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问答题1

中国法制史问答题1
中国法制史问答题1

一、法律形式

(一)西周的法律形式。

西周的法律形式主要有:1、誓,带有军令性质的誓词。2、诰,周王对下级所训话。3、命,周王就具体事务向行政机关发布所命令。4、礼,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多种规范内容。5、遗训,先王的遗训。

6、殷彝,法律中有利于统治者的内容。

(二)秦朝的法律形式。

秦朝的法律形式有1、律(商鞅改法为律,律自秦始。)2、令、制、诏(命、令、制、诏,从法律意义上说没有什么区别。)3、式(最早出现于秦)4、法律答问(对秦律以问答的方式作解释,类似后世的《律疏》,是我国古代注疏法律的滥觞。5、廷行事(司法机关的判例)。(三)汉朝的法律形式。

汉的法律形式包括1、律,基本法律形式,即通常所说的“法典”。2、令,皇帝的命令,也叫诏或诏令。3、科,即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法律文书。4、比,也叫决事比,即可以用来作为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5、春秋经义,没有法律条文规定,又没有适当判例可以依据,就一《春秋》附会法律作为断案的依据。6、法律解释,注意不同于秦的法律答问。

(四)唐朝的法律形式。

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1、律,刑事法规,相当于近代的刑法典。2、令,关于国家体制和基本制度的法规。3、格,国家机关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据以办事的行政法规。

4、式,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

(五)宋朝的法律形式比较有特色,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1、赦,凡有关罪与罚的规定。

2、令,关于约束禁止的规定。

3、格,有关吏民等级及论等行赏的规定。

4、式,有关体制楷模的规定。

5、断例,即判案的成例。

6、指挥,指尚书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对某事所作的指示或决定,对以后的同类事件有约束力。

7、申明,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项法令所作的解释。

8、看详,中央主管官署根据过去赦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

二、立法概况

立法概况基本上是作为每章的固定栏目,讲述各个朝代主要的立法,落实到知识点就是要法典。需要清楚各个朝代制定了哪些法典,并且要掌握在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法典。

禹刑是夏朝法律的总称。汤刑是商朝刑法的总称。

“九刑”即刑书九篇,周初制定的一部刑书。

汉刘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与盗窃抵罪,其余秦法一律废除。《九章律》是刘邦命令萧何在秦律6篇基础上增加了三篇而制定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立法体例有所变动,改变了以前不合理的体例编排,同时增加了封建法典的基本问题。需要重点掌握的法典有魏律、晋律、北魏律和北齐律。

隋朝《开皇律》奠定了封建法典的基础。

唐朝在历史上达到鼎盛时期,法律也是历史上最发达的。《唐律疏义》是中国封建法典的典范。课本对《唐律疏义》的内容、特点和意义作了详细的介绍,需要大家重点掌握。

宋朝将以往的律改为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

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元典章》是隋朝法律的基础。

明朝的法律主要是《大明律》,该律脱胎于唐律,又

不同于唐律。除此之外,还有大诰的制定。

前清的法律主要是《大清律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

后一部封建法典。

从中华民国开始制定宪法性文件,包括《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宪法性文件主要是《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此外,还有土地立法。

三、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即7岁以下,80、90岁以

上的人,其行为虽构成犯罪,但不施加刑罚。(2)区分

眚、非眚、非终、惟终。其中,眚与非眚是指行为人的

故意与过失,终与非终是指惯犯与偶犯。(3)慎测浅深

之量以别之。这是从犯罪者主观动机的善恶,对社会危

害的大小,来考虑量刑轻重。(4)罪疑从轻。即行为人

所犯之罪在轻重之间,则施以轻刑。(5)刑罚世轻世重。

西周统治者采取“刑新国,用轻典;刑中国,用平典;

刑乱国,用重典。

四、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法经》是战国李悝制定的,一共六篇,主要包括:《盗》、

《贼》、《囚》、《捕》、《具律》、《杂律》。

《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

第一,《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第二,《法经》对当进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了一定

的积极作用。因此,可以说《法经》是封建法典的蓝本。

五、简述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

(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即不论行为人的

血缘关系、地位的高低,均由法律作出公断。这开始打

破了奴隶制“刑不上士大夫”的壁垒。(2)法者,编著

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即制定成文

法,并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3)

行刑,“重其轻者”。指在执行刑罚时,加重对轻罪的刑

罚。

六、秦的经济法制度

(一)秦朝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是如何立法的?

秦朝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主要规定在《田

律》里。其内容主要以下几方面:第一,春天2月正是

林木生长时期,不要砍伐;土地干旱需要水,不要堵塞

水道。但有例外,人死要用木料做棺材,砍伐树木不受

季节限制。第二,不到夏天(春夏之交),不准取草烧灰,

免得影响幼草生长,不准采取刚发芽的植物。第三,不

准捕捉幼兽、鸟卵和幼鸟;不准毒杀鱼鳖;不准设置陷

阱和网罟捕捉鸟兽。到七月便解除禁令。第四,居邑靠

近养牛马的苑囿和禁苑的幼兽,正在繁殖期不准带狗去

打猎。第五,老百姓的狗进入禁苑,如果未追捕兽,不

准打死;如果追捕兽,要打死。在有专门警戒的地区打

死的狗,要完整的上缴官府,在其他禁苑打死的,可以

吃掉肉而上缴狗皮。

(二)秦朝关于农业生产管理方面是如何立法的?

秦朝关于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立法,主要规定在《田

律》里,还有《仓律》等。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管理粮食的官职分三级,全国最高农业官员为大

司农,负责规划总体农业事务,负责农业生产的执行官

员为大田,县一级的农业官员叫田啬,管理粮仓的官员

叫做仓啬夫。第二,下了及时雨和谷物抽穗,应即使书

面报告受雨、抽穗的顷数和已经开垦而没有耕种的田地

的顷数。第三,庄稼生长后下了雨,也要立即报告雨量

的多少和受雨田地的顷数。第四如果旱灾、暴风雨、涝

灾、蝗虫、害虫等灾害损伤了庄稼,也要报告受灾顷数。

第五,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送递。距离

远的县,在8月底以前送达。第六,粮仓要专职管理,

负责粮食管理的官员要保管好粮仓,粮食的进仓和出仓

要履行严格的手续。

(三)秦朝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是如何立法的?

秦朝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方面的立法,主要规定在

《工律》、《均工律》、《工人程》等法律令里。其内容主

要有产品的规格、质量、生产定额以及劳动力计算方法

(1)关于产品规格。凡制作同一种类的器物,大小、

长短和宽窄必须相同。

(2)关于产品质量。秦朝建立生产责任制和产品

检查评比制。

(3)产品定额与劳动力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季节

的不同计算了劳动量。其次根据劳动工种、性别、年龄、

熟练程度等因素计算产品数量。

(四)秦朝关于市场贸易管理方面是如何立法的?

秦朝关于市场贸易管理方面的立法,主要规定在《关

市律》、《金布律》、《钱律》、《效律》、《工律》里。

(1)护合法的商品交换,要求明码标价所出售的商品

(2)规定了货币的比价与使用。秦律规定,秦朝的

货币有(黄)金、(铜)钱、布(帛),此三种为法定货

币,其他形式的货币一律不许使用。三种流通货币之间

有一定的折合比例。为了保证正常的流通,规定:在市

场的商品交易中,不管使用好的或坏的钱币,出售人都

要接收,不得拒收坏钱币。还规定,对于钱和布两种货

币不得选择,不得拒收任何一种货币,如果拒收,不仅

本人要受到处罚,而且连管理市场的官员都要一同受罚。

(3)关于度量衡的使用与管理。每年至少检查校

正一次度量衡。允许有一定的误差,但不能超过法定的

范围。

(一)秦朝主要是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关于农

业生产管理方面;关于官营手工业方面;关于产品规格

和关于产品定额、劳动力计算方法;关于市场贸易管理

方面,如出售商品要明码标价、货币的比价与使用、关

于度量衡的使用与管理。

(二)唐朝主要是土地立法和财政立法。土地立法,

继续推行均田制。一方面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另一

方面维护了自耕农的小土地经济。财政立法,主要有“租

庸调法“和“两税法”。这两种法律都是为了保证封建国

家的赋税和徭役,从而保障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七、简述两汉的立法指导思想。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汉初至文景帝时期。这一时期,

是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的指导思

想。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治”,反映在立法指导思

想上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2)汉武帝以后。这

一时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

指导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辅”。也就是用德礼进行进

行教化,教化无效再辅之以刑罚,把德刑结合起来。这

种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便成为武帝以后汉王朝法制的

指导思想。

八、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成就。

(1)封建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于律令之外,又有科、

比、格、式等形式的出现,它们互相补充,成为统治阶

级手中灵活有效的武器。(2)法典体例增强了科学性。

首先,改具律为名例律,置于律首,使其在整个法典中

起“纲领”的作用;其次,经过长期沿革,北齐定律十

二篇,为以后隋唐律的篇章结构提供了先例。(3)法律

概念进一步规范化。(4)对刑罚制度不断改革,基本上

确立了封建制的五刑(笞、杖、徒、流、死)体系。(5)

因时制宜地丰富了封建法典的内容,为封建时代的代表

法典《永徽律疏》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由上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在中国封建法

制史起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九、“八议”

三国魏律入律。由《周礼》的“八辟”发展而来。指八

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减免刑罚的特权。分别指“议亲、议

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议亲,指皇帝的亲属。

议故,指曾经长期在皇帝身边随侍左右的近臣和其他人员。

议贤,指封建德行高尚,其言论行动可作为法则者。

议能,指能整顿军旅,治理内政,为皇帝出谋献策,师

范人伦者。

议功,指对封建朝廷尽忠效力,建立大功勋的人。

议贵,指三品以上高级官员及爵一品者。

议勤,指高级文武官员中恪尽职守,专心致志办理公务的人。

议宾,指国宾,前朝皇帝的后代,都封为国公爵位的人。

十、“十恶”

“十恶”从重罪十条发展起来,是以隋唐为代表的封建

法律所规定的十种最严重的犯罪总称。犯十恶者要受到

严厉处罚,为“常赦所不原”,并不得享有议、请、减等

优待办法。

一曰谋反,企图推翻唐王朝的统治,夺取皇位的行为。

二曰谋大逆,就是预谋毁坏宗庙山陵及宫阙的行为。

三曰谋叛,图谋叛国投降敌方的行为。

四曰恶逆,指殴打和杀害尊亲属。

五曰不道,犯罪者手段残忍,违背了做人的正道。

六曰大不敬,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

七曰不孝,严重违反孝道。

八曰不睦,即亲族间互相侵犯的行为。

九曰不义,本非血缘关系,根据名分,应遵守道义,

但却被弃道义的行为。

十曰内乱,家族内部紊乱人伦的行为。

十一、唐律共多少篇?列举全部篇名。

答:唐律共十二篇。

第一篇《名例律》,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主要规定了刑罚制度和基本原则;

第二篇《卫禁律》,主要是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全;

第三篇《职制律》,主要是关于国家机关官员的设置、选任、职守以及惩治贪官枉法等;第四篇《户婚律》,主要是关于户籍、土地、赋役、婚姻、家庭等,以保证国家赋役来源和维护封建婚姻家庭关系;

第五篇《厩库律》,主要是关于饲养牲畜、库藏管理,保护官有资财不受侵犯;

第六篇《擅兴律》,主要是关于兵士征集、军队调动、将帅职守、军需供应、擅自兴建和征发徭役等,以确保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并控制劳役征发,缓和社会矛盾;

第七篇《贼盗律》,主要是关于严刑镇压蓄意推翻封建政权,打击其他严重犯罪,保护公私财产不受侵犯;

第八篇《斗讼律》,主要是关于惩治斗欧和维护封建的诉讼制度;

第九篇《诈伪律》,主要是关于打击欺诈、骗人的犯罪行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第十篇《杂律》,反不属于其他“分则”篇的都在此规定;

第十一篇《捕亡律》,主要是关于追捕逃犯和兵士、丁役、官奴婢逃亡,以保证封越国家兵役和徭役征发和社会安全;

第十二篇《断狱律》,主要是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

十二、试述唐朝的主要立法。

唐朝先后颁布五部唐律,唐初高祖时期根据《开皇律》制定《武德律》,共12篇500条。太宗贞观年间在《武德律》的基础上制定《贞观律》,这部法典比旧律在刑罚方面又减轻很多,从而为唐律奠定了基本面貌。高宗永徵年间又进行了修订颁布,为《永徵律》,永徵四年又颁布解释律文的《永徵疏议》,与律文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玄宗开元年间修订颁布了《开元律》,此外还颁布了了一部行政法典性质的政书《大唐六典》。上述唐律均为十二篇五百条。宣宗大中间制定《大中刑律统类》,体例发一变化,共121门。

十三、简述唐律共犯区分首从的原则。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谓之共犯。共犯以造意为首,处重刑。随从者减一等。家人共犯只坐家长。主管官吏与一般官吏共犯,以主管为首。奴主共犯以主人为首犯。十四、简述宋朝的“重法地”法。

宋代对盗贼规定从重处刑的地区。宋仁宗嘉佑年间,以开封府诸县为重法地,以强化首都的治安。以后逐渐扩展,元丰年间,河北、京东、淮南、福建等地皆用重法。十五、简述宋朝的“折杖法”和“刺配之法”。

(1)宋太祖为缓和阶级矛盾,取得民心,制定了旨在改

革“五刑之苛”,减轻刑罚的“折杖法”。(2)折杖法,

就是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

宋朝的“刺配之法”。太祖时,以宥恕死罪为借口,推行

“刺配之法”,即赦免死罪犯者的死刑,而处以“决杖、

流配、刺面”三种合用的代用刑。刺配法的施行,实际

上是古代肉刑之一—黥刑的复活。后随着阶级矛盾的加

深,不久便恢复了峻罚严刑,以“刺配”为常法,滥加

施用。

十六、明代如何严惩贪官污吏的?

(1)对于受财枉法的“枉法赃”,从严惩处,一贯以下

杖七十,八十贯则绞;

(2)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则

斩;

(3)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风宪官”的御史,若贪污罪

比其他官吏加重二等处刑。

十七、明律如何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的?

明朝统治者吸取唐、宋灭亡的教训,在采取废除丞相制

度,不准后官与宦官干预朝政等一系列措施以外,《大明

律》还专高“奸党”条,规定:“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

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犯罪,

律该处死,期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亦斩

“,”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

使,出入人罪者,罪亦如之。“

同时,还严禁内外官交结,规定“凡诸衙门官吏,若与

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交结,漏泄事情,一起作弊,而附

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安置。”

明律的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防止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

削弱君主集权的专制制度。

十八、简述明清的司法审判制度的发展。

审判制度明清时期,审判制度有较大发展体现在会制度,

清沿明制,也有“热审”和“朝审”清又创设了与“朝

审”并行的“秋审”。

(1)热审。始于明朝,即每年小满后十佘日,至六月底

止,暑热期间,由司礼监太监、锦衣卫官校,会同三法

司对在押未决囚犯清理审录。一般笞杖罪决后释放,徒、

流以下减等发落,以表示恤刑,清朝热审,于康熙十年

定为制度。

(2)朝审。指由朝廷派员会审死囚案件的制度,每年霜

降后,三法司会同公、候、伯会审判处监候的死罪囚犯,

然后分别作出没处理,称为“朝审”。清朝朝审与秋审并

行,先朝审,后秋审。

(3)秋审。指复审各省地方判处斩、绞监候死刑案件的

制度。因在每年秋季进行,故名“秋审”。清朝将明朝的

朝审发展为“朝审”、“秋审”两类。经过秋审的案件,

作出的判决结果包括四类:情实、缓决、可矜、可疑。

十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前,各省代表召开联合会

议通过并公布了作为临时宪法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组织大纲》。主要内容有:

1、共四章21条

2、临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行政各部、

参议院和临时中央审判所。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行政

各部是行政机关。参议院是立法机关。临时审判所是司

法机关。

3、规定实行总统制,而非内阁制。为什么?这是

当时革命形势决定的。为了抵抗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清

王朝的反扑,由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总揽军政大权,

统一指挥各条战线,不受内阁牵制,有利于革命发展。

4、依据此大纲,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

年1月1日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该政府的成立宣告中国二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

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为了巩固辛亥革命成果,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维护资

产阶级地位的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南京

临时政府颁布的,它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共七章五十六条。

主要内容:确认中华民国是民主的共和国;建立了

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具体规定了人民的权利、义务和

保有财产和营业的自由。

特点:第一,所规定的正权形势和权利关系是为了

防止袁世凯专权独裁。第二,规定了修改临时约法的严

格程序。

历史意义:首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帝

制和等级特权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

制度。首次将民主平等自由赋予法律效力。确认了辛革

命的积极成果,唤起了人民民主的意识。

二十一、北洋政府的法律特点

1、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北洋政府的法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法,

一类是特别法。普通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用;特别法

用于特定时期、特定地点、特定人或事。

2、恢复封建法制

3、军队会审重于其他审判机构

北洋政府的审判机构,大体分为三种:一为特别法

院,其名目繁多,但主要是军队会审,二为普通法院,

三为兼理司法法院。实际上,北洋政府最重要的审判机

关是军队会审。这是北洋军阀集团实行军事独裁的具体

体现。

二十二、国民党政府普通法院的审判制度

(1)依据《法院组织法》,国民党政府普通法院的

审判机构,设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

(2)审级制度:实行三级三审制。单实际上,按照

国民党法律的规定,第三审最高法院只有在上诉判决违

背法律的情况下,才能改判。三级三审有名无实。

特种刑事法庭国民党为了屠杀共产党,1927年设立

了特种刑事法庭。

国民党政府设立特种刑事法庭,一为中央特种刑事

法庭,二为高等特种刑事法庭。中央特种刑事法庭设在

南京,隶属于司法院。高等特种刑事法庭设置地点由司

法行政部门指定。

特种刑事法庭审理案件,采用合议制,其所做的判

决,不得上诉或抗告。

二十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内容,特点

及意义

它是工农民主政权时期公布的宪法性文件,它是在1931

年11月7日通过的。主要内容:第一,规定了苏维埃的

国家性质;是工人,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第二,规定

了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民代表大会。第三,规定

了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

策:独立、自由,不承认不平等条约。

意义:第一,它是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度确保人民

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第二,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

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的伟大纲领。肯定了革命胜利成果,

提出了斗争的方向。第三,它的颁布调动了苏区人民的

积极性,为以后制订民主宪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不足:受到左的影响

二十四、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对

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中华民族的完全自由与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特权及其

对中华民族的压迫。联合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

宣告与世界上被压迫阶级和民族站在一起,苏联是其巩

固的联盟。

二十五、《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1947年10月10日颁布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土改的

基本任务是废除封建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

者有其田。第二,规定土改需遵守的原则:依靠贫雇农、

团结中农、保护工商者、正确对待地主、富农。第三,

规定保护土改的司法措施,对一切对抗或破坏土地法大

纲规定的犯罪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和处分。

历史意义:这部大纲总结了共产党二十多年土地革

命的经验教训,是一个正确的土地纲领。体现了土改改

革的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二十六、简述《钦定宪法大纲》

它是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

件。它用资产阶级宪法形式,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了合

法外衣。

钦定宪法大纲共二十三条,包括:正文:君上大权;

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从它的编写体例看到,

它实际上是以宪法的形式掩盖了君主专制制度。正文共

十四条,它赋予了天皇种种权利,基本上不受到任何限

制。臣民的权利和义务的重心关于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等义务,至于权利和义务写得非常简单。

它没有给人民任何的真正的民主权利,只是将君权宪法化。所以它的颁布引起了朝野的极大的不满。

钦定历史意义:第一,《钦定宪法大纲》还是有民主的含义存在的,当时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第二,《钦定宪法大纲》的正文虽然是君上大权,更多的是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它打破了传统中华法系的结构。第三,《钦定宪法大纲》的结构还是比较完整的。二十七、简述《十九信条》

它是1911年11月3日宣布通过。

《十九信条》内容,第一,它采用了责任内阁制。第二,它在形式上限制了皇权,扩大了国会的权利。第三,是属于临时宪法性文件。

二十八、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

马锡五是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专员兼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他在审判中创造了贯彻司法民主的审判方式。这一审判方式的特点是:

(1)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了解案情

(2)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尊重群众意见

(3)方便群众诉讼,手续简便,不拘泥于形式。

二十九、清末修订法律馆主持制定的法律有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修订法律馆的主持下,清政府主要制订了商事、民事方面的法律。

《大清现行刑律》是过渡性的法典,存在半年的时间,但是它的意义还是很重大的,第一,改编了传统封建法典的体例。如名称:将律改刑律,以刑律命名。第二,它的体例篇日按照律、户、礼、兵、刑、工而设立。第三,改革了刑罚,废除了过时的法条。

《大清新刑律》历时五年之久,《大清新刑律》分总则、分则两篇。主要的特点:仿照资产阶级刑法体例,采取资产阶级的刑罚体系。刑罚体例规定主刑和从刑。主刑包括:死刑、无期、有期、拘役、罚金。从刑包括:褫夺工权、没收。

《大清民律草案》它没有公布,可以说是中西合并的产物。它一共包括五篇:总则、物权、债权、亲属、继承。亲属和继承是中国封建比较善长的一部分,它是中国法学馆和礼学馆共同制订的。总则、物权、债权由日本法学家帮助起草。这样导致了大清民律草案集中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前三编体现了资产阶级体系,后二编展示了中国封建礼教。

还制订了独立的部门法典。三十、试述清末司法权的半殖地半封建化。

领事裁判权开始于1843年的中央《五口通商章程》,

以后根据其他不平等条约,其范围不断扩大。领事裁判

权指凡外国在中国的侨民成为民刑诉讼的被告时,如他

本国与中国订有不平等条约,则中国法庭无权裁判,只

能由他本国的领事按照他本国的法律裁判。这一制度严

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是旧中国半殖民地的重要

象征。

设于租界内的由中外官员共同办案的审判机关,

1864年最先设立于上海的英、美、法租界。1868年在清

政府与英法等国订立的《上海洋径诉设官会审章程》中

得到确认。除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外国被告由其本国的领

事单独审判外,其他凡是与外国人有联系的案件包括纯

属中国人的案件,都由会审公廨审判。会审公廨的中国

官员在审判中不起作用,审判大权完全掌握在外国领事

手中。会审公廨的建立标志着领事裁判制度的进一步扩

大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一步加深。

三十一、试述《开皇律》

开皇三年,对新律的修订,最后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

皇律》。共十二篇,五百条。

主要内容:

(1)确立新的五刑制度。即死、流、徒、杖、笞封建制

五刑。标志着我国古代刑制的进步,为以后历代律典所

沿用。

(2)确立“十恶”罪名。《开皇律》在《北齐律》的基

础上,改定为十恶之条,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

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维护贵族官员的特权。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八

议、官当、听赎、并创设例减、,确立议、当、赎、减制

度,进行一点完善和扩大贵族官僚在法律上的特权。

《开皇律》为唐律提供了蓝本,对唐以后各封建王朝的

法律影响也有较大影响。

三十二、简述秦朝的官员选任制度。

在先秦时期,秦国运用法家选拔官吏的思想,提出“三

重选官法”。秦始皇即位后,发展完善了“三重法”,确

定了一套德才兼备的“为吏之道”。选择官吏要符合以下

条件:

(1)要具备胜任该职位的能力;(2)要具备良好的道德

品质和素质;(3)必须忠君;(4)必须通晓法律。

三十三、试述秦朝的作刑(徒刑)。

(1)城旦、舂。城旦,适用于男犯,即强制男犯白天修

筑长城的一种徒刑。舂,适用于女犯。秦朝根据生理

条件,对罪应城旦的女犯施以舂米以供刑徒口粮的劳役。

舂的刑期与城旦一样。

(2)鬼薪、白粲。鬼薪,适用于男犯;白粲,适用于女

犯。鬼薪是指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以供宗庙祭祀之用。

白粲指强制女犯择米使正白,以供宗庙祭祀之用。二者

刑期皆为三年。

(3)司寇、作如司寇。司寇,就是强制男犯到边远地

区服劳役,主要从事防御外寇入侵,刑期为二年。作如

司寇,适用于女犯,相当于司寇,是指强制女犯服相当

于防御外寇入侵的刑罚,刑期也为二年。

(4)罚作、复作。“罚作,适用于男犯,指强制男犯到

边远地区戍守,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复作,适用于女

犯。就是强制女犯到官府服劳役。罚作和复作是徒刑中

最轻的,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

2014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基础模拟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某区工商分局对一公司未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销售电子出版物100套的行为,予以取缔,并罚款6000元。该公司向市工商局申请复议。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公司可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 B.在复议过程中区工商分局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个人收集证据 C.市工商局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审查此案 D.如区工商分局的决定明显不当,市工商局应予以撤销 2、关于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在不满14周岁时安放定时炸弹,炸弹于甲已满14周岁后爆炸,导致多人伤亡。甲对此不负刑事责任 B.乙在精神正常时着手实行故意伤害犯罪,伤害过程中精神病突然发作,在丧失责任能力时抢走被害人财物。对乙应以抢劫罪论处 C.丙将毒药投入丁的茶杯后精神病突然发作,丁在丙丧失责任能力时喝下毒药死亡。对丙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D.戊为给自己杀人壮胆而喝酒,大醉后杀害他人。戊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一药店发放药品经营许可证。后接举报称,该药店存在大量非法出售处方药的行为,该局在调查中发现药店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系提供虚假材料欺骗所得。关于对许可证的处理,该局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确的? A.撤回 B.撤销 C.吊销 D.待有效期限届满后注销 4、梁某酒后将邻居某家的门、窗等物品砸坏。县公安局接警后,对现场进行拍照、制作现场笔录,并请县价格认证中心作价格鉴定意见,对梁某作出行政拘留8日处罚。梁某向法院起诉,县公安局向法院提交照片、现场笔录和鉴定意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照片为书证 B.县公安局提交的现场笔录无当事人签名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C.县公安局提交的鉴定意见应有县价格认证中心的盖章和鉴定人的签名 D.梁某对现场笔录的合法性有异议的,可要求县公安局的相关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

中国法制史思考题

中国法制史(思考题部分) 1.简述中国法的起源的基本途径与主要特点[1]参考第14页至19页 起源的基本途径:就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具体途径而言,有两种观点最具代表性,即“礼源于祭祀”和“刑起于兵”。所谓“礼源于祭祀”,是指中国古代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礼”,最初起源于原始祭祀活动中形成的礼仪规则。所谓“刑起于兵”,是指中国古代的刑法及以刑法为基本内容的法律,最初起源于战争或某些军事行动的某些需要,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活动中产生的军法。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1.中国法律的起源,主要通过“刑起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完成;2.氏族血缘纽带强韧,法律表现出家族主义特色;3.中国法律的起源,表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征;4.民事法律相对滞后,刑事法律相对发达。 2.简述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2]参考第33页至35页 西周在法治思想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立法思想有: (1)“以德配天”、“敬天保民”。西周统治者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已将夏、商时期单纯的“敬天”发展成“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对自己提出了“德”的要求,进一步说明了深谙统治之术的西周统治者,不仅在治国理论上较夏、商统治者有了较大发展,而且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方面也有了重大的突破。 (2)“明德慎罚”。“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具体运用于法制方面的要求就是“明德慎罚”。“明德慎罚”这种注重教化和德刑并用的思想,标志着西周奴隶制国家和法制日趋成熟,是我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为后世“德主刑辅”法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礼治思想。西周的“礼治”思相当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三个原则:①“出礼入刑”原则;②“亲亲”、“尊尊”原则;③“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则。 3.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3]参考第34页至37页 西周时期,“礼”与“刑”的关系密切,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奴隶制法制的完整体系。 西周时期,“刑”是同“礼”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多指刑法和刑罚。“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当时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礼”是一种积极的规范,即正面地、积极地规范人们,要求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刑”则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对于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凡是礼所禁止的,亦为刑所不容,二者相辅相成,即所谓“礼之所去,刑之所缺,“出礼入于刑”。 (1)周公制礼.周礼,作为西周一个重要的法律渊源,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积极预防犯罪。 周公所制的礼,是维护宗法等级制的工具。所谓“亲亲”调整的是人们在家庭中的关系,其核心是“孝”;所谓“尊尊”调整的是人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关系,其核心是“忠”。“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法律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源于《礼记·曲礼》,始于西周,作为一项法律原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所强调的是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 4.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各家的法律思想[4]参考第65页至70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激烈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每一学派的思想家都纷纷阐述各自的理论、学说及观点,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法律思想和学说。 (1)儒家的法律思想。儒家的法律思想有着如下几个方面的共同内容:“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为政在人”。 (2)墨家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兼爱、尚贤、尚同。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春秋时期晋国范宣子铸刑书于鼎,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2、“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3、按唐律规定,官吏犯“公罪”者从重处罚。() 4、汉文景刑制改革,彻底废除了墨、劓、刖、宫四种肉刑,。() 5、“折杖法”颁布于隋朝。() 6、汤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 7、秦汉时的髡、耐等刑罚属于耻辱刑,多作为劳役刑的附加刑使用。() 8、曹魏时“八议”正式入律。() 9、按秦朝法律规定,子盗父母等引起的诉讼不属于“公事告”。() 10、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 11、在夏朝,“墨”是罪名,也是刑名。() 12、汉代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 13、“非眚”是指过失犯罪,要从轻处罚。() 14、郑国执政子产将刑书铸在金属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15、秦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司寇。() 16、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17、《宋刑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18、“厂卫”虽然只是明朝的特务组织,却拥有监督司法审判的大权。() 19、秋审是一种会审制度,也是一种死刑特别复核制度。() 20、“德主刑辅”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 21、赀刑是秦朝的独立刑种。() 22、明朝的刑部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23、“傅别”是适用于租赁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24、“谋反”是“重罪十条”中的一种罪名。() 25、《晋律》成为唐律的蓝本。() 26、《唐六典》是唐代最重要的刑法典。() 27、汉朝以身高作为判断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 28、宣政院是元朝中央设立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关。() 29、禹刑是夏朝的刑法典。() 30、“通行饮食”是汉代的一种罪名。() 31、“眚”是指故意犯罪,要从重处罚。() 32、《吕刑》是周穆王时吕候所作。() 33、《晋律》是由律学家张斐、杜预编纂的,所以又称“张杜律”。() 34、汉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理。() 35、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36、“折杖法”是明太祖创设的。() 37、“公罪”是指官吏“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 38、理藩院是清朝设立的管辖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军法)。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吕刑》)。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廷理。 4、战国时期,商鞅“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1975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均田法。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习惯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科道”,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16、北洋政府奉行特别法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三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公安司法机关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人民法院。 二、单项选择题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B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B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B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C ) A、商鞅的思想 B、李斯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李悝的思想 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 B ) A、重罪十条 B、清议禁锢之科 C、八议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 B ) A、谋大逆 B、谋反 C、恶逆 D、谋叛 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A )A、宋 B、清 C、唐 D、明 8、元朝由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C ) A、《大元通制》 B、《泰和律》 C、《元典章》 D、《至正条格》 9、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B ) A、《名例律》 B、《吏律》 C、《礼律》 D、《刑律》 10、清代以“四格”为标准考核官吏,其中品德操行方面的内容称为(A)A、守 11、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B ) A、地方立法议会 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 C、督抚的咨询机构 D、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12、南京临时政府依据“天赋人权”理论,制颁一系列法令,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是(B ) A、禁止买卖人口令 B、权利平等令 C、禁烟法令 D、禁赌法令 13、《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行使统一解释法令及变更判例之权的是( B ) A、立法院 B、司法院 C、最高法院 D、行政院 14、中国宪政运动史上劳动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B )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抗日救国十纲大纲领》 15、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确立于( C )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后 三、多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后,反对者有(CE )A、邓析 B、子产 C、孔子 D、赵鞅 E、叔向 2、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种即( ABCE )A、律 B、令 C、格 D、比 E、式 3、元代不动产买卖必须具备的要件是(ABCD)A、经官给据 B、先问亲邻 C、印契税契 D、过割赋税 4、《资政新篇》在社会改革方面提出的措施有( ABCDE ) A、革除迷信 B、禁吸鸦片 C、禁止溺杀子女 D、兴建医院 E、禁骄奢之习 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方面的法令有(ABE ) A、禁烟令 B、禁赌令 C、权利平等令 D、慎重农事令 E、改革称呼旧制法令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禹刑:传说为夏朝法律的总称。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具体内容无

最新1001《中国法制史》问答题题库

1.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参考答案: (1)义刑义杀(3分)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形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2分)(2)明德慎罚(3分)这一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倡德治,提倡伦理道德的教化灌输,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2分) 2.唐朝的司法机关。参考答案: (1)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为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第一,大理寺是中央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与京师徒以上案件,以及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3分)第二,刑部是中央司法机关,负责审核大理寺及州县审判的案件。(3分)第三,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动,也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3分) (2)地方司法机关仍由行政长官兼理,直接管理诉讼的属吏州一级有司法参军,县设司法佐史。(1分) 3.《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与特点。参考答案: (1)《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 由袁世凯组织的“约法会议”起草、审议和通过,于1914年5月1日公布。因其确认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又被称为“袁记约法”。(4分)(2)《中华民国约法》的特点第一,取消实质上的责任内阁制,规定总统制。(2分) 第二,无限扩张总统权力。(2分) 第三,废除国会制,设立咨询性质的立法院。(2分) 4.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 (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其具体内容已无从查证。 (2)“威侮五刑,怠弃三正”。这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令,即

军令《甘誓》中的一条罪行。 (3)“昏、墨、贼,杀”。其中的昏、墨、贼是夏朝的三个罪名,杀是刑名。“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4)“吕命穆王,训夏赎刑”。夏朝已经有了赎刑。 5.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参考答案: 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与当时“安民立政”的总方针有密切的联系,主要有以下三点:(1)礼刑并用。《律疏》开篇写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 (2)法令简约。所谓简约,就是条文简明,使人易知。 (3)宽仁慎刑。所谓宽仁,就是提倡用轻刑;所谓慎刑,就是对犯罪者处刑取慎重的态度。32.《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1947年10月10日公布,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共计16条。主要内容为: (1)规定土改基本任务是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2)规定土改必须遵守的原则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保护工商者,正确对待地主富农。(3)规定保护土改的措施,对一切对抗或破坏土地法大纲规定的罪犯,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和处分。 6.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参考答案: (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3)“重其轻者”。 7.明朝严惩贪官污吏的法律规定。参考答案: 《大明律》规定: (1)对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赃”从严惩处,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 (2)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即处斩刑;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包含考试答案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商朝参与司法并伪托神意断罪的是( C )。 A.商王 B.廷尉 C.卜者 D.司寇 2.西周王位继承实行( C )。 A.父逝子继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禅让 3.周礼的根本原则是( A )。 A.“亲亲”、“尊尊” B.同姓不婚 B.明德慎罚 D.六礼 4.西周在法制指导思想上的进步是( B ) A.君权神授 B.以德配天 C.法令由一统 D.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5.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 B ) A.质剂 B.傅别 C.合同 D.券书 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公布成文法运动中,最早的是( A ) A.郑国子产铸刑书 B. 邓析私造竹刑 C.晋国范宣子铸刑书于鼎 D.楚庄王作《茆门法》 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B )。 A.子产的铸刑书 B.《法经》 C.《秦律》 D.《九章律》 8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人物是( B )。 A.韩非 B.商鞅 C.吴起 D.李悝 9.秦简中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和文书程式的规定是( D )。 A.秦律十八种 B.秦律杂抄 C.法律答问 D.封诊式 10.最早将“亲亲得相首匿”入律条的是( B )。

A.秦代 B.汉代 C.晋代 D.唐代 11.把《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的法典是( D )。 A.《法经》 B.《九章律》 C.《晋律》 D.《新律》 12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A )。 A.《晋律》 B.《北魏律》 C.《开皇律》 D.《永徽律》 1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吏选任采取( C )。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4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确立于( D )。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5.依唐律,二罪以上俱发( A )。 A.以重论 B.各重其事 C.累计处刑 D.自首减免 16.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是( A ) A.《宋刑统》 B.《大明律》 C.《大清律例》 D.《唐律疏议》 17.清雍正年间在全国推广的赋役改革是( C )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地丁合一 D.什一而税 18.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 B )。 A.《公司律》 B.《大清新刑律》 C.《法院编制法》 D.《大清民律草案》 19.中国历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是( D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 C.袁记约法 D.贿选宪法 20.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的核心是(A )。 A.以党治国 B.五权宪法 C.民有、民治、民享 D.三民主义 21.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民法的原则是( B )。 A.民商法分立 B.民商法合一 C.民刑法分离 D.民刑法合一 22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土地立法的中心内容是( B )。 A.没收地主土地 B.减租减息 C.废除封建性土地制度 D.平均地权 23.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文件是( B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五四指示》 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24.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 C ) A.法律和国家一起出现 B.原始社会就存在法律 C.在原始社会法律和道德是不可分的 D.先有法律,后有习惯法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问答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问答题题库30.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 (1)义刑义杀(3分)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形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2分) (2)明德慎罚(3分)这一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倡德治,提倡伦理道德的教化灌输,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2分) 31.唐朝的司法机关。 参考答案: (1)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为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第一,大理寺是中央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与京师徒以上案件,以及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3分)第二,刑部是中央司法机关,负责审核大理寺及州县审判的案件。(3分)第三,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动,也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3分) (2)地方司法机关仍由行政长官兼理,直接管理诉讼的属吏州一级有司法参军,县设司法佐史。(1分) 32.《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与特点。 参考答案: (1)《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 由袁世凯组织的“约法会议”起草、审议和通过,于1914年5月1日公布。因其确认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又被称为“袁记约法”。(4分)(2)《中华民国约法》的特点第一,取消实质上的责任内阁制,规定总统制。(2分) 第二,无限扩张总统权力。(2分) 第三,废除国会制,设立咨询性质的立法院。(2分)

30.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 (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其具体内容已无从查证。 (2)“威侮五刑,怠弃三正”。这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令,即军令《甘誓》中的一条罪行。 (3)“昏、墨、贼,杀”。其中的昏、墨、贼是夏朝的三个罪名,杀是刑名。“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4)“吕命穆王,训夏赎刑”。夏朝已经有了赎刑。 31.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参考答案: 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与当时“安民立政”的总方针有密切的联系,主要有以下三点:(1)礼刑并用。《律疏》开篇写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 (2)法令简约。所谓简约,就是条文简明,使人易知。 (3)宽仁慎刑。所谓宽仁,就是提倡用轻刑;所谓慎刑,就是对犯罪者处刑取慎重的态度。 32.《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947年10月10日公布,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共计16条。主要内容为: (1)规定土改基本任务是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2)规定土改必须遵守的原则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保护工商者,正确对待地主富农。 (3)规定保护土改的措施,对一切对抗或破坏土地法大纲规定的罪犯,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和处分。

中国法制史习题

第一章夏商周法律制度 1.xx《xx刑》、《汤刑》? 2.xx奴隶制五刑? 3.试述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4.xxxx? 5.xx《九刑》? 6.xx《xx》? 7.何为“礼”和“五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亲亲、尊尊原则)? 8.试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9.简述西周的xx制度。 10.试述西周的婚姻制度。(重点掌握婚姻“六礼”) 11.简述西周的家庭制度。 1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13.何为“五听”? 第二章xx时期的法律制度 1.举例说明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2.论述李悝《法经》的篇目、内容、特点及其颁布意义。 3.试述xx在xx的法制改革 第三章秦朝法律制度 1.xx《法律答问》? 2.xx《封诊式》?

3.xx廷行事。 4.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有哪些? 5.何为“具五刑”? 6.何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7.秦朝对司法官吏规定了哪些责任制度? 第四章汉朝法律制度 1.试述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 2.何为“约法三章”? 3.何为汉律六十篇? 4.汉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5.何为“通行饮食法”? 6.何为“上请制度”? 7.何为“亲亲得相首匿”? 8.试述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9.xx“xx”? 10.xx“酎金律”? 11.何为“读鞫”、“乞鞫”? 12.何为“录囚”? 13.何为秋冬行刑? 14.试述“《春秋》决狱”? 第五章xx南北朝法律制度

1.三国两晋南北朝有哪几部重要法典?成就如何?(如:《xxxx》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何为“八议”? 3.何为“准五服以制罪”? 4.何为“重罪十条”? 5.何为“官当”? 6.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 7.何为“xx博士”? 8.何为“死刑奏报制”? 第六章隋唐法律制度 1.试述《开皇律》在体例上和内容上的特点。 2.论述唐初的法律指导思想。 3.试述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4.简述《贞观xx》的主要变化及成就。 5.简述xx的影响。 6简述xx关于五刑的规定。 7.简述xx关于十恶的规定。 8.简述xx关于贵族官吏特权的规定。 9.唐代是如何处理赃罪的? 10.简述唐律中关于共犯处理原则的规定。 11.何为“同居相为隐”?

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西周土地王有的主要标志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2.公元前501年“郑驷颛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3.秦国在孝公时,商鞅以《 法经 》为蓝本,改法为律。4.秦朝民间起诉,有公室告和 非公室告 之分。 5.汉律规定为起义农民通情报、当向导、供给饮食,便构成 通行饮食 罪。6.南北朝时,东魏以格代科,制定一部法典,叫《 麟趾格 》。 7.隋炀帝时的《大业律》共 18 篇。8.《宋刑统》在每篇之下设“门”,共213门。 9.元朝建立后,便下令禁止使用 金律,并着手制定新律。10.清朝人关后制定的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大清律集解附例》。 11. 《大清新刑律》公布于 1911 年。 1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1853 年颁布的。 13.北洋政府时期曹锟的“贿选宪法”,正式名称叫《 中华民国宪法 》。14.目内民主政权时期,“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规定在《井冈山土地法》。 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政权组织方面具体化的表现是实行“ 三三制”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提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2.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叫( )。 A. 司寇 B. 廷理 C. 廷尉 D.大理 3.中国古代中央司法机关设律博士始于( )。 A.曹魏 B. 晋 C.南朝陈 D. 北魏 4.典卖与买卖的严格区别在于典卖是( )。 A. 活卖 B. 断卖 C.绝卖 D.永卖 5.将《钦定律诰》附于律后的是( )。 A. 吴元年律 B. 洪武六年律 C. 洪武二十二年律 D.洪武三十三年律 6.清末政府1908年宣布立宪预备期为( )。 A. 五年 B. 无期限 C. 九年 D.三年 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确立了( )。 A. 责任内阁制 B. 总统制 C.立宪制 D.帝制 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时间是( )。 A. 1928年7月 B. 1930年3月C.1930年5月 D.1931年11月 9.太平天国初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资政新篇 B.太平刑律 C. 十款天条 D. 天朝田亩制度 10.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主要有(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土地暂行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至5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西周的刑法原则主要有(A B C D E)。 A. 区分故意与过失 B.区分偶犯与惯犯 C. 罪疑从赦 D.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E.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2.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基础上增加了(A B D)。 A. 兴律 B.厩律 C.盗律 D. 户律 E. 囚律 3.参与《晋律》编纂者主要有(A B C E)。 A. 贾充 B.羊祜 C. 杜预 D.房玄龄 E. 裴楷 4.“十恶”罪中危害国家安全的是(B C)。 A. 内乱 B.谋反C. 谋叛 D. 恶逆E.不道 5.清代经秋审或朝审的案件拟定四种意见是(A B C D)。 A. 情实 B.缓决 C.可矜 D. 留养承祀 E.复奏 6.《临时约法》规定南京临时政府行使行政权的机关是(B C D)。 A. 参议院 B. 临时大总统 C.副总统 D. 国务员 E.法院 7.“袁记约法”规定大总统的大权包括(A B C D E)。 A. 行政 B. 立法 C.司法 D. 军事 E. 财政 8.南京国民政府法律规定男女结婚年龄为(B E)。 A. 男17 B. 男18 C. 男20 D. 女15 E. 女16 9.抗日民主政权的婚姻法反对(A B C D E)。 A. 包办强迫 B.买卖婚姻 C. 禁止童养媳 D.禁止重婚 E. 禁止纳妾 10.《资政新篇》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主张有(A B C D E)。 A. 发展近代经济 B. 修铁路 C. 建公路 D.造轮船 E.开矿山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宫刑:割掉男性生殖器破坏女性生殖机能的刑罚2.六礼:西周时期结婚的六道程序(1分),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3分) 3.禁榷制度:指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商品实行专卖的制度。(4分) (4分) 4.都察院:明朝改唐宋以来的御史台为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 五、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邓析作竹刑。春秋的‘期郑国人邓析作(2分),因将法律条文写在竹简上故称竹刑(3分)。便于携带使用。(2分) 2.简述宋朝的“重法地”法。宋朝为镇压农民起义,规定京城附近为“重法地”(2分),在重法地内凡属犯劫盗罪者,本人处死,没其家产,妻子编置千里之外。(5分) 3.简述清末立法指导思想。反映在两道上谕里。(1分)第一道上谕是光绪28年要求修订法律大臣“参照各国法律”“务期中外通行”(2分)。第二道是宣统二年又提出“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更”(2分)。反映了立法既要考虑保护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利益,又要考虑保护封建地主买办阶级的利益。(2分) 4.简述“十恶”。由“重罪十条”发展而来,(1分)最早规定在《开皇律》里,(1分)将“十恶”罪名全列出来(5分) 六、论述题(共21分) 1.试述唐朝几部主要唐律制定的情况。(11分) 唐朝先后颁布五部唐律,唐初高祖时期根据《开皇律》制定《武德律》,共12篇500条。(2分)太宗贞观年间在《武德律》基础上制定《贞观律》,这部法典比旧律在刑罚方面又减轻很多,从而为唐律奠定了基本面貌。(2分)高宗永徽年间又进行修订颁布,是为《永徽律》,永徽四年又颁布解释律文的《永徽律疏》,与律文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3分)玄宗开元年间修订颁布了《开元律》。上述唐律均十二篇五百条。(2分)宣宗大中年间制定《大中刑律统类》,体例发生变化,共121门。(2分) 2.试述抗日民主政权《施政纲领》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相比较有哪些特点。抗日民主政权施政纲领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制定的历史背景不同。(1分)前者在政治上实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原则,边区人民包括地主、资本家,只要拥护抗日,不反共,皆可参加政府工作。(3分)经济上调解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协调各种经济成分发展的原则,不立即消灭封建地主经济。(3分)在民主与法制方面,作出了更系统、更成熟的规定,如保障人权,建立逮捕与审判制度等。(3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 1、周朝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__以配天,明德慎__”的思想。 2、西周时,司法官员贪赃枉法之类的犯罪,称为“五过之疵”,主要指“惟官、惟反、_______、_______、惟来”等五种行为。 3、周代有所谓“三赦”之法,即赦幼弱、赦老耄、_______。又有“三宥”之法,即宥不识、_______、宥遗忘。 4、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权利方面基本上是诸子平均分配遗产,出嫁女一般没有继承权。在政治特权及宗法权利的继承方面实行的是_______。 5、在秦代,一些判案成例也有法律效力,称之为_______。 6、汉景帝时曾规定,老幼、孕妇、师、侏儒等“当鞫系者,_______之”。意即不戴刑具、不加桎梏。 7、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季节执行赏罚的制度,此即“_______、_______”。 8、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_______、议功、议贵、_______、议宾。 9、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_______或_______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10、《唐律》由十二篇组成,即名例、卫禁、职制、_______、厩库、擅兴、盗贼、_______、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11、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_______”。即强盗、窃盗、枉法(赃)、不枉法(赃)、受所监临、坐赃。 12、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雕版印行的法典。 13、_______是世界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南宋人宋慈。 14、清代,每年秋天在北京由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进行两次大的会审,其中对当年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及往年的死刑监候案件进行的会审称为;对京师刑部狱中在押死囚进行的会审称为_______。 15、清代,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集中审录轻罪囚犯的会审活动,旨在“断薄囚、出轻系”,称为_______。 16、明清时代省级专职司法官员是_______,它是由宋元时代的各路专职司法官员_______演变而来的。 17、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文本——《中华民国宪法》。这是贿选总统_______当政时颁布的,人称_______。 18、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产生于_______时期,第一部正式民法典颁布于_______时期。 19、中国法律近代化完成的标志是******南京政府时期体系的形成。 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周礼》是周朝的礼仪教材,后人把周代的所有礼仪习惯称为“周礼”。 2、“神判”的意思是神的裁判,“天罚”的意思是天的惩罚。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好资料学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在每小题每小题(本大题共30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B.商 C.周 D.秦 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 B、夏台 C、畿 内 D、社 ( ) 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4 审讯方法被称为() B、五听 C、五行 D、九刑A、 五刑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5 是()《宪令》 D、《大府之宪》、A、竹刑 B《法经》 C、《兴律》6.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 ) 和《杂律》 D.《厩律》A.《具律》 B.《盗律》 C. 、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7 D、明、宋 B、清 C、唐A 、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8 )

单行法规称为(、比、科 D、令A、律 B C 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 《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10.将《新律》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 B. D. C.《北魏律》《北齐律》《晋律》 ( ) 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 B.《泰始律》 C. D.《武德律》《大业律》 ( ) 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1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开皇 D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律》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大不敬A.不孝 B.恶逆 C. D.不义 )15.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清朝.宋朝 B.明朗 C D.元朝A )16.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刑部 B.都察院 C D.御史台A.大理寺

中国法制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夏朝的法制观是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2.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A.腹非罪 B."乱政"、"疑众" C."好党" D.妄言罪 3.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4.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郑 B.晋 C.齐 D.楚 5.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A.韩非 B.商秧 C.李俚 D.吴起 6.秦时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是 A.李斯 B.韩非 C.商鞅 D.李俚 7.《盐铁论》称之为"论心定罪"的司法审判方式指 A.文字狱 B.春秋决狱 C.秋审 D.三司推事 8.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A.《九章律》 B.《傍章》 C.《泰始律》 D.《唐律疏议》 9.科举制首创于 A.隋 B.唐 C.元 D.清 10.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史选任采取 A.任子 B.察举 C.九品中正制 D.征召 11.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是 A.秦 B.唐 C.宋 D.元 12.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13.汉朝提出一套唯心主义"君权神授"理论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班固 C.蔡邕 D.叔孙通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A.不孝 B.恶逆 C.大不敬 D.不义 15.首创以程朱理学为程式的经义取士制度的朝代是 A.唐 B.宋 C.元 D.清 16.元朝地方官吏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A.《元典章》 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 D.《至元新格》 17.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 A.理藩院 B.宣政院 C.大宗正府 D.中书省 18.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D.元朝 19.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都察院 C.刑部 D.御史台 20.首创市舶制度的朝代是

中国法制史习题

中国法制史习题 前言 一、问答题 1.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发展线索及基本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制 一、选择题 1.讨伐有扈氏时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周武王B.秦始皇C.黄帝D.夏启 2.夏朝的法制观是( )。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3.“昏、贼、贼,杀”是夏朝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 A.昏B.杀C.墨D.贼 4.中国古代以羞辱、恐吓为特征的象征性惩罚称为() A.象刑B.赎刑C.鞭刑D.流刑 5.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先后实行了( )。 A.禅让制B.父死子继B、兄终弟及 D.嫡长继承制E.遗嘱继承制 二、问答题 1.简述中国法的起源。 2.什么是《禹刑》、《汤刑》? 3.夏商时期的刑法原则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奴隶制五刑? 三、论述题 1.试述夏商法制中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章西周的法制 一选择题 1.《吕刑》的制定者是( )。 A.李悝B.商鞅C.邓析D.吕侯 2.汉代学者认为西周已经对民、刑诉讼作了一定区分。根据这种见解,西周时,民事诉讼称为( )。

A.质剂 B.傅别 C.狱 D.讼 3.西周时期全面负责中央司法事务的是()。 A.司寇B.小司寇C。大司寇D。士师 4.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5.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 A.《工律》B.《誓命》 C.《吕刑》D.《九刑》E.《九章律》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宗法制?其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2.西周礼与刑的关系是什么? 3.西周刑法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4.什么是"五听"? 三、论述题 1.试述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 2.什么是"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 第三章春秋战国的法制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 )。 A、竹简上 B、鼎上 C、纸上D.帛上 2.《竹刑》是郑国大夫( )私自编撰的。 A.子产 B.邓析 C.赵鞅 D.赵盾 3.春秋时期,郑国公布成文法,提出反对的是( )。 A.孔丘B.商鞅C.魏文侯D.叔向 4.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叫( )。 A.司寇 B.廷理 C.廷尉D.大理 5.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 A.郑 B.晋 C.齐 D.楚 6.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 A.韩非 B.商鞅 C.李俚 D.吴起 7.《法经》共( )。 A.三篇B.七篇C.六篇D.九篇 二、问答题 1.春秋时期法家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法经》的篇目及内容是什么?它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如何? 3.试述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 三、论述题 1.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法制史电大历年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中国法制史 2008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史书上记载:“吕命穆王,训夏( )。” A,禹刑 B.汤刑 C.九刑 D.赎刑 2.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的长官叫( )。 A.大理寺 B.廷行事 C.廷尉 D.宗正府 3,在我国法制史上,正式把“重罪十条”纳入法典的是( )。 A.魏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唐六典 4.首次规定封建五刑制度的法典是( )。 A.开皇律 B.大业律 C.唐律疏议 D.唐六典 5.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是( )。 A.《开皇律》 B.唐律 C.《宋刑统》 D.《大清律例》 6.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 A.《九章律》 B.《北齐律》 C.《唐律疏义》 D.《宋刑统 7.清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清吏司 8.太平天阔的结婚证书叫( )。 A.合挥 B.聘书 C.婚约 D.合约 9.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 )条。 A.21 B.20 C. 22 D.24 10.我国第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制定,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中国土地法大纲》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商朝的监狱叫做( )。 A.图固 B.圜土 C.均台 D.牖里 2.四周的婚姻制度有( )。 A.六礼 B.七去 C.三不去 D.五听 3.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受到( )的批评。 A.孔丘 B.商鞅 C.魏文候 D.叔向 4.秦朝的法律思想有( ), A.法令由一统 B.事皆决于法 C.以刑杀为威 D.严刑峻法

中国法制史期末思考题

西周 ?1、西周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定罪量刑的原则是什么? ?明德慎罚,以德配天(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2、谈谈西周的婚姻制度。 ?婚姻缔结原则1.一夫一妻多妾 ? 2.同姓不婚 ? 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缔结程序: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婚姻关系的解除: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 ?三不去: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3、礼与刑的关系,如何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适用刑罚上有特权,而不是不适用刑罚。 ?4、七出、三不去、明德慎罚、六礼、傅别、质剂、眚、非眚、终、惟终 ?明德慎罚:“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臣民服从。 ?傅别:借贷契约 ?质剂:买卖契约 ?眚和非眚: ?终和唯终: 汉朝 ?1、汉初刑罚改革。 ?汉文帝废除肉刑(因缇萦救父) ?2、汉代法律形式。 ?律、令、格、式 ?3、西汉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制定了哪些法律? ?4、汉代民事立法与婚姻立法。 ?5、如何理解春秋决狱。 ? 1 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2 特点是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 ?律审案。 ? 3 强调审断时应重视行为人在案情中的主观动机。 ? 4 着重考察动机的同时,还要依据事实,分别首犯、从犯和已遂、未遂。 5“论心定罪”,:如犯罪人主观动机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其行为构成社会危害,也可以减免刑事处罚;相反,犯罪人主观动机严重违背儒家倡导的精神,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也要认定犯罪给予严惩。 6 对传统的司法和审判是一种积极的补充,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司法擅断提供了依据。 6、为什么说汉承秦制? 唐朝(可看可不看) ?1《开皇律》内容与意义,隋朝法治与隋朝兴亡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