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起毛起球的综合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织物起毛起球原因分析及测试等级影响因素

织物起毛起球原因分析及测试等级影响因素

织物起毛起球原因分析及测试等级影响因素发布时间:2023-02-15T08:25:23.32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9月18期作者:杨冰莹[导读]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

杨冰莹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

因此,对其起毛起球技术的要求也随之增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控制起毛的弹力,使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织物起毛起球;原因分析;测试等级;影响因素引言织物起球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

因此,对影响起毛起球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是提高织物性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关于织物起毛起球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

一、织物起毛起球性能影响因素(一)纤维的影响纤维是指由天然的植物纤维所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是一种可塑性较强的多孔质材料[1]。

在自然界中,纤维主要有两种形态:丝状和柱状。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纤维有不同的特性:丝状的纤维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且不容易被破坏;柱形的纤维多孔织物,其弯曲程度较小,但由于其多孔性,故可使组织的柔韧度增加。

网的长度、宽度、直径等物理性质对毛起球的影响较大。

纤维细度对起球影响也较大,纤维愈细,显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头端就多,纤维柔软性也愈好,因此细纤维比粗纤维易于纠缠起球。

(二)纱线的影响起球是在空中沿预定高度线方向移动,以达到在地面上或其他物体上起球的目的而发生的运动现象。

从织物的滚筒来看,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由筒体、环锭纺纱机和纺辊组成的机械式起毛滚筒;二是由锭子和包芯机等构成的卷绕式的卷绕式的滚筒;三是由纺辊等部件所构成的滚道。

从织物的材质特点来说,表面的物理性质,如:抗折强度、抗拉伸能力以及抗弯性都较好[2]。

但也有一些缺点,例如:耐磨性差、易脆、容易被腐蚀,且易被氧化,所以要求具有很高的韧性,良好耐热性,并能保证一定的加工精度。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机织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起毛起球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纺织品的外观,也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纤维材料、纺织工艺、使用条件等几个方面。

纤维材料的选择是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关键因素之一。

纤维的结构、长度、断面形状和表面形态等都会影响纺织品的起毛起球性能。

纤维长度较短、断面形状不规则的纤维容易造成起毛、起球,而纤维长度较长、断面形状较规则的纤维则较不容易发生起毛起球现象。

纺织工艺也是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重要因素。

纺织品的纱线粗细、纬纱和经纱的张力、织物的柔软度等,都会对起毛起球产生影响。

通常来说,纺织品的纱线粗细越大,纬纱和经纱的张力越小,织物的柔软度越高,其起毛起球性能就越差。

使用条件也会对机织纺织品的起毛起球产生影响。

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摩擦等因素都会影响纺织品的起毛起球性能。

通常来说,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摩擦力较大的使用环境容易导致纺织品起毛起球现象的发生。

针对以上因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机织纺织品的起毛起球现象。

选择纤维质地好、结构紧密的纤维材料,以降低起毛起球的可能。

在纺织工艺上注意控制纱线粗细、纬纱和经纱的张力,使织物的柔软度适中,减少起毛起球的发生。

在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高温、高湿、高摩擦等条件,以减少起毛起球的发生。

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主要包括纤维材料、纺织工艺和使用条件等方面。

深入分析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起毛起球现象,能够提高机织纺织品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织物抗起毛起球新技术现状分析

织物抗起毛起球新技术现状分析

织物抗起毛起球新技术现状分析【前言】织物在服用过程中,由于织物本身以及受到多种外力和外界的摩擦作用,在发生明显的损坏之前,产生起毛起球现象。

织物表面的起毛起球,在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织物上一般都会出现,而化纤较为明显与突出。

织物起毛起球影响衣着美观,降低服用性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织物外观及服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提高织物的服用舒适性与品质,日益受到国内外染整工作者的重视。

【摘要】介绍了目前一些纺织品的起毛起球成因,分析了纤维、纱线、织物、加工及服用等因素对起毛起球的影响。

根据不同种类的纤维和织物(棉麻、涤纶、腈纶、毛),提出了相关的抗起毛起球新工艺。

【关键词】抗起毛起球;生物抛光;纳米级溶胶—凝胶法一、织物起毛起球成因及影响因素1.起毛起球过程1.1 起毛当织物在加工和服用过程中受到外界摩擦时,如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端就会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生成绒毛而使布面失去光泽。

1.2 成球当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的绒毛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缠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埋植于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影响织物表面的美观。

1.3 脱落当织物表面的绒球形成后,由于不同的纤维断裂强度不同、纱线捻度、织物结构等不同,有的绒球形成后极易脱落,而有的不易脱落,互相纠缠,加上容易藏污纳垢,影响服装的美观。

2.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2.1 纤维的因素一般来说,纤维素纤维不易起毛起球,而蛋白质纤维中的羊毛纤维容易起毛起球,成纤维无论是长丝还是短纤,都容易起毛起球。

此外,纤维越细,暴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末端就越多,纤维的柔软性就越好,也就越容易纠缠起球。

相对来说较短纤维比长纤维容易起毛起球,因为短纤维末梢较多,长纤维之问的摩擦力与抱合力较大,纤维也就难以滑移到织物表面形成起毛起球。

2.2 纱线的因素纱线对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纱线的捻度、表面光洁度、纱线的强力、抗弯性及耐磨性上。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机织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起毛起球的问题,这给人们的穿着体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从纤维特性、纺纱工艺、织造工艺和使用环境等方面对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纤维特性是导致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之一。

毛发直径粗细和纤维长度是决定起毛起球程度的重要因素。

毛织品通常由羊毛、兔毛等毛纤维制成,这些纤维直径较粗,且纤维间的结合力较强,因此起毛起球的倾向较小。

而棉织品由于棉纤维直径较细,纤维间结合力较弱,容易受力产生毛羽,进而导致起毛起球。

纤维长度的长短也会影响起毛起球情况,纤维越短,容易从织物中脱落,形成毛球。

纺纱工艺也是导致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重要因素。

纺纱工艺直接影响纱线的质量和力学性能,进而对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产生影响。

纱线的捻度、强力和结构密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纺织品的起毛起球情况。

捻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增加起毛起球的可能性,强力不足会使纤维容易脱落,结构密度不均匀会导致起毛起球不均匀。

织造工艺也是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重要因素之一。

织造工艺影响织物的结构和纹理,进而影响起毛起球的情况。

织物的纹理越紧密,纤维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小,起毛起球的可能性就越小。

而纹理较松散的织物,则容易形成毛球。

使用环境也会对机织纺织品的起毛起球情况产生影响。

使用环境中的摩擦力、水洗等因素都会引起织物纤维间的相互摩擦,促使纤维脱落形成毛球。

长时间的低温摩擦容易使纤维脱落,而高水温下的水洗则容易使纤维变得柔软并容易脱落。

使用环境中的尘埃、汗液等也会在纤维表面形成结垢,增加起毛起球的可能性。

有些毛料起毛起球怎么办?

有些毛料起毛起球怎么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有些毛料起毛起球怎么办?
毛织品起毛起球的原因:
一是毛织品织造完毕后,坯布表面及经纬纱间存在许多绒毛。

这些
绒毛的存在不仅导致织物易吸尘沾污,起毛起球,影响光洁度和美观,而
且对纺织品的印染加工质量也有负面影响。

例如:染色时,绒毛黏附在导
辊上,易使染色不匀;绒毛落入丝光碱液中,会影响丝光光泽,增加碱回
收的难度;印花时,绒毛易造成拖浆或拖刀等疵品,难以印制清晰、精细
的花纹。

二是毛织品在日常穿着过程中,经常与外界物体发生摩擦,日久以
后织品的纤维因摩擦而发生滑移松散,纤维顶端被拉出织品表面而起毛。

织品起毛以后随着继续摩擦,促使起毛纤维相互纠结形成球状。

因此,采用烧毛的加工方法,使毛织品表面的绒毛去除,提高表面
光洁度和美观,又减少日常穿着过程中,经常与外界物体发生摩擦而起毛
起球诱因。

节能Y型多混聚喷燃烧器(火口)采用多混、均分、聚喷结构及集
束气流技术实现:燃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完全燃烧,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在气流压力作用下喷出火口形成宽为5~6 mm、高50~60mm,能量集中的带状火焰,火焰温度不低于1320°C,烧毛等级4级以上。

有四点防止热
量散失的措施。

两端设有调幅气体进口,火口轨上有调幅气道,调节气体
压力来调节火焰幅宽,消除无效火焰,变无效燃烧为有效燃烧而节约能源。

故此,该燃烧器完全适合当前国际上高温、高速烧毛的要求,为节能30%
提供了保证。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是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长时间磨擦,起毛起球往往更加严重。

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产品的外观,还对产品的质量与耐用度造成了影响。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优质纺织品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了解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产品质量。

1. 纱线的选择与质量:纺织品的起毛起球与纱线的质量和特性密不可分。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纱线,一般来说纤维长度较长的面料,耐磨性会更好。

其次,纱线的质量也会影响到起毛起球。

一些粗糙的纱线,经过一定的磨擦之后,会很容易产生毛球。

因此,选用优质的及纤维较细的纱线会有效控制产品起毛起球。

2. 织物密度:在选用同样的纱线情况下,高密度的面料往往比低密度的面料起毛起球少。

这是因为在高密度的织物中,相邻纱线的间距更小,同时也会使得织物纤维更加紧密,减轻磨损。

因此,通过提高纱线密度控制面料的起毛起球现象,具有一定的功效。

3. 纱线的捻度:捻度是指纱线的扭转程度,是纱线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适当提高纱线的捻度可以增强其抗磨性,减小起毛起球。

但是,过高的捻度也会使得纱线变得硬而不耐磨。

4. 纤维类型:不同类型的纤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不同,下面简单介绍常见的纤维类型:(1)天然纤维:如棉、麻、丝、羊毛等,其一般比人造纤维更具有抗磨性和耐久性,因此其起毛起球的问题较小;(2)化学纤维:例如涤纶、腈纶等,其耐磨性能较好,但是不同类型的化学纤维其产生的毛球也会有所差异;(3)混纺纤维:多数织物都是采用混纺纤维制成,以期综合利用各种纤维性能,并且减小各种纤维的不足。

混纺纤维中,通常需要根据不同比例的混合材料来获得较好的抗羽毛球性能。

5. 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的改进也是控制起毛起球的有效手段。

生产厂家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添加特殊助剂、涂层处理等,来减少面料的磨损,从而减少起毛起球的问题。

总之,机织纺织品的起毛起球现象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纱线质量、织物密度、纱线的捻度、纤维类型以及工艺技术等。

起毛起球标准

起毛起球标准

起毛起球标准起毛起球是指织物表面出现细小的纤维颗粒,给人一种不整洁、不美观的感觉。

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起毛起球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产品的外观质量,还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因此,制定一定的起毛起球标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起毛起球的标准应该明确规定在不同类型的纺织品上的允许范围。

例如,对于针织衫、羊绒衫等高档服装,应该要求起毛起球的数量和大小限制更加严格,而对于T恤、休闲裤等日常穿着的纺织品,允许的起毛起球数量和大小可以相对宽松一些。

这样的区分标准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也能够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其次,在制定起毛起球标准时,还应该考虑到不同纤维材质的特性。

比如,棉、羊毛等纤维容易产生起毛起球,而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则相对不易产生起毛起球。

因此,针对不同纤维材质,制定不同的起毛起球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做不仅能够更好地保障产品的质量,还能够推动纺织品行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起毛起球标准的制定还应该考虑到不同使用环境下的需求。

比如,户外运动服装、床上用品等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摩擦,容易产生起毛起球,因此对于这类产品,起毛起球的标准可以相对宽松一些。

而对于日常穿着的衣物、家居用品等,可以要求起毛起球的数量和大小限制更加严格,以确保产品的美观和品质。

最后,在制定起毛起球标准时,还应该考虑到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影响。

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会对起毛起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起毛起球标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纺织品的特性、纤维材质的特点、使用环境的需求以及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起毛起球标准,保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它不仅影响衣物的美观度,还会降低织物的质量。

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纤维的种类、面料的结构和加工方式等方面,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纤维的种类是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纤维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织成面料后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例如,长纤维的棉、丝等纤维比短纤维的棉麻等纤维要不易起毛起球,因为长纤维相对来说更加牢固,而短纤维则容易从面料的表面脱落,此外,聚酯等人造化纤维的力学性能也能影响到织物的起毛起球情况,这也是选购织物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其次,面料的结构也是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面料结构有单纱、双纱、三纱等,采用不同的织法和规格会对织物的起毛起球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双面绒比档花针织面料更容易出现起毛、起球等现象,因为双面绒会在两面面料上产生实心的轻质绒毛,这些绒毛长期磨擦后就会逐渐脱落,使得织物表面出现明显的起毛和起球现象。

最后,加工方式也是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一个主要因素。

不同的加工工艺会对织物表面的绒毛结构和数量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光滑处理、起绒、刮毛等工艺都能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情况。

在这些加工方式中,起绒和刮毛技术对织物的起毛起球影响较大,因为这些工艺会直接改变织物表面的纤维结构和长度,使得织物表面形成密集的绒毛层,从而增加起毛起球的风险。

综上所述,纤维的种类、面料的结构和加工方式都是影响机织纺织品起毛起球的主要因素。

在购买织物时,需要根据材料的成分、织物的结构和工艺等方面进行仔细分析和了解,以避免在日后使用过程中遭遇织物起毛起球等问题。

同时,定期对衣物进行保养和清洗也能有效减缓织物起毛起球的现象,提高织物的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起毛起球的综合因素分析一、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对纤维起球作如下定义:单种纤维或多种纤维制成织物因纤维缠结而在布面形成的小结节或球珠。

织物起球的先决条件是布面有松散纤维绒头,而长丝织物一般缺少这种布面绒头,也不易起球。

但水洗或干洗会助长这一条件形成。

在穿着磨损中,光滑布面和圆形截面合纤会促使纱线从布面凸起并形成松散纤维,当这些纤维与另一些纤维相互交缠,这种交缠在线性摩擦和回转摩擦交互作用下很易发生,最终形成起球。

这些纤维球在摩擦作用下变大。

由于合纤强度较大,这种结节就不易被破坏或磨掉,因此会越积越多。

而天然纤维由于强度较低,纤维球易被磨掉,因此布面起球不明显。

如果织物表面起球高度明显,但纤维球寿命很短,该织物可定为低起球织物。

纤维挠曲性对织物起球有重要作用,低起球织物的纤维刚性应较高,纤维的抗挠曲性降低,纤维球就会较快脱落。

此外,织物结构对布面起球也有影响。

一般而言,纤维越短越细,布面越易起球。

当毛球形成速度超过其脱落速度,布面就会积聚毛球。

毛球形成速度又与纱线中纤维根数、纤维长度、纤维横截面、纱线捻度、织物结构等有关。

纤维长度越长,起球的机率越低;较粗纤维有刚性,因此不易起球;圆截面纤维表面光滑,纤维易滑移到布面,从而形成毛球,而不规则截面纤维则不易起球;低强度纤维会增加毛球脱落速度;高卷曲纤维会减少起球机率;喷气纺纱线的抗起球性比环锭纺纱线好,这是由于环锭纺使较长纤维位于纱线的中心,而较短纤维位于外围而容易起球,气流纺纱线则比环锭纺纱线更差;纱线支数越细则起球机率越小;纱线捻度越高使纱线较紧密,从而减少起球机率;单股纱织物比双股纱织物更易起球;针织物比梭织物更易起球,这是由于布面有较多的浮线,而紧密梭织物则较少起球;平纹织物比斜纹织物不易起球,这是由于平纹的交织点较多,交织长度较短。

1.1纱线的影响纤维的卷曲波形愈多,加捻时纤维不容易伸展,在摩擦过程中纤维容易松动滑移,在纱线表面形成毛茸。

为此,纤维卷曲性愈好,愈易起球。

纤维愈细,显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头端就多纤维柔软性也愈好,因此细纤维比粗纤维易于纠缠起球。

从纤维长度来看,较短纤维比长纤维易于起毛起球,除纤维头端数多的影响外,纤维间的摩擦力和抱合力也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

长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及抱合力大使纤维难以滑到织物表面,也就难纠缠起球。

纱线的捻度和表面光洁程度对起球也有较大影响,捻度高的纱线,纤维间抱合紧密,纱线在受到摩擦时,纤维从纱线内滑移相对少,起球现象减少;但是,针织物一般为柔软性织物,过高的捻度会使织物发硬,因此不能靠高捻度来防止起球。

纱线光洁度的影响,纱线越光洁,表面毛茸则短而少,所以光洁纱线不易起球。

1.2织物组织结构的影响织物组织结构疏松的织物比结构紧密的织物易起毛起球,结构紧密的织物与外界物体摩擦时,不易产生毛茸。

已经存在的毛茸,又由于纤维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而不易滑到织物表面上来,故可减轻起毛起球现象。

表面平整的织物不易起毛起球,表面凹凸不平的织物易起毛起球。

因此,普通花色织物、罗纹织物、平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是逐渐增加的。

1.3染整工艺的影响纱线或织物经染色及整理后,抗起球性将产生较大影响,这与染料、助剂、染整工艺条件有关,绞纱染色的纱线比用散毛染色或毛条染色的纱线易起球;成衣染色的织物比纱线染色所织的织物易起球;织物经过定型,特别是经树脂整理等处理后,其抗起毛起球性将大大增强;短纤纱织物经过烧毛、长丝合纤织物经过热定型都可减轻起毛起球,前者是由于自由纤维端减少,后者是由于纤维刚性增加以及纤维间位置固定所致。

1.4 穿着条件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织物在穿着时所经受的摩擦越大,所受摩擦的次数越多,则起球现象越严重。

2 防起球起毛整理方法防起球的方法较多,如改变纤维的结构、成分与性能,改变纱线的纺纱工艺及织物结构,改变染整工艺等。

2.1 目前国内外对于控制棉织物起毛起球的方法(1)、选择在纱线和织物生产过程中不易起球的纤维;(2)、在批量生产中减少摩擦,例如选用合适的纱线润滑剂如Lubsoft,在喷射染色中也可用一些润滑剂;(3)、在喷射染色机中采用活性染料染棉时,可使用结晶硫酸钠代替常用的食盐;(4)、纤维素和涤毛织物用适量超喂进行热定形,以使纱线更好定形;(5)、剪毛同时进行刷毛,可去除表面纤维以及突出的纤维;(6)、两面都烧毛,可去除表面纤维以及突出的纤维;(7)、对棉采用Cellusof-L酶生物抛光;(8)、在喷射染色中用专用助剂Sraglow-CL处理棉布,以清除布面松散纤维,该助剂也可用于成衣滚筒水洗中;(9)、有机硅用量需恰当,以避免过度柔软和润滑,否则会促使纤维移向表面引起起球;(10)、采用特种整理剂整理,如:Sarafeel-jy/Sarafeel-763,特种有机硅复配物,能赋予织物柔软性和通过成膜提高起球性;Sarasoft-MR有机硅类聚合整理剂,有成膜性能,能提高耐磨性;Garfinish-As有抗起球和抗擦伤的特性,可加在传统的整理液配方中[3];(11)、用“树脂拍打”整理,在初次起绒后用树脂整理,使毛绒发脆,然后用机械拍打法使毛绒脱落;(12)、采用抗起毛起球剂ATP对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

(13)、采用无甲醛树脂整理剂-聚氨酯(PU)对织物进行整理;(14)、对棉织物用Siroflash法(S法)处理时,最先用过氧化物来浸轧布料,接着连续进行UVC照射;[注:Siroflash法系对布料或衣服表面进行紫外线(UVC)照射之后,以过氧化氢或全单硫酸(PMS)进行氧化处理。

此法可以减少棉织物的起毛球情形。

]二、目前常用的抗起球起毛整理方法2.2.1 烧毛或剪毛利用此法去掉织物表面的绒毛,使显露在织物表面的纤维头端减少,从而使织物不易起毛、起球。

2.2.2 生物抛光利用纤维素酶作用于棉织物的水解和机械的冲击作用联手除去棉织物表面的毛茸和纤维的末梢。

随着茸毛的除去,棉织物的组织变得清晰,色泽明亮运用生物抛光明显降低了起毛起球趋势,其整理效果是持久的,因为纤维的末梢被除掉而不是在原处被覆盖(像用柔软剂或其它整理那样)。

即使在家用洗衣机里重复洗涤后,经生物抛光的织物仍保持无毛茸。

但生物抛光会有至少5%~15%的失重,一般强力损失5%~15%,若工艺条件控制不当,失重、强力损失将更严重。

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否则会造成酶失活或严重损伤严重失重。

2.2.3 树脂整理法利用树脂在纤维表面交联网状成膜的功能,使纤维表面包裹一层耐磨的树脂膜,此树脂膜使纤维的滑移减弱;同时,树脂均匀地交联凝聚在纱线的表层,使纤维端粘附于纱线上,摩擦时不易起球,从而有效地提高织物抗起球性。

用于织物整理的树脂,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固化交联成膜要柔软,不影响被处理织物的手感;树脂应有强的亲水性,易于溶解,成膜干燥后,有较好的耐洗性;不影响被处理织物的色泽和色牢度等;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异味;树脂性能稳定,应用方便、可靠。

目前在抗起毛起球整理中应用较多的树脂整理剂是聚氨酯(PU)和高分子聚合物树脂乳液(ATP)。

聚氨酯是一种无甲醛树脂整理剂。

它能在织物表面形成强韧的薄膜,其耐低温、耐脆化、耐摩擦、拉伸强度高、弹性好,并有一定的亲水性。

织物经处理后可改善纤维间的粘结力,减少静电作用,有利于防起毛起球。

聚氨酯(PU)即聚氨基甲基酯,是多元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聚合物,反应如下:—N=C=O + HOˉ→—NH-COOˉ水溶性聚氨酯是使用具有水溶性的化合物作为保护剂,将异氰酸基保护起来,形成稳定性高的水溶性树脂,加工到织物上后经热处理使保护剂脱除,反应性的异氰酸基使树脂自身交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失去水溶性,成为耐水和耐溶剂性强的树脂薄膜。

而ATP主要成分为高分子聚合物树脂乳液,聚合物主链上具有活性基团,这些活性基团具有多功能性和极强的活性,可以自身交联,也可以与纤维上的活性基团键合,在织物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耐洗又柔软、弹性好的网状薄膜。

利用聚合物在纤维表面交联成膜的功能,使纤维表面包覆一层耐磨的高分子薄膜,减弱纤维的滑移,减少起毛倾向;同时,聚合物均匀地交联凝聚在纱线的表层,使纤维末梢粘附于纱线上,摩擦时不易起球。

ATP在织物整理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成膜性能和渗透性,使之在织物表面成膜的同时能渗入到纤维内部,使纤维与毛绒交联粘结形成网状膜结构,从而起到良好的抗起毛起球效果。

3 起毛起球测试方法3.1测试标准目前,国内对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方法的标准主要有三种:GB/T 4802.3—1997《织物起球试验方法—起球箱法》、GB/T 4802.2—1997《织物起球试验方法—马丁代尔法》和GB/T 4802.1—1997《织物起球试验方法—圆轨迹起球法》。

各标准的测试条件及适用范围见表1。

表1 标准号测试条件仪器用途测试仪器GB/T 4802.3—1997 不受压力织物经一定滚动摩擦后,测量表面起球数量滚箱式织物起球仪器GB/T 4802.2—1997 受轻微压力织物经磨料研磨一定次数后,测量表面起球数量马丁代尔式织物起球仪GB/T 4802.1—1997 受轻微压力织物经刷洗一定次数后,测量表面起球数量圆轨迹式织物起球仪而国外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标准有很多,其常用标准见表2。

表2 标准类别标准名称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ASTM D4970,ASTM D4922,ASTM D1375 ASTM D3512 日本工业标准J1S L 1096,J1S L 1076 德国标准DIN DIN 53863,DIN 53865 英国标准BS BS 3424,BS 5690,BS 5811 芬兰标准SFS SFS 4328 法国标准NF NF G 07—121,NF G 07—132 国际标准ISO prEN 1SO 12947-1,prEN 1SO 12945-2 国际羊毛局标准IWS TM I12,TM 196,TM 152 3.2 测试仪器国内的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仪器主要分为:起球箱起球仪、马丁代尔起球仪、圆轨迹起球仪三种。

国外的起球测试仪器主要有下列三大类:(1)起球箱式Orbitor/516型它相当于ICI起毛起球仪和国内的箱式起球仪。

通常为两箱或四箱,转速可分别调为:25,30,40,55和60r/min五档。

(2)乱翻式Impulse/616型此型相当于国内乱翻式起球仪,其内空气压力为200-800 KPa。

此仪器为AATCC 开发并拥有专利权的标准试验机。

织物在圆筒内翻滚,无规则摩擦产生起毛起球现象,适用于梭织和针织物。

该测试仪备有计时器及可加气装置,以防织物在测试时紧贴筒壁而影响效果。

(3)马丁代尔Nu—Martindale/404型此型相当于国内的马丁代尔耐磨仪,并作了一定改进,该仪器集测试摩擦及起球两个功能,但两种测试不可同时进行,作为独立单元存在,在操作起球测试时,压力通过砝码施压,针织布为2.5cN/cm,梭织布6.5cN/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