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概况_吴国娟
中药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药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增加,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中药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其中之一就是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本文将就中药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中药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中药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上。
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对免疫细胞具有增强作用,可以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免疫细胞活性等。
例如,柴胡是一味常用的中药,研究发现其能够增加人体NK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免疫功能。
二、中药对免疫相关因子的调节除了影响免疫细胞外,中药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相关因子的产生来调节免疫功能。
免疫相关因子是人体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等。
一些中药可以促进免疫相关因子的产生,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例如,黄芩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中药,研究发现其可以促进IL-2的产生,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三、中药对免疫疾病的治疗作用除了调节免疫功能,中药还可以用于治疗免疫相关的疾病。
许多免疫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都可以通过中药来进行治疗。
例如,人参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免疫疲劳状态,提高免疫力,并且可以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症状。
四、中药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近年来,研究者对中药的免疫调节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中药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细胞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药的免疫调节机制,并为进一步开发中药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中药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中药不仅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来调节免疫功能,还可以调节免疫相关因子的产生以及用于治疗免疫疾病。
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也为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信随着对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在免疫调节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药在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当丰富。
免疫调节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和活性,以维持机体免疫平衡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其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多样化的免疫调节作用。
以下是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的简要介绍。
1. 免疫增强作用中药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例如,黄芪具有免疫调节和免疫增强作用,能够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
还有人参、当归等中药也具有类似的免疫增强作用。
2. 免疫调节作用中药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调节免疫细胞的分泌活性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达到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效果。
例如,黄芪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增加Th1和Th2细胞的平衡,从而提高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3. 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提高机体的免疫抵抗力。
例如,黄芪的主要成分阿魏酸可以促进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强化免疫应答。
4. 调节炎症反应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免疫系统对炎症原因的反应。
例如,黄芪中的黄芪素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机体对炎症反应的过度反应。
5. 免疫抑制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
例如,当归中的川芎内酯可以抑制机体的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综上所述,中药在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当丰富。
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调节免疫平衡,减少炎症反应,并且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对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但是,由于中药复杂的成分和复杂的作用机制,中药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明确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应用研究综述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应用研究综述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应用研究综述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主要表现在促进动物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促进机体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产生以及对机体红细胞免疫的影响等。
目前提高动物免疫力的方法很多,因此引入了免疫增强剂这一概念。
一、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免疫增强剂(immunity enhancer)是指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如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促进抗体的合成与分泌等,而增强机体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的物质。
自1925年法国免疫学家Gaston Ramon发现在疫苗中加入某些与之无关的物质可以特异地增强机体对白喉和破伤风毒素的抵抗反应以来,在医学和兽医学领域中,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目前,已研究的免疫增强剂种类非常多,按来源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微生物类——乳酸菌、小棒状杆菌、酵母细胞壁、灵芝菌丝体以及真菌中的一些菇类等;生物因子类——如胸腺因子、转移因子等;人工合成类——如左旋咪唑、脂质体等;微量因子类——如硒、维生素E、维生素A等;天然类——如蜂胶、中草药等。
其中,中草药具有资源丰富、副作用小、无药物残留等优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免疫增强剂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二、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应用现状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用于强健机体、增强免疫功能在我国有古老的历史,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单方和复方中草药,这种源于历史和自然的物质省时省效,而且由于中草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产生多种药理功效,运用得当,事半功倍。
近几年来人们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之结合进行了一系列应用于人畜的研究,尤其是在国内外“自然回归”热的推动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通过对中草药的药理分析和各种实验结果等大量资料进一步证明,许多中草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于中草药在这方面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进入了一个高峰。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_赵现敏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赵现敏1,张红英1,崔保安1,李改英1,邱妍2,胡梅1,王远阁1(1.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 450002;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 210095)摘要:作者综述了近年来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了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有效成分及其免疫增强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此类研究的方向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免疫增强剂;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中图分类号:S 85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236(2006)11-0050-03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有200多种中草药含有多方面的免疫活性物质,能影响和调节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医学很早就已使用促进免疫的方剂,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和四物汤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科学工作者对中草药化学和中草药免疫药理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作者就近几年来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有效成分及其免疫增强机制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1 中草药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现代中药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种类繁多的中草药有效成分主要有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挥发油、黄酮、鞣质、树脂、油脂、色素、糖肽、氨基酸和多种常量与微量元素等。
这些成分均以有机复合物形态存在,除单个成分所起的作用,还有各成分间的复合作用。
目前,已发现多种中草药有效成分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收稿日期:2006-04-12作者简介:赵现敏(1975-),男,河南人,硕士,研究方向:畜禽疫病分子病原学及免疫学。
1.1 多糖 多糖是中草药中主要的免疫活性物质,如香菇多糖可显著促进Ig M 生成,促进Co nA 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 -2生成及浓度依赖性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常见的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有人参多糖、枸杞多糖、当归多糖等。
枸杞多糖(LBP)能明显促进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刘晓明,2002)。
猪苓多糖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抗体形成,是良好的免疫调节剂,具有抗肿瘤转移和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此外,对慢性肝炎也有良好疗效。
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现代 医学研 究表 明 , 中药在 体外 实验 中没有 抑菌 作用 ,
这与现在 常用 的畜禽生 产 中因使用 的抗 生素 和化 学药 物而 产生耐药性 的特点有所区别 , 中草 药免疫增 强剂抗微生 物作
2 . 1 . 1 对细胞免疫 的促进作用
中药免疫增强 剂是 通过 作用 于胸 腺淋 巴系统来 诱 导 T
1 . 1 无抗 药 性
经过传统 的炮制与 中药 配伍是 可 以有效减 轻毒性 或者 消 除 毒性的。在使用剂量上 , 即使为常用剂量 的数倍或几 十倍 以
上, 也未 见机体有异常变化 , 安全性好 。 2 中药 免疫 增强剂的作用机理
2
瑰宝 。《 黄帝 内经 ・ 素问 ・四气 调神大论 》 中提 出 : “ 圣人不 治 已病治未病 , 不 治 已乱 治未 乱 , 此之谓 也 。夫 病 已成 而后
药之 , 乱 已成 而 后 治 之 ,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 铸 锥 , 不 亦 晚 乎。 ” 可见 , 中医学 对 “ 治 未病 ”自古就 提倡 。我 国的 中药 资
( 1 . 黑龙江生态 工程 职业 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2 5 ; 2 . 哈尔滨元 亨生物 药业 有限公司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 要: 资料显 示, 一些 学者 已对单味 的补益 、 清热解毒 以及 活血化瘀 类 中药作为免疫 增强剂的 可行 性进行 了
1 . 3 功 能 多样
进展 , 被证 实具 有免疫增强作用 的中药资源 已经多达 2 0 0余 种 。《 黄帝 内经 ・ 素 问遗 篇 ・ 刺 法论 》 说: “ 正 气存 内, 邪不
可干 。 ” 根据资料显示 , 一些 学者 已对 单味 的补益 、 清 热解 毒 以及活血化瘀类 中药作 为免疫 增强 剂 的可行性 进行 了科 学 系统 的研究 , 并得到 了可喜 的成 就 , 甚至有 些 品种 已经得 到 了良好 的经济效 益。 中药 作 为免疫 增强 剂 的发 展前 景令人 期待 。“ 免疫” 一词 , 在我国最早见 于明朝 的《 免 疫类方 》 , 取 免除疾病之 意。我 国明朝 的李时珍 在《 本 草纲 目》 中就提 到 中药紫河 车( 胎盘 ) 可 以用来预 防麻疹 , 现代医学也 已证 明了 中药紫河 车中含有 两种球蛋 白和各种抗 体有免疫 激活作用 , 可 以提高人体 免疫 力。由此 , 笔者针 对 中药作 为免疫增 强剂
中药g-免疫增强剂复方和单味中药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中药G-免疫增强剂复方和单味中药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毕业论文一、毕业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二、毕业论文范文参考如下毕业论文摘要:本文中所研究的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经临床应用,能显著提高畜禽成活率、降低发病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以往研究表明,从该复方中提取的复方总多糖能显著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其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欲对该复方总多糖及方中各单味中药多糖的免疫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作一初步探讨。
分别给小鼠灌服药物(复方总多糖、复方水煎剂、11味单味中药多糖、生理盐水)后制备含药血清,用MTT法测定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程度,用酶法一氧化氮试剂盒测定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的生成量,同时与各种药物的体外实验相比较。
分别提取各组灌药小鼠脾脏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IL-2 mRNA的表达水平,凝胶图象光密度分析系统进行相对定量。
结果: 1 复方总多糖、复方水煎剂和11味单味中药的多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说明这些药物都具有促进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2 在13个药物血清组中有10组能不同程度地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而麦冬多糖药物血清、熟地多糖药物血清、山楂多糖药物血清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没有增强作用,这可能与有些有效成分未能从消化道吸收,或因其有效成分经消化道或肝脏代谢失活所致。
3 淫羊藿多糖、茯苓多糖、复方多糖、复方水煎剂和黄芪多糖的药物组和药物血清组都能显著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的生成量,说明这些多糖均能显著改善巨噬细胞的功能,增强腹膜的防御功能,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4 复方总多糖、复方水煎剂以及组成复方的11味单味中药多糖均能显著促进小鼠IL-2 mRNA的表达,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从而说明本实验所采用的中药多糖及水煎剂所产生的免疫增强作用的基础是与其在转录水平增强IL-2 mRNA的表达有关。
药学中的免疫调节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

药学中的免疫调节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免疫调节药物已经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药学研究者们对于免疫调节药物的开发、筛选和应用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药学中的免疫调节药物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免疫调节药物的概念和分类免疫调节药物是指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免疫调节药物分为两类: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1. 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是指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
它们通过刺激免疫系统的活性,提高免疫反应的效果。
常见的免疫增强剂包括干扰素、白介素等。
2.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指能够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免疫反应的程度。
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等领域。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硫唑嘌呤等。
二、免疫调节药物的研究进展免疫调节药物的研究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学研究者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和临床观察,努力寻找新的免疫调节药物,并改进现有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1. 新药研发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免疫调节药物。
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药物,已经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也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2. 药物筛选和设计药物筛选和设计是免疫调节药物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大规模的化合物筛选,研究人员可以筛选出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化合物,并进一步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同时,结构改造和模拟计算也为药物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三、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炎症性疾病、肿瘤治疗、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1. 炎症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是免疫反应异常导致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免疫调节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减轻疾病的症状和炎症反应。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应用及展望

畜牧 兽 医杂 志
第2 6卷
第6 期
2 9
中药 免疫 增 强剂 的研 究应 用及 展 望
马 骞 寰
( 山西农业 大学 动物科 技学 院 , 山西 太谷 0 0 0 ) 3 8 1
摘 要 : 主要从 中草 药 多糖 的研 究状 况 、 开发应 用及存 在 问题 等方 面进行 了探讨 。 对于进 一步 了解
物 ( lc c nu ae ) 包括 糖 肽 、 白多糖 等 。临 床 gy o o jg ts , 蛋 常用 的有香 菇多 糖 、 牛膝多糖 、 灵芝 多糖 、 猪苓 多糖 、
黄芪多 糖 、 云芝 多糖 等 。另 外 还有 几 种植 物 提 取 物 的复合 制剂 。这类 物 质 为非 特 异性 免 疫 增强 剂 , 往
1 1 香菇 多糖 .
糖 的主要药 理作 用表 现 为抗 肿瘤 及 增 强 免疫 功 能 。
灵芝 的免疫 调节作 用主要 包括灵 芝 多糖增 强细 胞免
孟 宪荣 、 庆 章 等研 究表 明黄 芪 多糖 和 香菇 多 李
糖 作用 于 V MD 感染 的雏 鸡 均能 提 高感染 雏 鸡 巨 V
中草 药 多糖在 生理 和病理过 程 中的作 用及其免 疫调 节机制有 一 定意义 。
关键 词 : 疫增 强荆 ; 疫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46 0 ( 0 7 0 —0 90 1 0 —7 4 2 0 ) 60 2 —3 噬 细胞活性 和 I 一1体 外诱 导 活 性 , 示增 强 巨噬 L 提 细胞 和诱导 产 生 I L~1是 两 种 多 糖 保 护 雏 鸡 抵 抗 VMDV感染 和 MD 肿瘤 发 生 的 机制 之 一 。高 学 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3473/ ki.issn.1002-3186.2001.01.019第16卷 第1期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Vol。
16No。
1 2001年1月JOU RNA L OF BEIJING AGRICU L T U RA L COL LEGE kJan。
2001文章编号:1002-3186(2001)01-0089-05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概况*吴国娟1 张中文1 穆 祥1 刘凤华1 稻富秀夫2 长泽 弘2 (1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系,北京102206;2明治大学农学部,东京2148571)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免疫增强剂(immunoenhancer)属于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s)的范畴。
免疫调节剂是指能调节、增强、兴奋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一大类药物[1]。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
广义上的免疫调节剂应包括免疫增强剂(或促进剂immunomopotentiato r)以及免疫抑制剂(immunodepression),但因后者主要应用在器官移植排斥方面,多为另论。
本文主要对前类的免疫增强剂中异军突起的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方剂、有效部分或有效成分1.1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单味中药据《中药大词典》记载,我国中草药的品种已达5767种,居世界之首,其中近200种中草药具有免疫活性[2,3]。
包括扶正固本类,多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人参、黄芪、灵芝、茯苓、五味子、淫羊霍、鹿茸、枸杞等。
补阳药如仙茅、锁阳、菟丝子、肉桂、黄精等,有促进抗体形成作用;补阴药如天冬、北沙参、炙鳖甲等有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4];活血化瘀药如川芎、红花、丹参、鸡血藤、桃仁等[5];清热类药如蒲公英、金银花、黄连、黄芩等;少数解表、固涩、止血、泻下、驱虫药物,如柴胡、仙鹤草、大黄、薏苡仁等也有增强免疫的作用[6]。
1.2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方剂研究发现,影响免疫作用的中药方剂有很多,如桂枝汤、银翘散、柴胡汤、六味地黄汤、白虎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7]均能增强免疫反应。
多数解表方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体液免疫。
兽用当归散对应激状态下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收稿日期:2001-01-20*北京市教委资助课题项目(2000年)1.3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有效部分或有效成分1.3.1 多糖 多糖是许多中草药的主要免疫活性物质,从中草药中提取的多糖很多,如甘草多糖[8]、人参多糖[9]、黄芪多糖[10]、刺五加多糖[11]、牛膝多糖[12]、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猪苓多糖、云芝多糖、当归多糖等相继报道[13],多糖类成分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
目前,已找到多糖结构与其免疫活性的构效关系,一般有:具有不同类型不同组分的甙键接连的多聚糖;多聚糖键上的β甙键多为活性所必需,支键存在对活性有益,存在三级结构;分子量在2万以上[13]。
1.3.2 甙类 在甙类化合物中,人参皂甙、黄芪甙、白芍总甙[14]淫羊霍甙[15]、雷公藤甙[16]、大豆皂甙[17]等都有免疫增强作用。
1.3.3 生物碱及挥发性成分 苦豆草中分离到的总生物碱及大蒜中提取的大蒜素,都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18];大黄素、丹参素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19]。
2 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特点2.1 广度的多交叉性2.1.1 横向联系多学科交叉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早期研究工作大多集中在中药引起免疫功能变化上,将其作为该药的免疫学效应。
故研究仅局限于免疫学与中药学的范畴之内。
目前已形成了分子免疫学、免疫细胞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免疫病理学、免疫生理学、免疫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免疫学、免疫药理学、中药免疫药理学、生殖免疫学、血清免没学、肿瘤免疫学、自身免疫病等分支学科,各学科相互渗透,促进了免疫学的迅速发展。
2.1.2 药物筛选、质量认证、抽提方法、有效成分提取上弃去传统老药工的作坊方式,大多利用现代分析仪器[20-22]完成,使检测方法多样性,为中药研究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1.3 辨证施治与疾病动物模型 辨证施治是中兽医的精华所在,它体现了整体水平、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而疾病动物模型、癌细胞等细胞的多选择性使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用糖皮质激素制作的免疫抑制模型[23]、用中兽医理论制作的肾虚模型[24]、快速衰老模型[25]等被广泛的用于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中。
2.1.4 药物剂型与实验体系 目前中药的剂型有多种多样,但实质上是两大类,一类为原药水煎或干粉,另一类为有效成分提取物。
前者多用于药物筛选或体内实验,但不用于体外实验,而体外实验则多用后者。
目前中药在剂型改进上吸收了西药喷雾剂、冲剂、针剂、缓释剂[26]等加工制作工艺,改变了中药的传统汤剂,使给药更加方便。
2.2 深度的多层次性2.2.1 由整体研究水平向细胞、分子、基因水平迅速扩延 自70年代以来,免疫学的研究已开始向这方面转化,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工作也紧随其后。
一般来说,如果中药的有效成分是增强免疫功能的,则应进一步对免疫细胞的类型、亚群进行研究,同时观察细胞因子,再深一层考虑则是关于信息传递及基因调控等。
目前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已成为研究免疫细胞的核心问题,CD 4、CD 8[27]、基因转导[28]、中药诱生干扰素[29]的研究工作已全面铺开,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已渗入到原癌基因所致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中[30]。
90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第16卷2.2.2 由中药复方研究到单方、有效部分、有效成分 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单味中药、有效部分(包括溶于水的、溶于有机溶剂的、挥发性的)、有效成分逐步被提纯出来,并用于体内外实验研究。
单味药也是一个 小复方",而中药单体正象单克隆抗体一样,针对性强,药效明确,作为体外研究是首选对象,也是改建中药结构的基础,但要作为临床用药则还要作大量工作。
2.2.3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外已有人将西药中血药、组织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测定方法应用在甘草甜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上,以研究免疫增强剂的经时过程。
2.2.4 中药双向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剂量/功能依赖性中药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在免疫增强剂研究中非常重要。
中兽医基础理论的一个中心论点即为整体观,其核心为平衡,强调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及机体内各部分的协调平衡,平衡对动物至关重要。
经研究人们发现许多中药或其活性成分对机体免疫功能呈双向调节作用。
即剂量依赖性和功能依赖性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剂量依赖性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表现为小剂量(或低浓度)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大剂量(或高浓度)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如雷公藤、淫羊藿、白芍、绞股蓝、黄芪蒲黄、香菇、枸杞等);而功能依赖性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能使机体紊乱(亢进或低下)的免疫状态恢复正常(如人参、白芍、蚂蚁、鸡血藤、女贞子、地骨皮、杜仲、旱连草、淫羊藿、香菇、北芪等),即重新达到平衡。
因此,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或其活性成分在防治感染、肿瘤和免疫功能紊乱等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中药双向免疫调节的因素有两个,第一是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改变(免疫亢进或免疫低下)常引起中药的趋中型双向调节作用,即中药通过振奋不足或抑制过亢而使失调的功能活动和过多过少的生理物质恢复到正常水平。
某些中药或其活性成分对正常机体的免疫功能没有显著影响,但它们能使机体异常的免疫功能状态恢复正常。
第二是药物所含的复杂成分/拮抗成分,每味药皆是一个小复方,产地、用药部位、采集与贮藏时间、加工与炮制方法等不同,都会影响其治疗作用。
中药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常与其所含的不同有效成分或拮抗成分有关。
中药的双向免疫调节是中药的优势,也是研究的难点,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2.3 发展上的高速度现代免疫学发展上的高速度,对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深入性和多面性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核心问题是把高起点的技术方法与先进的科学理论相结合,才能保证其高速发展。
3 免疫技术在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中的应用[1]3.1 免疫化学技术包括各种类型的免疫沉淀检测方法:单、双相免疫扩散,各类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流电泳、酶免疫电泳、荧光免疫电泳、火箭电泳、等电聚焦电泳)。
近年来又出现了免疫转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蛋白质先电泳分带,然后将其转移到醋酸纤维膜上,用标记信号分子(同位素、酶、荧光)的抗体进行结果判定。
3.2 主要细胞免疫技术已测定T 细胞为主的E -玫瑰花结试验;3H 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移动抑制试验;以测定B 细胞为主的EA 、EAC 、溶血空斑形成试验(PFC ),脾细胞介导的羊红细胞溶血分光光度法;以测定中性多核白细胞为主的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试验,鲁米诺依赖的化学发光试验;测定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白细胞的脱颗粒试验;细胞毒试验,包括测定C TL 、2001年 第1期 吴国娟等: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概况91NK 、LAK 细胞功能的直线细胞毒试验及检测K 细胞功能的ADCC 试验。
上述均为体外测定,体内则多用特异性抗原或非特异性抗原皮内注射,然后观察注入局部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情况。
3.3 血清学方法现常用间接血球凝聚反应、补体总量测定及其各成分测定、免疫复合物测定,此外尚有补体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溶解试验和沉淀抑制试验,在血清或其他分泌物中尚可测定溶菌酶的含量。
3.4 免疫标记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免疫酶技术、生物素———抗生物素技术、发光标记技术。
3.5 生物工程技术包括细胞工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中有单克隆体抗技术、生物导弹、重组DNA 技术、mRNA 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cDNA 克隆技术、蛋白质工程及生物膜技术等。
以上的免疫技术都给免疫学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也逐步用于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领域。
4 研究思路4.1 实验研究与兽医临床需要相结合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应如何选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方面可来自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方剂、单味药,结合临床药效,再通过动物或体外实验性研究,探讨其药效机制,这是由兽医临床实践中来的课题。
另一方面取自自组方或单一味/多味药的有效成分,观察并确定其药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前者要注意研究的深度,从实验结果分析中可能发现新的药效及新的药物成分。
后者应先有广度,选其突破点再进一步与兽医临床结合。
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体内与体外观察在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中应该是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
4.2 功能与形态相结合功能与形态常常是相互关联的。
中药药效首先必须观察免疫学功能,但不能忽略形态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