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管理思想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其它类别的传统文化无法比拟的。儒家文化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而独领风骚,几乎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因此,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了解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在古代中国,历经两千多年的演变,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的理论形态,从来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儒家文化。大体说来,儒家文化主要经历了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四个阶段,反映了儒家文化从发生、发展、鼎盛到转型的整个过程。

一、儒家学说的基本范畴―――仁

(一)儒家仁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1、仁者爱人―――仁学的核心

孔子认为“仁”具有两重含义:一是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宗旨;二是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内心修养。

2、孝悌―――为仁之本

孔子既讲“泛爱众”,又讲“笃于亲”,这说明孔子的“仁爱”是有先后、远近、厚薄、亲疏的有差别的爱,而不是平等之爱。

3、忠恕―――为仁之道

在孔子那里,“忠”即“心”放于“中”,含有真心诚意、积极为人之意,包含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等一系列道德内容。

(二)以德治政与仁爱

孔子把自己关于仁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应用于政治领域,形成了德政、德化的伦理政治思想。

实行德政,孔子认为关键在于统治者的德性修养。实行德政,就必须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因此,加强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成为孔子仁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特别重视提高道德修养要靠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强调克己、修身的修养功夫,尤其是对那些居于上位的统治者。

(三)儒家仁学思想的影响

1、仁学思想的历史价值

(1)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互谅互让、互帮互助、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等高尚的道德风尚。

(2)在以人治为传统的社会里,仁政的施行有利于政治的清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安宁。

2、仁学思想的局限性

(1)仁学深深打上了统治阶级意志的烙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这一抽象概念的同时,提出不主张爱一切人,把人分为上智与下愚几等,这就是孔子仁学的阶级性。

(2)仁学中的道德思想对人民大众有一些虚伪性和欺骗性:如果说在统治清明的时期,用“仁”的标准来要求人民重视内心修养还情有可原,那么在处于暴虐和黑暗的统治之中时,对人民的这种要求就是一种愚民和残民的行为。

3、仁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继承和发扬儒家仁学思想的合理因素,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从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儒家学说的行为规范―――礼

(一)礼的发展进程

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在传统中国,上至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冠婚丧祭,无不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礼成为社会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礼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

(二)礼的作用与影响

1、历史作用:

(1)礼所区分的社会差异强烈地体现了古代的礼仪道德,培育了人们的礼仪观念。

(2)在古代社会里,人人都必须约之以礼,行之以礼。

2、局限性:

以礼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一套道德评价体系,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推行,“克己复礼”到了程朱理学就形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理论。

3、现实意义:

吸收传统礼仪中重教化、讲道德的精华,摒弃旧礼中维护等级、束缚个性、不思进取的糟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一)内容

1、修身

儒家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并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修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省”和“慎独”法

(2)“外求”法:“外求”

(3)“苦养”法:“苦养”

(4)“格物致知”法

2、齐家

“齐家”,就是治理好家庭。儒家认为家与国是紧密相联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3、治国平天下

儒家积极入世的政治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社会稳定;(2)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分裂;(3)主张富国、富民、强兵;(4)主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影响

1、历史作用:

(1)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前期和中期,对于巩固封建生产关系,稳定封建社会秩序,加强中央集权制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这种以修身齐家为基础的思想,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对中国人的道德人格以及家庭伦理关系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2、局限性:

(1)家礼中大量充塞着一些维护封建道德秩序的糟粕,过分强调上尊下顺的宗法等级制,“顺”的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培养出一种怯弱、驯服、畏惧的社会心理,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2)形成了中国古代重道德、轻法律,重了悟、轻逻辑论证的文化传统。

3、现实意义:

继承和发扬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增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