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大家有没有开始学习了呢?如果还没有,不能再偷懒,现在就要抓紧时间开始了哦!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份五年级上册

数学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五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

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小数乘小数------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积的近似数------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重点: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中出现的解题思路。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2、一个数除以小数------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商的近似数------重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商中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4、循环小数------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难点: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5、解决问题------重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一)------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二)------重点: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立体组合图形。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3、方程的意义------重点: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4、解方程------重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5、稍复杂的方程(一)------重点: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列方程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方法。 6、稍复杂的方程(二)------重点:分析数量关系。难点:列方程和解方程。 7、稍复杂的方程(三)------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重点: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三角形的面积------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3、梯形的面积------重点: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4、组合图形的面积------重点: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1、可能性------重点:理解掌握可能性的意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2、中位数------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及所要分析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 3、铺一铺------重点:认识密铺,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数学广角(一)------重点: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并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生活中数字编码所反应的信息。 2、数学广角(二)------重点:使学生能利用规律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码,运用所学的知识给全校学生编码,给班级图书编号。 第八单元:总复习。 重点:1、小数乘、除法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解简易方程。 3、应用题(算术方法、方程方法)。 4、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3)四舍五入后的数字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4.7 “四舍五入”前的最大两位小数是4.74,最小是4.65 (4)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4=100,125×8=1000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连乘,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位置 (1)用数对表示,先表示出几列,再表示出几行。如(3,5)表示3列5行。 (2)平移时数对中后面的数字不变。上下移动时数对中前面的数字不变。 三、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一看---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4)商的近似数 小数除法所得的商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商的近似数。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像5.3333…和7.14545…都是循环小数。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5.3333…的循环节是3。 简便记法5.3333…可以记做--- 7.14545…可以记做---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0.9375是一个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0.2142854142857…就是一个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6)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数,用(去尾法,进一法) 例如:装水或装油等用进一法,做衣服,包装礼盒用去尾法。 (7)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大于5还是等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⑵进一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位数最高位商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如:把400千克粮食装进麻袋,如果每条麻袋只能装75千克,至少需要几条麻袋?因为400÷75=5.33……就是说,400千克粮食装5条麻袋还余25千克,这25千克还需要用一条麻袋来装,所以一共需要6条麻袋。即:400÷75=5.33……≈6(条)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时,就在积的前面用0来补足,再点小数点。 2、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来的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对于小数乘 法同样适用。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1、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列数在前面,行数在后面。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求商的近似数时,近似数的末尾的0不能去掉。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1)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3)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7、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节。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或a×a。2a表示2个a相加或a+a或2×a 3、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认真思考,仔细填写。22分 1、把0.59扩大到它的10倍是(),把5.9缩小到它的是()。 2、根据32×18=576,填上合适的数。 3.2×18=()0.32×0.18=() ()×18=0.576()×()=5.76 3、把8.279保留一位小数约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4、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5×0.99○3.57.1×0.54○7.1×5.4 4.25×1.1○4.25 0.83×3.02○3.02 5、6.9×4.5+3.1×4.5=(____+____)×4.5 0.25×7.8×4=7.8×(___×____) 6、两个数的积是6.4,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它的100倍,积变成了()。 7、6个5.4是() 1.6的3.2倍是() 8.6的一半是()72的十分之三是() 8、一个两位数,将它四舍五入到十分位约是3.6,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10分 1、16×9.8的简便算法是()。 A.16×10-16×2 B.16×(10-2) C.16×(10-0.2) 2、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后是50,这个数是()。

A.0.5 B.0.05 C.0.005 3、()的结果比第一个因数大。 A.5.4×0.9 B. 0.32×2 C.0.65×0 4、8.5小时就是8小时()分。 A.5 B.50 C.30 5、如果□×○=5.4,则(□×2)×(○÷2)=( )。 A.5.4 B.21.6 C.10.8 三、判断题。6分 ()1、两个小数的积一定是小数。 ()2、一个大于0的数的1.2倍一定比这个数大。 ()3、8.6×0.7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6.0. ()4、1.25×0.97的积大于0.97而小于1.25. ()5、8.4-1.4×0.2=7×0.2=1.4。 ()6、17.4×9+17.4=17.4×10=174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0.8×0.5= 0.9×5= 8×0.06= 0.05×1.6= 0.75+0.4= 4.3+5.7= 0.27-0.2= 1.2-0.9= 100×0.7= 2.5×8= 1.06×7= 0.01×7.2=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8分 2.3×2.5×0.40.29×102 1.2×2.5+0.8×2.5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 2、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3、最后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4、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若出现0,要去掉小数末尾的0,使小数成为最简形式。 二、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注意: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25×4=100; 250×4=1000;125×8=1000; 125×80=10000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者是:a×c+b×c=(a+b)×c 注意: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一定要掌握它和它的逆运算。 4、个数相乘,如果有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将其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八、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1.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2.计算连乘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乘积是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3.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可通过变形再进行应用。 错点警示:小数乘整数的积的末尾有0时,一定要 先点积中的小数点,再去掉积中小数部分 末尾的0。 规避策略:牢记计算方法和解题过程,先按整数乘 法计算,再数小数位数,确定小数点的位 置,最后去掉 小数部分末 尾的0。 第二单元《位置》 一、对行和列的认识。 1、横排叫做行,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二、对数列的认识和表示方法。 1、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 3、写数对时,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它们隔开。写作:(列,行)。 4、数对的读法:(2,3)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 5、一组数对只能表示一个位置。 6、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8、表示位置有绝招,一组数据把它标。竖线为列横为行,列先行后不可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逗号分隔标明了。 三、物体移动引起数对的变化。 1、在方格纸或田字格上,物体左、右移动(向左或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等于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上、下移动(向上或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等于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 算。 如:1.5 X 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 X 0.8 就是求 1.5 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 X 1.8 就是求 1.5 的1.8 倍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视小数点,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 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 补足。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 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4、规律: 一个数( 0 除外)乘大于 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 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6、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 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 算到角。 7、 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8、 运算定律和性质: 乘法分配律: (a+b) x c=a x c+b x c (a-b) x c=a x c-b x c 除法:除法性质:a 宁b 宁c=a ^ (b x c)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 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加法:加法交换律: a+b=b+a 减法:减法性质: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 a x b= b x 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a-(b-c)=a-b+c 乘法结合律: (a x b) x c=a x (b x c)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负数的概念。 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使学生了解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初步认、读、写负数。 3.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在教学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正、负数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认识负数3课时 负数的概念 教材第1、第2页的内容。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 3.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1.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2.熟练、准确地认、读、写负数。 投影仪。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情境设立。 教师: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数学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让我们在上课之前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以前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2)复习。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以下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讨论一下投影片中哪些数是自然数,哪些数是分数。 学生讨论。 教师指名让学生叙述答案,师生集体订正。 (3)揭示主题。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分数表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数:负数。(板书:负数的概念)

2.师生共同研究正、负数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如乘电梯上升与下降的距离、收入与支出的金额、盈余与亏损的数量……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清楚、简便地表示并区分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呢?为此人类发明了负数。 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关于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以收入的钱为正,以支出的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运用负数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呢? 3.例题讲述。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1页,大家讨论一下,试试能否读出例1中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学生讨论。 南京的最低气温刚好是0摄氏度,三亚的最低气温是零上20摄氏度,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0摄氏度。三亚和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两个不同概念的20摄氏度,怎样用数学的方法区分这两个不同概念的20摄氏度,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不会混淆呢? 在数学中,零上20摄氏度记作+20℃;零下20摄氏度记作-20℃。“+20”读作“正二十”,“-20”读作“负二十”。+20也可写成20。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0除外)前面加上“+”或“-”,就可以把两个相反意义的数量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 4.提示。 大于0的数是正数,加“+”;小于0的数是负数,加“-”。 5.回忆。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先按整数乘法来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2.小数乘小数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积的末尾与因数的末尾对齐) 乘法中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积的近似数 (1)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把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四舍五入”(大于等于5向前一位进1,小于5舍去)。(2)进一法(3)去尾法 计算钱数时,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4.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1)小数连乘,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2)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 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 - b×c 除法: 除法性质:a÷b÷c=a÷(b×c) a÷b÷c= a÷c÷b 第二单元《位置》 1.竖排为列,横排为行。 2.列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行数,一般从前往后数。 数列数和行数时,数的起始点和方向不要弄错。 3.数对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列在前,行在后,两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如(列数,行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余数时可在余数后补0继续除。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商随着扩大或缩小。(同大同小)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或扩大,商反而扩大或缩小。(大小相反) 除法中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2.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3.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计算方法: (1)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应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例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倍数与因数 、如果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则a和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例:3×4=12,3和4都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如果a×a=c,则a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例:3×3=9,3是9的因数,9是3的倍数。 2、找因数的方法:找因数就是找所有能乘得这个数的乘数,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看哪两个自然数的积是这个数,直到两个乘数逐渐接近,没有其它乘数能得到这个积为止。(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找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乘1,2,3,4……,所得的积就是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2,3,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0是最小的偶数,1是最小的奇数) 3、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2和5公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是2和5共同的倍数。

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先满足个位上是0,再满足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例:690,30,660,780,1110…… 7、性质:一个数的倍数的倍数,依然是这个数的倍数。例如:3和9,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4和8,8的倍数都是4的倍数。 四、质数和合数 、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3个因数) 五、100以内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奇数: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61,63,65,67,69,71,73,75,77,79,81,83,85,87,89,91,93,95,97,99共50个奇数。 2、偶数: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70,7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专项练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专项练习题 正数负数 1、如果把潜水艇在水下20 米处记作-20 米,那么它上浮8 米后,这时它的位置可记作()米;如果小华向东走200米,记作+200米,那么小明走“-250 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2、甲、乙两个冷库,甲冷库的温度是-100 C,乙冷库的温度是-120 C。()冷库的温度高一些。 3、某日白天的温度是14℃,夜间的温度是—14℃,则当日的温差是()。 4、甲的海拔高度320 米,乙的海拔高度—120米,则甲比乙高(甲乙的高差)是)()米。 5、一奶粉袋上标有净重(500±5)克,这种奶粉的标准重是()克,最重不超过()克,最轻不低于()克。 6、某一天测得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10℃, 兴化的最低气温是5℃,那么这一天这两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相差了() 面积: 1、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面积少20 平方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2、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面积()。 3、一个平行四边形割补后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16 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原来平行四边形与现在 长方形相比(),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高剪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相比()。 A 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 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C 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6、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说明这两个三角形()。 A 形状相同 B 面积相等 C 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D 完全相同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0 平方米,高是5 米,底是(),和它等底等高的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 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减法连减,减去他们的和,注意添加括号)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除法连除,除以它们的积,注意添加括号) 第二单元位置 数对(a,b) a表示第几列 b表示第几行列横数行竖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1)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小数和的简便运算.如:2.5X3表示3个2 .5的和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为整数,再按照整数乘法算出乘积,最后看小数中有几位,点 上小数点.(注意:小数点末尾有0要把0去掉.) (3)小数倍:一个整数的小数倍,可以化成一个小数的整数倍.如:3X2.5表示3的2 .5倍, 可以化成2.5X3表示2.5的3倍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1)意义:就是求一个小数的几分之几.如1.5X0.7表示1.5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 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时,积要比原来的数小. 3积的近似数 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数字,如果大于或者等于5,向前进一并舍去后面的小数;如果小于5,就直接舍去后面的小数. 4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如乘法交换律AXB=BXA;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乘法分配律AX(B+C)=A XB+AXC 5常见题型 (1)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小数加法算式可以与小数乘法算 式互换灵活运用.如:1.2+1.2+1.2=1.2X3. (2)数小数位.给一个小数乘法算式,数出积的小数位.如:3.6X2.4的积有几位小数. (3)小数乘法的计算.分为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两类.计算方法一样,先按整数乘法 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4)保留小数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乘法积的几位小数.如:2.35X4.56(保留两 位小数). (5)运算定律的应用.给一个算式计算过程,判断运用了什么定律。如:1.2X3=3X1.2运 用小数什么定律(乘法交换律)或者运用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如 2 .3X1.8+2.3X8.2进行简便计算.__(运用了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考试要点: 1.小数乘法应先按照( 整数乘法 )算出积,再点( 小数点 ),点小数点时,看 ( 两个因数 )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右边 )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时,积要比原来的数( 大 ). 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时, 积要比原来的数( 小 ). 3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应按( "四舍五入法" )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4整数乘法的(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50.4+0.4+0.4改用乘法算式表示是(0.4X3) 63.57X3+7X3.57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0.25X(8.6X8)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2.5X(7X4)=7X(2.5X4),这是根据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75个2.4的和,乘法算式是(2.4X5 ),36的2.8倍是( 36X2.8) . 80.37X0.05的积有(四)位小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所有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 2、两个不为0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小,它们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小;当一个因数比1大,它们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等于1,它们的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3、做乘法的估算,通常是把不是整个、整十、整百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个、整十、整百的数后再估算。关键是化繁为简。 4、求积的近似值,通常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应该保留几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5、解决问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算出结果。如本单元典型数量关系: (1)读天然气表,电表或水表,算本月的费用通常是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实际用 量单价×实际用量= 本月费用 (2)出租车计费,通常有 起步价+规定路程外按一定单价计价的出租车费=一共要付的费用 演变一:(一共要付的费用-起步价)÷起步价规定路程外的单价+起步价包括的路程=总路程上网费、停车费与出租车费道理相通。 (3)工程问题中,通常有: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演变一: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队伍数=工作总量 演变二: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队伍数=工作效率 每一个基本的数量关系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演变。 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 1、图形平移后形状、大小都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描述图形的平移路线时要说清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平移前,先确定一个点,看这个点会平移到哪儿,保证平移的格数正确;二是注意看原来的图中的每条线段各占几格,保证图形和原来一样。 2、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通常叫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通常叫逆时针方向旋转。 3、图形旋转时总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 描述图形的旋转路线时要说清楚图形绕哪个点沿哪个方向旋转了多少度。画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旋转前,先确定一条线段,用这条关键的线段的旋转来判断这个图形的旋转。 4、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不止1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5、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要注意:一是对称轴两边图形所对应的方格数要相同:二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小数?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注意的问题: 1、竖式写法格式不正确。如有的同学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的格式混淆,写竖式时错将小数点对齐了写。 2、小数点定位存在问题。106×2有个别同学认为得数是两位小数,所以出现积的小数点定位错误。那是尾数是零,省去,所以是一位小数。 三、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

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正确点积的小数点。 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四、积的近似值: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五、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①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六、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乘法交换律ab=ba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阶段抽测 一、只要你认真,你一定能算对!25% 1、直接写得数:10% 1.1×0.6=0.42÷5=0×99.9=17÷0.17=0.99+0.1= 7.07÷0.01=0×0.15=0.06×100=8.2-0.7=2-0.9+0.1= 2、列竖式计算:6% 4.7×0.597.8÷2.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9% 5.7×10.11.2×2.5+0.8×2.514.57-0.56÷0.28 二、我来填一填:16% 1、计算2.352÷0.05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要向()移动()。 2、57.95×32.7的积有()位小数。 3、63.54646……可以记作(),保留两位小数是()。 4、从一个方向观察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个面。 5、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至少()个小正方体可以拼 成一个大正方体。 6、18.9÷0.04=()÷4=()÷() 把0.3 . . 82、0.3..28、0..32.8、0.32.8、0.328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起来()。 8、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1)7.751.550.31()()0.00248 (2)115.52.75()()0.34375 三、我会分辨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0% 1、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一定比被除数大。() 2、0.28÷0.3=0.9……1。() 3、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 4、10.0和10.00的大小相等,意义完全相同。() 5、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四、我来填一填。(填序号)10% 1、把10.78的小数点去掉,原数就()倍 ①扩大10倍②缩小10倍③扩大100倍 2、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7.68,原小数最小是() ①7.675②7.684③7.679 3、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值是9.8,这个数最大是()。 ①9.84②9.89③9.79 4、下面各题的商比被除数大的是()。 ①36.72÷21.6②36.72÷2.16③36.72÷0.216 5、从2里面连续减去()个0.01,还剩下0.5。 ①15②150③1.5④200 五、开心动手。12% (1)请你连一连:6%

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1、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二是给出坐标中的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