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瓷器和日本漆器
战国时期的工艺品与工匠陶瓷与漆器的制作工艺

战国时期的工艺品与工匠陶瓷与漆器的制作工艺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见证了工艺品制作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这个时期,陶瓷与漆器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
本文将着重探讨战国时期的陶瓷与漆器的制作工艺。
一、战国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1. 索取原材料:陶瓷的制作离不开原材料的选择。
战国时期的陶瓷制作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有陶土、粘土和釉料。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陶工仔细挑选,确保质量纯正。
2. 筑坯成型:陶瓷的制作首先需要筑坯,即将陶土制成坯体。
陶工需要将陶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采取手工或轮盘等方式进行成型。
这个过程需要陶工的熟练技巧和丰富经验。
3. 雕刻装饰:在制作陶瓷坯体的同时,陶工还会进行雕刻和装饰。
战国时期的陶瓷制作常常以纹饰作为装饰主题,如动植物纹饰、神话传说等,这些雕刻和装饰的过程需要高度的艺术性和细致的技艺。
4. 烧制瓷器:经过坯体制作和装饰之后,陶工需要将陶瓷制品进行烧制,以使其获得坚硬度和耐用性。
战国时期的烧制工艺采用的是窖炉烧制。
烧制温度和时间的掌握非常关键,需要陶工根据经验进行调整。
二、战国时期的漆器制作工艺1. 采集漆树:漆器的制作离不开漆树,而战国时期的漆器以毛漆为主要材料。
陶工在制作漆器之前需要亲自去野外采集漆树,将其树皮剥离,并进行加工处理,以获得纯净的漆汁。
2. 基础制作:漆器的制作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通常由木头或竹子等材料制作而成。
陶工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将木材和漆汁进行粘合,然后进行塑形。
3. 上漆雕刻:在基础制作完成后,陶工会将漆器进行上漆。
这个过程需要陶工将漆汁涂抹在漆器基底上,并进行多次修平,以获得光滑的表面。
在漆器上漆完成后,陶工还会进行雕刻和装饰。
4. 漆膜保护:为了保护漆器的色泽和质感,陶工需要在漆器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漆膜,以增加其耐磨性和耐久性。
这个过程需要陶工的细致处理和巧妙技巧。
总结起来,战国时期的陶瓷与漆器制作工艺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技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引言中国工艺美术之漆器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大瑰宝。
作为一种古老而复杂的工艺,漆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并且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
本文将介绍中国漆器工艺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起源与发展中国的漆器工艺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根据考古发掘的文物证据,最早的漆器出现在中国河南省的良人山遗址。
这些漆器是由植物胶涂覆的木制器具,显示出远古人类对于利用天然物质进行装饰和保护的早期尝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工艺逐渐发展,并在商代、周代时期达到巅峰。
在商代,漆器主要是用于祭祀和宴饮。
然而,在周代,漆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漆器不仅在形式上更加精美,还增加了图案和装饰的种类。
到了秦汉时期,漆器工艺进一步发展。
秦汉时期的漆器以其细腻的图案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特别是在汉朝的宫廷中,漆器成为了显贵地位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工艺逐渐衰落,在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漆器虽然发展缓慢,但仍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制作过程制作漆器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原料准备:漆器的原料主要来自于漆树的树脂。
在制作漆器之前,首先需要将漆树的树脂收集起来,并进行加工和处理,以获得适合制作漆器的漆液。
2.基材制备:漆器的基材一般采用木材,如柳木或木骨,以及一些硬质材料,如铜或瓷器。
这些基材需要经过加工和雕刻,以便于之后的涂漆和装饰。
3.漆液涂覆:在基材准备完成后,将漆液涂抹在基材表面。
这个过程需要技巧和经验,以确保漆液均匀、平滑地覆盖整个表面。
4.装饰与雕刻:通过在漆液表面绘制图案或进行雕刻,为漆器增加装饰效果。
这一步骤需要高超的技艺和对漆液性质的深入了解。
5.涂层与抛光:在漆器的装饰完成后,需要进行涂层和抛光的过程,以增加光泽和保护漆器表面。
6.修整与包装:最后,进行一些修整和雕刻细节的调整,并将漆器装箱包装,以保护其完整性。
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中国漆器工艺作为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我国古代工艺精品介绍

我国古代工艺精品介绍一、陶瓷中国陶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
中国的陶瓷工艺主要分为七大类,其中最著名的是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美术和精美的造型,深受国内外爱好者的喜爱。
其制作工艺繁琐,需要多次烧制,每一步都要求精益求精,而它的特点在于具有高温烧制后的细腻质地,晶莹透亮,色彩艳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丝绸中国的丝绸是其它国家难以匹敌的,因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丝绸制作起源于汉代,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其工艺以及品质都无可比拟。
中国的丝绸各有其特色,其中以苏州刺绣和蜀锦最为出名。
苏州刺绣以其细致入微的刺绣面料,刺绣图案瑰丽多彩,而蜀锦则以其丰富多彩的色彩,图案精美奇特,丝绸触感柔软顺滑。
三、漆器中国漆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漆器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涂漆、雕刻、镶嵌等等。
漆器的特点在于漆的质地细腻,手感温润,色泽鲜艳,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中国的漆器以及漆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家具、工艺品、文房四宝等领域,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四、玉器中国的玉器制作历史悠久,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的玉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器物,另一类是装饰品。
玉器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选材到制作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和流程。
中国的玉器以其精美绝伦的纹样和精湛的雕刻技艺,成为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文物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的工艺精品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世界领先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底蕴。
这些工艺精品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财富。
日本日用漆器的“侘寂”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J I A N G A R T S U N I V E R S I T Y一、日本饮食文化与漆器日本的饮食文化是由其所处在东亚和东南亚地理位置决定的,日本属于稻米社会,传统主食是米饭,副食是鱼和青菜(图一)。
日本饮食文化里包含了丰富的节气元素。
2013年日本和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和食体现了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是饮食的社会习俗。
和食和季节相配合,如不同时节日本清酒的温度都不一样。
不同季节的食物由当季食材构成,色泽和口感自然差异很大,日本还有“旬物日历”①,准确地向大众宣传各地的时令食材。
作者简介:李志伟,男,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会员。
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日本日用漆器的“侘寂”李志伟(上海美术学院上海201203)摘要:如何体会漆器生活美的意趣,日用漆器的审美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
漆器设计的方向应考量现实的生活,进行配套设计,才能促进生产。
日本漆器自古至今也始终在礼仪和实用两端不断摆动中发展,和等级制度、时代风气密切关联。
日本现代社会等级制不再那么明显,通过日常使用的器物可以进行阐释,这些器物融入生活的细微秩序,亦是现代生活将传统文化稀释的过程。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漆器侘寂①旬物日历是日本各县出版的一种饮食指导日历,不仅详细列出每个月当地可以食用的时令食材,而且细分为蔬菜、水果和海产品等不同类别,标注最佳食用时间和食材产地。
旬物日历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准确地向大众宣传各地的时令食材(来源:刘敬者.中国的节气,日本的“和食”[J ].世界知识,2017(9):70-71.)。
图一鲁山人大盘(复制品)(来源:[日]《每日漆器》)106(一)食材相配和食的盛器有着非常讲究的细节,根据四季菜品不同而进行设计,根据不同人的使用习惯和喜好而制作。
这些器物不为了追求通用,工匠在制作的时候也都重视对材料和每一个细节的感知。
他的莳绘屏风居然可换几间房子?什么才是顶级莳绘作品

他的莳绘屏风居然可换几间房子?什么才是顶级莳绘作品谷崎润一郎说:“漆器(日本)美如果不以昏暗作为条件是不可想象的黑色、褐色和红色,是好几重昏暗堆积而成的颜色。
它那豪华绚丽的花样之所以大半隐藏在昏暗之中,是为了激发我们心中无以言传的情感。
”蘭陵王(正面)象彦出品蘭陵王(背面)象彦出品时代不停留。
一度被奉为最顶级和奢华的莳绘作品今时今日显失色,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没了群众基础市场的支撑,曾经是日本代名词的漆器,不可避免地也在这科技时代里走向了极小众的犄角,据说当年象彦顶级的莳绘屏风可换几间房子,显然早已往事如烟了。
李畅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非要总结领先企业的成功之处,最重要的无非就是顺应时代趋势并最终站在潮头。
”在日本政府的多种保驾护航之下,市场,却赤裸裸地给出了终极的答案,在这个貌似越来越丰富实则越来越单调的世界里,对传统手艺的不懈坚持,要承担的是这个平庸时代的各种时髦的碾压,以及对存续意义的不断反思。
若说中国代名词是瓷器,日本代名词是漆器,今天看漆器比瓷器小众得太多,纵观拍卖古董漆器和古董瓷器的市值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群众基础决定了拍卖市场,今天的全世界人民依然使用各种瓷器产品,但漆器产品即便在日本本土也远远没有过去那么流行了。
松田权六在《漆论》中说,莳绘兴起和命名起源于“末金镂”,是用金属粉末和漆混合然后再描绘的一种泥金漆画。
漆艺家六角大壤在《莳绘技法》一书中认为莳绘起源于平安时期(公元794 年-1185 年)。
他们都以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御物金银钿装唐大刀为依据,认为莳绘这种工艺起源于日本。
但王世襄先生在《髹饰录解说》中指出日本所藏唐样大刀是中国唐代造的。
莳绘的前身末金镂是在日本废止遣唐使前由中国传入日本的。
王世襄先生既已定论,不必再争辨什么。
菱貝蒔絵硯箱江戸時代東京国立博物館奈良时代受中国盛唐文化影响,从唐传入金银泥金、密陀绘、平纹、螺钿、末金镂等漆工艺技法广泛用于各种器皿,政府专门成立管理漆工艺的“涂部司”,大批已归化的中、韩工匠在宫廷作坊供职。
在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日本和中国有哪些相似之处?

在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日本和中国有哪些相似之处?随着世界文明的不断发展,日本和中国作为亚洲两个重要的国家,在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有着很多共通之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两国相似之处。
一、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日本和中国两国都扮演着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中国作为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包括了诸如独特的玉器文化、丝绸文化、传统音乐、书法、绘画、戏曲等等。
这些文化影响深远,不仅在亚洲,而且深入到欧美各国。
同样地,日本的文化在世界上也占着重要地位,如苏东坡所说:“’自来水’、’电灯泡’、’拉面’、’寿司’、’动漫’这几个词语,无论去哪里,注册商标都是日本/日本名字。
”这表明了日本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大影响力。
二、文学在文学方面,日本和中国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日本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比如平家物语、源氏物语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之珍品,也是研究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史料。
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四大名著更是给后代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经典著作。
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等,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影响力。
三、传统节日日本和中国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日本则有盂兰盆节、初阳祭、祇園祭等。
尽管两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在起源、历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略有不同,但这些节日对于两国的文化传承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节日的庆祝,人们可以加深对历史传统的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
同时,这也是两国宣传文化的一种方式。
四、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中日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中国的饮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而闻名于世,包括许多著名的特色菜式,如四川川菜、郑州丧乱面、广东粤菜等等。
而日本饮食文化从住处,寿司到快餐类的拉面、便当等也备受世人喜爱。
虽然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因为地理环境,气候差异等因素而不同,但它们均能反映出两国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五、艺术中日两国在艺术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对于制瓷方面的悠久历史和非常高的技能要求。
漆器拍卖记录2020

漆器拍卖记录2020漆器是一种用生漆涂敷在器物胎体表面作为保护膜制成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
漆器早在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就已出现。
中国出土的最早漆器用品是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出土距今七千年的木碗(现存浙江省博物馆)。
中国漆器,出现于新石期时代,兴起于汉朝,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大放异彩式的发展后,成熟于宋朝,到达明朝后,漆器跨入新的阶段,在工艺上得到很大革新,至清朝,由于瓷器的快速发展而逐渐衰落。
清木金漆簠中国漆器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日本,日本深得中国漆器精髓,并一直传承至今。
在今天,日本每家每户都必须要备有一套漆器,在尊贵客人来访时拿出来使用。
日本漆器制作精良,在西方备受追捧,以至于以漆器(Japan)作为日本国名。
清代红漆皮奏折匣中国漆器在清朝没落后,逐渐淡出普通百姓的生活视野。
近年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漆器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在拍卖场上漆器的表现也越来越不俗。
为了帮助广大藏家认识漆器、收藏漆器,玉斋今日就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中国漆器拍卖前20,以供大家日后认识漆器收藏漆器之用。
TOP1 唐夹纻乾漆佛头像成交价:HKD 4044万元TOP2 明宣德剔红穿花双凤纹倭角方盘成交价:HKD 1692万元TOP3 明永乐宣德款剔红雕漆云龙纹盖盒成交价:HKD 1410万元TOP4 清康熙黑漆嵌螺钿「鹿鹤庆寿」彩蝶花果纹香几成交价:HKD 1410万元此为高估价拍卖品。
苏富比可要求有意竞投高估价拍卖品的顾客填写预先登记申请表及交付苏富比港币2,500,000元或其他由苏富比决定之更大金额的订金及任何财务状况证明,担保或/及其他由苏富比全权酌情决定要求的抵押作为参加苏富比竞投的保障。
即投BIDnow网上竞投服务并不适用于高估价拍卖品。
TOP5 清乾隆仿朱漆柳条工“火珠云龙”图盖盒成交价:HKD 1242万元明晚期,朱漆柳条工盒子甚为普及,却多不属御用之品,因此鲜有饰五爪龙纹者。
本御制仿朱漆柳条工盖盒,却巧饰祥龙,殊为难得。
我国漆器品种介绍

我国漆器品种介绍中国漆器历史悠久,自明朝以来,其艺术品以其精美的外观及丰富的文化气息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漆器包括漆器珠宝、漆器家具、漆器工艺品以及大量的其他类别,涵盖了漆器陶瓷、铜器、银器、金器、玉石器等,漆器工艺品大多数是由木头、竹子、牛骨和玉石等材料制成,历经数朝数代,现今仍在传承着中国漆器文化。
漆器珠宝指的是以漆器为原料制成的珠宝及装饰品。
珠宝以漆器颜色及装饰而闻名,漆器的珠宝设计极具特色,而漆器的图案主要有植物、动物等自然图案,以及什么唐诗宋词等文化图案,可以用来装饰衣服饰品、帽子等,还添加了更多的文化和艺术元素。
漆器家具是指以漆器为原料制作的家具。
漆器家具以其精致的工艺、丰富的装饰效果而著名,它们是中国漆器文化的代表作,它们大多数是由木头、竹子、牛骨和玉石等材料制成,然后用漆器装饰和缀饰,漆器的家具包括桌子、椅子、床、柜和给顶柜等,它们的设计极具特色,色彩优美,触感柔软,以及精美的装饰和图案。
漆器工艺品可以用来装饰家居环境,也可以用作文化礼品,象征着团结、和谐、繁荣和幸福。
它们大多以漆器为主要材料,博采众长,集各家之精华于一身,塑造出和谐的尊贵气质。
漆器工艺品有各种各样,像是漆器瓷器、铜器、玉器、玉石器、陶器等,每一件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漆器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它的文化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尊重。
如今,漆器工艺在中国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它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使家居环境更美好,并传承下来中国漆器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综上所述,漆器丰富多样,包括漆器珠宝、漆器家具、漆器工艺品以及大量的其他类别,它们以其精致的工艺、丰富的装饰效果而著名,以及漆器的珠宝设计极具特色,而漆器工艺品大多数是由木头、竹子、牛骨和玉石等材料制成,它们可以用来装饰衣服饰品、帽子等,还添加了更多的文化和艺术元素。
漆器发展历久弥新,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家居环境更富有文化精神,同时也传承下来中国漆器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漆器成为日本民族的象征
08视传B班桂少珏摘要:漆文化的植根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漆制器。
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漆器工艺在中国不断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但历经千年之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却缺少漆文化,在普通人家漆器已经很难寻觅,更常见的是瓷器。
漆器在公元7世纪传入日本,却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象征。
我们的传统文化又一次在中华大地上流失,为什么我们的漆文化在日本如此受重视,甚至代表了大和民族的象征?对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保护?
漆是什么?漆是树木的眼泪?血液?这种只生长在亚洲的漆树,当漆离开母体开始另一段生命历程,漆是活的。
漆是东方的皮肤,是视觉艺术的古汉语,是和陶瓷、水墨、丝绸一样的中国独有的元素。
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历史,留下了无数瑰宝,漆工艺便是这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漆文化的根在中国。
当中华文明在青铜的凝重中逐渐褪去,瓷器的光芒尚未来临之际,在华夏历史上,漆曾一度风光。
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了一件漆碗和一件缠藤篾朱漆木筒。
便昭示天下:中国是漆的故乡。
无论是在湖南的曾侯乙墓还是湖南的马王堆墓中,漆器的丰富和瑰丽令人屏息凝望。
漆是活着的人能给予逝去生命的体面和尊严。
但在欧洲人眼中,英文“China”既是“中国”,又是“瓷器”。
“Japan”既是“日本”,又是“漆器”。
由此可见,瓷器和漆器是中国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经典工艺。
深深刺痛我们的是,不知从何时起,漆碗、漆箸、漆茶具都代表了日本的尊贵,华夏大地上,无所不在的漆无处可寻了。
而漆器也成为了日本名族的一种象征。
这个在中国古代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的工艺发展到现在已江河日下,风光不再,漆器业日渐凋零,普通百姓购买漆器的更是风毛麟角。
相反的是,日本民族对漆器的感情非常深,保护漆器及其工艺一直是他们的传统。
为什么漆器起源于我们中国,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甚至成为大和民族的象征?首先不得不说的便是日本这个民族。
日本人生性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有礼,既顽固又能适应,既驯服又恼怒与被人推来推去,既忠诚又背叛,既勇敢又懦怯,既保守又好新。
这是一个矛盾集一体的民族。
日本在变化,
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尽管现代化的电视、空调、汽车、电脑、出国度假等已深深地渗入了日本的普通家庭,日本人的生活表面变得无可辨认了。
但日本仍是一个传统的国家。
他们依旧爱吃生冷的食物,崇尚原味;喜好素淡的颜色和天然情趣;他们有着很强的家族意识和集团意识等。
对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而言,日本民族始终是一个伴随在左右的邻居和参照系,现今世界上,很难找出两个国家人种,地理与文化传统如此接近,心理距离却如此之远的例子。
日本是一个熟悉却陌生的邻居。
他十分重视也十分善于吸收和输入他国文化的民族,从7世纪的“大化革新”大规模地输入大唐文化,到19世纪的“明治维新”大规模地吸收与输入西方文化,都对日本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也就是从公元七世纪开始,漆开启了另一段传奇。
漆器传入日本,大放光彩。
日本漆器精湛,纹饰精美,独创莳绘术和描金漆,逐渐被世界所知,日本用漆过程没有中断过,而在中国这门艺术中断了,取而代之的是瓷器。
我们的日程生活用具的领域早已让位给瓷器。
漆器由实用器物转向了装饰物。
这便直接导致今天中国民众对漆的疏隔与轻慢,审美上严重滞后。
在日本,漆器自传入的那天起,边融入了大和民族的生活,可以说他们将漆器生活化,是对漆器工艺最好的发展与传承。
这个国家有太多值得中国学习的东西,从历史到现实都是如此。
其次一门艺术要传承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才(创作者),一是市场(消费者)。
中国许多的传统工艺都是靠师傅代代口传述传给自己的徒弟。
而漆艺是一种极耗工费时、重做工、精技巧的手工艺艺术。
现在的青年人很少有人深入学习这门艺术,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要花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面,人们越来越浮躁,能静下心来完成一件漆器作品实属不易。
漆艺的技术传承也是步履维艰。
在中国,开设真正意义上的漆艺专业课程的学校在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公共艺术学院壁画系漆艺专业里有一群人在为了复兴漆艺艺术努力着。
修复了漆器,就等于修复了中国文化的完整性。
中国的三大传媒:水墨,陶瓷,漆器才得以完整。
再谈一下漆器的市场。
首先要从漆树说起。
漆树往往生长在原始森林,取漆时先把藤蔓除清留出道路,再把竹子捆在漆树上,为割漆时的攀登做好准备。
三
伏天的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钟是割漆质量最好的时间,这时水分少,漆酚含量高。
漆得来不易,一棵漆树一年的产量在半斤到一斤之间,理想的状况下,割一年漆,让树休息一年,割漆时的刀口不要超过十刀。
但现在人们急着赚钱,连续割两年的有,一棵树上割十二刀、十三刀的也有,漆树的寿命将因此缩短。
漆收得越来越困难。
和外出打工相比,年轻人不愿再去割漆了。
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漆造假的现象。
有些贪图利益的商人,把野芭蕉拔出来倒挂,让芭蕉汁充当漆。
在青铜器之后,瓷器出现之前,漆器是社会的宠儿,当瓷器兴起时,漆器便走上了重装饰的小众路线,他服务于贵族,文人和宗教。
再到近代,随着科技发展,塑料制品充斥着生活,漆器的市场更加萎缩,我们已经很难在百姓人家看到漆器了。
扬州曾经的作为全国漆器制作中心,盛极一时。
鸦片战争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一些漆器工艺相继失传。
解放后扬州漆器才逐步发展。
但是高速的经济发展却没有促成了漆器在中国的大众化使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缺少属于本民族特有的东西。
但是要知道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还有多少本民族的传统在流失。
漆器或许只是这其中一小部分。
相对于这一点不得不惭愧的是漆器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是他们的建筑装饰用漆器、陈设品用漆器、家具用漆器、礼品用漆器,还是餐具都离不开离不开漆器。
在保护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我们做的远远落后于我们的邻国日本,中国人常常把保护本民族文化的口号挂在嘴边,但是真正用实际行动去实践的人屈指可数。
只能说我们有这个意识,但是意识变为实践,却又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日本不仅在文化保护意识或是实践都走在中国之前。
拯救漆文化,就是拯救中华文化的完整。
路漫漫,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