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生物物理2001真题

南京大学生物物理2001真题

南京大学2001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三小时)考试科目 生物物理

得分:

专业:生物物理学

注意:

1.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2.本科目可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的计算器。

一、简答题(每题7分)

1.生物大分子有哪几种?

2.什么是肽链,试用两个氨基酸说明之。

3.简述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和特性。

4.描述DNA 的结构。

5.蛋白质是如何形成的?蛋白质折叠指什么?

6.简述视觉的神经生理过程。

7.简述生物膜的结构和特性。

8.什么是关于生物遗传的中心法则?

9.写出Hodgkin-Huxley 神经元模型的一般表达式。

10.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试简述化学突触的特性。

二、(15分)论述什么是蛋白质的一、二、三级结构。

三、(15分)用FitzHugh-Nagumo 方程描述神经元的跨膜电位:()5.125.18.03103

++-=???

? ??+--=V R dt

dR I R V V dt dV 其中,V 为跨膜电位,R 为恢复变量,I 为刺激电流。试分别讨论当I=0和1.5时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提示:先讨论平衡态的稳定性)

注:

的三个根为:(令)03=++q px x 231,322

132i p q +-=??????????? ??+??? ??=?ω3131233

123123131122,22,22??? ???--?+??? ???+-?=??

? ???--?+??? ???+-?=??? ???--+??? ???+-=q q x q q x q q x ωωωω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每章典型例题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 ?K -1 。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T 1=27℃, p 1=101325Pa ,V 1)→(T 2=27℃, p 2=p 外=,V 2=) →(T 3=97℃, p 3=,V 3= V 2) 例题2水在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0℃ 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 p ) s ,1 mol ,-5℃,θ p ) ↓△H 2 ↑△H 4 H 2O (l ,1 mol , 0℃,θp )(s ,1 mol ,0℃,θ p ) ∴ △H 1=△H 2+△H 3+△H 4 例题3 在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kJ·mol -1 、- kJ·mol -1 , 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mol -1 ,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解:(1) 甲醇燃烧反应:CH 3OH(l) + 2 3 O 2(g) → CO 2(g) + 2H 2O(l) Q V =θ m c U ?=- kJ/32)mol =- kJ·mol -1 Q p =θ m c H ?=θ m c U ?+ ∑RT v )g (B = (--×××10-3 )kJ·.mol -1

郑州大学考古历年真题

郑州大学考古历年真题 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学科、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考试科目:考古学通论共150分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5分) 1、间接打击法 2、安阳“三叠层” 3、河姆渡文化 4、郑州商城 5、汉长安城 6、五铢钱 7、元大都 8、简牍 9、唐三彩 二、简答题(每题15,共45分) 1、简述新石器时代村落的布局模式。 2、简述东周都城的布局特点。 3、简述唐陵石刻艺术。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中国古代墓葬形制的发展历程。 2、谈一谈自己对考古学的认识和读过的考古书籍和报告。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学科、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考试科目:考古学通论共150分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 1、考古学文化 2、龙山文化 3、失腊法 4、侯马盟书 5、龙门石窟 6、

云梦秦简7、博局镜8、唐三彩 二、简答题(共42分) 1、简述裴李岗文化的发现及其文化特征(12分) 2、概括东周列国都城遗址的特征(15分) 3、谈谈考古学的功用,你为什么学习考古学?(15分) 三、论述题(共60分) 1、论述安阳殷墟的主要发现与研究成果(30分) 2、试论秦始皇陵园的形制布局特征及其影响(30分)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学科、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考试科目:考古学通论A卷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 1、后岗“三叠层” 2、山顶洞人 3、裴李岗文化 4、侯马盟书 5、秦兵马俑 6、龙门石窟 7、五铢钱 8、唐三彩 二、简答题(共42分) 1、简述新石器文化的主要特征(12分) 2、简述中原地区主要青铜文化遗存(15分) 3、谈谈考古学的功用,你为什么学习考古学?(15分) 三、论述题(共60分) 1、论述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的发展(30分)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30分)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上学期)每章典型例题.doc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1013.25kPa 。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20.92J ?mol -1 ?K -1。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1mol, T 1=27℃, p 1=101325Pa ,V 1)→(1mol, T 2=27℃, p 2=p 外=?,V 2=?) →(1mol, T 3=97℃, p 3=1013.25kPa ,V 3= V 2) 例题2 计算水在 θp ,-5℃ 的结冰过程的△H 、△S 、△G 。已知θ)(,,2l O H m p C ,θ )(,,2s O H m p C 及 水在 θ p ,0℃的凝固焓θm con H ?。 解题思路:水在 θp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θp ,0℃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p 2O (s ,1 mol ,-5℃,θp ) ↓△H 2,△S 2, △G 2 ↑△H 4,△S 4, △G 4 H 2O (l ,1 mol , 0℃,θ p H 2O (s ,1 mol ,0℃,θ p ) △H 1=△H 2+△H 3+△H 4=θ)(,,2l O H m p C (273K-268K )+θ m con H ?+θ )(,,2s O H m p C (268k-273K) △S 1=△S 2+△S 3+△S 4=θ)(,,2l O H m p C ln(273/268)+ θm con H ?/273+θ )(,,2s O H m p C ln(268/273) △G 1=△H 1-T 1△S 1 例题3 在 298.15K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119.50kJ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298.15K 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285.83 kJ·mol -1 、- 393.51 kJ·mol - 1,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35.27kJ·mol - 1,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多校历年考古学考研真题

各大学历年考古学考研真题 2001-2011南大考古真题 2001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石器制作的间接打击法及其几种方法。 2、良渚文化的玉礼器 3、简述商至西周青铜器在形制方面的演化 4、汉代五铢钱的变化 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概述华北地区“匼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的石器特征、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 2、用考古资料分析仰韶文化早期的社会形态。 3、阐述二里头文化两个类型的文化特征。 4、概述汉魏洛阳城的地理位置、沿袭过程、平面布局。 2002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北京猿人的头骨特征。 2、概述河姆渡文化的文化特征。 3、简述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 4、简述隋唐墓葬的形制特征。 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分析丁村文化的文化时代和文化特征。 2、分析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文化时代、文化特征及其所处社会形态(用考古资料分析)。 3、用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的考古资料分析商代所处的社会形态。 4、概述战国都城的特征。 2003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9分,共72分) 1、山顶洞人 2、大溪文化 3、三星堆器物坑 4、碳十四年代 5、夏商周断代工程 6、汉长安城 7、龙门石窟 8、青花瓷 二、问答题:(五题中选做三题,每题26分,共78分) 1、概述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分布特点 2、概述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区系特点 3、概述西周宫室建筑的基本发现、特点和对中国宫廷建筑的影响 4、概述汉代诸侯王陵墓的主要发现和墓室建筑的结构特征 5、概述唐代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 2004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72分) 1、南京(汤山)人 2、石家河文化 3、尸乡沟商城 4、满城汉墓 5、长沙走马楼吴简 6、唐长安城 7、莫高窟 8、明孝陵 二、问答题:(每题26分,5题中选做3题,共78分) 1、试述周口店遗址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 2、试述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和文化特征 3、试述西周贵族墓葬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基本内涵 4、试述两汉王陵考古的主要发现 5、试述唐代城市考古的主要发现

南京大学2001-2016考古学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2001-2015考古学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石器制作的间接打击法及其几种方法。 2、良渚文化的玉礼器 3、简述商至西周青铜器在形制方面的演化 4、汉代五铢钱的变化 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概述华北地区“匼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的石器特征、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 2、用考古资料分析仰韶文化早期的社会形态。 3、阐述二里头文化两个类型的文化特征。 4、概述汉魏洛阳城的地理位置、沿袭过程、平面布局。 南京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北京猿人的头骨特征。 2、概述河姆渡文化的文化特征。 3、简述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 4、简述隋唐墓葬的形制特征。 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分析丁村文化的文化时代和文化特征。 2、分析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文化时代、文化特征及其所处社会形态(用考古资料分析)。 3、用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的考古资料分析商代所处的社会形态。 4、概述战国都城的特征。 南京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9分,共72分) 1、山顶洞人 2、大溪文化 3、三星堆器物坑 4、碳十四年代 5、夏商周断代工程 6、汉长安城 7、龙门石窟8、青花瓷 二、问答题:(五题中选做三题,每题26分,共78分) 1、概述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分布特点 2、概述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区系特点 3、概述西周宫室建筑的基本发现、特点和对中国宫廷建筑的影响 4、概述汉代诸侯王陵墓的主要发现和墓室建筑的结构特征 5、概述唐代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傅献彩)复习题及解答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第九章 1.可逆电极有哪些主要类型?每种类型试举一例,并写出该电极的还原反应。对于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在书写电极表示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可逆电极有三种类型: (1)金属气体电极如Zn(s)|Zn2+ (m) Zn2+(m) +2e- = Zn(s) (2)金属难溶盐和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如Ag(s)|AgCl(s)|Cl-(m), AgCl(s)+ e- = Ag(s)+Cl-(m) (3)氧化还原电极如:Pt|Fe3+(m1),Fe2+(m2) Fe3+(m1) +e- = Fe2+(m2) 对于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在书写时要标明电极反应所依附的惰性金属。 2.什么叫电池的电动势?用伏特表侧得的电池的端电压与电池的电动势是否相同?为何在测电动势时要用对消法? 答:正、负两端的电势差叫电动势。不同。当把伏特计与电池接通后,必须有适量的电流通过才能使伏特计显示,这样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溶液浓度发生改变,同时电池有内阻,也会有电压降,所以只能在没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才能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3.为什么Weslon标准电池的负极采用含有Cd的质量分数约为0.04~0.12的Cd一Hg齐时,标准电池都有稳定的电动势值?试用Cd一Hg的二元相图说明。标准电池的电动势会随温度而变化吗? 答:在Cd一Hg的二元相图上,Cd的质量分数约为0.04~0.12的Cd一Hg齐落在与Cd一Hg固溶体的两相平衡区,在一定温度下Cd一Hg齐的活度有定值。因为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在定温下只与Cd一Hg齐的活度有关,所以电动势也有定值,但电动势会随温度而改变。 4.用书面表示电池时有哪些通用符号?为什么电极电势有正、有负?用实验能测到负的电动势吗? 答:用“|”表示不同界面,用“||”表示盐桥。电极电势有正有负是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而言的。不能测到负电势。5.电极电势是否就是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势差?单个电极的电势能否测量?如何用Nernst方程计算电极的还原电势?

历年各大学考古学考研试题-15页word资料

2010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80分) 李济陶衣青州龙兴寺窖藏青白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典型器物失蜡法封泥 二、简答题(140分) 1.简述中国细石核的我分类并列举5处典型代表遗址。 2.齐家文化的年代、分布及基本特征,列举5处代表遗址。 3.简述商周时期的的族墓葬制度,并列举5处公墓遗址。 4.简述西夏王陵的基本布局特征。 5.简述仰韶文化早期聚落分布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6.简述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 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遗存及遗物。

三、论述题(80分) 1.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的材料,分析先秦时期都邑布局规划的基本思 想。 2.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论述北魏帝陵的基本特征。 四川大学2007年至2010年考古学考研试题 2007年 一、名词解释: 文化层细石器卡若文化甲骨文字墓志虎子安伽墓白沙宋墓 二、简答题: ①什么是新石器时代 ②“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有何重大意义 ③考古学上的“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有何意义 ④旧金石学与近代考古学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 三、列举题: ①试列举你所知道的三件商周青铜器的名称与时代,并作简要说明。 ②试列举三种不同形制的汉代铜镜,并对其特征加以简要说明。 ③试列举三种隋唐时期的墓葬,并对其形制加以简要说明。

④试列举你所读过的三本与考古学有关的著作(或三篇与考古学有关的文章),并写出作者、出版年代与主要内容提要。 四、论述题: ①试论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发现的意义与价值。 ②试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晋南朝墓葬的形制与分期。 ③试论唐代铜镜的形制特点及其演变。 2008年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各10分) 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文化层 仰韶文化 中山王墓 虎子 居延汉简 云冈石窟 前蜀王建墓 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 1 简答秦兵马俑坑的发现及其意义

物理化学公式集(傅献彩_南京大学第5版)

热力学第一定律 功:δW =δW e +δW f (1)膨胀功 δW e =p 外dV 膨胀功为正,压缩功为负。 (2)非膨胀功δW f =xdy 非膨胀功为广义力乘以广义位移。如δW (机械功)=fdL ,δW (电功)=EdQ ,δW (表面功)=rdA 。 热 Q :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W 焓 H =U +pV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容 C =δQ/dT (1)等压热容:C p =δQ p /dT = (?H/?T )p (2)等容热容:C v =δQ v /dT = (?U/?T )v 常温下单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3R/2 常温下双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C v ,m r =5R/2 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之差: (1)任意体系 C p —C v =[p +(?U/?V )T ](?V/?T )p (2)理想气体 C p —C v =nR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pV γ=常数 TV γ-1=常数 p 1-γT γ=常数 γ=C p / C v 理想气体绝热功:W =C v (T 1—T 2)=1 1 -γ(p 1V 1—p 2V 2) 理想气体多方可逆过程:W =1 nR -δ(T 1—T 2) 热机效率:η= 2 1 2T T T - 冷冻系数:β=-Q 1/W 可逆制冷机冷冻系数:β= 1 21 T T T - 焦汤系数: μJ -T =H p T ???? ????=-()p T C p H ?? 实际气体的ΔH 和ΔU : ΔU =dT T U V ??? ????+dV V U T ??? ???? ΔH =dT T H P ??? ????+dp p H T ? ??? ???? 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Q p =Q V +ΔnRT 当反应进度 ξ=1mol 时, Δr H m =Δr U m +∑B B γRT 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dT B C T H T H 2 1 T T m p B 1m r 2m r ? ∑??,+=γ 热力学第二定律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

Electrochemistry Reference books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北京大学《物理化学》 Atkins' Physical Chemistry, 7th Ed., Peter Atkins, Julio de Paul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课件下载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e9132669.html,/ 下载密码: jg4103

学习物理化学(电化学)的特点和要点 1.通过自学接受知识 2.学习严谨推理和归纳本领 3.掌握电化学的定位和特点 4.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Physical Chemistry Thermochemistry,Electrochemistry, Photochemistry,… Colloid Chemistry,Catalysis,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Electrochemistry Physical Chemistry Solution electrochemistry (electrolyte solution) Equilibrium state electrochemistry Thermodynamics Solid electrochemistry Photoelectrochemistry Bioelectrochemistry Quantum Chemistry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chemistry 1. Long history 1. Long history 2. Wide application 2. Wide application 3. Electrochemical phenomena exist everywhere 3. Electrochemical phenomena exist everywhere

2015年西大考古试题

2015年西大考古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后岗三叠层 2.盘龙城遗址 3.下川文化 4.反山墓地 5.三足瓮 6.祠堂 7.史君墓 8.石窟寺 9.唐僖宗陵 10.磁州窑 二.简答题: 1.简述考古资料的优缺点 2.姜寨遗址文化分期的意义 3.磨制石器的分类及意 义 4.简牍的分类 5.夏商周时期铁器发现的意义 6.简述吐谷浑伏俟城概况 7.唐代金银器的分类 8.北宋帝陵特征 三.论述题: 1.3000—4000BC中国史前文化格局 2.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发现 2000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下川文化 2 印纹陶 3悬棺葬 4 居延汉简 5 龙泉窑 6 永宁寺碑 二简答 1 试述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分布地域及其文化特征; 2 简述汉魏洛阳城的沿革与主要遗迹的发现; 3 概述唐代帝陵的基本格局。 三论述 1 试论商代考古学文化分期框架的构建; 2 试论考古类型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功用。2001年 1名词解释 三体石经黄肠题凑克孜尔石窟夏商周年表海兽葡萄镜武官村大墓马王堆汉墓仰韶文化阿房宫遗址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2简答题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3论述: 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 2003年一名词解释手斧土墩墓编钟陶衣郫县古城失蜡法瓮棺封泥《考古图》喇家遗址二简答 1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 么?

2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4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论述 1“一切文物皆有历史的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石片文化层利簋陶衣郑韩故城石楔镇墓俑公墓名旌《金石录》二、简答1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 3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 4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三、论述 1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005年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 绝对年代, 蒙特留斯, 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 三棱尖状器, 干栏式建筑, 人殉与人牲, 黄肠题凑, 唐三彩, 邢窑, 开元通宝二.简答 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 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三.论述 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2006年试题一名词解释 1三棱大尖状器 2 中石器时代 3 清凉寺 4 利簋 5 釦 器 6 三体石经 7 唐三彩 8 钧窑 9 三叠层 10 安特生 11 苏秉琦 二简答 1 夏文化研究概况; 2 黄河流域秦汉中小型墓葬形制演变; 3 汉代至隋唐都城形制演变。三论述 1 试论仰韶文化; 2 试论考古学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007年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简答题(任选10题回答,每题15分共150分) 1 简述安特生在中国的考古经历。 2 简述苏秉琪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 3 简述细石器文化。

2012年南京大学663考古学基础真题及详解(考古方向)【圣才出品】

2012年南京大学663考古学基础真题及详解(考古方向) 一、名词解释 1.石璋如 答:石璋如(1902~2004),河南偃师人,甲骨文专家、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著名的甲骨文研究专家之一。他在河南中山大学就读期间即参与殷墟考古发掘工作,1932年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研习考古专业,历任助教、研究员等,后随中研院史语所迁往台湾。他的主要著作有:《殷墟建筑遗存》、《殷墟墓葬》、《骨卜与龟卜探源》、《殷代车的研究》、《小屯的文化层》、《小屯—安阳殷墟发掘报告》、《中国的远古文化》等 2.李家沟文化 答:李家沟文化是河南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该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李家沟村,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73年调查发现。1976~1977年间由西安半坡博物馆进行发掘,发掘面积530平方米。该文化内涵可分为三期,一期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二期为仰韶文化泉护类型,三期为仰韶文化半坡晚期类型。李家沟遗址的发掘对进一步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各类型的相互关系及演变提供了新的资料。 3.石峡文化 答:石峡文化是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在广东省的北江、东江流域,因最早发现于广东曲江县石峡遗址而得名。该文化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中出土不少稻谷。农具比

较先进,为石锄、有段石锛,劳作效率相对较高。陶器中也出现了少量的印纹陶,陶器上拍印了方格纹、曲尺纹、漩涡纹。与北邻的江西赣江流域樊城堆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有人将这两个文化并称为樊城堆-石峡文化。 4.何尊 答:何尊是西周初的青铜器,是一名何姓贵族所作的祭器,1965年出土于陕西宝鸡。何尊圆口方体,通高38.8厘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器内底有铭文12行119字,是一篇完整的训诰,记述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古代文献相合,史料价值极高,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5.走马楼简牍 答:走马楼简牍是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的简牍文书,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六年(公元232~238年)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120字,竹简每枚30字~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此简牍是研究三国吴国社会经济历史的宝贵资料,现由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收藏。 6.栖霞山石刻 答:栖霞山石刻是中国南方地区佛教石刻,位于南京市东北20公里的栖霞山,时代为

南京大学物化实验系列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1 实验目的 1.1 掌握凝聚法制备Fe (OH )3溶胶和纯化溶胶的方法 1.2 观察溶胶的电泳现象并了解其电学性质,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泳速度和溶胶ζ 电位的方法。 2 实验原理 溶胶是一个多相体系,其分散相胶粒的大小约在1nm ~1um 之间。由于本身的电离或 选择性地吸附择性地吸附一定量的离子以及其它原因所致,胶粒表面具有一定量的电荷;胶粒周围的介质分布着反离子。反离子所带电荷与 胶粒表面电荷符号相反,数量相等。整个溶胶体 系保持电中性。胶粒周围的反离子由于静电引力 和热扩散运动的结果形成了两部分——紧密层 和扩散层。紧密层约有一两个分子层厚。紧密吸 附在胶核去面上.而扩散层的厚度则随外界条件 (温度,体系中电解质浓度及其离子的价态等)而 改变,扩散层中的反离子符合玻兹曼分布。由于 离子的溶剂化作用,紧密层结合着一定数量的溶 剂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它和胶粒作为一个整 体移动,而扩散层中的反离子则向相反的电极方 向移动。这种在电场作用下分散相粒子相对于分散介质的运动称为电泳。发生相对移动的界面称为切动面,切动面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称为电动电位或ζ电位,而作为带电粒子的胶粒表面与液体内部的电位差称为质点的表面电θ ?。 胶粒电泳速度除与外加电场的强度有关外,还与ζ电位的大小有关。面ζ电位不仅与测 定条件有关,还取决于胶体粒子的性质。 ζ电位是表征胶体特性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在研究胶体性质 及其实际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胶体体的稳定性与ζ电位有直接关 系,ζ电位绝对值越大,表明胶粒荷电越多,胶粒间排斥力越大, 胶体越稳定。反之则表明胶体越不稳定。当ζ电位为零时.胶体 的稳定性最差,此时可观察到胶体的聚沉。 本实验是在一定的外加电场强度下通过测定Fe(OH)3胶粒的 电泳速度然后计算出ζ电位。实验用拉比诺维奇-付其曼U 形电泳 仪,如图2所示。活塞2、3以下盛待测的溶胶,以上盛辅助液。 在电泳仪两极间接上电位差E (V )后,在t (s )时间内溶胶 界面移动的距离为D(m),即胶粒电泳速度1()U m S - 为: D U t = 相距为l(m)的电极间的电位梯读平均值1 ()H V m - 为:

南大历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1995年中国古代史 1、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主要推行了哪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 3、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4、什么是牛李党争?他们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试评析其优劣。 5、清朝在康、雍、乾时期为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进行过哪些重大斗争? 1996 一、名词解释(任择5题,每题5分) 1、殷墟 2、四书五经 3、吐谷浑 4、侨洲郡县 5、淝水之战 6、庆历新政 7、乡度会试 8、土木之变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任择3题,每题10分) 1、何谓“十通” 2、唐朝的三省制 3、元朝统一的意义 4、“嘉靖倭难”的前因后果 5、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举要 三、论述下列问题(1—2题必做,3—5题任择其一,每题15分) 1、东汉、唐、明三朝宦官擅权及其特征。 2、唐以来我国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 3、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 4、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阶段。 5、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南京大学1997年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 1.马王堆遗址 2.向戎弭兵 3.甘露之变 4.绍兴和议 5.一条鞭法 6.总督巡抚 7.四库全书 8.马可波罗游记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先秦诸子极其代表人物 2.熙(宁)(元)丰变法的基本内容 3.康乾盛世说明了什么. 三、论述下列问题。(任选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中国古代辅政体制(宰相制)的变化

2、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3、隋唐宋元明清的地方行政机构。 南大1999 一、标出以下考古遗存之今地(省级),并从中拣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部分(打勾)。(每个一分共5分)马坝龙山磁山河姆渡长阳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1975年在湖北__出土了一千支竹简。 2、西汉曾封__为南越王。 3、《春秋》三传指__,__,__。 4、《五经正义》的作者为__。 5、《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和__号称宋代四大部书。 7、成书于十三世纪,原文为畏兀尔体蒙古文的一部著作名为__。 8、汉文文献将唐时都于拜占廷的东罗马帝国写作__。将苏门答腊岛上的强国写作_。 9、辽之南京称__府。元之上都为__,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确定的政治中心分别为__(今辽宁新宾)和__(今沈阳)。 三、填写五代十国简表部分的空缺部分 国名开国者政治中心 __郭威开封 吴杨行密__ __孟知祥成都 北汉__晋阳(太原) 楚马殷__ 四、判断正误,误者予以纠正(每个4分,共20分) 1、出土的甲骨文全面反映了商代“有典有册”的盛况。 2、秦始皇派庄子入滇,封“滇王”。 3、曹丕行“九品中正制”,背离了曹操的“唯才是举”的原则。 4、以张角为首的太平道徒众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5、宋代“客户”指隶属于地主、官僚的外来户。 五、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5分) 1、共和行政 2、清议 3、喀剌汉王朝 六、问答 1、以“三省六部”制的由来与演化为主要线索,扼要说明专制主义强化的轨迹(28分) 2、扼要阐述“人头税”(含户税)从形成到消亡的历史过程。(12分) 南京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 1.三国(孙吴纪年)简牍 2.《管子》 3.《长恨歌》 4.侨州郡县 5.嘉定合议 6.文献通考 7.鱼鳞图册 8.改土归流 二、简述题(任选3题,每题10分) 1.汉武帝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牛李党争及其社会影响 3.王安石变法 4.郑和下西洋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复习题解答:最新整理

物理化学下册课后复习题答案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第九章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 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一)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第十三章 1.比表面有哪能几种表示方法?表面张力与表面Gibbs自由能有哪些异同点? 答:A0= As/m或A0= As/V; 表面张力又可称为表面Gibbs自由能,二者数值一样。 但一个是从能量角度研究表面现象,另一个是从力的角度研究表面现象;故二者物理意义不同;单位不同。 2.为什么气泡、小液滴、肥皂泡等都呈圆形?玻璃管口加热后会变得光滑并缩小(俗称圆口),这些现象的本是什么?用同一滴管滴出相同体积的苯。水和NaCl 溶液,所得的液滴数是否相同弯曲液面有附加压力,其最终会将不规则的液面变为圆形或球形; 球形表面积最小,表面自由能最低,最稳定; 不相同。 3.用学到的关于界面现角的知识解释以下几种做法或现象的基体原理:①人工降雨;②有机蒸馏中加沸石;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气时的毛细凝聚;④过饱和溶液,过饱和蒸气,过冷液体等过饱和现象;⑤重量分析中的“陈化”过程;⑥喷洒农药时,为何常常在农药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开尔文公式说明,①、②、④、⑤是新相刚形面时的体积小,曲率半径小,对与之平衡的旧相有更加苛刻的条件要求。③多孔固体吸附蒸气时,被吸附的气体的液相对毛细管是润湿的,其曲率半径小零,当气体的分压小于其饱和蒸气压时,就可以发生凝聚。⑥喷洒农药时,在农药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使药液在叶面上铺展。 4.在三通活塞的两端涂上肥皂液,关断右端通路,在左端吹一个大泡,然后关闭左端,在右端吹一个小泡,最后让左右两端相通。试问当将两管接通后,两泡的大小有何变化?到何时达到平衡?讲出变化的原因及平衡时两泡的曲率半径的比值。 小球更小,大球更大; 最后小泡变成一个与大泡曲率半径相同的弧; 由于小泡的附加压力大,所以大泡变大,小泡变小,最后使两泡的曲率半径相同 5.因系统的Gibbs自由能越低,系统越稳定,所以物体总有降低本身表面Giibs自由能的趋势。请说说纯液体、溶液、固体是如何降低自己的表面Gibbs自由能的。 纯液体:缩小液体表面积; 溶液:表面与本相中溶质的浓度不同; 固体:吸附作用。 6.为什么小晶粒的熔点比大块固体的熔点低,而溶解度却比大晶粒大? 根据开尔文公式

2011考古考研真题

2011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80) 1蠔蛎琢 2土墩墓 3钮钟 4细石核 5阙 6永固陵 7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 8窑系 二、简答题(140) 1简述旧石器制作直接打击石片的方法以及写出5个旧石器器名。 2简述陶器制坯成形的方法以及写出5类空三足器和5类圜底器器名。3简述青铜器制作工艺以及写出10个青铜酒器名称。 4简述田野考古发掘原则。 5简述秦汉都城的设计思想和布局特征。 6简述魏晋北朝时期外来移民墓的发现。 7简述唐三彩概况。 三、论述题(80) 1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论述中国古代外藏制度。 2论述唐代瓷器瓷窑遗址以及代表窑址及其主要产品

2011南开大学考古及博物馆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 徐渭,三角缘神兽镜,解谪瓶,曾昭橘,平安帖,六齐,营造法式,南宋四家,御土窑,筌蹄 二论述(7选4) 概述山东新石器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二里冈期青铜器基本特征 两周玉器特点 两汉都城礼制建筑的考古发现及内容内涵 汉到唐代农具耕作技术的进步 龙泉窑的重要考古发现,瓷器基本特征 评述并展望中国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 2011南京大学考古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吕大临 水洞沟文化 寺墩遗址 上村岭虢国墓地 居延遗址 司马金龙墓 上林湖窑址

白沙宋墓 二。论述题 考古发现中植物和动物的遗迹对判断遗址的作用和意义狩猎-采集经济的时代特征和表现 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和特征 汉代诸侯王墓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大明宫遗址的考古发现 元大都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2011年四川大学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2011川大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10分) 北京猿人司母戊鼎开元通宝虎子安伽墓 二、简答(每个20分)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中的典型遗物,意义 什么是文物?价值 我国博物馆分类?举例 一本考古报告的名称及内容简介 三、问答(每个50分) 安阳殷墟发掘意义

物理化学公式集(傅献彩_南京大学第5版)

热力学第一定律 功:δW=δW e +δW f (1)膨胀功δW e =p 外 dV 膨胀功为正,压缩功为负。 (2)非膨胀功δW f =xdy 非膨胀功为广义力乘以广义位移。如δW(机械功)=fdL,δW(电功)=EdQ,δW(表面功)=rdA。 热 Q: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热力学第一定律:△U=Q—W 焓 H=U+pV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容 C=δQ/dT (1)等压热容:C p =δQ p /dT=(?H/?T) p (2)等容热容:C v =δQ v /dT=(?U/?T) v 常温下单原子分子:C v,m =C v,m t=3R/2 常温下双原子分子:C v,m =C v,m t+C v,m r=5R/2 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之差: (1)任意体系 C p —C v =[p+(?U/?V) T ](?V/?T) p (2)理想气体 C p —C v =nR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pVγ=常数 TVγ-1=常数 p1-γTγ=常数γ=C p / C v

理想气体绝热功:W =C v (T 1—T 2)= 1 1 -γ(p 1V 1—p 2V 2) 理想气体多方可逆过程:W =1 nR -δ(T 1—T 2) 热机效率:η= 2 1 2T T T - 冷冻系数:β=-Q 1/W 可逆制冷机冷冻系数:β= 1 21 T T T - 焦汤系数: μJ -T =H p T ???? ????=-()p T C p H ?? 实际气体的ΔH 和ΔU : ΔU =dT T U V ??? ????+dV V U T ??? ???? ΔH =dT T H P ??? ????+dp p H T ???? ???? 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Q p =Q V +ΔnRT 当反应进度 ξ=1mol 时, Δr H m =Δr U m +∑B B γRT 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dT B C T H T H 2 1 T T m p B 1m r 2m r ? ∑??,+=γ 热力学第二定律 Clausius 不等式:0T Q S B A B A ≥?∑ →δ— 熵函数的定义:dS =δQ R /T Boltzman 熵定理:S =kln Ω Helmbolz 自由能定义:F =U —TS Gibbs 自由能定义:G =H -TS 热力学基本公式: (1) 组成恒定、不作非膨胀功的封闭体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 dU =TdS -pdV dH =TdS +Vdp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集(傅献彩-南京大学第五版)

大学物理化学公式集(傅献彩-南京大学第五版)

热力学第一定律 功:δW =δW e +δW f (1) 膨胀功 δW e =p 外dV 膨胀功为正,压缩功为负。 (2) 非膨胀功δW f =xdy 非膨胀功为广义力乘以广义位移。如δW (机械功)=fdL ,δW (电功)=EdQ ,δW (表面功)=rdA 。 热 Q :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W 焓 H =U +pV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容 C =δQ/dT (1) 等压热容:C p =δQ p /dT = (?H/?T )p (2) 等容热容:C v =δQ v /dT = (?U/?T )v 常温下单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3R/2 常温下双原子分子:C v ,m =C v ,m t +C v ,m r =5R/2 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之差: (1)任意体系 C p —C v =[p +(?U/?V )T ](?V/?T )p (2)理想气体 C p —C v =nR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pV γ=常数 TV γ-1=常数 p 1-γT γ=常数 γ=C p / C v 理想气体绝热功:W =C v (T 1—T 2)=1 1 -γ(p 1V 1—p 2V 2) 理想气体多方可逆过程:W =1 nR -δ(T 1—T 2) 热机效率:η= 2 1 2T T T - 冷冻系数:β=-Q 1/W 可逆制冷机冷冻系数:β= 1 21 T T T - 焦汤系数: μJ -T =H p T ???? ????=-()p T C p H ?? 实际气体的ΔH 和ΔU : ΔU =dT T U V ??? ????+dV V U T ??? ???? ΔH =dT T H P ??? ????+dp p H T ???? ???? 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Q p =Q V +ΔnRT 当反应进度 ξ=1mol 时, Δr H m =Δr U m +∑B B γRT 化学反应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dT B C T H T H 2 1 T T m p B 1m r 2m r ? ∑??,+=γ 热力学第二定律

2019年整理南大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试题资料

:《中国通史教程》姜义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1949-1999)》文物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南京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2001---2008年初试试题 南京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石器制作的间接打击法及其几种方法。 2、良渚文化的玉礼器 3、简述商至西周青铜器在形制方面的演化 4、汉代五铢钱的变化 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概述华北地区“匼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的石器特征、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 2、用考古资料分析仰韶文化早期的社会形态。 3、阐述二里头文化两个类型的文化特征。 4、概述汉魏洛阳城的地理位置、沿袭过程、平面布局。 南京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北京猿人的头骨特征。 2、概述河姆渡文化的文化特征。 3、简述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 4、简述隋唐墓葬的形制特征。 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分析丁村文化的文化时代和文化特征。 2、分析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文化时代、文化特征及其所处社会形态(用考古资料分析)。 3、用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的考古资料分析商代所处的社会形态。 4、概述战国都城的特征。

南京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9分,共72分) 1、山顶洞人 2、大溪文化 3、三星堆器物坑 4、碳十四年代 5、夏商周断代工程 6、汉长安城 7、龙门石窟8、青花瓷 二、问答题:(五题中选做三题,每题26分,共78分) 1、概述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分布特点 2、概述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区系特点 3、概述西周宫室建筑的基本发现、特点和对中国宫廷建筑的影响 4、概述汉代诸侯王陵墓的主要发现和墓室建筑的结构特征 5、概述唐代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 南京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72分) 1、南京(汤山)人 2、石家河文化 3、尸乡沟商城 4、满城汉墓 5、长沙走马楼吴简 6、唐长安城 7、莫高窟8、明孝陵 二、问答题:(每题26分,5题中选做3题,共78分) 9、试述周口店遗址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 10、试述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和文化特征 11、试述西周贵族墓葬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基本内涵 12、试述两汉王陵考古的主要发现 13、试述唐代城市考古的主要发现 南京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72分) 1、丁村文化 2、屈家岭文化 3、二里头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