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内能》基础训练

九年级物理《内能》基础训练
九年级物理《内能》基础训练

《内能》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0分)

1.(1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传向热量少的物体

B.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C.温度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2.(10分)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可能不变

C.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3.(10分)在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手冷时对手“哈气”,手会感到暖和

B.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

C.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D.北方的冬季寒冷,室内用暖气取暖

4.(10分)烧水时水温升高下列实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与上述方法相同是()A.飞驰的流星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

B.锯木头时锯子发烫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D.两手相互摩擦手就暖和了

5.(10分)下面是小明对内能知识的小结,其中不正确的有()

A.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B.内能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大于内能小的物体

C.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做热运动的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D.温度是物体内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6.(10分)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7.(10分)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C.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8.(10分)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其中包含卡富的物理知识;汽车驶过我们闻到汽油味儿,这是现象,汽车发动机把热量传给水是通过的方武使水的内能增加的。

9.(10分)将装有少量乙醚的薄壁金属管固定于桌面,用皮塞塞紧,来回快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观察到皮塞从管口喷出,如图所示。此过程中,皮绳对金属管做功,使其温度升高;使管内密闭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的气体其体积迅速膨胀,于是气体推出皮塞,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皮塞的。

10.(10分)大年三十晚上,妈妈炒菜时香味四溢,这一现象说明了;放在热菜中

的盐比凉菜中的盐化得快,这说明;刚买回来的饮料太凉了,妈妈把它放到热水中,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饮料的内能。

《内能》基础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0分)

1.(1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传向热量少的物体

B.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C.温度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分析】(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有些物体的温度并不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不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熔点和沸点不变;

(2)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异,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或者由同一个物体上的高温部分传递给低温部分,与物体自身内能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ABC、热传递中,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给内能少的物体,故AC错误、B正确;

D、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

误。

故选:B。

【点评】了解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知道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0分)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可能不变

C.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分析】(1)(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3)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解:

A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B正确;

C、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了同学们对内能的改变的两种方式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3.(10分)在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手冷时对手“哈气”,手会感到暖和

B.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

C.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D.北方的冬季寒冷,室内用暖气取暖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解答】解:

A、对手“哈气”,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的,故A错误;

B、弯折铁丝时,对铁丝做功,铁丝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内

能增加的,故B正确;

C、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的,故C错误;

D、室内用暖气取暖,暖气放出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要结合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进行分析。

4.(10分)烧水时水温升高下列实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与上述方法相同是()A.飞驰的流星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

B.锯木头时锯子发烫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

D.两手相互摩擦手就暖和了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解答】解:烧水时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A、流星在大气层中运动时,与空气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其温度升高,发光

发热。故A错误。

B、锯木头时,锯子和木头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热水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内能从热水袋转移到手上,故C正确。

D、两手互相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判断是做功还是热传递,关键是看能量是发生了转化还是转移。

5.(10分)下面是小明对内能知识的小结,其中不正确的有()

A.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B.内能大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大于内能小的物体

C.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做热运动的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D.温度是物体内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考点】内能的概念;物体内能的改变.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具有”“含有”来修饰;

(3)物体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4)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

【解答】解:

A、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故A

正确;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修饰,故B错误;

C、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C正确;

D、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内能、热量关系的了解和应用,正确、全面理解概念是解答的关键。

6.(10分)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1)根据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角度分析解答问题。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解答】解:

A、图中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瓶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故A错误;

B、图中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对活塞做功,空气的内能减小,故B错误;

C、图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

度降低,故C正确;

D、图中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即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的

内能减少,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

7.(10分)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C.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

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与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上是等效的;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在做功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

【解答】解:

A、反复弯折铁丝时,通过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使铁丝温度升高,A不合题

意;

B、用火炉烧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热量由火转移到水中,是能量的转移,是通过

热传递来改变水的内能的,B符合题意;

C、火车经过时,通过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轨温度升高,C不合题

意;

D、搓手时,双手相互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从而使手发热,这是

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即做功和热传递;判断哪种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关键是看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发生能量转化的是做功的方式,发生能量转移的是热传递的方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8.(10分)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其中包含卡富的物理知识;汽车驶过我们闻到汽油味儿,这是扩散现象,汽车发动机把热量传给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武使水的内能增加的。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扩散现象.

【分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并且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在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之间的转移。

【解答】解:汽车驶过我们闻到汽油味儿,这是汽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发动机把热量传给水,热量从高温的发动机转移给低温的水,使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9.(10分)将装有少量乙醚的薄壁金属管固定于桌面,用皮塞塞紧,来回快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观察到皮塞从管口喷出,如图所示。此过程中,皮绳对金属管做功,使其温度升高;使管内密闭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的气体其体积迅速膨胀,于是气体推出皮塞,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皮塞的机械能。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于做功改变内能时,若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

来回拉皮绳对金属管做功使其内能增加,金属管温度会升高,内能会增大;因金属管与管内气体会有温度差,所以金属管会把热量传递给管内气体,乙醚的温度也会升高,乙醚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乙醚气体迅速膨胀,于是气体推出皮塞,对塞子做功,最终气体的内能会转换为塞子的机械能,会看到塞子跳起来。

故答案为:机械能。

【点评】对于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改变内能的过程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的过程;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10.(10分)大年三十晚上,妈妈炒菜时香味四溢,这一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放在热菜中的盐比凉菜中的盐化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内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刚买回来的饮料太凉了,妈妈把它放到热水中,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饮料的内能。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扩散现象.

【分析】不同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现象;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炒菜时香味四溢,这是扩散现象,此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放在热菜中的盐比凉菜中的盐化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内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妈妈把饮料放到热水中,饮料会吸收热量,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饮料的内能。

故答案为: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内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热传递。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分子动理论和改变内能的方法即可正确解题。

九年级物理练习题讲课教案

九年级物理练习题——《13.1 分子热运动》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本节知识要点】(每空1分,共10分) 1. 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 2. ①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______ . 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 的运动;分子间存在________ . 3. 分子的________ 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与______ 有关,______ 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____ 和_________ . 【本节知识检测】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关于分子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的体积很大 B. 分子的直径很大 C. 分子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 D.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 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3. 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不停地运动着 D. 分子的体积很小 4. 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 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 分子间有间隙 5. 下列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B. 扫地时的尘土飞扬 B. 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下溅出火花 D. 羊群在草原上奔跑 6.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 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 这个现象说明() A. 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C. 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7. 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 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 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 已知 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 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 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8.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A.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间存在斥力 D. 分子间有间隙 9.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 运动产生的 C.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 在天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10. 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 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 液体被压缩时,分子间作用力 表现为引力 11. 科学探究需要进行试验,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 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下列叙述属于事实或推论的是() ①在气体扩散试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电荷、电路 ★考点1摩擦起电与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 (1)定义:用______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原子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原子失去电子而带________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________。 (3)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________,而不是创造了电荷。 (4)带电体的性质:能够________________。 2.两种电荷(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__;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 (3)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了验电器。 3.导体与绝缘体 电流电压电阻 ★考点1电流、电压、电阻及三种电学仪器 1.电流(1)形成:电荷的____________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单位及换算:电流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1 mA=________A,1 μA=________A。 2.电压(1)作用:使电路中形成________,由________提供。 (2)单位及换算:电压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常用单位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 kV=________V,1 mV=________V,1 μV=________V。 3.电阻(1)概念:导体对电流________作用的大小。 (2)决定因素:①材料;②长度: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________,电阻越

初三物理内能专题训练答案

初三物理内能专题训练答案 一、内能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B. 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物体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 核能是再生能源 D. 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 【答案】 D 【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据此也可以判断它们的大小; 核电站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能来自于放射性的物质铀,铀在自然界中有储量是一定的. 【解答】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所以说法错误; B、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尺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所以说法错误; C、产生核能的燃料在自然界中的确储量是一定是,因此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说法错误; D、核电站是通过可控的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对核能的基本认识,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点. 2.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纳米纸”的分子不可再分 B. “纳米纸”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热运动 C.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分子间无空隙 D. 纳米纸上互相靠得很近的两滴水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缘故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可以再分;A不合题意;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不合题意; C、分子之间永远是有空隙的,C不合题意;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析解答本题: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

推荐-初二物理同步练习题集 精品

初二物理同步练习题集初二物理声现象学习口诀 1.声音的传播 物体发声要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 声音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通常声速340m/s,声速固中比液快。 2.声音的特性 声音特性三种,音调、响度、音色。 物体振动快慢,对应音调高低。 每秒振动(次数)频率,频率单位赫兹(Hz)。 人耳听见范围,20到20000Hz.

物体振幅大小,声音强弱响度。 不同声音区分,声波不同音色。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工作声音, 干扰听音声音,都是常见噪声。 声音等级分贝(dB),刚听弱声为0.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90(dB)。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超70(dB)。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超50(dB)。减弱噪声三阶段,声源、传播和人耳。声的利用有两类,传递信息和能量。

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发声体都是在着,发声停止的物体不再。

9、人说话、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的振动,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发出的振动。 1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靠交谈,说明:。 11、利用回声测定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需要测出,然后利用公式计算。 12、某同学对着一山崖高喊一声,2 秒后听到回声,该同学距山崖有米。 13、人们彼此交谈的语声,是靠传播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真空里传播的慢 B.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真空 B. 木头 C. 空气 D. 水 3.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基础练习

第二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 规律 基础知识新坐标 知识点1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规律: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段电路电压之和。 公式表达为:n U U U U U ++++= 321总 【说明】(1)物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在实验时,需要更换的负载,即用不同规格两盏灯将L 1 、L 2更换,重做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2)实验前设计好数据表格,这也是研究定量实验时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 知识点2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规律:在并联电路中,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公式表达为:n U U U U U ===== 321总 【注意】几个并联的用电器,其两端都相等;但两端电压相等的用电器,可能是并联,也可能是串联。例如,两个完全相同的用电器串联,它们两端的电压也相等。 知识点3 用电压表检测电路中的正故障 (1)电压表无示数,则说明电压表没有电流通过,可能是原因是:①断路:电压表的接线柱 接触不良;被测电路以外有断路,电压表没能与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连通;②被测电路短路(或测的是导线两端电压)。 (2)电压表有示数,则说明电压表有电流通过,或者说电压表与电源是相通的。如果出现断路,则断路处一定在电压表所测的电路部分,且此种情况下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值。 金指巧点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 ,电压表示数为2.5V ,则( ) A .L 1 两端电压为2.5V B .L 1 两端电压为3.5V C .L 2两端电压为3.5V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点拔:①先排除电压表,并判断出电路的连接方式,L 1 、L 2串联;②再还原电压表,确定电压表所测范围。电压表测L 2的两端电压,所以L 2的两端电压为2.5V ,而L 1 两端电压为6V -2.5V= 3.5V 。 答案:B 。 2.如图所示,S 闭合后,两个灯泡均发光,但过一段时间之后两灯都熄灭,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用电压表测L 2两端电压,电压表的近似于电源电压,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 .电流表坏了或未接好。 B .L 2的灯丝烧断或灯座与灯泡没接触。 C .L 1和L 2的灯丝都被烧断。 D .L 1的灯丝被烧断或没接好。 点拔:分析顺序:串联电路;由“两灯都熄灭,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判断电路为断路;由“电压表测L 2,电压表的近似于电源电压”判断L 2断路。 答案:B L S 第2题图 第1题图

九年级物理电学专题训练

九年级物理电学专题训练 1.闭合开关后,下图中的四个灯泡都正常发光,其中最亮的是 2.李明同学为了探究“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他找来额定电压均为6V的L1、L2两只 灯泡。将两灯串联起来,按照图5所示的电路开始了实验探究,闭合开关后,看见灯L2 微微发光,灯L1几乎不发光,则关于两灯的电阻R1,和R2、两灯的额定功率P1和P2 的大小关系成立的是(不考虑灯丝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 ( ) A.R1>R2 P1>P2 B.R1R2P1P2 3.如图19所示,小亮做实验时,把甲、乙两只灯泡并联后接在电源上。闭合 开关后,发现甲灯发光,乙灯不发光。经检查,电路连接正确,两只灯泡都完好 无损。则乙灯不发光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乙灯的实际功率太大 B.乙灯的实际功率太小 C.通过乙灯的电流远大于通过甲灯的电流 D.乙灯两端的电压远小于甲灯两端的电压 4(多选题).如图所示,将一只标有“12V6W”的灯泡L1和 “6V6W”的灯泡L2并联后,接在6V的电源上(设灯丝电阻 不变),则 A.灯泡L1比灯泡L2亮 B.灯泡L2比灯泡L1亮 C.两灯的实际功率之和小于12W D.两灯的实际功率之和等于12W 5.将标有“6V 3W”和“6V 2W”的甲、乙两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接

通电路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只小灯泡都不能正常工作,甲灯比乙灯亮 B.两只小灯泡都能正常发光 C.通过乙灯的电流较大,所以乙灯较亮 D.两只小灯泡的总功率小 于2W 6.如图所示,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某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则电压表的示 数由8V变为6V,电流表示数相应由0.4A变为0.6A,那么定值电阻R0的电功 率改变量为(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A.12W B.4W C.8W D.2W 7.如图所示的电饭煲,内部有两条电阻丝,每条电阻丝的阻值都为110欧(电阻 丝的阻值恒定不变)。电饭煲的额定功率从大到小有高、中、低三档,额定电压 是220伏。把电饭煲接在220伏的电源上,求: (1)把电饭煲的额定功率打到中档时,内部是一条电阻丝接入电路,通过它的电 流多大? (2)把电饭煲的额定功率打到低档时,内部是两条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电饭堡的电功率多大? 8.爱思考的林刚利用图16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S后,发现标有“6V , 3 W”的灯L l和标有”12V , 3W”的灯L2,亮度并不相同。巳知电源电压为6V,不考虑灯丝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求: (1)通过灯泡L l的电流为多大? (2) 灯泡L l每分钟消耗多少电能? (3)灯泡L2的实际功率是多大,电路中灯L1、和L2哪个更亮? 9.小明学了家庭电路知识后,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家中电热水器的实际功率。他的做法是:打开标有“220V 1210W”的热水器,关掉家里的其他用电器,测得电能表(标有“1800r/kW·h”)的铝盘转过200转所用的时间是400s。(热水器电热丝的阻值不变) 求:(1)热水器的实际功率。 (2)通过热水器的电流。 (3)右图是小明家的供电线路。已知此时供电站输出的电压 是220V,则供电站距他家多远?(已知每千米导线的电阻为 5Ω)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同步练习

14.1《热机》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2.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9f12362305.html,]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3.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如图1所示,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C.能量的转化形式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D.软木塞的机械能守恒 4.关于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 B.汽油机顶部有喷油嘴,柴油机顶部有火花塞

C.汽油机和柴油机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的 D.柴油机可广泛用于汽车、飞机和火箭的发动机[来源:学_科_网] 5.如图2所示的内燃机工作的一个循环中,其四个冲程的顺序应当是() 图2 A.乙、甲、丁、丙B.甲、乙、丙、丁 C.乙、丁、甲、丙D.甲、丁、乙、丙 6.如图3是内燃机的某冲程工作示意图,以下改变内能方式与此相同的是() 图3 A.烤火取暖 B.搓手取暖 C.向手“呵气”取暖 D.用热水袋取暖 7.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某四冲程汽油机每秒可完成10个工作循环,该汽油机的曲轴每分钟转动的圈数是() A.60 B.600 C.1200 D.2400 9.如图4(a)(b)是课本中的两个实验,针对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 A.图(a)实验中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中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B.图(b)中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中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C.图(a)的实验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 D.图(b)中的实验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二、填空题 10.如图5装置,酒精灯对试管加热,通过______的方式使水的_____增加。试管中的水______产生大量水蒸气,当水蒸气冲开软木塞时,水蒸气膨胀,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2020

九年级上册物理练习册答案2020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 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3引力,斥力。4运动,升高。 5A6B7A8A 水平提升 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扩散,加快。 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 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20 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 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因为用手抹几下,能够使胶带与 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 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2内,减少,具有,增加。3(1)增加(2)增加(3)增加。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5(1)×(2)×(3)×(4)√(5)×(6)√。6减少,热传递。 水平提升 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 达木材的燃点,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因为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 为内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14因为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 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16啤酒瓶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 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初三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V-S 图像】 1.(2017年朝阳一模)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甲、乙两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弹簧测力计对甲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对乙的拉力 C .甲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甲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的机械能 2.(2017年东城一模)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假设所受到的阻力不变,其?-t 图象如图6所示。其中0~1s 内和3~4s 内的图象为直线,1~3s 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单选) A .0~1s 内电动汽车做匀速运动 B .1~3s 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C .3~4s 内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 .3~4s 内电动汽车的牵引力一定最小 3.(2018年石景山二模)一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其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关系如图12所 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5s 时的速度小于2s 时的速度 B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后3s 做的功 C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后3s 做功的功率 D .前3s 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后3s 物体所受的拉力 图12

【机械能转化】 1.(2017年东城一模考)两年一届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于2015年12月1日在 丹麦欧登塞落幕,中国队以8金3银2铜领跑奖牌榜。关于运动员从图8所示的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接触到蹦床时开始减速 C.所受重力等于弹力时动能最大 D.在最低点时速度为零、受力平衡(提示,画受力分析图)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高 于a位置的c位置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 ).(多选) A.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a至d的过程中,重球作减速运动 B.重球下落至b处获得最大速度 C.由a至d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处时重力势能减少量 D.重球在b位置处具有的动能等于小球由c下落到b处减少的重力势能 图8

初二物理试题 透镜成像同步练习题

透镜成像 一、知识概述 通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光现象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介质的表面会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本周我们将学习一透镜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透镜 1、几个概念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主轴——最简单的透镜两个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轴。 薄透镜——如果透镜的厚度比球面的半径小许多,这种透镜叫做薄透镜。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叫透镜的光心。 2、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F,F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O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意:会聚作用不一定要使折射光线相交,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指的是:光通过透镜后,其折射光线向主轴偏折,即在原光线的传播方向上合拢一些。 (2)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下图所示:

(1) (2)(3) 3、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跟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线。如果迎着发散的光线望去,会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凹透镜后某一点F发出来的,F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指的是: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其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偏折,即在原光线的传播方向上发散开一些。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如下图所示: (1) (2)(3) 例1、如图所示,AB为一条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MN为透镜的主光轴,L为透镜。由图可知()

A.该透镜可能是凸透镜 B.该透镜可能是凹透镜 C.若该透镜是凸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D.若该透镜是凹透镜,B点一定是透镜的焦点 解析: 图中仅仅只给出了折射光线,而没有入射光线,此时无法确定光线相对于原来是会聚还是发散,故A、B都是正确;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B点为凸透镜的焦点,若入射光线没有平行主光轴,则折射光线不会通过焦点,即B不是焦点,对于凹透镜而言,没有实焦点,故C、D都是错误的。 答案:A、B 例2、完成下列光路图 解析: 画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时,应记住三条特殊光线: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凸透镜是实际光线通过焦点,凹透镜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⑵通过焦点的光线(或光线的延长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⑶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答案:如下图所示

(完整版)初三物理基础训练1-3.doc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回顾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单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速度的基本公式_________________变形得到计算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_________________、和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公式_______________。 3、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由30°增大到35°时,则反射角__________5°(选填“增大”、或“减小”)。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_______________度。 4、一座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不同,前者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某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铁的密度是7.9×10㎏∕m, 335 它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它切去一半后,剩余的部分的体积_____________、质量_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 3 变”)若把铁块拿到月球上去,其密度是____________㎏∕m。 6、分别由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之比m:m=2 :1,体积之比v:甲乙 甲ρ:ρ=_____________。:v=1 3,则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乙乙甲 g33∕㎝。一定体积的水结成冰后,它㎏∕m=_________7、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___________,它的密度___________,它的体积__________(选填“变大”、“减小”、“不变”)。 8、大小分别为5Ν和6Ν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它们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个物体受到的合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__。 9、质量是4㎏的铅球投出去后,在空中飞行,它受到_______个力的作用,方向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不计空气的阻力) 10、一个人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一个重500Ν木箱在地板上匀速前进,如果木箱受到噢的摩擦力是200Ν,人的推力应该是______________Ν,木箱受到的合力是______Ν。 11、为了使压强增大到原来的4倍,可采用的方法有:(1)在________________不变时,将 _______________增大到原来的__________倍;(2)在__________________不变时,将 _______________减小到原来的__________倍;(3)在_________________增大到原来的2倍的同时,将_______________减小到原来的______________倍。 12、一块金属在空气中称重为25Ν,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称得读数是15Ν,则该金 3 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是__________,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 13、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将其中的任意两个球靠近时均互相吸引,若甲带正电,则乙不可能带_________电,若丙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则乙球一定________电。 14、10s内通过某种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0C,该导体的电流为___________A。 15、一段导体的电阻为5Ω,在1.5min内通过导线的电荷量为45C,导线两端的电压是 ___________V;通过导线的电流是___________A。 16、三个阻值相等的电阻串联后的等效电阻是18Ω,若将它们并联,则并联后的等效电阻为Ω。______________ 17、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_________________,跟导体的___________,跟通电时间成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_________________;它的公式是___________。如果电能全部转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直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只要为人眼所能看到的物体的运动,都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比如:蒙蒙细雨、粉笔灰等。只要与气味、颜色变化等有关的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注: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露珠呈现球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吸盘被吸附在墙上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大压强的作用;带电的同种电荷相互吸引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电场的作用)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复习星级题。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注:一切与摩擦有关的现象都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具有、包含多少热量。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要狂记,记准确、记完整。 要理解: 1 内能说增大或减少;温度说升高或降低;热量说吸收或放出。

(完整版)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声\光\热\物质和能源》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天,烈日当空的中午,我们赤足走在水泥路面上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C ) A、水的比热大 B、水泥路面比其它地方吸热多 C、混凝土地面的比热小 D、水泥地面热量多 2、下列有关“海陆风”形成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高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B、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C、海风是由于白天沙石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D、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沙石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3、在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著名泉城济南却给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感觉,这表明水对气候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B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流动性能好 4、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而成。选用2B和HB的铅笔芯主要是考虑它们的( D ) A、弹性不同 B、密度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硬度不同 5、冬天里,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包了一层草或软泡沫,可以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 D ) A、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B、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D、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 6、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7、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与他的距离是( C ) A、3m B、4m C、5m D、6m 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C )

大象出版社《基础训练》九年级物理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课前预习 1.运动静止相对物体位置的变化2.标准参照物3.参照物不一定4.相对地面课堂练习 1.静止2.地面位置3.地球河岸月亮4.A5.A6.B课后巩固 1.运动运动2.西西东3.竹排河岸青山竹排4.船河岸(或 山)5.D6.C7.D8.B9.D10.能追上,以窃贼为参照物可以看出警车离他们越来越近了,说明警车的速度比窃贼的车速快。 xx链接 1.月亮xx2.A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课前预习 1.运动的快慢慢短2.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18154.沿着直线快慢不变定值无关5.平均 课堂练习 1.甲乙2.2每秒通过的路程是2m3.C4.B5.B6.C课后巩固

1.丙路程2.555车(或车中的人)解析:汽车的行驶速度是36km/h,即 10m/s,故过桥所需的时间t===555s;桥两边的路灯相对于汽车(或车中的人)是向后运动的,故选择的参照物是汽车(或车中的人)。3.13604.80km/h 0.55.0.75解析:由图示可知,小车全程运动的时间t从10:5:4到10:5:10经历了6s,s=8cm-3.5cm=4.5cm,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v==4.5cm/6s = 0.75cm/s。6.B解析:雷达发射电磁波到被监视目标所需的时间t==2×10-4ss=vt=3×108m/s×2×10-4s=6×104m故选B。7.C8.(1)静止(2)乙3(3)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变(速度不变)9.能解析:由v=得t 1===120st 2===100s因为t 1>t 2,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xx链接 1.0.3682 2.08运动2.5 第三节xx、时间及其测量 课前预习 1.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2.1×1031×1041×1051×1061×10123.秒小时分60604.测量值真实值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5.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课堂练习 1.3.30 2.338.3(或38.4)3.(1)1cm2.3(或2.4)(2)1mm2.40 4.D 5.B 6.B 课后巩固

九年级物理电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电学基础知识点回顾与归纳 电学一:电路 一、简单电路的组成 简单电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组成。 二、电路种类 1、通路:线路接通时,有电流从电源正 _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回到电源负__极. 2、开路:线路断开时,电路中没有(有或没有)电流. 3、短路:当电源直接用导线相连时发生短路,此时用电器中没有电流;但有很大的电流通过电源,使电源及导线发热过多而被烧坏,因此电源是不允许被短路的. 三电路的连接 1、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 四、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金、银、铜铁、铝等)、人体、大地、碳、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难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陶瓷、油、纯水等.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有可能变为导体. 五、六、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进户线有有两条,一条叫零线,叫火线,能使试电笔的氖管发光。电灯和开关是串联连接的,插座和电灯并联连接. 2、白炽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_能和光能,因此灯丝要用熔点高的钨制成 3、电路中的总电流是随用电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的.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超过安全电流的常见原因是短路和用电器功率过大. 七、安全用电 1、触电:触电一般是指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事故.事实表明,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电压。触电类型分为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

2、安全用电的原则:对安全用电必须做到“四不”,即不接触高于36伏的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皮。发生触电时应该立即切断电源。 3、保险丝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到危险程度以前自动切断电路. 4、三线插头:标有L字样的接火线;标有N字样的接零线;标有E字样的接地线; 电学二:欧姆定律 一、电流I 1、电流的方向电流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导线等流向电源的负极. 2、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必须有电源,电路必须是闭合回路. 3、电流[强度]:表示电流的强弱。用符号 I 表示。 4、电流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主单位是安培,国际符号是A.1 A=103mA=106μA 5、电流表( ):实验中,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它必须串联在被测的电路中,并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通过它的电流绝不允许超过它的量程;使用时,绝对禁止不经过用电器将它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6.电流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数学表达式I=I 1=I 2 . 并联电流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数学表达式I=I 1+I 2 二、电压U 1、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主单位是伏特,国际符号是V.1kV=103V=106m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是2V;照明电路(或称家庭电路)电压是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36V. 2、电压表( ):实验中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测量时,必须把它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正接线柱应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那端;使用时,所测电压不得超过它的量程. 3、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数学表达式:U=U 1+U 2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数学表达式:U=U 1=U 2 . 二、电阻R 1、电阻的概念:物理学中把导体对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主单位是欧姆,国际符号是Ω.

【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小张根据电路图连接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小王检查后发现有一根导线连接有错误,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表导线,画出正确的连线。___ (2)电路改正后,小张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示数接近3V,取下灯泡,两表的示数仍然不变,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故障排除后,开始进行实验,小王根据测出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了小灯泡的电流、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由此可以判断,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此次实验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乙还可以判断,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逐渐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P=UI图略小灯泡断路0.75W改变(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灯丝由金属制成,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的原理是P=UI;电路图连接如图: 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的开路的地方,而电压表示数接近3 V,取下灯泡,两表的示数仍不变,说明开路的地方在电灯处,即小灯泡断路; 当电压为额定电压2.5V时,对应的电流值为0.3A,则电功率P=UI=2.5V×0.3A=0.75W;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改变(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 (4)当小灯泡的电压升高时,实际功率也变大,温度升高,对于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会变大 2.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思路如下∶接好电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A、B、C三处,测出第一组数据;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并完成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