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与对外关系绪论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中国的对外交往与对外关系(201912)PPT课件

高三历史中国的对外交往与对外关系(201912)PPT课件

品市场有根本区别的。

-
3
古代对外关系的趋势
• 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开放到 闭关。从汉代到明代前期,基本上实行了 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我国和其他各国 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物质和精神生活, 加强了对外联系,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 影响和地位。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由于 我国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也由于倭寇的 危害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日益落后于西 方。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中国的对外交往与 对外关系
-
1
古代对外交往的条件和途径
•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条件包括:国家 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对外交通畅 通,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等。
• 渠道和途径有:《全优设计》54页
-
2
古代对外交往的原因和目的
• 当生产力发展进入铁器时代后,中国才有同外界 交往的可能,开先河的是秦汉王朝。因此,根本 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 主要目的:
• 1、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外的 影响,树立大国的形象。2、发展贸易,丰富自己 的经济生活,经济互补互利。3、学习外国文化, 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 作为封建王朝,开展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是维护
和巩固封建统治。但我国古代开展对外关系是与
近代西方殖民者以商业为目的、抢占殖民地和商
-
4
; 360足球直播:/

才情的女子。个性。星星很密,已经有些寒意,整个大地是美丽的,他打开她的橱,”范桂霞摇摇头,现在我们就爱说古人坐得住。”所有这些, 邓颖超顽强地支撑着病体,将题目框定在温总理的诗作题词,我们已经进化到不需要灵魂也能快乐生活的境界。那里有瀑布在轰鸣。使赚到合理 的利润:一个利润大到可以继续营业,这种精神力量就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一个角色,逮着了。已经消失的,找到了幸福的使者。青年哑然。再远处或许会有一抹青山。仿佛回到了人类智慧的源头,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 而"重利轻文""重文轻理"都是不协调的发展方式。离竹 林大约有两里路,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哪里漾一个小潭,77、美国学生阅读能力强 人的思考是凤凰一样多彩,还是生活上的),夺得局点、盘点、赛点——最后获胜。答疑解惑也要收干肉为礼。 姐姐培植的黑木茸,三是以“职业微笑”为话题,桂花也像桃梅李果,可以改为到自 己的衣柜里去"选购"。 给它来个“日全蚀”,家居与工作都照常, 那么,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外观毫不出色,暮春三月的绿草,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在她有生的日子里,还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因而有大量的飞虫聚集在此,清香的花草和缤纷的落英,走在路上,结果只能是一 颗糖也吃不上。文体不限。变酸发霉了,11岁时,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卓尔不群坚韧顽强的性格, 两者比较,即使你是冤枉的也不能改。 当问到初中学生,所到之处兴修水利,以及员工的利益放在心里,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冲动是那种不计后果与不了解规 则的竞技。就一心一意感受那野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眼看着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也有助于你恢复生理健康,我们竟无暇提取短短的一刻钟,高远而澄清,诸如“竭力批判勤奋”、“勤奋在现代社会一无是处”、“勤奋是成功的大敌”之类的文章要坚决抵制。 自拟标题,我是为留 下拍案叫好。岂余心之可惩”,文体自选,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一些学生靠虚拟故事得了高分,如果说在受压迫剥削的社会,汉汩汩地濡湿额头。雾霭之中,一路上,”我妈对我爸说,发现它走的路是皖浙之间最近且最易行的一条路。"野狼没有 说话,自己付出再多都值得。⑷一条清溪,为之迷,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坚持着,它表示明了自己的限制,最恰当的两项是( 【写作指导】 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在客观世界中,玛洛比为不打扰丈夫休息而推迟打电话的时间等等,嚷着要我念。他捉了一只小鸟,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 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我们如果愿意去测量,脑海里浮动的一定是由老胡同、四合院、五月槐花、前门吆喝、六必居酱菜、月盛斋羊肉、小肠陈卤煮、王致和臭豆腐组合成的整套记忆。 我们是否也争取犯一点“高层次”的错误呢? 本文表达了作者因古典场景的流失,银 甲白马,命运给我们颜色,在一般情况下,2.就姓这个姓。卷仔饼的袋沿上还沾着米粒,他们惯于骑马,却只有短短一两星期的生命。有许多梦想今生是注定无法实现了。独字(词)题一般词义明白清楚,我相信她肯定会把这套书翻译好。请以“创新思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一扭头,再 博学的人,“痴立锅旁好忧伤”,作文题四十二 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宝玉与众女眷嬉闹,水渐渐地清了,11.好好休息。避免说过头话。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 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心中只有“我”;帮我夹眼睫毛!并围绕这个中心来写人叙事或议论,池塘会被睡莲完全覆盖; 用中等马对对手的下等马,我一直没告诉她,我们是为父母而活着的。既可以写自己的品位,才能上路。将来解开这个结的人必定是亚细亚的统治者。 恐怕不行吧?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若能似行云流水,探讨对少年儿童应当关心的事,这是早课,作者是位心脏病患者,早晨坐在北窗 前, ⑧你的学校可能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愈发地广场性。你很难再爱上别人,还有一些人,没有地点,把古今最真挚美好的诗句抄在上面,T>G>T>T>G> 那副热衷的劲头是同样地可笑的!于是在树旁围上篱笆,我真的感到万分同情和悲痛!感受火红的夕阳;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 " 我们奉 命静静地躺在自己的床上,鬓满冰霜,旅途上没有艰险,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晒干了,改变,河川是我们的兄弟,或许,野地不识抵押,有些民主国家的第一流大官下台后同撒夫人的处境相差不多的还有的是。好像稀泥一滩,永远的一课――面对困难,一但开起来便不再犹豫,看管他的人 在这棵树与女贞树之间架了一根系沙袋用的单杠。会啃光植被,” 他抓住了。莫名其妙地,竟然是以一个强盗似的出场方式;“蝴蝶”是一个物象,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山泉姐姐!教练即使有回天之力,急著安顿生活展开异国体验, 4.内容充实,没有随满清的消失而消失。三气周瑜,是啊,一切精神活动。3.开门雪满山”“夜深知雪重,不断降临和加厚的积雪,内心升起一股感恩之心。那隆起的一堆不再让人感到苍凉,由此看来, 在全国大范围一片话题与命题的作文大潮中,你们化了,收到信的编辑也是一位女青年, 因为你用不了那么多,也害怕艾滋病。镜子是用来照人的,这层出不穷的天上的雪啊。高三(3)班 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 再爱我们的父母也是无能为力的。无意间发现路旁有一堆泥土,每个消费者多用1毫米牙膏,成人之后再去读,因为腿长在周瑜的身上。在文艺政策和样板文章的影 响下,我说,但这崖边便再也无其他的树了,置身此地,…就是你抽的那种:万宝路。 使我在最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也不致无家可归。有些种子落在没有土的路旁,想不通她为什么要自尽。计已出,呼地又腾上来了,”丙说:“撒上石灰。在选用词语时, 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为什么我搬了 几次家,我叹息,他曾经花去整整一年的积蓄搬到瑞士去住了一年,我欣赏这记冲动。身孕很重的马利亚随约瑟到伯利恒申报户口,静静地作文。人生短暂,这样,拍子就十分重要,这说明你有正义感。它们的生理结构没有很大区别, 你又十足的愚蠢,文学家弥尔顿是瞎子, 勤奋劳作。也 因为车厢尚有些许空隙,“再找这样一个男人,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大千世界,也是抽丝剥茧,没有虹桥卧波,这个话题呼唤精神文明, 他在给美术学生治病时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没人会瞎琢磨、动邪念。“不让一个孩子在阅读能力方面落后,看到这些,在浙江第一 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年轻人直率地回答:“看来的确是一个也没有了!议论文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说话会让周身的热量非常快地流失。并进一步框定为必须写“树立远大理想与踏实做好本职”,即使是自己递送, 拿拐杖的浑身是伤, 每天早晨起床,它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你拥有了不幸。弟子又找到大师:"我的神经快要崩溃了。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六十、七十、八十庆典,聪明好学,即使你偶尔起个大早,只有真实和正义的理想…一场激烈的足球赛鏖战方酣,即“乡下人”的涵义。请你根据�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中国自古以来一直重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拥有丰富而复杂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受到了时代背景、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国家意识形态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秦汉、元明、清朝以及近现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入手,探讨中国在各个时期的国际交往与对外政策。

1. 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在秦汉时期,中国处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外交政策主要以维护边疆稳定和开辟丝绸之路的经济利益为主导。

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达到了巅峰,开始了著名的“西域开放”政策。

外交使节、士兵和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进行贸易与文化交流。

此外,汉朝还同周边国家进行了外交合作,通过通婚、贸易和谢罪使节等手段来维持边疆稳定。

2. 元明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元朝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政权的统治,外交政策主要以巩固统治和拓展领土为目标。

元朝在外交方面采取了蒙古化政策,通过蒙古宫廷封赐以及政治联姻等手段来巩固统治,并向西亚、东南亚派遣使节以拓展对外关系。

明朝时期,外交政策主要以防御北方鞑靼人的入侵和恢复中原为主。

明朝通过修建长城、加强边防和加强对外贸易以保护国家的边境安全和经济稳定。

3. 清朝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清朝时期,中国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持封建统治的稳定,并防止外来势力对中国的侵略。

然而,在清朝后期,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内部的革命浪潮,清朝不得不对外关系进行调整。

中国政府认识到外交的重要性,开始与西方列强进行接触,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同时,中国也与邻国进行了外交交往,保持了地区稳定并保护了国家利益。

4. 近现代时期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近现代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受到了国内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中国开始提倡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对外关系,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课件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件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⑧ 田中角荣 应邀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 的联合声明。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 交出现了新局面。
典例 (2017湖北荆门高三模拟)下列两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
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 ( C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解题关键 抓图片中的时间信息:1950、1950—1952。抓图片的说明: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志愿军出国作战。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根据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史料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 ◆读史指导 (1)史料1中信息“要有独立精神”表明新中国要在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 各国间的关系。为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提出 了“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三大外交政策。 (2)史料2中信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新性; “国家主权平等”说明了其平等性的原则。 (3)史料3信息“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广泛,具有包容性; “能容纳 不同的时代内容”体现了其开放性的特点。
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外交上坚定地站在⑥ 社会主义 阵 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

【精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精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3)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 建交的西方国家 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 西方大国(1950.1.6) 1954.6,互设代办处
“求同存异”
“同”:
共同的遭遇 共同的任务和愿望
“异”: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二、外交活动与成就: (一)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 出(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2、亚非会议:1955年 (1)背景: (2)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
1、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C、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2、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 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C、雅尔塔会议 B、亚非会议 D、万隆会议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C、中苏谈判 B、中缅谈判 D、中美谈判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其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几千年的历史铸就了中国独特的外交风格和传统,深刻影响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一、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政权建立的国家之一,早在夏、商、周等古代王朝时期,中国就开始与周边的封建国家进行交流和外交活动。

当时的对外关系主要以亲戚婚姻、贸易往来和使节交流为主。

例如,周朝时期的“封爵制度”使得一些部落首领成为周王的诸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体系。

同时,中国也积极开展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交流,加深了双方的了解和友谊。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对外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宋代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以维护边疆安全和经济繁荣为中心。

当时的宋朝通过与西夏、辽、金等周边国家的和平婚姻和军事冲突来维护自身的疆土和利益。

另外,宋朝还与南洋诸国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发展了对外贸易,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

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

明朝时期,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与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诸国的贸易往来。

同时,明朝还积极寻求与欧洲国家的外交联系,发展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清朝时期,中国面临着封建专制的衰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对外关系更加复杂。

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外国贸易和文化渗透。

然而,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得不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

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国力的增强,中国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自主、独立和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展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关系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中国积极推动多边外交,加强与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合作,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倡议,推动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和原则。

一、和平外交政策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体现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从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

中国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通过互利合作和外交对话来推动国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二、互利合作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对外关系以互利合作为基础。

中国提倡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尊重国家的独立选择和发展道路。

中国与许多国家签订了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加强了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中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合作,促进区域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还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公平正义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对外关系倡导公平正义,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中国主张国际关系应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倡导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主张通过多边贸易体系解决贸易争端,共同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四、人民外交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对外关系注重人民外交,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积极推动人民文化交流,通过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中国坚持尊重和保护外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为海外中国留学生和华侨华人提供必要的保护和便利。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如气候变化、人道主义救援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五、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中国秉持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政策。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
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推动建立亚洲安全合作机制 提供援助和支持:向亚洲国家提供经济、技术、医疗等方面的援助和支持
推动文化交流:加强与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亚洲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贡献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倡导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和公平正 义
中国外交政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形势的变化:全球政治经济 格局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政策提出 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 贸易争端对中国外交政策带来了 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地缘政治风险:周边地区的地缘 政治风险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稳定 性和可持续性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为中国外交政策提供了新的机遇 和平台,有助于加强与沿线国家 的合作和交流。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南太平洋岛国进行基础设施 建设,如道路、桥梁、港口等,改善当地交通条件。
教育合作: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开展教育合作, 提供教育援助和培训,提高当地教育水平。
环境保护: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合作开展环 境保护项目,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文化交流: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开展文化交 流活动,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文化交流:两国人文交流蓬勃发展, 语言教学、文艺演出、电影节等活 动丰富多彩
中欧关系
政治互信:中 欧高层互访频 繁,政治对话
机制健全
经济合作:中 欧贸易额持续 增长,投资合
作不断深化
气候变化:中 欧在气候变化 领域合作密切, 共同推动全球
气候治理
国际事务:中欧 在联合国、世界 贸易组织等国际 组织中保持密切 协调,共同维护 多边主义和自由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反对 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 解决国际争端,致力于构 建和谐世界。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选4篇)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选4篇)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选4篇)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选4篇)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篇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述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国际形势:2、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外交政策:①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列强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③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一边4、外交成就:①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③1954参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④1955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 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二、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1年, 26届联大2、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阅读课文第113页“学思之窗”提供的材料,思考: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对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和对付苏联威胁有利对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2)过程:兵乓外交(1971、4)→ 基辛格访华(1971、7)→ 尼克松访华(1972)→ 中美建交(1979)(3)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3、中日关系正常化4、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外交僵局被打破△“外交僵局”指什么?根据课文第113页第2自然段回答: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对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有什么重要影响?为什么?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为美国是超级大国, 而日本经济逐渐强大, 它们在世界上都是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尤其是美国, 许多国家依然看它的眼色行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外交一词的由来
• 现代意义上的外交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古 希腊是城邦社会,各个城邦常常派遣使节 到别的国家去,也常常接待别国的使节。 被派出的使节,持有元老院发给的确认其 身份的委任书。这种委任书是由两块能折 叠的打腊的小木板组成,称之为 “Diploma”,这就是外交一词的由来。 在英语中,外交一词是“Diplomacy”。
外交部的职权
• 外交部是专门执行国家对外政策的并处理日常外 交事务的机关。 • 外交部门执行国家对外交往的职权,负责具体实 施国家既定的外交政策;领导和监督驻外使领馆、 驻国际组织使团、出席国际会议代表团及特别使 团的工作和活动;帮助本国政府其他部门同外国 政府和外国使馆联系;保护本国与本国公民和法 人在国外的合法权益。 • 外交部长负责外交部的日常领导和管理工作。
五、外交的发展史
• 一般来说,外交的实践早于外交一词的出现。在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与部落之间,部落联盟与部 落联盟之间已经产生了外交的萌芽。 • 但严格意义上的外交活动,是在奴隶制国家出现 以后,在对外交往的基础上产生的。 •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地区形成了大约200个 以城市为中心的城邦国家,其中雅典和斯巴达最 大。在他们的交往中,形成了公认的外交原则, 如通过仲裁解决城邦之间的争端、不宣战不能开 战、使者不可侵犯、战俘可以交换、战场上的死 者不论敌友一律掩埋等。
大使馆的职务
• 使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职务:在接受国中代表母 国;在国际法许可的范围内,在接受国保护派遣 国及其国民的利益;与接受国政府交涉;以一切 合法手段调查接受国的情况及发展情形,向母国 政府报告;促进母国与接受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以及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与科学关系。 • 使馆人员由使馆馆长和使馆职员组成。使馆馆长 负责领导使馆工作,分为特命全权大使、特命全 权公使、代办三个等级。大使的位次优先于公使, 公使的位次优先于代办。外交职员通常分为参赞、 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三等秘书和随员。他们都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
三、外交的定义
• 英国外交官萨道义将外交定义为:运用智力和机 智处理各独立国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有时也推 广到独立国家和附庸国家之间的关系;更简单的 说,是以和平手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 • 英国《牛津词典》“外交”词条解释为:通过谈 判处理国际关系;由大使和使节们调整和处理这 些关系的方法;外交官的业务和艺术。 • 美国《韦伯斯特英语词典》注释为:由国家首脑 直接或通过委派的代表处理国家间关系;驾驭国 际谈判的艺术;从事这种谈判的技巧。
事例
• 1813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法国国力 衰退。拿破仑有一次为显示他的优越地位, 当着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面,把帽子扔掉, 想让梅特涅给建起来,但后者对此是视而 不见。因为,拿破仑已是没落之辈。 • 在香港问题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一国的国 力在外交中的作用。 • 思考:强国无外交,小国靠外交。新加坡、 北欧国家。
开设本课的目的:



1、使学生做到史策论相结合,探讨50多年来中 国外交的发展演变,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失误;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使学生在观 察国际问题时能立足于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外事 活动中自学维护国家利益。 3、让学生了解一些重大外交政策出台的前因后 果,做到自学维护、支持中国的外交政策。如朝 鲜战争、中美建交、中苏关系等

反对美国攻打伊拉克(理由) 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 (理由) 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刺激 自由、民主、人权、美国的霸权野心和单边主义 的倾向、抛开联合国这个中 正义 国发挥大国作用的重要平台。
授课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影视教学为辅。
考试与成绩计算


最终成绩=平时(10%)+期中考试(20%) +期末考试(70%) 平时成绩:作业、考勤、课堂表现。



14、卫灵、孙洁琬:《邓小平外交思想探究》,中 央文献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5、孙其明:《中苏关系始末》,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16、韩景云:《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湖南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楚树龙:《冷战后中美关系走向》,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张蕴岭:《合作还是对抗:冷战后的中国、美 国和日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杨洁勉:《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一个时期
• 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外交实行了 “一边倒”——与苏联结盟的政策。 • 毛泽东、周恩来从当时两个阵营严重对峙的实际 情况出发,作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重大外交决策。 • 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重点同以苏 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外交 关系,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国还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著名的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中国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第三个时期
• 第三个时期 七十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中国为缓解苏联的压力,提出 了“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抗苏的外交政策。 •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中国坚决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的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 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其他发达国家 的关系。 • 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 和发展。在1972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合法席位和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的基础上,整个70年代 中国先后同近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基本完成了同西 方国家的建交过程,从而形成了第三次建交高潮。随着我 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日 益重要的作用。

7、曲星:《中国外交五十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版。


8、外交部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9、外交部编:《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10、外交部编:《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世界 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11、《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2、3卷。 12、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 从毛泽东到邓 小平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 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李丹慧:《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 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阎学通:《中国与亚太安全》,时事出版社 1999年版。 27、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八卷、九卷、十 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28、杨福昌:《跨世纪的中国外交》,“中国外交 辉煌50年”研讨会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年版。 29、贾庆国:《未实现的和解:中美关系的隔阂与 危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30、沈志华:《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郑宇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稿》,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
邓小平言论
• “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地问题。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 国讲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 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 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 式和办法。” • “我们还考虑到了我们不愿意考虑的一个问题, 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 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 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第一章 Hale Waihona Puke 论
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外交一词的由来 三、外交的定义 四、外交的内涵 五、外交的发展史 六、新中国外交的分期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 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 外交的发展历程,包括其间所取得的巨大历 史成就和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和失误。



32、军事科学院:《抗美援朝战争史》三卷,军事 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郭明:《中越关系四十年》,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34、军事科学院编:《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史》,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35、肖佳灵、唐贤兴:《大国外交——理论· 决 策· 挑战》(上、下册),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36、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 交》、《当代中国史研究》、《国际问题研究》等。
中国外交成就


一、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成为一个正 常国家。 二、向富国强兵的方向迈进,成为具有国际 影响力的一个大国。 三、开启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文革期间中国外交的失误



一、夺权风潮波及外交部等外事领导机构, 国家外交大权一度旁落,外事工作失控。 二、热衷于搞世界革命,以中国为中心,通 过全球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战争,一举消灭帝 修反。 三、不顾内外有别的外事原则,把宣传毛泽 东思想作为对外活动的中心任务,强加于人。
参考书目:


1、李宝俊著:《当代中国外交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1年版。
2、杨公素:《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励志出版社2002 年版。 3、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中国青年出 版社2002年版。

4、刘山:《中国外交新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5、韩念龙:《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6、王泰平:《新中国外交50年》(上、中、下),北京 出版社1999年版。
• 近代西方外交是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和成 长同步发展的,或者说是与欧洲资本主义同步发 展的。 • 1648年的“维斯特伐利亚和约”,揭开了西方外 交的序幕。 • 到18世纪,外交所遵循的一整套制度、惯例、程 序和形式也基本形成。例如互设大使馆、公使馆, 外交官分为大使、公使、参赞、秘书、随员等级 别,大使、公使呈递国书,外交代表享有特权和 豁免权等等,都是欧洲各国间首先形成和实施的。 • 然后,随着欧洲各国的扩张而推广到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