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的认知及防范措施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的认知及防范措施现状

发表时间:2012-07-19T09:10:29.1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益伟清黄慧佳

[导读] 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之一就是母婴传播,由此可见育龄妇女是HIV感染的高危人风险人群之一。

益伟清黄慧佳(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200235)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妇女感染艾滋病的速度正以快于男性的趋势迅猛增长,而育龄妇女又是一个感染HIV的高风险人群之一,通过对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的认知、感染现状的分析及对艾滋病有效防范措施的探讨,以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目的,进一步促进育龄妇女的健康。

【关键词】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现状防范措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艾滋病这一恶性传染病已由最初男性感染者居多的状况,逐渐演成一种女性化特征明显的流行病,二十年前妇女还处在艾滋病流行的外围,二十年后的今天却变成了艾滋病流行的核心。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之一就是母婴传播,由此可见育龄妇女是HIV感染的高危人风险人群之一;加之育龄妇女在家庭、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艾滋病在妇女群体中的传播与扩散,势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的问题。通过对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的认知、感染现况的分析及对艾滋病有效防范措施的探讨,以期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目的,进一步促进育龄妇女的健康。本文就近年来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妇女艾滋病的感染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妇女感染艾滋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2005年全球4030万艾滋病感染者中妇女1750万,占3800万成人艾滋病患者总数的46.05%。每天大约有1.40万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约1.20万人的年龄在15~49岁之间,其中近50%的人是妇女[1]。目前,妇女约占全世界所有艾滋病毒携带者的一半。

中国的情形也不容乐观,据中国卫生部2005年3月的统计,在报告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感染者由2000年的19.40%,上升到2004年的27.80%,2005年3月底,这一比例已达28.10%[1]。HIV/AIDS者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5:1上升到目前的2:1,局部地区1:1。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指出,目前全世界女性HIV感染者大部分处于生育活跃期,如果不进行及时阻断,母婴传播几率为35%~50%,对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威胁。随着报告的女性HIV感染者人数的增加HIV母婴途径传播危险几率加大[3]。当作为孕产妇时,育龄妇女既可能在妊娠和生产过程中通过医源性传播等途径而感染HIV,又可能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而导致胎儿发生HIV感染,危害婴儿安全。

2 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及认知现状

赵绍侠等研究调查显示[4]:流动人口、农村、城市已婚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74.2%、65.8%和100%,能正确回答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仅有8.6%、32.9%和53.4%。流动人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应答正确率与有关报道相符[5~7]。城市已婚育龄妇女回答正确率较高。郑珂等研究发现城市妇女对AIDS的3个传播途径知识了解程度也很有限,尤其对非传播途径的错误认识较为突出[8]。张松卫等研究发现中国农村育龄妇女对AIDS防治知识缺乏了解,态度漠然,基本没有预防和控制AIDS的健康行为[9];张红杰等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相关知识十分欠缺,对AIDS传播方式、预防方法和危害了解甚少,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将有传播蔓延的可能[10]。这些都说明了城市已婚育龄妇女对艾滋病认知状况好于流动人口和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但总体认知状况仍较差。从社会因素角度分析,妇女尤其农村、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往往比男性缺少受教育机会、工作机会和社会地位,由于世俗的偏见,女性在接受性教育和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活动中,往往处于较男性封闭的状态;在经济因素上,她们又较多地依赖于男性,这样就不利于提高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据估计,2000年以来的被感染儿童中约有30~50%是通过母乳感染的[11]。对孕产妇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程度调查表明,即使是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情况也不如人意。如练爱萍等对宁波市150例孕产妇的调查表明,被调查者对一般接触是否会感染艾滋病等二类知识的正确知晓率仅为28%[12];袁秀珍等在北京一家医院进行的调查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13]。

3 防治措施

艾滋病感染现状面临严峻的形势,但总体认识状况较差,两者无疑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对于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仍是目前最重要手段。加强针对育龄妇女的有关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让她们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防治方法,进一步强化认识艾滋病对育龄妇女健康的危害,帮助她们树立健康性观念,提倡安全的性行为,提高她们的整体生殖健康水平刻不容缓。而大众的健康教育与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是预防控制HIV感染和传播的有效途径。

3.1健康教育国家新近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14]亦提出,健康教育是进行艾滋病行为干预的重要预防措施之一。作为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收益大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培养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15]。尤其是在对孕产妇妊娠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对艾滋病防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1.1现已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开展HIV血清学早期筛查[16],建议阳性者采取提前终止妊娠、孕期接受药物阻断治疗等措施以避免母婴垂直传播[17]。

3.1.2现已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方法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主要包括: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采取科普宣传、展览、海报、VCD等宣传形式,使用现场示范、入户讲解、集体讲解、个别交谈、开通热线电话、咨询、同伴教育等交流方法;另外,编写适宜于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人群的小册子,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18]。

3.2行为干预

预防HIV传播的上策是教育公众坚决避免高危性行为,提倡传统的性道德。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提倡的东西并不一定都能实现。所以,一方面强调人们在生活中选择上策,坚持专一的性伴侣,也就是保持我国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另一方面,可以教育群众在进行性行为时,采取一些预防手段,如使用避孕套等[19],避孕套是目前为止预防性接触感染HIV的最为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教育材料中强调了避孕套在预防艾滋病中的作用。应客观地告诫公众,使用避孕套只是在高危行为不可避免时的补救措施,是中策或下策而非上策。而真正的上策是坚持安全和健康的性行为。在我国,避孕套的使用率只有5%至10%(这远远低于欧洲的50%)。这应该像司机系安全带一样,一开始时,既不习惯,又不舒服,但为了不出交通事故,养成坚持开车系安全带的习惯是非常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