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康复的临床意义

温 丽
翁 l
一
盆底肌 肉功 能锻 炼对轻 中度压 力性尿 失禁康复的临床 意义
( 山西太原 市 第二人 民 医院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2 )
,
.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盆底 肌肉功能锻 炼对轻 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康复 的临床 意义 。方法: 根据在我院妇科 门诊 中7 8例被 确诊为轻 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 究 随 机 的将 患者分为研 究组和对照组 , 分析 统计对照组及研 究组在治疗前后 , 膀胱 残余尿以及 压力性尿失禁发生 的频率状况。结果 : 对 照组与研 究组之 间的差异显著 ( P< o 0 5 ) 。结论 : 盆底肌 肉功 能锻炼对 轻中度压 力性尿 失禁康复治疗有效。 【 关键 词】 盆底肌 肉锻炼 , 压力性尿 失禁, 康 复治疗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 选择 2 0 1 2 年1 月到 2 0 1 3年 1 2月在我院妇科 门诊 中7 8 例被确 诊为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 究 , 年龄2 6— 5 8 ( 中间年龄位 4 2 ) 岁 。按照来
院时间顺序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研 究组各 3 9例 , 分析统 计体重 指数 、 产次 、 年 龄、 经济 收入 、 文化水平等不存在 明显 的差异 ( P > 0 . 0 5 ) 。 1 . 2 研究方法 : 对在我院妇科确诊为轻 中度压力性 尿失禁 的 7 8例患 者进行前 瞻l 生 随机的对照研究 。研究过程 : 先给予患者安 慰剂治疗 , 并 且告诉 患者此 种药物 3 讨 论 尿失禁属 于女性 比较 常见的疾 病 , 压力性尿失禁是在腹部压 力突然增 加时导致 在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 的治疗效果 良好; 对 于研究组 患者 , 除 了给 予安慰 剂治疗 由括约肌的机 能不全所 引起 , 此 症状 多见 于产妇 以及老 年妇 女。 外, 还需要指导患者进 行盆底 肌肉的锻炼 : 在进行盆底肌 肉的锻炼前 , 先 叮嘱患者做 尿 液不 自主流 出, 但对患者 的社会交往及 日 常行 为和心 数次深呼吸 ( 腹式呼吸 ) , 使得全身肌 肉保 持放 松状 态。其 中盆底 肌 肉的锻炼 姿势 虽然尿失禁不能对患者 的生命安全造成威 胁, 会使得患者产生沮丧 、 焦虑和无助等情绪 , 对 患者 的生 活质量造 主要有坐位 、 站立 、 卧位等 。在此次研究 中, 患 者都采取 仰卧位 的姿势 。首先 , 要正 理都有很大 的影 响, 各 地 的患 病率 大概在 1 5 %一 5 0 %。诱发 的因 素主要 确判断需要进行锻炼的盆底肌群 , 并且指示患 者把中指及 食指置 在 阴道 内 , 在进行 成严重影 响。根据相关报 道 , 收缩肛门时 , 手 指四周能够感觉 到压力 的存在 , 就 能确定 是否 是正 确肌群 的 收缩。 和阴道分娩特别是多次分 娩以及手术助产相关 , 其次和 年龄也有 一定 关系 , 可能和 尿道 、 膀胱以及 其支托的组织功能发生退步相关 , 腹压 长期增加 在采取仰卧位时 , 要垫一软枕于头下 , 两 脚分开和 肩部保持 等宽 。两 膝弯 曲且稍微 雌激素水平 的下 降, 抬起 , 放松身体 , 收缩阴道 、 肛门, 并且保持 着收缩状态 。( 1 ) 在吸气 时候收缩肛 门 , 也会造成一定程 度的影 响。 关于非手术治疗压力性尿 失禁 的方 法有很多。其主要包括盆底肌 肉锻炼 、 生活 然后再收缩尿道 、 阴道, 此时存在着盆底肌被往上提 起感觉 ; ( 2 ) 在阴道 、 肛 门、 尿道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 、 生物 反馈训 练 、 膀胱训练 、 体外 功能性磁 波刺 激以及 收缩的时候 , 保持腹 部、 大腿部等盆底肌 除外 的肌 肉呈放松状 态 ; ( 3 ) 在持续 收缩状 方式干预 、 而对于盆底肌肉锻炼疗法治愈压 力性尿失 禁的有效 率报 道不一 , 其中 态 3到 5秒再缓慢的放松 , 其 间隔为 5到 1 O秒 . 在 确诊之 后开始 试行此 方法 , 根据 药物治疗等 , 0 %一 6 0 %出现不同程度 的改善 , 也存在治愈的相关报道 , 其治愈率 最高达4 6 . 8 %。 天数增加 , 慢慢 的提升锻炼 的次 数 , 并 且提 升收缩 持续时 间到每 次 8 一l O秒 , 约 l O 3 现在 , 盆底肌肉的锻炼大都用来预 防及治疗产后 的尿失禁 。 分 钟/次 , 2—3 0 : / 天, 以 4周 作 为 一 个 疗 程 。 尿失禁可 以分成压力性 尿失禁 、 真性尿失禁 以及急迫性尿失禁等 。对 于急迫性 1 . 3 评价方 法 : 自从确诊之后所有患者 每次疗程 结束都 要来我 院妇科 门诊做 当前主要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来进行治疗 。在急迫性尿失禁治疗 的方案 次压力性尿失禁 的检查 , 持续 随访 到 1 2周 。随访 测定 在接 受治 疗第 4周 、 第 8 尿失禁来说 , 由于医学模式开始向心理社会医学模 式的转变 , 为 了把心理 因素对 此次研 周、 第1 2周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无效率 、 有效率 、 治愈 率以及残 余尿量 等。疗 效判断 基础上 , 本研究采取对照组与研究组 均给予安慰 剂 , 并且安慰 剂 的给药方 的标准 : 依据排 尿记录中每 4周压力性尿失禁 出现次数所 减少 的比率来 进行判 断。 究影响减到最小 , 治愈 : 压力性尿失禁 出现的次数减少了 1 0 0 %; 显效 : 压力 性尿失 禁出现 的次数减少 法 和抗胆碱能药 物给药方法 相同。 参照此次研究 的结果 , 我们发现对于压力性 尿失禁 , 盆底 肌 肉锻炼能够 发挥很 了7 5 %; 有效 : 压 力性 尿失禁出现的次数减少 了5 0 %; 无效 : 压力性尿失禁 出现的次 根据时间的延长 , 膀胱残余尿量 的测 定结果对 照组 和研 究组 也存在 数减少 了 5 0 %以下。起效包括了有效 、 显效 以及治愈 。主要监测 的指标 : 压力性尿 大程度 的作用 , 着 明显 的差异 。在前 4周 随访 中, 可能因为患者 对盆底 肌 肉锻炼 了解不 多 , 患者没 失禁出现的频率以及残余尿量的监测 。 所 以, 初期 的疗效 受 到了影 响。 1 . 4 统计学方法 : 使用 E x c e l 在对获得 的数据建立数 据库之后 , 采取 S P S S 1 3 . 0 能够正确 的分辨所需要进行 锻炼 的相应 盆底 肌 群 , 还有患者没能够按照规定 的强度、 频率 以及持续时 间来进行锻炼 。经过细 心的指导 秩和检验 、 X 检验 , 以( P< 0 . 0 5 ) 表示差异存在显著意义 。 和讲解后 , 大多数患者都能按照规定有效地进 行盆底肌 肉锻炼 , 在研 究后期 得到 了 2 结 果 不错 的疗效 。所 以, 要增加医患之 间交流 , 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 从 而提 升盆底肌 肉锻 2 . 1 在接 受治疗 4 周 以后随访的结果 , 见表 1 。 在治疗 4 周后 , 分析统计对照组和研究组 , 在排 尿情况上 对照组 与研究 组存在 炼 的疗 效 。 4 结 论 显著的差异 ( P< O 0 5 ) , 残余尿量的测定结果没有 出现 明显差异 ( P> 0 . 0 5 ) 。 对 于女性轻 中度压力 性尿失禁 , 盆底肌 的锻 炼具有 良好 的治疗效果 , 但 是应该 表 1 治疗 4周的后随访情况 注意锻炼方法 , 坚持并且规律 的进行盆底肌锻炼 。克服 自 身存在 容易导致 压力性尿 失禁 的原 因, 调整 自己的生活 习惯 , 有利于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 参考文献 [ 1 ] 韩华, 闰萍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 制及临床 治疗进展 [ J ] .中国妇 幼保
盆底肌训练在防治孕产妇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He lh Ho ptlo u i t fNa j g Me ia ie st ,in s 1 0 2Ch n ) at s i fW x y o ni dc l a Ci n Un v r iy Ja g u 2 4 0 ia
摘 要 : 目的] 讨 盆 底肌 训练 在 防 治孕 产 妇 压 力性 尿 失禁 的 效 果 。 [ 法 ] 用 问 卷 调 查 、 话 访 视 , [ 探 方 采 电 回顾 分 析 妇 产 科 孕 期 检 查 并 分
采 用 中药 灌 肠 治 疗 C P 既 符 合 辨证 施 治 , 突 出 中 医特 O D, 又
色, 中药 灌 肠 后 , 效 成分 吸 收快 , 药 显效 迅 速 , 作 简便 , 效 好 , 操 疗
值得推广。
E ] 陈伊 娜 , 佩 芬.一 次 性 导 尿 管 在 直 肠 癌 放 疗 病 人 保 留 灌 肠 中的 6 陈
药 吸 收 总量 与动 脉 给 药 吸 收 总量 无 区别 l 。 _ 7 ]
理 , 0 9, ( 2 2 0 7 1 B): 2 6 31.
E] 詹 雅 琴 . 良 中药 保 留灌 肠 的疗 效 观 察 E] 浙 江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报 , 5 改 J.
2 0 3 ( ) 4 4—4 6 0 7, 1 4 : 9 9.
作 者 简介
赵 玉 兰 (9 3 ) 女 , 西省 大 同人 , 主任 护 师 , 科 , 事 16 一 , 山 副 本 从
护 理 管理 工 作 , 作 单 位 : 3 0 2 山 西 省 中 医 院 ; 丽 君 工 作 单 位 : 工 001 , 刘 00 1 , 30 2 山西 省 中 医 院 。 ( 稿 日期 ;0 0— 7—2 ; 回 日期 :00—1 一2 ) 收 21 0 9修 21 O 6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分析

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中轻度sui女性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
结果结束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率为35.3%,治疗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的痊愈率为3.9%,治疗总有效率为70.6%。
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痊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本组患者均进行集中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分娩对于盆底功能的影响、分娩后发生sui的原因、预防、病情以及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
1.2.2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在患者的阴道中插入重量适宜的个人专用的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使阴道哑铃有自阴道中滑出的倾向,使患者产生有力的感觉反馈,从而促进患者的绕阴道哑铃体收缩其盆底肌来维持阴道哑铃。
治疗中可逐渐增加阴道哑铃的重量,有利于增强患者静息肌肉的强度,2次/d,10min/次,连续治疗12周。
同时配合kegel功能训练,患者取常规仰卧位,屈曲双下肢进行肛门紧缩以及放松训练,并在吸气时用力收缩肛门,并保持5-10s,在呼气时尽量放松,间隔时间在5-10s左右,然后重复上述动作,快速收缩10次,持续作15-20min,3次/d,连续进行12周。
上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
1.3疗效评价治愈:各项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改善;显效:患者的病情积分减少了70%以上;有效:患者的病情积分减少了30%以上;无效:患者的病情积分减少了30%以下。
以治愈、显效和有效总比例为治疗总有效率。
3讨论sui多见于成年妇女,经产妇的发病率较高,虽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大部分患者难以启齿,且症状严重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可导致患者产生孤独、精神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及补中益气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体会

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及补中益气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体会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
艾灸结合盆底肌训练及补中益气汤治疗是一种针对这种疾病的护理方法。
在我工作的护理工作中,我对这种护理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护理体会。
我想说一下关于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
压力性尿失禁是由于盆底肌群及骨盆底结构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泌尿功能紊乱。
多数因肌肉松弛、肌力下降、无力、肌肉功能失常或缺乏而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所致。
所以,盆底肌训练就成为了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首要选择。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盆底肌训练对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有很好的效果。
我会向患者介绍一些盆底肌训练的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我会告诉患者,盆底肌训练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坚持不懈。
患者需要将盆底肌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且持续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我会每周跟进一次患者的训练情况,和她一起总结训练的效果,并根据效果调整训练计划。
除了盆底肌训练,我还会建议患者尝试艾灸。
根据中医的理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盆底肌的松弛有很大的关系,而艾灸有温经活络、理气行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盆底肌的状况。
我会向患者解释艾灸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她们正确进行艾灸的操作。
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过程中,我还会建议患者服用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药汤剂,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虚弱、气阴两亏的情况。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方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的护理方法,我还会积极引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饮酒、戒烟、减少咖啡因摄入等。
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对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护理的过程中,我不仅只是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还会主动与她们沟通、聆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所面临的困难。
我会通过耐心倾听和沟通,帮助她们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与随访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与随访作者:蔡月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40期保守治疗盆底肌训练(PFMT)盆底肌训练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已为众多的荟萃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所证实。
此法方便易行、有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
停止训练后疗效的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
每天训练3~8次,持续>8周或更长。
盆底肌训练也可采用特殊仪器设备,通过生物反馈实施。
与单纯盆底肌训练相比,生物反馈更为直观和易于掌握,疗效与单纯盆底肌训练相当,或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并有可能维持相对长的有效持续时间。
阴道重锤训练原理:阴道内放入重物(20g或40g),为避免重物脱出而加强盆底肌收缩,以训练盆底肌。
疗效:尚有争议,有作者认为可能与盆底肌训练基本相当。
此类治疗一般依从性较差,对重度尿失禁疗效不佳。
不良反应:腹痛、阴道炎和阴道出血等。
电刺激治疗原理:①电流反复刺激盆底肌肉,增加盆底肌的收缩力;②反馈抑制交感神经反射,降低膀胱活动度。
疗效:报道差异较大,尚需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研究。
不良反应:阴道感染、出血、会阴部不适及皮疹等,部分患者不易接受。
磁刺激治疗原理:与电刺激治疗原理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治疗是利用外部磁场进行刺激。
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主、客观症状。
但应用时间较短,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不良反应:尚无有关并发症的报道。
药物治疗主要作用原理在于增加尿道闭合压,提高尿道关闭功能,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选择性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激活尿道平滑肌α,受体以及躯体运动神经元,增加尿道阻力。
不良反应:高血压、心悸、头痛和肢端发冷,严重者可发生脑卒中。
常用药物:米多君、甲氧明。
米多君的不良反应较甲氧明更小。
2000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禁止将去甲麻黄碱用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
疗效:有效,尤其合并使用雌激素或盆底肌训练等方法时疗效较好。
针灸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

针灸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摘要】对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针灸配合盆底肌训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针灸可以帮助改善盆底肌的功能,加强肌肉的收缩和控制能力。
盆底肌训练可以进一步强化盆底肌肉群,提高尿液控制能力。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配合盆底肌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机制可能涉及神经调节和肌肉功能的改善。
临床实践中,医生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针灸配合盆底肌训练在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未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针灸,盆底肌训练,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治疗机制,实践经验,价值,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患者咳嗽、笑、运动或其他活动时出现尿液不由自主流出的一种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女性盆底肌群的功能异常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盆底肌群是支撑膀胱、子宫和肠道的重要肌肉群,对维持尿液憋涵和控制排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妊娠、生育、手术等因素的影响,盆底肌群的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尿失禁等症状的发生。
1.2 针灸在盆底肌训练中的作用1. 改善盆底肌肌力: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促进盆底肌肌肉纤维收缩,增强肌力,提高盆底支撑功能。
2. 调节盆底肌张力:通过针灸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平衡盆底肌肌张力,改善盆底肌肌肉紧张过度或松弛不良的情况,提高盆底肌张力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3. 促进血液循环:针刺可以扩张微血管,增加盆底肌血流量,改善组织供氧供血情况,促进盆底肌的新陈代谢,加速废物排泄,有利于盆底肌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4. 缓解盆底肌痉挛:针灸可以调节神经末梢兴奋性,消除肌肉痉挛,改善盆底肌的紧张状态,缓解盆底肌肌肉疼痛和不适感。
针灸在盆底肌训练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提高盆底支撑能力,对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如果出现咳嗽、大笑、喷嚏等动作时,也就是腹压增加,会导致尿液流出,但不存在逼尿肌收缩的情况。
此类病症常见于女性,与盆底肌松弛、膀胱支持组织松弛有着密切关系。
导致盆底肌松弛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伤、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韧带萎缩等,咳嗽、便秘等也是病情的主要诱因。
压力性尿失禁给病人带来了严重困扰,无论是在家庭、事业,还是在生活方面,都无法保障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要为病人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办法,加强疾病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解决生活难题!1、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1)定时排尿医生应建议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定时排尿,每2~4小时内排尿一次,使其能够养成按照排尿时间排尿的习惯。
定时排尿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排尿具有规律,尤其是对于虚弱的老年人或者卧床不起的老年人而言,更具效果。
(2)膀胱训练膀胱训练与定时排尿目的大致相同,但在膀胱训练时可适当的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通过此种治疗方法能够使得患者膀胱延迟排尿,逐渐拉长实际排尿时间,对于混合性尿失禁患者起着重要疗效。
(3)盆底肌复原盆底肌复原主要是提高盆底肌群的张力,使得尿道外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增加尿道关闭压,对压力性尿失禁防治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预防盆腔内脏器的脱垂问题。
如果尿道括约肌发生了收缩时,膀胱逼尿肌会出现反射性松弛,通过盆底肌复原训练,促进膀胱逼尿肌松弛,从而有效减缓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症状。
在年轻女性中选择盆底肌复原训练效果更为优异,这主要是由于年轻女性能够在锻炼中对盆底肌肉群进行精准训练;老年患者的锻炼顺应性较差,在锻炼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辅助训练,包括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从而对盆底肌进行精准训练。
盆底肌训练对于轻度解剖型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最为优异,如果患者属于固有括约肌障碍型压力性尿失禁,则无明显的治疗效果。
对于急迫性尿失禁以及混合性尿失禁,也可选择盆底肌训练;而男性前列腺术后尿失禁采取盆底肌训练也有一定效果。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的效果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12-02T07:02:50.57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8月15期作者: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的效果朱昕悦蔡施文[导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的效果朱昕悦蔡施文(昆山市妇幼保健所孕产保健科;江苏苏州215300)【摘要】目的:分析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促进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的效果。
方法:抽取我所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产后42天检查中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顺产健康初产妇60例,按照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其划分为2组——对照组(包含30例,采取常规治疗与基础盆底肌力锻炼干预)、观察组(包含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盆底肌康复训练与盆底康复治疗仪)。
从两组产妇产后2个月的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力恢复状况等指标进行观察。
同时,以随访的形式,对其产后6个月的尿失禁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
结果:从两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率上来看,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恢复状况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在产后6个月随访中,观察组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情况优于对照组。
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盆底肌康复与盆底康复治疗仪能够有效地促进产后盆底肌力的康复,使得产妇压力性尿失禁情况得以改善,且并发症发生可能性降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频脉冲;盆底生物刺激反馈;盆底肌力;康复效果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针对压力性尿失禁进行诊断是研究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尿垫实验,以及盆底肌力实验等方式进行确认[1],但这种诊断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在进行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估时主要根据患者的主诉作为评估方案,所以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并且在对患者骶肌力进行检测,是仅仅能够反映患者的肌力状况,而应用尿垫试验,虽然能够准确地评估内的实际功能以及胀气部位,但这一处理方式不仅十分繁琐并且检测时间较长,所以在临床上的应用整体来说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15T11:19:28.93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作者:程双霖
[导读] 探析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
江西省乐平市妇幼保健院江西乐平 333000
摘要:目的探析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01例,其中仅应用安慰剂治疗的50例患者为常规组,应用盆底肌训练治疗的51例患者为干预组。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h漏尿量和漏尿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盆底肌肌力明显提高(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1h漏尿量、漏尿次数和盆底肌肌力的差异明显(p<0.05)。
结论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不仅可减少患者的漏尿量和漏尿次数,还可提升患者盆底肌的肌力,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轻度;中度;盆底肌训练
压力性尿失禁指的是咳嗽、喷嚏、大笑或运动等增加腹压后,导致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漏出,是一种常见于女性的疾病,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6.01%~29%[1],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盆底肌训练于1948年被提出,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
笔者进行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01例,均符合中华泌尿外科学会2011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及以下纳入标准:心脑肝功能功能正常、精神正常;并将盆底完全去神经支配、严重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其他原因引起的尿失禁、正经直肠、阴道和尿道治疗其他疾病及精神障碍的患者排除。
依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1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为50例和51例。
常规组患者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32岁和75岁,平均年龄为(49.73±6.18)岁;轻度和中度分别为22例和28例;最短和最长病程分别为6个月和12年,平均病程为(5.79±2.32)年。
干预组患者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31岁和75岁,平均年龄为(49.71±6.20)岁;轻度和中度分别为22例和29例;最短和最长病程分别为7个月和12年,平均病程为(5.81±2.35)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明显(p>0.05)。
1.2治疗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安慰剂治疗,并告知患者安慰剂治疗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良好的效果。
干预组:行盆底肌训练治疗:嘱患者排空膀胱,取其舒适的体位,指导患者进行深而缓的呼吸、收缩肛门和尿道,持续5s、松弛5s,重复进行10min的治疗,训练的时间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每天进行4次训练,即7点、12点、18点和22点各训练1次,进行连续12周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1h漏尿量、漏尿次数及盆底肌肌力的变化。
1h漏尿量行1h尿垫试验[3]测量,即检查前称重和记录干净尿垫的重量;嘱患者将500ml的无钠液体于15min内喝完,先进行半小时的步行、上下爬一段楼梯的运动,再进行10次坐下站起和使劲咳嗽,然后进行1min原地跑步、5次弯腰捡小物体和1min流水洗手;取出尿垫称重,将干净尿垫的重量减去为1h漏尿量。
盆底肌肌力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压力治疗头进行检测,可分为0~Ⅴ六个级别,分别记为0~5分,评分的高低与患者盆底肌肌力的高低呈正相关[4]。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分析和处理。
p<0.05,差异明显。
2.结果
2.11h漏尿量、漏尿次数及盆底肌肌力:两组患者治疗后的1h漏尿量和漏尿次数少于治疗前(p<0.05),盆底肌肌力优于治疗前(p <0.05);且干预组患者治疗后1h漏尿量和漏尿次数更少(p<0.05),盆底肌肌力更优(p<0.05)。
详见表1。
表1:1h漏尿量、漏尿次数及盆底肌肌力的对比(x±s)
注:组内相比,*p<0.05;组间治疗后相比,#p<0.05。
3.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病因是患者盆底肌肉过度松弛、尿道括约肌退行性病变和雌激素减少,有轻度、中度和重度之分,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以药物及物理方法为主,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物理治疗方法主要有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和磁刺激治疗,其中盆底肌训练最为常用。
盆底肌肉训练是通过自主、反复进行盆底肌肉群舒张和收缩的训练,加强支持子宫、膀胱、尿道及直肠等盆底肌肉的张力,促使盆底肌力和尿道阻力的恢复,多用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是一种简单、经济、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治疗方法,且物理治疗的安全性高,于2017年被欧洲泌尿外科协会指南推荐为保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线方法[5]。
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应用盆底肌训练治疗
后,1h漏尿量和漏尿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盆底肌肌力明显提高(p<0.05)。
综上所述,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比较高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夏兆新,薛宁,张秀丽等.腹针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9):55-56.
[2]武静文,卫英,晁阳等.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0):1967-1969.
[3]郑慧敏,徐世芬,尹平等.电针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2):191-193,209.
[4]史蕾,胡然,张艳平等.髋部肌肉锻炼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6(23):408-411.
[5]刘霞,植枝福.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肉训练对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6,25(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