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课件2—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段09.9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ppt 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ppt  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

3.红色线与绿色线分别代表什么边界?这两种边界处各 会形成什么地形?

地中海
红 海
欧板
喜马拉雅山脉
阿留申群岛

日本群岛
菲律宾群岛 马来群岛
马里亚纳海沟

大 洋 海 岭
大 洋 海 岭





陆→海

形成(裂谷 )、(海洋 )

生长边界
运 动
( 海洋 )缩小/消失; 形成高大( 山脉 )
消亡边界
海→陆 海沟 岛弧链
1、下列表述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D )
A、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较稳定 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D、大西洋是板块间相互碰撞形成的
2、澳大利亚所处的板块是( B)
A、大西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3、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可以解释它的
原理是( C )
地处亚欧 板块 与印度洋 板块 的交界处,地 壳比较活跃 。
板块学说: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
由 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 六大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 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 集中分布在 板块交界 地带。
达标体验
4.寻找板块运动留下的痕迹 小组讨论:地中海、红海、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落 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的形成
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
红海
斯山
脉 东




5.①观察火山地震带主要沿什么分布? ②你能找出主要的两条火山地震带么?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ppt课件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ppt课件

20
火山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那么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ppt课件
21
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
板块交界处
消亡边界 (碰撞)
生长边界 (张裂)
地壳比较稳定
陆陆碰撞 陆洋碰撞 裂谷、海洋
褶皱山脉ppt课件
根据板块学说,现在大陆位置都有可能经过“漂
移”。南极洲过去可能处在温暖气候的位置上,生
长有茂密的森林,并形成煤,后来由于板块的运动,
才处于现在寒冷的高纬度位置上。
注意哦!
ppt课件
27
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理论 二、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书,从中提出pp了t课大件 陆漂移的观点,
7
[问题] 如果你同意魏格纳的“假设”,请为他寻找足 够的证据。 收集了以下的证据:
一、地形证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 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另外,两岸的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 系,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
二、化石证据:舌羊齿化石是2.5亿年前的一种蕨类植物, 在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印度和南极洲都发现了舌羊 齿化石。◆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
——板块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想 一 想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陆 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洲德、国著名的地球物 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理学家——魏格纳,他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舞步想象一下,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像一位优雅的舞者在舞台上旋转。

这位舞者是谁呢?是的,就是地球,而她的动作,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两大理论——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让我们来聊聊大陆漂移学说。

这个学说就像是在说:“嘿,看这陆地,它们并不是一直固定在那里的。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山脉、海沟、火山等地质现象,发现它们似乎在移动。

就像那些喜欢探险的朋友,发现了新的大陆或岛屿,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但最终,一切都会恢复原状。

接下来,我们看看板块构造学说。

这个学说就像是在说:“这些陆地和海洋,它们其实是由一块块小岩石拼凑起来的。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地震波的传播,发现地壳是由许多相互碰撞的板块组成的。

这些板块就像一群朋友,有时候会聚在一起玩耍,有时候又会分开走各自的路。

就像两个好朋友,有时一起唱歌跳舞,有时却各奔东西。

那么,这两种学说究竟谁对谁错呢?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你喜欢哪个朋友?”哈哈,这个问题可真难回答!因为这两种学说都有他们的证据和逻辑支持。

大陆漂移学说解释了为什么山脉会形成,而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为什么海洋会扩张。

两种理论就像是一对好伙伴,共同描绘了地球的壮丽画卷。

当然啦,这两种学说也不是没有争议。

有些科学家认为,海底山脉的形成过程可能与大陆漂移有关,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所有科学家的认可。

毕竟,海底山脉的形成机制有很多种,而且每种机制都有其独特的解释。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吧!总的来说,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就像是地球的两位舞伴,一个讲述着陆地的移动,另一个讲述着海洋的扩张。

虽然他们的舞蹈步伐不同,但他们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美丽旋律。

在这个宇宙中,地球就像是一首长篇史诗,而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就是其中的两个章节。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场盛大的演出吧!。

第一章课件2—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段09.9

第一章课件2—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段09.9
●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岩石圈表层和内部各种地质作用
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格局。
2、全球板块构造图
3、全球12个主要板块(次板块)的分布 全球12个主要板块(次板块) 12个主要板块
1-中脊轴线;2-转换断层;3-俯冲边界;4-碰撞边界 中脊轴线; 转换断层 转换断层; 俯冲边界 俯冲边界; 碰撞边界 中脊轴线
7、大陆板块互相碰撞
喜玛拉雅山脉仍在 不断增高。 不断增高。 1954年测量高度为 年测量高度为 8848m 1999年11月11日已 年 月 日已 把高度 修订为 8850m。 。
8、板块的分离
1.5亿年后的地球表面 1.5亿年后的地球表面
2.5亿年后的地球表面 2.5亿年后的地球表面
思考作业题: 思考作业题
海底扩张海底扩张视频视频计算机拟合与地质学证据大洋中脊两侧对称分布的岩石磁条带中洋脊深海沟系统洋底热流异常古生物古气候根据岩石和构造特征剑桥大学爱德华
二、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及证据 1 、大陆漂移
韦格纳(1880-1930) 地质学家、 韦格纳(1880-1930)-地质学家、气象学家 ◆韦格纳注意到南美和非洲之间的海岸线凹凸互相对 应能拼合起来,巴西与非洲有许多生物种属相似, 应能拼合起来,巴西与非洲有许多生物种属相似, 大陆是否有长距离的水平移动 水平移动? 大陆是否有长距离的水平移动?。 年发表了论文《 ◆ 1912年发表了论文《大陆水平移动》。 年发表了论文 大陆水平移动》 年出版《 ◆ 1915年出版《海陆起源》,阐述大陆飘移说基本思 年出版 海陆起源》 地球原来只有一个原始大陆—泛大陆 泛大陆, 想。地球原来只有一个原始大陆 泛大陆,周围是 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从一亿九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到五千万年 前的第三纪,泛大陆逐渐分离。 前的第三纪,泛大陆逐渐分离。 冲击了大陆固定论。 月在探险中牺牲。 ◆ 冲击了大陆固定论。1930年11月在探险中牺牲。 年 月在探险中牺牲

2021年《漂移的大陆》PPT文档

2021年《漂移的大陆》PPT文档

板块构造论说:由于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分布 不均匀,地幔内的物质发生了热对流,使各大板块 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它们或被拉开,或被挤压,在 被拉开的地方出现了裂谷。大陆漂移实际上是板块 在地幔流上漂移。
2.数百万年以后,现在的大陆还会在原来 的位置吗?
54.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67.成功之前我们要做应该做的事情,成功之后我们才可以做喜欢做的事情。 23.喜欢一个人,就勇敢的告诉他或者她。追求你真正爱的人,只要自己认为值得,那就是值得的。 29.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做人最忌无休止地自怨自艾,招人讨嫌。爱自己,就如同朝阳升起。 37.过去的习惯,决定今天的你,所以,过去的懒惰,决定你今天的一败涂地。 76.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98.有困难的地方就力量,有自由的地。 100.人生,无所谓失去,只怕草谁地挥霍。生命有限,所有得到,最后终会失去。只要用心珍惜过,就不必太在意失去。花开花谢,四时更替,该走的谁也无法挽留,该来的谁也阻止不了。放开 怀抱,坦然面对,以喜悦之心迎接每一个清晨,以淡然之心送走每一个黄昏。不亵渎生命,就能最大限度迟滞失去。活动巩固 探究学习 故事引入 复习铺垫
知识拓展
复习铺垫
探究学习
1.大胆猜想。 2.小组合作,剪一剪、拼一拼。
活动巩固
1 .魏格纳从 地质 学、 古生物学、 气候 学等 中搜集到 了证明自己猜想的资料。
2.你能举出具体的证明例子吗?
知识拓展
1.大陆漂移的原因
34.鸟不展翅膀难高飞。 47.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爱因斯坦 51.友情,是倾囊相助、逆耳忠言、真诚搀扶、一缕春风。是人生受益匪浅的一笔财富。 34.一个人要不想被别人超越,就要不断自我超越。 18.如果我们可以改变情绪,我们就可以改变未来。 49.只要我还活着,咸鱼就能大翻身。 88.你要做的就是别人换不掉的,那你做不到怪谁,就是你自己没用! 62.既然一切都会过去,那我们一定要抓住现在的。 27.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20.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48.疼痛永远不会消失,只是你自己努力坚强地去习惯了它。 24.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 6.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

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地球那些秘密,尤其是关于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

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别担心,咱们会把它说得轻松又有趣,像聊天一样。

首先,地球就像个大拼图,各个大陆和海洋就像拼图上的小块,彼此都在运动着,真是让人感叹这自然的奇妙啊!2. 大陆漂移学说2.1 理论起源说到大陆漂移学说,咱得从一个老兄说起,那就是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这个家伙在上世纪初就开始琢磨,嘿,为什么我们的大陆看起来像是拼图一样能拼在一起?他观察到,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就像一对好朋友,拼在一起的时候,多完美呀!于是,他就提出了这个“大陆漂移”的理论。

可当时大家都觉得他在瞎掰,谁会相信大陆会漂来漂去呢?就像你让小狗去水里游泳,肯定是见鬼了!2.2 证据与反对不过,魏格纳可不是吃素的,他找了好多证据,比如说古代的化石、岩石结构,还有气候的变化。

你想啊,南极的恐龙化石要是出现在热带,那多离谱啊!不过,尽管如此,魏格纳还是没能说服大家,甚至有人把他当成笑话。

就像一场闹剧,大家都在那嘲笑,直到后来才发现,嘿,这小子还真说对了。

3. 板块构造学说3.1 理论发展时光荏苒,科学家们不断深入研究,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横空出世!这下可热闹了,各种研究资料、技术手段相继上阵,才搞清楚地球的表面其实是由好几块巨大的“板块”组成的。

每块板块就像你家里的地毯,时不时地移动一下,碰撞、拉扯、撞击,真是惊心动魄呀!这些板块不仅漂移,碰撞的时候还会产生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真是让人毛骨悚然,心里一紧。

3.2 证据支持科学家们通过海底扩张、地震分布、火山活动等找到了一堆证据,证明这些板块真的是在移动。

就好比你跟朋友打牌,出了一张王牌,所有人都惊呆了,纷纷表示“哇,原来如此!”其实地球也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这些板块在不断博弈,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地貌。

4. 总结所以说,这两种理论其实是一个接一个地揭开了地球的秘密。

高中地理选修课:行星地球之大陆漂移学说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选修课:行星地球之大陆漂移学说教学课件
流、地形方面考虑
解释:雨量稀少,气 候干燥,仅在每年12 月至次年1月雨季积水
蒸发盐
在封闭、半封闭的环境中,由于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强烈 的蒸发作用而形成的化学沉积。
造礁珊瑚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 严格的要求
水温约为20~30°C。J.D.米利曼认为23~27°C是造礁珊瑚生 长发育的最佳水温,韦尔斯认为最 佳水温上限可达29°C。
证据三:古气候
现代大陆冰川
பைடு நூலகம்
大陆冰川(continental glacier )又称“冰被”、“大陆冰盖”。 表面大致平缓、中部略厚,呈盾形,规模比山岳冰川大。主要分布 于南极大陆和格棱兰岛。 分布于极地或高纬地区的大面积冰川,厚度往往超过千米。大陆冰 盖中心部分为积累区,边缘为消融区。表面大致平缓,中部略厚, 呈盾形,间有冰原石山突出冰上。在海岸一带,冰从冰盖中央向四 周缓慢流动,最后流到海洋中崩解成为飘浮的冰山。
4、与非洲南端的开普勒山脉的地层相对应的,是 南美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山脉中 的岩石。
1、北美洲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欧洲北部的斯堪 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遥相呼应
2、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褶皱带,其东北端没入大西洋, 延至对岸,在英国西部和中欧一带复又出现;
3、非洲西部的古老岩石分布区(老于20亿年)可以与巴 西的古老岩石区相衔接,而且二者之间的岩石结构、构造 也彼此吻合
Uyuni盐湖
乌尤尼盐沼又名“天空之镜”,在玻利维亚波托西省西部 高原内,海拔3,656米,长150公里,宽130公里,面积9, 065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盐层覆盖的荒原,边缘有盐
场。雨量稀少,气候干燥,仅在每年12月至次年1 月雨季积水
解释:乌尤尼盐沼 雨量稀少,气候干 燥,仅在每年12月 至次年1月雨季积 从纬度水、海陆位置、大气环

地球表面的板块(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地球表面的板块(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请问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岩层的曲折和断裂 地壳变动的证据: 海陆变迁
火山、地震
一、大陆漂移说
同学们看下这张 图片,你们有没 有什么发现?
世界地图的底图上 描画出非洲、南美 洲的轮廓。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身体欠佳躺在病床上。百无 聊赖中,他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他意外地发现,大西洋 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相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 西岸凹入大陆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或“交界”)
新课标(ZJ)
第3章 地球表面的板块
学习目标
CONTENTS
01. 大陆漂移说 02. 海底扩张说 03. 板块构造学说
一、新课导入
那么同学们觉得我们生活的大地是怎么样,是固定 不动的还是不断变化的呢?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 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陆 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2023春•滨江区校级月考)202X年2月13日晚产生的福岛县近海的地 震,让福岛再一次引发全球的关心。据称,该地震正是10年前日本 “311大地震”的余震。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地方太平 洋近海产生大地震,史称“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首府仙台市 以东的太平洋海域,震级最终被测定为9.1级,震源深度为24千米 (14.9英里),并引发最大爬高40.1米的海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漂浮在海洋之上,不断产生 碰撞和张裂 B.红海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处于非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的生长边界 C.“海底扩张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动力来源问题
D.土耳其地震频发是由于该地处于板块中央
三、课堂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格纳断言:大陆在漂移韦格纳断言:大陆在漂移-视频
2、赫斯的“海底扩张调查: 19世纪海洋探险调查: 世纪海洋探险调查 1871年 猎犬号”五年环球探险, ◆1871年“猎犬号”五年环球探险,迅速扩大和加深 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 了人类对海洋的认识。 1872年 挑战者号”四年探险,围绕海洋学、 ◆1872年“挑战者号”四年探险,围绕海洋学、海洋 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对三大洋进行了全面考察。 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对三大洋进行了全面考察。 ◆二战后,深海探测技术迅速发展。 二战后,深海探测技术迅速发展。 现代深潜器配备了摄象设备,各种传感器, 现代深潜器配备了摄象设备,各种传感器,采样器 和灵活的机械手等。 和灵活的机械手等。
大洋中脊两侧对称分布的岩石磁条带
洋脊两侧对称的岩石磁化条带
中洋脊—海底火山 中洋脊 海底火山
洋底热流异常
地球是一 个不断向外 散发热量的 球体。地球 表面热流量 的平均值在 不同地区是 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
古冰川与大陆漂移
左图
晚古生代冰川在复原的冈瓦纳大陆上的分布
晚古生代冰川在现代大陆上的分布, 右图 晚古生代冰川在现代大陆上的分布,箭头示古冰川流动方向
1、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的证据 大陆漂移、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
● 在固体地球上层,存在较刚性岩石圈、下伏较塑性软流圈; 在固体地球上层,存在较刚性岩石圈、下伏较塑性软流圈; ● 地表附近岩石圈(地壳)可划分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可 地表附近岩石圈(地壳)可划分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
在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运移; 在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运移; 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 ● 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块之下;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 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 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
海底扩张海底扩张-视频
3 、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的证据 ♦ 计算机拟合与地质学证据 ♦ 大洋中脊两侧对称分布的岩石磁条带 ♦ 中洋脊—深海沟系统 中洋脊 深海沟系统 ♦ 洋底热流异常 ♦ 古生物 ♦ 古气候
南美洲和非洲的拼合
(根据岩石和构造特征) 根据岩石和构造特征)
计算机拟合与 地质学证据
剑桥大学爱德华. 剑桥大学爱德华. 布拉德等用计算机做 过大陆拟合的最佳化 与误差检验。 与误差检验。拟合处 是沿大陆坡( 是沿大陆坡(浅灰区 500浔的等深线 域)500浔的等深线 白色是缝隙处, 白色是缝隙处,黑色 是重叠处。 是重叠处。
大洋中脊—深海沟系统的发现 大洋中脊 深海沟系统的发现
人们发现:全球规模的大洋中脊—深海沟系统 深海沟系统、 ◆人们发现:全球规模的大洋中脊 深海沟系统、 大洋中脊两侧成对称分布的岩石磁条带、 大洋中脊两侧成对称分布的岩石磁条带 、 沿大洋 中脊和深海沟分布的强烈洋底热流异常等。 这些 中脊和深海沟分布的强烈洋底热流异常等 。 事实促使新的科学理论产生。 事实促使新的科学理论产生。 1960年美国的赫斯发表 海洋盆地的历史》 年美国的赫斯发表《 ◆ 1960 年美国的赫斯发表 《 海洋盆地的历史 》 , 认 为海底沿中洋脊的顶部裂开, 新的海底就在这里 为海底沿中洋脊的顶部裂开 , 形成,并向洋脊顶部两侧扩张。 形成,并向洋脊顶部两侧扩张。
7、大陆板块互相碰撞
喜玛拉雅山脉仍在 不断增高。 不断增高。 1954年测量高度为 年测量高度为 8848m 1999年11月11日已 年 月 日已 把高度 修订为 8850m。 。
8、板块的分离
1.5亿年后的地球表面 1.5亿年后的地球表面
2.5亿年后的地球表面 2.5亿年后的地球表面
思考作业题: 思考作业题
4、板块移动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视频
5、板块边缘的岩石物质
若两面板块性质相同,同为大陆性板块或海洋性板块; 若两面板块性质相同,同为大陆性板块或海洋性板块; 板块边缘的岩石物质会受到挤压而破碎、熔融、 板块边缘的岩石物质会受到挤压而破碎、熔融、岩浆涌升带 来火山活动;被挤压的岩层亦会张裂和隆起, 来火山活动;被挤压的岩层亦会张裂和隆起,能量通过地震 和火山爆发等活动而释放。 和火山爆发等活动而释放。
二、大陆漂移与海底扩张及证据 1 、大陆漂移
韦格纳(1880-1930) 地质学家、 韦格纳(1880-1930)-地质学家、气象学家 ◆韦格纳注意到南美和非洲之间的海岸线凹凸互相对 应能拼合起来,巴西与非洲有许多生物种属相似, 应能拼合起来,巴西与非洲有许多生物种属相似, 大陆是否有长距离的水平移动 水平移动? 大陆是否有长距离的水平移动?。 年发表了论文《 ◆ 1912年发表了论文《大陆水平移动》。 年发表了论文 大陆水平移动》 年出版《 ◆ 1915年出版《海陆起源》,阐述大陆飘移说基本思 年出版 海陆起源》 地球原来只有一个原始大陆—泛大陆 泛大陆, 想。地球原来只有一个原始大陆 泛大陆,周围是 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从一亿九千万年前的侏罗纪到五千万年 前的第三纪,泛大陆逐渐分离。 前的第三纪,泛大陆逐渐分离。 冲击了大陆固定论。 月在探险中牺牲。 ◆ 冲击了大陆固定论。1930年11月在探险中牺牲。 年 月在探险中牺牲
6、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碰撞-海沟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碰撞当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遇,两板块缓缓靠近, 当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遇,两板块缓缓靠近,密度较 大的海洋板块地壳,会俯冲至较轻的大陆地壳之下, 大的海洋板块地壳,会俯冲至较轻的大陆地壳之下,岩石被拖 曳至地幔,熔融于软流圈中俯冲作用并形成海沟。 曳至地幔,熔融于软流圈中俯冲作用并形成海沟。
●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岩石圈表层和内部各种地质作用
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2、全球板块构造图
3、全球12个主要板块(次板块)的分布 全球12个主要板块(次板块) 12个主要板块
1-中脊轴线;2-转换断层;3-俯冲边界;4-碰撞边界 中脊轴线; 转换断层 转换断层; 俯冲边界 俯冲边界; 碰撞边界 中脊轴线
中洋脊—深海沟系统 中洋脊 深海沟系统
大西洋中脊
全球洋中脊(部分) 全球洋中脊(部分)
全世界中洋脊系统分布图
韦格纳与赫斯的主张
韦格纳主张,各大陆都是被独立推动的, ◆韦格纳主张,各大陆都是被独立推动的,大陆 运动就像一只船在柔软的洋底上行驶。 运动就像一只船在柔软的洋底上行驶。 赫斯认为大陆并不是一个独立体系而运动的, ◆赫斯认为大陆并不是一个独立体系而运动的, 大陆象木筏冻结在海底地壳上并随海底一起运 称为“海底扩张” 动,称为“海底扩张”。 ◆洋壳从产生到消失大约2—3亿年左右,处在不 洋壳从产生到消失大约2 3亿年左右, 断更新之中,人们找不到更古老的大洋岩石。 断更新之中,人们找不到更古老的大洋岩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