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康地区沙海组砂体预测研究

合集下载

孤东地区馆陶组河道砂体油藏勘探技术研究

孤东地区馆陶组河道砂体油藏勘探技术研究

The t c e hno o e e c on i e a s l gy r s ar h r v r l ands r s r i xpl aton e e vo r e or i of
G u nt o f r a i n i d n r a a a o m to n Gu o g a e
摘 要 :孤 东 地 区馆 陶组 为 河 流 相 沉 积 体 系 ,河 道 砂 体 岩 性 圈 闭 发 育 ,为 典 型 的 隐 蔽 型 岩 性 砂 体 油
藏 。 因此 ,加 强 河 道 砂 体 的 识 别 描 述 和评 价 研 究 ,才 能 实 现 孤 东 地 区 河 道 砂 体 勘 探 的 新 突破 。本 文 针 对
区馆 陶组 河 道 砂 体 勘 探 具 有 重要 的作 用 。
关 键 词 :河 道 砂 体 ;水 平 切 片 ;测 井 约 束 反 演 ;三 维 可 视 化 ;含 油 性 检 测
中 图分 类 号 :P 1 . 3 8 6 8 10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4 5 ( O 0 2 1 7 4 0 4 0 1 2 l 】0 —0 l 一O
孤 东 地 区馆 陶组 地 质 特 点 , 以高 精 度 三 维 地 震 资料 为基 础 ,形 成 了 “ 平 切 片 、 测 井 约 束 反 演 、地 震 属 水 性 分 析 、 三维 可 视 化 和 油 气 检 测 评 价 ” 等 勘 探 技 术 。河 道 砂 体 识 别 描 述 技 术 的综 合 研 究 ,对 指 导 孤 东 地
i e son, s im i trbut na y i t e — m e ina i u lz to a d va u ton o dr a b t c nv r i es c a t i e a l ss, hr e di nso lv s a ia in n e l a i f hy oc r on de e — ton” a he x or ton t c i ue i nd ot r e pl a i e hn q s,rve as nds de tfc in t c q s de c i d i om p e e ie i r la i n iiato e hniue s rbe n a c r h nsv

准噶尔盆地莫109井区弹性参数反演预测砂体厚度

准噶尔盆地莫109井区弹性参数反演预测砂体厚度
21 0 0年 6月
大庆 石油 地质 与开发
P toe m oo y a l e d De eo er l u Ge lg nd Oif l v lpme ti q n i n n Da i g
Jn .2 0 u e 01
V . 9 N . 012 o 3
第 2 9卷 第 3期
n s n t o io t lv rain c a a t rsis b a s o s in c aa a e a he e . T i eh d h s b e e s a d ish rz n a a ito h r ce it y me n f3 c D e s f d t r c iv d i hsm to a e n
t h e sb l y i n lz d Ba e n t e a o e r s a c s,t e i v ri n o h e s c p r mee s s nstvt i t e s n i ii s a ay e . me t s d o h b v e e r he h n e so ft e s imi a a t r e iiiy
mcrf c o a m t s(u ha & aevl i , & aei p d ne ec )i etbi e n th a i el t np r ee sc s Sw v eo t P Sw v e a c , t ei a r P cy m . s s lh da da tesme a s
Absr c : W ih te h l fp to h sc lsmulto flg ig d t GR a ei e fs n t n n d t n r ta t t h ep o er p y ia i a in o o gn aa, b s ln s o a dso e a d mu so e a e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砂体地震预测及勘探新突破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上古生界砂体地震预测及勘探新突破
c o mm e r c i a l g a s f l o w i n we l l Z T1 t e s t e d i n S h a n l s e g me n t o f S h a n x i F o r ma t i o n s h o WS t h a t t h e Up p e r Pa l e o z o i c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l i s p r e t t y g o o d ,An a l y s i s o f Up p e r Pa l e o z o i e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 f o r mi n g wa s ma d e ,i t i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u p p e r Pa l e o z o i c Pe r mi a n d e v e l o p e d s o u t h we s t e r n p r o v e n a n c e q u a r t z s a n d s t o n e s r e s e r v o i r b o d y ,a n d ma i n g a s b e a r i n g f o m a r t i o n s a r e S h a n l s e m e g n t o f S h a n x i Fo m a r t i o n a n d He 8 s e g me n t o f S h i h e z i Fo m a r t i o n . Th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s a n d b o d y i s r e l a t i v e l y t h i n ,a n d wh o s e b u r i e d d e p t h b e y o n d 4 0 0 0 r . Ga n s r e s e r v o i r s a r e g e n e r a l l y t i g h t i n t h e a r e a ,wh i c h

孤北洼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地震预测方法

孤北洼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地震预测方法

孤北洼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地震预测方法李辉;毕俊凤;孙超;孙耀庭;乌洪翠【摘要】孤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河街组三段广泛发育灰质泥岩,因其速度和密度与砂岩的速度和密度相当,导致该区砂岩储层地震预测难度增大.为此,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信息,进行砂岩储层地震预测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类型和地层展布特征的分析,遵循等时地层切片的基本原理,按砂层组厚度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然后,在分析灰质泥岩岩石物理学特征的基础上,优选出能够有效区分灰质泥岩和砂岩的泥质含量曲线作为敏感曲线;最后,利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有效融合多尺度资料,实现储层的精确预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多尺度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剔除灰质泥岩影响,提高砂岩储层预测的精度.【期刊名称】《石油物探》【年(卷),期】2016(055)003【总页数】8页(P441-448)【关键词】孤北洼陷;沙三中亚段;储层预测;敏感曲线;灰质泥岩【作者】李辉;毕俊凤;孙超;孙耀庭;乌洪翠【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已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的东部成熟探区对以描述砂体为主要内容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目标砂体已由地震可追踪的大型砂体转变为更加隐蔽的小型砂体,此类砂体岩相组合多样,砂体精细描述困难。

东部探区陆相断陷盆地中沙三段多见泥岩和砂岩、油泥(页)岩和砂岩以及灰质泥岩和砂岩等岩性组合类型。

地层切片技术应用的局限性——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砂体识别为例

地层切片技术应用的局限性——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砂体识别为例

地层切片技术应用的局限性——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砂体识别为例刘洪林;杨微;王江;陈可洋【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09(044)0z1【摘要】本文对地层切片技术在复杂断陷盆地砂体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指出切片技术应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等时切片并非一定是地质沉积界面,属性切片与地震属性的敏感性和稳定性有关.本文在准确研究探区内沉积体系的基础上,精细刻画振幅型和结构异常型沉积体系,并结合三维精细解释结果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在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河道砂体识别及南屯组扇体识别中,正确应用地层切片技术,分析并发现该区圈闭是以构造-岩性和岩性油气藏为主.根据预测结果部署并钻探H12井,获工业油流.【总页数】5页(P125-129)【作者】刘洪林;杨微;王江;陈可洋【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市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市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地层切片技术应用的局限性——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砂体识别为例 [J], 刘洪林;杨微;王江;陈可洋2.陆相断陷湖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砂体的控制\r——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为例 [J], 李跃;李军辉;王子赫;李美芳;娄洪;王琦;孙海雷3.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古地貌对沉积砂体的控制 [J], 李占东;鲍楚慧;王殿举;张海翔4.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伊敏组上段骨架砂体特征及其铀成矿潜力 [J], 黄少华;周文博;东艳;秦明宽5.复杂断陷盆地低渗透油藏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南二段为例 [J], 李婷婷;邓海;邹伟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分地中部区块白垩系清水河组砂体分布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分地中部区块白垩系清水河组砂体分布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分地中部区块白垩系清水河组砂体分布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准噶尔盆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探明区之一。

其中准噶尔分地是准噶尔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噶尔分地中部区块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一个典型的沉积盆地。

砂体是沉积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研究准噶尔分地中部区块白垩系清水河组砂体分布规律,将有助于加深对该地区沉积环境、沉积组合和油气勘探和开发的认识。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准噶尔分地中部区块白垩系清水河组砂体分布规律的研究,明确该区域沉积环境、沉积组合等信息,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搜集该区域的地质、矿产和油气勘探开发等相关数据资料。

2. 对该区域白垩系清水河组的地层分布、岩相特征、沉积环境进行分析,明确研究对象。

3. 选取该区域内代表性地层剖面进行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获取砂体分布、厚度、形态和岩性等信息。

4. 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总结准噶尔分地中部区块白垩系清水河组砂体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形成机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野外调查、岩石薄片分析、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

具体方法如下:1. 通过搜集该地区的地质、矿产和油气勘探开发等相关数据资料,对该区域的地质背景、沉积环境、沉积组合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2. 选取代表性地层剖面进行野外调查和取样。

在野外调查过程中,通过观察地层剖面的岩性特征、结构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等,确定样品取样点,并获取砂体分布、厚度、形态、颗粒组分等信息。

3. 通过岩石薄片分析、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室内分析手段,对取样的砂体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组成、孔隙特征、储层岩性等方面的研究。

4. 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综合起来,总结准噶尔分地中部区块白垩系清水河组砂体分布规律,并探讨其形成机制。

三、研究进度和计划(一)研究进度本研究的前期工作已完成,包括文献调研、数据搜集和初步研究等。

孤东九区南馆陶组等速砂泥岩储层预测

孤东九区南馆陶组等速砂泥岩储层预测

孤东九区南馆陶组等速砂泥岩储层预测作者:王玉环来源:《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2年第11期摘要:以孤东油田九区南馆上段为例,针对砂泥岩速度接近的薄互层储层进行储层预测。

采用试错法获得能够有效反映砂岩反映程度的地震属性,通过与地震反演平面图、砂岩发育指数平面图比较,认为低的振幅加速度与砂岩发育指数高值分布的平面位置吻合程度高,振幅加速度对砂岩反映效果最好,是该区识别和预测砂岩较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孤东油田;地震属性;砂岩发育指数;振幅加速度中图分类号: P6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31-021 概况孤东油田九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境内,仙河镇东约20公里。

区域构造位置位于中生界潜山背景上发育起来的近南北走向的第三系披覆背斜构造的东翼。

孤东九区南主要含油小层为馆陶组上段6砂组,油藏埋深1340~1460m。

孤东油田馆上段为河流相沉积,原油多集中于厚度小于10m的薄层砂岩中。

钻井揭示目的层砂体总体不太发育,尤其是缺乏厚且连片的大规模砂体,只有找到大砂体才能找到中型以上的油藏。

从油藏开发角度出发,也需要了解目前钻井所揭示的砂体彼此间连通状况。

2 储层砂体的识别2.1地震响应特征研究区馆上段砂岩与泥岩速度总体上十分接近,砂岩速度(2100-2550m/s)等于或略小于泥岩速度(2300-2700m/s);馆上段含油或含水砂岩速度(2100-2300m/s)略小于泥岩速度(2300-2700m/s)。

这种砂、泥岩速度之间的微小变化导致利用振幅或波阻抗等地震属性很难从大量的泥质岩背景中把含量较少的砂岩识别出来。

2.2测井响应特征地震储层预测的准确与否是通过反映储层的测井参数与井点的地震属性吻合程度来判断的。

因此,首先必须找到能反映砂岩储层发育程度的测井参数。

研究区地层埋深比较浅,压实作用不明显,泥岩与砂岩的自然伽玛、电阻率、声波等测井响应类似,对砂体识别不明显。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之一,其中乌—夏断裂带地处准噶尔盆地东南部,是盆地内最具活动性和广泛分布的断裂带之一。

砂体连通性是评价储层质量和成藏盆地有利区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对于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目前针对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砂体分布、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基本属性的分析,对于其连通性及成藏机制的研究还需要加强。

因此,本研究拟从砂体微观结构、沉积特征、构造变形历史、流体运移特性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

三、研究内容及方案(1)砂体分布及微观结构分析:采集乌—夏断裂带沿线的岩心样品,利用薄片显微镜、SEM等手段对砂体的分布、颗粒组成、孔隙特征等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揭示砂体微观结构对连通性的影响。

(2)沉积特征及构造变形历史研究: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分析,研究乌—夏断裂带中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构造变形历史,探讨它们对连通性和储层形成的影响。

(3)流体运移特性研究:利用岩心压汞分析、渗透率测试、油气藏物理模拟等方法,研究乌—夏断裂带砂体的渗透性、储层脆弱性等流体运移特性,探讨连通性与成藏作用之间的关系。

(4)研究成果展望:综合分析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机制,对于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野外地质考察及样品采集、样品观察和性质测试;第二年:微观结构分析、沉积特征及构造变形历史研究;第三年:流体运移特性研究及成果整理和撰写。

五、预期成果及应用价值本研究将从微观结构、沉积特征、构造变形历史、流体运移特性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乌—夏断裂带砂体连通性及其成藏作用,预计能获得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将为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参考,对于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尔康地区沙海组砂体预测研究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在储层预测研究上,如何更有效地识别含油砂体在平面上的展布范围,成为目前提高钻井成功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主要联合应用波阻抗反演技术以及三维孔隙度建模技术预测科尔康地区沙海组含油砂体的分布分布范围,为井位部署及储量上报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健词:古地貌恢复;储层反演;三维储层建模
科尔康油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康左翼后旗镜内,构造上位于松辽盆地南端的张强凹陷内。

科尔康油田上侏罗统沙海组分为两个岩性段,上岩性段主要为灰色、深灰色泥岩夹砂岩,属于浅湖一半深湖相沉积,下岩性段为灰色砂砾岩和砂岩夹深灰色泥岩,属于扇三角洲沉积。

沙海组砂岩和砂砾岩是科尔康油田主要的油气储集层。

沙海组碎屑岩的岩石学性质是科尔康油田储集层的重要特征之一,碎屑岩的岩石组分对储集层的成岩作用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1 地层
科尔康油田揭露地层自下而上为前中生界基底,中生界侏罗系上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下白垩系下统泉头组和第四系。

沙海组是科尔康的主要含油层系,分上、下两段。

泉头组(K2q):紫红色、暗紫红色泥岩与灰色、浅灰色砂砾岩、砂岩不等厚互层,地层厚度300-350m;阜新组(K1f):灰绿色砂砾岩、夹薄层砂岩、泥岩,地层厚度180-300m;沙海组上段(K1sh1):深灰、灰色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含砾砂岩,地层厚度70-240m;沙海组下段(K1sh2):灰色砂岩、含砾砂岩,砂岩为主,夹薄层深灰色泥岩;九佛堂组(K1jf):绿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含砾砂岩,地层厚度110-320m,与下伏义县组地层呈不整和接触;义县组(K1y):绿、灰、紫灰色安山岩,该地层在全区广泛分布最小埋深875m,揭露厚度280m。

2 储层波阻抗反演
2.1 储层波阻抗反演基本原理
储层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观测的地震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测井为约束,对地下岩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或求解)的过程,是利用地震资料反演地层波阻抗的地震特殊处理技术。

波阻抗是重要的岩石物理参数,它可直接与钻井资料对比,进行储层岩性解释和物性分析。

实际测井中得到的声波时差曲线是反映储层特征的最重要和常规的资料,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开展储层波阻抗反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在现今储层预测研究技术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因此地震反演通常被称为波阻抗反演。

一般说的储层反演按原始地震资料处理通常分为迭前反演和迭后反演两大类。

迭后反演在近20年中取得了巨大
进展,已形成多种成熟技术。

迭后反演按测井资料在反演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又可分成6类:地震直接反演(道积分处理)、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地震——测井联合反演、地震约束测井反演、模型约束随机岩性反演和神经网络训练下的波阻抗反演等。

按实现方法主要分为递推反演、基于模型地震反演等。

2.2 储层波阻抗反演结果
1994年3月白2、白3、白4井投入试采。

科尔康油田首次在白2区块(当时叫长北区块)上报Ⅲ类探明含油面积4.80km2,探明原油地质储量701.00×104t,目前该块已经投入开发,从反演的均方根振幅平面图来看,物源主要来自于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从砂体的厚度来看,白2块砂体最大,部署与砂体厚度与白2块砂体厚度相当,都较白4块砂体厚度厚,从反演剖面看,部署与砂体厚度与白2块砂体厚度相当,都较白4块砂体厚度厚。

3 三维维地质模型
地质建模技术是油田开发生产和研究工作的基础,地质模型是储层地质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是油藏描述的最终成果。

它综合了储层地质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内容,是连接地震、测井、地质、油藏各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地质模型的建立成功与否对开发战略的制定、开发指标的预测、开发方案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3.1 三维储层建模一体化数据库
一体化数据库是指在一个被控制的和安全的环境内可交互地进行存储、检索和共享勘探开发数据的一种数据储存系统,是一体化油藏研究的关键要素之一。

静态和动态高质量数据的获得及迅速地利用这些数据将永远是研究工作流程中必需的条件,一体化油藏建模研究的开始总是以收集所有的现有科学的数据库和其他来源的数据而开始的。

3.2 三维储层层位建模
三维储层层位建模主要是在三维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并利用单井小层层位进行校正,建立三维层位模型。

3.3 断层模型
地震、地质一体化的构造建模是准确建立欧603井区地质模型的前提,本次研究在地震解释的基础上,使用地震解释的断层数据,并使用综合地质研究时产生的对比断点作为约束,也就是用井上的断点数据和地震解释的断层进行锁定使对比断点一定在断面上,这样保证了综合地质认识和地震解释成果的一致性,根据断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对断层进行联结,最后建立出三维断层模型。

3.4 三维孔隙度属性建模
三维孔隙度属性建模主要通过数据正态变换、孔隙度分布变差函数分析,以单井孔隙度解释结果为基础数据,以建立的三维岩相模型为控制条件,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和协同克立金方法建立了粗面岩三维。

隙度分布模型,经模型三维可视化分析,提取孔隙度的三维展布特征为该区储层合理的勘探與开发奠定基础。

4 结论
本文主要联合应用波阻抗反演技术以及三维孔隙度建模技术预测科尔康地区沙海组含油砂体的分布分布范围,从预测结果来看,物源主要来自于东南、东北两个方向,形成的扇体为三角洲扇体,部署区砂体的厚度与白2块砂体厚度相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