3 筑山庭
4 平庭
三 日本园林造园要素 1 池泉 7 踏脚石 2 瀑布 8 台阶 3 水流 9 石砌、挡土墙 4 岛 10 石组 5 桥 11 白砂 6 石道 12 植栽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日本园林趋向纯净、极致、而有章法;而中国园林更追求惬意、自然,以人为本。
本文从园林布局、理水、叠山、置四个角度对两者进行分析。
1 布局日本园林早期(平安时期)形成“池泉筑山庭”的园林风格,面积较大,主要特征是模仿自然山水,有湖有山,若湖面较大,则湖中堆置岛屿,以桥连接。
这个时期是日本园林逐渐脱离一味模仿中国园林,形成自己风格的初期。
而后,禅宗传入,南宗山水画的写意技法使日本园林走向高度概括,极端的写意即出现“枯山水”平庭。
中国园林虽都是写意手法造园,却没有如此的固定格式。
《园冶》中讲究“巧于因借,得景随机” ,即讲究因地制宜,高方欲就平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
2 理水日本园林最为著名的即为“枯山水”,以白沙象征水面,以小石象征岛屿,极端抽象表现山水关系。
而之于“池泉筑山庭”虽是用真山真水,但与中国园林讲究水的来龙去脉不同,日本园林注重的是水的形态,小溪平桥,宛若画中。
中国园林讲究“舒处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
谨遵“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法则,水系无论大小,必曲折有致,有的还精心做出一弯港汊、水口以显示源流脉脉,同时也讲究聚散,所谓“聚则通阔,散则萦回” 。
3 叠山日本园林并不做太多大地形,往往是在水中置岛,模仿“一池三山” ,且有一定的定式。
如桂离宫,大岛和小岛布列。
而中国园林的一池三山则要活泼很多,北海、中南海中的三山拉得很长,圆明园内福海中的“蓬岛瑶台”相聚甚近,避暑山庄的三岛一枝分三径。
除了堆置岛屿之外,中国园林的山往往傍水而走,山水不分割。
所谓“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胸中有山方能画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 。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有些时候为了表示山脉贯通,还特意贴墙叠山,好似山脉遇墙,破墙而入。
掇山时山石之间的结合也有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图、卡、垂、挑等多种手法。
中国的园林把山喻为全园的骨骼,可见山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4 置石日本枯山水的置石,主要是利用单块石头本身的造型和它们之间的配列关系。
日本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借鉴与发展对中国景观现代化的启示

射 到 目林 这 艺术形式上 ,并突出地表现在两
园 游览上不 同 中国游居型的静悟型 林 于
从历史纵 向看 日本相继 出 了寝殿造园 现 林 、净土园林 荣庭 露地、枯 山 、书院造目 水 林 等具有鲜明特 色的园社类型 这是 日本在对 中国古典园林全面 吸收后根据本 国 化发展与 文 创新日 重要方面 。尤其是枯山水 , 称日本园 勺 堪 林发 展与创新的巅峰 。 2 4日本目林对 中国古典 园林借鉴 的主要
从陈从周老先生 “ 国 园林是从人工 中见自然 中
和 日 园林是从自然中见^工 的著名 论述, 本 到刘 风先生 《 口 典园林比较》 书 中 庭 中 古 对 国 日本这 同宗同源 的两大园林体 系的 尽 和 详
的,在比较研 究中发现日本园林 所有的特征都 没有超出这 范 畴,这是 日 本目林 属于东方园 林 体系最根本 的 讧.也是 口 目 E别T西 本 林
日本 园林对 中国古 典 园林 的借鉴 与发 展对 中 国 景 观现 代 化 的 启示
Chi L ds na an cape 0dem ia十 ’ Is r i M z i s n pi on ofGar 0n at den Dev opm ent el
i apan nJ
特 征 析
键 词:日丰目 , # 中目目林, 园林 [ u #
代 , 自
个阶段 : 公 6 - 8世纪, 中目园林模式被带到 日本 ,0元 I 到 1 世纪 ,日 本与中 目交流 2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园林起源、发展及现状 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日本园林主景的演变过程为: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国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佛化岛石(平安)——池岛、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石庭(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
古代园林
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 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 从类型上看,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年至581年),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而且园中有游船,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与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源流上看,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象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从技术上看,当时园林就有池、矶,而且是纯游赏性的,可谓技术先进。从活动上看,曲水宴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 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从造园水平上看,此期造园远胜于大和时代。从技术源流上看,来源于中国经朝鲜传入。从内容依旧是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桥梁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也是池泉园的标志之一。从文化上看,在池中设岛,与《怀风藻》中所述的蓬莱神山是一致的,表明园林景观受到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已在园林中表现;还有,在水边建造佛寺及须弥山都表明佛教开始渗透园林。从类型上看,不仅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出现;不仅在城内有园林,在城外的离宫之制亦初见端倪。从传承上看,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朝一脉相承。从手法上看,该时代还首创了洲浜的做法,成为后世的宗祖。另外,动植物的橘子和灵龟都因其吉祥和长寿而登堂入室。
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至794年) 此期日本全面吸取中国文化,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大寺后院的离宫。城外私家园林还有橘诸兄(684-757年)的井手别业、长屋王(684-729年)的佐保殿和藤原丰成的紫香别业等。不过,这些往日庭园皆成过眼烟云,埋入历史的尘土之中。 从造园数量上看,奈良时代建园超过前朝。从喜好上看,还是热衷于曲水建制。从做法上看,神山之岛和出水洲浜并未改变。从私园上看,朝廷贵族是建园的主力军。
四、平安时代园林(794-1185年) 平安时代的园林总体上是受唐文化影响十分深刻,中轴、对称、中池、中岛等概念都是唐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在平安初的唐风时期表现更为明显,在平安中后的国风时期表现更弱,主要变化就是轴线的渐弱,不对称地布局建筑,自由地伸展水池平面。所以说,由唐风庭园发展为寝殿造庭园和净土庭园是平安时代的最大特征。
中世园林 五、镰仓时代园林(1185-1333年) 纵观镰仓时代,园林作品多,遗存也多,依然维持前朝的净土园林格局,池中心水池、卵石铺底、立石群、石组、瀑布等,景点布局也从舟游式向回游式发展,舍舟登陆,依路而行,大大增加了游览乐趣。后期流行的禅宗思想,使一大部分寺院改换门庭,归入禅林。在寺园改造和新建的过程中,用心字形水池也表示以心定专一,力求顿悟有关,同时产生了禅宗及其影响之下的枯山水创始人梦窗疎石。
六、南北朝时代园林(1333-1392年) 这一时期园林最重要的是枯山水的实践,枯山水与真山水(指池泉部分)同时并存于一个园林中,真山水是主体,枯山水是点缀。池泉部的景点命名常带有禅宗意味,喜用禅语,枯山水部用石组表达,主要用坐禅石表明与禅宗的关系,而西芳寺庭园则用多种青苔喻大千世界。
七、室町时代园林 室町武家文化是将传统贵族文化与新兴的武家文化及庶民文化融为一体,从而完成了对唐、宋、元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形成独自的日本文化。 室町时代,园林风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类型上看,前朝产生的枯山水在此朝得到广泛的应用,独立枯山水出现;室町末期,茶道与庭园结合,初次走入园林,成为茶庭的开始;书院建造在武家园林中崭露头脚,为即将来临的书院造庭园揭开序幕。从手法上看,轴线式消失,中心式为主,以水池为中心成为时尚;枯山水独立成园;枯山水立石组群的岩岛式、主胁石成为定局。从传承上看,枯山水与池泉并存式,或池泉为主,只设一组枯瀑布石组的园林多种形式都存在,表明枯山水风格形成,而且独立出来,特别是枯山水本身式样由前期的受两宋山水画影响到本国岛屿幕摹仿和富士山摹仿都是日本化的表现。从景点形态上看,池泉园的临水楼阁和巨大立石显出武者风范。从游览方式上看,舟游渐渐被回游取代,园路、铺石成为此朝景区划分与景点联系的主要手段。
近世园林 八、 在室町时代的后期,日本经过长期的战乱,成就了另一批武将,在社会改革中措施得当有力,废除庄园制,确立一地一作人原则。在文化方面,茶道的发展,从精神落实到实践,那就是草庵风茶室和朴素简洁的茶庭,以园林意境的简约朴素、和寂清静及宾主真诚与大将军的壮观辉煌、绚丽多彩和飞扬跋扈相抗衡。 这一时期的园林有传统的池庭、豪华的平庭、枯寂的石庭、朴素的茶庭。桃山时代不长,武家园林中的人的力量的表现是有所加强,书院造建筑与园林结合使得园林的文人味渐浓。这一倾向也影响了后来江户时代皇家和私家园林。但是,由于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仍旧以池泉为主题,且这一时期持续时间不长,且只露出个苗头就灭亡了。而且从茶室露地的形态看来,园林的枯味和寂味仍旧弥漫在园林之中,与明朝的以建筑为主的诗画园林相比,显而易见地是自然意味和枯寂意味重多了。
九、江户时代园林(1603-1867年) 此时综合性的武家园林代表有小石川后乐园、六义园、金泽兼六园、冈山后乐园、水户的偕乐园、高松的栗林园、广岛的缩景园、彦根的玄宫乐乐园、熊本的成趣园、鹿儿岛的仙岩园、白河的南湖园等。综合性的皇家园林有修学院离宫、仙洞御所庭园、京都御所庭园、桂离宫、旧浜离宫园、旧芝离宫园。寺社由于宗教权势的确立而建造了以真山水和枯山水为主的各式园林。 江户时代的园林,从思想来看,儒家思想和诗情画意得以抬头,在桂离宫及后乐园、兼六园等名园中显见。从仿景来看,不仅有中国景观,也有日本景观。从园林类型上看,茶庭、池泉园、枯山水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互相交汇融合,茶庭渗透入池泉园和枯山水,呈现出胶着状态。从游览方式上看,随着枯山水和茶庭的大量建造,坐观式庭园出现,虽有池泉但观者不动,但因茶庭在后期游览性的加强,以及武家池泉园规模扩大和内容丰富等诸多原因,回游式样在武家园林中却一直未衰,只时增添坐观式茶室或枯山水而已。从技法上看,枯山水的几种样式定型,如纯沙石的石庭、沙石与草木结合的枯山水。型木、型篱、青苔、七五三式、蓬莱岛、龟岛、鹤岛、茶室、书院、飞石、汀步等都在此朝大为流行。
现代园林
十、明治时代(1868-1912年) 明治时代在政治上提倡与民同乐,与武家专制思想相反,也迎合了当时世界的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在园林上最大的革命是公园的诞生。公园的来源有三种,一是古典园林原封不动地改名公园,二是古典园林经改造后更名为公园,三是新设计的公园。在更名改建公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传统保存论和全面西化论,起初西化论占上风,后来传统论有所抬头。 明治时代是革新的时代,因引入西洋造园法而产生了公园,大量使用缓坡草地、花坛喷泉及西洋建筑,许多古典园林在改造时加入了缓坡草地,并开放为公园,举行各种游园会。寺院园林受贬而停滞不前,神社园林得以发展,私家园林以庄园的形式存在和发展起来。这一时代的造园家以植冶最为著名,他把古典和西洋两种风格进行折中,创造了时人能够接受的形式,在青森一带产生了以高桥亭山和小幡亭树为代表的武学流造园流派则严格按照古典法则造园。
十一、大正时代(1912-1926年) 大正时代由于只有14年,故园林没有太多的作为,田园生活与实用庭园结合,公共活动与自然山水结合,公园作为主流还在不断地设计和指定,形成了以东京为中心的公园辐射圈。 大正时期的园林风格,传统园林的发展主要在于私家宅园和公园,一批富豪与造园家一起创造了有主人意志和匠人趣味的园林、传统的茶室、枯山水与池泉园任意地组合,明治时代的借景风、草地风和西洋风都在此朝得以发扬光大。人们从寺园走出,进入宅园之后,奔入西洋式公园里,最后回归于大自然,这是一个人类与大自然分合历史上的里程碑。园林研究和教育此期亦发展迅速,一批自己培养的造园家活跃于造园领域。
十二、昭和时代(1926-1988年 昭和期间的园林发展分为战前、战时、战后三个时期。战前,日本园林的发展飞速;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所有造园活动停止,全民投入战争;1946年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了全面建设公园的热潮。 从总体来看,昭和时代历史较长,在位63年,但仍保存君主立宪制,在园林上也是既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精神。特别是六十年代后的造园运动更以传统回归为口号,给日本庭园打上深深的大和民族烙印。
十三、平成时代(1989年至今) 平成天皇在昭和天皇1989年1月7日去世后即位,这是日本后现代建筑和造园的时代,日本造园家把传统精髓进一步整合到园林之中,形成在日本式现代园林,渗透入各个领域的各类建筑形式之中,得到全世界的称赞。 主题公园在九十年代进入科技时代,科幻类主题公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把宇宙、神话、幻想、科技和建筑综合于一个园林,主题公园的趣味性、刺激性、冒险性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