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表达的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
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
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
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英汉语言差异概述

英汉语言差异概述
英汉语言差异概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系统: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使用字母来表示音节和单
词;而汉语则是一种表意文字,使用笔画或部首来表示意义。
2.语法结构:英语主要依赖于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而汉语
则更多地依赖于词序和虚词来表达。
3.词汇意义:英语单词通常具有明确的意义,而汉语中的词语往
往需要结合语境才能理解其意义。
4.表达方式:英语表达方式倾向于直接明了,而汉语则更倾向于
使用委婉和隐晦的方式表达。
5.文化背景:英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导
致了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语义理解上的不同。
这些差异使得英汉互译时需要考虑到语言的特性和表达习惯,以实现准确、流畅的翻译。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的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二、英语句长复杂,汉语句短简练三、英语多被动语态,汉语多主动语态四、英语重心在前,汉语重心在后五、英语注重省略,汉语注重补充六、英语多抽象词,汉语多具体词七、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八、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九、英语结构紧凑,汉语结构松散十一、英语好静,汉语好动十二、英语重物,汉语重人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 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 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 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 2】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himto order without delay.【译文】 (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 when 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 "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 (如第一句译文)。
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 … 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 his 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 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 order 是名词,表示规“则” ,不能硬译为命“令”。
英汉表达差异及错例

五、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 英语有两句俗话:一是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要知义如何,关键看词伙),二是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 but people have meaning for them.(词本无义,义随人生)。这说明词典对 词的定义和解释是死的,而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活的。 例如: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 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 译文:尽管关于历史的定义几乎和历史学家一样多, 现代实践最符合这样一种定义,即把历史看作是对过去重 大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解释。
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往往变换表达 方式。第一次说"我认为"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显然就很乏味,应该换成"I believe"或"I imagine"之 类的表达。相比之下,汉语对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 那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化表达译成重复表达就行了。请看 下面的例子: The monkey‟s most extraordinary accomplishment was learning to operate a tractor. By the age of nine, the animal had learned to solo on the vehicle. 译文:这只猴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学会驾驶拖拉机。 到九岁的时候,这只猴子已经学会了单独表演驾驶拖拉机了。 tractor和vehicle在句中显然都表示"拖拉机",英语表达上 有变化,而译成汉语时使用了重复表达法。
英汉口语表达的具体差异

英汉口语表达的具体差异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各自文化截然不同。
而口语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的语言,是最早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语言形式,口语形式灵活多变、使用自由,是语言的外在表现。
本文从英汉各自口语特征入手,分析了英汉口语在称呼、打招呼、称赞、告别等不同场景下的差异。
英汉口语表达差异一、英汉两种语言的口语表达特征英语直接,汉语委婉。
英语口语的特征为直截了当、简洁明了。
所谓直截了当,就是一句话中可能会说几件事,或有几个动作,他们可能互为条件关系,修饰关系,或者是从属关系等,用英语口语来表达的话,总是要先说最重要的事情,或者是先把结果说出来,然后再附加其它次要的东西。
例如:I can’t see anything with the door closed. 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先说的是“什么也看不见”这个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才说“门关着”。
而在汉语口语中恰恰相反,我们会先说,“门关着”,这个条件,然后再说结果“我什么也看不见”。
英语口语的原则是“先说重要,后说次要”,而汉语口语则恰恰相反。
英语简洁,汉语繁琐。
简洁明了的意思就是,只表达重要的意思,没有多余的词汇。
很多汉语句子中的动词在口语中是用不上的,例如:他回来吃晚饭吗?在汉语中这里面有两个动词,“回来”和“吃”,如果按照这个思维方式来翻译成英语,往往会翻译成:Will he come back to have dinner?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则是:Is he coming to dinner?两相相较,后者更为简洁明了。
二、英汉两种语言口语差异的具体体现1.称呼中国人性格内敛,讲究辈分、长幼关系等,故而在称呼方面,等级、亲疏关系明显。
在汉语口语中,有叔叔、伯伯、姑父、姨夫等不同的称呼,用来称呼家庭中的男性成员,而在英语口语中,这些人都叫做uncle。
汉语口语中,只有比较熟悉、亲近的人才能直呼其名;而西方社会则较为开放,故在英语口语中,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多以朋友相处,对老师、长辈、上司都可以直呼其名。
英语与汉语翻译的差异

英语与汉语翻译的差异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我们就不能确切地理解和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
所以,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对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
鉴于此,我将其差异方面的知识归纳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英语的屈折语现象①动词的屈折变化(包括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语态、动名词、不定式等的变化。
)②名词单复数的屈折变化③代词的屈折变化(包括数和格的变化)④比较形容词的屈折变化⑤词性的变化二、英语冠词现象由于汉语没有和英语冠词相对应的词语,学生在使用英语冠词方面会因此受其累,常常缺乏良好的意识和习惯。
冠词是英语句子里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英译汉时,“the”或者省去,或者用指示代词表示;反之,在汉译英时,就要在需要的地方加用冠词。
例我是老师,你是学生。
【误】I am teacher and you are student.【正】I am a teacher and you are a student.三、连词的用法不同现象在英语中,有了“因为”就没有“所以”,有了“虽然”就没有“但是”,二者只能有其一,而在汉语中二者皆有。
例因为我们有同样的爱好,所以我们是好朋友。
【误】Because we have same hobbies,so we are good friends.【正】Because we have same hobbies,we are good friends.【正】We have same hobbies,so we are good friends.四、英语一致现象(1)主谓一致主语和谓语动词应保持数和人称上的一致,而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动词则没有这样一致性,即无论主语的人称和数如何,动词形式都没有变化。
例现在,这个男孩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好英语。
【误】Now the boy want to do his best to learn English well.【正】Now the boy want s to do his best to learn English well.(2)称谓一致例史密斯一家人尽力让我感到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中英文不同于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语法、句式、口音等方面,还有很多其他的微小的变化。
以下是英汉语言的十大差异。
一、语序不同中文有固定的主谓宾语的语序,而英文却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其语序。
例如:•中文:我吃苹果。
•英文:I eat an apple. 或 An apple I eat.在英文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而在中文中则是后面。
二、冠词英文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而中文则没有冠词。
例如:•英文:The cat is playing with a ball.•中文:猫正在玩球。
三、动词变化英文的动词变化比较复杂,包括时态、语态、人称等方面的变化。
而中文的动词则没有这么多的变化。
例如:•英文:I am eating.•中文:我正在吃。
四、数词英文的数词有单复数之分,而中文则没有。
例如:•英文:There are five cats.•中文:有五只猫。
五、名词性格英文的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而中文的名词则没有这种区别。
例如:•英文: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glass.•中文:杯子里有些水。
六、代词英文的代词种类较多,包括主、宾、物主等。
而中文的代词比较简单。
例如:•英文:He gave me his book.•中文:他把他的书给了我。
七、词汇用法两种语言的词汇用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文:He is interested in music.•中文:他对音乐很感兴趣。
八、语气两种语言的语气表达方式也有一些差异。
例如:•英文:Could you help me, please?•中文:请你能帮助我吗?九、拟声词中文的拟声词较多,而英文则相对较少。
例如:•中文:咕咚(水声)•英文:drip(滴水声)十、表达感情中文在表达感情时比较直白,而英文则更为委婉。
例如:•中文:我爱你。
•英文:I love you. 或者 I adore you.总的来说,中英文之间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不同特点。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1)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1)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传承,因此会存在一些十分显著的语言差异。
本文将会介绍十大英汉语言差异之一。
1. 词序英语通常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即先说主语,再描述动作或情况,最后补充宾语。
例如,“I eat apples.”中,“I”作为主语,表示动作的谓语为“eat”,而“apples”是一个宾语的补充。
而在汉语中,词序则更为灵活。
汉语可以用“主谓宾”、“主宾谓”或者“宾主谓”等多种语序来表达意思。
例如,“我吃苹果。
”是“主宾谓”型的表达。
这也是中文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种差异让初学者可能会感到困惑,但随着英汉互译能力的提高,学习者可以逐渐习惯这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2.冠词英语冠词分为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两类。
定冠词有“the”,表示特指某一个人、物或事物;不定冠词有“a”或“an”,表示泛指一个人、物或事物。
汉语并不存在冠词这一语法结构。
例如,一个英语句子中包含有“the”,“a”或“an”这样的冠词,那么在翻译成中文时,它们没有对应的指代词。
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冠词也是常常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上下文等因素,加以适当翻译。
3. 时态英语时态较多,一般包括现在时态、过去时态、将来时态以及完成时态等,根据动作的发生时间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时态来表达。
而汉语时态相对简单,大部分情况用非时态来表达时间关系,如“昨天我去了商店”这句话并没有用到汉语时态的概念。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时态上的变化,特别是在口译和笔译上。
更好地强化对“时态”的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
4. 代词英语中的代词形式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相对代词以及指示代词。
在汉语中,代词也是存在的,但代词种类较少,只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不仅如此,汉语代词不像英语代词那样有“性别”和“数”的分化,只有单、复数以及有无“自己”一说在翻译过程中,尽管汉语和英语代词的用法有所差异,但对于理解句子结构和意思,熟练掌握代词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president said at a conference dominated by questions on yesterday's election results that he could not explain why the Republicans had suffered such a widespread defeat, which in the end would deprive the Republican Party of long-held superiority in the House.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问题集中于昨天选举结果, 总统就此发了言。他说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共和党遭到 了这样大失败。这种情况最终会使共和党失去在众议 院长期享有优势。
英语结构紧凑,汉语结构松散。 语言学家以“葡萄句法”来比喻英语句子,即英语句子是由断不 可缺的各种连接词衔接而成,宛如藤蔓相连的葡萄;而汉语句子 则被比喻为“竹子句法”,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仍行文流畅。
英语句子中如果少了连接词如or,but,if,so,because,when, although , in order that,so that,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支离破碎 了,而汉语如没连接词,只从句子本身的意思就可以把概念或关 系表达清楚。 Conquer the desires,or they will conquer you. 不能战胜欲念,欲念将要战胜你。
从便条中可以看出,英语表达先“果”—I won‘t be able to go to dance with you this weekend.后“因”—my mother is suddenly
taken ill, 即所谓的“先果后因”。 一般来说,在单个句子中,英语句子也是先中心,也就是将主要 思想、结果放在句首,放在主句里表达;而汉语正相反,一般为 后中心,主要的观点、信息往往放在句末。如 Traged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生活中既然有悲剧,文学作品就可以写悲剧。 所以说,用英文写作时,就要按照英美人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 也就是说要学会用英语进行思维,避免写出中国式的英语。
Football is a difficult sport.(1) Above all, a player must be able to run steadily without rest.(2) Sometimes a player must hit the ball with his or her head.(3)Moreover, players must be willing to bang into and be banged into by others.(4)As a result, they must put up with aching feet and sore muscles. 上面的这则短文中,主题句(main idea sentence) 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是第一句, (1)(2)(3)(4) 句是用来说明主题句的。
英汉表达的差异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 习惯,在学习新的语言时,人们会很自然地把这种习惯 带到新的语言里去,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结果。 一、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英美人与中国人思维方 式的不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他们在遣词 造句谋篇上遵循着从一般(general)到具体(specific),从 概括(summarize)到举例(exemplify),从整体(whole) 到个体(respective)的原则,即总分原则。请看短文:
此英语便条为:
July 6to inform you that I won’t be able to go to dance with you this weekend.My mother is suddenly taken ill.In order not to disappoint you, I have asked Shi Dai to take my place.She is a better dancer, I think.My regrets. Joe
而在汉语中,我们习惯于先分后总,先说原因后说结果,即 所谓的“前因后果”,如果要表达相同的意思,我们通常这样说 足球运动员必须能不停地奔跑,有时得用头顶球,撞别人或 被别人撞,必须忍受双脚和肌肉的疼痛,所以说,足球运动是一 项难度大的运动。
再比如写下面一则便条,因你母亲突然生病,周末你不能和汤姆 去跳舞了,你找了舞跳得很好的时黛来代替你,并表示抱歉。
The president said at a conference dominated by questions on yesterday's election results that he could not explain why the Republicans had suffered such a widespread defeat, which in the end would deprive the Republican Party of long-held superiority in the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