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与概况

合集下载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旅游发展创新研究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旅游发展创新研究
五、结语
大湄公河次区域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将进一 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就目前形 势而言,要实现真正的区域旅游集约化发展,依旧困难重重,任 重道远。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11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基金项目:广西财经学院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湄公河次区域(GMS)旅游一体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11548205)。
11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10月下半月刊
施也不尽完善。如GMS景区大部分通讯设备滞后,急需构建完 善的信息网络。
2.旅游产品与服务欠佳。首先,次区域内旅游资源存在雷同 现象,如泰、老、缅等国均以佛教景观为主,易造成游客视觉疲 劳。其次是缺乏精品旅游路线。如越南下龙湾风景区,缅甸的万 塔之城和柬埔寨的吴哥窟等都是著名景点,但是缺乏合理的路线 串联。最后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目前有关GMS的旅游网站 多以介绍旅游资源、交通、住宿等概况为主,尚未建成统一共享 的信息平台,电子商务“一条龙”服务缺失。
二、发展条件
(一)自然地缘因素 1.地缘优势。大湄公河次区域位于沟通中国大陆、东南亚和 南亚等国家的心脏地带,澜沧江—湄公河又顺流而下,贯穿始 终,成为联结流域各国天然纽带,为沿线各国发展国际旅游提供 先天条件。 2.自然资源丰富。首先,次区域内地貌类型丰富,冰川、火 山以及喀斯特地貌等一应具有。其次,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带性 明显,自然景观变化万千。再者,水域风光迤逦,云南洱海和柬 埔寨洞里萨湖远近闻名。另外,GMS成员国多为沿海国家,优美 的热带海滨足以形成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 (二)社会人文因素 1.社会稳定。和平与发展始终是时代主题。次区域内各国不 断加强政治沟通,随着泰、越、老、缅和柬各方关系的正常化, 半岛局势趋于和平安宁,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稳定环境。 2.多彩人文。次区域民族众多,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 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 中国傣族新年泼水节、缅甸缅族的结夏节、越南越族的唱哈节等 各具特色。同时这里还是稻作文化、茶文化、青铜文化的起源 地,以及宗教传播(主要为佛教)发展的重要地区。

第14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第14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2
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有以下四种主要合作机制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 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
中、老、缅、泰毗邻地区增长四角
3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基于湄公河流域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包 括的国家有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中国。 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 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3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 埔寨、越南5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地理位 置十分重要。该区域总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域 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 和开发前景。 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长期 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其中柬埔 寨、老挝和缅甸被联合国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近年来,次区域各 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 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4

宗旨
通过加强各成员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成员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亚行作为参与方和出资方,主要 负责为GMS有关会议及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合作原则与方式
GMS采取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所作决定需经各成员国一致认可。
秘书处
GMS日常事务由设在菲律宾马尼拉亚行总部秘书处负责处理。
8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逻辑Fra bibliotek政治基础

大湄公河次区域自然及发展概况

大湄公河次区域自然及发展概况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中国云南省以及地处中半岛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5国,总面积233.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3亿。

这一地区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文化底蕴雄厚,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云南段概况云南省是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连,边界线长达4060公里。

云南历来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有出境公路20多条。

24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5个民族跨境而居。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总长2162公里,在云南境内部分长1247公里,流域面积8.87万平方公里,占云南省总面积的23%,流经8个地州,38个县市。

2010年末这38个县市总人口为1817万人,占云南省人口总数的24%,人口平均密度69.6人/平方公里。

云南省内澜沧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及水能资源,仅澜沧江水资源量就达517.6亿立方米,占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的23.3%;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2250万千瓦,约占该省可开发容量的25%,但目前的开发利用率很低,尚不到12%;开展国际水运也有良好的条件。

澜沧江流域地跨寒带到热带的七个气候带,种质资源丰富,有可开发食品、医药、香料、园艺和植物化工等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锌、铅、镉、铊、伴生锶储量为中国第一。

锡、锑、铜矿远景储量良好。

流域内奇特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的人文风情构成了得开独厚的旅游资源。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955.3亿元人民币,工农业、旅游业、对外贸易等取得飞跃的发展,是中国最主要的花卉、蔬菜、热带水果、烟叶等的出产地,烟草业、有色金属产业在中国名列前茅,是中国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2000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居中国第六位。

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进展迅速,区域合作呈现出美好的前景。

(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其他国家概况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5国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挑战
• GMS各国同样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疾 病蔓延、拐卖人口、毒品走私、环境污染、 气候变化等。 • 需要减少贫困,共同应对传染病、非法劳 工和环境恶化等方面的挑战。
最新动态
• 2008正式启动GMS信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是以 光通信为主的大容量、高可靠性骨干传输网。 • 昆明-曼谷公路老挝段正式建成通车 • 成都--新加坡火车直达。 • 昆明--新加坡的泛亚铁“下湄公河委员会” 由越、老、柬、缅四国发起,但由于战乱 等原因,该组织长期处于“休眠”状态。 • 20世纪90年代初,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 作机制 和平发展时期,由亚洲开发银行倡导。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 [成立日期] 1992年
• [宗旨] 通过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 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 [成员] 6个: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 越南。 亚行作为参与方和出资方,主要负责会议及 技术资金支持。
展望
• 1. 2. 3. 4. 良好基石: 共同发展现状:都是发展中国家 共同地理位置:密切交通联系 共同发展趋势: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 共同发展目标:扩大对外开放
• 机遇: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各种优惠的经贸 安排。实现优势互补、联合自强,增强在国际经贸事务中 的地位 • 大湄公河次区域正在发展成为连接亚洲两大新兴经济体中 国和印度以及其他地区的桥梁。
GMS主要活动
• 8个重点领域:交通、能源、电讯、环境、旅游、人力资源
开发、贸易便利化和投资等,还包括贸易便利化、便利跨境客 货运输等。 2001 年又增设农业工作组为第9个领域。
• 5大战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跨境贸易与投资、
推动私营部门参与、发展人力资源和能力、保护环境及合理利 用资源等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亚洲地区一个极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次
区域合作领域。

涵盖的国家包括中国云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
和越南,总面积约6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2亿人。

这些国家在地理上、政治上、经济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大湄公河次区
域的发展,既关系到各国人民的福祉,也与全球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研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每个国家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角色和贡献
3.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4. 中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和贡献
5. 未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分析和发展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收集、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
等多种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发
展趋势,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提供有用的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深入地了解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
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中国在该区域合作中的作用和贡献,分析该合
作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提供有用的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提高人们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推进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金融合作研究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金融合作研究
+ 蠢 陶
流域经济 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流域经济学作为一门 极具发展前景 的新兴学科 , 正在引起众多学者 的重视 和关注。大湄公河发源于中国, 全长4 8 公里 , 亚洲 80 是
唯 一 的 流经 6 的 国际 河 流 , 称 为 “ 方 的多 瑙 河 ” 国 被 东 。
大湄公河 流域是一个 整体 , 是一个 完整 的系统 , 虽然
Ou lo a a a e . t b r O 7 t k D t b s Oco e 0 . o 2

经 济规 模 比较
2 世纪9 年代 以来 , 0 0 作为亚太地区成长较快的经 济体之一 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 , 其内部各国经济规
i d sra tu t r n u t lsr c u e,o e i g u n o sse c fma r -e o o c p lce n Gra k n u r go u i g i p n n - p a d c n it n y o c o c n mi o ii si e tMe o g S b- e in d rn t e rc n 0 y a s. e r s h p o e h tt e e o o fc de eo i g st to a s a f v r b e f u d to o h h e e t2 e r Th e u r v s t a h c n n v l p n i in ly a o a l o n a in f rt e i ua i a c a o p r to Ba e n t s d a t g sa d c n i e g t e f c flw v r l i a ca e e o n e e fn n ilc o e ain . s d o he e a v n a e n o sd rn h a to o o e a lfn n i ld v lpig l v l i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新进展及前景展望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新进展及前景展望

摘要:由亚行所界定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由于独特的地缘经济、政治特点,战略地位重要,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介入该区域的国际合作与开发,形成了多重机制并行运作的合作开发势头。

我国十分重视并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开发,从21世纪初的国际环境和合作成效来看,我国参与次区域合作开发的前景看好。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合作一、目前合作所取得的成绩我国十分重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出席亚欧首脑会议,东盟与中国,东盟与中、日、韩首脑会晤等重要国际场合对此都发表过重要讲话,多次阐明中国政府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积极态度和立场。

在次区域的几个主要合作机制中,我国自1992年开始就参加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并出席了历届部长级会议;1996年6月参加了东盟一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第一次部长级会议,成为该合作机制的核心成员国;1996年7月与湄委会举行了第一次对话会议,成为湄委会的对话国;同时,积极倡导“中老缅泰毗邻地区‘增长四角’的合作”。

为了加强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的协调工作,国务院在1994年成立了“国家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开发前期研究协调组”。

在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云南省积极参与次区域的合作,在交通、能源、旅游、环保、科技、贸易与投资、人力资源开发、禁毒等领域的合作开发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交通第一,公路。

昆明一腊戍高等级公路:这是我国通往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上海一昆明一瑞丽一腊戍一仰光的重要组成部份。

目前国内段也实现高速化和高等级化。

昆明一曼谷高等级公路:这是我国西部地区通往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兰州一成都一昆明一磨憨一会晒(老挝)一曼谷的重要组成部份。

其中昆明一曼谷长1855公里。

现国内段昆明一磨憨口岸的704公里路段已全线实现高速化和高等级化。

国外段老挝境内的247公里,有中国政府提供贷款援建。

在国际公路运输合作方面,中国已与老挝、越南签署了政府间双边汽车运输协定。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国际在线报道:首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3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6个国家的领导人或官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通过合作,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增长、公平与繁荣的战略”。

澜沧江-湄公河源于中国青海省,流经缅老边界,顺泰老边界而下,穿过柬埔寨,从越南南部注入南海,因此,大湄公河次区域囊括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6国。

该区域处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西南的结合部,总面积23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2.5亿。

这一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倡议发起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开发项目,提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希望通过开展地区合作,尤其是经济合作,通过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该地区国家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到目前为止,该项目的总投入已达20亿美元,其中亚行投入超过了10亿美元。

这个项目重点之一是使湄公河沿岸国家地区能够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共同确定一些重点开发项目,包括建立经济走廊,促进本地区国家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进一步加强地区经济与贸易合作等。

亚行已经为此组织了10个专业工作组。

湄公河流域国家也都积极参与这一合作项目。

中国也十分重视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并将参与湄公河流域的开发视为对东盟一体化建设的支持。

中国参与湄公河流域的开发是面向整个湄公河流域的,并主张开发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中方认为,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对中国和东盟是个双赢的安排。

在亚行的支持和组织下,湄公河流域国家间每年定期举行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商讨湄公河区域开发与合作的有关事宜。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已经召开了11次。

其中,2001年的第10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就今后10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减少贫困等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未来10年战略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G M S 的前 景展 望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建立有着一个 良好 的初衷 , 它希望通过 区域 内国家的贸易扩张和其他方面资源的开发来带动 区域 内经济 的发展 , 使区域内各项资源得 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让区域内的居 民摆脱平困和落后 , 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所 以, 各 国政府应该 对该项 目予以足够的重视 。除此之外 , 不断挖掘区域内的各种优势 ,
二 G M S 建 立以来取 得的成 就
由于 以上 已经提及 的大湄公河次区域 经济 发展现状和 自然地 理环境方面 的限制, 因此将基础设施 的建设作为该 区域 经济发展 的初期项 目是必然 的。比如铁路 、公路等交通 线路 的建设就是该 区域一直 以来的重点建设项 目, 并且也取得 了十分有成效的进展。 G MS 合作 下的公路 、铁路 、水运 、航空多维 交通网正在加 紧建 设。如 已经于2 0 0 8 年通车的昆曼公路以及昆明—南宁—河 内公路、 昆明一 大理一瑞丽一缅甸公路 、澜沧江一 湄公河 国际航运合作等 等。这些公路和航线的开通为 区域 内的交流和 贸易创造 了十分便 利 的条件 。 同时, 要加强扩大 区域内的贸易往来 , 关税 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 的减少或者消除是实现 的条件之一 。而G MS 区域内各 国政府也在 此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程度 的共识 , 扩大 了关税减免的商 品范围, 由于 关税 减免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在 区域 内有着 比较 明显的贸易创 造 效应。例 ̄ I : 1 2 0 0 5 年刚刚加入G Ms 的广西 ,在2 0 0 6 年1 ~4 月与大湄公
让外界看到投资前景也是该区域真正发展起来的必须因 素。 田
参考 文献 : 【 1 】 张玉新 , 李 天籽 . 跨境 次 区域经 济合作 中我 国沿边地方政府行 为分析[ J 】 . 东北亚论坛 . 2 O 1 2 ( 0 4 ) 【 2 】 张一锋 .G M S 的发展 困境 浅析[ J ] . 现代商业 . 2 0 0 9 ( 0 9 )
源可开发量达2 2 5 0 万千瓦 , 约 占该省可开发容量 的2 5 %。这样的资 源和地理优势使能源合作成为必然的重要项 目。在这方面,仅2 0 0 5 年 ,云南电网就向越南输送 电量逾4 亿千瓦时。但其实水能资源的 开发水平 尚低 , 还不到1 2 %。所 以该项 目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应得 到 更多的支持, 使其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让区域 内基本的用 电隋况得到 保证 , 这也是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的 分析 与介 绍 。
关键词 : 大湄公河次 区域 ; 贸 易; 能源合作 ; 交通运输 线 ; 投 资前 景

一 、
大湄公河次 区域 ( G M S ) 经济合作计划建立的背景
大湄公河次区域( 简称G MS ) 合作是中国( 云南与广西) 、泰 国、 缅甸 、老挝、柬埔寨和越南6 国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展 的次区 域合作。该次区域涵盖了多种气候类型 , 并且兼具多种地理特征 , 同 时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 、矿产和生物资源 , 有着 巨大的经济潜能和 开发前景。次 区域内居住着多个民族 , 宗教、建筑 、风情 、服饰习 俗等各不相同。中国的丽江古城 , 缅甸的仰光大金塔, 老挝的琅勃拉 邦古都, 柬埔寨的吴哥窟, 泰国的大王宫和越南的下龙湾等都是该区 域重要的文化遗产 。 虽然大湄公河次区域 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都有着很大 的开发 价值 , 但是从实际来看, 其经济发展现状却是不容乐观 的。G MS 中 大多数为山林众多、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备、民族成分复 杂的地 区。普遍存在消费水平不足 ,国内市场较小 ,市场经济发展 水平不高 ,出口 产品中则以农产品原料或初级工业品为主 , 贸易获 程度低等问题 。从G MS 总体来说 ,主要存在产业结构相似 ,发展 水平没有明显的阶梯性 ,出口产品类似等问题 ,表现为内部市场互 补性不足 , 对外竞争力不强 。正是 由于这种较低的发展水平 , 1 9 9 2 年 在亚洲开发银行和 中国、泰国、缅甸、老挝 、柬埔寨和越南6 国政 府的认可和积极推动之下, 主要包括交通、能源 、旅游 、环保 、农 业 、贸易、 电信、投资 、人力资源开发和禁毒等多方面 的湄公河 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应运而生。
区域经济 I D i s t r i c t e c o n o my
大湄公河次 区域的发展与概况
毛秀和 j 周佩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陕西西安 7 1 0 0 6 1
摘要 : 大湄公河次 区域 的合作 对 东南亚经 济的发展 有着举足 轻重 的地 位 , 涉及 能源、旅游 、贸 易等多方 面的合作 。 本文主要 从该 次 区域 的建 立 背景 、取得 的成效和 发展 中 面临的困难等 角度 来对 大湄公河 次 区域 的发展做一 个 简要
三 、G M S 发展过程 中存在的 问题
首先 , G MS 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亚洲开发银行和区域内各 国 政府的支持。其中亚洲开发银行不光 自己筹资 , 还以 自身的名义 向 其他私人投资争取贷款。由于各 国的政治问题和其他方面的考量 , 政府部门对G MS 的投资毕竟是很有 限的, 因此 , G MS 要想取得长足 的有突破性的发展 , 就不得不挖掘 自己的优势来吸引区域内外国家 的投资和支持。这也是一个区域发展 的长期动力所在。 除了资金 方面的 问题 , 还有就 是各 国政府对 区域 内项 目的支 持情况 。由于G MS 区域内各个 国家的经济发展 十分不平衡 , 近年 来, 随着中国国力 的 日渐强盛 以及 西方国家普遍盛传 的 “ 中国威胁 论”, 难免让 区域 内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介人 存芥蒂 , 害怕合作会损 害本国的利益。这种担忧是不可避免的, 所 以中国政府应该在消除 这些隔阂方面做 出自身的努力 , 一方面以协议和承诺为基础, 使合作 透明化。另一方面 , 也要在合作的过程中顾及到其他国家的利益, 不 能毫无克制的扩张发展 , 争取在发展 自身的同时带动其他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