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鞋材市场及所用硅油和脱模剂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鞋材市场及所用硅油和脱模剂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鞋材市场及所用硅油和脱模剂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鞋材市场及使用脱模剂和硅油现状分析

一、鞋材市场概况

近年来中国制鞋行业步履维艰。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出口鞋类的反倾销案例越来越频繁,而欧盟的REACH法规更是对中国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飙升,新劳动法的实施,相关生产成本的提高,中国制造靠低成本所赢得的市场优势将逐渐消失。再加上08年9月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中国大小鞋企无不面临着市场严重缩水的窘境。这都直接影响到上游的鞋材厂商,要么改革创新,要么被淘汰。鞋材市场重心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将成为未来的趋势。目前鞋材厂商可见的改革途径有几点:

1、无论先前主做外销或内销的,无一不把目光转向内销市场上。东莞制鞋业继续巩固维护欧美市场的同时,频频加大对内销市场的开拓力度,力求控制销售额的跌幅。而部分走中低档生产路线的厂商,甚至完全放弃了海外市场。

2、尝试将出口欧盟及东盟的部分产品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一方面,制鞋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个产业总是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东南亚的劳动力原本就便宜。另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东盟将对中国90%以上的产品实行零关税,而东盟对欧盟出口可以免去16.5%的反倾销税。这意味着,被欧盟继续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中国鞋企,恰好可以借东盟市场缓解对欧盟的贸易摩擦冲击。

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国际市场回暖,给鞋材厂商带来了契机。部分厂商订单量出现“井喷”式的增长。但同时鞋材原材料价格也在疯狂上涨,比如聚苯乙烯的价格从09下半年以来,从每吨几千块涨到一万多块。鞋材价格上涨无可避免,目前业内对明年形势仍然看涨。

接下来是几大鞋材的市场细化分析:

(1)皮革:从09年3月开始,国际皮革市场回暖,同时,原材料价格也水涨船高。并且最近福建实施“环保风暴”,关停了大批皮革厂,导致很多皮革厂停产,剩下的皮革厂产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造成现在皮革价格涨的很厉害,相比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最低价已经翻番了。业内也表示,明年皮革的价格还会涨,很多销售商都在开始大量收购,囤积货源。

目前中高档皮革产地集中在沿海一带,尤其是浙江温州、福建晋江、广东、山东沿海。此类产品主销国外,而国外对产品质检严格,绿色环保是一个基本的达标要求。所以皮革生产中不仅是原料,以及助剂都应是环保型。而内地鞋材厂商多是开拓内销市场,中低档产品占多数。

合成革主要分为PVC、PU、TPU 。中高档产品中多以PU合成革为主,性能与天然革相近,且价格更为低廉。与PVC人造革相比,虽然PU革生产成本比PVC高出了近一倍,但其手感、色泽、弹性和透气性方面均优于PVC革,且PU生产污染比PVC小的多。

目前,全国约有50家PU浆料厂,具代表性的有德发集团、浙江华峰、青岛宇田/烟台华大、嘉兴禾欣和南英塑胶等,平均产能8000t/a,2003年溶剂型合成革浆料消费量为41万t。温州地区合成革厂有上百家,合计PU合成革产量约占全国PU合成革总产量的70%左右。从目前看来PU合成革应用正在逐步扩展,今后五年将继续以年均15%增长速度上升。值得一提的是,产品附加值较高的高物性PU合成革和超细纤维PU合成革产品的需求增长快速。

(2)鞋底/鞋跟:鞋底和鞋跟均属于微利产品,降价空间有限,价格也多受到成品鞋价的制约。

目前鞋底/鞋跟材料分为橡胶、PU、TPR三类。橡胶鞋底/鞋跟作为大众鞋底,市场需求量相对稳定,其价位波动始终不大。但目前而生产橡胶鞋底/鞋跟的原料聚苯乙烯,价格上涨幅度很大,给众多橡胶鞋底/鞋跟厂家带来生产压力。

PU鞋底/鞋跟多为聚氯酯弹性体,具有缓冲性能好、质轻、耐磨、防滑等优点,现已成为制鞋工业中一种重要的配套材料,高尔夫球鞋、棒球鞋、足球鞋、滑雪鞋、旅游鞋、安全鞋等许多鞋的鞋底、鞋跟、鞋头、鞋垫等重要配件都是用聚氯酯弹性体制成的。

(3)其他五金、饰品、辅料:这类鞋材降价空间十分有限,价格由市场说了算。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小件鞋材的销量和价格总体趋势都在走下坡路,但也偶尔出现过一些款式新颖的新品由于供货少,短期内能卖上不错价格的现象。但通常好景不长,随着众多厂家的大量模仿,供求关系立即会由紧张转为过剩,价格也会随之降下来并且一蹶不振。

二、鞋材所用脱模剂市场概况

脱模剂主要分类:

(1)高聚物类,如聚硅氧烷、有机氟聚合物、低分子量聚乙烯(也是一种润滑剂、分散剂)、聚乙二醇、环氧衍生物等。普通常用的为甲基硅油,常用于大型注塑件的高温脱模。

(2)无机物类:滑石粉、云母粉、二硫化钼、白黏土、陶土等再和其他助剂复配成脱模剂,多用于橡胶行业中。

(3)有机物类:有脂肪酸皂(钠皂、锌皂等)、脂肪酸、石蜡、白油、凡士林等。实质上可认为是塑料的内润滑剂或外润滑剂。

为了适合环保要求,无氯氟烷类、水基类脱模剂已成为发展趋势。

目前市场上鞋材材料繁多,所适用的脱模剂也是多样化,都是根据实际的工艺状况、原料、模具等诸多因素综合选择出来的。据以往经验,有大致上的分类:

(1)热塑性树脂:所用脱模剂的物质通常为碳氢表面活性剂或聚硅氧烷类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因不耐高温,长期使用后会在模具表面形成棕色结焦物而污染模具;有机硅油性脱模剂虽好,但在脱模后的模具表面产生一定的油状污染,使得无法二次应用,如鹰牌-C-1 & CL-2。可选用干性脱模剂,并可用于需要二次加工如丝印、涂漆、电镀和印刷的塑料制品。

目前还开发了一种氟碳脱模剂,具有使用浓度低,寿命长,对高粘度材料,有良好的脱模性,对制品表面污染小,可直接进行二次加工,模具表面无污染,脱模剂质量稳定,储存时间长等众多优点。

而EVA(热熔胶)目前推荐EVA脱模剂,是一种乳化型离型剂,良好的稳定性、耐高温--350度左右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水性环保性产品,安全无毒、无刺激性味,不伤害任何模型有机器材。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倍数加纯净水稀释使用,也可直接喷涂在模具或机械的表面,形成热稳定膜于一般模具温度不易碳化,不会积聚在模具的表面,更不会改变以EVA、橡胶等为原料之制品的自然色。

(2)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硫化胶:一般选用硅氧类脱模剂。

橡胶工业常出现模具污染问题,通常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在配方中添加少量有利于脱模的助剂,如棕榈蜡、氟蜡、聚乙烯蜡,硫化时它们可以迁移到橡胶的表面,在橡胶与模具间形成一层膜,防止模具被污染;或者选用选用氟系列半永久性脱模剂,由于含氟表面活性剂比碳氢表面活性剂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其含氟链定向排列在模具表面,形成一个不透湿、不黏的表面层,保护了模具和制成品。

在传统工艺胶鞋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粘辊现象,常见于氯丁橡胶(CR)胶料,解决办法是调节好辊温及配用内脱模剂。

而对新工艺鞋(橡塑鞋)而言,为了确保花纹清晰、轮廓分明,对流动性要求高,使用的内脱模剂,最好是具有改善了胶料的流动性的特点。

(3)PU原液:主要用于PU合成革和鞋底的生产。无毒、无公害、不燃、良好的贮存稳定性、成膜性和相容性,是聚氨酯原液今后的发展方向。

PU合成革的树脂配方中通常会添加少量有利于脱模的助剂。

PU鞋底多为微孔聚氨酯弹性体,聚酯型鞋底的某些性能如耐磨性、抗撕裂性优于聚醚型鞋底,但其低温性能较差,易水解(鞋底中的酯键与空气中水份结合后发生水解,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分子重排使拉伸强度减弱,挠曲性能变差,造成鞋底龟裂)和生物降解(聚酯型

聚氨酯鞋底的防菌性极差,在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中就能被霉菌所降解而不能使用)、加工困难、工艺也比较复杂。相比之下,聚醚型聚氨酯鞋底也有许多聚酯型聚氨酯所不及的优点,如:耐水解、抗霉变、优异的低温韧性、耐挠曲疲劳、耐用性好。可根据所用的原料及工艺状况选择相应的PU脱模剂。目前市场有几款脱模剂值得推荐:

1、德固赛:LS1459-102和LS112-1B(溶剂型),LS1501-25W和LS1549-2W(水性):性能好,经济效用,鞋底呈现出真正的干爽及无灰尘粘染性能在鞋底方面,制品可无需清洗操作直接上色。

2、西班牙P.C: LPIDC-5-12TF,制备过程未采用任何锡类催化剂,非常适用于聚酯和聚醚单色鞋底生产,提供鞋底雾面及磨光处理。

3、D0605:含硅、蜡脱模剂,水溶性环保产品:不但具有市场上其他含硅脱模剂的使用效果,还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价格比纯硅产品低)。其他含硅脱模剂的成本为5000元/吨,该产品为4000元/吨。

目前环保是主题,通常聚氨酯材料会散发出的气味,对人体有危害,也造成环境污染。控制方法之一是降低所用脱模剂VOC值,或使用水性脱模剂。推荐使用有机硅乳液E101CN 是一种通用型的水性脱模剂、隔离剂,主要成分为含阻蚀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水包油乳液。它能够更好的保护喷枪和模具,也可以很方便的分散于冷混配方中。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脱模剂的市场在不断扩大。橡胶行业、塑料行业、皮革行业、等应用十分广泛。仅就PU鞋底而言,国内现在有制鞋企业20000家左右,年需要有机硅乳液脱模剂近1000吨左右。

三、鞋材所用硅油市场情况(只分析PU材质的鞋材)

目前PU皮革可划为半硬泡,PU鞋底则多是微孔弹性体,可选用相应的配套硅油。由于皮革和鞋底都是由PU原液发泡产生,硅油一般都是已经添加入原液中。

对于中高档鞋材,特别是出口产品,环保无污染仍然是重要指标,硅油作为生产助剂也需要考虑低VOC或零VOC。

至于出于安全的考虑,可赋予硅油阻燃性能。例如德固赛公司研发新型阻燃硅油——TEGOSTAB?B 8239。TEGOSTAB?B 8239是一种生产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硅油稳定剂,特别推荐用于需要通过燃烧测试的泡沫生产,同时,不但可用于普通的泡沫生产而且成功地用于二氧化碳发泡生产技术。在生产中能够节约25%的阻燃剂。可以降低配方中卤化磷酸酯、三聚氰胺等阻燃剂的用量,从而可以生产出具有较高强度的高质量泡沫,也大大减少了实际燃烧过程中腐蚀性烟雾。

硅油在鞋材生产中不仅仅可以作匀泡剂,也可用作脱模剂。硅油具有良好的润滑和防粘性能,无毒、耐高温、抗氧化、不易挥发、不腐蚀模具、具有良好的喷出性,并能使脱模部件的表面具有良好的光洁性,加上对金属无腐蚀,对大多数橡胶、塑料不互溶,因此被广泛用作橡胶制品、塑料制品、金属铸造等的脱模剂。硅油作为脱模剂主要有:油型脱模剂、溶液型脱模剂、乳液型脱模剂、硅膏型脱模剂、气雾剂型脱模剂。

还有一种硅树脂脱模剂,是可固化型脱模剂,它与硅油型脱模剂相比,其优点有:涂覆一次可使用几十次到几百次,减少了材料费及人工费;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减少废、次品率;提高制品表面光洁度;模具型腔清洁,有害烟雾少;延长模具型腔等使用寿命;具有更好的脱模效果。如对粘附性大、脱模较难的聚氨酯鞋底的成形,可使用二甲基硅油与MQ型硅树脂为有效成分的溶剂型脱模剂。

四、部分鞋材厂商简介

皮革厂商:

1、佛山市威仕宝皮革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内规模较大、品种齐全的大型皮革企业。公司旗下包括二个专业生产基地和三个大型门市部,工厂拥有多条国内领先的皮革生产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00多人,销售公司拥有专业营销队伍150多人。旗下旗帜品牌“威宝”,主打PVC、PU等皮革产品。

联系人:威仕宝经理

地址: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山材料市场第九座

电话:86-0757-******** / 86-0757-*******

传真:86-0757-********

公司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9e6162492.html,

2、江苏启东欣美合成皮革有限公司(中美合资)

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PU/PVC合成革整厂设备,年生产能力超1000万码,生产的PU、半PU及PVC合成革(厚度0.3MM—1.3MM、宽度54”/1.37M),产品通过财团法人日本化学纤维检查检测,是生产各种服装、箱包、沙发、鞋类、汽车座垫、雨衣、装卸品及各种体育用品的理想材料。

联系人:张献洪销售经理

地址:江苏启东南阳镇协兴北街28号

电话:86-0513-********

传真:86-0513-********

3、成都和鑫皮革有限公司

公司拥有先进的干、湿法生产线,专业生产直销PU人造革,PVC人造革等。产品广泛用于鞋类、靴、服装、沙发、球类、装饰材料及其它特殊产品等,并可按客户要求配合开发,打样。

联系人:张先生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市双流县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黄河路5段53号

电话: 86-028-********

传真: 86-028-********

4、广州高吉皮革有限公司

公司拥有多条台湾最新干湿法生产线,专业生产各类干法PU、半PU人造革、各类PU湿法合成革和各类植绒面料,使用于服装、鞋面、鞋里、箱包、手袋、球类及装饰等应用领域。为了扩大市场,在广州花都又新建了厂房,来满足市场需求。新工厂主要生产皮革压花、印花、金属PU、七彩皮革、艺术皮革等等。联系人:孙经理

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团结村莲花塘工业区

电话:86-020-********

传真:86-20-36800107

5、东莞仕途皮革制品有限公司

建立于2000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现有员工人数约300余人。本公司引进海外先进设备及最新技术,专业生产各种风格的真皮系列:牛皮革;猪皮革;羊皮革以及PU皮革;PVC皮革;PU-PVC合成皮革的大型企业,拥有一支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现代化高水平管理队伍,是一间集产品开发、设计、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地址: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

电话:86-769-85704820

传真:86-769-85155211

鞋底厂商:

1、威克(福建)轻工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4年,系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香港独资企业。公司总投资2500万元。专业生产

EVA、MD鞋底、PU鞋底以及EVA组合底,年生产鞋底1500万双。

联系人:林鹏山总经理

地址: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洋埭刘浦工业区

电话:86-595-85163111

传真:86-5959-8508808

公司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9e6162492.html,/

2、佛山南海熠煜建诺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原建诺高分子材料研究所)

创办于2005年,位于佛山与广州交界处的南海区里水镇,厂房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拥有员工200多人,其中高素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50多名。公司专业从事研发、生产以聚氨酯为主的鞋材产品。

经营范围:PU中底、半叉、香型鞋垫; GEL鞋垫系列; TPU聚氨脂系列鞋垫; 运动鞋

联系人:许建华总经理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北沙鹤暖岗工业区(北沙加油站对面)

电话:86-757-85613773

传真:86-757-85625600

公司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9e6162492.html,

3、温州华展鞋材有限公司

创建于1995年,以开发、生产、销售高中档聚胺脂(PU)鞋底为主,日生产能力达到数万双。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外销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占地面积19000多平方米。员工400余人,其中高、中级技术管理人员占10%。置有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其中从意大利直接引进自动喷漆流水线2条,自动淋漆线2条等高端流水线及精密成型设备4台等。

联系人:姜旭外贸部

地址:温州市鹿城区仰义沿江工业开发区沿达路十号

电话:86-577-88638585-815

传真:86-577-88626978

4、高密市德兴鞋业有限公司

创建于1995年,专业生产男女鞋底。品种有橡胶、PU、TPR、PVC、组装等五个系列,300多个款式。占地面积53280平方米,建筑面积39800平方米。公司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完整的检测设备,玉鸟鞋底畅销海内外,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联系人:李继德总经理

地址:山东省高密市柏城开发区三真大街2号

电话:86-536-2538558 2538588

传真:86-536-2538598 2538568

公司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9e6162492.html,

5、成都鑫聚鑫鞋材有限公司

始建于1998年,占地20余亩,员工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和专业设计、管理人员30余人。主要从事PU、PVC、TPR、TR橡胶以及橡胶发泡等一系列产品的开发、设计及其生产。年产量达400万双。

联系人:王维洪销售部

地址:四川成都市武侯区凉水井一组

电话:86-28-85038178

传真:86-28-85037418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脚步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证券分析师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普及证券知识、推动理性投资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正面临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这一新形势既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又急切呼唤着新的改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4—1991)。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萌芽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全国性的有形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在一些大城市一级半市场上,开始有人研究股市行情,传递信息,指导操作,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证券咨询群体。 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1991—1998)。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飞速发展阶段,也是管理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成立之时,为适应证券公司的需要,

证券咨询部门纷纷成立,最早是从券商的客户服务部门开始,准确地说是营业部对股民进行的“入门指导”,离严格意义上的咨询业务相距甚远。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投资者还比较陌生,此时,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入门指导”的作用。接着,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由于证券市场投机风气弥漫,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策”“、庄家”、“内幕消息”等概念上,为迎合投资者投机的需要,各类“股评家“”股评人士”“、市场人士”、“证券研究员”活跃在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新闻媒体之上,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而且市场缺乏政策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的阶段,各类管理法规和条规相继出台,管理部门开始监管。面对证券咨询业的放任自流和大量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管层开始引起注意,1998年4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并实施,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其后颁布执行的《证券法》,中国证券咨询监管法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2000年7月16日我国颁布实行了《中国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并且在2002年12月13日成立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委员会,使证券分析师的管理趋于规范。但是,多年监管空缺造成行业总体素质偏低和短期的投机心态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建筑工程领域对于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借助先进的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先进的工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领域的效益,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技术工程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1建筑工程技术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自身调节能力不断增强,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的管理理念不断优化,建筑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步入管理现代化阶段。建筑经营管理包括对于建筑项目过程全方位的管控,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影响着企业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提高建筑工程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逐渐上升成为营销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不断推动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普遍诉求。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1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安全性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问题,要保障建筑各个方面符合国家的各项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安全性成为了工程技术最先需要保证的问题,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程序不断科学化,建筑材料的制作与选择也更加丰富。在整个建筑项目工程中,工程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项目工程会受到气候天气影响、地形地势限制、建筑规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先进技术所发挥的保障安全性作用至关重要,通过质量检测、科学施工等环节保障项目的安全。 1.2影响建筑工程的效率 工程技术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由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求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共同协作,工程技术的提高将为协作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建筑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设备,提高项目建设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工程发展飞速,行业竞争激烈,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飞跃。比如在接地设计技术、抗震技术、防渗漏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结合具体的地形地势、气候天气等施工条件等因素制定选取不同而处理方案,推动着项目工程施工

中国鞋类市场状况(doc9)

中国鞋类市场状况 一 . 市场概况 1. 2001 年,中国鞋类商品市场的主要特征体现 为供大于求,价格稳中有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据中华全国商业资讯中心对全国大型百货商场的统计,2001 年鞋类商品销售 3.52 亿元,比上年下降 11.7% ,其中,皮鞋销售 2.4 亿元,下降 7.3% ; 童鞋销售 0.57 亿元,下降 12.9% 。 2. 中国每年制鞋 60 亿双,占世界制鞋总量 的5 1 % ,是全球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 其中皮鞋年产量为 24 亿双,占世界皮鞋 总产量的 40% ,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同时 是世界第二大鞋类消费市场,占全球消 费总量的 22% ,仅次于美国。目前中国的 制鞋产业中大约有 20,000 家,国内鞋类产 量的 85% 为中低档品,而大多数中高档鞋品均从国外进口。 3. 中国鞋类市场可细分为四大部份:皮鞋、胶 鞋、布鞋及塑胶鞋。除各细分市场

对鞋的款式和用料日趋转变外,各类鞋 的消费结构亦有变化,消费重心逐步由 胶鞋向皮鞋转移,皮鞋的销售比重由早 费群亦期只有 9% 已上升到目前的 35% 。消 由原来的城市扩展至农村地区,产品亦 开始由低档向中高档发展。 4. 内地鞋业市场的竞争分三个层面。纯进 口品牌产品,主要是来自义大利、西班 牙等欧美一些国家占据高档市场;中外 合资企业的品牌,这些产品基本都是来 自香港和台湾地区,凭其资金和设计实 力占有中档市场;纯本地厂商基本在低 档市场挣扎,不过一些有实力的本地厂 商亦开始进入中高档市场。 5. 内地鞋类生产、出口遍布全国各省(区、 市 ) ,但相对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全国皮鞋产量中,广东、福建、浙江、山东 4 省占 80% 以上;塑胶鞋产量中,广东、福建、山东 3 省占80%。广东、福建、浙江、山东 4 省出口鞋数量也占 80% 以上。

我国证券市场现状

目录 一、引言 (1) 二、我国证券市场现状 (1) 2.1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 (1) 2.2我国证券市场发行规模.. (2) 2.3投资队伍壮大以及交易额增加 (2) 2.4证券市场监管法制化 (3) 三、市场存在的问题 (3) 3.1新股发行制度不健全 (4) 3.2市场监督力度不够 (4) 3.3证券市场缺乏诚信 (5) 3.4我国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 (5) 四、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措施 (5) 4.1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5) 4.2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 (6) 4.3完善法规体系,加大处罚力度 (6) 4.4加大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7) 五、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趋势 (7) 5.1制度创新全面推进.. .................................... (7) 5.2产品创新将系列化 (8) 5.3市场机构创新发展 (8) 5.4证券市场国际化 (9)

一、引言 证券市场是通过有效的竞争买卖证券的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证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十年的飞跃发展 在交易品种、市场容量、交易手段、监管规则以及清算体系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百余年的历程,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回顾十五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 1、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起步的,经过多年努力,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轨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我国早期的股票发行制度为行政审批制。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开始正式实施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证券发行制度由此从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由审批制转向核准制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场深刻变革,它大大加强了证券公司及各类中介机构的责任,为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维护“三公”原则、规范股票发行和上市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制度前提。 ②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逐步规范。经过15年的发展,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颁布了禁止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行为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同时还通过一系列法规条例对上市公司的红利分配作出了规定, 等等。同时,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从网上发行技术手段、上市审批制度、交易清算制度、席位和账户管理、行情发布和通讯方式等方面对市场进行管理。所有这些,有力地促进了证券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规范。但是,像杭萧钢构、S T长运之类的,各种形式的坐庄,操纵股价的不规范行为还屡见不鲜。

中国制鞋业与世界鞋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制鞋业与世界鞋业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受国际贸易壁垒、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短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国制鞋业面临著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制鞋业如何保持全球最大產鞋国和出口国的地位?如何从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如何从数量型向品质型、效益型转变? 在全球制鞋业的版图中,中国无疑是最为强势的大军团,因为在全球年產鞋量150亿双的份额中,“中国造”已超过100亿双。然而,进入风云变幻的2008年,一枝独秀的中国制鞋业开始了新的裂变,在国际贸易壁垒、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短缺,特別是国家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影响下,一直处於强势地位的中国制鞋业正面临著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中国制鞋业的转移危机以及產业升级的紧迫性,全球制鞋业新的格局如何变化,已成为全球业界关注的焦点。 世界制鞋业发展状况及消费市场概况 从全球范围上看,目前世界制鞋大国主要是亚洲的中国、印度、越南、印尼和泰国,欧洲的义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南美洲的巴西等。全球现有各种制鞋企业3-4万家,制鞋业及鞋材、鞋机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总计近1000万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產鞋国和出口国。近几年,中国每年生產各种鞋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66%,是世界最大的鞋类製造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 2006年,中国鞋类出口达76.5亿双,出口总值为218.1亿美元,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以上。 印度:是仅次於中国的全球第二大鞋类生產国。印度目前年產鞋约20亿双,约有4000家制鞋及相关企业,其中约500家为大型企业,3500家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產量约占印度鞋类总產量的60%到65%;大型企业一般能提供高品质的產品,主要为国际品牌加工。 巴西:是全球第三大產鞋大国,其女鞋品质和价格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份额,目前巴西有制鞋企业7200家,从业人员约30万,年產鞋7亿双,年出口鞋在1.8亿双左右。 越南:是全球第四大制鞋国,约有400家制鞋企业,从业人员约50万人左右。越南现年產鞋4-6亿双,其中90%產品出口。2006年,越南鞋类出口总值为35.5亿美元;2007年1-10月鞋类出口总值达32亿美元,同比增长9.9%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 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中国鞋类市场状况

中国鞋类市场状况 一.市场概况 1.20GG年,中国鞋类商品市场的主要特征体现为供大于求,价格稳中有降,市场 竞争更加激烈。据中华全国商业资讯中心对全国大型百货商场的统计,20GG年 鞋类商品销售3.52亿元,比上年下降11.7%,其中,皮鞋销售2.4 亿元,下降 7.3% ;童鞋销售0.57亿元,下降12.9%。 2.中国每年制鞋60亿双,占世界制鞋总量的5 1 %,是全球最大的鞋业制造基 地,其中皮鞋年产量为24亿双,占世界皮鞋总产量的40%,位居世界第一。中 国同时是世界第二大鞋类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2%,仅次于美国。目前中国的制鞋产业中大约有20,000 家,国内鞋类产量的85%为中低档品,而大多数中高档鞋品均从国外进口。 3.中国鞋类市场可细分为四大部份:皮鞋、胶鞋、布鞋及塑胶鞋。除各细分市场对 鞋的款式和用料日趋转变外,各类鞋的消费结构亦有变化,消费重心逐步由胶鞋向皮鞋转移,皮鞋的销售比重由早期只有9%已上升到目前的35%。消费群亦由原来的城市扩展至农村地区,产品亦开始由低档向中高档发展。 4.内地鞋业市场的竞争分三个层面。纯进口品牌产品,主要是来自义大利、西班牙 等欧美一些国家占据高档市场;中外合资企业的品牌,这些产品基本都是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凭其资金和设计实力占有中档市场;纯本地厂商基本在低档市场挣扎,不过一些有实力的本地厂商亦开始进入中高档市场。 5.内地鞋类生产、出口遍布全国各省(区、市),但相对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全国皮鞋产量中,广东、福建、浙江、山东4省占80%以上;塑胶鞋产量中,广东、福建、山东3省占80%。广东、福建、浙江、山东4省出口鞋数量也占80%以上。 6.目前,内地鞋类市场上,进口皮鞋虽然在用料、做工方面比内地产品优胜, 但由于价格昂贵,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因此国产皮鞋仍是市场主导,着名品牌包括「象百丽」、「哈森」、「金猴」、「富贵鸟」、「康奈」、「奥康」、「万里」等。 7.根据市场调查,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能够接受每双鞋100-300元人民币的价格。 在东部沿海地区,价格每双200元左右的当地名牌鞋品最受欢迎。生活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东南沿海城市的人群对鞋类产品的购买力最强。而在20GG年年底对北京、上海、广州3市市民的鞋类消费进行的调查表明,市民目前购买皮鞋基本以中高档鞋为主。其中,200元至500元占总量的70% 左右;100元的约占10% ;800元以上的占19% ;50元的只占0.4%。 8.内地的胶鞋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其生产能力达13.5亿双。目前实际产量为9.1 至9.3亿双,农村是主要消费群,约占全国胶鞋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二。另夕卜,布鞋穿着轻便舒适,价格相对便宜,消费群亦已由老年人伸展向中青年,城市对布鞋的需求大有超越农村之势。 9.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广东、福建、温州、成都、重庆5大鞋类生产集散地。 20GG年,广东基地内外销量达到30亿双,福建和温州分别在10亿-15 亿双左右,成都3亿-4亿双,排名第五的重庆产量不过1亿双。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摘要:市场的表现是远不如过去10年的上升走势,其中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则是,目前证券市场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反过来促使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投资方式的调整。现在的投资者,正处在逐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并探求新的、有效的投资盈利模式过程中。证券市场是通过有效的竞争买卖证券的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字:证券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制度债券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国证券市场却产生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是市场经济的早产儿,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在政府统一监管的前提下,行政手段的过度使用,加上对证券的严格管制使得证券行业基本脱离经营体系,企业融资渠道缺失。而金融开放的现实才凸显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弱小及其难以抵挡外来的压力和竞争的状态。 1、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政府债券发行)。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 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鞋业市场分析

?中国鞋业市场现状分析 ?时间:2009-05-22 【大中小】【打印】【关闭】?现状分析缺乏被市场认可的自有品牌,主要占领低端市场。中国出口鞋以贴牌加工为主,几乎没有被国外市场认可的自有品牌。绝大部分中国鞋厂是通过中间贸易商获取订单,利润被不断盘剥。中国鞋在国外仍然以低价取胜,主要占领低端市场,中高档鞋及自有品牌所占比例很小。反倾销税及高额关税。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中国鞋类产品三大出口市场。欧盟自2006年10月6日开始对来自中国的皮鞋征收为期两年16.5%的反倾销税,09年5月又征收范围扩大到经澳门转口的内地产皮鞋,致使近期中国鞋类产品对欧盟出口明显放缓。日本、美国同样采取税率措施限制进口。国际关税结构使得以低档产品为主的我国鞋类在美国市场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制鞋面料中的甲醛、偶氮染料、重金属含量、杀虫 剂和有机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均有严格的规定。欧盟2002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 鞋类环保标志标准大大提高了环保标准,对砷、镉、铅的浓度限量由原来的不得超 过lOppm,改为不得检出。REACH法规使不符合“新政策”的产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安全标志与生态标签认证。发达国家依据技术法规,规定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都 必须取得相关的安全认证标志。美国规定皮鞋包头必须经受严格的压力实验,才能 取得美国消费者安全认证标志,而根据欧盟PPE(个人保护装置)指令,规定鞋类 产品必须通过相关安全项目的测试标准、取得CE认证,加贴CE安全认证标志,才 能进入欧洲市场。 劳工标准。中国鞋类产品除了面临着绿色壁垒的限制外,它还受企业社会责任审核 的限制。目前,在劳工标准方面引人注目的标准是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和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2004年5月1日前后,美国与欧洲一些国家开始 强制推广SA8000标准认证,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我国建筑业及其发展历程 1.1建筑业的概念 建筑业是以建筑产品生产为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并没有公认的明确的概念表述,对建筑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业是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等;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等行业。狭义的建筑业从行业特性及统计的可操作性出发,目的在于进行统计分析,通常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采用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采用广义建筑业的概念。本文以广义的建筑业为概念,讨论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2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史 从1949年到现在,我国建筑业经历了形成和成长、停滞和徘徊、恢复和发展这样几个上下波动的阶段,各个阶段发展具体特点总结如下。 (一)产业的形成和成长阶段(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957年为我国建筑业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历程及特点可用表1所述一系列事件为标志。

(二)体滞和徘徊阶段(1958?1976) 该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 (1)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思想干扰,建筑业被错误的认定为消费部门而得不到重视,有一段时期建筑业甚至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沦为仅仅是实现基本建设的一种手段,其发展严重受阻。 (2)在发展过程中,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建筑业的发展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将建筑设计、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纷纷撤消,已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被批判,建筑<业的管理陷人瘫痪状态。同时,用非经济手段取代了经济管理。 (3)上述因素造成了建筑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的极度混乱,建筑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1961年建筑业创造的国民收人仅占国民总收入的2.2%,跌至最低点。施工企业由1958年的高度膨胀到六十年代初期的髙度压缩,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由1957年的3.1%减少为1965年的2.0%。在工程造价提高近一倍的同时,工程质量普遍下降,工程事故之多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三)恢复阶段(1977?1983) 1977年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我国建筑业以此为契机开始摸索自身的改革之路,进行了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并在全行业推广招标投标制。这些措施为建筑业的改革探索了道路,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步加大,1983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053亿元,净产值259亿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了1.4倍和1.2倍;建筑业总产值和净产值占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分别由1975年的8.1%和4.5%上升到9.5%和5.5%,建筑业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四)发展阶段(1984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引人了建筑工程竞争机制。在1983年全行业推行招标投标制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投标,1984年我国招标投标面积占当年施工面积的4.8%,1985年上升为13%,1986年为15%,1987年为18%,1988年为21.7%,1989年为24%,1990年为29.5%,1993年为40.6%,1995年为46%,1996年为54%^。我国建筑业的这一变革对世界建筑工程市场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建立了新的劳动工资机制。经过了恢复阶段改革建筑业劳动工资制度的探索后,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除必需的技术骨干外,原则上不再招收固定职工。这一政策加快了用工制度改革。在工资分配上,1984年国有建筑业企业普遍推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办法,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加快了管理体制改革。1984年国家把建筑业的改革作为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任务分配开始走向市场调节下的招标投标的轨道,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项目法施工和实施资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2016-2020年中国复方甘草片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复方甘草片 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16-2020

核心内容提要 产业链(Industry Chain) 狭义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各生产部门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具体生产制造环节; 广义产业链则是在面向生产的狭义产业链基础上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市场规模(Market Size) 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企业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投资规模;此外,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能够充分反应行业的成长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行业处在高速成长期,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和投资的。本报告的第三章对手工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同比增速有非常详细数据和文字描述。 消费结构(consumption structure) 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本报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1、产品结构,主要研究各类细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情况,以及细分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2、用户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给哪些用户群体了,以及各类用户群体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3、区域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到哪些重点地区了,以及某些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握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竞争。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代证券市场发展趋势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研究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金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无论是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还是发展的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银行、证券、保险业迅速发展,金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改革加快推进这表明当今中国金融业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正在成为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中国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改革任重而道远要使中国金融企业真正经得起开放条件下市场竞争的考验,经得起经济周期变化的考验,还必须继续推进银行、证券、保险企业的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证券市场,现状,问题,解决方法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单一依靠货币市场转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 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开始发挥越来越显著的积极作用。我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市以来到今年已经是二十一年了,这二十一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据中国证监会统计资料截止2011年九月上交所上市公司923家,总市值达16.2万亿。深交所上市公司1363家,总市值达到7.97万亿。 1、回顾中国证券市场二十一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当代证券市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资金的巨大需求,国家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率先在上海、深圳等地展开。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开始上海股票的柜台交易。 1990年,国务院批复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政策,同意在上海设立证券交易所。同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经国务院授权,人民银行批准,正式宣告成立。第二年,即1991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得到批准正式成立。沪深交易所成立后,本地发行的股票开始进场交易,这就是所谓的上海“老八股”和深圳“老五股”。之后国内其它地方发行的公司股票开始陆续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国内证券交易开始逐步规范化。刚开始,上海交易所对股票的交易价格进行管制,将股票交易的涨跌幅严格限制在1%以内。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南巡,肯定股票试点作用,造就了国内证券市场一轮大行情。由于股票供不应求,市场迅速上升,而股市的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进一步刺激了投资大众对股票的需求,于是国家开始加大股票供给,以发行股票认购证进行摇号抽签的形式发行新股,沪深股票市场规模开始迅速扩大。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面放开股价,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

亿利甘草良咽进入“成熟市场”经营案例

亿利甘草良咽进入“成熟市场”经营案例 靠名牌企业背景和巨额广告投入“炸出”的短暂辉煌不难,靠独特功效在空白市场上独领风骚也不难,但是如果市场新入者的目标是一个已经被各路诸侯割据多年,各家地盘早已成固若金汤的成熟市场,它的产品本身在功效上又无明显差异化,而它还不想在广告上花太多金钱的话,那么它的成功机率就几乎等于零。 从以上分析看,一直做化工和医药原料的内蒙古亿利集团在成熟的咽喉药市场上,是不可能有“黑马效应”的,但是亿利集团通过对市场背景的缜密分析和对产品定位、通路、广告投放的精心设计,居然“大爆冷门”: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的人都知道了亿利甘草良咽这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也蹿升至第五名。更有意义的是,亿利的成功再次引爆了咽喉药市,打破了这个成熟市场持续了太久的宁静。在亿利的影响下,跟进品牌泰诺、三九和江中等产品相继面市。 从去年5月完成研发和定位,6月组织生产和设计广告,7月拉队伍建渠道,8月15日推出电视广告,10月底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完成上架,12月就成为全国销量第五的咽喉药品牌,可以说,亿利甘草良咽成功地完成了入市的艰巨任务,并且为完成任务所支出的广告费与该市场的品牌领导者也基本持平。市场惯常规则是:市场挑战者一定要花费比市场领导者高的入市费用,亿利到底使的是什么“秘密武器”?请看本期亿利甘草良咽进入“成熟市场”经营案例。 1市场背景

★权威调查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咽喉类产品市场是一个具有稳定结构的饱和市场,它分为咽喉药和咽喉糖两类产品,这两类产品通路又分别有交叉,其中咽喉药市场稳定成熟,四五家主要竞争者分割地盘之后,近六七年来从未有新品牌能够成功打破既定格局成为有威慑力的挑战者。 产品的消费者为咽喉不适的需求群体,对价格不敏感,对疗效有较强的敏感度,销售渠道基本是通过医药公司进入医院、药店、诊所,这一市场大约有12亿~20亿元的市场容量;而润喉糖属于时尚消费品,适合年轻一族,价格敏感度高,购买随意性较强,终端是超市、便利店和特渠,这一市场的容量在6亿~10亿元之间。 ★在咽喉药市场上,金嗓子喉宝是绝对领先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竞争优势很强,其特点是外型区别传统片剂,渠道创造性地开辟了旅游网点及各地中转站的终端,产品力较强,以宣传广、疗效快、渠道广等优势十年来在消费者心目中竖立了牢固的品牌形象。在二线产品中,西瓜霜、草珊瑚含片、华素片等销售额也都过亿,三金西瓜霜得借光老字号,并推陈出新地开发了喷剂,在全国市场深得消费者欢心;江中草珊瑚含片近2年借广告之势销售有一定增长;而华素片则通过医药通路铺遍华北地区。此外还有一些三线产品,如健民咽喉片、咽炎片、咽立爽滴丸等每年靠部分优势市场占得4000万~8000万元的份额。这三线咽喉药产品价格相近,单包装均在元~5元之间,一二线品牌每年在巩固品牌知名度上的广告预算也都不下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武汉东湖学院 期末论文 题目: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1班 年级: 2012级 学生姓名:孙俊 学号: 2012040111006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1) (一)旧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简史 (1) (二)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简史 (2)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4) (一)中国证券市场取得的成就 (4) (二)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5) 三、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前景 (6) 四、结论 (7) 参考文献 (8)

内容摘要:30年,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中国证券市场从开始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推动着资本经济的不断壮大。本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每个发展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同时也从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证券市场发展成就问题前景 Abstract: 30 years, the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has gon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200 years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now, China's stock market from childish gradually mature.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day, on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refront, and promote the growing capit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of review and summary, for each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it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Key words: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Achievement The problem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旧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简史 我国证券,股票属于进口,中国作为这么长时间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商品经济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现代帝国主义列强与剥削,证券市场相对较晚出现,证券市场这个早产儿出现在在殖民社会。 鸦片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在中国用大炮打开了门锁,他们使用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大肆侵略中国的土地,经济侵略的步子逐渐加大,野心颇大的洋人们开始在中国开办企业,发行股票,因此在中国出现的第一张股票、债券都是由洋人发行的。中国债券的发行比股票要略晚。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软

2020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2020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公司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银行、信托下属的证券网点。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新中 国集中交易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二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 革和市场经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制度不断健全、体系不断完善、 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我国证券公司也经历了不断规范和发展壮大的历程。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证券经营机构行 业投资趋势调查及盈利空间预测分析报告》 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初期证券市场不够成熟、证券公司经营不够规范,特别是2001年以后股市持续低迷,2002-2005年证券业连 续四年亏损,行业风险集中暴露,证券公司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2004年开始,按照国务院部署,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施了三年 的综合治理,关闭、重组了一批高风险公司,化解了行业历史遗留 风险,推动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 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水平明显提高,证券业由此步入 规范发展轨道。 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证券 公司120家,其中上市证券公司22家、合资证券公司11家;根据交 易所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证券营业部7,199家。2014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共有38家证券公司获得A类评级, 其中,AA级公司20家,A级公司18家;52家证券公司获得B类评级,其中BBB级公司20家,BB级公司19家,B级公司13家;6家 证券公司获得C类评级。 同时,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证券公司总资产 为4.09万亿元,净资产为9,205.19亿元,净资本为6,791.60亿元。2014年度,证券业营业收入2,602.84亿元,净利润965.54亿元。

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 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我国也将面临向消费型社会转换,我国经济应该已经进入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至少投资是这个趋势。而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需求方的变化对于行业、企业盈利几乎是决定性的。而目前投资、需求的前景黯淡势必给建筑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从建筑行业各子行业近年的收入增速可看出,投资的不景气对建筑企业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传统业务快速下沉已经引起企业家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未来转型与改革是必然趋势。 我国15-64 岁劳动人口占比开始下降(% ) 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下降会影响投资增速

投资增速下行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 2015年10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累计同比为%,高出9月个百分点,表明资金面的紧张状况较之前有所缓解。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同比连续6个月回升,10月为%。 固定资产到位资金累计同比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值及同比 2015年前11月沪深两市定增的募集资金为9218亿,远超过2014年的6824亿,可见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逐渐增强。就建筑行业而言,债务直接融资量继续下降,偏好定向增发的企业越来越多。2016年定增募集金额已为历年最高,另外还有亿的定增方案正在审核之中(如果考虑349亿的优先股融资就达到了591亿)。2016年建筑行业定增融资将持续增加,资本市场将为建筑企业并购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筑行业融资情况(单位:亿元)

整体来看,由于投资下行,建筑公司经营承压,大部分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和债权融资以度过难关。稳定的资本市场为建筑企业转型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 建筑行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 一、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自“一带一路”这一概念提出后,全国各地区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寻找输出过剩产能的机会,以期实现更多价值。从各省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 的建设工作在获得各省市的关注,现在已经有多项项目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启动,预计未来将首先在铁路、航运、水运等基建投资方面得到切实地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