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杨玉良校长

合集下载

复旦校长迎新致辞:连续反思教育功利主义

复旦校长迎新致辞:连续反思教育功利主义

复旦校长迎新致辞:连续反思教育功利主义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今年的迎新致辞中说:“如果要问复旦和一般的大学有何区别,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或许和很多大学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我想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人文情怀的培养和熏陶.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在专业素养上出类拔萃,而且更具备非常全面的知识,并且拥有相当高尚的品德,能够引领社会走向美好.”“这就是我们复旦人常说的要关注人民的疾苦,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要关注整个人类的命运.复旦学生走向西部支教,并从那里带出了第一位复旦的新生,他今天就坐在这里.我为我们支教的学生感到自豪.”杨玉良2011年和2012年在复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一直在反思功利主义对高校教育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与影响.2011年,他引用大学生网络日志《我将如何读大学》以及《我和复旦》里揭露的“大学官场”怪现状,严斥教育功利化,同时连发三问:大学没有责任吗?大学的老师们没有责任吗?尤其是,难道我们在座的大学生们就没有责任吗?今年,杨玉良也向新生们指出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说:“你们完全可以毫无保留地质疑老师,你们更是可以毫无保留地质疑校长.”反思教育功利主义本身,其实也印证了他所说的独立思考、自由质疑的“复旦特质”.上海交大:不谈成功只谈做人2013年上海交大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张杰先请新生全体起立,一起为父母和中学母校的师长鼓掌,感谢他们的无私付出—用实际行动体会感恩和责任.他说:“你们也许很期望我告诉你们在大学怎么做才能成功……成功是世界上最难定义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因人因事而异.而且,如果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所谓的成功,你必然会和成功失之交臂……在真正步入大学的第一天,我们不谈成功,只谈做人,做一个独立、睿智、淡泊名利、德行高尚,拥有温暖人文情怀的人.”2012年的开学典礼上,朱杰希望新生们在交大养成科学的精神,人文的情怀和领袖的气质.“上海交大有很多一流的专业学院,但是,对本科生,我特别要强调通识教育对领袖人才的人文情怀培养的重要.世界一流大学几百年来始终坚持不变的全人教育理念,其精髓就在于构建文理相通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成功者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欧洲的文艺复兴之所以对后世影响深远,正是因为人文思想的解放而促进的多学科发展.”羊城晚报记者孙毅蕾(羊城晚报)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寄语毕业生:拥有理想主义情怀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寄语毕业生:拥有理想主义情怀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寄语毕业生:拥有理想主义情怀2014年,省级3个王牌特色学科和7个培育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2014年,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团队全自动机械旋拧生产攻关技术已经完成。

学校科研工作不断创新,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

2014年获国家级项目43项,比2013年增长了19.4%,两金项目42项,位列省属高校第3位;科研经费同比增长了13.3%,三大检索论文增长35.3%,CSSCI论文增长14.9%,主要核心期刊增长14.1%。

渤海大学科技园正式获批,有33家企业入驻,总注册资金,进一步加快了技术商业化的步伐;新增校企合作平台,科技活动月圆满结束,浓厚了学术氛围。

拥有理想主义情怀——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你们仍要进步。

因为虽然在南开的本科学业已经结束,但新的学习刚刚开始。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

我首先想谈的是“关于理想和现实”。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同时,我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学子都有理想主义情怀。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仰望星空的人应该是我们的大学教师,更是我们的学生。

因为,如果我们的大学和师生们都不仰望星空,那么这个民族的希望不会很大。

当呜呜咽咽的南曲迷蒙了春江月,敲碎人心的腰鼓裸露出黄土地,跺跺脚,走出去,便有一次喷薄、一种悲怆、一迸血气——迈过这一瞬,我们就已成熟、就拥抱环宇、就顶天立地——未来不可预期。

是悲剧?是喜剧?你们将要离开大连理工大学这所伴你们成长的美丽校园、离开你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实现你们的梦想开始新的航程,但无论你是开始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无论你是留在国内还是走出国门,无论碰到什么样的艰难和挑战,我都希望大家一定不要放弃驱动自己前行的梦想和责任,终身学习、终身提高、终身进取、成就终身。

杨玉良认为,大学生对一门学科认识得越深,就越会体会到这个学科在未来的社会,包括个人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比如说经济管理比较热,设想大家都去选经济管理(专业),这样行不行?显然不行。

复旦大学: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复旦大学: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复旦大学: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作者:谢铭来源:《求学·理科版》2011年第09期在复旦大学周围,你能找到全上海最高档、最精致的小店或咖啡馆,这是复旦学生喜欢的驻留地。

如果说北大人踌躇满志,清华人埋头苦干,那么复旦人则宛若行云流水,敏捷、细腻,精致、闲适。

走在复旦的校园里,你随时可能收到制作精美的宣传单,或许是复旦剧社在相辉堂上演《暗恋桃花源》,或许是爱尔兰乐团在东宫奏响交响乐,又或许是某个外企高管在3108室讲述他的奋斗史。

如果你认识来自复旦的朋友,你会发现他们有的喜欢西餐、烛光和红酒,能说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而有的却钟爱雕花竹筷和景德镇细瓷碗的别致,会和你谈论苏东坡或者胡适。

来复旦求学,你可以跟着赖声川的故事穿梭在古代与现代之间,跟着角色哭与笑;可以将脖子靠在舒适的椅背上就这么发呆、幻想;可以听过某位成功人士的事迹后,热血沸腾地回去狂背GRE单词。

这就是复旦的“自由”,不同于北大的自由,它是一种摆脱传统、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上的自由。

正是这样的自由,复旦人也才获得了“无用”的灵魂。

他们不会刻意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不苛求外界的认同,而更注重自身的修养。

当然,复旦这种自由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学生上,也体现在学校、老师上。

比如复旦最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让学生的课程不再是“固定套餐”,而是丰富多样的“自助餐”,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凡学校所有,你都可选择。

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那些所选专业不是自己真正兴趣的学生解决烦恼。

同时,也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

为了让理科生可以轻松地研读文学和历史经典、研究戏剧影视表演艺术,文科生能够充满兴趣地学习科技知识、培养科学创新和研究能力,通识教育的课程都是丰富多彩而又浅显易懂的,不会让学生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

也因此不少课程常常座无虚席,若想获得听课的好位子,不做好“占位大战”的准备是不行的,要是愿意站着听,那么也得提前进场,否则可能连门也进不了。

复旦大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复旦大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复旦大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作者:老夫子来源:《高中时代》2016年第09期如果说北大人踌躇满志,清华人埋头苦干,那么复旦人则宛若行云流水,敏捷、细腻、精致、闲适。

《尚书大传》中记载:“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也许是因为地处上海这样一座繁华时尚而又不失文艺小资的城市,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是温和、精致的,而骨子里却是骄傲的。

那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骄傲,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复旦学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来复旦大学快四年了,在这里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我感受着复旦的气质,浸染着复旦的光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复旦人。

走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你随时都有可能收到制作精美的宣传单,上面宣传着复旦戏剧社要在相辉堂上演《暗恋桃花源》,或者是爱尔兰乐团要在东宫奏响交响乐,又或者是某个外企高管要在3108室讲述他的奋斗史……来复旦求学,你可以跟着赖声川的故事穿梭在古代与现代之间,和剧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可以将脖子靠在舒适的椅背上发呆、幻想,任由温润的光阴如诗歌般在心中流淌;也可以在听过某位成功人士的事迹后,热血沸腾地回到宿舍狂背GRE单词。

如果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你漫步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就会看到这样的复旦人:他们三三两两地躺在草坪上晒太阳,天南海北地从西塞罗聊到寡头政治,然后再聊到庄子;或者是独自一人坐在树荫下,用一本美好的书消磨整个下午;或者在教室里奋笔疾书,穿了正装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再或者手捧一台单反相机,眯着眼选取最好的角度留下这最美时刻里的光影……而此时你恰巧没看到的复旦人也许正流连于复旦旧书店的故纸中,也许正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也许正和异国友人就什么问题激烈地争论,再也许他们刚从海外归来,带着满身的尘土和归家的喜悦……这就是复旦大学的自由,这是一种摆脱传统、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

正是这样的自由让复旦人获得了“无用”的灵魂,他们不刻意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也不苛求外界的认同,他们更注重自身的修养。

杨玉良在201X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杨玉良在201X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杨玉良在201X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杨玉良在201X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演讲稿开学典礼发言稿杨玉良在201X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杨玉良在201X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XX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开学典礼致辞中建议学生们要在复旦悟道。

杨玉良院士认为,学生更应该是在大学中悟道、受业、释惑,大学应该提供智慧与思维方法的教育,这是高等教育的回归。

他提出大学高等教育的精髓在于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

以下是XX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全文。

XX 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全文: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

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

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

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

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

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

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

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

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

复旦大学教授老师杨玉良在2017级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词

复旦大学教授老师杨玉良在2017级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词

复旦大学教授老师杨玉良在2017级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词篇【1】各位来宾、老师们、各位新同学:复旦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每年欢迎新同学的开学典礼,对复旦总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复旦”本意就是“太阳再一次升起”,而你们各位就是复旦校园里初升的太阳,是你们让复旦永远保持着朝气蓬勃,复旦非常庆幸拥有了你们。

有人说高考前的考生及其父母是不可理喻的,似乎进大学,或者说进好的大学、进好的专业成了唯一的奋斗目标。

我想,我们,包括整个社会对考前的考生和父母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理解,既不嘲笑也不打扰,但是现在你们踏进了复旦的大门,原先的激动、憧憬以及好奇会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冷静和思考。

进入复旦只是个开始,不仅是你大学学习生活的开始,更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的开始。

戴上复旦大学的校徽,相信大家都会感觉到一种庄严,因为复旦是一所神圣的百年学术殿堂,是个有传统、有故事的大学,而有故事的大学必定是有魅力的大学。

你们已参观了复旦的校史馆,复旦经历的一百多年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众志成城、追求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是历经坎坷,追求美好未来的历史——复旦就是民族振兴的交响诗中一串强劲而优美的音符。

老校长李登辉曾将复旦精神概括为“团结、服务、牺牲”,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复旦人敢于担当,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

所以,虽然你们已戴上了复旦校徽,但要成为真正的复旦人,还要有一种特殊的复旦气质。

下面我就我所感受的复旦的气质,跟大家谈一点体会。

复旦人的气质首先体现在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的精神。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在《我的大学》一书中对大学生曾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描述——一个在大学附近的小杂货铺里,大学生们常常带来厚厚的书本,用手指头搓着书页面对面地喊叫,各人说着各人所喜爱的真理。

他们有着我说不出来的思想,我对这些人的喜欢几乎到了发狂的程度,感觉就像一个被允诺给予自由的囚徒。

这个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基于博览群书、思考和争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的方式,这是大学中诸多的求知学问、追求真理的基本方法。

2018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与2018大学升学宴致辞范文汇编

2018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与2018大学升学宴致辞范文汇编

2018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XX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演讲稿:怀疑的年代,仍需要天真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貌似有点矛盾的问题:是不是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越多,反而越应该设法找回我们人类本该有的天真?这里的“天真”所指的,恰如我们祖先在遥望着闪烁的星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痴迷,想去追究这个宇宙的秘密;它也指人类的天真,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一种谦卑和敬畏。

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已经丢失了许多人类的天真。

我们一定要设法把它找回来,至少能够部分的找回来。

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天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

受了更多的教育,并不表明就应该变得似乎高深莫测,其实此刻你更应该恢复人类的天真。

因为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去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道理,去探究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的造化。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说:“研究的动力必然不是来自哲学问题,而是来自事情的本身。

”因此,教育所要造就的不是貌似高深莫测的人,而是有着苏格拉底般天真的人——他明明可以有活路,但是为了他心中的学问,为了人类的天真,可以去赴死。

我们也要造就阿基米德般的天真,即使当士兵拿长枪对着他的时候,他仍然说,请你不要把我在地上画的圆给踩坏了。

我们也需要爱因斯坦、黑格尔、老子、孔子的天真。

他们的天真不是因为无知,这些人都知之甚多,不仅知道得多,而且非常通达。

他们的天真当然也不是愚蠢,更不是愚昧,只不过是他们不在乎,或者不谙于世故。

他们常常看起来冒着傻气,这在我们博士、硕士研究生身上也会出现,所以社会上才会说,“哦,一批傻博士”,但这恰恰是一种真诚和没有经过任何人工修饰的原始的纯真。

有时候,纯真的人在现实的社会中,看起来非常的羸弱,但他们却拥有伟大的、理性的和道德的力量。

但凡大学问家,都有这样一种天真。

而那些老于世故的、所谓“成熟”的人,对那种冒着傻气的人的天真似乎都不屑一顾,这些“成熟人”看似左右逢源,但他们只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必要去探索任何东西。

他们永远认为只要存在就一定合理,而合理的东西似乎就没有必要去追究,要做的只是去逢迎而不必去改变;一切只需要适应,而不必坚持;一切只需以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不必去顾忌道德。

杨玉良:愿复旦的未来更为美好!——在离任复旦大学校长时的讲话

杨玉良:愿复旦的未来更为美好!——在离任复旦大学校长时的讲话

杨玉良:愿复旦的未来更为美好!——在离任复旦大学校长时的讲话杨玉良【期刊名称】《上海经济》【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1页(P24)【作者】杨玉良【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尊敬的喻云林局长,尊敬的杜玉波副部长,尊敬的徐泽洲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以及海内外所有校友们:首先,我要对许宁生院士来到复旦表示热烈的欢迎!我相信,在复旦大学党委,在朱之文同志和许宁生同志的领导下,复旦大学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我跟许宁生同志很早就熟悉,所以我完全有信心认为,在他的领导下,复旦会发展得更加辉煌。

回首这近六年的时间,用中国人的一个成语来描述,就叫“白驹过隙”,也就是一匹白马,在门缝间一闪而过。

但是当我醒过神来,又发现这还不完全是一头白驹,它是斑马,是先过了黑色的条纹,然后再过白色的条纹。

再仔细看一下,我发现这个黑色条纹还是涂抹上去的,因为它其实还是一匹白驹。

更何况,在现在的网络时代,涂抹起来很方便,抹成黑的很容易,抹成白的、红的也都很容易。

然而,不管怎么涂抹,它该有的颜色还是本来的颜色。

总之,对我来讲,时间确实过得太快了。

或许,这种感觉才是一种真实。

因为,如果你觉得无所事事,时间多到花不掉的话,如果你是一个时间的“富有者”的话,那么恐怕你可能只是生活在虚幻当中。

2011年9月以来,朱之文同志来复旦担任党委书记的三年多时间,我认为这是我工作最舒心的三年,也是最快乐、最痛快的三年,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而且如果说得再重要些,我觉得这三年将会成为复旦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所以在这里,我要向朱之文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要向复旦大学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们表示感谢!当然,我还有很多要感谢的,包括教育部,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复旦的支持。

我曾经说过,复旦在我的心中份量很重,是我终生的精神家园。

所以只要为了复旦的发展,我一定会主动去做有利于复旦的事情。

但更重要的是,只要为了复旦的发展,要我做什么或者不要我做什么,我都没有二话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杨玉良校长 来源: ♬折晋遥♪的日志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上午好! 我相信,诸位同学此时此刻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恨。当然,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无论你们藏有怎样的感受,激动还是怨恨,这一切都将成为复旦历史的一部分,并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在此,我特别要感谢今天在场的和没有在场的家长们以及中学的老师和校长们。四年前,他们怀着对复旦大学的信任,把你们送到复旦。今天,当你们走出这所学校,对于你们的未来充满期待的,除了他们,还有你们在大学的老师们,还有你们的母校——复旦大学。

此时此刻,我不想努力地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的年轻。我想,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

苏格拉底在雅典准备接受死刑之前,还不忘告诫人们:“有一个真理我没有时间来给你们阐述。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我相信许多学生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我不知道是否有的同学在省察时感到自己在这四年当中虚度了光阴。即便是有,也不用过分地伤感,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也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我的期望是,但愿复旦没有因为生怕你们“虚度光阴”而使你们被迫地“误用光阴”,而让你们远离智慧。

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省察的严肃问题是:复旦在这四年中给了你们什么!除了文凭以外,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的本质问题。哲学家也是数学家的A. N. Whitehead说过,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牢记、所背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剩下的东西才真正能够被称为是教育的。”对于复旦,我们都认为这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一颗自由而严谨、真诚而脱俗的心灵。复旦校友李泓冰女士曾经将其称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并诠释为:“所谓„自由‟,是思想与学术、甚至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或许,乍一看来,你们在复旦学习的东西很多都看似“无用”,但我要说,很可能复旦给你们的这些貌似“无用”恰恰是最神圣的、最尊贵的精神价值。在本质上,“无用之用”常常胜于“有用之用”,因为精神价值永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人的心灵的需要,它将注入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终生。

我在这里如此强调心灵,因为心灵的严肃和丰富是一切美德之源。1818年10月22日,黑格尔在受聘于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职务时曾经说过:“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这个“家园”就是我们的“心灵”。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但我感觉似乎他的讲话更适合于我们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我相信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

我们如此强调心灵,也是因为这是一所大学所能够给我们的学生最宝贵的东西。剑桥大学教授Alan Macfarlane曾经这样评价剑桥:“一个地方能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则必能吸引我们。”在他看来,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恰恰是八百年来无数在剑桥学习、生活过的智慧的头脑所形成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哲学和思想、知识和经验,音乐和建筑,甚至是故事和传奇。大学的精神是普世的,至少所有的大学之间的精神是相通的。因此,我希望每一个复旦人都知道复旦的追求就是要使复旦成为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地方,我们大家都要奉献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

复旦的心灵在哪里? 有一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中文系的朱东润老师在他的自传中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给学生讲《诗经》,讲到《采薇》的时候,有个学生站起来大胆地质疑书本上的解释,问题正中要害,这位学生就是我们章培恒先生。朱东润先生已经过世多年了,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著作、各种回忆文章甚至题词中,感受到他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非常遗憾,如今连他的学生章培恒先生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章培恒先生的作品中得到启迪和滋养,从那些亲切隽永的小故事中感受前辈的心灵,并由此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在课堂上,你们聆听着复旦名师们的侃侃而谈;在图书馆,你们领略着复旦学术大师的风采;在茶余饭后,你们谈论着复旦的轶事趣闻,谈论着陆老神仙(陆谷孙),谈论着哲学王子王德峰、丁耘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复旦心灵的所在,以及在你们身上的进一步延续。

今年也是我们谢希德老校长诞辰九十周年。谢校长虽然离开我们十多年,但是教师和学生们一直在传颂着她对学生的关爱、她对学校的民主管理、她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有力推动。所以在纪念谢希德校长诞辰九十周年的座谈会上,我说,谢校长会永远影响复旦,因为谢校长以她无与伦比的人格和智慧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校长才可以使一所学校品格高尚,风清气正。作为校长,谢校长的风范将永远激励我前行,我也要让谢校长的心灵在我的身上得以延续。

今年五月校庆期间,我和学生们座谈,请总务处通报了寝室安装空调的计划。我们校领导向同学们表示了道歉。因为我认为我们复旦人都应该坚守诚信。在对话期间,同学们对学校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批评,让我印象深刻。前几天,我和毕业生代表座谈,听听毕业生给学校留下的“金点子”。我在会上说过,毕业生代表所提出的建议看似并不起眼,但实际上都触及到了大学的根本。大学的根本就是学术。在大学的运行当中,无论是物质还是的精神的,都应该围绕着学术开展,也就是学术优先的原则。所谓的学术,就是研究和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所大学的根本。对大学的维护和爱惜,应该是渗透在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全心投入,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真心关怀,以及我们每一位复旦学子在社会上的一言一行,都将体现我们对复旦的珍惜。因此,我非常感谢同学们在复旦这几年为学校所作的贡献,你们用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认识了复旦、理解了复旦、爱上了复旦!

你们在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的同时,也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复旦充满期待。去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对同学们说,希望我们复旦学子走上社会,不要做高高在上、漠不关己的批评者,要努力做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对2011届的毕业生,我也怀着同样的希望。我相信你们走上社会,一定会以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养护社会的心灵,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并和以往不同。这也是复旦的心灵和想象力在全社会的延续!

然而,复旦还远未完美!我昨天晚上在写发言稿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令复旦人感到羞愧、感到伤感的事情,让我几乎彻夜难眠。请原谅我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来谈论一件不怎么愉快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我今天在这里不谈的话,那么我刚才前面说的话将全都是谎言!

事情是这样的,某学院的一位女学生今年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因为帽子掉下来了,她回头去捡帽子,但这个时候摄影师的快门按下了。照片当中就没有这位同学在里面,我觉得摄影师做得非常好,当场就补拍了照片。但是在昨天,她拿到这张毕业照的时候,却是那张没有她在上面的毕业照。她当然不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毕业合照上没有她,我想这样的心情所有在场的同学都可以理解。所以,她希望学院让照相馆重新印那张重拍的照片,把这个新的照片发给学院的每一个同学。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有人说,这没有学院的责任,是照相馆的责任,学院没有必要管。学院不仅没有管,而且让学生自己和照相馆交涉,甚至还有的人认为这位同学在小题大做,认为只要照相馆印一张有你在上面就行了,而其他同学拿到的照片没有你的话也没有关系。有这样认为的,无论是我们的老师也好、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好,我想他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女生只能询问同学们是否愿意一起分担重印的费用。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感到羞愧还是感到什么?至少我作为校长,是感到羞愧的。我说这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是我今天必须在这里讲。

我为此十分难过,而且也感到愤怒。学生低头捡帽子难道是她自己错了吗?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照片上有自己,是小题大做吗?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也许你们就会连夜找人印将出来!我不得不把我前面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一个人的冷漠引起了另一个人或者一批人的失望,心灵的底线一退再退,那么最后也就退到校长这里,然而校长无处可退。这样,我们怎么能够期望所有的复旦人自觉地去守护复旦的心灵?在这里,我唯一能做的是,我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

这个不幸的现实,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促使我再一次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复旦的追求真正成为现实,让我们不够完美的地方变得更加完美。我想,这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我们所有的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能够受到真正的尊重和尊敬;只要让我们每一位学生,包括刚才我提到的那位女同学都能受到真诚的关注和呵护;我们的师生都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对学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师生们才会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复旦,是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地方。这样的复旦,才会吸引更多的心灵。即使你离开了她,你也将对她永远眷恋,她将成为你毕生的精神家园!

一百年前,两位复旦公学的同班同学分别留学欧美,年龄可能比我们在座的还要略小一点。一百年后,两人分别作为中国的人文和科学的代表,其学术成就令人景仰,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我们世人所传颂。这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陈寅恪先生,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言说成为温家宝总理一生所崇尚的格言。他还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应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另一位是竺可桢先生。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