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真

合集下载

游戏,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

游戏,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

游戏,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1. 引言1.1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游戏正是幼儿最自然、最愉快的学习方式之一。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情商。

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实践能力。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

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通过与其他幼儿互动玩耍,幼儿可以学会分享、合作、沟通。

游戏还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世界,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人生经验。

最重要的是,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创造中获得愉悦,同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让幼儿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倡导更多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游戏方式。

2. 正文2.1 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是因为游戏本身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不知不觉地学习新知识、培养技能,同时也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激发他们不断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幼儿会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模拟游戏和探索性游戏,都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在模拟经营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老板的角色,学会管理资源、制定计划,这些都是幼儿在学校课堂上难以获得的体验。

而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可以尝试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社交能力,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会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让教育回归本真

让教育回归本真

让教育回归本真随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人们现在提到最多的是“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德育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本源”……我想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育是什么孔子:“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教育这一事物在人们为它下定义以前就早已存在了,不论人们给它下什么样的定义都不会改变教育的本质。

即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

简而言之,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过程。

二、教育为什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教育之功能,就其大者而言,为立国之大本;就其小者而言,亦为如何导引国民精神生活与实际生活臻于健全与畅遂之关键。

”再来看看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国家教育方针的论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明确提出了教育培养目标,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与陶行知老前辈所谈到的教育功能不谋而合,将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即既实现人的个性化发展,又促进人成长的社会化。

教育究竟为什么呢?一位教育专家在天津某高校研究生一个讲座上问学生:如果你们是原材料,那么产成品是什么?他们回答是毕业证,专家说,如果毕业证是教育的结果的话,那就不需要高校了,建几个印刷厂就完了吗!学生愕然!教育为什么?教育旨在成就人,为国育才!三、教育怎么办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我国教育现状问题吧:1、教育可持续性不足。

放飞幼儿天性 让教育回归本真

放飞幼儿天性 让教育回归本真

放飞幼儿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幼儿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在我们日益现代化的社会中,幼儿教育却常常失去了应有的本真,被功利化、竞争化的教育理念所笼罩。

为了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我们需要放飞幼儿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与快乐中成长。

放飞幼儿的天性意味着要抛弃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念,不再追求短期的成绩和效益,而是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

在过去的教育中,幼儿常常被强迫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以便在未来能够在社会中立足。

这种教育方式常常会导致幼儿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和自由,而变得焦虑、孤独甚至抑郁。

我们应当将幼儿教育的目标重新定位,将重心放在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潜能上,让他们在玩乐中自然成长,而不是追求表面的成绩和效益。

放飞幼儿的天性也意味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和尊重。

幼儿是天真、善良、单纯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并且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中,幼儿往往被束缚于各种学习任务和规则之中,而失去了自由的天性。

我们应当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在游戏和探索中自由成长,而不是被限制在书本和教室之内。

我们也应当尊重幼儿的选择和决定,不再强迫他们成为我们期望的样子,而是真正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天性和需求。

放飞幼儿的天性还意味着要提倡以爱和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幼儿心智尚未成熟,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呵护,而不是严厉的惩罚和指责。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教育者却使用严厉和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幼儿,以期望能够让他们听话和乖巧。

这种方式不仅会伤害幼儿的心灵,而且也会让他们失去信任和安全感。

我们应当以爱和关怀为核心,给予幼儿更多的理解和鼓励,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自由成长,而不是被严厉和惩罚所束缚。

要让教育回归本真,我们也需要重塑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

教育者应当不再是严厉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而是充满爱心和智慧的引导者。

他们应当善待每一个幼儿,细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呵护他们的成长,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的文章,感觉写的不错,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小编觉得,关于儿童的一切必须回到原点上来。

至于何为教育原点是什么,不太好说,那么下面带来一篇文章帮助你理解。

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徐显明校长在济南的一次演讲中说得好:“没有道德的教育是一种罪恶”,“我们应该从行为养成的道德要求出发,严禁我们的幼儿园去教孩子学写字,去教孩子学算术,去教孩子学,而应从自己提书包、帮同学做事、向长辈行鞠躬礼开始,从小学会如何尊敬长辈,如何跟同伴打交道,如何料理自己的事务。

”可是当今中国学前教育现象是许多家长、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生源和财源,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为名拔苗助长,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小学的文化课程。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完全是不懂教育规律谋私利造成的社会教育乱象。

这是“残忍”的教育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教育工作者丧失了自身的责任和良知的行为,更是教育犯罪的行为。

因此,中国的教育士改革与发展必须要以特有的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力求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一个政府一个部门系统如果在前行途中,因为路走得远了、走得久了,范文写作而忘了出发的原点,就会导致形式大于内容、好心办坏事,就会脱离群众、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现实中,很多的出台、工作的启动,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走着走着就变了形、走了样,滋生了无数脱离实际的“下有对策”。

所以,当我们的工作遇到矛盾、困难的时候,内心感到苦恼、困惑的时候,对未来迷惘、无措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回到原点,问一问自己当初出发。

道路的起点、江河的源头,婴儿的降生、种子的发芽,工程的奠基、项目的启动,求学、入职的第一天,这些都是纯粹质朴、孕育希望、饱含力量的原点。

对于党员干部来讲,这个“原点”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对群众的感情,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作风。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的历史使命。

回归教育本真 守望育人情怀

回归教育本真  守望育人情怀

回归教育本真守望育人情怀----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品质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提出:教育的本真在于“使人成为人”。

秉承“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习惯教育”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让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提升,让教育回归宁静,回归基础,回归科学,回归本真,努力办好让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社会满意的高品质学校。

一、崇尚文明,知行合一,以文化建设助力素养提升。

多年的悠久历史。

厚重的文化积淀润泽了七中人的气质,涵养着一批批学子的家国情怀。

学校文化建设以爱国为基调,处处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随处可见的“且知且行、明德明理”的校训让我们铭记知行合一是做人的信条;“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的巨幅领导人画面彰显出七中人的办学理想;“厚积薄发的毛竹精神”壁画渗透出学校做扎根教育的办学理念。

学校一楼古朴的传统文化墙镌刻着“仁、孝、礼、智、信、俭、勤”七个大字,凝视着来来往往的七中学子。

每个楼层都精心制作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语,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每一个人。

走进,你总会发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国歌响起,无论在操场还是在走廊,师生都会肃立致敬,因为爱国永远是我们教育的主旋律;走进校园,无论是操场还是室内,都保持整洁的环境,双城同创就从“弯腰行动”开始;早读让同学们畅游知识的海洋,校园里永远是书声琅琅;早操和大课间让同学们体验锻炼与坚持的快乐,各种体育、艺术、科技活动让青春与活力更加飞扬。

这静态的文化与动态的活动构成的文化体系,让的学生更有辨识度,助力师生文明素养的形成。

二、守正笃实,研培一体,以队伍建设助力品质提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之要,德艺双馨。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首先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品质学校建设的关键也在于教师。

因此,培养铸造一支甘于奉献、善于研究、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就成为首要任务。

放飞幼儿天性 让教育回归本真

放飞幼儿天性 让教育回归本真

放飞幼儿天性让教育回归本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和提升。

在过去,教育常常被局限在一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中,忽略了幼儿的天性和个性,而更多地注重课程设置和考试成绩。

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放飞幼儿天性的过程,让教育回归本真。

本文将深入探讨放飞幼儿天性的重要性,同时探讨如何让教育回归本真。

放飞幼儿天性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幼儿是天性的、纯粹的,他们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尝试。

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果我们能够让幼儿尽情展现自己的天性,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发挥,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不断学习和成长,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放飞幼儿天性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要让教育回归本真,就需要改变教育的观念和方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幼儿个体的发展需求。

放飞幼儿天性的教育理念更注重挖掘幼儿的潜能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在教育中,应该注重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学习和成长。

教师也应该成为引导者和陪伴者,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让教育回归本真,家庭和社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实践。

社会也应该为幼儿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给予幼儿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活动和体验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认知。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放飞幼儿天性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让教育回归本真是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只有重视幼儿天性,为他们提供自由和平等的成长环境,才能真正培养出健康、积极的下一代。

我们也应该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思路,改善教育的质量,为幼儿教育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课堂走向生本,教育回归本真

课堂走向生本,教育回归本真

《课堂走向生本,教育回归本真》摘要:“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其实就是以生命为本,我感慨生本教育实验区的勇气,即使为了应对高考和中考,基础教育学校在日常教学阶段,却用生本的、正常学习的方式“以学养考”,六年,学生只要学,不统考,但我们仍然满怀憧憬,愿意借教育改革之东风,让课堂走向生本,让教育回归本真郭思乐教授为分享生本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以陶渊明的三句话为题出版了三本书,今天,我也想借这三句话来梳理我眼中的生本教育。

初见——望晨光之熹微“生本教育”的提法,大家都不陌生。

2012年左右,教育教学改革的流派很多,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榔口中学“三三六”模式等。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人民教育》刊登的生本教育专辑。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其实就是以生命为本。

”“教师要做生命的牧者,不要做知识的纤夫。

”7年前读到的句子仍然记忆犹新。

我感慨生本教育实验区的勇气,即使为了应对高考和中考,基础教育学校在日常教学阶段,却用生本的、正常学习的方式“以学养考”,六年,学生只要学,不统考。

我震惊生本教育实验产生的巨大学习能量,在否弃应试教育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获得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取得超过应试教育终端考试的成绩。

1999年,华阳小学等校开始做生本教育,使用生本教育的方法和用书,实验班五年不统考,到了第六年统考,华阳小学的语文、数学分数全市、全区最高。

华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去考当年升高中的作文题,超过当年80%的中考生。

广外附小二年级的学生讨论当年高考题材料作文《捐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侃侃而谈,可圈可点。

郭教授说,认识生本不怕考的事实,可为今后遏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考做准备。

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_1

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_1

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制度的改革,校长负责制的慢慢强化,一些学校乃至实行了校长、书记同一人的集权,教师教学成功与否大体靠领导的印象,教育民主的气氛被淡化,教育评判被简化,教育公平慢慢消亡,而唯有让学生来评判教师,才能真正表现教育的公平。

教育需要“兼容并包”,教育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随着校长负责制的强化,普遍教师,乃至全社会都以为,确实是校长“说了算”,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全凭校长的“一家之言”。

教师的教育方式千姿百态,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姿多彩,若是仅凭校长“一家之言”,显然不合时宜。

《美国教育》杂志上说:“教育不该该注重学生‘知识'把握了多少,更重要的是有无培育学生勇敢参与学习进程的精神。

”《教育角色与进展新探》一书中也指出:“光为‘知识'的教学而教学,是功利主义教育,是彻头彻尾的伪教育。

”伟大的教育先行者张伯苓也曾说:“只明白压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只是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途也没有。

……可惜,此刻的许多学校教育正陷入“一点也没有效”的怪圈,“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更轻体育……而实践证明,惟有先重德育、体育,再重智育的教师,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辉煌的印象:陶行知先生的劳动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德育;张伯苓先生的“强我华夏,体育为先”的拳拳爱国教育……曾鼓励了多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可是,此刻的劳动教育、体育教学能有多少表现?有的也只是《工人日报》上刊载的一名体育教师披露体育教学黑幕:“体育教学确实是为了竞赛,为了竞赛成功,超负荷的训练,能够无论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至于没有参加竞赛的同窗,谁又会给他们多余时刻活动?”有的也只有《中国教育报》刊载的有的教师为了不让后进生拖全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后退,硬要后进生进行智力测试,乃至智力正常的学生也要说成不正常,以便在考试成绩中能够不算学生数,有利于自己的年度考核。

功利主义教育已到了如此不择手腕的境界教育的功利性也严峻阻碍的教育的公平性,教师“荣誉”的光圈下,付出的是学生惨重的代价,据教育部权威统计,初中生近视率超过50%,高中生那么达到76%,这对广大学生来讲是极大的不公平!还教育以公平,那么必需让学生来评判教师,光靠学校领导评判,那样太不靠得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教育本真,培养健全人才
灵台职专于伟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

其实,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

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

彻底改变评语中“该生”怎么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建议、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

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分学生“双差”而出。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

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

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观念!家长
会一定要给家长讲清楚: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

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

6.一定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校沟通。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社会,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可以作为高一德育培养的目标的主要目标!
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要大量做题,研究高考,明确每节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第三突破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新教学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是一种对话、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教学相长。

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
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新教学观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会学。

这种参与不仅仅是简单的课堂提问!新教学观首先要求教师要吃透学情,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能发挥潜力!兴趣、方法、习惯、性格、个性、心理品质、目标、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视。

教育的核心在于唤起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进而掌握基本的知识(知识决不是第一位的目标)。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能力的人。

这是教师神圣的责任。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

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传递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送给每位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