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我们实践与认识
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一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护理体会

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一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护理体会摘要: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而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十分凶险的外科急腹症,具有变化快、病程长、并发症多、预后差等特点。
因为禁食水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而胰腺炎的患者常常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的状态,然而,长期的禁食水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同时,急性重症胰腺炎在病情进展过程中会对胃肠道的肠粘膜屏障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营养支持系统遭到破坏,因此,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肠内营养供应[1]。
肠内营养(EN)是指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所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
本文着重阐述了我科一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肠内营养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2022年9月20日因饮酒后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三天入院,血淀粉酶1436U/L,CT提示:胰周渗出,胰腺炎可能。
入院后予输液抗炎抑酶等治疗,予金黄散外敷腹部,每天两次。
2022年9月21日行床旁透析治疗,同日置入鼻空肠营(螺旋形)养管一根, 9月22日和23日均予5%葡萄糖绿化钠注射液250ml经鼻空肠营养管缓慢滴入,9月24日和25日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经鼻空肠营养管滴入,9月26日起,予本院营养科为患者专属配置的营养液泵入,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节剂量及配方,10月11日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未出现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2、临床护理2.1 基本护理⑴疼痛的观察和护理:告知禁食水,予胃肠减压,听取患者的主诉,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及强度,疼痛剧烈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使用芒硝持续外敷腹部,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缓解疼痛。
⑵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准确记录出量,根据医嘱采血,了解生化检查结果。
⑶药物治疗的观察予护理: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使用生长抑素组以2.1ml/h持续微泵泵入,抑制淀粉酶分泌,观察药物疗效。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体会引言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情况严重的疾病,其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早期肠内营养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分享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方面的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概述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其治疗策略包括控制炎症反应、防止感染、维持器官功能以及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
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性促进肠道功能肠内营养能够刺激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
减少感染风险肠内营养有助于降低肠源性感染的风险,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
改善营养状态肠内营养能够提供患者所需的营养素,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伤口愈合。
肠内营养护理实践营养评估在开始肠内营养前,应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体重、血清蛋白水平、血糖等指标。
营养配方选择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配方。
喂养途径选择选择合适的喂养途径,如鼻胃管、鼻肠管或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
喂养速度控制控制喂养速度,从低速开始,逐渐增加,以减少胃肠道不适。
监测与调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和营养状态,根据需要调整营养方案。
并发症预防预防和及时处理肠内营养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腹泻、呕吐、误吸等。
护理体会沟通与教育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提供肠内营养相关的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观察与记录细致观察患者的反应,记录营养摄入、排便情况、胃肠道耐受性等。
个性化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如调整体位、控制疼痛等。
团队协作与医疗团队紧密协作,共同制定和调整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计划。
结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的护理技能。
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体会89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经X线下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3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4例)和肠外营养组(PN,16例)。
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第3d、9d淀粉酶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
结果 EEN组第3、9天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
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 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急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可伴有麻痹性肠梗阻,肠黏膜屏障损害,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引起肠源性感染,甚至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1]。
近年来对SAP的EN支持受到极大的重视,形成尽量实施EEN的基本共识。
本科于2008年12月-2012年5月,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30例,行经X线下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14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29~79岁。
患者入院时临床症状多为上腹持续性剧烈胀痛,伴恶心、呕吐23例,发热6例,黄疸18例,休克1例,诱因多为饱食或大量饮酒。
均符合2003年拟订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关于SAP的诊断标准[2],CT分级为D、E级,APACHEOⅡ评分≥8,随机分为EEN组14例,PN组16例。
上述病例均未行手术治疗。
1.2 综合治疗方法1.2.1 一般治疗入院后均予SAP常规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营养支持、应用抗生素、吸氧及呼吸支持等;抑制胰腺外分泌,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应用H+质子泵抑制剂、制酸剂及生长抑素等,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肺、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及胰腺感染等。
1.3 肠外营养组:为PN制剂:20%英利匹特、乐凡命、安达美、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等(均为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和护理体会

匀的注入药液 ( 意不要浪费药液 ) 注 。④ 嘱 家 长 使 患 儿 臀 部 略 抬高 , 卧 1 平 O~1 i, 持 安 静 , 免 腹 压 增 加 , 药 液 排 除 5mn 保 以 将 体外 。
15 疗 效 判 断 标 准 : 效 : 药 后 3 l . 显 用 0 n n体 温 下 降 至 3 .℃ i 85 以下 , 肤 出 汗 , 端 温 暖 , 惊 厥 发 生 。 有 效 : 药 后 6 i 皮 肢 无 用 0mn
学 意 义 ( <0 0 ) 见 表 i P .5 , 。
及 时 更 换 尿 垫 , 后 及 时 清 洁 皮 肤 。 骨 隆 突部 位 每 l 便 5~3 i 0mn 按摩 1 , 次 以促 进 血 液 循 环 。体 温 上 升期 若 肢 端 冰 冷 , 适 当 应 给 予保 暖 。 保 持 口腔 清 洁 。 口腔 护 理 每 2小 时 用 0 9 . %N C a1
液 ( 西 泮 注 射 液 0 2~0 5 l 2 布 洛 芬 混 悬 液 0 3~ 地 . .m 加 % .
高 热 是 儿 科 最 常 见 的 急 症 。 由于 小 儿 神 经 系 统 发 育 不 完
善, 加之 疾 病 的影 响易 出现 高热 甚 至 惊 厥 。 因 此 , 儿 高 热 时 小 采 取 有 效 的护 理 措 施 。2 布 洛 芬 混 悬 液 加 地 西 泮 注 射 液 保 % 留灌 肠 是 理 想 的 降 温 手 段 。 它 与 其 他 降 温 法 相 比 较 具 有 降 温 快 , 效 确 切 , 良反 应 小 , 苦 小 , 时省 力 , 作 简 单 , 早 疗 不 痛 节 操 尽
在 3 i,0mn 温 明 显 降 低 。 0mn6 i体 综 上所 述 , 热 患 儿 使 用 2 布 洛 芬混 悬 液 加 地 西 泮 注 射 高 % 液 保 留 灌肠 配合 积极 有 效 地 护理 , 但 能 迅 速 控 制 体 温 , 可 不 还
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

针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监测,及时调整肠内 营养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肠内置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肠内置管类 型和方法,确保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
并发症预防
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预防措施,降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通过评估患者的食欲、体重恢复 和肠功能恢复情况评价肠内营养 的效果。
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营养指标、炎 症标志物和肝功能等指标来评价 治疗效果。
患者满意度
通过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满意度调 查来评价肠内营养的效果。
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和病理生理特点,评估 是否适合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早期肠内营养可帮助恢复胃肠 道功能,减少腹泻和过获得足够的营养,患者的 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炎症 反应,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的风险。
个体化治疗
肠内营养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 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以满足患 者的特殊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评价
康复情况
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
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关键的治疗策略,它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 肠道功能并满足营养需求。
早期肠内营养的定义及意义
早期肠内营养是指在急性胰腺炎发作早期给予患者通过肠道摄入营养物质的 治疗方法。它的意义在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胰腺炎基本知识
1 胰腺炎症
胰腺炎症导致疼痛、水肿、组织损伤和
炎症介质释放。
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严重的胰腺炎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早期肠内营养的原理与途径
原理 途径
通过肠道摄入营养物质,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和 营养需求。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48例,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法进行治疗。
2w后,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含量。
治疗时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其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等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减少对照组患者。
结论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種急性全身性的消耗性疾病。
其病理过程复杂,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
在各种救治性措施中,完全肠外营养(TPN)作为SAP 的常规营养支持手段,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长期TPN 带来的副作用也日渐明显,包括胆汁淤积、代谢紊乱、中心置管的并发症、以及长期肠道废用带来的危害,使临床医生对肠内营养(EN)的应用再次引起重视。
本院2012 年01月~2014 年01月,通过放置鼻肠管行EN治疗SAP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01月~2014年01月收入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鼻肠管肠内营养组(治疗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58.4±6.3)岁;静脉营养组(对照组)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59.1±6.6)岁。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鼻肠管置入方法采用荷兰希惠公司生产的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
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微向后仰,常规方法将鼻肠管置入胃内,留在腔外的管道保持松弛状态,在鼻胃管长度的基础上再增加15~20cm,并作妥善固定,胃肠管借助胃肠动力而自行下降,一般在24h内可降至空肠,24h后透视确定具体部位。
肠内营养在重症监护室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肠内营养在重症监护室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疾病,患者表现为急性腹痛、发热、呕吐、腹胀等症状,常常需要住进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肠内营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肠内营养在重症监护室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摄取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的方法。
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许多优点。
肠内营养能够维持胃肠道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肠道黏膜萎缩。
肠内营养还能够维持肠道免疫屏障功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肠内营养还能够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胰腺炎的康复。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常伴随胃肠功能紊乱,包括肠动力减弱、胃肠蠕动障碍等。
这些胃肠道功能异常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减少,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肠腔无法被吸收,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而肠内营养可以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补充机体的营养需求,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常存在慢性炎症反应,伴随体内的代谢紊乱和免疫系统的异常。
肠内营养中含有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以帮助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并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对于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肠内营养还可以促进肠道屏障功能的修复。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患者的胃肠道屏障功能往往受到破坏,容易发生细菌和毒素的渗漏,导致感染的发生和加重。
肠内营养中的特定营养物质,如谷氨酰胜肽、谷氨酰谷氨酸等可以促进肠道屏障的修复,减少细菌和毒素的渗漏,降低感染的风险。
肠内营养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胃肠功能异常,往往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严重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康复。
肠内营养可以通过胃肠道吸收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康复。
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维持胃肠道功能、改善营养状态、修复肠道屏障、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康复等。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应该充分利用肠内营养,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方法将我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象,在病情稳定、胃肠功能恢复后及早放置空肠营养管,密切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1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EN术后第2d因护理不当导致导管阻塞,其余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
经肠内营养(EN)早期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
结论早期应用空肠内营养能减少胰腺外分泌刺激,能避免黏膜绒毛萎缩,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进康复。
标签: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护理近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急重症,其来势凶险,病情变化快,常继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预后凶险,病死率高达30%。
这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引起的机体高代谢、营养不良和肠道功能衰竭密切相关[1]。
本科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1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无腹痛、腹胀、病情稳定,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尽早给予肠内营养,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1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22~52岁,均经试验室、CT、MIR检查确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伴血尿淀粉酶升高。
给予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解痉镇痛、抗炎、抑制胰腺分泌、抑酸、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肠内营养。
1.2置管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肠道功能有所恢复后,由一名熟练操作医师和一名助手在胃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并确认鼻空肠管前端到达空肠,确认后妥善固定鼻空肠营养管,测量外露部分的长度,贴有标识,做好记录。
2 护理2.1空肠营养管营养液的输注滴注应遵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逐渐过渡原则。
一般在第1d可缓慢均匀滴注生理盐水250ml,速度为20ml/h,如患者无不适反应,1~2d后再过渡为肠内营养剂,根据患者肠功能的不断完善,4~6d可选当滴注半汤、半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fection Phase Infection of necrosis Sepsis, sepsis-induced MODS
Severity
responsible for 20% of deaths
responsible for 80% of deaths
1-2w
time
3-4w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ncreatology ,Pancreatology 2002;2:565–573
292/211
0.539
APACHE II评分 12.1±3.2 11.3±3.8 0.589
营养支持比较
A组(88-96) B组(97-05)
TPN人数(%)
TPN开始时间 (距入院天数)
TPN支持时间 (天)
EN人数(%)
EN开始时间 (距入院天数)
EN支持时间 (天)
53(98.1) 3.3±4.1 33.1±16.8 36(66.7) 25.7±41.4 23.9±16.3
营养途径应尽可能以肠内营养为主,应想 方设法建立空肠营养入路
残余感染期
时间为2个月以后 感染得到良好的控制,应激明显降低 后腹膜或腹腔内残余脓腔,常常引流不畅,窦道
经久不愈 个别病人伴有消化道瘘 各器官系统功能正在恢复,并与营养状况的恢复
息息相关
残余感染期的代谢特点
存在营养不良 逐步恢复到正氮平衡, 机体对外源营养物耐受良好 代谢紊乱明显减少
,逐渐经空肠 EN
早期 EN 策略
急性期:
在急性期内,血流动力学 和内稳态稳定后,立即建 立空肠营养通道,开始EN, 只有当EN不能实施时,才 考虑用TPN
何长生,李维勤.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219-222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4;32:2524-2536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07 ;36:65-74
SAP病人TPN策略的变迁
静脉高营养:高热卡高氮的营养支持 1989年,代谢支持 代谢支持+代谢调理 低热卡的TPN——允许性低热卡摄入
第二阶段:90年代初期-新世纪初期 ——阶段性营养支持策略
➢ 急性反应期 以 TPN 为主,以 EN 为辅
➢ 感染期
EN 为主,提供适当的营养底物
➢ 残余感染期 EN 为主,最终过渡到经口饮食
机体对外源营养物耐受不 良
由于SAP病人往往原先营 养状况良好,营养物摄入 不足的矛盾并不突出
急性反应期的营养支持策略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此时高代谢高分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营养支持的目标是纠正代谢紊乱,尽可能将蛋白质的丢失
减少到合理水平,不因为过多的营养,给器官功能增加不 适当的负荷 营养途径:以肠外营养为主 热卡摄入在1.0-1.1倍REE或20kcal/kg.d 或更低 氮量0.2g/kg.d
感染期
2周至2个月左右 主要表现为胰周及腹膜后
广泛的细菌或真菌感染, 及其介导的MODS 部分病人不同程度合并脏 器功能不全 本期治疗的重点是抗感染 和胰周引流和营养支持
感染期的营养支持
重点是提供适当的营养底物,尽可能将蛋 白质的消耗减少到合理水平
总热卡摄入应在1.2倍REE,或25- 30kcal/kg.d左右,氮量0.2-0.24g/kg.d, 如果脂肪廓清良好,糖/脂比例可达到5:5
➢ 1988.1-1996.12( 9 年) - A 组
54 例 SAP 病人临床资料
➢ 1997.1-2005.4( 9 年) - B 组
503 例 SAP 病人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比较
A组(88-96)B组(97-05)
P
年龄(岁) 41.9±Hale Waihona Puke 3.1 42.6±12.7 0.612
性别(M/F) 29/25
李维勤、黎介寿.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阶段性营养支持策略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6(2):96-99 李维勤,黎介寿.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支持. 肝胆外科杂志,2003;11(1):8-9
The natural history of SAP
Acute reaction Ph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SIRS, SIRS-related MODS
SAP的病程转归
60-70% 非手术治疗
急性反应期
恢复期 全身感染期
康复 残余感染期
康复
急性反应期
自发病至2周左右,常有 脏器功能不全和血液动 力学不稳定
主要矛盾是全身炎症反 应综合症,及其引起的 MODS
治疗重点是重症监护下 的非手术治疗,强调器 官功能的维护
急性反应期代谢特点
高代谢、高分解,高血糖、 高血脂、低蛋白血症、低 钙和低镁等
残余感染期的营养支持
重点是增加营养摄入,获得正氮平衡 总热卡摄入应在1.5倍REE或30-35kcal/kg.d之
间,氮量0.24-0.48g/kg.d 营养途径:肠内营养,并最终过渡到经口饮食 当肠瘘存在,肠内营养无法实施时考虑用肠外营养
南京军区总医院 20 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 营养支持模式的回顾
0 治愈率
手术率
死亡率
以 TPN 支持为主
以 EN 支持为主
TPN 比例 EN 比例 TPN 支持时间 EN 开始时间提早
营养模式的改变是我科20年来SAP救治成功率提 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阶段:2003年以来 ——早期肠内营养策略
阶段性营养支持策略
急性期:
以 TPN 为主,随着
胃肠功能逐步恢复
105(20.9) 3.1±3.5
7.1±5.4 488(97.0)
8.4±9.2 27.2±38.8
P 0.000 0.612 0.024 0.000 0.019 0.294
两个阶段病人预后的比较
100
94
90
85.2
百 80
分 率
70
60
68.5
50
A组
40
B组
30
22.9 20.1
20
10
4.2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肠内营养 ——我们的实践与认识
一、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模式的变迁
第一阶段: 70年代-90年代初期
TPN时代
TP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长期禁食的患者提供营养 ——不增加胰腺的外分泌 ——为延期手术创造了条件
TPN的应用降低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
任建安, 黎介寿. 中国实用外科志,1995;15(6):35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