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中重金属污染及其研究综述
中药中的重金属了解

立志当早,存高远中药中的重金属了解近日,中药重金属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中药含了重金属如同大米含镉,一服用就会造成重金属在体内沉积。
其实,矿物中药本身就含有某些金属成分,如果用法得当,它们能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反之,如果用法不当,其中所含的重金属确实会影响健康。
矿物中药多数含重金属。
朱砂、雄黄、砒石、轻粉等中药以自然界中的矿物为材料精加工制成,含有某些金属成分。
大家通常认为的重金属有汞、砷、铅、铜、锌、锡、镍、钴、锑、镉和铋等,它们在水中不易被分解,人体摄入过量可能造成中毒反应。
原药材中,朱砂含有汞,雄黄和砒石含砷,含有这些药材的中成药也含有相应的重金属成分。
矿物中药一般在生产过程中就被严格限制了用量,遵医嘱使用较安全,但用法、用量不对时会危害身体健康。
如果短时间大量摄入重金属元素,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长期摄入砷可能引起手脚麻木、脱发等;砷、汞、铅摄入过量都可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国家对于含重金属中药的用法和用量都有具体的规定,如规定用于镇静、清心、明目的朱砂每天的安全用量为0.1~0.5 克。
在临床上,这些药物大多为处方药,需要医生签字执行。
建议大家需要服用这些药物时,先经过正规医院的中医辨证配伍使用,勿自行购买,以免不能把握用量,在使用中出现危险。
硫磺熏制中药,谨慎购买。
现在,大多数中药已经采用控制温度和湿度等方法延长保存期,但浙贝母、人参等药材易遭虫蛀,一些种植者和销售者会用硫磺熏蒸,以方便保存。
临床上曾有患者反映服用的人参发酸,这就可能是硫磺熏蒸过的缘故。
未经炮制的硫磺含砷较多,药材熏制过度时,可能有残留。
建议大家到正规医院和药店购买药材,如果药材酸味过重、颜色过白,要提高警。
环境污染对中药材的影响及对策

环境污染对中药材的影响及对策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积累和扩散,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中药材作为传统的医药资源,其生长环境对品质和功效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中药材的生长和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污染对中药材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环境污染对中药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对土壤和水质的影响: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和水体,使土壤和水质受到污染,直接影响中药材生长环境。
土壤污染导致中药材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下降,影响其药效;水质污染则加剧了中药材中重金属、农药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2. 空气污染对中药材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中药材的生长和药效有直接的影响。
空气污染导致光合作用减少,影响中药材的光合产物积累和生长速度,降低了其药效;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积累也使中药材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
3. 生态系统破坏对中药材的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受到破坏,使得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采伐过度导致濒危药材资源的减少,过度放牧导致草本中药材的生长环境恶化等。
1. 加强环保意识和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推动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责任追究,使其对环境污染负起更多的责任。
2. 确立中药材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中药材质量安全标准,对中药材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严格控制。
建立中药材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对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进行抽检和监测,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3.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培育和推广无污染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种植中药材,提高中药材的质量。
4. 加强生态保护和药材资源管理: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严禁过度采伐和破坏中药材的生长环境。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现状的统计分析

汞 5种重金属的含量数据分析结果见表 3。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33卷第 18期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要是扩张毛细血管 ,麻痹血管舒缩中枢 ,使腹腔脏器 严重失血 ,引起肝 、肾 、心等实质器官的损害 ;镉对人 有致畸 、致癌 、致突变作用 ;汞主要损害肾脏 ,造成肾 功能衰竭 [ 2 ]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然而过量 的铜又会影响健康 。
近年来 ,我国中药材受到有害重金属元素污染时 有报道。如中国贸易报报道 ,德国某医院从我国某中 药集团进口大批饮片 ,其中 30余种不合格药材中重 金属含量超标的有 11种占 34% ,其中川芎 6次检验 均因重金属超标而被德国药检部门销毁 [3 ] 。重金属 超标事件成为国际医药市场的热门话题 ,严重损害了 中药的形象 ,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然而 ,近年来中 药材重金属系统研究较少 ,多从药材的微量元素或无 机元素研究上进行 [426 ]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究 竟怎样 ,至今尚未见到系统的报道 。作者以中药材微 量元素 、无机元素及重金属含量测定方面的文献为基 础 ,对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分析。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 1 数据来源
(1. 河南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 , 河南 开封 475001; 2.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 , 北京 100700;
3. 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 ] 目的 :分析中药材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现状 。方法 :以相关文献中提供的铜 、铅 、砷 、镉 、汞的含量数据 为基础 ,用 SPSS 13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并以《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为标准 ,判断各种重金属元 素含量超标情况 。结果 :中药材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铜 、铅 、砷 、镉 、汞超标率分别为 2110% , 1210% , 917% , 2815% , 619% ;单样本同一批次药材中存在 2 种 、3 种 、4 种重金属同时超标的现象 ,平均超标率分别为 416% , 115% , 017% ; 36种常见中药材中桔梗 、细辛 、黄连等药材重金属含量较高 ,枸杞子 、两头尖 、西洋参 、枳壳中 5 种重金属含量均没有超标 ;不同产地药材重金属污染的种类及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别 ;栽培药材铜和铅的含量高 于野生药材 ,砷的含量则是野生高于栽培 。结论 :作者较详细 、系统的报道了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现状 ,为进一步深 入开展中药材重金属研究提供了依据 。
中药与重金属

中药与重金属
【关键词】 中药 中药重金属元素的研究近几年发展迅速,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重视。这一新兴的边缘学科已取得了很多的有益成果,其中有些成果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含重金属类矿物药的应用历史 在我国安阳出土的3000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中,就载有朱砂,据考证这是公元前1566~1120年间的古物。这证明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利用过朱砂。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21种矿物药,其中包括雄黄。《五十二病方》据考证可能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周时代的产物。它不但记载了这么多矿物药,还有以矿物药组成的方剂。《山海经》是我国古供书籍之一,据考证是春秋时代的作品,其中记载矿物药4种,有朱砂、砒霜等。世界上第一部本草书《神农本草经》(公元前1世纪)记载了矿物药46种,并分上中下三品。其中有关于汞制(水银、轻粉、朱砂)和砷剂(砒石、雄黄、雌黄)的记载。 《雷公炮炙论》对药物的采集、加工、修冶一直指导着药物的加工炮制,是我国医这史上最早的一部制药专着。此时就知道矿物药炮炙加工中的煅和水飞法。这些炮制方法可以提高有效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有毒微量元素的含量。 宋代(公元1076年)的“太医局卖药所”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局。在唐·王焘的《外治秘要方》中,矿物药朱砂、雄黄等已见于方剂中。 明代缪希雍的《神农本草经疏》中有矿物药253种,而李时珍(1518~1593年)着的《本草纲目》,更是集前人之大成。书中共收集1892种药物,而矿物药则发展到355种,并且都有比以前更祥细的记载和论述。 清朝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有关重金属类矿物药的研究处于停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有关重金属类矿物药的研究日趋深入和广泛,正在引起广大医药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 含重金属类矿物药对医学的贡献 我国矿物药的发现和应用,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从煮盐的过程中发现盐水明目,芒硝泻下,从冶炼过程中发再现 硫黄壮阳,水银杀虫。 《神农本草经》中有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此时已经指出药物的相使、相须及相畏、相反作用,也就是现代所产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神农本草经》中有石胆,即胆矾“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症,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的记载,有关铅类矿物药的功能,《神农本草经》载“铅丹,味辛,微寒,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狂,除热下气”。认为朱砂“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雄黄“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由此可见,20XX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对含重金属类矿物药有了如此深刻的认识,并用于治疗疾病。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用30年时间,积累和总结了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写成了医药学巨着《本草纲目》。它概括和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历代的药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达到当时世界先进的医药科学水平。其中收载矿物药355种,对含重金属类矿物药的功能主治,毒性大小,临床应用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看出,含重金属类矿物药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在治疗当时的疑难病证方面功不可没。 中药中重金属元素存在状态研究 随着人类对微量元素认识的不断深化,微量元素的作用也已成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探讨中医药学的一个新观点。 中药中重金属存在状态:为了全面深入地探讨中成药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作用,本文所讨论的重金属元素存在状态,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微量重金属状态主要指游离态和配合态。 重金属元素不同存在状态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中成药中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活性只有在其被人体吸收后才能表现出来。重金属元素的存在状态首先直接影响了它在人体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对人体的机能产生程度不同的作用,表现为人体有益或有害。牛黄解毒片、六应丸、喉症散等相当一部分中成药中都含有雄黄(以硫化亚砷As2S2为主要成分),雄黄含砷量很高,而砷是一种剧毒物质。 影响重金属元素存在状态的因素:中成药制剂工艺是影响其重金属元素存在状态的重要因素。同一处方的药物,剂型不同,其微量元素存在状态及含量也会有所不同。以八珍方为例对不同制剂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同一元素,蜜丸中含量很高,其次为汤剂、冲剂、口服液。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制剂工艺。丸、散剂多含有大量的原药材料末,微量元素损失较少,状态受到影响也较小,而经过了水或醇处理后的液体剂型,微量元素则会有较多变化或损失。在制剂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如络合作用的产生等,影响了重金属元素在制剂中的存在状态、溶出率,从而直接影响了制剂的生物活性。 重金属元素存在状态研究的定义:研究中成药中重金属元素存在状态是揭示其生物活性的核心和关键,只有通过研究探讨重金属元素发挥药效或不良反应的机理,才能进一步地去利用其治疗疾病或降低毒性。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已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铜与芦丁本身对癌细胞并无杀伤作用,但是芦丁和铜的络合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却较大。又如:硒是一种稀散元素,近年来人们发现硒和人体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硒及其化合物都是剧毒的,硒的氢化物毒性更强,长期大量吸入,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如肝大,对细胞代谢氧化也有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硒又有营养价值和特殊功能,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可以对抗各种金属的毒性,对抗化学致癌,保护放谢性造成的损失。最近又发现硒是具有生命功能的酶系统蛋白的关键成分。人们因此研制出硒酵母,既降低了毒性,又可用于防癌。 总之,通地对中成药重金属元素状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中成药及其重金属元素的作用机理,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开发新药提供了机会。中药重金属研究尤其对有毒重金属的存在状态研究才刚刚开始,笔者认为如果按前述指导原则和方法论进行工作,尤其在我们所提出的重金属元素的正确研究思路和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的配位化学学说指引下,重金属元素的研究必将逐步深入,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为中医药做出更大贡献。
【中药中的重金属及其检测和去除方法】 中药重金属检测

【中药中的重金属及其检测和去除方法】中药重金属检测2010年8月第27卷第4期Aug .2010, Vol.27No.4天津中医药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351·综述·中药中的重金属及其检测和去除方法*郭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天津300193)关键词:中药;重金属;检测方法;去除方法R28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https:www.gerenzongjie.c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文章编号:1672-1519(2010)04-0351-02 中药中重金属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 对中药进行重金属控制十分必要[1-2]。
1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中药中存在的重金属一般包括铅、汞、镉、铜、锑、锡、铬、镍、铁、锌、钨等。
砷虽不属于重金属,但来源及危害与重金属相似,故通常列入此行列。
不同重金属作用于人体不同系统或部位,表现的中毒症状不同。
如铅(Pb )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骨骼造血功能等都有危害;镉(Cd )可抑制肝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使组织代谢发生障碍,对人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镉中毒会造成肝、肾、骨等病变,日本曾有食用镉米造成骨痛病之实例;砷对细胞中的巯基有很大亲和力,与人体内含巯基的酶结合,从而使酶失活,亦引起广泛的神经系统病变等;汞(Hg )被吸收蓄积当血液中含量达200μg/L时,则严重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听力减退、语言失控、四肢麻痹甚至痴呆[3]。
其中虽然有一些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它们在体内蓄积一定量或价态改变仍具有很强的毒性,如较高浓度的铜具有溶血作用,能引起肝、肾良性坏死。
因此对中药及其制剂中重金属的控制亟待解决。
2中药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2.1处方性重金属以治疗为目的, 在处方中加入了重金属的矿物药, 如朱砂含硫化汞(HgS )或含此类矿物药的成方制剂,如安宫牛黄丸、磁朱丸、天王补心丹等,国际上常以重金属含量“超标”设置种种进口限制。
中药重金属成分的分析、检测

中药重金属成分的分析、检测摘要:目前,市售中药中铅、镉含量的超标现象较普遍,这与药品的生产工艺、炮制工艺、产地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已成为导致某些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为了了解市售中药中重金属含量情况,并分析导致中药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可能因素。
使得人们在使用中能够得到更安全的保障。
关键词:中药重金属药品分析药品检测中药作为一种天然的药物,由于疗效好、彻底性强、副作用小而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并且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但由于中药在生产、加工、贮藏的过程中,由于保存方法或者一些周围环境的因素,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比较典型的就是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包括铅、镉、汞、砷等。
本文随机抽取市售常用3个品种的中药(元胡止痛片、制草乌、藿香)共9个样品,以《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测定其中重金属成分铅、镉的含量,并分析导致超标的可能因素,以为探索中药不良反应的引发原因提供参考。
1 重金属的危害中药中存在的重金属一般包括铅、汞、镉、砷等。
不同重金属作用于人体不同系统或部位,表现的中毒症状不同。
如铅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骨骼造血功能等都有危害。
镉可抑制肝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使组织代谢发生障碍,对人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砷对细胞中的巯基有很大亲和力,与人体内含巯基的酶结合,从而使酶失活,亦引起广泛的神经系统病变等。
2 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2.1 非处方行污染中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主要来源于栽培地的土壤、空气和水,其中工业“三废”的污染及地质有害元素背景又是最重要的因素。
中药制剂中重金属的存在主要来源于中药材、辅料、提取溶媒、工艺设备、接触器皿等。
另外中药的矿物药中有一些药物含有这些元素,例如铅粉、铅丹,密陀僧中含有铅,朱砂中含有汞,雄黄中含有砷,入药后易引起重金属含量超标。
2.2 处方性污染以治疗为目的,在处方中加入了重金属的矿物药,如朱砂含硫化汞或含此类矿物药的成方制剂,如安宫牛黄丸、天王补心丹等。
王金华等研究了安宫牛黄丸中朱砂和雄黄主要成分硫化汞和硫化砷经胃肠给药后的吸收情况,认为构成朱砂和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汞和硫化砷既不被体内吸收,又无任何药理活性,仅少量可溶性汞和砷才是安宫牛黄丸朱砂和雄黄的药理、毒理学的活性部分。
环境污染对中药材的影响及对策

环境污染对中药材的影响及对策【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环境污染越发严重,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同时也对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环境污染对中药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环境污染对中药材的影响】1.土壤污染:土壤是中药材生长的基础,污染的土壤中含有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被植物吸收后会进入中药材中,对中药材的品质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2.水体污染:中药材种植中普遍使用灌溉水源,如果水源受到污染,其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也会通过植物根系进入中药材中,严重影响中药材的品质和药效。
3.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微颗粒物会附着在中药材的表面,不仅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还会直接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4.草地伐林:草地的伐林破坏了野生中药材的自然生境,导致中药材的生长环境恶化,数量逐渐减少。
【对策】1.加强环境监测和控制:建立严格的中药材种植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环境污染隐患。
加强环境监测的也应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管理和控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2.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以生态为基础的农业模式,通过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了中药材的生长环境。
应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倡导农民采用无公害种植和管理技术,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3.开展生态修复:对于受到环境污染的中药材产地,应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恢复其原有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采取合理的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生态红线划定等措施,确保中药材的生长环境符合标准。
4.强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和采集环节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中药材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检测和溯源管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5.加强科研与合作:加大中药材种植和保护的科研力度,开展土壤修复和环境适应性培育等方面的研究。
中药材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中药材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张俊清1 刘明生1 符乃光1 熊雪欧2 邢福桑2(1.海南医学院,海口 570102;2.海南绿色中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海口 570105) 摘 要 中药微量元素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中药中所含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中药中微量元素与其疗效的关系,为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二是对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以期对中药材重金属含量进行控制,为其打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中药材;重金属;意义1 中药微量元素与重金属研究的重要性中药材中所含微量元素对人体所缺乏的各种微量元素起到重要的补充与调节作用,同时也能对各种微量元素在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吸收、排泄产生影响,并通过络合、螯合间接起到解毒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锌元素对人体有清热、凉血、消炎、,锰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对碳水化合物、脂质代谢蛋白合成具有重要作用,黄芪中锌、锰含量高,可能与其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功能有联系。
有人对参类中药进行了分析,发现党参、太子参的铁、锌、锶、硅的含量均比人参为低,这说明不同参类中药补气的作用力之所以有弱有强,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微量元素的含量多少有关。
有人测定了气、阴两虚病人中铜、铁、锌的变化,并用中药进行了8例实验性治疗后,其症状消失,铜、铜Π锌比值均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说明了中药所含微量元素对人体起到补充与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治好了气、阴两虚的病人。
另外,锂元素对神经紊乱症的治疗、降低糖尿病人血液中的血糖,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硒具有抗癌功效。
铝过量则导致慢性铝中毒,诱发铝脑病,同时干扰铁的代谢,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1,2]。
随着绿色中药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对中药重金属残留问题越来越重视,并逐步规定各种中药的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标准,这对中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重金属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及正常的生理作用具有明显的伤害作用,并抑制人的正常生理作用的发挥,同时人体内重金属含量过量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药材中重金属污染及其研究综述 摘要:中药材制品在维持人类健康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中药材中重金属的限量是其进入国际草药市场的重要保证。分析了中药材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母质、药用植物的自身特性、工业“三废”的排放、农药和肥料对中药材的污染以及中药材仓贮污染等,结合生产实际提出治理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措施。同时阐述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现象,并对其污染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综述
我国有500 多种常用中药材,300 多种常用中成药,准确限定重金属含量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和中药走向国际化的基础。重金属超标已成为影响中药质量与信誉,阻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问题。由于重金属残留等原因,目前我国中药总出口额仅占世界植物药销售量的1%左右[1],因此对中药重金属污染的控制迫在眉睫。现将中药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概述如下。
1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1.1土壤母质 土壤能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中药材生产的最基
本的条件就是土壤。由于重金属也是构成地壳的物质,在地球形成过程中因重金属比重大,多沉积在地壳的深部,自然条件的作用及人类生产活动将其暴露于地面,使它们在自然界广泛分布[2],土壤中也普遍存在,一般重金属易积累在表面0~20 cm的土层[3],并不断的在自然环境中迁移运动。不同土壤中累积的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往往有所不同。研究表明,中药材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地质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1.2药用植物自身特性 植物在进化层次、个体形成、系统发育、遗传特性以及生理生
化和代谢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研究表明,金属元素在植物体内以多种方式参与活动,有许多金属元素是原生质和细胞壁结构物的分子成分,一些因素则参与酶的作用。由于植物不同,基因也不相同,基因决定初生产物酶,不同的基因产生不同的酶,而不同的酶催化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产生不同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往往就是我们所说的中草药的有效成分[4]。不同酶类要求参与的金属元素类别是不同的,同时植物对不同金属元素的需求量也不相同,植物按自身特定的比例主动吸收不同的金属离子。另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对某种金属元素具有生物富集能力,植物在主动吸收的同时,对土壤中金属元素也会有相应的非选择性吸收(被动吸收)。被动吸收取决于土壤中某一些元素的含量、存在的物理化学形态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总之,由于药用植物自身代谢的需要和对某种金属元素具有富集能力,使中药材金属含量表现出差异。 1.3工业“三废”的污染 工业“三废”对中药材的污染表现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
各类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含多种有害物质的废弃物,如有色金属冶炼厂、钢铁厂烟尘含有镉、铅、锌、汞、砷等多种重金属。废气沉降到药用植物上,被植物叶面主动或被动吸收,造成直接污染[5]。由含有重金属元素的废气、废水、废渣通过灌溉农田等途径,重金属积累于土壤,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导致药用植物主动、被动吸收,或通过药用植物的富集作用而导致中药材的间接污染。 1.4农药、肥料对中药材的污染 有机农药往往含有砷、铜、汞、铅、锌等重金属元素。
为防止药用植物或相邻作物的病虫害而喷洒农药时所产生的农药的蒸发,农药厂的废气等都会导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药用植物通过根部和叶面吸收,转运到植物体的各部分,从而导致中药材的污染。药用植物或农作物栽培中需要施用化肥,而各类化肥由于矿源不洁,往往 2
混入有害的成分,如工业磷肥中的镉、砷、硼、氟、铀及放射性物质等,往往存在于磷肥产品中,如果长期大量使用,会使上述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导致中药材污染[4]。 1.5中药材仓贮污染 中药材仓贮过程中,多数中药经营单位的仓贮条件比较落后,为
防止霉变、鼠害和虫害,往往使用重金属制品的仓贮熏蒸剂,从而导致中药材的重金属污染。 1.6其他原因 关于中药材重金属超限量和重金属污染,除上述的5个方面原因外,在
中药加工、炮制过程中,由于辅料或容器中含有重金属元素也可能造成重金属的污染。此外,中成药制作过程中也可能发生重金属污染[6]。
2中药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2.1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现状 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现状由于不同重金属元素的
含量在不同药材基地中分布情况不一, 不同药材对重金属的蓄积情况也不同,因而各元素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也不同。如韩小丽等[7]分析312 种中药材后得出:铜、铅、砷、镉、汞超标率分别为21.0%、12.0%、9.7%、28.5%、6.9%。伊雄海等[8]研究表明在川芎等8 种中药材中含重金属元素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铜>铅>镉>汞。秦樊鑫等[9]对贵州省26 种中药材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与评价, 得出药材重金属平均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Cd>Cu>As>Pb>Hg。 2.2不同种类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2.2.1植物类 植物类药材是中药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也是目前重金属研究最多的药材。由于植物类药涉及产地、品种、用药部位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其重金属的含量也各异。总体来看,污染程度根类、皮类药材>全草类>花果类。由于根类药材以及较大一部分皮类(根皮部分)药材,直接与重金属发生主动与被动的吸收,因而含量相对较高。叶国华等[10]研究21种植物药后发现, 药材中Pb、Cd、As 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块根类>全草类。张晖芬等[11]研究淫羊藿、党参、当归等5 个药材结果显示:党参、当归等大部分根类药材的铅严重超标,而全草类淫羊藿仅含少量的铅。花类药材和果实、种子类药材重金属含量较低其可能原因是离根部相对较远, 且生长周期较短,与外来的重金属污染源接触较少,重金属在其组织器官中富集时间较短。如姚素梅等[12]测定的莲子、枸杞子、山楂,梅盛华等[13]研究的杭白菊,都仅含有极少量的重金属。 2.2.2矿物药 矿物药影响矿物类中药重金属污染的因素很多,如产地的地质环境、开采过程、运输及贮存条件、炮制方法等直接影响矿物药材中的各种重金属成分的含量及其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而其物质基础的变化则是影响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但地方药检部门常常发现市售的矿物药重金属超标主要原因是品种混乱、主成分含量达不到要求、药材中掺入杂石或杂质超量等方面的质量问题[14]。 2.2.3 动物药 《2010 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收载的药材553种,其中动物药51 种,收载的中成药制剂570 种,含动物药的制剂达165 种,说明动物药虽然不多但应用较频繁,在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动物药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铁步荣等[15]测定结果表明很可能由于海洋污染导致同一产地的两批蛤壳生品的砷含量为0.402μg/g 与2.67μg/g,相差6.5 倍之多。李晓华[16]测定的僵蚕铅含量最高的超过《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限量的3 倍。 2.2.4中成药 中药制剂中重金属的存在主要来源于中药材、辅料、提取溶媒、加工、藏储、运输及制剂生产等[17],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对含矿物药的中成药的使用缺乏重视与不规范使中成药的重金属超标问题更加突出。田金改等[18]测定40 多种中成药,结果表明中药制剂均含有少量的重金属,其中4 个样品砷超标,10 个样品汞超标。郭素华等[19]研究闽产47 种中成药发现,有25 个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超过限量标准,总体超标率为53.19%。 2.3不同产区中药材污染现状 不同产区药材重金属含量及超标率不同,除与药材自身
情况有关外,可能与各个产区的环境因子有关。如李仕海等[20]检测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太子 3
参中福建、贵州的样品铅、砷含量相对偏高,江苏样品砷的含量相对偏低。蒋舜媛等[21]测定不同产地羌活的重金属含量,结果不同地区羌活的重金属含量均有差异。
3治理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措施 根据我国中药材生产GAP规范,植物类中药材防治重金属污染可采取如下措施: 3.1合理选择种植基地 合理选择种植基地中药材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定的生
态环境是优质中药材产生的条件之一,道地药材就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遗传特性的优质中药材。从本质上讲。中药材在不同地区的生长发育随各地的地质条件、气候、土壤、生物等环境生态条件的差异,会相应表现出产量、外观、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变化,即环境生态条件与中药材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因此,在基地选择时应尊重中药材产区形成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对种植基地的土壤环境、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并积极面对可能存在的道地产区重金属元素超标问题。茅向军掣81测定贵州不同地点栽培的杜仲中微量Pb、As、Hg的含量,发现种植土壤与药材间As、Hg含量基本呈正相关性,说明药材的As、Hg含 量与种植环境关系的密切。 3.2应用科学施肥管理技术 中药材的施肥管理应坚持科学有效的原则,既要保证中药
材产量与质量的需要,又不能造成中药材生产中重金属超标。中药材生产的配方施肥要以有机肥为基础,制定出中药材生产中氮、磷、钾和微肥的施用量及其比例,对化学肥料的杂质含量进行严格控制,采用相应的施用技术,并对施用过程中土壤及药材中的重金属残留进行监控。 3.3控制或减少农药的施用 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应尽量施用生物农药,不施或少
施化学农药、采用生物防治、农业综合防治等技术防治药用植物的病虫害,减少可能带来的重金属污染。 3.4加强无公害中药材栽培技术的研究 主要包括对灌溉水源的控制、客土分苗、分
段栽培、生长激素调控等,以保证种植前期减少重金属的吸收。 3.5改变中药材仓储条件 禁止使用重金属制品仓贮熏蒸剂,改革中药材炮制加工技
术,改进传统包装,在精加工的基础上采用新型的包装方法和技术,最大限度地控制重金属污染现象的发生。 4结语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是影响中药质量、制约中药及其制剂成品走出国门的一个瓶颈问题。我们必须对其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中药材种植是中药生产的源头,中药材的质量是中药产品的保证.因此应按照国家制定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选定栽种基地,并合理运用相关生物技术解决重金属污染的难题.使中药材真正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从而自源头上把握好中药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楠,薛健.中药中重金属测定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05,36(12):1907. [2]廷省,王俊峰.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四Jif有色金属,20113,2:48—52. [3]Hassani N.Potential Pb Cd Zn and B contamination of sandy soils after different Irrigation period with sewage effluent[J].Water Air Soil Pollut,1993,66(3) :239-243 [4]卢进,申明亮.中药材重金属含量与控制[J].中医药管理杂志,1999,9(2):33—36. [5]殷捷,陈玉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全过程控制[J].四川环境,2000,19(1):27—30. [6]海凤,李昆城.中药材前处理中的几个问题[J].传统医药,2003,12(9):60. [7]韩小丽,张小波,郭兰萍,等.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现状的统计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