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调查分析(1)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引言: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它给患者和患者的家人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艾滋病病毒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数百万人死亡和患病。
尽管艾滋病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了解程度并不够,对艾滋病存在着诸多误解。
为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对于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
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调查结果,为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若干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了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对艾滋病的态度以及相关的行为。
我们共计发放了500份问卷,最终回收了480份有效问卷。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情况1. 对艾滋病病毒的了解情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病毒的了解并不够充分。
其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清楚艾滋病病毒是什么。
只有30%的受访者表明他们知道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通过血液、性交和母婴传播。
但是在这30%的受访者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对它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有所了解。
在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方面,受访者的了解程度更是不够充分。
在受访者中,只有10%的人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一定的了解,其他9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清楚或者了解的不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患艾滋病者存在着一定的歧视态度。
有近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与艾滋病患者交往会使自己受到感染的风险增加。
还有一部分人表示他们会因此而远离患艾滋病者。
2. 自我防护意识和行为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在自我防护意识和行为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有近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安全套等。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对于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学习和生活的关键阶段,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对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随着艾滋病病例的逐年增加,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也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态度倾向以及相关行为将直接影响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和社会的健康状况。
对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态度,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态度和行为习惯,进而探讨他们对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需求和对防控工作的参与情况。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为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生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最终目的是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水平的提高,加强防控意识,降低感染风险,为全社会的艾滋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1.3 意义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感染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支持。
在高校大学生中,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态度和行为举措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态度倾向和行为习惯,为制定针对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还将有助于发掘高校大学生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未来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和行为素养,有效减少艾滋病的传播风险,保障大学生群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烟台高校入学新生艾滋病知识调查问卷分析

烟台高校入学新生艾滋病知识调查问卷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烟台高校入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通常处于青春期,对于性知识和艾滋病预防意识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
开展关于艾滋病知识的调查问卷,有助于了解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预防意识,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措施,提高新生们的防范意识,有效预防艾滋病在高校校园的传播。
本次调查将针对烟台高校入学新生的艾滋病知识进行深入探讨,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为新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艾滋病防控知识,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与深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烟台高校入学新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和态度,探讨他们在性行为和毒品使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态度和行为意识。
通过此研究,希望可以为烟台高校入学新生提供全面准确的艾滋病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习惯,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意识,从而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提高学生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也希望通过此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预防措施,促进青少年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和进一步提升。
2. 正文2.1 问卷设计问卷设计是对烟台高校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调查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方面:1. 问卷结构:问卷分为多个部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性知识和健康行为等内容。
通过结构化的设计,能够全面了解受访者的情况。
2. 问题设置:我们设置了一系列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涵盖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方面。
这些问题既考察了受访者的知识水平,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总结调查结果。
3. 选项设计:针对封闭式问题,我们精心设计了选项,确保选项之间的区别明显,避免受访者选择困难或出现误解。
4. 逻辑性和连贯性:问卷内容设置与逻辑性强,能够引导受访者按照一定顺序回答问题,避免信息混乱或遗漏。
大学生与艾滋病

大学生与艾滋病艾滋病,这个一度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如今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与福祉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未来。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仍然存在不足。
让我们来看一下艾滋病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情况。
据统计,近年来大学生艾滋病感染者的数量逐年上升。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预防知识,加上网络信息的混乱和不良社交习惯,使得一些人容易感染艾滋病。
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防范艾滋病呢?第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健康责任,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并时刻保持警惕。
避免与未知来源的性伴侣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以及定期接受体检等都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
第二,积极参与到预防艾滋病的公益活动中。
通过参与活动,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艾滋病的真实信息,增强防范意识,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人正确认识和防范艾滋病。
第三,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与艾滋病相关的困惑和问题。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
媒体、公益组织、社区等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公众传递正确的艾滋病信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防范艾滋病。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应该正确认识和防范艾滋病。
通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参与公益活动、接受健康教育等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贡献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大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社会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大学生与艾滋病课件一、引言艾滋病,作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
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最近,我们小组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的调查。
该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和他们在预防和应对艾滋病方面的行为意识。
我们在大学校园里采访了100名大学生,并使用问卷来收集相关数据。
我们询问了受访者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
令人鼓舞的是,超过9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方面比较积极,包括互联网、学校宣传和媒体报道等。
这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整体较高,也说明了艾滋病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
尽管大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艾滋病的具体知识仍然存在一些误解。
有一部分受访者错误地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接触到空气、共同使用餐具、打嗝等非接触性传播途径进行传播,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
还有一些学生对艾滋病的症状和治疗方式不够了解。
这些误解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恐慌,也阻碍了艾滋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在对预防艾滋病的行为意识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几乎所有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保护;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会尽量避免与感染艾滋病的人进行接触;约70%的人表示他们会进行艾滋病的相关检测。
这些结果显示出大多数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有较强的意识。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不够,尤其是在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时的预防知识。
一些受访者对艾滋病的威胁感较低,他们认为自己不会受到艾滋病的感染,因此缺乏主动采取预防措施的意识。
一些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存在歧视和偏见,表现在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上。
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建议加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教育宣传。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课程、举办讲座和推广宣传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
通过各种渠道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知识也非常重要。
我们也建议大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时刻将预防艾滋病的措施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大学生对艾滋病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在细节和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解。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问卷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欢迎参加本次答题
1、您的性别【单选题】
○ 男
○ 女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哪几种【多选题】
□ 血液传播
□ 危险性行为
□ 互相亲吻
□ 和艾滋病人一起吃饭,握手,拥抱
□ 母婴传播
□ 蚊虫叮咬
3、和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他针刺器械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吗【多选题】
□ 有
□ 没有
□ 不知道
4、你觉得艾滋病在中国大学校园的流行程度怎样【多选题】
□ 轻微
□ 增长期
□ 不知道
5、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艾滋病的【多选题】
□ 电视广播节目的介绍
□ 看书报杂志
□ 从网上了解到
□ 课堂教育
□ 其他
6、你知道怎么预防艾滋病吗【单选题】
○ 很清楚
○ 不太清楚
○ 不清楚
7、你会接受和艾滋病人一起正常学习和工作吗【单选题】
○ 赞成
○ 无所谓
○ 反对
8、你赞成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是由于道德败坏导致的这种观点吗【单选题】
○ 赞成
○ 不赞成
9、如果有人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你觉得他会告诉周围的人吗【单选题】
○ 会
○ 不会
○ 不确定
10、你觉得大学教育中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够吗【单选题】
○ 够
○ 不够
○ 不确定。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调查分析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行为和态度,探索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春科技学院869名一、二年级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0.49%,知道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学生分别为74.22%、82.39%和70.31%,对蚊虫叮咬、握手或共用厕所是否传播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分别是31.65%、24.17%。
70.20%的学生不想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接触,92.06%的学生认为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还不够,应扩大宣传覆盖面,以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
结论被调查的大学生对于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掌握不全面,部分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表现出不宽容或歧视态度。
建议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健康教育。
标签:艾滋病;健康教育;大学生在我国,大学生年龄多处在18~24岁,正是性生理和性心理接近成熟,性行为开始活跃的时期[1],对性和周围世界有强烈的探索欲望[2],过度开放的性观念和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3],使大学生人群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增加[4]。
这些现象说明,大学生应该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何保护好自己。
为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及对艾滋病患者的相关态度[5],研究大学院校应以哪些方法和形式开展有力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针对这些想法,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10月对长春科技学院一、二年级在校生,开展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方面知识的现场答卷。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长春科技学院一、二年级在校生共869名,其中一年级429名,二年级440名;其中男生486名(55.93%),女生383名(44.07%),男女比例为1.27∶1;年龄17~22岁,平均19.5岁;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5.86%(833/869)。
1.2 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一年级随机抽取8个班,二年级随机抽取8个班,共计抽取16个班级,869名学生实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采取笔答形式。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

调查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病毒,可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失调,导致其无法抵御其他疾病的攻击。
在不良的生活方式或不当的性行为等行为中,会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群,他们是年轻人,也是未来的领袖。
艾滋病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大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艾滋病。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角度,调查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知识以及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调查目的本项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分析其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态度,并制定社会宣传策略,加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调查对象本项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是未来社会中的主要力量,具有较高的群体影响力和知识水平。
三、调查方式本项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的认知程度、预防知识掌握程度、性行为健康知识以及不良习惯等多个方面,其中一些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另一些是选择性答案,让人们有自由表达的话语空间。
四、调查结果1.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对于艾滋病的认知程度,94%的大学生表示已经知道过,但只有40%的人了解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此外,还有30%的人不知道艾滋病是否能治好,只有50%的人听说过如何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2.预防知识掌握程度在预防方面,大多数人知道使用安全套和避免多次性伴侣是最好的方式,但只有10%的人知道在医院接受艾滋病筛查是必要的。
3.性行为健康知识当被问及他们是否能在进行性行为前获得关于HIV状况的信息时,有30%的人表示从未谈论过这个话题,而另外30%的人则表示他们知道如何去发现一个HIV阳性的人。
而对于保护性行为,有80%的人认为使用避孕套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4.不良习惯大多数人坚信不会得染上艾滋病这种疾病,这些不良习惯包括多次性伴侣和吸毒。
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和正确理解有待加强。
一方面,只有40%的人了解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剩余大多数人未能及时获取这种知识,令整个人群难以避免艾滋病感染风险;另一方面,有30%的大学生不知道艾滋病是否可治疗,这也说明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调查分析
成都医学院07级检验本科2班徐辰
[摘要]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态度。
方法:对不同大学,不同专业共6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对医学生和非医学生进行对比调查。
结果:对艾滋病不同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的认识存在差异,在不同情况下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存在差异。
结论:大学生总体认知水平较高,医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占优势,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总体宽容。
应利用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与态度,进一步做好宣传和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
[关键词] 艾滋病;大学生;认知;态度
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
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
目前没有可以治愈的药物,但可以预防。
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在全世界传播。
截止2007年12月,全球估计共有332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近10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普遍提高,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及死亡有所下降,治疗艾滋病的主要疗法——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普及率提高四成多。
但儿童与青少年已经成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群体,全球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呈低龄化的趋势。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提供的报告,截止2007年底,全球332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不到15岁的儿童及15岁至24岁的青少年分别为250万和1000万。
在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儿童感染人数占全世界的90% 。
据统计,现阶段艾滋病病毒筛查年龄范围以从数年前的25岁至27岁提前至19岁到22岁。
在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却在激增。
中国目前抗“艾”形势仍然很严峻。
而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呈低龄化的趋势,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
大学生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个群体,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同时也应该在性健康和艾滋病等问题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而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医学生,应为其自身专业的特点,更应承担更多的防治艾滋病的责任。
今年暑假,我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利用网络,进行了一项名为“大学生对艾
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的实践活动。
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1.2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共11个选择题。
整个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6题,是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其中有对三大传播(血液,性,母婴)途径的考察,也有对一些非传播途径的考察。
第二部分共5题,对大学生针对艾滋病的态度进行采样调查。
1.3调查方法
利用网络BBS及相关论坛区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并将所收集的有效数据资料用Excel进行录入和相关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到66份有效回复,其中医学生答卷16分,占总体的24.24% 。
2.2 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2.2.1总体认知情况
通过对所有答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总体上较好,见表1,6道题目的正答率分别为81.82%、68.18%、89.39%、96.97%、100.00%、80.30% 。
绝大部份题目的认知水平达到了80%以上。
但在第二题,“蚊虫叮咬是否能传播艾滋病”这一题中,很多人选了错误的答案,正答率不足70%,可见调查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方面仍然存在误区。
2.2.2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比较
通过调查发现,医学生在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面并不令人乐观,甚至在有些问题的认识方面与非医学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如表二所示,在第3题“与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共餐是否会感染艾滋病”的问题上的正答率上,医学生的正答率75.00%与非医学生94.00%有很大的差距,但在普遍正答率较低的第2题,医学生的正答率为75.00%比非医学生的正答率66.00%要高。
2.3 对艾滋病态度的相关态度的调查情况
2.3.1 总体上来看,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人抱有宽容理解的态度。
对一些限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人身权利的做法多数持一种不支持的态度。
如表3
表3.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态度的调查
但在“应该在就业/工作提升方面限制艾滋病毒感染者/病人的机会”这个问题上呈一种相对平均的分布。
“如果在您的生活的地区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您主张”一题中,有65.15%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公开谈论但暗中防治的态度;有27.27%的人采取公开谈论这个问题并加大防治力度的态度;另外的少部分人选择了无所谓或是不知道怎么办的态度。
2.3.2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于艾滋病态度的比较
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在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态度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
在“应该在就业/工作提升方面限制艾滋病毒感染者/病人的机会”方面,医学生同意的人数比例(43.75%)多于不同意的人数比例(37.5%),且与非医学生的22.00%和70.00%存在很大差距。
“学校有权拒绝父母和亲属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儿童到校上课”方面,非医学生不同意的比例占到了90.00%而医学生却相对较低,占到68.75% 。
见表4、表5`
3 讨论
3.1 现象及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总体比较高,对艾滋病的一些传播途径的掌握方面较好,但在一些非传播途径仍存在误区。
同时调查表明作为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医学生,理应在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认知方面具有优势。
但调查结果却表明医学生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相反在某些方面认识程度反而较非医学生低。
这应该引起反思,医学生所具有的专业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医学生没有学以至用和对医学生健康教育的相对忽视是重要方面。
在对于艾滋病态度的调查中,大学生大多表现出宽容与不歧视的态度。
这对于形成一种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关爱的社会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树立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对稳定社会,加强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艾滋病目前不可治愈,预防工作是重中之重,而对于艾滋病的预防来说,观念和行为的改变则更为重要。
调查中发现,医学生在有些方面的观点和非医学生有差别。
通过深入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并不主张歧视,被调查者不仅从艾滋病人的角度考虑,也从社会其他成员的角度考虑。
认为适当地在某些方面对艾滋病人行为进行限制和管理,可以更好的减少社会其他成员的恐惧心理和减少患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3.2 对策
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程度总体较高,对艾滋病也大多持有正确的态度。
在这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是必不可少的。
调查发现单纯的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的分散式的干预形式效果不如讲座、视频、问题讨论等综合干预的方法。
可见通过多种渠道,多媒体的宣传方式对提高预防干预的效果是有很多的帮助。
而在大学生中进行适当的讲座,讨论,健康教育的讲座不仅可以增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培养对待艾滋病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和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降低大学生群体艾滋病感染率。
只有干预活动全面、有效、持久地开展下去,才能达到防控艾滋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伟昌,贺莉萍,彭飞,等.湖北省某地对不同人群对艾滋病认知及态度调查[J].湘南学院学报,2004,6 (4):41-42
[2]杨吟,陈利,陈媛玲,等.2005-2006年昆明市居民爱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性行为的调查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2007,11(6):626-628
[3]黄开华,阎建平,吴水新,等.龙岩市社区大众人群不同干预形式普及艾滋病知识效果评价[J] .医学动物防制,2008 ,24 (6):412-414
附件一:
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对艾滋病态度问卷调查
第一部分艾滋病知识调查
1.一个看似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吗?
A.是
B.否
C.不知道
2.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
A.是
B.否
C.不知道
3.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共餐会感染艾滋病吗?
A.是
B.否
C.不知道
4. 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
A.是
B.否
C.不知道
5.与艾滋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是否能传播艾滋病?
A.是
B.否
C.不知道
6.与艾滋病毒感染者礼节性接吻是否会的感染艾滋病?
A.是
B.否
C.不知道
第二部分,对艾滋病态度的调查
1.只有道德败坏的人才会得艾滋病
A.同意
B.不同意
C.不知道
2.应该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与健康人群隔离
A.同意
B.不同意
C.不知道
3.应该在就业/工作提升方面限制艾滋病毒感染者/病人的机会
A.同意
B.不同意
C.不知道
4.学校有权拒绝父母和亲属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儿童到校上课
A.同意
B.不同意
C.不知道
5.如果在您的生活的地区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您主张
(只选一项)A.公开谈论这个问题并加大防治力度B.不公开谈论但暗中开展防治C.无所谓D.不知道怎么办
附件二:
被调查者的回复情况表
(前加“★”代表该被调查者为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