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风格及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景观设计作品介绍

景观设计作品介绍一、景观设计作品——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致的布局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构筑物,通过精心的植物选择和布局,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假山、水景、廊亭和石桥等,这些元素与建筑物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特色。
二、景观设计作品——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以其创新的设计和壮丽的景观而备受瞩目。
这座花园位于新加坡滨海湾的人工岛上,占地面积达101公顷。
花园中的主要景点包括云雾林、花穹、超级树和滨海湾花园湖等。
云雾林以其垂直花园和瀑布而闻名,花穹则是一个巨大的温室,内部种植了各种热带植物。
超级树则是花园的标志性建筑,这些高达50米的人工树干上种植着各种藤蔓植物,形成了壮观的景观。
三、景观设计作品——迪拜棕榈岛迪拜棕榈岛是迪拜的一项壮丽工程,它是一个人工岛屿,呈棕榈树的形状,由三个主要岛屿和一系列辅助岛屿组成。
这座岛屿通过精心设计的海岸线和沙滩,提供了世界上最豪华的度假胜地之一。
岛屿上有各种豪华酒店和别墅,让游客可以尽情享受海滩生活和水上运动。
四、景观设计作品——巴塞罗那巴特罗之家巴塞罗那巴特罗之家是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杰作之一,也是一座以其独特的设计和装饰而闻名的景点。
这座建筑采用了高迪标志性的曲线和异想天开的装饰,包括色彩斑斓的陶瓷砖和铁艺栏杆等。
巴特罗之家是一座综合建筑,包括住宅、商业空间和一座庭院等。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细的手工艺而成为巴塞罗那的地标之一。
五、景观设计作品——纽约中央公园纽约中央公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也是一部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
这座公园占地843英亩,拥有湖泊、草坪、树林和花园等多种景观。
公园中的景点包括贝塞尔喷泉、哈德逊河景观台和草地音乐堂等。
中央公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纽约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以上是我为您介绍的一些独具特色的景观设计作品。
风景园林设计的各种流派风格特点

风景园林计划设计流派1、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文化思潮。
设计特点: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及功效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形式主义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标准,强调人在技术中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应用,重视设计人性化、自由化。
表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主导作用,突出设计文化内涵。
历史文脉延续性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典雅和现代新奇相融合,发明出集传统和现代,融古典和时尚于一体大众设计。
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简练性、单一性。
采取非传统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担心感替换陈直不误清楚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杂乱替换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统一。
2、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筑设计界解构分析关键方法是去看一个文本中二元对立(比如说,男性和女性、同性恋和异性恋),而且展现出这两个对立面向实际上是流动和不可能完全分离,而非两个严格划分开来类别。
解构主义最大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
3、高技派: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设计倾向。
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美感,它关键表现在三个方面:提倡采取最新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多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和灵活装配建筑;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Planning);主张采取和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认为功效可变,结构不变。
表现技术合理性和空间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效需要又能达成机器美学效果。
I04 园林景观 设计风格

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及元素代表一、国外风格1、东南亚风格:A、泰式风格特征:形成于东南亚风情度假酒店基础之上,具相当高环境品质,空间富于变化,植被茂密丰富,水景穿插其中,小品精致生动,廊亭较多且体量较大,具有显著特征,适用于营造精品、中等以下面积项目。
一般元素:多层屋顶、高耸的塔尖,用木雕、金箔、瓷器、彩色玻璃、珍珠等镶嵌装饰。
宗教题材雕塑、植物题材的花器、泰式凉亭、茂盛的热带植物。
雕刻:泰国的刻集中在佛教人物的表现上,在泰国,佛教人物非常,这些人物是用木材、金属、象牙或稀有石器和灰泥制成。
B、巴厘岛风情风格特征:形成于东南亚风情度假酒店基础之上,具相当高环境品质,空间富于变化、植被茂密丰富,水景穿插其中,小品精致生动,廊亭较多,具有显著热带滨海风情度假特征,相对泰式来说,巴厘岛风格更显自然、朴素及轻松随意,适用于南方沿海区域营造精品、中等以下面积项目。
一般元素:花园水景、游泳池、瀑布、喷泉,还有大大小小的百合花池、莲花池、气势宏大的无边水池。
雕塑花园,种有莲花或百合的水院,或以种植花卉为主的花园、巴厘亭阁,莲花池畔的亭阁、茅草屋顶、木材、大量热带植物以椰子树为主。
2、欧式风格A、北欧(欧洲北部国家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及冰岛)风格特征:具有北部欧洲凝炼庄重的厚实感,色调深沉,气势宏大,植被浓密丰富,适用于长江以北地区以打造欧陆风情为主的大面积项目。
一般元素:木屋、明镜的湖水、木栈道,原石散布的广场、宽阔的草坪、茂密的森林以及湛蓝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等等。
园林中的四大要素山石、水、植物、建筑,在北欧的园林甲以最自然、最纯粹的方式展现于人们的视野中,所以现代北欧园林设计中,多是在保持自然风貌的前提下再做人工雕琢。
B、美式风格风格特征:建立在欧洲大陆景观风格基础上,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与繁复冗长的传统欧洲风格相比,美式更倾向于实用主义特征,在保持一定程度欧洲古典神韵同时,形式上趋于简炼随意、现代自然,适用于温带、亚热带区域力图打造欧陆风格的大中型项目(实用乡村风格)。
四大园林

英国园林英国园林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时期。
(一)“庄园园林化”时期英国庄园园林学派园林的第一个阶段(18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集中体现为一种“化”风格。
(二)“画意式园林”时期就在勃朗把自然风致园林洁净化、简练化,把庄园牧场化的时候,随着18世纪中叶浪漫主义在欧洲艺术领域中的风行,出现了以钱伯斯(WilliamChambers,1722~1796)为代表的画意式自然风致园林。
(三)“园艺派”时期英国学派的成功,使英国式自然风致园林的影响渗透到整个西方园林界。
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现代色彩的职业造园家逐渐成为一个专门和固定的职业。
同时也使得造园艺术逐渐受到商业利益的控制和驱使。
生活的丰富和信息交流的日益简便。
伊安·麦克哈格,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宾西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风景园林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及系主任。
由于他出色的设计和对园林事业的巨大贡献,他一生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包括1990年由乔治.布什总统颁发的全美艺术奖章和最近刚刚获得的享有盛誉的日本城市设计奖。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
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
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
英国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长,其间不断改建、加建,很难找到整体风格统一的。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法国亚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厅较矮较深,两侧各有一侧厅,横翼突出较多,而且有一个较短的后横翼,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士,这是英国常见的布局手法。
教堂的正面也在西边。
东头多以方厅结束,很少用环殿。
索尔兹伯里教堂虽然有飞扶壁,但并不显著。
英国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尖塔往往很高,成为构图中心,西面的钟塔退居次要地位。
索尔兹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约123米,是英国教堂中最高的。
三大园林体系

第三章
欧洲古典园林
园林历史
起源:古希腊、 古罗马时期
发展: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特点:对称、规 则、严谨
代表作:凡尔赛 宫、卢浮宫、白 金汉宫等
园林特点
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 强调人工美和秩序感 采用规则式布局如轴线、对角线等
注重植物修剪和造型如绿篱、花坛等 建筑与园林相互融合如宫殿、喷泉等 色彩丰富以绿色为主点缀其他颜色
园林特点
自然与艺术的结合:注重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的和谐统一 禅宗思想: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追求自然之美 枯山水:以砂石、石块、树木等元素营造出宁静、深远的意境 茶道文化:将茶道与园林相结合体现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著名园林
京都御所:日本皇室的居所也是日本最古老的园林之一 京都金阁寺:日本国宝以其金碧辉煌的建筑和精致的园林设计而闻名 京都银阁寺:日本国宝以其银白色的建筑和精致的园林设计而闻名 京都龙安寺:日本国宝以其独特的枯山水园林设计而闻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拙政园:位于苏州是中国四大名园 之一被誉为“江南园林的代表”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承德是中国现 存最大的皇家园林被誉为“北方的 颐和园”
园林文化
起源:源于古代帝王的狩猎活动 发展:经历了从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的演变 特点:注重山水布局追求自然和谐 影响:对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著名园林
法国凡尔赛宫:欧洲最著名的宫殿园林之一被誉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英国皇家植物园: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园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和优美的园林景观。 意大利佛罗伦萨植物园:欧洲最早的植物园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和优美的园林景观。 德国慕尼黑植物园:欧洲最大的植物园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和优美的园林景观。
国外现代主义景观风格流派

现代主义景观风格流派一.拉丁美洲现代景观风格流派及代表作品1.路易斯·巴拉甘的景观设计其作品构图和景观建筑采用现代主义风格,色彩简单明艳,强调色彩的本真之美,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感。
2.布雷·马克斯的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其作品极具有特色,平面图就像是一个彩色的地图,色彩明艳,反差强烈,大量运用花床设计,构图道路线条多为弧形,婉转自然。
二.法国现代景观风格流派及代表作法国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基地之一,法国的现代景观设计被誉为是理性与感性的交锋,在现代主义大旗下出现了多种不同流派,其中以现代主义风格的雪铁龙公园和解构主义风格的拉维莱特公园最具代表性。
1.雪铁龙公园雪铁龙公园景观设计的主题是后现代主义,在雪铁龙工厂的基础上,设计师以传统的法式园林为蓝本。
用古典的元素对现代设计进行装饰与改良公园平面结构,借鉴福凯庄园的平面构图,只是轴线并不居中,而是呈对角线布置轴线,两边的建筑是现代主义风格而非传统建筑公园里大量应用修剪植物,但修剪的造型又是现代的。
传统的拱廊与现代装置设计结合,既实现了扩大紧身的效果,又起到了雕塑装置的作用。
2.拉维莱特公园该公园是解构主义园林的代表作,作者是法国景观设计师屈米。
解构主义风格更多应用在建筑中,是指打破建筑既有的空间结构和功能模式,重新进行组合的建筑设计,在景观中运用这一思想进行景观设计即为解构主义风格景观。
该公园打破传统的园林设计模式,并不按照结构功能从面线点逐级递推的框架进行景观设计。
屈米在公园内设计了25个即使雕塑又有功能的红盒子,取名为Folie,这些盒子精心设计外形奇特,承担展览餐饮电话等诸多功能,并以自行车为设计模型。
这个公园的设计别具一格,新颖独特。
三.西班牙现代景观风格流派及其代表作品西班牙当代景观是抽象艺术与当地传统的结合,又非常注重景观的功能化设计。
在新艺术设计大师高迪生活的土地上,西班牙充满着艺术与想象力。
当代西班牙景观设计融入抽象艺术的元素,在斜角线花园景观设计中,可以看到西班牙玻璃马赛克传统与雕塑盆景结合,各种架空关系因为无法入地索性成了景观设计的元素,尤其是水景设计,雕塑般的静水设计对中国当前社区景观水体设计非常有启发。
经典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经典园林景观案例分析园林景观设计是将自然与人造结构有机地融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宜人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得到身心愉悦。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经典的园林景观案例,它们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成为艺术和人类文明的典范。
本文将对一些著名的园林景观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背后的设计思想和意义。
1. 凡尔赛宫花园(法国)凡尔赛宫花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园之一,也是法国巴洛克式花园的代表作品。
花园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古罗马花园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充满了对称美和几何美的要素。
整个花园被分为多个区域,如几何形状的草坪、对称排列的喷泉、壮丽的雕塑等。
这种精心设计的布局使得整个花园呈现出一种庄严和华丽的氛围,展现了法国巴洛克式艺术的精髓。
2. 日本园林(日本)日本的园林以其独特的自然主题和精致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日本园林注重营造一种极简和宁静的氛围,强调景观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代表作品包括京都的岚山和日本庭园。
这些园林通常由各种自然元素组成,如枯山水、庭院、盆栽等,通过精心布置和精湛技艺展现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 中山植物园(中国)中山植物园位于中国广州市,是中国最大的植物园之一。
园内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展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植物种类。
中山植物园注重植物的保存和科普教育,通过各种展览和活动向游客传递植物知识和环保意识。
园内还设计了多个主题园区,如荷花园、蕨类园等,以丰富的景观和丰富的植物资源吸引游客,是一个集科研、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景观。
结语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融合自然、文化和艺术的综合性学科,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追求,更是对人类生活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通过对经典园林景观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趋势,启发我们在实践中创造更加令人愉悦的园林景观。
愿园林景观设计能够继续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体验和思考!。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分别概括六七八段的主要内容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分别概括六七八段的主要内容
摘要:
一、中国园林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1.历史悠久,源于先秦时期
2.注重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3.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中国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设计原则
1.布局灵活,因地制宜
2.遵循“山水林泉”的搭配原则
3.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私密性
三、中国园林的分类与代表作品
1.皇家园林
2.私家园林
3.寺庙园林
4.代表作品: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
正文:
中国园林的风格独特,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美学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园林的发展与演变深受社会、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注重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
在空间布局与设计方面,中国园林强调布局的灵活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地理环境、地势特点,巧妙地将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观融入园林之中,形
成富有层次感和私密性的空间。
同时,遵循“山水林泉”的搭配原则,将自然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园林的分类方面,中国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皇家园林以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为特点,如颐和园;私家园林则以小巧玲珑、典雅精致为特点,如拙政园;寺庙园林则以宗教氛围浓厚、幽静脱俗为特点,如留园。
这些园林各具特色,共同体现了中国园林的多样魅力。
总之,中国园林的风格独具一格,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景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色的现代风格建筑和红色 的加州风格建筑,有机共生
草坪上种大树,以建筑为主体
外国的校园 本身是一座 城市,开放 式的感觉。 这个车行道 种满了加纳 利海藻,气 势磅礴。
大草坪,两侧人行步道,非常普通而简洁的设计,大气而优雅
车行道中的小型环岛 很有特色的小喷泉
斯坦福大学的设计特色
斯坦福大学的校 园是开放的,不仅仅 是一座校园,也是一 座大大的公园。园内 信步,但见花红草绿, 树木葱郁,古柏参天。 校园内的建筑:红顶 砂墙,拱门和回廊, 大四合院式的布局, 小巧的教堂 ......这一 切组成一幅色彩相宜 的风景画,漫步其中 就是一种美德享受。
作品介绍 1858——1876 纽约中央公园 1865——1867 希望公园,纽约布鲁克林区 1868——1876 特拉华公园,纽约州布法罗市 1868——1887 里弗赛德住宅小区,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1870——1914 南部公园 1870——1920 唐宁公园,纽约诹纽堡市 1873——1893 蒙特皇家公园,加拿大蒙特利尔 1874——1881 耶鲁大学,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 1875——1894 美国国会大厦广场,华盛顿特区 1886——1914 斯坦福大学,加州帕洛阿尔托市 1890——1906 国家动物公园,华盛顿特区 1892——1905 德鲁伊特山住宅小区,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纽约中央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 南起59街,北抵110 街,东西两侧被著 名的第五大道和中 央公园西大道所围 合,中央公园名副 其实地坐落在纽约 曼哈顿岛的中央。 340公顷的宏大面积 使她与自由女神、 帝国大厦等同为纽 约乃至美国的象征。
100多年后的今天,纽约中央公园依然是普通公众休 闲、集会的场所。同时,数十公顷遮天蔽日的茂盛林木, 也成为城市孤岛中各种野生动物最后的栖息地。
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
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
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The object is the thing itself)。“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
奥姆斯特德最钟爱的风景要求较大的降水量才能获得效果, 但他也认识到美国的大部分地区拥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因此,他 着手为南方开发了一种独立而鲜明的景观风格,而在半干早的西 部,他则注意到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水分保持的地区风格。在旧 金山海湾地区和科罗拉多的6个项目中,他奠定了这一手法的基 础,尤其是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园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纽约中央公园 ·奥姆斯特德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对人类的贡献
人们对奥姆斯特德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贡献投以越来越多的 关注,其景观设计哲学也引发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更多思考。纽约 的中央公园也许是美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城市公园,它给纽约紧张 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中央公园这个美国最大的公共 绿地,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全美第一个城市公园,还在于在其规 划建设中,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设计理念
规划理念 他的景观设计理念受英国田园与乡村风景的影响甚深,英国风景式
花园的两大要素——田园牧歌风格和优美如画风格——都为他所用,前 者成为他公园设计的基本模式,后者他用来增强大自然的神秘与丰裕
奥姆斯特德原则 1、保护自然景观,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加以强 调(因地制宜,尊重现状) 2、 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规则式(自然式规则)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或草地 4、选用当地的乔灌木 5、大路和小路的规划应成流畅的弯曲线,所有的道路成循环系统 6、全园靠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
中央公园一角
公园喷泉
公园的西南角, 哥伦布 环岛站 -Maine纪念碑
草坪南侧的湖泊
纽约中央公园内的 精美建筑
公园中有总长93公里的步行道,
9000 张长椅和 6000 棵树木
斯坦福大学
全称:小利兰·斯坦福大学 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市 学校性质:私立 创建时间:公元1891年10月1日 创始人:利兰·斯坦福夫妇 创建背景:当时的加州铁路大王、曾担 任加加州州长的老利兰·斯坦福为纪念 他在意大利游历时染病而死的儿子,决 定捐钱在帕洛·阿尔托成立斯坦福大学, 并把自己8180英亩用来培训优种赛马 的农场拿出来作为学校的校园.相传斯 坦福夫妇在这之前曾拜访过哈佛大学的 校长提出为纪念他们的儿子的死在哈佛 校园内建一座大楼,但遭到了拒绝,于 是才建造了这座闻名于世的大学。
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极简主义(Minimalist),又称最低限度艺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
初在20世纪60年代,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
以表现。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Martha Schwartz)等先锋园
尤里斯图书 馆(Uris Library)及 钟楼
彼得·沃克 Peter Walker
个人简介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 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 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 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 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 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 《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 主义》。
康奈尔大学
康奈尔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的私 立研究型大学,另有两个分校区分别位于纽约市和 卡塔尔教育城。
康奈尔大学由埃兹拉·康奈尔和安德鲁·迪克 森·怀特于1865年建立,是常春藤盟校最年轻的成 员。康奈尔大学男女同校,不分信仰和种族都可以 进入。学校成立伊始,其创始人就打算将其建设成 为一所全科型的新型大学,教授内容从文学名著到 自然科学,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无一不包。这一 理念最终成为了康奈尔的校训:“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person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