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织物起球的原因及起球过程

合集下载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纺织织物在日常的服用和洗涤过程中由于不断受到多种外力作用和相互间摩擦作用,其表面会出现起毛起球的现象。

织物的起毛起球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起毛;(2)纠缠成球;(3)毛球脱落。

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中,如果形成毛球的速度大于毛球脱落的速度,则毛球将堆积在织物表面;如果毛球脱落的速度大于其形成的速度,则毛球不易在织物表面形成堆积而影响织物的外观。

同时,任何可使纤维滑向纱线表面和因素都可提高表面的成球速率。

所以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其主要包括纤维、纱线等原料,纺织工艺,染整工艺和服用过程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具体影响条件和情况见下表。

分类影响条件具体分析纤维性能纤维长度短纤织成的织物较长纤织物易于起球,原因:长纤断头少,纤维间抱合力大,不易滑出到织物表面。

纤维细度粗纤维不易起球,原因:粗纤维织物单位面积内纤维数少,露出的端头少;纤维粗较刚硬,在表面不易纠缠成球。

纤维卷曲度卷曲多,纤维间抱合力大,不易游离到织物表面。

纤维截面形状圆形截面纤维较三角形、多边形等异形纤维易起球,原因:圆形纤维间抱合力小。

强度及弹性强度高、弹性好的纤维较易起球,原因:摩擦时不易磨断脱落,一旦起毛后,易缠结成球。

纱线纺丝工艺纺线的多道工序使纱线摩擦而产生毛羽纱线混纺比例涤混纺织物中,绦纶含量越高,越容易起球纱线捻度捻度大的纱线起球程度低,原因:纤维束缚紧密,可移动性降低络筒络筒过程使纱线产生毛羽织物织造类型针织物比机织物易起球,原因:针织物暴露纱线面积大。

组织结构表面平整光洁的织物比粗糙织物不易起球;平纹机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好,斜纹机织物次之,锻纹和提花织物较差;组织结构紧密的比结构疏松的不易起毛球。

染整加工加工方式,如烧毛、剪毛、热定型和树脂整理,加入助剂。

服用条件穿着穿着时的搭配,易起毛球的衣服内,外层搭配光滑服装洗涤和干燥洗涤和干燥按照服装标签上的洗涤要求,减少起毛起球。

织物起毛起球原因分析及测试等级影响因素

织物起毛起球原因分析及测试等级影响因素

织物起毛起球原因分析及测试等级影响因素发布时间:2023-02-15T08:25:23.32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9月18期作者:杨冰莹[导读]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

杨冰莹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

因此,对其起毛起球技术的要求也随之增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控制起毛的弹力,使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织物起毛起球;原因分析;测试等级;影响因素引言织物起球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

因此,对影响起毛起球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是提高织物性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关于织物起毛起球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

一、织物起毛起球性能影响因素(一)纤维的影响纤维是指由天然的植物纤维所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是一种可塑性较强的多孔质材料[1]。

在自然界中,纤维主要有两种形态:丝状和柱状。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纤维有不同的特性:丝状的纤维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且不容易被破坏;柱形的纤维多孔织物,其弯曲程度较小,但由于其多孔性,故可使组织的柔韧度增加。

网的长度、宽度、直径等物理性质对毛起球的影响较大。

纤维细度对起球影响也较大,纤维愈细,显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头端就多,纤维柔软性也愈好,因此细纤维比粗纤维易于纠缠起球。

(二)纱线的影响起球是在空中沿预定高度线方向移动,以达到在地面上或其他物体上起球的目的而发生的运动现象。

从织物的滚筒来看,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由筒体、环锭纺纱机和纺辊组成的机械式起毛滚筒;二是由锭子和包芯机等构成的卷绕式的卷绕式的滚筒;三是由纺辊等部件所构成的滚道。

从织物的材质特点来说,表面的物理性质,如:抗折强度、抗拉伸能力以及抗弯性都较好[2]。

但也有一些缺点,例如:耐磨性差、易脆、容易被腐蚀,且易被氧化,所以要求具有很高的韧性,良好耐热性,并能保证一定的加工精度。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机织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起毛起球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纺织品的外观,也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纤维材料、纺织工艺、使用条件等几个方面。

纤维材料的选择是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关键因素之一。

纤维的结构、长度、断面形状和表面形态等都会影响纺织品的起毛起球性能。

纤维长度较短、断面形状不规则的纤维容易造成起毛、起球,而纤维长度较长、断面形状较规则的纤维则较不容易发生起毛起球现象。

纺织工艺也是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重要因素。

纺织品的纱线粗细、纬纱和经纱的张力、织物的柔软度等,都会对起毛起球产生影响。

通常来说,纺织品的纱线粗细越大,纬纱和经纱的张力越小,织物的柔软度越高,其起毛起球性能就越差。

使用条件也会对机织纺织品的起毛起球产生影响。

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摩擦等因素都会影响纺织品的起毛起球性能。

通常来说,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摩擦力较大的使用环境容易导致纺织品起毛起球现象的发生。

针对以上因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机织纺织品的起毛起球现象。

选择纤维质地好、结构紧密的纤维材料,以降低起毛起球的可能。

在纺织工艺上注意控制纱线粗细、纬纱和经纱的张力,使织物的柔软度适中,减少起毛起球的发生。

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高温、高湿、高摩擦等条件,以减少起毛起球的发生。

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主要包括纤维材料、纺织工艺和使用条件等方面。

深入分析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起毛起球现象,能够提高机织纺织品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起毛起球标准及改进

起毛起球标准及改进

织物起毛起球不同的测试标准纺检0801鲁瑶邹薇摘要:本文对《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中的圆轨迹法、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及随机翻滚法四种测定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比较;并对其中包含多种测试条件的两个标准各种测试条件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各个标准中指标的合理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并对方法标准的改进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织物;抗起毛起球性;标准;检测;比较;分析2008年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GB/T 4802.1-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GB/T 4802.2-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GB/T 4802.3-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三个检测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标准,分别替代各自1997年版的标准,新标准从2009年3月1日开始实施。

GB/T 4802.4-2009《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于2009年6月19日获批准,将于2010年2月1开始实施。

服装在日常生活中,服用和洗涤过程由于不断经受摩擦,织物表面会出现起毛起球现象。

这不仅影响服饰的外观,部分直接接触皮肤的面料如果起球状况严重,还会影响舒适度。

尤其是以涤纶纤维为代表的合成纤维织物的起毛起球阅题,至今仍困扰着业界和广大消费者。

对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并陆续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根据这四种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有多种测试条件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条件的比较,分析各测试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从而分析标准中指标的合理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及新旧标准的更替对产品标准产生的影响。

一 .织物起毛起球的成因分析1.织物起毛起球概况1.1织物起毛起球的基本过程起毛起球是一个渐变过程,通常表现为三个步骤:起毛--缠结--起球--毛球脱落。

当织物受到的外界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梢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因此生成绒毛,此谓起毛;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结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在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形成球状,此谓起球。

织物抗起毛起球新技术现状分析

织物抗起毛起球新技术现状分析

织物抗起毛起球新技术现状分析【前言】织物在服用过程中,由于织物本身以及受到多种外力和外界的摩擦作用,在发生明显的损坏之前,产生起毛起球现象。

织物表面的起毛起球,在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织物上一般都会出现,而化纤较为明显与突出。

织物起毛起球影响衣着美观,降低服用性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织物外观及服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提高织物的服用舒适性与品质,日益受到国内外染整工作者的重视。

【摘要】介绍了目前一些纺织品的起毛起球成因,分析了纤维、纱线、织物、加工及服用等因素对起毛起球的影响。

根据不同种类的纤维和织物(棉麻、涤纶、腈纶、毛),提出了相关的抗起毛起球新工艺。

【关键词】抗起毛起球;生物抛光;纳米级溶胶—凝胶法一、织物起毛起球成因及影响因素1.起毛起球过程1.1 起毛当织物在加工和服用过程中受到外界摩擦时,如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端就会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生成绒毛而使布面失去光泽。

1.2 成球当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的绒毛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缠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埋植于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影响织物表面的美观。

1.3 脱落当织物表面的绒球形成后,由于不同的纤维断裂强度不同、纱线捻度、织物结构等不同,有的绒球形成后极易脱落,而有的不易脱落,互相纠缠,加上容易藏污纳垢,影响服装的美观。

2.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2.1 纤维的因素一般来说,纤维素纤维不易起毛起球,而蛋白质纤维中的羊毛纤维容易起毛起球,成纤维无论是长丝还是短纤,都容易起毛起球。

此外,纤维越细,暴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末端就越多,纤维的柔软性就越好,也就越容易纠缠起球。

相对来说较短纤维比长纤维容易起毛起球,因为短纤维末梢较多,长纤维之问的摩擦力与抱合力较大,纤维也就难以滑移到织物表面形成起毛起球。

2.2 纱线的因素纱线对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纱线的捻度、表面光洁度、纱线的强力、抗弯性及耐磨性上。

织物起毛起球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织物起毛起球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织物起毛起球的成因及解决方案1、织物起毛起球的基本过程:起毛起球是一个渐变过程,通常表现为三个步骤:起毛一缠结起球一毛球脱落。

当织物受到的外界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梢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因此生成绒毛,此谓起毛;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结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在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形成球状,此谓起球。

当织物继续受到摩擦时,连接毛球的纤维会因反复拉伸弯曲疲劳而断裂,发生毛球脱落。

2. 起毛起球的成因:织物起毛起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果毛球形成的速度大于脱落的速度,则其将堆积在织物表面,任何可使纤维滑向纱线表面的因素都可提高成球速率;反之,如果毛球脱落的速度大于形成的速度,则不易形成毛球堆积的外观。

毛球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四方面因素有关。

3、纤维性能和纱线结构:纤维的卷曲性、纤度、长短、纱线捻度、纤维表面光洁度、强力等均与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直接相关。

通常,高卷曲纤维可减少起球;粗纤维刚性较大,也不易起球;短纤长度越长,起球越少,因为突出在单位面积上的纤维末端较少,而且长的纤维电可以被更牢固地固定在纱线上;捻度高可使纱线更紧密,突出的纤维更少,降低纤维的可滑移性,从而减少起球。

当纱线捻度下降时,纤维间抱合力减小,织物受摩擦时,其中的短纤维就容易从纱线中滑移出来,形成小球。

但若为了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而过多地提高纱线的捻度,则会影响织物的手感。

单纯的圆形横截面且表面光洁度较高的纤维,更容易滑移至织物表面,从而产生起球;而不规则的横截面则因提高了纤维问的系数,可降低起球趋势。

强度较低的纤维可加快小球的脱落速度,强度较高的纤维则相反。

另外,纱线的支数也与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有关,通常纱线支数越高,越不易起球,但涤/毛混纺织物是个例外,同混纺比的织物,纱线越细,表面涤纶越多,越易起球;单纱线织物比双股纱线织物更易起球。

面料起球原因

面料起球原因

面料起球原因一、纤维性能1.1纤维强度强度高、伸长大、抗反复弯曲能力高、耐磨能力强的纤维,摩擦时就不易被磨断、脱落,反而会致使其与周围的毛丛、毛球进一步缠结成更大的球。

而纤维强度低,所形成的毛球经摩擦后,易于从织物表面脱落。

所以,纤维强度高易起球。

1.2纤维长度短纤维比长纤维易于起球,长丝相对于短纤维不易起球。

长纤维在纱线中摩擦阻力比短纤维大,不易从纱线中抽出。

在同样的纤维截面根数内,长纤维露出纱线表面端比短纤维少,被外力摩擦机会小。

涤纶长丝强力较高,在受到机械外力时不易磨损断裂,涤纶长丝织物不易起球。

纤维细度同样的原料,细纤维比粗纤维更易起球,纤维越粗其抗弯刚度越大,竖起于表面的纤维头端不易弯曲纠缠起球。

1.3纤维间摩擦力纤维间摩擦力大,纤维不容易滑动,不易起球1.4纤维混纺易起球特别是化纤与羊毛、棉、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织物容易起球,因为化纤纤维系球纤维较强,不易脱落。

1.5纤维截面型状异型截面的纤维,抗弯刚度大,不易弯曲缠绕且相对接触和被摩擦的概率低,不易抽拔和纠缠,不易产生起球。

1.6纤维卷曲度纤维的卷曲波形越多,加捻时纤维越不容易伸展,摩擦过程中纤维容易松动滑移,在纱线表面形成毛绒,为此,纤维卷曲性越好,越易起球.二、纱线纱线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主要有纱线的毛羽及耐磨性,这涉及到纺纱方法、纺纱工艺、纱线捻度、纱线结构等因素。

2.1纺纱方法精梳纱中纤维排列较为平直,短纤维含量较少,所用纤维一般较长,纱线毛羽较少。

所以精梳织物一般不易起毛起球。

2.2纺纱工艺在整个纺纱过程中,纤维要受到反复的牵伸、梳理,如果工艺参数设置不当、设备状态不佳,纤维在加工过程中就容易受到损伤而拉断,造成短绒增加,从而使纱线的毛羽、毛粒增加,进而降低织物的抗起球性。

2.3纱线的捻度高捻度可减少纱线毛羽,不易引致起球,但不断提高捻度,会降低织物强力和影响织物手感和风格。

2.4纱线结构改变纱线结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纱线的耐磨性。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主要原因分析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主要原因分析

『 6 1 张悦妍. 高校学生炫耀消费行为调查分析及教育对 策—— 以海南省为例『 D 1 . 海南师范大学, 2 0 1 2 . 『 7 1 刘宇. 大学生炫耀性 消费调 查—— 以青海大学为例
【 4 】 董少凤, 徐凌忠. 当代 大学生炫耀性 消费文化探析[ J ] .
且这些小球还会越搓越大 , 这就是所谓 的“ 起球” 。
各类织物 的起 毛起球程度 有所差异 , 因为有 的织 物
表 面绒球形 成后易 脱落 , 就 不易成 球 , 而有 的不 易 脱落 , 经过揉搓纠缠 , 形成 大小不一 的毛球 。 影 响织物 起毛 起球 的主要 因素 有 以下几 个 方
维 端头 数少 ,露 出织 物表 面的纤 维端 自然 也 比较
少, 受 摩擦 的端头也 就少 , 因此 长纤维 织物 起球 程
面 ,所 以在穿着 的过程 中经过不断 的摩 擦揉搓 , 会 变 得越来越 大 , 严重影 响织物表面 的美 观 。由于各 种纤 维性质 、 纱线捻度 、 织 物结构等各 有差异 , 所 以
织 物在实 际穿着使用过程 中, 不断经受摩擦 , 织
物表面纤维被钩刮磨断 , 露 出丝头 , 在织物表面就呈 现 出许多 毛茸 , 这就是所 谓 的“ 起 毛” Ⅲ ; 而如果 这些 露出的丝头 、毛茸在长期 的不断摩擦 中不能够及 时 脱落 , 那 么就会相互揉搓缠绕成一个个 的小球球 , 而
A b s t r a c t : I n o r d i n a r y l i f e 。 w e 0 f I e n a p p e a r i n we a r i n g c l o t h e s p i l l i n g p h e n o me n o n , s e i r o u s l y a f e c t t h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涤纶织物起球的原因及起球过程
涤纶织物容易起球的原因与纤维性状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纤维间抱合力小、纤维的强度高、伸长能力大,特别是耐弯曲疲劳、耐扭转疲劳与耐磨性好,故纤维容易滑出织物表面,一旦在表面形成小球后,又不容易很快脱落。

在实际穿用和洗涤过程中,纤维不断经受摩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露出于织物。

在织物表面呈现出许多令人讨厌的毛茸,即为“起毛”,若这些毛茸在继续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就互相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通常称为起球。

2 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
影响织物起毛、起球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组成织物的纤维;(2)纺织工艺参数;(3)染整加工;(4)服用条件。

在这里主要介绍如何应用染整加工达到控制织物的起毛起球的措施。

3 生产工艺
3.1 生产品种
96cm T42/2× 21 124×69 涤卡,成品幅宽 91cm
3.2 工艺流程
3.1.1 烧毛
火口:一正一反;车速:130m/min;烧毛效果要达到4级以上。

3.1.2 精练
由于涤纶织物在纺织过程中要加入油剂、消光剂等组分,而这些组分的存在对染色、漂白加工工序非常不利,必须去除。

在这里采用碱氧一浴法。

处方(g/L):烧碱(100%), 8~10 双氧水(100%), 3~4 精练剂UH 20 ,水玻璃 4 ,车速 50 m/min 。

3.2.3 热定形
温度:200 ℃
车速: 40 m/min
落幅: 91 cm
3.2.4 染色
溢流染色机
处方(g/L):分散染料(%,owf)X,醋酸 1.1 ,醋酸钠 1.1,高温匀染剂 1 ,平滑剂 1 。

染色程序:室温入染,加入高温匀染剂、平滑剂、染料,调整ph值5~6,然后升温到80 ℃,从80 ℃缓慢升温到130 ℃,以1 ℃/min为宜,保温染色30~60 min。

3.2.5 后整理
打底(抗起毛、起球、树脂整理剂F4)→高温焙烘→拉宽→下付
工作液处方(g/L):树脂整理剂F4 50 ,催化剂氯化镁 10 ,柔软剂 20 ,平平加 2 ,焙烘温度 170~180 ,焙烘时间 60 s
4 讨论
(1)烧毛工艺关系到涤纶织物的内在质量和外观风格。

对涤纶织物来说,烧毛不仅仅是为了去除茸毛、提高布面光洁度。

而且也是一个热处理过程。

高温处理能赋予织物一定的身骨和弹性,并能改善织物起毛、起球的状况。

因此烧毛工序是关键,在烧毛时要求火要弱小,切不可用强火,以免引起过烧,使织物手感发硬。

由于涤纶织物本身的茸毛并不多,采用一正一反,完全可以达到4级以上。

级数越高,抗起球效果越好,因为织物的表面越光滑,抗起球效果越好。

(2)精练工序时要求去油要净,否则油剂在穿用、洗涤过程易吸附小颗粒、小花毛,影响抗起球效果,同时由于涤纶织物不耐强碱,在精练过程中烧碱对涤纶织物能起到碱减量的作用,使涤纶织物表面产生剥皮效果,提高了抗起毛、起球效果。

(3)染色工序时要求必须加入平滑剂,以保证布面平滑,在染色过程中,不会由于反复摩擦而引起小球等现象;染色升温速度不可太快,以免引起折皱,影响抗起球效果。

另外,采用高温排液,以去除低聚物对抗起球效果也有一定的作用。

(4)后整理时,浸轧防起球树脂整理剂F4。

树脂整理剂F4是丙烯酸酯粘合剂,属非离子型。

树脂整理剂F4外观为有荧光的白色乳液,能以任意水稀释,1%水乳液的pH值为6~7。

树脂整理剂F4具有交联作用,在织物整理中,树脂渗入纤维间,使纤维与毛茸粘结。

经过高温焙烘形成不溶的网状结构,从而达到优质的防起毛、起球的效果。

缺点是不耐强电解质,在使用过程中,催化剂氯化镁的量要适当,不能太多并且应先溶解稀释好后,在一边搅拌的情况下缓缓加入,以防引起树脂整理剂沉淀,影响抗起球效
果。

高温焙烘时要求温度必须达到规定的温度,温度太低时树脂整理剂交联效果差,不能粘结茸毛,而影响抗起球效果,但也不能太高,从而引起织物强力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