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通信系统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的军事应用与军事系统

操作系统的军事应用与军事系统

操作系统的军事应用与军事系统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键桥梁,它负责协调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军事系统也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其中操作系统的军事应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操作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并重点介绍几个军事系统中操作系统的关键作用。

一、军事指挥与控制系统军事指挥与控制系统是军队中至关重要的系统,它用于指挥、控制和协调各种军事力量和作战行动。

在这个系统中,操作系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操作系统可以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同时实现对多个任务的管理和调度。

操作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实时性对于保障军事指挥与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二、军事仿真系统军事仿真系统是用于模拟和重现军事战斗情景的系统,它可以用于训练军事人员、测试作战策略和评估武器装备性能。

在军事仿真系统中,操作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硬件资源的管理和任务调度上。

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对输入输出设备的控制和数据的传输,保持仿真系统的稳定运行。

此外,操作系统还可以实现多个任务的并行处理,在模拟战斗中提供更为真实的体验。

三、军事通信系统军事通信系统用于实现军队内部的指挥、控制和信息交流,提供战场上的实时沟通。

操作系统在军事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包交换和网络管理。

操作系统可以确保数据包的可靠传输,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同时,操作系统还能够管理网络资源,为军事通信系统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服务。

四、军事情报系统军事情报系统用于收集、分析和共享军事情报,为军事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在这个系统中,操作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数据存储和分析处理上。

操作系统可以提供高效的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功能,确保军事情报的有效存储和快速检索。

此外,操作系统能够为军事情报系统提供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支持,提供更为准确的情报分析结果。

结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操作系统在军事系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

军用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

军用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

军用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军用无线通信系统在军事作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电子对抗技术的不断发展,军用通信系统遭受的信号干扰也愈发严重。

为了保障军事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军用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干扰与抗干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来探讨一下军用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干扰情况。

军用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的信号干扰主要包括人为干扰、自然环境干扰和敌方电子对抗干扰。

人为干扰主要指的是无线电台、雷达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无意干扰;自然环境干扰主要指的是大气电磁干扰、电离层影响和电磁波散射等影响;敌方电子对抗干扰主要包括窃听、干扰和压制对方通信信号。

这些干扰都会对军用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保密性造成威胁。

针对军用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的信号干扰问题,抗干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在信号处理方面的抗干扰技术。

通过多种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有效抑制掉干扰信号,提升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其次是在天线设计方面的抗干扰技术。

采用多天线技术可以在空间上有效抑制干扰信号,提升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再次是在编码调制方面的抗干扰技术。

合理设计编码和调制方案,可以提高通信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从而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是在通信系统自适应技术方面的抗干扰技术。

通过引入自适应滤波、自适应调制等技术手段,可以使通信系统更加适应复杂的电磁环境,提升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手段外,还可以通过对抗干扰技术进行系统的集成和优化,进一步提升军用无线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例如可以将信号处理、天线设计、编码调制和自适应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抗干扰技术体系,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干扰情况。

还可以结合无线网络安全技术,采用密钥管理、认证加密等手段,进一步提升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军用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仿真实验和实际测试。

通过仿真实验,可以验证抗干扰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 战争对抗从传统的人员和机械化武器的规模对抗转变为人员质量、信息化武器和信息化的指挥控制体系的对抗,这正在对世界军事领域产生全方位、革命性的影响。

而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变革与发展在此次信息化变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军事卫星通信在现代军事行动中之所以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关键原因在于军事卫星通信可完成众多的军事任务,诸如转发话音和数据,搜集图片和信号情报,提供定位信息,预警敌人的导弹发射以及提供气象数据等,特别是在远程军事通信中更见其独特威力,它为军事指挥官提供的灵活性、实时性、全球通信覆盖能力以及战术机动性均是其他通信媒介难以实现的,英、阿马岛之战、海湾战争、科索沃冲突都充分体现了军事卫星通信的优越性。

一、军事卫星通信在在海湾战争中的应用自上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以来,军事通信装备的身影开始在太空出现。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是军用卫星通信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那次战争被认为是第一次信息化战争,以美军为首的多国联军在战争中传输的信息量大得惊人,其中70%~80%是经由卫星传输的,因此,通信卫星一跃而成为美军战时通信的主力。

此后,美军对通信卫星的倚重与日俱增。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军共运用了九个系列共23颗通信卫星。

其中,主要有国防卫星通信系统、舰队卫星通信系统、英军的天网卫星和北约卫星通信系统、国际卫星通信系统和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等,并将研制中的军事战略和战术卫星中继卫星转发器搭载于舰队卫星上,作为连接美国本土与海湾前线的指挥手段。

其中,国防卫星通信系统构成对海湾战区部队实施指挥控制与美国本土、欧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远程通信的支柱。

在地面战争开始时,开通了105条连接美国与欧洲几个战区间的远程通信线路。

到海湾战争结束时,它提供的多路通信业务占美军通信总量的75%以上。

二、军事卫星通信的优缺点军事卫星通信同现在常用的电缆通信、微波通信等相比,优点缺点如下:一是远。

军事通信系统安全性与抗干扰研究

军事通信系统安全性与抗干扰研究

军事通信系统安全性与抗干扰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军事通信系统在现代作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军事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因此,对军事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与抗干扰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军事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是保证信息传输和交换过程中信息不被窃取、篡改、破坏的能力。

通信系统中的信息具有高度机密性,包括战略决策、作战指挥和军事行动等敏感信息。

因此,保证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加密技术是保证军事通信系统安全性的基石。

通过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使得未经授权的人无法获得敏感信息。

加密技术包括对数据进行转换、加密和解密的算法和密钥管理等方面。

采用高强度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生成机制,可以有效防止信息泄漏和被破解。

其次,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军事通信系统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有效的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敏感信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通信系统的权限。

访问控制机制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进行限制,达到信息安全的目的。

此外,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也是军事通信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方面。

物理安全主要涉及设备和设施的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物理接触敏感设备。

网络安全则涉及防御恶意攻击、网络入侵和恶意软件等。

通过建立强大的网络安全策略和安全设备,保持军事通信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止恶意攻击者获取敏感信息。

与此同时,军事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也是保证军事通信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

在战争环境中,各种干扰因素如电磁干扰、信号干扰和故障等都会对通信系统造成危害。

因此,提升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确保通信畅通的重要措施。

首先,电磁兼容性设计是提高军事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可以减小通信设备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

包括对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以及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和隔离措施等。

其次,抗干扰信号处理技术也是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计高效的信号处理算法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抵御各种干扰信号,确保通信信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军事通信发展

军事通信发展

军事通信发展一、引言军事通信是现代军事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军队指挥、控制、情报和联络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军事需求的不断增长,军事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详细介绍军事通信的发展现状、技术应用和未来趋势。

二、军事通信发展现状1. 军事通信的定义和作用军事通信是指用于军队指挥、控制、情报和联络的信息传输系统。

它能够实现指挥员之间的实时通信、远程指挥和情报交换,对于军队的作战效能和战场态势的掌握至关重要。

2. 军事通信的发展历程军事通信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无线电通信到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多个阶段。

从20世纪初的电报、电话通信,到20世纪中叶的无线电通信,再到近年来的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军事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和升级。

3. 军事通信技术的应用现代军事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队各个领域。

例如,军事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指挥和情报交换,提高指挥效能;军事光纤通信系统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抗干扰能力,提高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三、军事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1. 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军事通信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5G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提高通信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同时,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2. 网络化通信系统的发展网络化通信系统是军事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建立军事通信网络,可以实现军队各个部门和指挥员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情报共享,提高指挥效能和战场态势的掌握。

3. 人工智能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也是未来的趋势。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军事通信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四、结论军事通信作为现代军事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军队指挥、控制、情报和联络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军事需求的不断增长,军事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军 事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发展与应用

军 事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发展与应用

军事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发展与应用在现代战争中,军事通信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

它是连接指挥中心与作战部队、传递情报和指令的关键纽带。

然而,复杂的电磁环境和敌方的有意干扰,给军事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军事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并不断推动其发展与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军事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的重要性军事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

在战场上,敌方会采取各种手段对我方通信进行干扰,如电磁压制、信号欺骗、网络攻击等。

一旦通信系统受到干扰,指挥命令无法及时下达,情报信息不能准确传递,作战部队将陷入混乱,甚至可能导致战斗的失败。

因此,强大的抗干扰技术是保障军事通信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石。

二、常见的军事通信系统干扰类型1、自然干扰自然干扰主要包括雷电、静电、太阳黑子活动等引起的电磁干扰。

这类干扰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但通常强度较低,对军事通信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2、人为有意干扰人为有意干扰是敌方有针对性地对我方通信系统实施的干扰,是军事通信面临的主要威胁。

这包括以下几种类型:阻塞式干扰:通过发射大功率的噪声信号,覆盖我方通信频段,使我方通信信号被淹没在噪声中,无法有效接收。

欺骗式干扰:伪造与我方通信信号相似的假信号,误导我方接收设备,造成通信错误。

跟踪式干扰:能够实时监测我方通信信号的频率和特征,动态调整干扰信号的参数,实现精准干扰。

三、军事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为了应对各种干扰威胁,科研人员在军事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扩频技术扩频技术是目前军事通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抗干扰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信号的频谱扩展到一个较宽的频带上,降低了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使敌方难以检测和干扰。

常见的扩频技术有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

DSSS 是将原始信号与高速的伪随机码进行相乘,使信号的频谱得到扩展;FHSS 则是使通信信号在多个不同的频率上快速跳变,使敌方难以跟踪和干扰。

国防军事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国防军事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国防军事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国防军事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现代战争中,通信系统是实现作战目标的关键,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因此,如何设计出高效、快速、稳定的国防军事通信系统成为了军队中极为重要的课题。

一、设计国防军事通信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通信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

军队的通信涉及到国家安全,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信息不会被非法获取。

其次,通信系统需要实现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寻找敌方或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通信易受电波干扰、恶劣气候等影响,因此通信系统必须具备抗干扰和稳定的性能,确保通信的顺畅进行。

另外,通信系统应该具备高效率和快速性,能够在通讯时尽快传递信息,满足实时通信的需要。

二、如何设计出高效的国防军事通信系统?从设计的角度来看,首先要考虑的是技术的选择。

军队要求通信系统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在技术选择上需要挑选成熟、安全、可靠的通信技术。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系统的模块化和可拓展性,尽量把系统分成各个模块,使得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紧密但并不过度依存。

这样,在需要升级或者添加新功能时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模块化的迭代升级。

其次,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是通信系统的关键。

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都是军事通信系统的关键指标。

如何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严格按照预定的时间表传输,保证数据不会重复、迟缓或丢失,对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优化国防军事通信系统在优化通信系统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可以减少通信时所需的带宽,减小系统的成本。

2. 采用高速的处理器和存储设备,以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确保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

3. 优化传输链路的设计和参数设置,以确保传输的稳定性和速度。

4. 优化路径选择算法,以降低通信网络的延迟和拥堵问题。

5. 采用自适应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和负载承受能力,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6. 采用网络安全技术,加密和保护数据包,保障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信息化作战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战备支持

信息化作战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战备支持

信息化作战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战备支持信息化作战是现代军事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战备支持则是信息化作战的基石。

本文将从战备支持的角度来探讨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在信息化作战中的重要性以及战备支持的关键点。

一、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重要性1. 经济快速传输: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可以通过高速网络将大量的信息在不同地点间迅速传输。

在战场上,快速传输信息有助于实时掌握敌情、指挥作战,并能及时调整战术和战略。

这种高效的信息传输能力提高了作战效率,降低了军队的损失。

2. 提高指挥决策效果: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使军队指挥系统更加完善,可以收集多方面的情报信息,包括敌情、地形等,为指挥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

指挥官可以根据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作战计划,提高制胜能力。

3. 支持作战行动: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为作战行动提供了多种支持,例如协同作战、情报共享、定位系统等。

通过通信与信息系统的支持,不同兵种、不同地域的军队可以实现联合作战,提高整体的作战效能。

二、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战备支持关键点1. 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对于作战行动至关重要。

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战备支持需要重点关注安全问题,包括通信线路安全、信息加密、防止敌方的网络攻击等。

只有确保信息的安全,才能防止敌军的干扰,确保战斗部署的顺利进行。

2. 灵活性和可靠性: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以适应现代战争中的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在战备支持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并确保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为通信故障而影响作战效果。

3. 快速部署与运维: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战备支持需要具备快速部署和运维的能力。

在战场环境中,时间是宝贵的资源,因此通信设备的快速设置和运行调试对于作战行动至关重要。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机制,确保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

4. 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军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战备支持需要加强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HF卫星通信分系统 ➢ UHF卫星通信终端 ➢ UHF/FDM视距空-空、空-地通信分系统 ➢ VLF/LF通信分系统 ➢ 机内通话分系统
战略空军核攻击后指挥控制通信系统 (PACCS)
EC-135
➢ VLF、LF、HF、VHF、UHF、SHF和EHF等频段的通信设备
9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
6.2战略通信系统
低频地波应急通信
采用30KHz~300KHz(波长10000m~1000m)电磁波, 紧贴地球表面传播
优点
受核爆炸效应影响极小 网络节点分散配置,敌方难以完全摧毁 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短分组的多路由传输
典型系统:美国的低频地波应急通信网(GWEN)
由大量抗核电磁脉冲加固、分布在整个美国大陆的低频无人 值守中继节点(RN)组成
接收天线
通信方式
“透过岩层”(10Km以内)
根据通信任务不同
指挥通信、协同通信、报知通信、后方通信
通信保障范围不同
战略通信
以统帅部基本指挥所通信枢纽为中心,以固定通信设施为主体,连通 军以上指挥所通信枢纽构成的干线通信网
战役通信
战区战役通信、集团军战役通信、相应规模的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战役 通信
战术通信
师(旅)、团、营战术通信网和相应规模的军兵种部队战术通信网
5
6.2 战略通信系统
组成
光缆通信网 军用电话网 军用数据网 军用密话网 战略短波电台网
接入点
用户网 接入网 骨干网
交换节点
战略通信系统
战略卫星通信系统
军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战术互联网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
战斗网
特种通信网
战役/战术 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
应用系统
个人与集群 通信
短波通信
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NEACP)
E-4B型NEACP飞机
➢ SHF卫星通信分系统 ➢ UHF卫星通信终端 ➢ UHF/FDM视距空-空、空-地通信分系统 ➢ VLF/LF通信分系统 ➢ 机内通话分系统
8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
6.2战略通信系统
机载指挥所通信
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NEACP)
E-4B型NEACP飞机
13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
6.2战略通信系统
地下通信
通信特点
收发信设备及天线全部设置在地下的无线电通信 隐蔽、抗毁具有与指挥机关相同的生存能力 信道稳定可靠 敌方侦察与干扰较困难
14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
6.2战略通信系统
地下通信大气
地表覆盖层(高导电率)
通信特点
发信天收隐线 发蔽信、设抗备毁及具天有线与岩全指层(部挥低设机导置关电率在相)同地的下的生无存接线能收天电力线通信 信道稳定可靠 敌方侦察与干扰较热电困离难层(高导电率)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
6.2战略通信系统
流星余迹通信
流星余迹
流星微粒和空气分子猛烈碰撞导致空气急剧电离,在80km~ 120km 高 空 留 下 细 长 的 电 离 气 体 圆 柱 , 可 以 作 为 电 波 (30M~60MHz)传播媒质进行反射和散射通信
通信特点
抗核爆能力强 较强的保密性、隐蔽性、抗截获能力强 覆盖范围大(240Km以上)、通信稳定性好 传输信息实时性差,对噪声的敏感性
通信方式
“透过岩层”(10Km以内)
15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
6.2战略通信系统
地下通信大气
地表覆盖层(高导电率)
通信特点
发信天收隐线发蔽信、设抗备毁及具天有线与(低全指导岩部挥电层设机率)置关在相同地的下的生无存线能接收电力天通线 信 信道稳定可靠 敌方侦察与干扰较热困电难离层(高导电率)
流星余迹通信
流星余迹
流星微粒和空气分子猛烈碰撞导致空气急剧电离,在80km~ 120km 高 空 留 下 细 长 的 电 离 气 体 圆 柱 , 可 以 作 为 电 波 (30M~60MHz)传播媒质进行反射和散射通信
无线电发射塔
VHF(MBC)
流星
流星 领域
120km
80km 无线电接收塔
12
工作频率150kHz~175kHz(波长为2000m~1700m)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10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
6.2战略通信系统
低频地波应急通信
采用30KHz~300KHz(波长10000m~1000m)电磁波, 紧贴地球表面传播
优点
受核爆炸效应影响天线极塔小
顶端加载单元
网络节点分散配置,敌方难以完全摧毁
有线通信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光纤通信
无线通信
长波/中波/短波/毫米波通信、激光通信 卫星通信、移动通信
3
军事需求
抗毁顽存能力 抗电子战能力 安全保密能力 机动通信能力 协同通信能力 快速反应能力 个人通信能力 整体保障能力
6.1 概述
4
分类
6.1 概述
根据通信手段不同
无线电通信、有线通信、光通信、运动通信、简易信号通信
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短分组的多路由传输
典型系统:GWEN
RN站区
固定钢索
由大量抗核电磁脉冲加固、分布在整个美国大陆的低频无人
值守中继节点(RN)组成
围墙
工作频率150kHz~175k围H墙z(波长为2000m~1700m)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UHF天线

6.2战略通信系统
战场数据 分发系统
6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
6.2战略通信系统
用途
在敌方高烈度核打击下仍能生存下来的最低限度的战 略通信手段
通信方式
机载指挥所通信 低频地波应急通信 流星余迹通信 地下通信 对流层散射通信 极高频(EHF)卫星通信
7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
6.2战略通信系统
机载指挥所通信
通信方式
“透过岩层”(10Km以内) “地下波导”(1000~2000Km)
16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系统
6.2战略通信系统
地下通信
通信特点 b
电离层
收发信设a备及天线全部设置在地下的无大线气电通信
隐蔽、抗毁具有与指挥机关相同的生存能力地层
信道稳定可靠 接收天线
发信天敌线方侦察与干扰较困难
第六章 军事通信系统与数据链
1
概述 战略通信系统 战役/战术通信系统 数据链 发展趋势
2
军事通信的发展历史
6.1 概述
运动通信
人员徒步或乘坐交通工具传递文书或口信 驿传通信
简易信号通信
使用简易工具、就便器材和简便方法,按照预先规定的信号或记号 来传递信息
旗、鼓、角、金
电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