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
公共管理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概论公共管理1.1 公共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公共管理的概念与范围- 公共管理的特点与特征-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比较1.2 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的起源与演变- 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公共管理的历史演进1.3 公共管理理论基础- 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 公共管理的研究范式与方法- 公共管理的研究前沿与趋势第二部分:组织与人员管理2.1 公共组织的特点与结构- 公共组织的特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公共组织的结构类型与特征- 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创新管理2.2 人员管理与绩效考核- 公共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 公共管理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公共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第三部分:公共政策与决策3.1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与程序- 公共政策实施的机制与难点- 公共政策评估与反馈机制3.2 公共决策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决策的基本原理与模型- 公共决策的政策选择与实施- 公共决策的风险评估与危机管理第四部分: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 4.1 公共财政体制与政策- 公共财政的功能与职责- 公共财政政策的制定与调控-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与发展4.2 公共预算管理- 公共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公共预算的绩效管理- 公共预算的公开与监督第五部分: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 5.1 公共服务管理- 公共服务的类型与提供者- 公共服务的质量管理与改进- 公共服务创新与可持续发展5.2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社会治理的主体与机制- 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六部分:专题研究与实践案例6.1 专题研究- 讨论当前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分析公共管理领域的典型案例- 学习国外公共管理的最新理论与实践6.2 实践案例- 深入研究国内外公共管理的实践案例- 对公共管理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对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公共管理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 新公共管理及政府再造的背景 二 新公共管理的論述內涵 三3 新公共管理思維下的政府再造
一、新公共管理及政府再造背景
❖1970 年代「新公共行政」推動行政改革,但 成效不彰,未能有效解決「大政府」的弊端。
❖1980 年代「新公共管理」興起,主張民營化, 以「驅逐官僚」(banishing bureaucracy) , 採取「反國家機關主義」(anti-statism)及 「公共選擇」 (public choice)理論,強調應 追求「小而美」政府(minimal government)。
導致缺乏競爭意識與怠惰傾向而效率不彰。
二、新公共管理的論述內涵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有三:
1.顧客導向:新公共管理係以市場取向為起點,
強調應將人民視為消費者,標榜以「顧客導向」 做為政府行動的方針。
2.公共組織內部市場化:市場的運作較官僚體制
更有效率,應將市場競爭概念注入公共組織中, Savas 主張將政府民營化(to private government)。
分權化、樽節成本 行政部門
三、新公共管理政府改革的實務
(一) Osborne & Gaebler 「新政府運動:企業家 精神如何扭轉公部門」一書,曾彙整「企業型 政府」的十項原則(詳見下表16-2, p.283):
1.導航式的政府
6.任務導向的政府
2.社區性的政府
7.結果導向的政府
3.競爭性的政府
新公共管理揉合公共選擇理論與政府再造實務
公共選擇理論的主張
以經濟學的市場理論為基 礎,主張小而美的國家。 極大化行政功能分權化。
簡化行政程序。
徹底將公共行政經濟化; 撙節用度。 對公部門擴張、行政裁量、 及公共組織的目的,給予 嚴格的法律限制。
公共管理知识点

3.2行政领导者素质概述
行政领导者素质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是培养和选拔行政领导者的依据;是 行政领导者自身努力的方向。 政治型强有力的领导者都特别自信,为理想所驱使,而且能够推动别人前进。 具有有限理性的“行政人” :一个理性的人,注重遵循基于人的理性而形成的 组织规则,服从法制、权威。不具有绝对的理性判断能力,总是在不断克服缺点 和错误中成长。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领导素质要求和衡量标准。
3.1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是领导活动的一种,是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多级行政首长和 行政领导集团通过决策、指挥、监督、协调等手段,依法行使其权力和 影响完成政府工作目标的活动过程。
行政领导在政府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行政领导的职责
行政领导的职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赋予行政领导职位的工作职务和责任。 行政领导职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国家政府机关中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 的行政职务及应负的责任。 行政领导者要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职权。职权是行政领导 者因担任一定的职位而获得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力。 行政领导的职责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决策规划、组织建设、选用人才。
二、中国行政改革过程
1982年改革。 1988年改革。 1993年改革。 1998年改革。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观点
坚持顾客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理念。 政府主要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借鉴私营部门的管理经验。 坚持结果导向。 质疑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反对公务员价值中立原则。 创建有事业心和有远见的政府。
2.2新公共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 主义和新公共行政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这些理论先驱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建立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公共管理学黎民版课件

组织与人事
组织
构建高效、有序的组织结构,明确各 部门职责,确保公共管理活动的顺利 进行。
人事
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公共管理人 员,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领导与协调
领导
通过有效的领导方式,激发公共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推动公共管理目标的实现。
协调
协调不同部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形成合 力,共同推进公共事务的发展。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总结词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公共组织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公共行政理论、公共服 务理论等。
详细描述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它包括多个方面的理论。其中,公共组织 理论主要研究公共组织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公共政策理论主要研究政策的制定、执行 和评估;公共行政理论主要研究行政过程和行政伦理;公共服务理论主要研究服务的提
供和质量管理。这些理论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02
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定义
公共组织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 ,以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为职能,由 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共事业单位等 组成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特征
公共组织的分类
公共组织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 类,如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营利 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总结词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管理公共事务的学科,它具有综合性、 应用性、跨学科性等特点。
详细描述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研究公共组织的管理 理论和实践,还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它强调理论 和实践的结合,旨在提高公共组织的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公共组织理论

关键词 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私人组织 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
摘 要 了解公共组织的基本理论,掌握公共组织 常见的组织结构,理解公共组织的过程和 行为,把握影响公共组织的环境因素。
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
公共组织理论是研究和揭示公共组织性质、设计方式、组 织行为、组织发展规律等一系列组织问题的理论。
自上而下的权力:控制下属 自下而上的权力:影响上级 横向权力:控制处在左右的同级成员或部门
3、组织授权
外部授权:组织间的授权。如中央对地方的授权、 政府对相关企业的授权。 内部授权:上级把权力委派给下属,让下属更加 自主地完成任务。
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组织授权 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
某局新局长是一个锐意革新、具有民主作风的领导。他 到任之后就将自我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进行分析,把一些 可以由下级人员决定的事项分解到个人,自己只负责宏 观控制。对于该局长的这些作法,其他处室褒贬不一。 实施之初,虽然处室里的同志都有些不适应,但是大家 还是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局长的改革,这让该局长很是欣 慰。但是,时间一长,他发现,同事之间的矛盾反而有 所增长。他私下里询问一些同志,才知道,原来大家相 互间存在着一种抵触情绪,有的人认为,局长在向下授 权的时候存在着偏向某些同事的现象。局长还发现,当 自己把权力授予下级之后,再进行一定的指导就成了一 个大难题,因为说的多了,会让人觉得自己不信任他人, 说得少了,又担心工作完成的情况及质量问题。以前对 于工作完成情况可以用非常硬性的制度规定加以控制与 评价,现在就不行了,结果感觉很难把握工作进展情况。 请思考该局长授权的方式及其优缺点。
2、横向结构(分部结构)
反映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 间分工协作的来往关系。 按地区划分。如公安系统、税务系统、教育系统 等。 按服务对象划分。如国家外国专家局、老干部局、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公室等。 按行业和产品类型划分。如归国家部委管理的国 家轻工业局、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冶金工业局、 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纺织工业局等。
MPA《公共管理基础》(基础理论和试题)

A. 部门间垂直领导关系与水平领导关系并存
B. 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 C. 有利于克服政出多门 D. 有助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第三章 公共决策
一、思考题 1,名词解释: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2,何谓决断子系统?简述其特点和作用。 3,简述行政决策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4,群体决策的优势何在? 5,多数规则有哪几种变异形式?
MPA辅导班 《公共管理基础》讲义
开篇叙述
A、关于MPA
MPA 是 公 共 管 理 硕 士 (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的英文缩写。 MPA 学位教育培养的是从 事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为 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机关和非营利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 共政策、公共事务或公共管理理论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 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政 策分析者。 MPA属职业背景教育,学习方式以在职学习为 主,强调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实施专业学位教育,教学 方法采用课堂讲授、问题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及社 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教学目的在于公共管理实际能力的培 养和训练。
6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后,管理学应运而生,形成了独立 的科学学科。
7,最早系统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 8,魏劳毕(魏洛比)(William F. Willoughby )、古德诺、 怀特、戈德特纳的“行政”观
9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把“经济人”假设引 入政府行为理论
10 ,泰罗 —— 科学管理原理; 法约尔 —— 管理五职能说和 14项一般原则; 梅奥——霍桑试验; 巴纳德——动态平衡 理论; 西蒙——决策理论; 麦格雷戈——X-Y理论; 马斯 洛——需要层次理论; 科斯——新制度经济学派; 韦伯— —科层制; 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 亚当.斯 密——经济人理论和分工理论;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完整版)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一.公共管理的含义: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历年真题考察过)(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历年真题考察过)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
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务课件

镇政府
乡政府
民族乡政府
街道办事处
3、政府部门内设机构
国务院行政机构层级图 国务院
部级或 副部级
部、委、办、行、署、局、室
司局级
司、局、厅、室
处级
处、室
3.1、省级人民政府层级图
省级人民政府层级图
省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厅局级 处级
厅、局、委、办 处、室
地市级 处级 科级
3.2、地市级人民政府层级图
❖
简单地说,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
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
殊的人群体系。
❖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事务、协调社会公 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即包括政府组织,
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
❖ 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 公共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部门组
2.1.2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科层组织
❖ 科层组织是一种以等级为根底,信息从下向上流动, 命令从上向下发出的“金字塔〞式结构。
❖ 科层组织〔bureaucracy〕,又称“官僚政治〞,这 个术语是行政人员的集合名词,指行政的任务和程 序。它也常被用于表示行政人员之缺乏效率和不 适当地行使职权,因此,它已变成一个贬义词。
2.2.2 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
❖免费搭便车现象 free rider
❖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经济学中把不承担任何本钱而消费或使用 公共物品的行为称为免费搭车行为,有这种 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 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 搭便车现象。
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区别
“经济人理性〞 前提 个人偏好 市场交易 私人选 择〔市场选择〕 目的 实现某一市场价格下某 种产量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