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漆器文物,彰显了我国古人的超人智慧

合集下载

中国漆器(上古商周时期)

中国漆器(上古商周时期)

中国漆器(上古商周时期)漆器的历史漆器是中国人的发明,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是我们中国人。

先看看把我收集到的漆器资料按年代展示出来吧!!原始社会和上古夏商周这是1978年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朱漆木碗,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漆器。

因为是现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漆器,就来两张照片吧,它现在就在西湖边的浙江博物馆里,那里参观不收门票哦!离著名的“楼外楼”饭店和“西泠印社”不远。

去西湖一定记得去看看哦!从技术分析来看,这肯定还不是中国最早的漆器,为什么呢?因为漆器的漆料最早应该是本色漆,也就是漆的原色,而不会是色漆。

这个碗表面是朱漆,在天然漆料里面加了红色矿物染料,应该不是最早阶段的漆器!但是现在还没有更早的考古漆器出土,所以中国人使用漆的历史肯定在7000年以上,7000年是下限。

7000年呐!人类文明之初,中国人的先祖就开始使用漆器了!河姆渡文化好在是长江流域的文化,要是在黄河,辽河,估计我们的韩国历史学家又有漆器起源于韩国的课题要做了,呵呵!一笑!河姆渡文化所在新石器时代,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

听说河姆渡文化还出土的有藤木筒外涂朱漆的实物,但是我没有找到照片。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漆器出现了它最初的繁荣期。

夏: 没有可靠的实物资料。

商:1950 年安阳武官村商代大墓出土有许多雕花木器的朱漆印痕。

1973 年河北藁( gao )城台西商代墓出土几十片漆器残片,朱地黑花,图案优美,有的纹饰上还镶嵌有绿松石。

这些我都没有照片资料,只有下面两幅北京房山琉璃河殷商遗址出土的漆器的照片。

第一件比较精美,应该是一件觚,镶嵌金箔和绿松石。

第二件同一时期,西周,残片:北京房山琉璃河商周遗址出土,该漆器镶嵌蚌片(现在古玩界叫砗磲),有54cm高,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由于年代久远,木胎都已腐烂,但是漆皮光亮依旧!!不容易啊,平时这些东西放在眼前,一般人也就是认为破烂而已,谁知道你是不是就亲手毁掉了夏的漆碗或者比河姆渡时期还早的漆盆呢?历史又前进了,下次就是春秋战国汉代的漆器了!!2011 1 11。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引言中国工艺美术之漆器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大瑰宝。

作为一种古老而复杂的工艺,漆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并且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

本文将介绍中国漆器工艺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起源与发展中国的漆器工艺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根据考古发掘的文物证据,最早的漆器出现在中国河南省的良人山遗址。

这些漆器是由植物胶涂覆的木制器具,显示出远古人类对于利用天然物质进行装饰和保护的早期尝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工艺逐渐发展,并在商代、周代时期达到巅峰。

在商代,漆器主要是用于祭祀和宴饮。

然而,在周代,漆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漆器不仅在形式上更加精美,还增加了图案和装饰的种类。

到了秦汉时期,漆器工艺进一步发展。

秦汉时期的漆器以其细腻的图案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特别是在汉朝的宫廷中,漆器成为了显贵地位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工艺逐渐衰落,在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漆器虽然发展缓慢,但仍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制作过程制作漆器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原料准备:漆器的原料主要来自于漆树的树脂。

在制作漆器之前,首先需要将漆树的树脂收集起来,并进行加工和处理,以获得适合制作漆器的漆液。

2.基材制备:漆器的基材一般采用木材,如柳木或木骨,以及一些硬质材料,如铜或瓷器。

这些基材需要经过加工和雕刻,以便于之后的涂漆和装饰。

3.漆液涂覆:在基材准备完成后,将漆液涂抹在基材表面。

这个过程需要技巧和经验,以确保漆液均匀、平滑地覆盖整个表面。

4.装饰与雕刻:通过在漆液表面绘制图案或进行雕刻,为漆器增加装饰效果。

这一步骤需要高超的技艺和对漆液性质的深入了解。

5.涂层与抛光:在漆器的装饰完成后,需要进行涂层和抛光的过程,以增加光泽和保护漆器表面。

6.修整与包装:最后,进行一些修整和雕刻细节的调整,并将漆器装箱包装,以保护其完整性。

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中国漆器工艺作为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中国古代髹漆工艺简史

中国古代髹漆工艺简史

中国古代髹漆工艺简史
中国古代的髹漆工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天然漆对木器进行涂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髹漆工艺不断发展,至商代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漆器,如黑漆、朱漆等。

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早期的漆器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具如碗、盘、杯等,以木胎为主,经过刮灰、上漆、打磨等工序制作而成。

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大量商代漆器证明了当时髹漆工艺已相当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阶段的髹漆工艺有了显著进步,不仅漆器种类增多,装饰手法也更加丰富,包括镶嵌金银铜、螺钿、象牙等珍贵材料,并发展出雕漆、彩绘等技艺,纹饰精美复杂。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后,髹漆工艺进一步推广普及,漆器制作技术达到新的高峰。

汉代漆器艺术成就突出,出现了脱胎漆器和夹纻胎漆器等新型工艺,图案设计既有写实风格也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开始使用戗金、描金等技法。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兴盛,这一时期的髹漆工艺广泛应用于佛像制作及宗教器具,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文房四宝类漆器,其装饰艺术日益精致细腻,表现出更高的审美追求。

明清两朝:明清时期是中国髹漆工艺发展的鼎盛期,此时的漆艺家们创造了众多名贵且独特的品种,如雕漆中的剔红、剔犀、款彩等;镶嵌类的百宝嵌;以及磨显出立体感的填漆等工艺。

此外,扬州、福州等地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漆器产业。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髹漆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新石器时代的简单涂饰到明清时期的华丽精美,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工匠的智慧和努力。

这些工艺的演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汉代的漆器设计

汉代的漆器设计

10
综观汉代漆器的装饰技法,尚有以下几种较为突出的装饰 技法: 1 .镶嵌:用银铜薄片,在钿饰之处,刻成四叶蒂形纹, 镶嵌在器盖的中心化为装饰,有的还有四叶纹中镶上玻璃 珠和金铜帽钉的,并有苍玉镶嵌和彩绘相结合的装饰法, 更见华丽,这类高贵的装饰法,为唐代平脱和明代百宝嵌 创造了范例。 2.彩绘与金银钿相结合的装饰法:彩绘漆器的边缘或 器型中配合金银色的钿器,互相衬托对比。还有朱盒彩绘, 是色彩更加灿烂辉映。 3.玳瑁装饰:乐浪出土的漆盒,有利用斑纹美丽质地 光滑的玳瑁片作为漆器装饰。这种善于利用自然界美丽物 质。来丰富漆器的装饰,可以看出工匠们的聪明智慧。
仿汉代的漆器
针 刻 漆 器 五 层 盒
首饰盒
14
9

5. 堆漆装饰法:长沙发现的西汉大墓漆棺上的花纹,都是用浓稠的


厚颜料堆起,玉壁上的涡纹和花纹上的边线,都是用特制的工具将厚 颜料挤出作为钩边线和涡纹,高出一层显出浮雕效果,“识纹隐起” 系属堆漆技法之一。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在两千年前就创造出 这种堆漆的表现技法,说明汉代的漆艺已极精妙。 西汉中期以后,流行在盘、樽、盒、奁等器物的口沿上镶镀金或镀 银的铜箍,在杯的双耳上镶镀金的铜壳,这便是所谓“银口黄耳”或 “器”。有些漆器如樽、奁和盒的盖上常附有镀金的铜饰,有时还镶 嵌水晶或玻璃珠。 汉代漆器的纹样以流云纹、旋涡纹、变形蟠蠡纹、菱格纹和飞禽走 兽辟邪为主,色彩多为红黑二色相间,或用朱、青,或用朱、金彩绘, 强烈大方。人物画多一孝子故事和神仙羽人为当时的题材,有的描绘 神仙或飞廉,并配以鸟兽在流云中奔驰之状。线条流动,有如行云驾 雾遨游太空。这类题材与汉代墓室,享堂的画像石、壁画、画像砖之 类的题材大致相似。它同样是一种神仙升天思想的反映。西汉前期的 漆器,花纹富丽而繁复;东汉的漆器,花纹比较简素。从西汉中期到 东汉,少数漆器的花纹是神仙、孝子及其他以人物为主的故事画。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赏析之漆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赏析之漆器

战国早期,漆器制作采用木胎,比较厚重。到了后期, 器胎类型开始变得丰富:有轻便的木片卷粘胎、多变 的夹 (今称脱胎,由漆灰制成,再用麻布裱糊表面) 和坚韧轻便的皮胎(由牛皮制作,多制成漆盾)。战 国漆器的制造以楚国为中心,主要出土地点在湖北江 陵、湖南长沙和河南信阳。漆器的色彩一般是黑红两 色,以黑地红纹为多,对比明快,既朴素又华美。装 饰纹样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车马、舞蹈、狩猎等 社会题材,具有清新活泼、形象生动的特点。漆器品 种丰富,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不仅可用于装饰家具、 器皿、文具,还可应用于乐器、兵器、丧葬用具等, 取代了部分青铜器。所以,尽管当时漆器价格不菲, 仍备受新兴诸侯的宠爱。
此外,还出现了纯艺术形态的观赏性漆器工艺品。 春秋漆器的图案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图案主要 施于案上,圆形图案主要施于盘上,用色以黑地绘红 彩为主,题材分为几何形和写实两大类,几何图案深 受青铜器装饰的影响,这种装饰风格也是商周以来青 铜器装饰的主要特色。写实性图案的构图严谨规矩, 用笔一丝不苟,线条纯熟流畅,描绘动物神态生动, 技法以线勾为主。 春秋时期的漆器以数量多、门类全、图案丰富、色 彩华丽为特征,表明了制作技艺的日臻成熟,并由此 奠定了春秋战国漆器空前繁荣的基础。
漆器发展史
什么是“漆”,什么又是“漆器”? “漆”,象形字。它最直接最形象地为我 们描绘了这样一幅鲜活的割漆劳作场景: 在雾霭蒙蒙、露水闪亮的清晨,高大挺 拔的漆树林中,采漆人居其中,割漆水 汇于树下。而“漆器”则是指用天然漆 或经过精制的天然漆所髹饰的器物。但 “器”缘何髹“漆”为“漆器”呢?明 代杰出的民间髹漆艺人黄成在其专著 《髹饰录》中对其这样注解:“盖取其 坚牢于质,取其光彩于文也”。
二、逐渐成熟的商西周漆器
夏、商、西周时代是中国传统漆器史上的萌芽期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 发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技术系统的进步是驱动髹漆 工艺发展的原动力。青铜冶铸技术的产生与青铜器的实用, 人工漆林的种植与兴起,为漆器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 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中国文明发祥之初出现的彩绘、 金银贴花、嵌玉石、蚌泡等漆器,表明独特的生漆文化艺 术语言体系已经初露端倪,而漆器种类的逐渐增多,器形 的繁复变化,不仅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某些变化,也反 应了生产方式、工艺技术的某些进步,并最终使美丽的漆 器成为奢华的象征物。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漆器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漆器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漆器文化漆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源远流长,绵延至今已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次传承。

本文将以漆器的起源与发展、工艺特点以及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漆器的起源与发展漆器源自中国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里的石器时代早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远古人类就已使用种植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带的漆树树液来粘合陶器、石器以及木器等物品。

这是漆器发展的最早形态。

在商代,漆器逐渐从纯粘合漆器转变为漆底漆附加的多彩漆器。

殷墟的青铜器上发现的各类漆底漆附的漆器,揭示了漆附技法的初级应用。

至战国晚期,漆器制作已经开始带有一定程度的装饰性与艺术性。

而随着秦朝的统一,漆器的制作工艺亦得到提升。

汉代漆器则呈现出丰富的内容与精致的表现,充满了乡土情怀及艺术表达。

二、漆器的工艺特点1. 漆料的准备:漆器的基础材料即为漆料,主要由漆树树液制成。

漆次分地漆、木漆、骨漆,需经过挂漆、染色、烘烤等多个环节才能得到纯净的漆液。

2. 漆器的制作工艺:漆器的制作工艺可主要分为泥胎、底漆、彩绘等环节。

制作精细的漆器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涵盖了挂漆、下胶皮、塗底色、修底、彩绘等多个环节。

3. 艺术装饰的表达:漆器装饰主要采用雕刻、彩绘等方式,常配以琺瑯、瓦砾等瑰丽的材料。

通过精雕细琢的工艺,漆器能将图案、人物、动植物等元素真实地表现出来。

三、漆器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漆器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一种,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象征与象征意义。

它既是实用工艺品,也代表了中华民族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首先,漆器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审美标准。

漆器常采用典雅而大胆的图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如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等等。

漆器的制作过程体现了对细节和装饰的精心考究,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美的审美追求。

其次,漆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漆器上的雕刻、彩绘常常代表着当时社会的风貌和表达社会生活的记载。

中国漆器,其实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

中国漆器,其实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

中国漆器,其实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不久前,上海图书馆邀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张岚开展线上“云讲座”,讲述《中国漆艺简史》。

本文浓缩了讲座的精华内容,对中国灿烂的漆艺文化作了全面介绍。

『漆器的发明呈现了中华文明的一个高度』艺术是人类与自然抗争、协调的精神产物,它是从我们简单的生活用具中衍生而来的。

中国漆艺史就反映了这样一个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

漆器艺术的产生,其实是勤劳而智慧的中华民族的一个非凡创造,也是中国人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

远古时代,制作石器、玉器、陶器的原材料比较容易在野外发现,这些材料通过机械的加工、物理的改造,就变成了具有实用功能或者装饰的器具。

但漆器不一样,漆器是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

要制作漆器,首先要从漆树上割取天然液汁,用它作涂料。

所以,漆是中华先民在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树脂制成的一种化学材料,漆器的发明呈现了中华文明的一个高度。

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从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事物的本源。

“漆”字很有意思,上面是一个木字,下面有几点水,古代的生漆就是从树上把植物的液体———树脂采集下来。

中国的许多古地名都是以漆命名的,说明当时有很多自然的漆树林。

制作漆其实是很难的,因为这类树脂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干燥,才会结膜。

一般来说,中国大漆制作时,温度要控制在28摄氏度到30摄氏度,同时湿度要在80%左右,才能形成坚固的漆膜。

我们现在发现的古代漆器可以追溯到8000年以前。

在8000年以前,中国还没有瓷器,也没有青铜器,只有玉器、石器和陶器,所以漆器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艺术品种。

直到今天,8000年前的大漆工艺仍在应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位于浙江萧山的跨湖桥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独木舟。

同时,遗址中还出土了一把残弓,弦未存,但弓上的漆看上去非常精美。

经科学考证,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被专家称为中国的“漆之源”,距今有8000多年历史。

漆器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漆器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

目前所见对漆器的最早记载,是《韩非子·十过》中秦穆公与由余问对。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漆器则是1977年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河姆渡朱漆大碗”。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主任张荣介绍说,制作漆器的“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化学漆,而是从产自我国湖南、四川等省的漆树上割取出来的呈灰乳色的“生漆”,经过加工提炼,调配成各种颜色的漆,然后涂抹在各种器物的表面制成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美术品。

漆器具有胎薄体轻、坚固耐用、防腐防酸的特性,兼有装饰华美、色彩绚丽的审美功能。

制作漆器一般分为治胎、涂漆、彩绘、打磨抛光、温室烘干等步骤。

明代黄成所著的《髹饰录》把漆器工艺分为14大类,101个品种。

清代诗人袁枚就曾用“阴花细缬珊瑚明,赪霞隐隐东方生”来形容雕漆色彩之美。

专家介绍,漆器自古就与高贵、权力、财富联系在一起,由余就指出漆器是奢侈的象征。

加上其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都较高,历来深受人们青睐。

但漆器复杂的制作过程和苛刻的保存条件限制了漆器的广泛流通,使得人们对漆器的了解和关注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首车辕》荆州天星观1号墓出土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木佣》
《卧鹿》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鹿四肢屈踞,作卧伏状。头生双角,昂首侧视。造型生动。别致,一派善良祥和,与世无争的娴雅姿态。
《猪形酒具盒》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浮雕龙凤纹豆》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全器外表共雕刻有龙三条,凤四只,蛇四条,并在这些动物身上彩绘出龙鳞、凤羽、蛇鳞和卷云纹。凤蛇相斗的器形和纹样在楚墓中多有出现,而龙、凤、蛇三者相斗的浮雕题材却不多见。这充分体现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是不多见的漆器珍品。
这件物品就是漆几,是上古时代中国人席地而坐,把手臂靠在身前的一张长条形小矮桌上,这种桌叫做“几”。
这种饮食用的漆器在荆州的古墓群中出土了很多,其中盛食器有盂、盒、盘等,酒器有各类耳杯、耳杯盒、扁壶等,日类器具有漆枕、几等。大量漆器的出土,展示了汉代高度发达的漆器制作工艺。
这是出土的竹牍,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竹牍上面刻有57字,字体为古隶。内容为告地下官吏书,记载了死者下葬的时间、死者的姓名、籍贯、爵位以及随葬的奴婢、车马的数目。
这件漆器是扁形的盛酒器,是迄今国内出土的最大漆器盛酒器。
虎座飞鸟是东周楚墓中特有的神器,在卧虎背上,立着一只矫健雄壮、展翅欲飞的凤鸟。凤鸟背上另插一对麋鹿角。在上古及先秦时代,凤和虎、鹿一向被视为神鸟和神兽,具有沟通天地,兴瑞辟邪的功力。古人在制作这件艺术神器时,意将凤鸟置于中心地位,并将虎、鹿的功力集于凤鸟的一身,使凤具有更加强大的神力。
《辟邪》马山一号墓出土,根雕胎,髹红漆,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根雕艺术品之一。
《漆勺》北宋(公园960—1127年)
《椭圆花边漆碗》监利福田出土北宋(公园960—1127年)
《剑盒》荆州官坪5号墓出土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镇墓兽》是东周楚墓中特有的怪兽造型。此种造型,或认为是山神的化身,或认为是龙的形象,是用来镇墓的辟邪的神物。
最早的漆器文物,彰显了我国古人的超人智慧
-----以下信息来源网络,由俪宝展览编辑整理
荆州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中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
中国的漆器制作与使用,始于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工业发达,特别是雄踞南方的楚国,漆器工艺水平更高。秦与汉代,天下统一,漆器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荆州市是中国出土古代漆器最多的地方,荆州博物馆是全国收藏古代漆器最多的单位。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13多万件。其中楚国和秦汉时期的漆器逾万件,是全国收藏古代漆器出土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透雕座屏》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髹漆彩绘陶瓮》荆州高台6号墓出土西汉(公元前206—公园25年)
《鸳鸯豆》荆州雨台山472号墓出土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木梳蓖》荆州高台28号墓出土西汉(公元前206—公园2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