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25例疗效体会
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体会论文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通过中医内科方法治疗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分析临床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偏头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医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患者,其中中医组给予的是中医治疗,采用内科的辨证分型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是采用西医的对症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所有患者经过2个疗程至3个疗程的治疗,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是疾病得到控制有23例患者,占到56.0%,有11例患者显效,占到22.0%,有8例患者为有效,占到16.0%,还有3例无效,占到6.0%,最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4.0%。
对照组患者控制有26例患者,占到52.0%,有10例患者显效,占到20.0%,有10例患者为有效,占到20.0%,还有4例无效,占到8.0%,最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2.0%。
结论关于偏头痛的治疗,通过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见效果令人满意,总之中医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辨证分型;治疗在临床上,偏头痛作为一种头痛的病症,具有发作周期性的特点,这种疾病的其发病机理是:因为患者的神经系统或者是患者的血管功能发生了障碍,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的程度头痛,且具有阵发性特点。
发生偏头痛的患者具有的临床症状一般的表现主要包括感觉头痛反复发作,且在偏侧或者是双侧有疼痛感,在现代医学治疗中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可以彻底将偏头疼治愈的方法,主要的解决方法是是进行控制或者是减轻症状。
本文主要是研究利用现代的中医理论探讨偏头疼的治疗方法,在中医理论中根据辨证分型将偏头痛按照发病的机制进行总结,可以分为肝阳上亢型和、浊邪型、清窍失养型和清阳不升等类型[1]。
通过对症进行标本兼治,在临床上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偏头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医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0例患者,其中中医组有男性患者29例,有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5±2.5)岁;患者的病程为2周至18年不等,平均病程为(3.8±1.1)年;对中医组患者按照辨证分型分型,针对性标本兼治,主要类型有19例为瘀阻脑络患者,有15例为肝郁气滞患者,有9例为风刚上扰患者,还有7例为肝、肾阳虚。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目的分析应用中医内科对偏头痛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内科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所选患者接受中医内科治疗后,治愈为34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55%。
结论应用中医内科对偏头痛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为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疾病之一,起病原有主要为患者血管受损或神经受压。
该病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复发性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应用中医内科对62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性别:男35例,女27例;年龄:21~70岁,平均(35.2±2.8)岁;病程:1~20年,平均(6.7±2.5)年。
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内科辩证分型标准对病情进行判断。
其中,9例为肝肾阳虚型偏头痛、11例为风刚上扰型偏头痛、18例为肝郁气滞型偏头痛、24例为窟阻脑络型偏头痛。
1.2方法62例患者均给予中医分型辨证治疗:①脑癖阻络型。
该类型偏头痛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舌色紫且暗、疼痛位置固定、恶心呕吐、失眠多梦、情绪烦躁的等。
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为:服用血府逐窟汤。
该药方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窟、补充益气、疏通脉络等诸多功效。
药方主要成分为红花5 g,赤芍10 g、生龙骨30 g,桃仁10 g、生牡砺30 g,佛手10 g,丹参30 g,酒洗地龙10 g,葛根30 g,川芍10 g,川牛膝10 g。
如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可在药方中添加适量的竹茹、法夏喝;有失眠多梦症状的患者可在药方中添加适量的钩藤、大麻;肾虚症状严重者,可添加适量拘把子、仙灵脾;有气少且精神疲惫无力症状的患者可添加适量的黄蔑。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疾病,其症状为单侧或双侧头痛,常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针对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药物治疗1. 清热解毒法该法适用于发作较频繁的偏头痛患者。
中药方:清宁颗粒,由薄荷、艾叶、柴胡、黄芩等组成,具有清热降火、解毒平肝的作用。
该方对于偏头痛患者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能调节情绪、平复神经系统神经紊乱,同时无明显副作用。
2. 补肾益气法该法适用于偏头痛患者有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的表现。
中药方:左归丸或四君子汤加减。
该方具有补肾益气、活血通络的作用,能改善气虚血瘀的状态,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从而缓解偏头痛。
3. 活血化瘀法该法适用于偏头痛患者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头痛。
中药方:桃仁、红花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该方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血液循环障碍状态,减轻头痛症状。
4. 调和肝胃法该法适用于偏头痛患者肝胃失调引起的头痛。
中药方:柴胡、枳实、半夏等组成,具有调和肝胃、降逆平痛的作用。
该方能调节患者的肝胃功能,缓解神经系统的紊乱状态,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1.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一种有效的中医非药物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针刺穴位通络、调节气血、缓解疼痛。
常用穴位包括风池、太阳穴、迎香、曲池等。
2.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是一种针对偏头痛的按摩疗法,通过按摩头部及颈部的穴位,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常用手法有揉、捏、搓、捶等。
3. 中药外治中药外敷可以促进穴位的刺激效果,进而改善偏头痛症状。
可采用金刚砂贴敷、龙涎香、活血止痛贴等外敷方式。
综合以上治疗方法,在治疗偏头痛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采取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案,既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也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偏头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络阻塞而产生的疾病。
因此,中医治疗偏头痛的重点在于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中医内科治疗的基本原则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程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具体治疗原则如下:1.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根本。
偏头痛常常由于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所致。
因此,调理气血是治疗偏头痛的重要手段。
中医常用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芪、当归、川芎等。
2. 疏通经络中医认为身体各部分都由经络相连,经络是气血流动的通道。
偏头痛常由于经络阻塞所致。
因此,疏通经络是治疗偏头痛的基本方法。
中医常用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桂枝、羌活、佩兰等。
3. 个体化治疗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来可能不同,因此中医在治疗偏头痛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气虚证型偏头痛,中医主要采用益气固表、补中益气的治疗方法;对于肝郁证型偏头痛,中医主要采用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的治疗方法。
1.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医常采用复方中药治疗,治疗期间需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常用中药包括桂枝汤、逍遥散、清热解毒汤等。
中药内服的好处是对全身气血的调理,整体效果较好。
2. 外敷贴敷外敷贴敷是指将中草药制成外敷配方,敷贴于患者脑部或肩颈部位。
中药配方一般选取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如桂枝、羌活、当归等。
外敷贴敷的好处是温热疏通,容易被患者接受。
3. 针灸疗法针刺是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一项重要疗法。
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效减轻疼痛。
其中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穴、阳陵泉穴、太阳穴等。
针刺前需要进行治疗区域的消毒,以避免感染。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30例临床疗效分析

患 者 的 发作 频率 、 最 长持 续 时间与 治疗 前 比较 , 均 有 显著 性差 异 聚 集抑 制 剂 ,能 选 择 的抑 制 A D P与血 小板 聚 集 ,也 可 抑 制 非
( P < O . 0 5 ) 。详 情见 表 1 。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胸痛发作频率 及最 长持续时间( i s )
表 2 两组患者, 电图变化情况 比较( n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考 文献
『 l 1 王斌. 氢 氯吡 格 雷联 合 辛 伐 他 汀 治 疗急 性 冠 状 动脉 综 合 征 的 疗 效观察 【 J 1 . 中 国医药指 南, 2 0 1 1 , 0 9 ( 2 4 ) : 1 8 8 . 【 2 ] 胡静 涛 , 赵春 红 . 阿托 伐他 汀与 氯吡 格 雷联 合 治 疗 急性 冠 脉 综 合征 3 O 例 疗效观 察[ J 1 . 中国现 代 药物 应 用, 2 0 0 9 , 3 f 1 4 1 : 1 4 0 — 1 4 1 .
抗凝 血酶 Ⅲ的 亲和 力也 随之 减 弱 ,但 仍 能有 效 催化 抗 凝血 酶 Ⅲ 对x a的灭活 , 在 有效 的抗 血栓 作 用的 同 时 , 因抗凝 血作 用 弱 , 出
血 副作用 较少 ,已有 临床 试 验证 实低 分 子 肝素 疗效 优 于普 通 肝
注: 与对 照组治 疗后 比较 - P < 0 . 0 5 , 与组 内治疗前 比较 a P < 0 . 0 5 。 素, 且 安全 性高[ 2 1 。 本研 究 显示 : 在 常规 治疗 的基 础 上 , 氯吡格雷、
2 2
内蒙古 中医药
激酶 1 5 0万 u静 脉 溶栓 治疗 ,观察 组 在对 照 组的 基础 上加 服 氯 2 . 3 两组 治疗 前 、 后血 小板 数 目变 化 情况 比较 : 观 察组 血 小板 数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研究

[ Ke y w o r d s ] T C M i n t e r n a l me d i c i n e t h e r a p y ; Mi g r a i n e ;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 2 0 . 0 3 0 偏 头痛 的发 生机理 多是 由于 人体神 经血 管 出现 的功 能性 障碍 ,导致患者头部 不同程度 的疼痛 ,具体 的临床变现有 :双
代 国 泽
பைடு நூலகம்
( 平度 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 平度 ,2 6 6 7 5 3) 中 图分类号 :R7 4 7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2 0 - 0 0 5 5 — 0 2
【 摘
要 】 偏 头痛作为一种常见 的临床 疾病, 在青 少年人群 中 较 为多发 , 本文结合 目前偏头痛的治疗情况, 从 中医内科 角度
底治愈 的方 法,治疗 的 目的主 要是控制或减轻病情 ,但是 有针
灸 治 疗 , 中 医 内服 治 疗 与 中医 外 用 治疗 等 中 医 内科 治 疗 方 法 , 可 以说 都 有 着 不 错 的 治 疗 效 果 ,值 得 在 医疗 实 践 中进 行推 广 实
行。
1 偏 头痛 的发生机理
对 偏 头痛 的 治 疗 效 果 做 出研 究 。 【 关键 词 】 中 医 内科 治 疗 ; 偏 头痛 ;效 果研 究
[ Ab s t r a c t ] Mi g r a i n e i s a c o mmo n c l i n i c a l d i s e a s e , i t i s mu l t i p l e i n t h e y o u n g p e o p l e c r o wd . C o m b i n i n g wi t h t h e c u r r e n t mi g r a i n e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苏星耀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苏星耀发表时间:2016-12-30T17:27:24.5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苏星耀[导读] 从而将其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可以将此治疗方法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219)【摘要】目的:分析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70例偏头痛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选择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有效率为97.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8%,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其有效率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30%,数据之间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产生。
结论: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其头痛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治疗效果偏头痛是因为人体神经血管产生功能障碍而发生的一种搏动性头痛,患病时会伴随恶心以及呕吐等现象,同时对声刺激以及光刺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
临床对此病进行治疗则是以预防和控制为主。
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采用不同方法予以治疗,现将治疗效果进行如下汇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70例偏头痛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5例。
对照组是由18例男性和17例女性组合而成,年龄区间为20-54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40.3±8.8)岁,观察组是由15例男性和20例女性组合而成,年龄区间为21-55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42.4±9.2)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比对计算后,P值在0.05以上,两组数据的临床可比性加强。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西药西比灵进行治疗,此药物生产厂家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10930003,每次服用5mg,每日服用一次,持续用药90天。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体会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体会发布时间:2021-04-08T15:30:57.01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 作者: 孙玉芬[导读] 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孙玉芬
栖霞市人民医院 山东 栖霞,2653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偏头痛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1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偏头痛患者中,采取中医内科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效果;体会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疾病,主要临床特点:头痛剧烈、不易治愈、病情反复[1],根据不同程度头痛症状可分为偏左侧头痛、偏右侧头痛、反复性双侧头痛,将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应用到偏头痛患者中,可改善其头痛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偏头痛患者82例资料展开分析,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男患21例、女患20例,平均年龄34.5岁;观察组41例,25例男患、16例女患,平均年龄35.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引导患者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生产厂家: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7021441),每日三次,每次1~2粒[2]。
观察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
药方组成:红花12g、甘草6g、桃仁15g、牛膝12g、柴胡15g、当归12g、赤芍15g、生的黄12g、细辛4g、川芎18g。如若患者伴有刺痛,可适当加入益母草12g、全蝎9g、蜈蚣9g、白芷12g;如若患者伴有胀痛感,适当加入陈皮12g、姜半夏9g、炒白术12[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
25例疗效体会
发表时间:
2017-07-07T15:14:08.73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7期 作者: 张晓梅
[导读]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发作性的头痛疾病,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体自身的神经血管功能存在着障碍。
黑龙江省建边农场医院
黑龙江黑河市 161415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内科中治疗偏头疼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中医内科收治偏头痛患者25例
进行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13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
辨证法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
13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治
疗总有效率
92.30%;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者8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3例,治疗总有效率75.00%。中医内科治疗比西医治疗总体疗效较
好。结论:对于偏头痛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是现阶段十分理想的治疗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可以在临床推
广。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inly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Methods:a
total of 25 patients with migra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tudie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3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 = 12).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 oral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CM therapy.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13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6 cases
were cured
,6 cases effective,1 cases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was 92.30%;the control group 12 cases,8 cases
were cured
,1 cases effective,3 cases in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the efficiency of 75%. Good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n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in general. Conclusio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s a very ideal treatment at this stage,can help patients recover as soon as possible,can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migra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efficacy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发作性的头痛疾病,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体自身的神经血管功能存在着障碍,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
程度的头痛症状。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偏侧搏动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于安静、黑暗环境或睡眠后可部分缓解,部分患者于发
病前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偏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中医内科对
25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
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中医内科收治偏头痛患者25例进行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例,
对照组
12例。患者入院伴有如下症状,常表现为精神疲乏、睡眠不佳、特定季节发作;部分患者发作前有先兆,视线模糊、或有闪光,肢
体异常等;发作部位多位于眼眶周围,局限于一侧;可伴有肠道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观察组患者中男
7例,女6例,年龄20~60
岁,平均年龄(
32.1±1.6)岁,患病时间1~15年,平均患病时间(6.2±1.2)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4种类型,即瘀阻脑络
型
4例、肝郁气滞型5例、风痰上扰型2例、肝肾阴型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6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34.2±3.2)岁,患病时
间
2~16年,平均患病时间(6.3±2.4)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4种类型,即瘀阻脑络型3例、肝郁气滞型6例、风痰上扰型2
例、肝肾阴型
1例。两组间对比,年龄、疾病分型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病例采用中医治疗,选择疏风通络,温经止痛的中药。方药如下:川芎15g,防风15g,白芷15g,羌活12g,薄荷15g,蔓荆子
15g
,菊花15g,全蝎5g,蜈蚣1条,细辛6g。每天1剂,水煎内服。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治疗。选取药物:给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1
次/d,5mg/次。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期间不服干扰药物。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13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患者12例,显
效者
8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3例,治疗总有效率75.00%。中医内科治疗比西医治疗总体疗效较好。
3.讨论
偏头痛为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常见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偏头痛据中医理论
属
“偏头风”、“脑风”范畴,主要症状为风邪人脑、夹寒、热、湿,或经络阻塞、气血失衡,或肝、脾失调以至脑络失调,总而言之偏头痛并
非局部病痛,反应内在机理失调,应辨证论治。一般在临床上主要是采取西药或者是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式,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
显。中医内科治疗有着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毒副作用比较少、治疗的费用相对比较低,因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采用常规中药方
剂以丹参、川穹、当归等入药,具有活血祛瘀、补血养肝等效用,可调节机理,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因疲劳、困倦、气血虚弱引起的偏头
风疗效较显著,据疼痛部位进行适当的加减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偏头风病情复杂、证型较多、病情各异,单纯的方剂不能满足临床需
要,诊疗时应据疼痛症状、发作规律、舌像、脉相、面色等综合确诊,以确定病因,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满意度疗效。在本研究中,对比观
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
13例,显效者6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患者12例,显效者8例,
有效者
1例,无效者3例,治疗总有效率75.00%。中医内科治疗比西医治疗总体疗效较好。这说明中医内科在治疗偏头疼方面有着比较好的
效果,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使得患者偏头疼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减轻,促进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偏头痛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是现阶段十分理想的治疗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可以在临床
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征,潘吉旦,朱红树.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12):15-15.
[2]杨程.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1).
[3]崔森林.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方案选择及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