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定义

广义的生物材料:一是指用于生物体内的材料,达到治疗康复的目的,例如隐形眼镜、人工髋关节;二是指来源于生物体,可能用于或不再用于生物体内(这种不是本课程研究对象),例如动物皮革用于服装。

在本课程中生物医用材料或生物材料的含义:生物医用材料又叫做生物材料,分别来自于Biomedical Materials 和Biomaterials的译名。目前国际上两本本学科最主要的学术期刊是英国的《Biomaterials》和美国的《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两个期刊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同的,由此可见Biomedical Materials 和Biomaterials两词是指相同的材料。

我们给生物医用材料明确的定义:对生物系统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外科修复、理疗康复、替换生物体组织或器官(人工器官),增进或恢复其功能,而对人体组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本身并不必须是药物,而是通过与生物机体直接结合和相互作用来进行治疗。另一种说法是: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种植入躯体活系统内或与活系统相接触而设计的人工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由于生物材料应用广泛,品种很多,所以会有不同角度的分类。

按材料的传统分类法分为:

(1)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聚酯、聚乳酸、聚乙醇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2)天然高分子材料(如胶原、丝蛋白、纤维素、壳聚糖)

(3)金属与合金材料(如钛及钛合金)

(4)无机材料(如生物活性陶瓷、羟基磷灰石)

(5)复合材料(如碳纤维/聚合物、玻璃纤维/聚合物)

按材料的医用功能分为:

(1)血液相容性材料

用于人工血管、人工心脏、血浆分离膜、血液灌流用的吸附剂、细胞

培养基材。因为与血液接触,所以不可以引起血栓、不可以与血液发生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聚氨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含聚氧乙烯醚的聚合物、肝素化材料、尿酶固定化材料、骨胶原材料等。

(2)软组织相容性材料

如果用作与组织非结合性的材料,必须对周围组织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如软性隐形眼镜片;如果用作与组织结合性的材料,要求材料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粘结性、不产生毒副反应,主要用于人工皮肤、人工气管、人工食道、人工输尿管、软组织修补材料。这样的材料有聚硅氧烷、聚酯、聚氨基酸、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改性甲壳素。

(3)硬组织相容性材料

硬组织生物材料主要用于生物机体的关节、牙齿及其他骨组织。包括生物陶瓷、生物玻璃、钛及合金、碳纤维、聚乙烯等。

(4)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在生物机体中,在体液环境中,不断降解,或者被机体吸收,或者排出体外,植入的材料被新生组织取代。可以用于可吸收缝合线、药物载体、愈合材料、粘合剂、组织缺损用修复材料。包括多肽、聚氨基酸、聚酯、聚乳酸、甲壳素、骨胶原/明胶等高分子材料,以及β-磷酸三钙可降解生物陶瓷。

(5)高分子药物

高分子药物是一类本身具有药理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从生物机体组织中提取,也司以通过人工合成、基因重组等技术,获得天然生物高分子的类似物,如多肽、多糖类免疫增强刑、胰岛素、人工合成疫苗等,用于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以及炎症等疾病。

还可以按照有无生物活性分为生物惰性材料(bioinert)、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

还可以按照可否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来划分。

还可以分为人工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

还可以分为单一材料、复合材料、活体细胞、天然组织与无生命材料结合

的杂化材料。

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材料的研究大多处于经验和半经验的阶段,材料与活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还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一般以现有材料为对象,凡性质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者,则进行适当纯化,包括配方上减少有害助刑、工艺上减少单体残留量和低聚物,然后加以利用;性能不满足要求者,进行适当改性后再加以利用;还有的则把两种材料的性质结合起来以实现一定的功能。至今,真正建立在分子设计基础上,依据生物相容性,按照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来设计新型生物材料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目前应用的生物材料,尤其是用于人工器官的材料,只是处于“勉强可用”或“仅可使用”的状态,还未满足应用的要求。

近年来,对于材料结构与生物相容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受到重视。目前已经进入了为“生物材料分子设计学”积累数据和资料的阶段,个别性能的分子设计已被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结果。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方向

(1)生物相容性的分子设计学研究,重点研究材料的一次结构及表面高次结构与活体的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及体内耐老化性的关系,深入探讨生物材料分子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用于指导新材料的开发。

(2)血液相容性材料研究,特别是对仿肝素结构材料和表面生物化处理材料的研究。

(3)生物膜材料的研究,重点是人工肺膜用气体透析材料,血液净化用透析膜、超滤膜尤其是可分离分子物质的透析膜材料。

(4)缓释材料研究,重点是研究植入型可吸收性缓释材料及生物粘附型缓释材料。

(5)天然生物材料中再生胶原及弹性纤维蛋白的稳定化和增强处理方法、甲壳素和透明质酸代替物的应用研究。

(6)生物陶瓷和生物玻璃材料研究,重点是提高生物陶瓷表面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及表面修饰与处理方法的研究,生物陶瓷表面与机体组织、体液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以及具合各种功能的生物陶瓷、生物玻璃的应用研究。

(7)医用钛及钛合金、镍钛合金材料表面与体液相互作用机理和生化反应及金属表面生物惰性化处理方法的研究。

(8)生物材料表面修饰学的研究,发展各种生物梯度材料,通过对材料表面的合理修饰,使其表面形成一个能与生物活体相适应的过渡层。从而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这种过波层应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

(9)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表征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制定不同应用场合的生物相容性要求,研究准确可靠、简便快速的评价方法,并使评价标准统一和规范化。

(10)生理活性材料、仿生材料、智能材料、生物/合成杂化材料的研究,包括应用仿生没计,仿制具有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物性和生物活性的生物材料,用共价键合或物理交联方法将某些生物功能物牢固地固定在合成聚合物表面或内部,制造杂化生物材料系统,用于人工器官、药物释放、亲合分离系统和生物传感器,研究能保持细胞活力的细胞载体材料和接载方法。

(11) 生物降解/吸收的调控机制研究。

研究生物降解/吸收材料的分子结构、生物环境对生物降解/吸收材料降解的影响、降解/吸收速度的调控、降解/吸收及代谢机制、降解产物对机体的影响。目标是为组织工程化人工器官生物材料及药物控释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实现材料参与生命过程、构建生命组织的目的。

(12) 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的设计和构建原理研究。

着重研究具有诱导组织再生的骨、软骨及肌腱等基底材料和框架结构的设计及其仿生装配;

(13) 继续筛选现有或新出现的材料,注意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积累数据资料,逐步发展生物材料的分子设计,在改性和分子设计基础上合成新的生物材料。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由于课时关系,本专题是在材料的传统分类法中,选择介绍生物医用复合材料这一类别,帮助同学开启思路。

一、概述

定义:生物医用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复合而成的生物医用材料,它主要用于人体组织的修复、替换和人工器官的制造。

为什么要复合:单一材料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利用不同性质的材料复合而成的生物医用复合材料,不仅兼具组分材料的性质,而且可以得到单组分材料不具备的新性能,为获得结构和性质类似于人体组织的生物医学材料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途径。

为什么要复合举例1:传统医用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不具生物活性,与组织不易牢固结合,在生理环境中或植入体内后受生理环境的,导致金属离子或单体释放,造成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为什么要复合举例2:生物陶瓷材料虽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相容性、高的强度和耐磨、耐蚀性,但材料的抗弯强度低、脆性大,在生理环境中的疲劳与破坏强度不高,在没有补强措施的条件下,它只能应用于不承受负荷或仅承受纯压应力负荷的情况。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组分材料的选择要求:

生物医用复合材料根据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基体材料+增强材料或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的性质取决于组分材料的性质、含量、组分间的界面。

常用的基体材料有医用高分子、医用碳素材料、生物玻璃、玻璃陶瓷、磷酸钙基或其他生物陶瓷、医用不锈钢、钴基合金等医用金属材料。

增强体材料有碳纤维、不锈钢和钛基合金纤维、生物玻璃陶瓷纤维、陶瓷纤维等纤维增强体,另外还有氧化锆、磷酸钙基生物陶瓷、生物玻璃陶瓷等颗粒增强体。

植入体内的材料在人体复杂的生理环境中,长期受物理、化学、生物电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各组织以及器官间普遍存在着许多动态的相互作用。

因此,生物医用组分材料必须满足下面几项要求:

(1)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物理相容性,保证材料复合后不出现有损生物学性能的现象;

(2)具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材料的结构不因体液作用而有变化,同时材料组成不引起生物体的生物反应;

(3)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承受人体的机械作用力,所用材料与组织

的弹性模量、硬度、耐磨性能相适应,增强体材料还必须具有高的刚度、弹性模量和抗冲击性能;

(4)具有良好的灭菌性能,保证生物材料在临床上的顺利应用。

(5)生物材料要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不因成型加工困难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或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新材料,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大健康概念日趋升温,加之当代材料科学与技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在分子水平上深化了材料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当代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已经成为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新兴产业。 一、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概述生物医用材料又称为生物材料,其传统领域主要包括支持运动功能人工器官(骨科植入物、人工骨、人工关节、人工假肢等),血液循环功能人工器官(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等)整形美容功能人工器官、感觉功能人工器官(人工晶体、人工耳蜗等)等,新型领域主要包括分子诊断、3D 打印等。 生物医用材料的特征主要包括:安全性、耐老化、亲和性,及物理和力学性质稳定、易于加工成型、价格适当。同时,便于消毒灭菌、无毒无热源,不致癌不致畸也是必须考虑的。对于不同用途的材料,其要求各有侧重。其产业特征包括:低原材料消耗、低能耗、低环境污染、高技术附加值,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知识与技术密集。 二、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发展现状 (一)市场分析

2016 年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为709 亿美元,预计2021 年将达到1491.7 亿美元,2016 ~2021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 。骨科植入材料和心血管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占比最高的两个细分领域,其中骨科植入材料占据了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头把交椅,市场占有率为37.5% 。心血管材料占据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36.1% 。其他的主要细分领域还包括牙科材料、血液净化材料、生物再生材料和医用耗材。 (二)竞争态势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持续增长,美国、欧盟、日本仍然占据绝对领先优势。2015 年,在全球医疗器械生产和消费方面,美国、欧盟、日本的市场占比分别为41% 、31% 和14% 。 美国的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集聚于技术资源丰富的硅谷、128 号公路科技园、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以及临床资源丰富的明尼阿波利斯及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德国聚集于巴州艾尔格兰、图林根州等地区;日本聚集于筑波、神奈川、九州科技园等。 图1 :主要国家生物医用材料销售收入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比例分析 中国和印度拥有最多的人口,且其医疗保健系统正在发展 当中尚未成熟,因此在医学发展和临床巨大需求的驱动下最具

生物医用材料详解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生物医用材料期末论文 题目:壳聚糖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姓名:黄清优 学号: 20090413310072 专业: 09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任课教师:曹阳王江唐敏 完成日期: 2012年6月7日

壳聚糖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黄清优 (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海口570228) 摘要:壳聚糖作为一种新型天然生物材料,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壳聚糖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壳聚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壳聚糖;化学改性;应用;生物材料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tosan Biomaterial Qingyou Hua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Abstract: Chitosan, as a kind of novel natural biomaterials, increasingly becomes a research pot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in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hitosan,and application of it in biomedical fields recently. At last,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chitosan was predicted. Keywords: chitosan; chemical modification; application; biomaterial 1前言 壳聚糖是一种新型的天然生物医用材料。虾、蟹类作为壳聚糖的原料,在我国具有分布量大,资源丰富的特点,从环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材料,不仅无毒、无污染,而且还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相容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对壳聚糖的研究,以开发更多的产品[1,2]。 由于壳聚糖安全性良好,且具有可降性和组织相容性,在医药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壳聚糖存在水溶性、稳定性、力学性能差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对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拓宽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领域,是近几年壳聚糖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几年壳聚糖化学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用方面的应用[2,3]。

《生物医用材料》论文

《生物医用材料》课程论文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5月16日

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类对自身的医疗康复事业格外重视。生物医用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高科技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对挽救生命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不断获得关注,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状况、分类以及在医学上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生物医用材料;发展;应用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iomedicalmateria ls Abstract:Withtheprogressof social civiliz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level,the cause of human medicalrehabilitation for their attention.Biomedicalmaterialsisa newhigh-techmaterial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ofbiomedical materials has madegreat contributionto savelives and improvepeople'shealth level,along with t he rapid developmentof modernmedicinehas gained attention,broad prospectsfor development.This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biomedicalmaterials,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in medicine. Keyword:Biomedicalmaterials; Development;Application

关于生物医用材料的分析

关于生物医用材料的分析 自动化41 2140504024 张吉仲 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类可以使用工具,那么工具从何而来,必是由材料制成的,可见材料同工具一样,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占据和举重若轻的作用。从早期的石器时代,到青铜器,铁器,再到纸的出现,各种金属材料的大量使用,最后到如今的纳米技术,信息材料,材料的发展不可谓不快,而材料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类社会,正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着。 公元前4000到5000年,当人类刚刚出现在这个星球上时,还是主要使用由木头石头骨头等简单材料制成的简单的工具,在如今开来,这些工具是如此简陋和落后,但正是因为这些工具,人类才走上了正确的发展之路,才开创了对材料的应用与研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着人们寻找新的材料。于是便有了陶器,各种陶器不仅开启了人类的新石器时代,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更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刻印。炭加热铜得到青铜,于是由产生了青铜器,作为历史上的第一种合金,它的历史地位不可谓不高,人类由青铜制出了鼎,编钟等有代表性的青铜器。而随着开采铁和炼铁技术的高速发展,铁器时代随之而来,作为地面上含量最多的金属,铁的发现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铁器伴随人类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即使在今天,铁器的使用仍然十分广泛地存在在人类社会中。而进入十九世纪以来,各种新型材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824年英国第一次制造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水泥材料,开创了水泥时代,水泥开始广泛应用到人类的生活中,各种楼房和桥梁的建设都离不来水泥材料。随后的钢铁材料的出现更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我想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能够离开钢铁材料,每一个国家都会大炼钢铁,促进钢铁材料的发展,就意味着工业的飞速发展。而如今,我们迎来了新材料时代,包括铝合金,钛材料,计算机材料,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信息材料,航天与汽车材料在内的一系列新型材料,而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当属生物医用材料。 什么是生物医用材料呢?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这是百度百科给予的权威答案。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它是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已成为当代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医用材料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其特点十分突出:用于与生命系统接触和发生互相作用的,并能对细胞组织器官进行诊断治疗、替换修复和诱导再生的一类特殊的功能材料。生物材料是材料科学领域中正在发展的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领域,其研究领域内容涉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药物学等学科,同事还涉及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科的范畴。 为什么说它重要,众所周知,生命对于人来说最为重要,且最为宝贵,没有健康的身体,任何财富和事业都是徒劳,而生物材料正是可以挽救和维持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一种学科,它可以再生新的器官,新的组织,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随着医学材料的发展,这些都将成为现实。生物材料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开端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埃及,古老的埃及人用黄金修复牙齿,标志着生物材料的产生,而近代的生物材料的开端是在1588年用黄金版修复颚骨,从那之后,各种生物材料开始兴起,从一开始单一的黄金材料,到后来各种金属,天然橡胶以及硫酸钙等无机物。而到了现代,生物材料更多的是不锈钢,合金等材料,人们曾经成功地用不锈钢应用于骨科和口腔科治疗,用合金制作了接骨板和骨钉等固定器械。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生物陶瓷应用,伴随的还有医用的高分子材料,制作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骨,手术缝合等。生物医用材料是研制人工器官以及一些重要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分析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 生物材料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科学。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生物材料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的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器械市场以每年13%的速度快速增长。即使在当今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仍是少数几个保持高增长的朝阳产业之一,充分体现了生物材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世界生物材料市场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其发展态势可与信息、汽车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比。根据1988年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调查,美国已有1100万人(不包括齿科材料)植入了一件以上的生物医用材料,全球达3000万人以上,1995年世界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已达200亿美元。中国科学院在2002年《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披露,1990年至1995年,世界生物医用材料市场以每年大于20%的速度增长。200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已达1650亿美元,其中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约占40%至50%,发展到2005年,全球生物材料市场已超过2300亿美元。 生物医学材料在2010年的全球市场规模达3209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0.8%。就市场需求面而言,主要市场增长动能来自于欧、美、日等国家老年人口数目提升及慢性疾病问题逐渐增加,对于人工关节等骨科应用及心脏支架等心血管应用的需求持续攀升,预期未来市场将仍维持稳定成长趋势。同时由于全球生医材料的应用领域的扩展、产品技术的改良和人们对生物材料产品接受度的逐渐提升,也是促使生物材料市场需求和提升市场规模的主要推动力。 近20年来,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持续增长,美国、西欧、日本仍然占据绝对领先优势。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欧盟、中国、日本销售收入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之比分别为39%、28%、12%和11%。 图表主要国家生物医用材料销售收入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比重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及趋势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及趋势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医用材料学课程学习总结及结课论文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班级:金属1302 学生姓名:钱振 指导教师姓名:王宝志 2016年 10 月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钱振 学号:63 班级:金属130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子材料在各领域得到了显著应用,在医用领域应用更多,本文综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基本条件,概述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用途,并浅谈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展望。通过介绍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人工脏器、药剂及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以及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对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认识和其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生物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现状,应用,展望 1.引言 生物医用材料是生物医学科学中的最新分支学科,它是生物学、医学、化学、 物理学和材料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是用于人工组织或器官制备、高性能医疗

器械的研制、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和和仿生效应研究的基础[1] 。 生物医用材料,简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或功能,用于与生物组织接触以形成功能的无生命的材料]2[。主要包括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等。研究领域涉及材料学、化学、医学、生命科学]3[,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门介于现代医学和高分子科学之间的新兴学科。目前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已遍及整个医学领域(如: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心血管、骨修复、神经传递、皮肤、器官、药物控释等)。 2.研究现状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可对有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医用高分子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医用新材料和人工装置,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肾用透析膜、心脏起博器及骨生长诱导剂等。近10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正以其特有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等优异性能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医学临床应用。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展最早、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塑料、橡胶、纤维、粘合剂等。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些材料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聚矾中空纤维人工肾、硅橡胶医用导管、介入栓塞材料、介入诊疗导管以及护理方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等,都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这些产品在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的独特作用,因而在高分子化学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医用高分子(Medical highpolymers)。它是把高分子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临床医学的需要结合起来,用于研究生物体的结构、生物体器官的功能及医用材料的应用等的一门年轻而边缘性的学科]4[。

医用高分子材料论文

医用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材1006班,王中伟, 摘要:随着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航天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般指具有传递、转换或贮存物质、能量和信息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或具体地指在原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光敏性、导电性、催化性、生物相容性、药理性、选择分离性、能量转换性、磁性等功能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用以制造人体内脏、体外器官、药物剂型及医疗器械的聚合物材料。对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目前需求作了简要分析,介绍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类别、用途及其特殊要求,并浅谈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展望。 关键词:医用高分子材料人工人体器官对人类健康的促进相容性 前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复杂而严格的多功能要求,这是大多数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难以满足的;而合成高分子材料与生物体(天然高分子)有着极其相似的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在性能上能够彼此接近从而可能用聚合物制作人工器官,作为人体器官的替代物。另外,除人工器官用材料之外, 医药用高分子材料、临床检查诊断和治疗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也在积极地展开,它们被统称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令人瞩目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是一门介于现代医学和高分子科学之间的新兴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医学、病理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医用高分子材料是生物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可对有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具有特殊功能作用的新型高技术合成高分子材料,是科学技术中的一个正在发展的新领域,不仅技术含量和经济价值高,而且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意义,它已渗入到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各个部门并应用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正文:

《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医用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FMA200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材化部生物功能材料专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 开课学期:春季 学分:3 学分/54 学时 主讲教师:孟凤华教授 指定教材:巴迪?D.拉特纳等编著、顾忠伟等译校的《生物材料料学:医用材料导论(原书第2版中文版)》,2011。 教学目的: 生物医用材料学是生物医学科学中的最新分支学科,是生物、医学、化学和材料科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生物医用材料学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生物医用材料学是生物医学工程系本科学生必不可少的的一门专业课程。生物医学材料学是多门学科相互借鉴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突破旧有学科的狭小范围而开创的一门新学科。本课程较系统的介绍生物医用材料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力求对生物医用材料学领域所涉及的材料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以《生物医学材料学》为主要讲授内容,并结合科研和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补充讲授纳米药物输送、组织工程等新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生物医用材料学科的内容和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开拓知识面,为今后的深造和科研打下基础。 概述 课时:共1课时 教学内容: 序言 生物材料科学:多学科奋进的科学 生物材料的发展历史 第1部分材料科学与工程 第1章材料性质 课时:共2课时 教学内容: 1.1 引言 1.2 材料的本体性质 1.3 有限元分析 1.4 材料的表面性质和表征 1.5 水在生物材料中的作用 思考题: 1、简述影响材料的本体性质及测定方法。 2、简述材料的表面性质及常用的表面分析方法。 3、水在生物材料中起什么作用? 第2章医用材料的种类 课时:共12课时 教学内容:

生物材料小论文

生物材料是用于与生命系统接触和发生相互作用的,并能对其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治疗,替换,修复,诱导再生的一类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特殊功能材料。整体来看,生物材料学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化学、等等各方问题。例如在天然生物材料方面,涉及到了生物的相关知识,天然生物材料包括结构蛋白质,结构多糖,生物矿物,生物复合材料。在结构蛋白和多糖方面涉及到了一些高中时学过的生物知识,像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多样性等等。还有像生物材料中存在的氢键等化学键有涉及到无机化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人的身体像机器一样,机器的零件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老化,人体的器官也是一样会老化,机器的零件很容易换,人体的器官也会很容易换吗?想的这个比喻就会想到生物医用材料,以前生物医用材料不发达的时候,人体器官的短缺造成很多人生活很不方便,也有的人因此失去生命,现在有很多人造器官应用成功的例子。比如课上看的视频中旅馆的老板安装的人造手臂,开始时肯定是很不适应新手臂,动作上会很不协调,但是随着磨合,人造手臂肯定会带来一定的方便之处。还有美国的一男子用尸体的手臂代替了原来自己被爆竹炸毁的手臂的案例都让我感到生物医用材料减缓了人体残疾的痛苦。 生物材料又有很多种,像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无机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以及生物金属材料等等。每种材料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优点:良好的化学和力学性质而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骨骼、关节、牙齿等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主要缺点是不具有生物活性,难于和生物组织形成牢固的结合;长期植入人体后由于化学稳定性下降,会有杂质离子析出,对周围组织造成危害;而且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要比人骨大得多,这会造成局部应力屏蔽现象,使材料易断裂和人体不适。生物陶瓷材料:主要用于人工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足关节以及能够负重骨杆和椎体人工骨。优点是能在生理环境中具有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好;缺点:它们不具有生物活性,与生物组织间的结合基本是机械嵌连。生物高分子材料:广泛用于人工皮肤、角膜、肌腱、韧带、血管、人工脏器等组织和器官的修复与制造;缺点是大多不具有生物活性优点是植入人体后,被降解为对人体无害的小分子产物,可通过新陈代谢途径排出体外,不影响人体组织的正常生长。 生物材料正在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医用方面,早期的生物材料的发展完全依附于材料科学的发展;现代的生物材料是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和研究领域,不断开发新型生物材料,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对生命现象的再认识,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仿生材料与结构(原位诱导再生),高速增长的市场和经济效益无一不告诉我们生物材料的发展在逐渐趋向于成熟,以前人们对生物医用材料了解很少,比如人造器官等,但是现在人造器官不再是触不可及,甚至已经有人提出用动物心脏解决人体心脏的短缺。在未来20~30年内,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科学和产业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个为再生医学提供可诱导组织或器官再生或重建的生物医用材料和植入器械新产业将成为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主体;表面改性的常规材料和植入器械作为其重要的补充。保守估计,2030 年左右两者可能导致世界高技术生物材料市场增长至≈US.5万余亿元,与此相应,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间接经济效益可达US.5万余亿元。①数字来源于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是指一类用作生物材料的金属或合金,又称外科用金属材料。它是一类生物惰性材料。通常用于整形外科、牙科等领域,具有治疗、修复固定和置换人体硬组织系统的功能。在生物医学材料中,金属材料应用最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人类在古代就已经尝试使用外界材料来替换修补缺损的人体组织。与生物陶瓷及生物高分子材料相比,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和钛合金以及贵金属等具有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抗弯曲疲劳强度、优异的加工性能等许多其它医用材料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发展要严格满足如下的生物学要求: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包括无毒性、无热源反应、不致畸、不致癌、不引起过敏反应或干扰机体的免疫机理、不破坏临近组织,也不发生材料表面的钙化沉着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包括强度、弹性、尺寸稳定性、耐腐蚀性、耐磨性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现状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现状 我国是生物医用材料和器械的需求大国,医疗保健服务人口基数大,医疗费用近十年平均增长率近20%,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已逐渐成为社会和公民的沉重负担。因此,利用现代高科技,加速生物材料及制品的开发,解除千百万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及健康水平,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呼唤。生物材料及制品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易于形成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并可带动相关产业的改造。加速生物材料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但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基础薄弱,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科研与产业脱节,70-80%要依靠进口。目前,植入体内的技术含量高的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约80%为进口产品。常用的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约20%为进口产品,2002年进口产品约100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大量的医用级原材料大多需要进口。同时,我国材料加工工艺差距较大,基础研究水平不高,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加之资金及合作单位等原因造成生物医用材料科研成果难于产业化。在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值的比例约为10:2.5,远远落后于国际上的比例(10:7);而我国在世界生物材料及制品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3%。这意味着我国生物材料产业今后将直接面临着世界市场的竞争、限制和压力。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新技术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面貌变化很大。在2002年材料类医疗器械产值约300亿人民币,目前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可达600亿人民币,2020年可达1500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生物医用材料需求可能会大于这些预测产值。十几亿人口医疗保健需求的巨大压力与我国生物材料、医疗器械及制药工业的薄弱基础形成了尖锐矛盾。这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已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并逐步形成了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机构和团队。涉及到生物医用材料的学会及协会组织有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分会、中国人工器官学会、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用材料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生物复合材料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等。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与生物医用材料相关的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十余家(见表1)。中国科学院系统的金属所、硅酸盐所、化学所、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和成都有机所都有专门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的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同时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也已逐步形成了基于各地区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已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有:羟基磷灰石涂层技术、聚乳酸及可吸收骨固定和修复材料、胶原和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材料、自固化磷酸钙材料、介入支架材料、纳米类骨磷灰石晶体与聚酰胺仿生复合生物活性材料、氧化钛和氮化钛涂层技术、免疫隔离微囊材料、壳聚糖防粘连材料、海藻酸钠血管栓塞材料。 表1 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及重点研究方向 机构名称重点研究方向

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分析报告

2019年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分析 报告

正文目录 1.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快速发展 (4) 1.1.生物医用材料行业规模加速扩大 (4) 1.2.透明质酸应用领域愈发广泛 (5) 1.2.1.透明质酸宝藏逐渐被挖掘 (6) 1.2.2.透明质酸主流提取方式 (7) 1.2.3.透明质酸应用领域广泛 (8) 2.医疗美容服务行业蓬勃发展 (9) 2.1.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占比逐渐提升 (9) 2.2.我国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医美市场之一 (10) 2.3.透明质酸生产商处于医美产业链上游 (12) 3.医美透明质酸市场空间大 (12) 3.1.交联技术释放透明质酸魅力 (13) 3.2.玻尿酸成为拉动医药级HA增长的主要动力 (15) 3.2.1.透明质酸原料市场规模稳步提升 (15) 3.2.2.玻尿酸拉动医药级HA市场增长 (16) 3.3.医药级HA竞争格局良好 (17) 3.3.1.医美玻尿酸原料国内企业占优 (17) 3.3.2.骨科玻璃酸钠注射液国产主导 (18) 3.3.3.眼科透明质酸国产化明显 (18) 3.3.4.防粘连医用透明质酸钠昊海独大 (19) 4.主要相关企业登陆科创板 (19) 5.配置建议 (22) 6.风险提示 (23)

1.生物医用材料行业快速发展 1.1.生物医用材料行业规模加速扩大 生物医用材料是医疗器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用于诊断、治疗、修复和替代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在众多生物医用材料中,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发展最早、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其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按照性质又可分为非降解型材料和可生物降解材料。医用透明质酸钠、医用几丁糖等属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中天然、可降解的生物医用材料。天然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功能多样、机体相容性好,以及易于改性、杂化等,加上其能在水存在的环境下被酸、碱、酶或微生物促进而降解,因而被广泛地用于药物载体、修复材料和体内植入器件材料等。 图表1:生物医用材料组成体系 目前,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模式以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等物质要素驱动型为主,产品技术结构以低端产品为主,高端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国产产品占有率不足30%。国内常用生物医用材料产品主要为低值一次性产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采血器、血袋等)、敷料、缝合线(针)等;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植入性生物医用材料则较为薄弱,主要依赖进口。 近年来,全球高新技术生物材料及制品产业形成并蓬勃发展,2016年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已达1709亿美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美元。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2016年国内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达1730亿元,2010-2016年CAGR达到17.13%,预计2020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2016-2020年CAGR将达到23.31%。

生物医用材料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医用材料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亦云来源:上海情报服务平台发布者:日期:2006-09-07 今日/总浏览:7/6023 组织工程材料面临重大突破 组织工程是指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一个生物装置,来维护、增进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以恢复受损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它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受损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和再建,延长寿命和提高健康水乎。其方法是,将特定组织细胞"种植"于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可被人体逐步降解吸收的生物材料(组织工程材料)上,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生物材料为细胞的增长繁殖提供三维空间和营养代谢环境;随着材料的降解和细胞的繁殖,形成新的具有与自身功能和形态相应的组织或器官;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或器官能对病损组织或器宫进行结构、形态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替代。近10年来,组织工程学发展成为集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以及临床医学于一体的一门交叉学科。 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组织工程也为生物材料提出问题和指明发展方向。由于传统的人工器官(如人工肾、肝)不具备生物功能(代谢、合成),只能作为辅助治疗装置使用,研究具有生物功能的组织工程人工器官已在全世界引起广泛重视。构建组织工程人工器官需要三个要素,即"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细胞生长因子。最近,由于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强的特点,将其用作"种子"细胞进行构建人工器官成为热点。组织工程学已经在人工皮肤、人工软骨、人工神经、人工肝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展现出美好的应用前景。 例如,存在于脂肪组织基质中的脂肪干细胞(ADSCs)是一类增殖能力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被发现不但具有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相似的向成骨、软骨、脂肪、肌肉和神经等细胞多分化的能力,而且表达与BMSc相同的表面标志如CD29、CD105、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论文

医用功能材料及应用学院化工学院 指导老师乔红斌 专业班级高091班 学生姓名张如心 学号 099034030

医用功能材料及应用 摘要:了解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近年来的应用研究及发展状况,综述国内外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特性及研究成果,展望对未来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通过介绍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人工脏器、药剂及医疗器械方面的应用,以及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对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的认识和其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前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复杂而严格的多功能要求,这是大多数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难以满足的,而合成高分子材料与生物体(天然高分子)有着极其相似的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的相似决定了它们在性能上能够彼此接近从而可能用聚合物制作人工器官,作为人体器官的替代物。另外,除人工器官用材料之外,医药用高分子材料、临床检查诊断和治疗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研究也在积极地展开,它们被统称为医用高分子材料。 1.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 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以医疗为目的,用于与组织接触以形成功能的无生命材料。其被广泛地用来取代或恢复那些受创伤或退化的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主要包括医用高分子材料(以修复、替代为主)、药用高分子材料(以药理疗效为主)。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融合了高分子化学和物理、高分子材料工艺学、药理学、病理学、解剖学和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知识,还涉及许多工程学问题。由于其与人体的组织和器官接触,因此,医用高分子材料必须满足如下的基本要求:①在化学上是惰性的,会因为与体液接触而发生反应;②对人体组织不会引起炎症或异物反应;③不会致癌;④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不会在材料表面凝血;⑤长期植入体内,不会减小机械强度;⑥能经受必要的清洁消毒措施而不产生变形;⑦易于加工成需要的复杂形状。 2.医用高分子材料发展的4个阶段 第1阶段:时间大约是7千年前至19世纪中叶,是被动地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阶段。这一时期的高分子材料有,大漆及其制品、蚕丝及织物、麻、棉、羊皮、羊毛、纸、桐油等。 第2阶段:从19世纪中页到20世纪20年代,是对天然高分子材料进行化

生物医用材料_尹玉姬

专论与综述 Monograph and Re view   生物医用材料 尹玉姬 李 方 叶 芬 姚康德 (天津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天津,300072) 提 要 介绍了生物医用材料的进展和一些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医用材料,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 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又称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和生物系统接合以诊断、治疗或替换机体中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许多临床应用的生物医用材料原本不是按生物医用材料所设计,而是以现有材料解决实际问题。近几年来,逐渐开始重视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使其本体特别是表面具有所需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因而扩大了应用领域[1]。 20世纪80年代后期,工程学科与医学学科交叉产生的组织工程兴起,将工程科学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医学、生物学)相融合,使生物组织功能再生、维持和改善。组织工程的产生对相关生物医用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战,除生物功能性和生物相容性外,更要求与组织接触时产生所期望的响应。 1 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1.1 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与制备,趋于使材料具有所需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功能,此类材料既可直接制备,亦可将所需组分引入材料,或由现有材料经化学或物理修饰产生相应功能。 1.1.1 生物陶瓷 天然矿化物含有少量有机大分子,以控制无机组分的成核、生长、微结构及矿化材料的性质等,大分子包括蛋白质、糖蛋白和多糖,其结构中富含羧酸(如蛋白质中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残基)。此类大分子嵌入矿化物微结构内使脆性材料增韧,这与微裂缝的偏位和裂缝扩展吸收能相关。Samuel I.Stupp研究组探索以天然大分子控制生物陶瓷的微结构,制备出“有机磷灰石”并用做人工骨。这类“有机磷灰石”含有聚氨基酸、寡肽和合成聚电解质[2]。1.1.2 表面修饰金属 硬组织材料如人工关节和人工牙根,除生物相容性外,更要求承受一定负荷。常用表面涂层的方法赋予不锈钢SUS316、Co-Cr合金、钛合金等材料生物相容性和耐磨损性。此类表面工程包括:(1)向金属表面添加异种粒子,使金属表面合金化和陶瓷化;(2)表面基材以不同的金属涂层和陶瓷涂层修饰。 可用离子注入和电子射线法进行上述表面改性,如向SUS316L和钛合金表面渗氮,以提高人工股关节和人工膝关节的耐磨性。为改善与骨的结合性,可采用钙离子注入方法。用高能量电子线对金属表面进行热处理后,表面成为非晶态,这将有助于提高表面的硬度。 金属表面用生物活性陶瓷羟基磷灰石和AW玻璃涂层的效果经动物试验后已被临床应用所确认。钛及其合金经碱处理后形成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表面层,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中[3]。 1.1.3 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 可用一般单体共聚制备几乎单分散的高分子材料。所制得的聚合物可含有特异的亲水或疏水基团、生物降解重复单元。也可形成三维扩展的星型聚合物和树枝型聚合物,这种聚合物有一个中央核,高度支化结构使其具有大量端基。一个二乙烯基苯核能扩展40到50个聚氧化乙烯(PE O)。与线性PE O相比,这种聚合物的密度显著增加。由于PE O密度的提高能更好地从空间上排斥蛋白质或细胞的吸附,这种方法可有效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1]。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可制备出均一结构的蛋白质,包括含有非天然氨基酸的多肽。但要注意的是免疫原性和所制备人工蛋白质的纯度。 聚合物表面或本体改性是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

苏州生物医用材料项目实施方案

苏州生物医用材料项目 实施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苏州生物医用材料项目实施方案 生物医用材料是当代科学技术中涉及学科最为广泛的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材料、生物和医学等相关学科,是现代医学两大支柱—生物技术和生 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基础。由于当代材料科学与技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 物学的进展,在分子水平上深化了材料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加之现 代医学的进展和临床巨大需求的驱动,当代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正在发生 革命性的变革,并已处于实现意义重大的突破的边缘─再生人体组织,进 一步,整个人体器官,打开无生命的材料转变为有生命的组织的大门。在 我国常规高技术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基本上为外商垄断的情况下,抓住生物 材料科学与工程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有利时机,前瞻未来20-30年的世 界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刻意提高创新能力,不仅可为振兴我国生物材料 科学与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赢得难得的机遇,且可为人类科学事业的 发展做出中国科学家的巨大贡献。 该生物医用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15593.1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131.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21%;流动资金2462.06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15.79%。 达产年营业收入19914.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433.36万元,税金及 附加269.03万元,利润总额4480.64万元,利税总额5367.69万元,税后

净利润3360.4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07.2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8.73%,投资利税率34.42%,投资回报率21.55%,全部投资回收期6.14年,提供就业职位327个。 报告根据我国相关行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分析投资项目项目产品 的发展前景,论证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并确定项目的目标市场、价 格定位,以此分析市场风险,确定风险防范措施等。 ...... 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产业是学科交叉最多、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其发展需要上、下游知识、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支撑,因此产业高度集 中(垄断),产品多样或多角化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的又一特点和趋势。2010年世界医疗器械产业由27000个医疗器械公司构成,其中90%以上为 中小企业。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通过向大 公司转让技术或被大公司兼并维持生存。大规模产品生产及市场运作基本 上由大公司进行。不同于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发达 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已形成“寡头”统治的局面,全球市场也呈现类似的格局。2009年,排名前50位的跨国大公司占有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88%,其 中排名前25位的公司占有75%;2008年6家美、英公司:DePuy,Zimmer,Stryker,Biomet,Medtronic,SynthesMathys和Smith&Nephew占有全球 骨科材料和器械市场的≈75%,其中前4家美国公司和英国Smith&Nephew 公司占有人工关节市场的90%;6家大公司:Johnson&Johnson,Abbott,

生物医用材料论文:生物医用材料.pdf

学无止境 生物医用材料论文: 生物医用材料 石家庄研制成抗菌塑料瓶 我国第一批可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包装领域的抗菌塑料瓶,2002年12月在石家庄神威包装有限公司研制成功。 这种塑料瓶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分子组装抗菌技术,能有效防止细菌污染和交叉污染,在包装领域尤其是食品和药品包装上应用前景良好。 分子组装抗菌技术属于第三代抗菌技术,这种技术不需要加入任何抗菌剂,而是在部分基体树脂的分子链上,组装上经过优选的抗菌功能团,使这部分树脂自身就成为抗菌的组成部分,从而避免了重金属污染、耐热性差、药效持续时间短等弊端,具有高效广谱、安全无毒、效果持久、成本低等特点。 日本开发骨质再生新材料 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所和东京齿科医科大学开发出新型骨质再生材料,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这种由羟碳灰石和蛋白质胶原构成的多孔质构造复合材料。填入骨头破损处,骨芽细胞便进入材料孔洞中,在生成新骨质的同时,破骨细胞使材料一点点消失,最终全由新骨替代。在用狗和猕猴进行的动物实验中,移植后第8周骨头形状恢复,12周后动物便可自由行走。为了使血管容易进入新材料更加适应骨头发育,还对材料孔洞的形状加以改良;结果,骨头形状恢复的时间又缩短了4周。 目前,填充骨头破损部位多用患者自己的骨头和由陶瓷等材料制作的人工骨头。用患者自己的骨头局限性很大,取骨过多,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人工骨头容易变质,存在折断破裂的危险。这种新材料完全可以克服这些缺点,把它加工成各种形状,可移入任何部位。研究人员计划明年进行临床实验,2004年正式推广。 日本研制出易于加工的膏状人造骨 日本特殊陶业公司日前研制出容易加工变形的陶瓷制膏状人造骨。比现有人造骨硬化时间快8个小时。还可防血液浸入骨头内部,可用专用注射针注入,与原骨亲和性高。 这家公司从2000年开始在东京大学医学系附属医院等日本国内5家医院进行了临床治疗骨折实验,得到的评价中“极为有用”占82%。它们准备于2003年向政府提出制造申请,争取于2004年通过制药公司生产投入市场。 美合成人造胶原质血管可用于心脏搭桥手术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一种新的微型人造血管,可用来替换心脏搭桥手术中受损的血管,并解决可能产生的排异反应。 在传统心脏搭桥手术中,受损血管通常用患者腿部的血管替换,但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多余血管可供移植,而采用他人血管又会出现排异现象。现在,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电纺织法,用胶原质作原料,成功地生长出这种微型人造血管,其直径仅1毫米,比目前市场上可供移植的动脉血管小6倍。 研究人员用胶原质“织成”一个管状的支架,然后将光滑的肌肉细胞“种植”在支架表面。由于胶原质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细胞在其上可自然生长而不会遭到排斥,3周至6周后便可长成完好的可供移植的血管。植入人体后,胶原质逐渐被人体降解,最终被长出的新血管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