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建筑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课程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方法
(完整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

建筑整治分类图
分类1:保护修缮类
问题1:主体破坏严重 对策:落架重修 建筑结构:不改变主体结构
问题2:局部结构性构建残损 对策:揭顶修缮,替换构件、墩接等方式 建筑结构:不改变主体结构
孙家巷18号
大桥街34号
孙家巷12号
孙家巷12号
大桥街34号
大桥街34号
大桥街17号
大桥街17号问题3:主体结构较 Nhomakorabea,屋顶破损 对策:翻新屋顶,做防水等处理 建筑结构:不改变主体结构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
• 特色街巷格局
(1)明清时期城墙范围内传统街巷 (2)民国时期拆墙建路形成的街巷 (3)近代形成的方格网街巷格局 (4)与历史水系相关的街巷格局
• 历史城区历史水系
传统竹筒屋居住建筑肌理 花园别墅居住建筑肌理
沙面地区建筑肌理
工业码头仓库建筑肌理
风格各异的传统建筑类型
鼓楼公园路
1994年影像图
2011年影像图
风貌改造类历史文化街区
郁家巷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灵应庙 李氏宗祠 盛氏花厅 杨坊旧居 陈鱼门故居
类别
类型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坛庙宗祠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坛庙宗祠
古建筑
宅第民居
古建筑
宅第民居
古建筑
宅第民居
表4-2 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保护点信息汇总表
各地 商帮
钱庄 老板
学者
码头工人 手工艺人 卖艺者
民 国
苍 霞
商人 别苑
革
日命 商业仓储 本 志
人士
民 国 至 抗 战
工人学生
太 平 汀 洲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遗迹、传统工艺和文化活动,反 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特点。
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是民族文化的重要 载体,保护这些城市有助于传承 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
自豪感和凝聚力。
旅游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保护这些城市有助于发展旅游业, 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苏州的古城保护
01
02
03
园林修缮
对古城内的园林进行修缮 和维护,保持其独特的园 林景观和历史建筑。
古建筑保护
对古城内的古建筑进行保 护,禁止拆除和破坏古建 筑,同时对破损的古建筑 进行修缮和重建。
旅游管理
合理规划古城内的旅游路 线和游客流量,避免过度 旅游对古城造成破坏。
成都的宽窄巷子保护
保持原有格局
对宽窄巷子的街道格局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禁止随意改建和拆 除。
修缮和维护
对巷子内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保持其历史原貌。
商业管理
对巷子内的商业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禁止开设与历史文化不相符 的商业项目,保持其文化氛围。
感谢观看
THANKS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 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保护历史文化 名城可以避免文化遗产的流失,为后 代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城市格局,保护历史文 化名城可以维护城市的整体风貌和特色,提升城市的形象和 品牌价值。
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可以为城市 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和创意源泉,促进城市的文化创新 和经济发展。
活力和创新。
民间文化传承
通过民间艺术表演、节庆活动 等形式,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

(三)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
历史名城保护要从全城出发,采取整体 性和综合性的措施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进行 保护与控制: 对体现城市传统空间特色的原有因素实施 保护 对影响城市风貌特色的新建因素实施控制 与引导,从而达到保护与发展的整体协调
The Eபைடு நூலகம்d,Thanks!
(一)文物古迹的保护
文物古迹的利用 (社会方面、文化方面) 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利用就是积极的保护,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 利用方式 ① 继续它原有的用途和功 ② 作为博物馆使用 ③ 作为学校、图书馆或 其他各种文化、行政机构的办公地 ④ 作为参观旅游的对象
(二)历史地段的保护
街道建筑的保护(点) 对街区建筑的保护有立面保存、结构保存和局部 保存几种方式。 街道格局的保护(面) 街巷的整理和复原是十分重要的,即应保持原有 街道空间的比例和尺度不变,以符合人们对于体 验传统街区空间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心理需要,否 则将会使历史街区失去“灵魂”。 建筑高度和尺度的控制(空间) 历史街区的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整体协调也是保护 的重点之一。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当 从城市大系统的观点出发,保 护与建设相协调,统筹考虑多 方因素,采取综合措施。
从保护的空间尺度上可分为:
(一)文物古迹的保护 (二)历史地段的保护 (三)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
(一)文物古迹的保护
文物古迹的保护方法 冻结保存 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封不动的保存, 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 谨慎修复 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 以存其真” 慎重重建 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 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 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最新文档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民族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我国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令人十分忧虑的是,这些最能完整地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古城,在历尽沧桑,饱经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后,大都已面目全非,面临湮没的威胁。
如何保护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它们在科技进步时代,仍能保持其历史个性及其岁月,并富有创造性地留传给后代,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1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况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定标准核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不但要看城市的历史,还要这种看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是否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二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现状的格局和风貌应该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三是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布局和建设方针有重要的影响。
1.2 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
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和认识的误区2.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要意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美学价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与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以留存城市的记忆;也不只是继续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它同时还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按照历史和自然文化特征,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可分为7类:①历史上以政治中心为主的都城、省城、州城或府城、县城;②风景如画、依托山水名胜和重点文物古迹为主的名城;③以传统手工业、商业特别著称的名城;④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特色突出的名城;⑤边境、口岸及长城沿线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历史城镇;⑥以海外交通为主的港口名城;⑦重点革命纪念地名城。
其中有不少名城可以兼有几个特征。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分为2级: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建设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②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等为法律依据,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城市的历史价值、地理条件、民族特征、布局现状、建设需要和发展限度而作出的带有综合性的专题规划。
划分整个城市为不同的环境风貌分区并确定分区的基调,这是保护历史老区和建设新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对比统一、在规划上“分而治之”的首要准则和手法。
环境风貌和基调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
历史文化名城的这种反映,主要包括在两类风貌分区和相应的两大基调之中。
一是来自城市历史舞台的遗存和记忆,即反映历史文化基调的历史保护区,如历史分区或历史风貌分区;二是来自城市现代生活,以反映当代建设和发展为基调的新建区,或新建分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韩城、平遥、潮州是体现风貌分区规划,“分而治之”经验突出的佳例。
其中,历史分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特色浓厚,个性突出,在老城保护与建设中,失控甚少。
同时,新建分区则表现为一片新的环境风貌。
二者有明确的风貌分区界限,有完全不同的风貌基调。
但是在城市整体生活方面,在市政建设的道路交通、水、电设施等方面,二者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历史分区拥有较多有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和人类智慧,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发展的根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又有哪些呢?一、传统民居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传统民居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也是历史的见证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保护传统民居,使它们得以保存及传承,以此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需要重视传统民居的保护,保护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
同时,变革和发展也需注意避免影响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传承。
二、古迹、古建筑古迹和古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代表。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古建筑,多是历史名城的象征。
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需要注意其保护准则和标准,保证其基本完好无损、原汁原味的展示出来,一方面不改变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保障旅游人数的过程中不造成风险,满足参观者的各种需求并提高参观者体验。
所有的古建筑保护工作都应按照国家的规范法规、技术标准以及理念传承和发展,确保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传承。
三、历史文物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物包括各种物品,例如古代工艺品、书画、文献、铜器、玉器等. 这些文物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这些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的历史文物,我们需要加强文物的管理、保护和传承。
文物保护工作需做好文保计划,加强保护技术和监管手段,加强宣传教育,使每一个人都理解和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四、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城市、地域、民族和国家相互作用和影响着的文化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重视对各种民俗文化的保存、发展和传承,努力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保护民俗文化的生态环境,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法

第四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保护区的确定 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划定保 护区域。对于重要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街区乃至整个城 市范围内需要重点控制的古城区都要划定明确的自身保护范围以 及周围环境影响范围,以便对区内的建筑采取必要的保护、控制 及管理措施。 文物古迹的划分: 1、 绝对保护区:指列为国这有、省、市级的文物古迹、建筑、 园林等本身范围。所在的建筑本身与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的要 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 2、建设控制区:指为了保护文物本身的完整和安全所必须控 制的周围地段。即在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绝对保护区)以外划 一道保护范围,一般视现状建筑、街区布局等具体情况而定。一 般是控制建筑的高度、体量、形式、色彩等。 3、环境协调区:对有重要价值或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的文物古 迹,在其建设控制区的外围再划一道界线,并对这里的环境提出 进一步的保护控制要求,以求得保护对象与现代建筑空间的合理 的空间与景观过渡。 其他的划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 禁建区、控制区、影响区
在国外,往往只有一个保护范围的界限,反映出法 制的严肃性、可操作性以及重视历史保护的普遍性。 保护区的保护目的主要是改善和提高其价值与 特色,所以可以改变保护区的建筑设施以适应现代 生活的需要。这些内容包括: 1、消除影响保护特色的因素,如改善不适当的 小品,闲置地段的绿化,各类工程明线下埋等。 2、积极控制新建筑的使用性质和设计。如地面 铺装改善,恢复原有建筑细部等。 3、防止为了提高保护区的商业吸引力,进行人 为地“美化” 4、反对肤浅的抄袭式的仿古。 5、在修复、修缮、改善时,最好考虑采用自然 材料,避免使用模仿材料。另外,严格控制建筑外 立面细部和街道小品设施等。
1、城市布局调整 开辟新区,逐步拉开城市布局,减轻旧城压力,是当前协调名城的保护与 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开辟尊敬对古城保护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疏散古城人口,避免超饱和容量对古城历史环境的直接破坏,以及为解 决此问题提高新建建设高度和容积率造成对古城整体空间特色的间接性破 坏。 合理确定古城的主要功能与性质,高速不适宜在古城内发展的用地到新 区,减少因此而造成的对古城环境及历史建筑的影响,创造条件发挥古城 在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优势。 有利于对古城基础设施的改造与更新,提高古城居民居住环境质量。 缓解古城交通压力,可以利用古城内道路网密度大的优势来改善路况和交 通方式,不必拓宽道路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利于保护古城的空间尺度。 2、古城格局的保护 3、城市环境的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历史文化名城宛如璀璨的明珠,承载着过去的记忆,闪耀着岁月的光辉。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我们心灵的归依。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珍贵的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非简单地划定几个保护区、修复几座古建筑,而是一项涉及多方面、需要综合考量的系统工程。
首先,要深入了解和挖掘名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
比如有的城市曾是古代王朝的都城,有着宏伟的宫殿建筑和严谨的城市布局;有的城市是商业重镇,留下了繁华的商业街和独特的商业文化;还有的城市因宗教或文化名人而闻名,拥有众多的宗教建筑和文化遗迹。
只有对这些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评估,才能明确保护的重点和方向。
在进行保护规划时,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基础。
古建筑、古街巷、古桥梁等都是城市历史的物质载体,它们的保护需要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
原真性意味着要尽可能保留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建筑材料,不进行过度的翻新和改造;完整性则要求不仅保护单个的建筑,还要保护其周边的环境和景观,使其与整个城市的历史风貌相协调。
例如,对于一片古老的街区,不仅要保护其中的传统建筑,还要保护街道的尺度、走向,甚至是街边的树木和古井。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不能忽视。
传统的技艺、民俗、节庆等都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
通过传承人的培养、文化活动的举办、相关资料的整理和记录等方式,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
比如,在特定的节日举办传统的庆祝活动,邀请民间艺人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传统文化。
合理的功能定位也是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而破坏其文化特色,也不能因保护而停滞不前。
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发展与文化相融合的产业,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古城风貌特色的保持与延续 内容含:
• 古城空间格局 • 古城自然环境 • 城市建筑风格
– (4)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传统艺术、 民间工艺、民俗精华、名人轶事、传统产业等
第三节 名城特色分析
• 一、名城特色的认识 • 二、名城特色的表现 • 三、特色要素分析
一、名城特色的认识
• 城市的特色与其他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有着 物质生产的特性,是多层的综合艺术,是物化了 的艺术形式,城市的特色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 境和人在社会中的活动而产生的。
乡土建筑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江民锦 江西财经大学
第二部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与方法
• 第一节 名城保护的基本观念和原则 • 第二节 名城保护的内容 • 第三节 名城特色分析 • 第四节 名城保护的方法 • 第五节 中外名城保护方法的比较
第一节 名城保护的基本观念和原则
• 1.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
• 城市承担着交通、工作、居住和游憩的功能,始终为人提供服务。组成 城市的各种建筑及群体,随着时间迁移不断地老化、过时,城市的结构网 络及交通的发展是必然面临的问题。那么更新什么,如何更新,何时更新, 如何在更新中保护,成为城市保护中的问题。
•
—
上 模海 范市 村优
秀 历 史 建 筑
—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
司 母 戊 鼎
•
铜 鎏 金 佛 像
晚清青花盘
•
古 画
吴越国王钱刻本
城市保护的特点
• 城市是一个活的机体,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状态,因而是始终处于变化发 展的状态之下,一成不变是绝不可能的。
• 对于城市而言,保护只是局部,不会也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城市,所以保 留什么,改造什么,拆除什么以及如何保留、如何改造、如何新建对于城 市保护而言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历史文化保护的四性原则
• 可读性。是历史遗物就会留下意识的印痕,我们 可以直接读取它的“历史年轮”,可读性就是在 历史遗存上应该读得出它的历史,就是要承认不 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不要按现代人的想法去抹杀 它,大片拆迁和大片重建就是不符合可读性的原 则。
• 可持续性。要保护是长期的事业,不是今天保了 明天不保,一旦认识到,被确定了就应该一直保 下去,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这一代不行下一代再 做,你要一朝一夕恢复几百年的原貌必然是做表 面文章。
– 保护的范围由文物→历史建筑→城市,其保护 内容与方法是逐渐复杂与深广。
– 保护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 文物——记载历史信息的实物。方式:保存。绝对的 保持原状的护存
– 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观赏价值、使用价值。维护、 更新。绝大多数历史建筑依旧具有使用价值,这就完 全不同于文物的保护,保护时所面临的情况就变得复 杂了,面临维护与更新的问题。
2.名城保护的基本原则
• (3)合理积极利用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 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的开发 和利用。
• (4)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充分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 质文明的建设。
• (5)采用科学的保护方法。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 “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 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布达拉宫
二、名城特色的表现(六个方面)
• 文物古迹的特色:开封、安阳 • 自然环境的特点:绍兴、承德;大理、泉州 • 城市的格局特色:河南商丘、苏州、常熟 • 城市的轮廓景观特色:陕西榆林城 • 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特色:西藏、山西平遥、上
附:历史文化保护的四性原则
• 原真性。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原来的本来真实的 历史原物,要把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保存下 来,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 维修就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 整体性。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 在的,保护不仅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 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地段、景区等。
第二节 名城保护的内容
• 划分为: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
– 1.物质形态:⑴城市所根植的自然环境 ⑵城市独特的形态:指有形要素
的空间布置式。 ⑶城市的物质组成要素:主要指 建筑
– 2.非物质形态:⑴ 语言、文字 ⑵ 精神文明面貌:信仰、习俗。 ⑶城市生态结构—观念”氛围”:
社会群体、政治形式、经济结构
– 现代保护的概念已扩大到城市的范围,包括建筑群或 街区、地段或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城市:①是一个活 的机体;②保护局部;③城市功能发挥
– 文物古迹地段和历史风貌地段的保护差异?
• 文物(wén wù): 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 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包括具有历史、艺 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墓葬、建筑和 碑刻;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以及生活用品;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 史料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反映各时代 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 实物。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再利用———江南造船厂
2.名城保护的基本原则
• (1)从整体出发的保护原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城 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 单纯地考虑保护一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
• (2)保护与发展的相互协调关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 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 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 1993年襄樊会议:“ 保护文物 古迹与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 古城的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 城市的传统文化。”
• 名城保护涉及物质实体和社会文化范畴, 具体四项内容:
– (1)文物古迹的保护 古园林、古木、古桥; 名人纪念地、遗迹、遗址等等
– (2)历史地段的保护 含文物古迹地段即由文 物古迹集中地区及其周围环境组成的地段;历 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 物且风貌相对完整的生活地区。
– 江苏常熟:七条琴川齐入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 拉萨:古建、民俗风情、佛教文化;蓝、白、黄、绿、
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黄色象征大地,绿 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 – 绍兴:古越地。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名人辈出;师爷、朝奉:无绍不成衙、无绍不开店。
• 把握名城特色是保护工作的关键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