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技术

合集下载

地震勘探新方法

地震勘探新方法

地震勘探新方法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的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震勘探新方法:1. 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基于二维地震勘探的技术,通过在地下布置多个检波器,可以获取地下的三维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2. 折射波勘探:折射波勘探是一种利用折射波传播特性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地震仪,可以接收折射波并分析其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3. 反射波勘探:反射波勘探是一种利用反射波传播特性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地震仪,可以接收反射波并分析其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4. 共聚焦点源勘探:共聚焦点源勘探是一种利用共聚焦点源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面上布置多个震源,可以产生共聚焦点源,并接收和分析反射波和折射波的传播规律,从而确定地下地质构造。

5. 多分量地震勘探:多分量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多分量检波器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在地下布置多个分量检波器,可以同时接收多个方向的地震波,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6. 宽频带地震勘探:宽频带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宽频带地震仪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

通过使用宽频带地震仪,可以获取更宽频带的地震信号,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7. 井中地震勘探:井中地震勘探是一种将地震仪放置在钻孔中的地震勘探方法。

通过在钻孔中放置地震仪,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地震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地探测地下地质构造。

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勘探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新方法和技术在提高探测精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维地震勘探概述

三维地震勘探概述

三维地震勘探概述三维地震勘探通过在地表或井下埋设地震探测仪器,如地震震源、地震传感器等,来记录由地震源激发的地震波信号。

这些设备可以记录信号的到达时间、振幅和频率等信息。

根据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可以进行地震成像和地震解释分析,从而推断出地下地层的性质和结构。

三维地震勘探是传统二维地震勘探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的二维地震勘探只能获取地层沿勘探延线的二维信息。

而三维地震勘探则可以获取地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三维信息,提供更全面的地下结构描述。

三维地震勘探可以更准确地刻画地下地层的复杂性,为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探和地质灾害研究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

当地震波传播到地下不同的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散射和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地震波记录来分析和解释。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到达时间,可以推导出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从而推断地下地层的结构和性质。

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

在数据采集阶段,地震探测仪器会记录地震波的信号,这些信号可以通过地面震动、井下震动等方式激发。

数据采集通常需要在大范围、多点同时进行,以获取更全面的地震波数据。

数据处理阶段主要涉及信号预处理、地震成像和地震解释等过程。

信号预处理主要包括滤波、去除噪声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地震成像是将数据转换成地下结构信息的过程,主要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走时反演和成像等方法。

地震解释是对成像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根据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震信号的特征,推断地下地层的结构、性质和岩性等参数。

三维地震勘探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更全面和详细的地下结构信息。

相比于二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可以更好地揭示地下地层的三维结构和复杂性。

它可以提供地层性质的空间分布图、地下构造的三维模型和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可视化等,为地质研究和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佐证和指导。

总之,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应用地震波传播原理进行地下结构分析的方法。

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方法

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方法
2 3 断 层 的解 释 .
褶曲在 三维 地震数据体 上 比较 容易识别 , 其在时 间剖面 上表现为反射波 同相轴 下 凹、 凸或扭 曲; 水平 等时切 片 上 在 上表现为反射波 同相轴 走 向发生弯 曲 , 曲率越 大 , 褶 曲越 则 紧闭 ; 曲率越小 , 则褶 曲越 开阔。
25 陷 落 柱 的 解释 .
层的地质层位 。
均错断时 , 断层 的倾 向和倾 角能 准确地得 到解 释 , 只要在垂 直断层走 向方 向切 剖面 , 面上 的 断层 线 即反映 出断 层倾 剖 向、 倾角 , 位的错断 即反 映出断层 的落差 。当只有 一个 同 层 相轴错断时 , 一方面 要按其 错断 位置判定 , 同时也要 考虑构 造规律 , 其倾角多属推断 。 () 5 断层解 释的审查 : 利用水平 等时切片检查 断层 组合 , 利用联 井剖面对地质层位及断层解 释成 果进行检查 。
场情况 的实 际分 析 , 决定在溜煤 眼上 口安设一套 自动式 挡风 漏斗 , 使其既能保证煤流 的顺利 人仓 , 又可实现 自动挡风。
1 自动 式 挡 风 漏 斗 的 工 作 原 理
1 一漏斗 2一挡风 板 5一动力 臂 3 一固 定 转 轴 4一防 护 挡煤 板 7 一重锤 8 限 位 装 置
断层的解释。
( ) 面的闭合 : 于在垂 直时 问剖面上 依据各 层位 断 2断 对 点确定的断层 面应 在各个方向的时问剖面上进 行闭合 , 以确 保断层位置的准确性 , 延展方 向的可靠性 。断面 闭合 是确定
断 层 空 间 位 置 的 重 要 一 步 , 经过 多次 反 复修 改 才 能 完 成 。 要
新 汶矿 业 集 团协 庄 煤矿 魏 国 王金 合
2 4 第1 0年 期 0

三维地震料的解释

三维地震料的解释
3)可监视二次采油时注气或注蒸汽前后的反应,地下气 库灌气前后以及地层压裂前后的反应,观察其效果。
4)利用三分量检波器所记录的纵波与横波速度比,判断 岩石性质。
精选可编辑ppt
23
三、垂直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应用
1、确定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层位
图4-15 连井剖面与VSP-LOG道、合成地震记
精录选可对编比辑图ppt
记录水平地震剖面。VSP-CDP剖面范围在曲线1与5之间(图4-16b))。
图4-16郑28井观测系统(a)精与选可V编S辑Ppp-tCDP剖面范围(b)示意26图
图4-20 地面地震剖面与VSP对比
精选可编辑ppt
27
4、利用VSP探测复杂盐丘构造形态
图4-18(a)盐丘AB段可得到反射资料,但BC和CD段却很 难得到资料,使射线穿过盐丘后到达井中检波器从而得到资料。 图4-18(b)为某一深度G1检波器接收到SACG1射线的地震波后, 即可采用等射程曲线方法绘出图(a)等射程曲线1。这些曲线的包 络线即为盐丘面BCD段界面形态。
第四章 三维地震资 料的解释
一、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特点
1)三维数据体是按三维空间成 象处理的,得到较正确的归位, 可以真实的确定反射界面的空间 位置,更接近地质剖面,三维资 料解释可以任意从X、 Y、T方向 观测地质界面的形态,切割纵、 横剖面和水平切面来研究地质体 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图4-1)。
精选可编辑ppt
a.数据输入与管理软件: b.数据显示软件: c.解释 软件 d.绘图软件 e.数据输出显示软件 f.处理分析软件
g.测井分析软件
精选可编辑ppt
17
三、 解释工作流程
图4-12 三维地震资 料人机联作工作流程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原理与进展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原理与进展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原理与进展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对地下结构进行成像的方法,它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从而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与传统的二维地震勘探方法相比,三维地震勘探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描述地下构造,并且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

三维地震勘探的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推断地下结构。

地震波是由地震源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它可以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并且会遇到不同介质边界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通过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时间、振幅和频率等信息,可以建立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模型,并通过反演等数学手段将地下结构成像。

1.设计地震勘探方案:根据勘探目标和地质条件,确定地震源和测量装置的部署方式。

常用的地震源包括重锤、震源车和炸药等,测量装置包括地震检波器。

2.采集地震数据:利用地震源激发地震波,在地下布置检波器,并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过程。

通常采集多个不同位置和方向的地震数据,以获取更完整、准确的地下信息。

3.数据处理:利用信号处理、地震波理论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

这包括地震分析、波场模拟和成像等步骤,通过反演等数学手段将地震数据转化为地下结构信息。

4.地震成像:将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可视化,生成三维地震成像结果。

地震成像方法包括卷积成像、叠前深度偏移和正演模拟等,这些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下结构图像。

1.采集技术的提升:随着测量设备和地震源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三维地震勘探的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得到了改善。

如引入宽频带地震源、多分量地震数据采集和大角度成像等技术,提高了地震数据的频率响应和波动物性分辨能力。

2.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为了改善地震数据的处理效果,科学家们对波场模拟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开发了高效且精确的波动方程求解方法,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高阶边界条件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

3.成像技术的提高:为了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和准确度,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系列的地震成像方法。

三维(3D)地震勘探

三维(3D)地震勘探
36
三维地震数据体
从三维地震数据体提取的 垂直剖面和地震切片
37
水平切片是地下不同层位的信息在同一时间内的反映,它相当于某一等时面的地质图, 即同一张切片里显示了不同层位的信息。 沿层切片是沿某一个没有极性变化的反射界面,即沿着或平行于追踪地震同向轴所得 的层位进行切片,它更倾向于具有地球物理意义。沿层切片把地下同一层位的信息显示 到一张切片上。 地层切片是以解释的两个等时沉积面为顶底,在地层的顶底界面间按照厚度等比例内 插一系列的层面,沿这些内插的层面逐一生成切片,这种切片比时间切片和沿层切片 更接近于等时界面。
三维地震是将地震测网按一定规律布置成方格 状或环状的地震面积勘探方法。
4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发展方向主要包括3方面:
一是发展万道地震采集技术。采用万道地震仪(测线在30000道以上)和数字 检波器进行单点激发、单点接收、大动态范围、多记录道数、多分量地震、全 方位信息、小面元网格、高覆盖次数的特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3:5 9:2103: 59:2103 :5912/ 10/2020 3:59:21 AM
二、折曲测线观测系统反射波时距图
有的地区由于地表条件受限制,为了完成地震勘探任务,往往把测线布
成折曲测线,波状测线及环形测线。这类测线的基础是弯曲测线,弯曲
测线的时距方程为:
由上式可见,弯曲
测线反射波时距曲
线是一条与激发和
接收点的平面坐标
有关的,复杂的空
间曲线,不管曲线
多么复杂,只要能
用数学方式模拟,
1.十字型观测系统
× × ×
L型 ×
× × × × o o o o o o o oo o o

大情字井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应用效果_刘军

大情字井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应用效果_刘军

本文于2003年5月23日收到。

综合研究大情字井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应用效果刘 军 侯 平 魏茂林 秦文明 卢 军(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探公司)摘 要刘军,侯平,魏茂林,秦文明,卢军.大情字井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应用效果.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39(1):50~55本文针对大情字井地区 三小多断 (小构造、小断块、小断鼻、多断层)复杂构造、 薄、窄、多变 复杂储层等特殊地质条件,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方法的研究工作。

应用三维可视化、相干数据体、水平切片和图分析等手段进行三维构造精细解释,明显提高了地震勘探识别地下复杂地质构造及地震异常反射体的能力。

应用精细地质预测、属性分析、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对薄互层地质条件下的储层进行了综合岩性解释,定量预测和描述了单层砂岩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本套技术充分发挥了三维勘探的优势,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地震地质效果。

关键词 高精度三维地震 相干体 图分析 地震微相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三维可视化 三维体解释引 言吉林油田的勘探领域不断拓宽,已由寻找构造型油气藏逐渐向寻找以岩性因素为主的隐蔽型油气藏过渡,勘探对象主要是低幅度小构造、小断块、小断鼻构造油藏和以薄储层为特征的隐蔽油气藏。

这些勘探对象的地质特点是构造规模小、分布规律性差、储层岩性变化快且分布不稳定,因而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

为此,在吉林探区开展了大面积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

近年来,吉林油田相继在大情字井、英台、木南等地区进行了3500余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准确查明了断裂系统展布规律,明确了复杂构造细节,系统开展了储层预测及油藏描述工作,落实了储层展布及含油分布范围,经勘探、开发井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地震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本文以大情字井区为例,分析三维解释技术应用的特点及效果。

工区地质概况大情字井地区区域构造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拗陷区长岭凹陷北部,北接乾安油田,东南与前大油田相邻,是中央拗陷区油气勘探的前景地区之一(图1),三维勘探面积达808.67km 2。

三维地震

三维地震

• 图15.ld是采用合适的三维数据采集和处 理手段所得到的剖面,由于经过三维处理, 一些不正确的资料己除去,基本上真实地 反映了试验测线垂直下方的剖面结构,窜 隆2的虚影消失,有效波归位,绕射波收 敛,断层归位到正确位置,正确地反映了 断层的接触关系。
• 对模型,根据二维及三维测量剖面作 模型顶面构造图,由于原始迭加剖面面貌 不清,真假难分,无法成图。
t 2 H 2 [x2 (ny)2 ] 2 (T0 )2 x2 (ny)2
v
2
v2
(7 1 3)
• 可见,面积测量反射波时距图为极小点 在P点的旋转双曲面
二、折曲线系统反射波时距图

• 有些地区由于地表条件的限制,为 完成地震勘探任务,测线布成折曲测线、 波状线及环形测线形式。而这种类型测 线的基础是弯曲测线,因此,本节讨论 一些弯曲测线的问题。
• "共反射点面元"的大小可以限定,一般取小 于接收点距离之半为"共反射点面元"的线性长 度。如果设L为接收点距,则共反射点面元的 线性长度
x L 2
• x即允许偏离理论共反射点的范围。凡 满足上式的就属于共反射点面元道。这 些道的集合。就构成"共反射点面元"道 集。因此,上式是构成"共反射点面元" 道集的条件。“共射点面元"实际上是一 个个小矩形块。
xi )2 ( ys v2
yi )2
(7 1 5)
• 式中Xi yi为激发点0i的横、纵坐标, • Xs、ys为接收点S的横、纵坐标。
• 由方程7-1-5可见,弯曲测线反射波时距 曲线是一条与激发点和接收点的平面坐 标有关的复杂的空间曲线。通过解方程 的方法可将反射面确定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地 震 层 位 的 标 定
1 2 2 匹 配 滤 波 .. 匹配滤 波是 以井 中地 震 为主 , 地 面地震 资料 对
进行 时移 和相位旋 转 , 使地 面 地震 资料最 大 相似 于
井 中地震资料 ( 人工合 成记 录或 VS ) 从而 达到对 P , 地震反 射层位进行标 定的 目的 。匹配滤 波处理需要 有高 精度 的合成 记 录 , 制作 合成记 录时必 须进行 在 环境校 正并需要 比较 准确 的时深关 系。 由 于制作 合 成 记 录 时通 常使 用 的是 零 相 位子 波, 因此经 过匹 配滤波 后不 但 达到 了层 位标 定 的 目 的, 同时也对地 面地 震资料进 行 了剩余 相位处理 , 使 其 零 相位化 , 以后 的反演处 理奠定 了基 础 。 为 1 3 精 细构造 解释 . ’ 为 了能 提 高构造 解 释 的精度 , 确保 解释 的合 理 性 。在构造解 释工 作 中尽 可能多 的应用 地震解 释新
收稿 日期 :O 9 1 —2 2O— 1 8
作者 简 介 : 陈树 光 ( 94 ) 男 , 为矿 产 普 查 与勘 探 专 业 硕 士研 究 生 , 18一 , 现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油藏描 述 。
9 4
内 蒙 古 石 油 化 工
21 00年第 2 期
相 干 体 技 术 L是 利 用 三 维 数 据 体 纵 横 上 的 波形 3 特 征 的相 似 性 来 解 决 地 质 问题 的 一 种 手 段 。通 过 对 数据 体进行 相干处理 , 利用相 干时 间切片 、 相干沿层 切 片 、 干 体 三 维 显 示 等 手 段 来 识 别 检 验 断 层 的 解 相
三维地 震勘探 资料解 释工作是利 用地震数据解 释系统 , 以人机联作 的解释 方法进行 。 以偏移数 据体
为基 础, 方差数据 体为辅 助、 相互验证 。把技术 人员 对井 田构造 规律和 波组特征 的认识及 经验与解 释系 统 的 智 能 软 件 相 结 合 , 面 开 展 解 释 工 作 。 释 工 作 全 解 的一 般流程 ( 图 1 所 示 。 如 )
地震资 料的 精细解 释是地 质构 造 、 储层预 测 准 确性 的前提 条件 , 而地 震 资料精 细解 释 的前 提是层 位 的精 细标定 。 次研究首先 通过制 作合成记 录 , 本 做 好层 位的精 细标定 和对 比[ 。在此 基础上 利用工 作 1 ] 站解 释软件 完成 了解 释工作 。在解释 中充分利用工 作 站的各种 特别 功 能及各 种新 的解释 方法 , 更多 地 利用 人 的视 觉作 用 , 接 从三 维数 据体 中发 掘 出隐 直 含 的地质信 息 , 终 直观 、 实地反 映 出原始 的“ 最 真 三
及 圈闭有效性 分析等每 个步骤 的方法给 以具体 论述 。从 而为从事 三维精细 构造解释 的人 员提供借 鉴 。 关键 词 : 维精细构造 解释 ; 干体 ; 维可视 化 ; 效 圈闭 三 相 三 有
中图分类号 : 6 1 4 4 文献标识码 : P 3 . 3 A 文章编 号 :0 6 78 ( 0 0 0 - 0 9 - 0 10- 912 1)2 03 2

技术 、 方法来提 高解释 的精 度 。 新 ① 时 间切 片解 释技 术 : 时间切 片上 同相 轴 的走 向、 幅、 振 疏密 的突 变等 都是 断层 的反 映 , 时 间切 在 片上 可 以指导 断裂组 合 , 断层 平面 展布 规律 等可 提 高断 层解释 的精度 。 ②相干体解 释技术 :
圈 1 三 维 反 射 层 位 精 细 标 定 .
1 2 1 利用 人工合 成记 录标 定地震 反射层位 . . 使 用合 成记 录标定地 震反射层 位是一 种经济有 效 的方法。声波测 井资 料是制作 合成记 录的重要 资 料 , 由于 它 的精度 受井 径 变化 、 浆浸 泡、 量衰 但 泥 能
维 地 质模 型 ” 。 1 三 维地震资料精 细解释 1 1 解释 流 程 .
减等 因素的影 响 , 因此 , 想得 到精 度较高 的标定结 若 果, 应对测井 资料作环境 校正 。 引 能量衰减影 响在声 波 时差 曲线上 表现 为时 差 急剧增 大 , 即所 谓 的声 波 跳跃 。 声波跳跃 比较容 易识别 , 产生声波跳 跃的层 在 段 , 用校正井 径的方 法进 行逐点估 算与校 正 。 采
21 00年第 2期
内 蒙 古 石 油 化 工
9 3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技术
陈树光 , 陈恭 洋
( 江 大学 地 球 科学 学 院 , 长 湖北 荆 州 442) 30 3

要 : 文详 细论述 了三 维精 细构造 解释 的方法 和流程 。对层 位标 定、 本 层位 解释 、 度求取 、 图 速 成
后 分 利 用 研 究 区 内 的 录 井 取 心 、 油 、 采 及 开 充 试 试
释。 当地下地质 体是均 匀时 , 反映在地震 信息上是相 似的, 即强 相 干 , 当地质 体 的结 构 或 特征 发 生 突变 时, 如断层 、 裂缝 、 地层 尖灭等 现象 , 地震 信息也 随之
改变 , 现为“ 相干 ” “ 相 干” 表 弱 或 不 ③ 三维可 视化构造精 细解 释技术 : 使用 三维 可视化技术 可 以在三维空 间的任意视 角对 数据 体进行 三维 显 示 , 以观察 到地 震 资料 的 可 频率 、 幅等各 种参 数在 空间上 的变化 , 而可 以直 振 从 接看 到地层 和 断层 的空 间 展布 . 有利 地进 行质 量监 测( 交点 闭合及 断层组合 方式分 析) 。可 视化 技术与 常规 地震解 释技 术 相互 补充 , 们 中的任 何一 方 的 它 解 释 成 果 均 可 以被 另 一 方 所 共 享 , 互 相 检 验 , 而 并 从 提高地震解 释 的精 度和提 高工作 效率 。 1 4 平 均 速 度 解释 . 1 4 1 平 均 速 度 的 求 取 .. 利用 D X公式 , 由处 理 得到 的叠加 速度转 换 I 将 成 层 速 度 , 对 转 换 得 到 的层 速 度 进 行 平 滑 处 理 , 并 剔 除不符 合总 体变化 规 律 的异 常值 , 计算 地 震平均 速 度; 利用地震平 均速 度 内插 成三维地 震平均 速度体 。 1 4 2 拟平 均速度求 取L .. 4 若 研 究 区 内井 多 , 制 点 分 布 广 且 均 匀 , 用 拟 控 利 平 均 速 度 来 校 正 地 震 平 均 速 度 是 可 行 的 . 井 分 层 钻 深 度 ( , 应 的 地 震 反 射 时 间 (0 , 算 出 拟 平 均 D) 对 t)计 速度 v D/0 再 利用 克里 金插 值 方法对 地震平 均 一2 t. 速度加 上地震平 均速 度与拟 平均速 度的差值进 行校 正, 用校 正过 的平均速 度再进 行各井 点差值校 正 , 经 多 次校正 , 使井 点拟 平 均速 度 与地 震平 均 速度差 值 为 零 或 接 近 零 值 时 , 面 平 均 速 度 校 正 完 成 。 ( 维 界 三 精细构造 解释 的方法 流程和 关键技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