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_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及应用
石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石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1.一种柔性石墨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2.高纯细粉鳞片石墨粉加工工艺及系统3.环保回收式柔性石墨填料4.一种石墨润滑剂5.使用通孔石墨组合电极的铝箔扩面侵蚀方法6.一种含鳞片石墨的炭电极的生产工艺7.人造石墨的制造方法8.高密度、高强度、耐磨石墨材料及其生产工艺9.炉底辊石墨碳套及其浸渍处理方法和专用设备10.基于醇水替换在高序热解石墨表面形成纳米气层的方法11.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及制造方法12.用于合成半导体金刚石的石墨材料以及由该材料制备的半导体金刚石13.脉冲式电极法制备纳米石墨碳溶胶14.由纳米石墨碳溶胶制备纳米石墨碳粉的方法15.一种改性石墨及其制备方法16.可热膨胀的石墨-添加化合物在制造防火密封件中的应用及其制造方法17.金属石墨材料及其生产方法18.纳米多孔石墨的制备方法19.多孔石墨的挤出成形方法20.多孔石墨基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1.树脂粘结的石墨材料,制造一种树脂粘结的石墨材料的方法以及这种材料的应用22.膨胀石墨导热板及其制造方法23.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24.石墨化阴极生产工艺25.显像管管锥内涂石墨的喷涂方法26.复合聚吡咯层的燃料电池石墨极板的制造方法27.纳米碳与石墨碳混合材料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28.一种高导热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29.锂离子电池用天然石墨的表面处理方法30.毛细管电泳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线联用接口装置31.石墨尾矿环保陶瓷生态砖32.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制造方法33.一种膨胀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34.氯化钙-膨胀石墨混合吸附剂35.高纯石墨碳材连续生产工艺方法及设备36.低温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37.一种制备纳米石墨粉的方法38.高纯度石墨提纯工艺39.微晶石墨提纯方法40.微晶石墨提纯辅料的配方41.一种稀土金属石墨电解槽42.用于碳和石墨的基于沥青的高闪点浸渍剂和方法43.碳和/或石墨电极柱的螺纹连接44.使用硫酸双氧水制造低硫可膨胀石墨的方法45.碳纳米管银石墨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46.点状石墨铸铁及其生产方法47.一种含有片状纳米石墨的润滑油48.串接石墨化炉生产阴极炭块的方法及构造49.测定石墨电极电阻率的方法及所用的装置50.Ni/石墨(Ba-x-y,Srx,Pby51.一种石墨双极板的表面处理方法52.一种填充石墨润滑母料及其生产方法53.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54.用石墨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提高液体热导率55.石墨轴承的制造方法56.高耐热膨胀石墨板材及高耐热排气垫片57.石墨颗粒58.一种纳米镁/石墨复合储氢材料及制备方法59.含铅、砷、锡D型石墨铸铁60.一种改性天然石墨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61.使用新的催化方法生产金刚石的工艺以及处理在合成中使用的石墨和催化剂的混合物的新方法62.高石墨质阴极炭块生产方法63.放电加工用石墨电极消耗率的精确测量方法64.通过内层电子激发由石墨制造钻石的方法65.高性能石墨制品注凝成型工艺66.改性纳米石墨薄片导电母料及其制备方法67.在高温下使用的带金属套的柔性石墨密封件68.具有金属基板和石墨散热片的复合散热设备69.一种掺石墨的导电混凝土的制备方法70.含有膨胀性石墨的阻燃防火纸及其制造方法71.用于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基体和高导热率增强复合材料的沥青基石墨织物和针剌毡72.镀铜石墨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73.镀铜石墨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74.膨胀石墨制针织纱以及压盖密封垫75.石墨制品的制造方法76.由较长和较短的石墨片制成的散热器77.一种可膨胀石墨纳米防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78.由膨胀的石墨制造成形体的方法79.铝电解槽用石墨化阴极炭块及其制造方法80.石墨层状燃料电池板81.耐热膨胀石墨片材82.膨胀石墨/二硫化钼复合固体润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83.一种半石墨预焙阳极的生产方法84.石墨电解负极棒85.挠性高纯度膨胀石墨片及制造及采用该片的石墨坩埚衬垫86.高石墨阴极炭块及其生产方法87.增强型石墨密封垫板及其制备方法88.一种Ni-Al-石墨自润滑材料的石墨自球化处理方法89.一种Ni-Cu-石墨三元合金中石墨的球化处理方法90.一种提纯土状石墨的方法91.锂二次电池负极用石墨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92.爆轰法制备纳米石墨粉的方法93.聚合物复合石墨氧化物超薄膜的制备方法94.一种可用在超高真空环境下的碳石墨材料处理工艺95.用各向同性石墨模具浇铸合金的方法96.石墨纳米纤维的制造方法、电子发射源以及显示元件97.金属——绝缘——石墨化碳场效应管98.可热膨胀的硫酸-石墨颗粒的膨胀性能的调控方法以及这种产品的用途99.真空下在各向同性石墨模具中离心浇铸具有更好的表面质量、更高的结构完整性和更高机械性能的镍基超耐热合金100.中间相小球体的石墨化物、使用它的负极材料、负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101.石墨纤维场电子发射102.石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103.石墨实体的挤出成形104.膨胀石墨—酚醛树脂基活性炭复合材料105.人造石墨质粒子及其制造方法、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负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106.石墨颗粒的表面改性方法107.使用石墨毯的碳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108.一种制备核反应堆用石墨表面抗氧化涂层的方法109.一种石墨化孔壁结构、高度有序的纳米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110.氟化石墨的低温生产方法111.降低石墨润滑剂摩擦系数的方法112.抑制高压跳火电流的氧化铁高阻石墨材料及其用途113.石墨/酚醛树脂/(Ba-x-y,Srx,Pb114.锂离子二次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氧化成膜改性方法115.一种改性石墨的制备方法116.一种可通过焊接形成石墨钢堆焊金属的焊条117.阳极石墨电极氧化法制备纳米石墨碳溶胶118.天然鳞片高纯石墨的提纯方法119.超低微量元素膨胀石墨的制造方法120.沥青石墨管材及生产方法121.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使用的石墨粉及制备方法122.石墨电级的浸渍处理法123.一种燃料电池石墨极板的制造方法124.表面石墨化的中间相炭微球及其制备方法125.制备核反应堆用石墨表面抗氧化涂层材料碳化硅的方法126.Cu-石墨、Ag-石墨、CuAg-石墨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127.石墨的低温合成方法128.石墨/聚丙烯酸钾导电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129.石墨/有机钼润滑油剂的制备方法130.二极管加工焊接方法及专用碳精石墨焊接板131.水泥基石墨钢纤维复合导电材料制备方法132.一种轴承滚动体温锻用石墨复合润滑剂及其使用方法133.新型双层石墨棒可调谐光纤光栅模板及其制备134.用作燃料电池部件基底的石墨制品135.射频法碳纤维石墨化生产工艺及生产系统136.天然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造方法137.人造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造方法138.金属石墨电刷以及包括该金属石墨电刷的电动机139.灰铸铁的石墨结构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记录介质和评价体系140.高真空平板石墨加热炉141.一种制备金刚石、石墨或其混合物的方法142.碳纤维石墨化加工微波热反应装置及加工工艺143.聚芳硫醚/石墨纳米复合双极板及其制法144.用于水泥窑的含石墨未烧耐火砖及其应用145.基于石墨薄片和氟聚合物的微复合物粉末以及用这种粉末制造的物体146.液相法提纯石墨的制备工艺147.晶体球化石墨的生产制备工艺148.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复合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149.一种表面涂有石墨涂料的CO气体保护实芯焊丝及制造方法150.一种制备真空镀膜用石墨坩埚的方法151.一种制造纤维状银石墨/银触头的加工方法152.爆轰裂解可膨胀石墨制备石墨微粉的方法153.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石墨板双极板的改进结构154.电弧炉的石墨电极155.可膨胀石墨填充高密度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156.石墨填充聚四氟乙烯纤维盘根157.煅烧焦石墨化方法及煅烧焦石墨化炉158.一种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生产方法159.复合石墨颗粒及其制造方法、使用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和锂离子二次电池160.石墨铅笔分类(按硬度HK分)的色彩图案标识法161.特种水基高效石墨润滑剂162.一种纳米碳纤维/石墨毡复合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163.金属石墨电刷及具有金属石墨电刷的马达164.一种碳纤维连续石墨化的方法及其装置165.一种生产石墨化纤维的方法及装置166.一种分离苯/环己烷的石墨-聚乙烯醇渗透蒸发膜的制备方法167.一种用热解石墨材料制造大功率电子管栅极的方法168.柔性石墨热管理装置169.柔性石墨材料上的碳质涂层170.高石墨含量聚四氟乙烯线的加工方法171.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172.生产稀土金属用石墨阳极抗氧化涂层173.膨胀石墨制品的制造方法174.合成金刚石用石墨片及其制备方法175.膨胀石墨负载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制备方法及应用176.一种QTi-石墨半固态浆料制备方法177.石墨件专用加工设备178.石墨环装配工具179.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石墨三相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180.有新型密封结构的石墨热管换热器181.无缝钢管轧制芯棒石墨润滑系统182.石油焦石墨化制备的增碳剂及石油焦石墨化装炉工艺183.一种用于制作新的碳石墨电极接头栓的原料配方184.含硼石墨及其它的制备方法185.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石墨纳米微片三相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186.装有石墨热管的热管换热器187.燃料电池石墨板或碳扩散层材料电阻率的测量装置188.一种高强度炭/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189.一种改性天然石墨球的制备方法190.从废旧碱性锌锰电池中提取金属铟和石墨的方法191.聚合物/氧化石墨纳米抗凝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192.一种用电弧放电制备纳米多面体石墨球的方法193.一种石墨制品及其制造方法194.采用超声分散技术制备聚合物/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195.薄膜状石墨及其制造方法196.奥氏体系耐热球状石墨铸铁197.聚合物/石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98.二合一氯化氢石墨合成炉系统的优化设置方法199.二次焙烧与石墨化系统及二次焙烧与石墨化工艺方法200.以石墨为基底的散热座及其石墨的制造方法201.艾奇逊石墨化炉生产石墨化石油焦工艺202.一种具有电磁特性的石墨粉末的制备方法203.原位非接触探测MOCVD石墨温度分布的方法204.石墨舟及用该舟将WO+C+H直接碳化生产碳化钨的方法205.一种批量加工燃料电池石墨板流场的方法206.一种可膨胀石墨-胶粉体系薄层隧道防火涂料207.使用膨胀石墨和蛭石生产复合物品的方法208.耐用石墨体及其生产方法209.在固态下制备石墨结构空心碳纳米球的方法210.一种高导热石墨泡沫材料及其制造方法211.石墨导电乳胶漆及其用途212.液体石墨213.碳纤维石墨银基复合材料电刷214.新型半石墨化碳氮化硅砖及其制造方法215.高体密半石墨质阴极炭块及其生产方法216.石墨颗粒217.导电过滤石墨纸218.可膨胀微粉石墨的制备方法219.高起始膨胀温度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220.一种模拟高温气冷堆乏燃料元件球基体石墨的剥离方法221.用于刹车片的颗粒石墨及其制备方法222.石墨及含石墨制品抗氧化剂223.一种制备石墨基集流体的方法224.聚酯/石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25.一种QTi-石墨半固态浆料机械搅拌制备方法226.金属石墨质电刷227.用于石墨加工机床水帘密封机构的过滤装置228.聚酰胺/石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29.可变密度石墨发泡体散热器230.一种连续润滑结晶器用石墨环231.聚酯/石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32.聚酯/石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33.石墨加热带快冷式锌熔炉234.改性膨胀石墨母料及其制备方法235.石墨质电刷及具备石墨质电刷的电动机236.一种钢铜石墨复合板铸轧复合方法及装置237.一种钢铝石墨复合板铸轧复合方法及装置238.以三氟化氮为氟化剂合成氟化石墨及氟化碳的工艺239.一种钢铝-石墨固液相复合板的后处理方法240.一种降低钢铜石墨复合板界面残余应力的方法241.改善涂层对柔性石墨材料粘合力的方法242.显像管玻壳石墨涂层喷砂清理工艺243.天然石墨超高纯度提纯工艺244.一种石墨粉表面化学镀银制备导电胶的方法245.具有壳-核结构的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246.膨胀石墨薄片247.固定式膨胀石墨灭火装置248.人造石墨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人造石墨炭负极材料249.一种改性酚醛树脂/石墨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250.一种嵌入式石墨换向器251.一种铜基石墨与锆粉末冶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252.石墨电极的端面密封件253.石墨基电磁屏蔽复合涂料及其制备方法254.石墨粉化学镀铜工艺255.粉状石墨和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256.脱油沥青制备微米石墨球的方法257.超大型高炉用高导热高强度石墨砖及生产工艺和应用258.纤维增强石墨橡胶板及其制备方法259.用于电热还原炉的石墨电极、电极柱和生产石墨电极的方法260.石墨模具261.大直径管状半石墨炭电极的生产方法262.一种导电陶瓷/石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263.一种用于减少石墨电极消耗的保护涂料及制作方法264.双端面平衡密封石墨泵265.用于减少石墨电极消耗的保护层的处理工艺及装置266.降低燃料电池石墨板透气性的处理方法267.一种铝石墨半固态浆料的电磁机械复合制备方法268.一种铜石墨半固态浆料的电磁机械复合制备方法269.一种阳极钢爪蘸覆石墨的方法270.树脂浸渍的柔性石墨制品271.石墨质材料及其制造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其材料和锂离子二次电池272.用电煅炉生产石墨碎和石墨化焦的方法273.石墨/金属-核/壳结构粉体及其制备方法274.一种含有掺杂剂元素的石墨靶材的制备方法275.大规格铝用高石墨质阴极炭块及其生产方法276.一种燃料电池用柔性石墨材料两面带沟槽极板的制造方法277.一种铸造炉出口的铜管石墨模具及其使用方法278.用氧化物溶液浸渍石墨碳套处理方法279.柔性石墨材料的处理及其方法280.有机物/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储热装置281.掺杂铬的非晶态石墨减摩镀层及其制备方法282.一种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高性能金属/石墨复合对电极及其制备方法283.爆轰制备片状纳米石墨粉的方法284.一种生产石墨化纤维的方法及装置285.石墨-触媒复合片结构及其加工方法286.航空设备用石墨、聚苯酯填充聚四氟乙烯阻尼器材料及制备方法287.硅片生产中使用的石墨舟288.高比表面鳞片状石墨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电容器289.一种窄孔径、石墨化度高的中孔炭的制备方法290.具有金属基底和石墨翼片的复合散热器291.一种合成金刚石用石墨与触媒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设备292.石墨加热炉293.钛硅碳/石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294.将石墨换向器的石墨片焊接在铜基座上的加工工艺295.用于水域吸附油污的磁性膨胀石墨及其制备方法296.制造磁性石墨材料的方法以及由其制造的材料297.一种用于砌筑高炉炉身石墨砖与碳化硅砖的复合胶泥298.一种用于砌筑高炉炉身石墨砖的胶泥299.一种制备氮化铝/石墨叠层复合陶瓷材料的方法300.石墨铅笔的加工工艺301.一种孔径均匀的高导热石墨泡沫材料的制造方法302.石墨基高电导复合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303.提高电弧炼钢用石墨电极性能的浸渍型抗氧化剂304.石墨电极抗氧化涂层及制备工艺305.一种石墨清洗装置306.超支化聚胺酯/蒙脱土/石墨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307.一种镀银石墨及其制备方法308.水帘式专用石墨雕刻机309.膨胀石墨/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10.铝用石墨阳极及其制备方法311.串接石墨化炉热处理石墨粉的方法及其石墨坩埚312.燃料电池石墨复合流场板及制造方法313.用膨胀石墨或柔性石墨纸制备碳化硅制品的方法314.纳米膨胀石墨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315.高导电性聚酰胺/石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16.耐久石墨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317.一种银/石墨电触头的制备方法318.锂离子电池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319.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320.双石墨电极通脉冲直流偏置电流制备纳米石墨溶胶的方法321.鳞片石墨制品及其制造方法322.具有可压缩石墨接合填充料的熔炉膨胀接合部以及该填充料的制造方法323.高阻燃性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324.一种制备膨胀石墨的方法325.膨胀石墨基复合材料双极板及其制备方法326.含多功能层状纳米石墨的聚合物泡沫327.复合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使用该材料的锂离子电池328.一种石墨-金属复合散热基材及其制备工艺329.锂离子动力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330.用于改善碲镉汞液相外延薄膜表面形貌的石墨舟331.一种聚苯硫醚树脂/石墨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332.一种钢铝-石墨复合板铸轧复合方法333.一种钢铝-石墨复合板铸轧复合方法334.一种钢铝-石墨复合板铸轧复合方法335.一种钢铝-石墨复合板铸轧复合方法336.高纯超细石墨微粒子黑底涂料生产工艺337.一种天然石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338.一种评价石墨和/或石墨化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339.一种含有石墨的锂二次电池负极及其制造方法340.颗粒材料的石墨涂层341.金属石墨复合式散热结构342.新型石墨电极343.石墨电极双螺纹梳加工机床344.彩色显像管外石墨接地用弹簧345.彩色显像管锥外涂石墨涂敷设备346.双头浮动列管式石墨换热器347.一种石墨组合电极348.强化传热石墨管空气预热器349.三流道石墨换热块350.上引连铸铜管结晶的石墨模具351.石墨纤维红外线加热灯352.一种抗折、防氧化及减小使用电阻的石墨电极353.石墨热管354.石墨换热管355.石墨波纹板356.用于电容器铝箔扩面侵蚀的石墨极板357.整体石墨反应罐358.二合一石墨氯化氢合成炉359.组合式二合一石墨氯化氢合成炉360.二合一石墨氯化氢蒸汽炉361.一种纤维增强石墨线362.具有石墨导电带的投影管363.内串石墨化炉364.多孔连体石墨坩埚365.用于自阻加热焊接不导电材料的复合石墨模具366.新型耐腐衬石墨阀门367.刮板式石墨蒸发器368.石墨复合件369.氢气脱胶用石墨板370.新型石墨润滑垫布371.稀土电解石墨棒负极372.石墨垫片373.鞋跟石墨模仿型雕刻机374.防止石墨极板两边漏电的阻流板375.真空高温连续式微晶石墨提纯生产设备376.组合卧式串接石墨化炉377.石墨润滑钢片密封装置378.横向加热平台石墨管379.碳-石墨转子电动燃油泵380.一种连续式工业化天然石墨提纯设备381.下拉自绕式柔性石墨组合捻线机382.石墨化炉石墨型移动输电装置383.高温石墨加热元件384.电绝缘内热串接石墨化炉385.石墨制外循环蒸发装置386.石墨舟皿387.整体连接式膨胀石墨非金属接地体388.石墨热交换器389.一种大功率电子管热解石墨栅极390.新型双层石墨棒可调谐光纤光栅模板391.高效节能石墨膨化炉392.带盖石墨坩埚393.内串石墨化炉供电装置394.槽型石墨舟皿395.正压式热回收石墨合成炉396.高压交联电缆用石墨粉涂覆装置397.浮法玻璃生产线锡槽的石墨内衬联接结构398.分体式石墨中套管399.移动整流台车与石墨化炉头电极的连接装置400.封接支架石墨止动器401.燃料电池石墨板或碳扩散层材料电阻率的测量装置402.内热串接石墨化炉用拼装式特大石墨构件403.连续化生产高纯石墨碳材的立式煅烧电炉404.音响功率放大电子管的石墨阳极结构405.石墨化电炉阴极炭块垫块406.石墨化炉制品串接的构造407.显像管锥体内涂石墨涂敷装置408.钢-石墨复合材料衬里管409.正压石墨氯化氢合成炉410.内衬石墨钢管411.四合一石墨盐酸合成炉412.加热石墨杯413.新型聚四氟乙烯石墨件414.石墨波纹板式换热器415.石墨件加工设备的钻头416.W型齿槽石墨复合垫片417.无缝钢管轧制芯棒石墨润滑设备418.磁力石墨插座和插头419.以板型石墨为主的电传导性涂料所涂布的板型发热体420.石墨-触媒复合片结构421.膨胀石墨复合型香烟过滤嘴422.一种精确定位柔性石墨密封核级节流装置423.石墨电饭锅424.铝电解的蘸石墨装置425.新型石墨件专用加工设备426.石墨件专用加工设备427.无木石墨绘画笔428.一种石墨单阴极组装块429.石墨舟430.串接石墨化炉外置跨接电极结构431.高导石墨管壳式换热器432.石墨加热带快冷式锌熔炉433.埋置换热器式石墨反应釜434.投光仪定位锥二重石墨涂敷装置435.一种用于原子吸收的电加热石墨炉炉体436.一种涡轮后腔进回油管石墨封严构件437.中频加热石墨炉胆盐浴炉438.一种水平连铸炉用石墨结晶系统439.石墨焙烧品端面加工组合刀具440.石墨刮板式蒸发精馏塔441.新型石墨刮板式蒸发器442.耐冲刷石墨材料443.高温石墨管道的热补偿机构444.内串石墨化送电曲线自动控制装置445.石墨化管446.推车式膨胀石墨灭火器447.炉头顶推的石墨化炉448.大直径石墨密封环449.三合节能石墨导电瓦450.新型石墨液体分布器451.用于石墨舟加热的电极引入装置452.不停电石墨电极压放装置453.可换管石墨换热器的密封装置454.石墨乳喷涂润滑装置455.组合列管式石墨热交换器456.新型石墨复合铸咀457.石墨散嵌铜合金轴承458.水润滑硅化石墨推力轴承459.镍石墨散嵌合金轴承460.耐高温、高压石墨塔461.高强度沥青石墨管462.大尺寸石墨电极463.炉筒内壁液膜保护下点火石墨合成炉464.方石墨电极465.钢骨架石墨管换热器。
表面活性剂软模板制备石墨烯/镍-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Ab s t r a c t : A w e l l — r e d u c e d g r a p h e n e wa s ma d e f r o m g r a p h i t e o x i d e u s i n g mi c r o w a v e i r r a d i a t i o n a n d t h e r ma l a n n e a l i n g
度 达到 l 2 . 9 6 Wh / k g 。 所 制备 的石 墨烯 /镍 铝层状 双金 属 氢氧 化物 复合 材料 提供 了高的 比 电容 、 充-
放 电循 环 稳 定性和 能 量 密度 。
关键词: 软模板 ; 表面活性剂; 石墨烯 ; 镍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超级电容器 中 图分 类 号 : O 6 1 4 . 8 1 2; 0 6 1 4 . 8 1 3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1—7 1 4 7 ( 2 0 1 3 ) 0 6—0 7 2 5—0 7 S y n t h e s i s o f Gr a p h e n e / Ni c k e l - Al u mi n i u m La y e r e d Do u b l e - Hy d r o x i d e Co mp o s i t e s Us i n g S u r f a c t a n t a s a S o f t Te mp l a t e a n d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郝丽娜【摘要】石墨烯属于一种二维晶体结构,它是由碳原子紧密堆积而成,其中有富勤烯、石墨以及碳纳米管等基本单元,这些都是碳的同位异形体.石墨烯在力学领域、电学领域、热学领域以及光学领域等都发挥出其优越的性能,因此,这一复合材料在当今已经成为了科学领域和物理学领域之中研究的焦点.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以及性能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石墨烯的应用与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Graphene belongs to a two-dimensional crystal structure,which is formed by the close packing of carbon atoms.There are basic units such as rich olefins,graphite and carbon nanotubes,which are allomorphs of carbon.Graphene has exerted its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mechanics,electricity,heat,and optics.Therefore,this composite material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physics.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graphene composites,and hope to help the applicationand research of graphene.【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9(045)009【总页数】2页(P128-129)【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表征;性能【作者】郝丽娜【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2 ;TM53因为石墨烯所具有的二维晶体结构是比较特殊的,所以其纵横比很高、电子迁移率也很高,这就使得石墨烯在储能领域之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复合材料》PPT课件

界面在复合材料中起到传递载荷、阻止裂纹扩展和调节内应力的作 用。
界面优化
通过改变界面形态、引入界面相容剂或采用表面处理技术等方法,可 改善界面性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03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原材料选择与预处理
增强材料选择
如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 优点。
医疗器械
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牙科 设备和医疗床等,具有轻质便携、X光透过性好 和耐消毒等优点。
能源领域
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风力发电机叶片、太阳能板 支架和石油管道等,具有耐候性强、抗腐蚀和轻 质高强等优点。
06
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型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
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 、电子等领域。
航天器结构
复合材料用于制造卫星、火箭和导弹等航天器的结构件,如碳纤维/环 氧树脂复合材料在卫星结构中的应用。
03
发动机部件
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叶片、机匣和涡轮等部件,提高发动
机的推力和效率,如陶瓷基复合材料在发动机热端部件中的应用。
汽车工业应用
车身结构
复合材料用于制造汽车车身、车门、车顶等结构件,具有 减重、提高刚度和耐撞性等优点,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高 端跑车和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外墙材料
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建筑外墙板、保温材料和装饰材料等,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和美观度 。
桥梁和道路
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桥梁结构、道路护栏和标志牌等,具有耐久性强、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
其他领域应用
1如网球拍、高尔 夫球杆和自行车车架等,具有轻质高强和良好的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pdfPPT课件

良好的热导性
某些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导性,适用于需要散热或传热的场合。
耐高温性能
通过选择合适的基体和增强材料,复合材料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 较好的力学性能。
电学性能
绝缘性能
大多数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适用于电气 和电子设备中。
后处理与加工
固化处理
对成型的复合材料进行加热或自然固化,使其达到所需的物理和化 学性能。
机械加工
对固化后的复合材料进行切割、钻孔、打磨等机械加工,以满足产 品形状和尺寸的要求。
表面处理
对复合材料表面进行喷漆、电镀、阳极氧化等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 性、装饰性等性能。
04
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力学性能
成型工艺
手糊成型
在模具上涂刷脱模剂,然后铺贴一层纤 维布或毡,再涂刷一层树脂,如此反复
直至达到所需厚度。
模压成型
将预浸料或纤维与树脂混合物放入模 具中,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固化成
型。
喷射成型
将树脂和固化剂分别通过喷嘴喷到模 具上,同时用喷枪将纤维切断并喷到 树脂中,形成复合材料层。
注射成型
将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后注入到装有纤 维的模具中,然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 下固化成型。
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基体材料
聚合物基体
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等,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韧 性。
金属基体
如铝、镁、钛等合金,具有高比强度和优异的导电导 热性能。
陶瓷基体
如氧化铝、氮化硅等,具有高温稳定性和耐磨损性。
增强材料
纤维增强材料
如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具有高比 强度和模量。
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 颗粒增强; 晶须
中图分类号: TG146.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3814(2006)01-0065-05
Pr epar ation Technologies for Aluminum Matr ix Composites
WANG Shuang-xi 1,2 , LIU Xue-jing2 SUN Jia-sen 2
Key wor ds: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fiber; reinforced particle; whisker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 料通过各种工艺手段复合而成。根据基体材料不 同, 复合材料包括三类: PMC (聚合物基复合材 料)、MMC (金属基复合 材料)、CMC (陶瓷基 复合 材料)。其中 MMC 具有耐高温、耐磨损、导电导热 性好、尺寸稳定、不老化等许多优良特性, 受到广 泛关注。MMC 的研究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 代初, 主要用 于航空航天 、军事等先进 技 术 领域。80 年代随着廉价增强材料和简单制备工艺 的突破, 使短纤维与颗粒增强 MMC 在工业领域 和民用方面实现了批量生产和应用。目前, MMC 有 铝 基 、镁 基 、钛 基 、高 温 合 金 基 、铜 基 等 多 种 材 料。铝基复合材料除具有普通 MMC 优良性能外, 还具有密度低、重量轻, 制造工艺、设备相对简单, 成本相对较低, 可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等特点, 成 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开发和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
2.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 国外投入大量财力致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摘要:纳米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技术的主流。
是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紧密联系的新兴高尖端科学技术。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等性能,自从2004年被成功制备出来,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研究热点。
由于石墨烯具有巨大的表面体积比和独特的高导电性等特性,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领域中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因此,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领域应用的研究是石墨烯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综述了石墨烯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电化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正文;一,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石墨烯是2004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二维平面复合材料,其特殊的单原子层决定了它具有丰富而新奇的物理性质。
研究表明,石墨烯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质,力学性能及可加工性。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是石墨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简单,快速,绿色地制备其复合材料,而又采用化学分散法大量制备氧化石墨烯,并采用直接共混法制备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AFM、SEM、FT-IR、TG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完全剥离,并在基体中分散均匀,而且两者界面相容性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通过高温热处理使复合材料薄膜在兼顾形貌的同时实现导电,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为2%(质量分数)时,其导电率为96.23S/cm。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和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烯和聚丙乙烯的复合材料。
研究表明PS微球通过公家方式连接到石墨烯的表面。
通过PS微球修饰后的石墨烯在氯仿中变现良好的分散性。
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同时PS的玻璃化温度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具有环境友好高效的特点,渴望被采用到其他聚合物和化合物来修饰石墨烯。
《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当今科研领域的重要方向。
其中,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电子、能源、生物医疗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就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及其潜在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一)制备工艺本研究所涉及的复合材料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其制备过程包括石墨烯与铜粉的混合、压制和烧结等步骤。
首先,通过湿化学法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并与铜粉在特定条件下混合均匀。
接着,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将混合粉末进行压制,使其成为预成形体。
最后,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完成材料的制备。
(二)制备参数的优化在制备过程中,我们针对石墨烯的含量、混合工艺、压制压力和烧结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我们得到了具有最佳性能的复合材料。
三、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一)微观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发现石墨烯在铜基体中分布均匀,且与铜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
此外,我们还通过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
(二)力学性能分析经过硬度测试和拉伸试验,我们发现石墨烯的加入显著提高了铜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与纯铜相比,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抗拉强度。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不同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存在一个最佳的含量值。
(三)电学性能分析通过电导率测试,我们发现石墨烯的加入对铜基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但过高的含量可能会影响复合材料中的晶界和结构完整度,导致电导率降低。
四、潜在应用分析基于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在力学和电学方面的优异性能,该材料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