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漆器
绮丽多彩的楚国彩绘漆木酒具

绮丽多彩的楚国彩绘漆木酒具绮丽多彩的楚国彩绘漆木酒具文/张卫平荆州楚墓中,出土最多的文物,就是酒具了。
这些酒具,主要分为盛酒器、挹酒器和饮酒器。
其中,出土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彩绘漆器酒具,种类主要有漆酒具盒、耳杯盒和壶、樽、缶、盉、卮、耳杯、筒、勺,等等,共有2400多件套。
今天,给大家介绍其中三个方面的精品酒器。
鸟翼双翅的耳杯耳杯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器具,外形多为椭圆形,两侧附有双耳。
由于其双耳颇似鸟之翼,又称之为“羽觞”。
耳杯最早出现于东周,沿用至魏晋,以战国楚人制作的漆耳杯最为精美。
楚人宴饮多以双手执耳杯相互敬酒。
这些漆耳杯,在造型上有圆耳、方耳之分,还有带流杯和豆形杯等异形杯。
仅楚汉漆耳酒杯就多达1600多件,其造型之别致,色彩之华丽,令人叹为观止。
2007年,在荆州谢家桥西汉早期墓葬中,一次就出土了84件保存完好的漆耳杯。
10件一捆漆耳杯2007年荆州谢家桥西汉墓出土荆州博物馆藏特别有意思的是,出土时有64件是用彩色的丝带绑缚成7捆的。
其中,10件一捆的有6捆,4件一捆的有1捆,另有20件散置。
从一个普通的墓葬中,出土这么多漆耳酒杯,十分罕见。
众蛇蟠缠的盛酒器盛酒器中造型最别致的当属彩绘圆筒状——蟠蛇卮,1975年从江陵雨台山471号楚墓。
这件战国时期的楚国盛酒器,居然运用浮雕、和旋、研、挖等手法,共雕琢出20条相互蠕绕纠结的小蛇,造型之奇出人意料。
器盖上浮雕了8条相互蟠缠的小蛇,4条红蛇的头朝向盖顶当中,4条黄蛇的头朝向盖沿4周;器身外,又浮雕了12条蛇,有对称的长黄蛇与长红蛇各2条,还有8条粗短的黄蛇相蟠其间。
彩绘蟠蛇卮1975年江陵雨台山471号楚墓荆州博物馆藏卮内髹红漆,卮表髹黑漆,蛇头、蛇身和鳞片都用红色和黄色漆描绘。
特别是外浮雕的20条蛇变化多样,动而不乱,静而不死,动静结合,将众蛇成堆的自然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是战国时期一件难得的楚国漆器珍品。
这件战国时期楚国漆器珍品酒具——彩绘蟠蛇卮,展现了楚国酒文化的绮丽与多彩。
楚漆器的发展现状

楚漆器的发展现状
楚漆器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之一,被誉为东方瑰宝。
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楚漆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于世。
楚漆器的制作主要采用漆树的树脂,经过多道精细的工艺加工而成。
传统的楚漆器一般采用木质或竹质为胎体,涂上漆树树脂后,再进行雕刻、绘画等工艺步骤。
楚漆器的制作过程繁琐而严谨,需要经历多个阶段的处理和等待漆的干燥,耗时较长。
在楚漆器的装饰方面,多以器物表面的雕刻和彩绘为主要手法。
常见的装饰图案包括各种动植物、人物形象、纹饰等,丰富多样。
楚漆器的装饰风格独特,以细腻、精致、生动为特点。
其采用的颜料主要为矿物质颜料,色彩鲜艳持久,不易褪色。
随着现代科技和工艺的发展,楚漆器的制作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如今,一些艺术家和制作工匠采用现代工具和技术,使得楚漆器的制作更加高效与精确。
同时,一些前卫的艺术家也在创作中加入了现代审美和元素,使得楚漆器作品呈现出更为多样和时尚的风格。
目前,楚漆器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一定的受欢迎度。
一方面,楚漆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国人的重视和喜爱。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楚漆器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工艺,也吸引了很多外国人的关注和喜欢。
总体来说,楚漆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一直以来都保持
着较高的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楚漆器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展现出更多元化的面貌。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楚漆器将继续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芒,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现状研究

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现状研究传统楚式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源于中国楚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楚式漆器制作工艺精湛,制品绚丽多彩,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楚式漆器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拟对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市场需求、制作工艺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传统楚式漆器的历史沿革楚式漆器起源于中国唐代,兴盛于宋元明清,是中国传统漆器的一种。
传统楚式漆器大多采用植物漆作为主要原料,结合雕刻、绘画等多种工艺,制作工艺繁琐、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楚式漆器在古代曾是贵族、官员、寺庙等高级场所的常用器物,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繁荣。
1. 市场需求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楚式漆器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成为了一部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和收藏品。
国内外一些高档宾馆、酒店、商务场所也相继开始使用传统楚式漆器作为装饰,提升了漆器产品的市场需求。
2. 制作工艺水平传统楚式漆器的制作工艺是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楚式漆器的制作需要经过严格的工序,包括选料、制胎、雕刻、绘画、烘烤等多个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在现代社会,传统楚式漆器的制作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传统技艺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应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流失和转型的危机。
三、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保持传统楚式漆器原有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开发出更适应时代需求的产品。
这样既能传承和发扬传统楚式漆器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2. 拓展市场渠道传统楚式漆器在现代社会的需求不仅来自于古玩收藏市场,还可以通过展览会、线上销售、文创产品、文化衍生品等方式拓展市场渠道,开拓更广阔的消费群体。
楚国的漆器(上)

楚国的漆器(上)漆器在古代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
我国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
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
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的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
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当然这是明、清时期的工艺。
文献记载在夏禹时期就有漆器出现,但根据考古所发现的材料可知,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可能就出现了漆器,考古工作者于八十年代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曾发现过漆器残片,说明在四千多年前的古人类对漆器就有了认识,漆器已出现并开始使用。
此时虽已出现漆器,但并不普遍,从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在商周时期以前漆器仍为泛觞期,是一种奢侈品,非一般人所能拥有,而普遍被使用的时间为春秋时期,当然这一时期的漆器也并非已进入到平民阶层,亦为贵族所使用和拥有,真正进入民间为普通民众所拥有还是战国和西汉,此时才是中国漆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之后虽也有使用,但都不及这一阶段。
战国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
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
漆器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
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至秦朝时,漆器的制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门类。
与春秋战国相比,秦代漆器制作更为规整、精美,器形、品种丰富,产量增大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阶层及各个方面。
秦代的历史虽不长,但秦代漆器在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漆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楚国漆器特征

楚国漆器特征楚国漆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特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材料、工艺和装饰三个方面介绍楚国漆器的特点。
一、材料楚国漆器主要使用的是漆作为基础材料。
楚国地处湖南、湖北一带,这里气候湿润,适合漆树的生长,因此楚国漆器的原材料十分丰富。
漆树的树皮中含有丰富的漆汁,经过加工和提取,可以制成漆器所需的漆料。
漆料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耐久性,使得楚国漆器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光泽。
二、工艺楚国漆器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个工序。
首先,漆料需要进行净化和炼制,以去除杂质和增加漆料的粘度。
然后,漆料被涂抹在木制或竹制的器具上,进行底漆的施工。
接下来,进行彩绘和雕刻等装饰工艺,以增加器具的美观度。
最后,进行多道研磨和抛光工序,使漆器表面平滑光亮。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手工操作,体现了楚国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工匠精神。
三、装饰楚国漆器的装饰形式多样,既有简约的线条和几何图案,又有繁复的人物和动物纹饰。
其中,最为常见的装饰元素是云纹、凤纹和龙纹。
云纹象征祥瑞和吉祥,凤纹象征美好和幸福,龙纹象征权力和尊贵。
这些纹饰不仅体现了楚国人民的审美观念,也传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楚国漆器还常常使用贝壳、玛瑙等宝石镶嵌,增添了器具的华丽和珍贵感。
楚国漆器以其独特的材料、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具,更是艺术品和文化符号。
楚国漆器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的漆器有所不同,体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今,虽然楚国漆器已经不再作为日常用具使用,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楚国漆器的光芒继续闪耀下去。
楚式漆器毕业设计

楚式漆器毕业设计楚式漆器毕业设计漆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我选择了楚式漆器作为我的毕业设计主题,旨在传承和发扬这一千年古老的工艺。
第一章:漆器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漆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而楚式漆器则是其中的瑰宝。
楚式漆器以楚国为代表,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巧使其成为了中国漆器中的顶级艺术品。
楚式漆器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宫廷、贵族和寺庙,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种象征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象征。
第二章:楚式漆器的特点与工艺技巧楚式漆器以其细腻、华丽和独特的造型而著称,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精细的雕刻:楚式漆器的制作过程中,雕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雕刻师傅们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能够将各种图案和纹饰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多层次的涂漆:楚式漆器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涂漆和磨光的过程,以达到漆器表面光滑、亮丽的效果。
每一层涂漆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调配和施工,以保证最终的效果。
3. 独特的纹饰:楚式漆器的纹饰多样且独特,常见的有龙凤、花鸟、山水等图案。
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性,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第三章:楚式漆器的设计与创新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我深知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希望能够将楚式漆器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具时代特色的作品。
1. 材料的创新:传统的楚式漆器多采用木材作为基材,而在我的设计中,我将尝试使用更多的新材料,如陶瓷、金属等,以增加作品的多样性和现代感。
2. 形态的创新:传统的楚式漆器形态多为器皿和盒子,我希望能够通过结合现代设计元素,创造出更多样化的形态,如雕塑、装饰品等,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3. 功能的创新:传统的楚式漆器主要以装饰为主,而在我的设计中,我将尝试将其功能化,如设计一款具有实用性的楚式漆器家居用品,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楚国漆器鉴赏(上)

楚国漆器鉴赏(上)作者:院文清来源:《收藏家》2020年第01期漆器历史悠久绵长,8000年以来持续发展。
考古资料证实,它起源于远古的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髹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是目前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漆器,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
夏禹祭器,“墨染硃画”。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一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其底衬却是漆器无疑。
商殷食器,“雕琢刻镂”。
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出土漆器,雕镂镶嵌,特征凸显。
西周漆器延续商代漆器之遗风,器仿青铜礼器。
而生活用具类漆器已经蔚然成风,湖北随州叶家山曾侯墓中,发现的漆器层层叠叠,数不胜数。
春秋战国时期,髹漆漆器发展到了兴盛繁荣的巅峰时代。
而南方地区考古发现的楚国漆器,是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代表。
楚国漆器最早的考古发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长沙楚墓之中。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省都有很多很重要的发现,尤以湖南长沙楚墓、河南信阳长台观、湖北江陵、荆门、枣阳楚墓所发现的楚漆器最为丰富,保存也十分完好。
为楚国漆器的研究提供了弥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楚国漆器胎质呈现多样化,有木胎、竹胎、藤胎、陶胎、铜胎(图1)、石胎、皮胎(图2)、角质胎(图3)、骨胎、匏胎(图4)及苇编胎、竹编胎(图5)、藤条编胎、木心积竹丝线复合胎等。
以木胎、竹胎为主,所占比例为百分之99以上,皮胎髹漆也较为多见,陶、铜、石、匏、骨、角、藤胎所见数量都很少。
在木胎漆器胎体的制作工艺方面,榫卯结构的普遍使用,包括燕尾榫的出现,是一个突出的特征。
而这个时期出现的夹贮胎漆器(图6),标志着漆器手工业技术进入到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楚国漆器出土的数量极多,品类繁众,据初步统计各种器型达百余种之繁,按其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丧葬器具、礼仪陈设器、礼器类明器、生活用器、乐舞器、车马器、兵器、杂器等几大类,而各大类之中又可分为若干亚类。
一、丧葬器具丧葬器具主要是漆木葬具椁、棺、苓床等。
楚漆器发展现状

楚漆器发展现状楚漆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凭借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楚漆器起源于中国湖北地区的楚国,是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虽然楚国已经不复存在,但楚漆器的制作工艺却一直传承至今。
楚漆器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将木器作为基层,然后在木器上刷上数十层特制的漆料,经过多次研磨和打磨,最终呈现出光亮如镜的表面。
在这个过程中,艺人们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等待和耐心的操作,以确保每一层漆料都能够完美附着在木器上。
同时,楚漆器还需要经过特殊的烘烤和抛光工艺,以增加其耐久性和装饰性。
在装饰方面,楚漆器常常采用图案、文字等元素,展现了楚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关注,楚漆器的制作工艺和市场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方面,传统的楚漆器制作工艺正在逐渐消失。
由于楚漆器制作的复杂性和耗时性,以及现代人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许多传统的楚漆器制作工艺已经被废弃或者简化。
另一方面,楚漆器也开始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越来越多的楚漆器制作企业开始将其打造成为一种奢侈品或者艺术品,以满足现代人对个性化和高品质物品的需求。
然而,楚漆器在现代市场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楚漆器的制作工艺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经验,这使得其制作成本过高,难以满足一般大众的消费需求。
其次,楚漆器的市场需求较为有限,受众范围较窄。
虽然楚漆器在古代被视为贵族和富人的象征,但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会购买楚漆器作为日常用品或者装饰品。
再次,楚漆器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遗忘。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更加关注时尚和流行的物品,而对于古老的文化艺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较低。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楚漆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其重要性和价值并没有被遗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支持楚漆器的发展,希望能够将其推广给更多的人。
一方面,相关部门通过举办展览、演讲等活动来宣传和传承楚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
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也在致力于创新和发展楚漆器的制作工艺,希望能够让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并且使其更加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楚国漆器作了简明扼要的描述:
1、楚人漆器的物品。
2、楚人漆器的胎体和制作工艺。
3、楚人漆器的髹漆特点、造型和绘画特。
4、古代漆器的辩为、脱水和收藏简述。
楚国漆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是与彩陶、青铜器、丝绸、玉石器等并存的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之一、也是楚文化遗物中最具重要的组成部分。
楚国漆器的制作工艺精湛、绘画艺术丰富、抽象、粗犷。
其绘画艺术也绝不于法国抽象派著名画家毕加索。
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
其生时使用日常生活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器、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器。
生活用具如:漆杯、漆碗、漆豆、漆盒、漆栀、漆盘、漆勺、漆方壶、漆案、漆俎、漆几、漆杖、漆箱、漆床等;娱乐用具如漆鼓、漆瑟、漆琴、漆竹笛;工艺品有漆鹿、漆座屏;丧葬品有墓兽、漆木俑、漆馆等。
楚国漆器的胎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木胎。
制法主要有斫木成型、卷木成型、镟木成型及雕刻、拼接等。
所谓斫木成型是用斧砍刀削而成、如漆耳杯;卷木成型是将木板卷起来之后做成器物的胎体如漆奁、漆栀的器壁;镟木成型的如圆盒、樽等。
在楚国木胎漆器的制作中、最富于艺术特色的是那些采用透雕、圆雕及浮雕工艺加工成型或再进行的拼合的器物、如虎座鸟架鼓、虎座飞鸟、彩绘木雕座崭屏、卧鹿等。
楚国漆器的髹漆特点:一般在器表髹黑漆、器内髹红漆,并且在绘画中采用多种颜色的"色漆",其造型和绘画艺术的主要对象不外乎自然与神怪。
楚国艺术家通过雕塑造型的手段逼真传神地摹写自然生灵、其形象个个都栩栩如生。
楚国漆器是雕塑和漆绘高度结合的产物。
胎体的造型和漆绘的图案与色彩都反映了楚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品味。
就漆绘艺术而言,楚漆器的漆绘既有装饰性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写实性的情景绘画:如装饰性的纹饰多为龙凤纹和云雷纹。
其风纹变化多端具有高度的抽象些性,甚至符号化了凤头和凤尾。
漆绘的内容也反映了楚国的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如巫师图、燕乐图、
狩猎图。
就装饰纹样的类别主要有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自然景象纹样、社会生活和神话传说纹样、装饰的手法主要是写实与夸张。
当一件艺术品受到人们的宠爱之后、它在市场上就有很高的价值、这时也就有人去造假、漆器也不例外、漆器的辩伪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对未脱水的漆器的大多数而言、由于它埋藏于土中上千年、极少有不腐烂的痕迹、就是耳杯也是十之七八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其胎体软若"豆腐"、用细针探刺、就像镇墓兽底座也是一个对穿、更何况耳杯、盒子、当把针抽出后一般不留针眼。
对已脱水的漆器也极好鉴别、其一、用高分子材料聚合渗透加固法脱水的器物、其重量不减、与饱水时几乎相等。
其二、用容剂联浸置换法、自然缓慢干燥法脱水的漆器、其重量很轻、一般一个圆耳杯也就30克左右、[未脱水时一般200克左右][也有极少数胎坚实者例外]在木胎外露处、有极好的木质感。
其二、古代漆器虽埋藏于地下千年、但漆皮仍光亮如新、对一般化学溶剂影响极小。
而用一般化学漆作画的器物、用有机溶剂一擦就掉、古代生漆作画是擦不掉的。
上面二种鉴定法只是对绝大多数漆器而言、也有极少数的器物、胎体还是坚实的、粉彩漆器化学试剂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还要从漆皮的厚薄、漆皮坚实情况、绘画技艺的娴熟等多方面细致观察。
漆器的脱水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
对一件器物如问何脱水、要因器物的胎质及完整状况来决定、总之不外乎是自然于干燥、真空干燥、溶剂联浸置换、高分子材料渗透加固。
总之设法将漆器木竹胎体的过量水分除掉、同时不改变器物原有的形状、必要时选择适当的材料、充填加固器物、以提高器物的强度、易于保存、供陈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