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教 学 与 美 育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中 国现代 教 育 家蔡元 培 先生 说 过 : “ 凡是 学 生所 有 的课 程 ,没有 与美 育 无关 的 ” 。语 文 是 一 门充 满 美 的魅 力 的学科 ,诗 歌 、散 文 、小说 、童话 …… 就是 一 颗颗 美 的 珍 珠 ,一 本 教 材 ,就 是 一 个 琳 琅 满 目的 美 的世 界 。 《 文 课 程标 准 》 指 出 : “ 培 养 学生 高 尚 的道 德 情 操 语 要 和 审美 情 趣 ,形 成正 确 的价 值观 和积 极 的 人生 态 度 ,是 语 文 教 学 的重 要 内容 。 ”语 文 学 科 是 实施 美 育 ,培 育 学 生 感受 美 、鉴 赏美 的能力 的基 础 学科 。在 语 文课 堂教 学 中 .如 何对 学生 实施 美 育教育 呢 ?
学 生展 开 想 象 ,对 故 事 进 行续 编 。在 教 学 《 瓣 飘 香 》 花

文 时 .亦 可采 用 同样 的 方法 改写 这 篇课 文 。这 样 ,在
改写 、续 写 等训 练 中 ,学生 不但 对 自己 已有 的知 识进 行 了充 分 的理 解 、整 合 ,而且 渐 渐养 成敢 于 陈 述 、敢 于布 新 、敢 于用 多种 思维 方 式探 讨所 学 知识 的思 维 习惯 。事
味 作 品 中 的语 言美 ,就 要从 朗 读 开 始 。 《 文课 程 标 语
要 使学 生从 学 习中获 得深 切 的美 感 体 验 ,老 师首 先 要 有 审美 的 眼光 ,要从 美 的角 度 研究 教 材 ,处理 教 学 内 容 ,充 分地 挖 掘教 材 中美 的元 素 。现 行小 学 语 文教 材 选 取 的多 是 文质 兼美 的典范 文 章 。一本 语 文教 材 可 以说 是
和 谮 较 匿 . 质教育 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审美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审美教育

刻。 吟诵臻 于佳境 , 乃成美读。 于 本质 与价值 。审美教 育离不 开形 象 与技 巧 运 用 到 学 习实 践 和 生 活 实 关
美读 ,先 贤 叶 圣 陶 有 过 经 典 论 述 : 性 、 染 性 , 文 学 作 品 的 特 征 正 践 中去 , 知识 转化为能 力 , 感 而 使 促进
讨论交流来取长补短 , 以达 到 共 同 进 步 的 目的 。在 开 展 讨 论 交 流 时 , 教 师 应 就 讨 论 内容 首 先 给 学 生 适 当作 一 些 补 充 介 绍 ,开 阔视 野 , 启
他们 需要把 自己对 美 的理解通 过 时 时闪现 出智慧 的火花 。当然 , 这 《 荷塘 月色 》 ,则完全可 以由善 舞

活动 要在教 师的启发 、 带动 下才 的 学 生 排 出一 段 赞 美 月 色 的 舞 蹈 。审美教育离不 开创新意识 和 创新能力 ,也 只有 把审美教育 和
四 、 示 展
能有序进行 。
审 美 教 育 中 的 接 触 美 、发 现 创新教育结合起 来 ,在审美 中创
迪智慧 , 有助 于讨 论的进 行=教师 美 、 受美 、 赏美 都是 审 美接 受 薪 , 感 鉴 在创新 中审美 , 这样才能真 正 可根据 课 文特点 , 选好 专题 , 发 的 中 间 环 节 、 径 和 方 法 , 们 的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提 高 语 启 途 它 学生朋审美的视角 , 同一 审美范 最终导 向是审美创造 和审 美表现 。 文教学效果 ,进 而达到提高学 生 在
《 论教育之宗 旨》一文 中曾对美育 表达, 好地融入到诗歌的意境 中 能整体感知选文的主旨。 更 针对学生
的重 要性作 了论述 ,他认 为培 养 去 。小说 的阅读 方式可 以选择 默 喜欢观看电视剧 的特点 , 鼓励学生 分析人物 “ 完全人物 ” ——体 育 、 心育( 智育 、 读, 这样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考, 更 将剧作与原作进行对 比, 讨论作 品风格。 比如在 电视 德育 、 美育) 面发展 的人 , 全 必须重 好地理解 文章 。 默读时 可以指导学 性格 、 视并 实施 美育 , 因为 “ 美育 者一 面 生 自己提 出思考问题, 使学生更 积 剧《 奋斗》《 、 我的青春谁做 主》 热播 使人的感情发达 ,以达完美之域 , 极主动地学习 。 戏剧 的阅读原则上 时 ,引导学生观看某一段故事后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

语 文 审美 教 育 是指 教 师充 分 挖掘 语 文 教 学 中的 美 育 敲 ,温情 含 蓄 ,启 发 等待 ;或侃 侃 而 谈 ,如 叙 家 常 ;或
因素 ,利 用 学 生爱 美和 渴 求 欣 赏美 、创 造 美 的 心理 ,通 庄 ,或谐 ,或 抑 ,或 扬 ,使 每个 学生 感 到师 生 关 系 的和 过 一 系 列 的审 美活 动 ,为 学 生创 设 一 定 的审 美情 景 ,强 谐 , 如 坐 春 风 。教 师 用 高 超 的 教 学 艺 术 去 调 节 课 堂 气 化 学生 的审 美感悟 ,提 高学 生 的审美情 趣 。 氛 ,形 成课 堂精 神环 境美 。
2 1营造宽松的师生关系。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
学 中具有 影 响和 先 导 的作 用 ,教学 氛 围 中最 有价 值 的、 最 活 跃 的是 人 的活 动 和人 的情 感 。师 生 之 间应 多 交流 、
讲 常表 白; “ ”就 是 要 用 心去 记 忆和 思 想 。 “ 师 , 心 老 这 还 不 够 。 ”教 师又 在 黑 板上 写 上 一个 “ ”字 ,接着 明
生 ,全 面依 靠 学生 ”为 宗 旨,真 正为 使 学生 好 学 而 设计 学 生个 性 。在 教学 过 程 中把 可 以托 付 给 学生 的教 学托 付
的教 育 。它 的深 层 意义 其 实就 是 以生命 为 本 ,其 关 注和 给 学 生 ,使 学 生 的才 能 充分 展 现 ,潜 能 得 到充 分 发 挥 , 弘扬 教 育应 该 充 分 发挥 人 的潜 能 ;人具 有 学 习 的天 性 ,
1语文审美教育的原则
1 1综 合性 .
2 2 借助多媒体使学生直观感受美景是语文美育教学的 .
重要 方 式之一 在 小 学 语 文教 学 中 ,运 用 多媒 体 进 行 审美 教 育可 以

试论如何在小学蒙语文阅读教学中挖掘美育

试论如何在小学蒙语文阅读教学中挖掘美育
之所 在 。
得到 陶冶 、 心灵 得 到净 化 。 从 而 形成 正 确 的人 生 观 和 价值 观 。小学 蒙 语 文教 材 中 . 很 多文 章 文质 兼 美 . 蕴 含 着大 量 的 美学 因素 。特 别 是 在 教学 寓情 于景 、 情 景交 融 的 写 景状 物 的 文章 时 。 应 引 导 学 生抓
也不 能算全 面发 展 的人 ”小 学 蒙 语文 教 学 审美 化 是 一种 以美 化促 言与情 感 形 式 的美 。
小 学 蒙语 文 教材 不 仅 语 言生 动 优 美 .而 且 大部 分 课 文有 着 丰
优化 的教 学策 略 .即凭借 小 学 蒙 语文 学 科 自身 的美 和创 造 小 学 蒙 语文 教 学 的美 . 来 促 成小 学 蒙 语文 教 学 各项 任 务 的 有效 完 成 . 并 促
2 . 品赏 小 学蒙 语 文 中的 古诗 教 学 , 虽然 数 量不 多 , 却 包含 着极
的基 础 上 . 对 文 章 中 的一 字 一 句 细 细 品味 . 慢 慢 想 象 品尝 . 领 悟 其 中美 的 内涵
五、 深 读 添 画导行 美
教学中 . 教师 应 引导 学 生在 整 体把 握课 文 内容 记 忆 中提 调 出 瀑 布从 极 高 处 倾 泄 而下 的表 象 . 脑 子 中 出现 了“ 真” 为 丰 富的美 育 资 源 。
关键 词 : 小 学 蒙语 炙 发现 美 感 受 美 0 0 四、 品词 赏句 。 陶冶 美
陶冶 儿 童美 感 . 培 养 审 美感 受 力 是 小 学 蒙语 文 教 学 不 容 忽 视
的重 要 内 容 。 那么 擞 师 如何 在小 学 蒙语 文 教学 中 渗透 美 育 呢? 教育 学、 心理学认为 : “ 没有 美 育 是 不 完全 的教 育 , 没 有 受 过 美 育 的人 , 富的 情感 。在教 学 中 . 可 通过 有 感情 的 朗读 、 品 赏来 体 验 教材 的语

浅谈语文教育与美育

浅谈语文教育与美育
些 作 品 ,各有 其美 。散 文美 在 “ 形 散 而神 不散 ” ,诗 歌 美在
语言精练 , “ 言有尽而意无穷” , 且语言具有节奏感 、 音乐感 , 小说美在生活中的容量大 ,为我们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 。

段 富有个 性 的 肖像 、言行 、心理描 写 , 一 个生 动 、 准 确 的
的顺利 完成 。
这类作品, 正确理解了其内涵, 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与 健全的人格大有裨益。多读这类作 品, 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文 化底蕴 。 作为语文教师 , 有责任引导学生体验人类这些美好 、
健 康 的感 情 。
高 中第三、 四册 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 能力 , 课文精选了非常美好的散文 、诗歌 、小说与戏剧 , 这
关头 ,满怀 对祖 国 的热 爱和 对侵 略者 的眷恋土地作 比喻 ,表达诗人对祖 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 ,诗人直抒胸臆 ,以 “ 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的情状 , 衬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类 似的课文还有舒婷的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 梁小斌的《 我 热爱秋天的风光》 、 孙犁的小说 《 荷花淀》 ,等等。这类文学作 品讴歌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 ,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熏陶、 感染,对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质有一定的作用。 二 歌颂健 康 、美好 的 爱情 《 孔雀东南飞 》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叙述的是焦仲卿、
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 , 是人类具有丰富 、 复杂的感情世 界。情感是人生最富色彩的部分。健康、美好的情感永远值
细节描写 ,都会使文章生辉。 “ 爱 美之 心人 皆有之 ” ,引 导学 生 发现 生 活 中的美 ,体 味作品中的美 , 必能提高学生阅读 的积极性 , 有了厚积 ,薄
发才会 闪出文 采 。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老师投影 花团锦簇的桃花 图 , 并配上乐 曲声 、鸟鸣声 。在百花争艳 的春花 图边 、在轻柔曼妙
山川河 流,是一个 国家 的组成 部分和象征 ,热爱 大 自然是 人类永恒的主题 ,热爱大 自然 的人 必然热爱祖 国。很 多作 家在 作 品 中以 多情 的笔 触对 绚 丽 多彩 的 自然 风 光进 行 了 生动 的描 绘 , 以 浅显 优 美 语 言 ,多 视 觉 ,多 层 次 ,全 方 位 地 表 现 了大 自然 的 美。如 :气势非凡的 “ 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 ( 既潮》 ,奇特 ) 壮美的 《 使至塞上》,风景如画的 《 苏州园林》 ……哪一篇不使 人心醉 ,哪一课不令 人神 往 ,教 师可抓住作 品中充满 诗情 画意 的 自然 美 ,唤起美感 ,陶冶情操 。正处在长知识重要 阶段 的中 学生对大 自然更是充满 了好奇 。学 生如能从语文教学 中真正感 受到 自然美 ,就会理解 “ 江山如此 多娇 ,引无数 英雄竟 折腰 ” 的真谛 ,把爱景之情升华到爱 国之情 。


渗透美育教育,优化初 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强调语 文学科要 “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语文 是一 门充满魅力 的学科 ,是一个丰 富多彩 的 、充满趣味 的百花 的音乐声 里 ,在唧唧啾啾的鸟鸣声 中 ,学生如 同来到 了鸟语花 园 ,既具有文化底蕴 ,又具有人文价值 。语 文作品 中蕴含着 丰 香的大 自然 ,身心完全融入老师创设的情境 中去品味课文 。 四 、鼓励学生拓展美 富的审美 内容 ,蕴藏 的人文精神 比其他 学科 丰厚而广 阔,这是 我们教育 的对象是初中生 ,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 别的学科所难 以比拟的 :她千姿百态 的 自然 美 、变幻莫测 的社 会美 、奥妙无穷 的科学美 、情真意切 的情感 美 、隽永深邃 的语 历的局 限 ,对事 物 的认 识是肤 浅的 ,对美 的鉴 赏力不 高。 因 言美 ,每一篇文章 都有无数 “ ”的 因素 ,无不给 人以诱惑 、 此 ,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 、合理 的想象外 ,还得教给 美 启迪 、急智 、熏 陶。教师在教学活动 中应 充分了解学生现有 的 他们掌握想象 的方法 ,在想象中不断体 味文章所表达 的美 的意 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 ,渗透美育教育 ,最大 限度 发挥语文教学 境 , 以教师在教学 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 的特点 , 所 凭借熟 的美育功能 。充分展现语文课堂魅力 。 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 象 ,根据事物 的发展 ,让学生进行 作 为 关 注 学 生 情 感 的语 文 教 学 ,我 们 可 以 根 据 语 文 学 科 中 推理想象 ,联 系生活实际让 学生合理想象 ,培养学生 的审美意 生动 的语言 、形象的修饰 、体裁的运用 、章 句的排列 、情感 的 识与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 ,要充分培养学生 的想象力拓展 切入使作品体现出的篇章结构的 “ 恰当美 ” 、语言表达的 “ 外饰 美 ,才 能 不 断 提 高学 生 的 审美 能力 。 美” 、自然美 、色彩美 、建筑美 、音乐美 、整体美 、逻辑美 、神 五 、 立足现 实发掘 美 韵 美 、意 境 美 、情 感 美 、个 性 美 、哲 思 美 、 冲 突 美 、缺 憾 美 初 中生正处于人生观 、审美 观形成 的时期 。语文教学不仅 的特点 ,一方面 引导 学生在 阅读 作品 中感 受美 、理解美 、 要使学生会读 ,会感悟 ,会 鉴赏 ,更重要 的是让他们通过各种 欣赏美 、评价美 ;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用语 言文字去描述美 、创 审美情感 的教育 ,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 、价值观 ,培养他们具有 造美 。不仅要把诗情 、文情传送到学生心 中 ,而且要精心给学 颗 正直 、纯真 、充满爱的心。因此 ,我们应 当让学生走 出校 生提供表达 自我情感 ,评价情感的条件 。在语文 教学 中渗透美 园,走上社会 ,立足现实生 活,善 于细心观察 ,真正体会社会 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 上 的真善美 ,从而培养学生 高尚的道德情操 。对他们进行社会 二、培养学生感悟美 美 的教育。 中 学语 文新 教 材所 选 人 的 中 外 作 品 ,大 多娴 雅 精 致 、情 意 六 、在教 学过程 中融入 美 ,立美育 人 浓厚 ,文辞优美 ,构思缜密 ,脍 炙人 口,语言 富有情感和哲 理。 黑格尔说 ,教师是孩子们心 中最完美 的偶像 。作为美的体 从方方 面面反映不 同作 者对 自然 、人 生 、社会 的领略 和感悟 , 现者 ,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人格 ,熟练的职业技能和 良好的职 往往集风景美 、道德美 、人情 美于一体 。在一个 广阔的空间 中 业形象 。换言之 ,教师本身要成为学生形象的审美客体 。语文 再现 了人类丰富多样 的情 感世 界 ,凸现 了异彩纷 呈的艺术表现 教师有责任在学生审美 客体 和审美能力之问巧妙地建立一种联 形 式 。 它 们 或 揭 示 了 深 刻 的 人 生 哲 理 ,或 闪耀 着 真 理 的 光 芒 。 系 ,把学 生带进 审美 的情 境 中去 。首先 ,教师要 塑造集仪 表 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 ,或弥漫着温馨 的至亲至爱……。通过教 美 、语言美 、行为美和人格美 于一体 的师表美 ,成为美 的体现 材 中的文学 作品 ,引导学 生欣赏 文学语 言的美 ,激发 学生发现 者和创造者。其次 ,在教学过程 中由境人情 、情境交融 、以情 美 的 事 物 ,培养 他们 正确 审美 观 和 审 美 情 趣 ,提 升 他 们 的 审 美 动人 ,使审美的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 ,师生之间达到一种 自然 能力。 投入 、和谐相处的境 界。这样 ,学生才能从教师的教学 中获得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艺 术 创 作 的 动 力 ,也 是 艺 术 创 作 的 核 心 ,人 如 果 进 入 到 这 个 领 域
化 中 感 染 并 塑 造 学 生 的 心 灵 。 朗读 是 学 习 语 文 的 传 统 方 法 ,它 有 里 ,情 感 就 会 得 到 净 化 ,精 神 则能 升 华 ,情 操 也 会 变 得 高 尚 。这 利 于 学 生 深 入 品 味 文 字 作 品 ,提 高语 言表 达 能 力 以 及 发 挥 语 言 的 是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 。 感染 力 ,是 一 种 高 尚的 精 神 享 受 。诵 读 的 方 法 可 以 老 师 范读 、 学 学 生 的认 识 总是 从 感 知 开 始 的 ,通 过 感 知 ,形 成 表 象 。语 文 生齐 读 ; 可 以 个 别 读 、小 组 读 ; 可 以 通过 配 乐 朗 诵 磁 带 ,学 还 还 教 师就 是要 用 作 品 形 象 的 可 感 性 、直 接 性 ,抓 住 形 象 的 分 析 ,感 生 听 读 。 对 于 比 较 长 的 文 学 作 品或 精 彩 片 断 的 鉴 赏 ,最 适 宜 用 鉴 情 的 熏 染 ,运 用 生 动 优 美 的 语 言 向学 生 展开 作 品 所描 绘 的 生 动 画 赏 性 听 读 方 法 。 这 都 是 一 种 高 尚 的 精 神 享 受 。 在 朗 读 的 境 界 中 ,
《 文 课 程 标 准 》 在 第 一 部 分 的 课 程 的 基 本 理 念 中就 明 确 指 的 感 情 ,从 而 达 到 培 养 学 生 健 康 高 尚的 目的 ,树 立正 确 的 审 美观 语
出 : 语 文 课 程 还 应 重 视 提 高 学 生 的 品 德 修 养 和 审 美 情 趣 ,使 他 “ 们 逐 步 形 成 良好 的 个 性 和 健 全 的人 格 ,促 进 德 、 智 、体 的 和 谐 发 念 。 如 罗丹 所 说 : 生 活 中 不 是 缺 少 美 , 是 缺 少 发现 美 的 眼睛 。 正 “ ,感受美 、热爱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1 年9 8 t 00 月2 E
《 新课程 》
随 风潜 入夜 , 物细 无 声 润
— —
也 谈 小 学 语 文教 学 中 的 审美 教 育
⑩青 海省果 洛 藏族 自治州 玛沁县 第 二民族 小学 许长 芸
美育 即审美教育 , 它在青少 年全 面发展 的
然而, 美感 的获 得 , 首先在 于对 形象 的感
学语 文 阅 读教 学 的 目的 之 一 。只要 教 帅 有 激 嘞
学生创造 美的意识, 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 中多进行尝试和历练, 就能提高学生创造美 的
能力 。
现 。” 们 使 用 的 教材 蕴 涵 着 美 , 满 _美 , 我 充 『 篇 乐 , 引导学生美渎课文 , 畅谈感受 。这样 , 学生 篇落感官地感受了庐山云雾之美 , 还加深 了
二 、 语 言 的 品读 中 体 验 美 , 想 象 中 感 在 在 语 言审美 应 成 为语 文 教学 的重 要 内容 。 在
诸 因素 中, 着特 殊的意义。苏联 教育家苏霍 知 。由于小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 , 以单凭课 受 美 ’ 有 所
艮 唤起 美感 。这就要求 姆林斯基说 :美是道德纯洁 、 冲丰富和体育 文的叙述彳 难建立形象 , “ 精
河 的 无 限 热爱 和赞 美 。
美的熏 陶感染 中不断完善。

3 — 3
- 教师要引 导学生 西 以电影 、 图画 、 学生 感知课文 内容的基础 』, 健 全 的有 力 源 泉 : ” 点 了美 育在 个 人 发 展 教 要根 美 育形象性 的特点, 这 披文以人情,对表情 达意 比较深刻的词句要 析 J j 录音等教具创设悦 目、 的情境 。 悦心 进行 中所 占的重要地 位。在小学话义教荨 . 我们 幺 、 ~ , 词品句, 理解美的意境从 而加深对课 义的理解 。 充分发挥 审 应 该如何“ 随风潜入 夜 , 润物细无 声” 涪养学 审美教育必须借助市美媒介 施教 , , 三 、 励 学 生 多 说 、 读 、 写 , 学 生 在 鼓 多 多 使 美、 媒介 的传导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 , 配合现行 生的审美情趣 呢? 说写中创造美 的多媒体来创设审美情境 , 以把音 、 、 可 像 文字 在教材 中体察 美 , 创设情境 , 引导学生 在小学语 文教学 中引导学生感受美 、 欣赏 融为 一体 , 教学 内容情 境化 , 使 增强 了教材 的 欣 赏 美 美 , 是 将 美 融 入 语 文教 学 的根 奉 }的 , 是 不 l 而 艺术感染 力 , 营造美 的情境和 美的氛 围 , 充分 在 此 基础 卜 高 学 生 刨造 美 的能 力 。 j 生 提 i 学 “ 以载道 。 语文教学不仅具有传授学生 文 ” 调动学生符种感官参与活动 , 他们 在美的熏 创 造 美 , 是 语 文 教 学 的 目 的 , 足 币 .. 让 既 也 . 泼 语文知识 的功能 , H应 i 而 亥成为 向青 年 学 生 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与美育提纲:一、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

二、发掘语文教学的美育资源。

1、发掘语文教材的美育资源。

(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语言美。

)2、发掘教师教学语言的美育资源。

(语言与语态美。

)3、发掘教学板书设计的美育资源。

三、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2、通过课外、校外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3、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包涵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内容。

“美”就是审美教育,简称美育。

美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等审美能力。

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他们智育、体育和技能的发展,而且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因此,美育是关系到合格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前途的大事,其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很多,语文教学是主要渠道之一。

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知识,高尚的审美情操,高超的审美创造力,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是长期以来,不少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使用识字、解词、分段、归纳中心等肢解术来分析课文,只注重知识、技能和品德的教育,常常忽视了美育。

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和强化语文的美育功能尤为重要。

鉴于以上原因,根据几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在这里粗浅的谈谈关于语文美育方面的尝试。

主要谈两点:一是发掘和利用语文教学的美育资源,二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发掘和利用语文教学的美育资源。

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的美育资源也是取之不尽的。

(一)、发掘和利用语文教材的美育资源。

作为审美对象,初中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萃的仓库,集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人物美等于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

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中,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发掘和利用蕴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资源。

1、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自然美、绘画美资源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一切美的东西,而这种自然美在教材中又总是通过绘画美来体现。

课文中的自然美真可谓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敕勒歌》写平川大山,写苍穹四野,写风,写草,写牛羊,令人感受到草原苍茫富饶的自然美;《沁园春·雪》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图,令人领略到分外妖娆的北国风光的壮美;《春》之作者把美的情致注入了自然景物中,给我们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令人领会到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绘画美。

2、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语言美资源。

初中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美资源:《岳阳楼记》骈散交错,语言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意趣无穷;《白杨礼赞》描写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鲜艳的西北高原,长短句兼用,错落有致,活泼多姿;《回延安》运用了大量的口语词和具有陕北地方色彩的方言入诗,如:“登时”“几回回”“白生生”“莫要”“紧紧儿”等体现了一种淳朴自然之美;又采用信天游的形式,两句一节,两节押一韵,朗朗上口,语言也富于音乐的节奏美。

课文中的语言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咀嚼妙语,摘抄名言佳句,反复诵读,仔细品味,理解语言的内涵美和形式美,不断提高其欣赏语言美的能力。

3、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人物美资源。

初中课文中有许多催人向上的人物形象美:《木兰诗》中的深明大义、勇敢、刚毅、勤劳、胸怀柔情的木兰;《我的老师》中的热爱学生、温柔、热情、公正的蔡芸芝;《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品质纯洁高尚、意志坚韧刚强、气质淳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驿路梨花》中的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热情、好客、助人为乐的梨花姑娘。

这些闪光的人物,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或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或分析正面、侧面描写等,引发学生对课文美的人物产生敬慕之情,让闪光的人物形象占领学生心灵,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

当然,值得发掘和利用的课文中的美育资源还有音乐美、生活美、情感美,这里不再赘述。

(二)、发掘和利用教师教学语言的美育资源。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压力,审美情趣成为求知的动力。

教学《七根火柴》时,我这样设计导语:七根火柴,在现实生活中,太微不足道了,但在特殊的年代里,它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为这七根火柴,一个红军战士牺牲了生命。

这七根火柴是红军队伍走出草地的保证;这七根火柴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保证;这七根火柴是人民军队英勇无私,不怕牺牲精神的象征。

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人民革命就无往而不胜。

现在请大家听读这一课。

语言文字是作品、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是蕴藏美的物质外壳。

语文教师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范读、朗诵,可以诱发作品中的美感。

课文中的富有文彩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异彩纷呈的结构美、韵律诱人的节奏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语文教师都能以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悦耳、优雅的语言把它们传达出来,这样,教师美的语言就似涓涓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如和煦的春风吹开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在不自觉之中进入美的境界。

(三)、发掘和利用教学板书设计的美育资源。

教学是一种艺术。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语言和板书两种素质。

板书提供给学生最直观的形象,通过这一直观形象,使教学思路、篇章结构、课文重难点等,一一得到体现与强化。

因此,语文教师的板书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师,对板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教材特点因文制宜,注意板书的艺术美,以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板书的基本构件(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中,文字是主体,是最重要的构件,因而板书的艺术美,就是文字书写美与文字组合美。

文字书写美: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的,文字要平整安稳而又活泼生动;比例合理而又可适当夸张。

文字组合美:指板书的结构美。

由于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文字组合要因文而宜,板书的组合方式也就多种多样,异彩纷呈。

如参差美,建筑美,色彩美。

二、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以上说明美育资源是丰富的,为完成美育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注意指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很多的,这里仅谈如下三个方面。

(一)、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审美能力主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

语文教材是经过语文教学研究专家精心选订的,积古今中外文化精华于一炉,所选入的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艺术精品,蕴藏着无穷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仔细咀嚼和品味。

语文教学的美育过程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境界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的过程。

通过阅读教学,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发现美、创造美的目的。

学生感受敏锐,想象力丰富,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把文章的描绘的声、光、色、态等在头脑中呈现出来,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变为立体可感的美的形象,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美的鉴赏力得以提高。

如学习《春》,让学生听配乐朗诵,通过描写的语句,调动想象力,感受作者描绘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赞美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白杨礼赞》,我们欣赏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景美,白杨树自身的形美,进而欣赏白杨树的神美。

教学中,还可以指导学生抓住那些准确状物抒情,写景造意的词句进行分析揣摩,体会这些语言的表现力,欣赏作品的意境美,以便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我们体会本文用词朴实无华,比喻、拟人如繁花,俯拾即是。

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形、态、光、色的描摹的语句,想象到那生机勃勃,色彩斑澜的紫藤萝瀑布就在眼前,使学生领悟生命的顽强、美好和永恒。

这就是语言美及其所产生的意境美,情感美。

诗歌也是我们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的好素材。

无论是“万口相传”的李杜诗,还是脍炙人口的陶潜诗,只要是选入课本的诗,无疑都是上乘佳品,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

在诗歌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当引导学生欣赏其音韵美、语言美、修辞美等,而且更要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鉴赏其深邃的意境和主旨,分析其严谨的结构形式和完美的艺术形象。

如学习《陌上桑》可带领学生从分析语句、写法入手,理解其主旨,分析其艺术形象。

“好”是这首诗的诗眼,既概括了人物形象,也概括了人物的品质。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才使罗敷的美丽形象得以充分地表现,所以重点分析侧面描写。

诗歌先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美好、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服的艳丽,衬托出她容貌的美丽;再写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看到罗敷都忘却了正做的事,以致“来归相怨怒”,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丽。

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青年劳动女性的形象,鲜明地树立在学生眼前了。

接着,再分析她的致词和夸夫的情节。

这些表现了罗敷不慕权贵、不畏威逼的勇敢性格、高尚品质,善于斗争的精神。

罗敷外貌与内心兼美,勇敢与智慧并具的性格特点,活生生的表现了出来。

我们在教学中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这种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美。

诗歌教学正是在对诗歌的阅读和欣赏过程中来逐步完成审美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美能力。

组织朗诵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欣赏力的重要手段。

优秀的朗读是一种艺术,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如学习《黎明的通知》,让学生听用配乐朗诵,或让学生跟着配乐朗诵,学生通过听觉,运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塑造出黎明这一光明、胜利使者的形象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从而受到感染和鼓舞,去迎接光明和胜利的到来。

另外,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幻灯、录相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视觉文字,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也是增强审美欣赏力的重要手段。

如《白毛女》、《一个都不能少》等课文,可运用各种电化媒介,其中的图像、声音、色彩、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教师也不能忽视课外阅读这一领域。

假如局限于课本这块小天地,学生的见识毕竟有限,很难完成审美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所以,老师应把学生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向他们介绍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让他们认识哈姆莱特、唐·吉诃德等;让他们欣赏美猴王,赞赏鲁智深;让他们阅读报刊、杂志,并适当引导,使审美欣赏能力在自由阅读中得以提高。

(二)、通过课外、校外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途径很多,除阅读教学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课外、校外语文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