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地质概况

鲁西南地质概况
鲁西南地质概况

1地质概况

1.1 区域地质背景

鲁西南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靠江苏、安徽,西邻河南,北邻河北,其大地构造处于靠近郯庐断裂的华北板块一级构造单元东南缘,南以韩台断裂为界,北东向以聊考断裂为界,区内中新生代断层较发育,断层相互改造与切割,形成了多个煤田,其中现今开采的主要煤田有:充州煤田、济宁煤田、巨野煤田、济东煤田、黄河北煤田、新汉煤田和滕县煤田等。

1.2构造背景

从大地构造角度看,山东省鲁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部,其东以郯庐断裂为界(山东境内称为沂沐断裂)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和胶辽隆起相接。鲁西地区的北部属华北坳陷,西部为济宁坳陷,中部-东南部为鲁中隆起。

鲁西南地区在区域上隶属于华北板块中的鲁西块体,总体上是一个以大型隆起为背景的地质构造单元。大致以聊城-兰考断裂为界,其东部主体属于华北板块、鲁西地块、鲁西南潜隆起区、菏泽—充州隆起,其西属于华北板块华北拗陷、临清拗陷区、临清拗陷、东明凹陷。其东部以峰山断裂与泅水凹陷、尼山凸起分开,南以丰沛断裂与南华北盆地相隔,西界与临清凹陷和河南省东淮凹陷毗邻,北界由广饶一齐河断裂与济阳凹陷相隔。区内分布着众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沉积差异较大的中新生代断陷、凹陷盆地。

鲁西南地区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以隐伏的SN向、EW向、NE向和NW向四组断裂为主,近SN向的聊城-兰考断裂是鲁西地块与华北拗陷的分化性深大断裂。SN向和EW向两组断裂是区内的主要构造,是鲁西南地区构造格架的主体,其落差大、延伸长,这些断裂将该地区分割成多个凹陷或凸起,形成了北部凹陷区,中部凹陷、凸起相间分布区,以及南部凹陷、凸起复杂区。凹陷区迅速沉降,凸起区抬升遭剥蚀,而且多期构造活动相互叠加,最终形成了现今比较复杂的构造格局。

1.3沉积背景

早古生代特征是全域同步缓慢沉降,鲁西以台地相及潮坪、泻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中、晚奥陶世之后,受板块汇聚俯冲影响,鲁西地区整体抬升剥蚀,缺失晚奥陶世一泥盆纪沉积。

晚生代的海西构造运动,地壳以垂直升降为主,由北向南地壳逐渐抬升,海水逐渐向南撤出,从而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相-滨海平原相-内陆湖泊相含煤沉积。这些沉积物具有东西成带、南北分异的特征。到三叠纪印支期由于南北向挤压,横贯东西的昆仑—秦岭纬向构造带进一步发展,受其影响本区发育了轴向北东东西向的宽缓褶曲及东西向的正断层组。晚三叠世至早、中侏罗世地壳不断抬升,背斜的轴部遭剥蚀,至晚侏罗世在本区的向斜部位由东向西开始沉积了上侏罗统蒙阴组地层。早白垩世燕山运动第三幕由于受环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本区断裂活动剧烈,除早期已形成的东西向断层继续活动外,又发育了一组近南北向的区域性断层组,并伴有基性酸性岩浆岩侵入。喜山期构造运动,使早期已形成的近南北向断层继续活动,部分断层活动更为剧烈,在断陷盆地中从西向东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地层。总之,在整个鲁西南地区早期以北东、东西向褶曲为主,并伴有东

西向正断层,晚期以近南北向断层为主,形成鲁西南地区“棋盘格”式构造形态。晚古生代特征是结束了的单一海相沉积史,完成了海陆交互相向纯陆相沉积的重大

古地理转变,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沉积了一套准碳酸盐台地和三角洲一潮坪泻湖相的暗色砂泥岩、灰岩和煤层;从中二叠世开始,出现典型的河湖相沉积建造。

1.4岩浆岩

区域资料显示,岩浆是在煤系地层沉积之后的构造活动期中,沿构造断裂带上升,遇到煤层及其它软弱地层时顺层侵入,在岩基附近(断裂两侧)呈枕状及串珠状,远离岩基则呈层状,距岩基越近越厚,反之则薄。据邻区的辉长岩中黑云母进行辉氢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其年龄值为73.47Ma,属燕山晚期,地质时代相当于中生代末期晚白垩世。岩性主要属橄榄玄武岩、粗玄武岩,而脉岩则以闪长纷岩、辉石闪长纷岩、闪斜煌斑岩、云母煌斑岩等岩种为主。

山东地域文化

山东地域文化(一) (一)泰山文化 泰山文化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文化,也是地域性文化。泰山自古至今声名显赫。打开中国的历史典籍,从《十三经》到《二十五史》,多处可见对于泰山的记录和描述。它是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山,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赋形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喻体。 1.泰山概貌 泰山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东侧、山东省中部,横亘于泰安、济南两市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1391米。据载,在距今24亿年前后,鲁西包括泰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在这个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中的一部分,高高地耸立于海平面之上。距今1亿年左右,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今日泰山的雏形。直到新生代中期(距今3000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基本形成,又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日的景貌。据考古发现,从40万年前到4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泰山文化区域曾活动着沂源猿人、新泰智人,两者分别代表了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到了新石器时代,这个地区的原始先民依次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一系列灿烂辉煌的文化。 泰山摩崖刻石泰山有着丰富多姿的名胜古迹。古老而年轻的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场所。胜迹众多的岱阳又称泰前,是泰山风景名胜荟萃之地,除岱庙外,还有登山东路、登山西路、环山路、徂徕山等景区。今存寺庙20座,碑碣639块,摩崖刻石634处。天人合一的岱顶,位于泰山

之巅,面积0.6平方公里。由此可跨天门,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雨凇雾凇、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奇观。岱顶现存庙宇5座,碑碣22块,摩崖刻石246块。风光秀美的岱阴,位于泰山主峰以北,包括后石坞、谷山玉泉寺、桃花峪、娄敬洞山、五峰山、昆瑞山、灵岩等景区。其群山连绵,旷远清幽,奇峰怪岩,洞坞藏秀,有寺庙6座、碑碣640块、摩崖刻石599处。 2.泰山风尚 泰山是一座“文化山”,它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历代统治者和广大民众都采取种种仪式,表达对泰山的景仰与膜拜,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泰山文化”现象。 泰山崇拜。泰山因其“大”成为古代人最早推崇它的原因之一,人们崇拜泰山,是希冀这座“大”山给人带来力量,驱除灾害,求得幸福。人们在对“大”的膜拜中逐渐发现,太阳有着更神秘的力量。因此,太阳崇拜成为泰山崇拜中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东方与太阳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中,太阳就被称做“东乌”、“东君”。东方成了尊贵的方位。例如“五行”说中,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苍,所以“东方曰苍天”;在“八卦”中,东方为“震”,“震为长男”;在“四时”中,东方为“春”,春乃四季之首;在“五常”中,东方为“仁”,仁是天地大德;在“五帝”中,东方是“青帝”,青帝是至高的天神……这种出于原始思维的东方崇拜,使地处中原之东的高大泰山有了更加神圣的力量。《文献通考》中即记述“岱宗东岳,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始终之地,阴阳交泰之所,为众山所宗也”。泰山崇拜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力、自然之神的敬畏与依靠,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形态。 泰山封禅。帝王封禅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几乎是每个皇帝梦寐以求的。在帝王封禅史上,除了武则天以女皇的

工程地质概况

第二章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莲花公园北100m处,玉兰街处,文峰小区住宅楼四幢,其中4#楼占地面积约2800m2,基坑周长约220米,70*40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分为9.0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临时支护使用年限为12个月。 2.1 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往往是由勘探得到的,勘探包括钻探、井探、洞探、触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法,勘探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符合勘察目的的需要,还要考虑其是否适合于勘探区岩土的特性。工程地质钻探的任务之一是取岩土的式样,用来对其观察、鉴别或进行各种物理力学实验,以下是用钻孔取土器从钻孔中采取的式样进行试验得到的数据。 2.1.1地层特征 据勘察报告,本基坑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按其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细砂、④中砂、⑤砾砂、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六个工程地质层位,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1杂填土 全场地分布。黄褐色,松散状,湿,由中砂及细砂组成,为近期回填土,欠固结。层顶标高20.40~21.70m,层厚3.2m。 3粉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厚3.0m。 3粉质粘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顶标高19.10~ 19.35m,层厚1.40~3.40m。 ③细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上部含少量泥质,以细颗粒为主,成分主要为石英,颗粒级配差。层顶标高15.93~ 16.77m,层厚0.80~1.40m。 ④中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以中颗粒为主。层顶标高15.15~16.37m,层厚1.90~2.00m。 ⑤砾砂 全场地分布。黄色,稍密状,饱和,层顶标高4.24~7.61m,层厚3.10~4.21m。 ⑥全风化泥炭质页岩 全场地分布。棕红色,岩芯多呈碎屑状及碎块状,泥炭质胶结,原岩结构不清晰。层顶标高-1.71~-0.97m,层厚2.90~ 4.30m。 ⑦强风化炭质灰岩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1119.1 mm,年蒸发量882.4 mm;年平均日照1400h。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 热岛效应。全年平均气温15.8 C, 1月最冷平均为3.6 C, 7月最热为27.8 C。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 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 m2,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 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 4.5M 之间。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 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 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 2.5K m , 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 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 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 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 , 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 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上海地区内多属于软土地区, 土壤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传统的地热理论,将地层从上到下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根据上海地矿徐剑斌 等人在浦东、浦西5个100M深测温孔共12次实地地温测试记录进行统计研究,上海地区地 下100 M以浅层温度相对稳定,土壤平均温度约17C左右,有利于热泵空调换热器工作。上 海地区地温场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1)0?10M温度在13.3?17.6 C,温度受气候影响,温度变化大,为变温带。由于气温 对浅层地温的影响。测试地区变温层在0?10M,左右,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

上海概况

上海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上海市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 二、城市简介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19世纪,由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锋芒。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是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但在1949年建国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今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东方明珠电视塔与金贸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际线——上海天际线。而在建的全国最高建筑——上海塔则会使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建筑呈现“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势。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会成为未来的全球城市。国际主流媒体更将上海形容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典范”。

山东地貌概述

山东地貌概述 崔巍(山东省潍坊市)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臵: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济南。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二)自然环境:山东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大

致介于北纬34°22′52″至38°15′02″(岛屿达38°23′N),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计跨纬度3°52′10″、经度8°23′07″,这使得山东自然地理的东西差异远比南北差异明显。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沂蒙山地丘陵,水文属于淮河水系(沂河),而山东半岛西北部为华北平原,水系属于黄河水系(徒骇河),造成两地自然环境不同,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海洋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总体来说,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 (三)地貌特征:山东省的地貌基本特征,一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全省地势以泰鲁沂山地为中心,海拔高度向四周逐渐降低。泰山、鲁山、沂山共同组成鲁中地的主体,构成山东省中部一条东西向的分岭。东部及南部为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北部及西部为坦荡的平原,呈弧形围绕在山地丘陵的外围。全省地势中南部凸起;东部地势稍低,缓丘起伏;西北部地势低平,黄河、大运河穿行其间,9/10的地面在海拔50米以下。由历史上形成的黄河冲积扇、泛滥平原和近代黄河三角洲组成的平原呈弧形环抱于中南部山地的西、北两侧。在山麓冲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之间为低洼地带,形成带状湖群。众多的山间盆地和山间平原散布于低山丘陵之间,海拔高度都在200米以下。山东海岸北依渤海、东及东南濒临黄海,除黄河三角洲与莱州湾沿岸为淤泥质海岸以外,大部分海岸为岩石的侵蚀海岸,海岸曲折,多港湾、岛屿。

几内亚水电市场投资环境

几内亚水电几内亚水电市场投资市场投资市场投资环境 环境几内亚概况 几内亚位于西非西岸,北邻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和马里,东与科特迪瓦、南与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接壤,西濒大西洋。沿海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内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4~32℃。 几内亚系最不发达国家。新政府重视发展经济,重点保障主要城市的水、电供应,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管理与控制。 几内亚资源丰富,有“地质奇迹”之称。主要矿产有:铝矾土、铁矿、钻石。此外,还有黄金、铜、铀、钴、铅、锌等。境内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后年发电量估计可达630亿度。 几内亚沿海渔业资源较丰富,近海浅层水域鱼的蕴藏量为23万吨,深海区蕴藏量约100万吨。沿海大陆架已发现石油资源。东南部有大片原始森林,盛产红木、黑檀木等贵重水电。 对外贸易方面,几内亚主要出口产品为铝矾土、氧化铝、钻石、黄金等。主要进口商品为农产品、食品、烟草、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石油制品等。几内亚出口主要目标国主要有智利、西班牙、印度、俄罗斯;进口来源国主要有中国、荷兰、美国、法国。

几内亚水电市场概况 几内亚的地表水资源量为188km3,大部分流入邻国和大海,因此几内亚被称为西非水塔。许多大型国际河流的上游都在几内亚,如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马诺河等。 卡拉菲里水电站为全国最大的水电站,于1998年正式并网发电,可满足中几内亚和下几内亚地区及上几内亚部分地区的用电。 请参阅《中国企业投资几内亚水电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第一章几内亚水电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预测 第一节几内亚水资源状况 一、几内亚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二、几内亚主要城市的平均降雨量 三、几内亚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区域分布 第二节几内亚电力市场发展状况 一、几内亚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 二、几内亚电力消费量 三、几内亚电力电源结构 四、几内亚水电发展现状和水电项目汇总 第三节几内亚重点水电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第四节几内亚水电市场相关政策 一、几内亚能源电力相关法律法规 二、几内亚关于工程承包的相关政策规定 三、几内亚环境保护政策规定 四、几内亚土地政策 第五节几内亚水电市场发展态势展望和指标预测 一、影响几内亚水电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上海概况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进入花桥收费站呢,就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大上海了。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上海前面加一个“大”字呢?就因为这坐城市的规模、面积、人口世界之最,就连土尔其的伊斯坦布尔也无法与上海相提并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海派的风情,现代化的渲染,到处可见的车流人流,随处可见的外国人。所以,美国著名旅行家马克休斯都说“来到上海仿佛来到了西方”。的确,上海这座大都市给人们的印象就如同它是一个很西化的城市。 那么上海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从3个方面来剖析吧。第一是它的车多。上海的车辆估计是全世界最多的,光上海的出租车就有4万8千多辆,全世界饱有量第一。这第二就是人多。上海常住人口有1千2百万左右,当然不算外来人员。它的总数人口约为近3000万左右的人口。人口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万人左右。这个数字是不是让大家很吃惊?如果你赶上节假日来这里,尤其是几大商业区那就应了一句话“上看嘴下看腿了”。最后是楼多。来到上海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哇好高的楼啊!好像我们进入了水泥森林般的城市。上海这几年的发展很快,高楼大厦像雨后的春笋一样,光我们上海浦西的高楼30层以上的就有1026懂。看看,是不是很厉害?那么上海的实际地域面积多大呢?有6340.5多平方公里。通过以上的几组数字,大家是否感觉到,大呢?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 如果说上海的发展速度用奇迹来形容,我觉得一点不为过。但是如果来让我们去读一读它的历史,我想它是一个历史的侏儒,连美国的历史都比不上。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因为上海的历史是从1843年开始计算,在这之前没有人去关注它。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当中,根本没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是短短的一个半世纪,却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金子塔般的奇迹。别急,听我给你们娓娓道来。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最强盛的一个历史阶段,宋朝的时候,我们上海还只是一座小渔村。当地的居民以打渔为主。后来开始有了贸易的发展,才使得小渔村变的热闹起来。在当时的地界上,有18大浦之称,其中就有上海和下海浦。后来人们的贸易中心主要集中在上海浦着里,所以人们越来越多的将这里称呼为上海。到了清道光年间,将华亭县正式改名为上海,一直称呼到今天。 到了1840年的时候,英国人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打就是2年。最后清朝政府与英政府在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签定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在条约当中规定了上海、广州、等地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其中将香港本岛割让给英国。到了1843年6月的时候,上海的大门正式被迫打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条约,使得上海真正的摆脱了历史的束缚,如同一坐机器的启动,开始了它的传奇的生涯。就这样,上海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随着上海的被动性的开发,使得这里不在是一座被中国封建政府遗忘的小镇,它却变成了洋人的天下,变成了冒险者的乐园。很快,我们上海便被美、英、法三国瓜分,形成了世界历史上特有的“租界”。其实就是国中之国。那么当时的三个国家的租界都位于今天上海的什么地方呢?英租界是整个上海最大的,而且也是最发达的地段。位置在当时苏州河以南,静安寺以东,洋金浜(今天的延安路)以北地区。洋金浜以南中国城(城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概况(参考资料)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摘要:西佘山上具有三重火山喷发的旋回,在上海这个冲积平原上具有独特的地质意义,其发育的多种地质现象值得考察和学习。 引言:2013年3月30日,天气晴朗,我们来到上海西佘山,进行火成岩和侵入现象的考察。佘山,位于上海西南郊,分东佘山和西佘山,这次我们的考察对象是西佘山。西佘山高约99m,在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剧烈的火山活动,留下了明显的遗迹,有许多出露的火山岩。 实习内容: 观察点1,在距佘山南门约75m处,山路的右侧,经纬度为N31.05830°,E121.10.963°,海拔17,18m。这里有出露的流纹岩,倾向为43°,倾角为57.5°,在其层面上可以发现流纹构造,间或可见浅黄色集块岩,如图1.1与1.2所示。流纹岩中比较明显的矿物有云母,肉红色长石以及石英,长石为碱性长石。在这区域还可发现X型节理,走向分别为SW192°,NW276°,如图1.3。再往前走,可以看见球形风化以及风化壳,如图1.4。 图1.1(杜文佳摄)图1.2(杜文佳摄)图1.3(杜文佳摄) 图1.4(杜文佳摄)

观察点2,距观察点1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03°,E121.18469°。此处观察凝灰岩,含有少量角砾岩,故可称为含角砾凝灰岩,如图 2.1。倾向为SW220°,倾角为50°,节理密集。这里与观察点1构成了第一个火山喷发循回。 图2.1(杜文佳摄) 观察点3,位于山路拐弯处,距观察点2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20°,E121.18633°,是第二循回的底部,在这里有巨大的黑色侵入岩墙,岩质为闪长玢岩,是侵入流纹岩形成的,如图3.1。这一侵入现象可能是由流纹岩自身断裂引起的。层面的倾向为344°,倾角为35°。 图3.1(杜文佳摄) 观察点4,经纬度N31.09636°,E121.18515°。这里是第二火山循回的上部,岩石成分为凝灰岩,内含少量角砾,如图4.1,倾向284°,倾角75°。

区域环境概况

2 区域环境概况 2.1地理位置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3′~117°04′,北纬37°41′~37°16′。县界东与沾化县接壤,西与庆云县为邻,南与阳信县紧连,北与河北黄骅市接界,县城坐落在县域的南部偏西地带。无棣县隶属滨州市管辖,全县辖11个乡镇,565个自然村,县域人口43万人。 无棣县是山东半岛与京津唐交通要塞,素有“冀鲁枢纽”之称,既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经济带的结合部,又是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处,与黄骅大港仅一河之隔,境内有500-3000吨级泊位码头7个,年吞吐能力达370万t,航路可北抵塘沽、天津,东到大连、龙口、烟台、青岛,南达湛江等港口。205国道、大(口河)济(阳)路、新(河)海(兴)路等5条国省干线公路贯穿全境,滨(州)博(山)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与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均有高等级公路连接。 无棣县工业园区位于无棣县城东部,跨棣丰街道办事处、水湾镇部分区域。 拟建工程位于无棣县工业园区南部,星湖二路南侧、开发五路以西,具体见图2.1-1。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形地貌 无棣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县境位于德惠新河、马颊河、秦口河下游,曾为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受河流淤积、海潮漫溢影响严重,形成南北高低相间的条带状地貌。境内最高点在无棣县城的西部,海拔高度为8m,以万分之一的坡度向东北倾斜,至沿海的车辋城,海拔高度为2.5m,大口河海拔高度为1.9m,三里台、五里台海拔高度仅为1m左右。境内自西向东依次为黄泛平原、滨海平原和渤海湾海岸。 工业园所在区域地貌为河滩高地和浅平洼地,是由古河道冲刷、风蚀而成,地势平坦。地层主要是黄泛冲积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和滨海相沉积。

几内亚铁矿

xx铁矿 时间:2010-02-22 xx拥有两个尚未开采的世界级铁矿: 宁巴山铁矿(Les Monts Nimba)和西芒杜铁矿(Simandou)。它们都位于几内亚的东南部,相距110千米。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一直想开采这两处铁矿,几内亚政府最终决定由欧洲宁巴财团 (Euro-nimba)开采宁巴山铁矿,并决定与英国和澳大利亚联合经营的力拓矿业集团(Rio Tinto)合作,开发西芒杜铁矿。这两处铁矿铁含量高达66%-68%。 下xx地区也有铁矿分布: 科纳克里的卡鲁姆赤铁矿(KaLoum)和弗雷卡利亚(Forécariah)的赤铁矿(估计储量4亿吨)。除上述较大铁矿以外,在上几内亚、中几内亚和森林几内亚还有一些品位略低的铁矿。 (1)宁巴山(Nimba)铁矿。该矿区位于几内亚东南部罗拉省(Lola)内,距首都科纳克里1000多公里,包括一条25公里长,由西南至东北走向连绵陡峭的山脉。矿区分为皮埃尔(Pierre-Richaud,)、桑佩雷(Sempéré)、萨岛(Chateau)和巨岩(Grands Rochers)四个矿体。矿区总储量约10亿多吨,品位63~68%,已探明储量 5.6亿吨,其中xx矿区已探明储量 3.5亿吨。宁巴山铁矿就位于几、利、科三国交界处,与利比里亚朗科矿业公司(LAMCO)开采的铁矿相邻。 (2)xx铁矿: 矿脉长115千米,为南北走向,位于贝拉(Beyla),马桑塔(Macenta)和凯鲁阿内(Kéhouané)省境内。1997-2000年间,力拓矿业集团通过勘探发现该地蕴藏大量铁矿。仅Pic de Fon一处(大约占115千米矿脉中的7千米)就有超过12亿吨含量为65-68%的富铁矿。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资料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主编:金建邦校核:金俊鹏第一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1.试对比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种类岩石在成因、产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等方面的不同。 2.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壳物质组成和内部构造,塑造地壳外部形态特征的各种自然作用。 类型: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3.火成岩有哪些结构、构造、产状,是如何分类的? 火成岩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火成岩构造:块状构造、气孔构造、流纹构造; 火成岩产状:深成侵入岩: 岩基、岩珠; 浅成侵入岩: 岩墙(岩脉)、岩床、岩盖与岩盆; 分类:按火成岩二氧化硅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 按岩浆冷凝环境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4.何谓沉积岩,有哪些结构、构造,分类? 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 其结构:碎屑结构、非碎屑结构; 其构造:层理构造、递变构造、波痕与泥裂; 其分类:碎屑岩、化学及生物化学岩, 进一步划分为: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岩、非蒸发岩和蒸发岩 5.何谓变质岩,如何鉴别? 变质岩:原先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 和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的新的岩石。 鉴别标志: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常形成某些特征性的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硅线 石、滑石、石墨等,这些变质矿物的出现是鉴别变质岩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 1.简述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主要有哪些类型,并说明其主要特点。 主要类型:残积土:残积碎屑物粒径由地表向深处由细变粗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坡积土: 厚度变化大,成分与高处的岩石性质有关,一般不具节理 洪积土: 具有明显的层理以及夹层、透镜体等 冲击土: 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清楚的层理构造,良好的韵律性,沉积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SHANGHAI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08年)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九年五月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2008年) 编制部门: 矿产资源管理处(地质环境和勘查管理处) 资料来源: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二○○九年五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市政府领导在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关于实行地质环境状况公告制度的请示》一文的批示精神,为充分发挥地质环境监测成果的作用,更好地保护地质环境,现发布本市2008年地质环境公报。

目录 一、概述 二、城市地质 三、地质环境监测 四、地下水和矿泉水 1、地下水 2、矿泉水 五、地质灾害防治 1、地面沉降防治 2、汛期防灾 3、编制地质灾害专项防灾预案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资质管理 六、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 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八、法规制度建设 九、大事记 十、附件

一、概述 2008年,在国土资源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本市地质环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各项业务与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的各项任务;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工作得到扎实地推进;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2008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压缩到3700万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回灌量增加至1700万立方米以上,保持了地下水人工回灌量的持续稳步增长,使全市各含水层地下水位继续有所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逐步趋缓,全市平均地面沉降为6.4毫米,比2007年减少0.4毫米。其中中心城区地面沉降量为7.6毫米,比2007年减少0.2毫米。郊区地面沉降量为6.2毫米,比2007年减少0.4毫米;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质较为稳定。

“一带一路”几内亚矿产资源分析

几内亚矿产资源分析 几内亚矿产资源相当丰富,素有“地质奇迹”之称。铝土矿储量估计超过40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3;铁矿石储量超过300亿吨;金储量估计有1000t;金刚石储量有3亿克拉。此外还有很多金属非金属矿产。 铝土矿 几内亚铝土矿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矿资源国。铝矾土是几内亚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几内亚现已成为仅次于澳大利亚的世界第二大铝矾土矿生产国。其特点是埋藏浅、覆土薄,大多可露天开采;矿脉厚,可达12m;品味高,氧化铝含量可以达到40%~60%。中国同意在20年期间向几内亚提供200亿美元贷款,以换取铝土矿的矿权。 金矿 据估计,几内亚金储量可能达1000t,最为富集的地区是上几内亚。金矿绝大部分赋存于石英岩矿区内,每个区由网状石英脉构成,厚度由几毫米至几厘米,有的可达几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粘土层内也有金异常分布。 铁矿 几内亚的铁矿石资源也非常的丰富,据称资源量可超过300多亿吨,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富铁矿,品味高达56%~78%,可露天开采。 几内亚拥有两个尚未开采的世界级铁矿:宁巴山铁矿和西芒杜铁矿。几内亚的金刚石储量约为3亿克拉。矿区主要位于几内亚东部和南部,

全国各大区均有金刚石矿脉。 金刚石主要类型有原生矿化型、金伯利型和砂积型。平均品位为0.12~2ct/cm3。45%~60%可以加工首饰,25%~40%为工业用金刚石。 几内亚矿业投资前景有多大? 有利因素:资源潜力大、经济前景好、政策优势显著、运输有一定优势、用工方便且廉价。 不利因素:政局不稳定、政策不稳定、汇率不稳定,风险大;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生活条件差;勘查开发程度低;辅料资源缺乏。 虽然几内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矿业投资风险与回报并存,相对来说几内亚还是比较适合中国矿业公司进行投资的。 毕竟那些矿产资源丰富且条件好的地区和国家都已经被西方矿业航母所“垄断”,几内亚作为一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综合条件还是不错的,世界上留给中国矿业公司施展拳脚的地方确实算不上多了。

上海地区典型土层分布情况

上海地区地基土分布及其工程性质表1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一览表

表2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与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假定条件:条形基础,基础宽度b为1.50m,基础埋深d为1.00m,地下水位深度为0.50m。)

表3 盾构设计、施工所需参数

备注:1、表中所列建议值系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及类同工程经验综合确定。 2、表中带“*”数据为利用本工程初勘及邻近浦三路车站~严御路车站区间、浦三路车站详勘报告数据并结合上海地区同类工程经验提供。 3、三轴UU、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渗透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室内基床系数为东明路~御桥路各车站及区间详勘试验数据综合统计成果。 4、扁铲、十字板试验为本次及浦三路车站详勘试验统计结果。扁铲试验估算基床系数应力状态与实际工作中的应力状态不同,故KH值偏大很多,实用时需根据不同应力条件,土性、工况及变形量乘以不同的修正系数。

第①1层填土:普遍分布,层厚变化较大,一般为0.6~4.0m,土质松散不均匀,杂填土为主,夹碎石、砖块等杂质较多。 第②层可分为②1、②3层2个亚层 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拟建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局部填土较厚地段该层缺失,夹薄层粉土,可塑为主,中压缩性。 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局部分布,桩号SCK47+200~SCK47+512段连续分布,其它地段呈零星分布,层厚变化大,桩号SCK47+200~SCK47+451段(JK6号孔附近),由西向东层厚由3.0m渐厚至16.3m,JK6号孔向东逐渐尖灭。该层土土质不均,夹薄层粘土,局部较多,松散,压缩性中等,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③层可分为③1、③2、③33个亚层 第③1、③3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普遍,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局部较多,流塑,土质软,压缩性高,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动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③2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局部缺失,该层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埋深厚度变化不大,夹薄层粉砂,流塑、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⑤层可分为⑤11、⑤1A、⑤12、⑤2、⑤3A、⑤3B、⑤4层7个亚层和⑤3T层一个透镜体。 第⑤11层灰色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一般,软塑~流塑,高压缩性,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 第⑤1A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遍布,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松散~稍密,中压缩性,盾构在该层中掘进时阻力较大,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该层为场地内微承压含水层。 第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砂:场地内分布较稳定,不均匀,土质一般,夹粉砂较多,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⑤2层灰色粉砂:场地内呈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在桩号SCK47+451以西,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层 新安县位于华北地层豫西分区渑池—确山小区内,出露地层如下: (一)元古界 仅出露中、上元古界。 1、中元古界熊耳群(Pt2xn) 分布在曹村乡瓦村一带,区内出露面积很小,岩性为紫灰色绿色杏仁状玻璃质安山岩及辉石安山岩,厚约1000m。 2、中元古界汝阳群(Pt2xy) 主要分布在区内西北部山区,其岩性下部为灰紫色、紫红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及砂质页岩、砂砾岩、砾岩;中部为薄层状石英砂岩与紫戏色页岩互层;上部为灰白色、肉红色石英砂岩夹少量绿色页岩。厚约187-394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上元古界洛峪群(Pt2ly) 仅在方山及曹村乡杨扒一带零星出露,其岩性下部为灰绿色、紫红色页岩、杂色矿质页岩、石英砂岩等;上部为灰白色、紫红色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等。厚140~200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二)古生界 1、寒武系(∈) 主要分布在曹村——黄河岸边及方山等地,新安城南也有出露,该系下统出露不全。 下统:岩性主要为紫红、黄绿色页岩、铝质页岩,灰黄色灰岩及泥质灰岩,底部为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厚32~215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中统:中下部主要为鱼鲕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夹紫红、黄绿色页岩、砂质页岩、海绿石砂岩等;上部为深灰色鲕状灰岩等。厚50~650m。 2、奥陶系(O) 该系在本区缺失上、下统沉积,中经近平行分布于寒武系之东部,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质灰岩、白云灰岩及白云岩。底部有时为硅质岩、页和砂砾岩。厚42~125m,与下伏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3、石灰系(C) 该地层在本区缺失上统,中、下统,主要出露在石寺——西沃一带。厚度较小,主要岩性下部为铝土页岩、粘土岩夹泥灰岩;上部为灰黑色灰岩、燧石团块灰岩、石英砂岩、砂质粘土岩等。厚50~180m,与下伏奥陶系中统不整合接触。 4、二叠系(P) 二叠系出露于石寺镇以东畛河两岸,向北至黄河。 下统:下部为灰、深灰色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及可采煤层,底部为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白、深灰色砂质页岩夹薄层可采煤。厚53~227m,与下伏石炭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统:下部为灰色及杂色粘土岩、页岩、细砂岩、石英砂岩、粉砂等。厚580~1844.7m。 (三)中生界 三叠系(T)零星出露于涧河南岸。 中下统:主要岩性为紫红色、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互层。厚322~609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上统:岩性上部为黄绿色、紫红色砂岩、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

几内亚概况-外贸必读

几内亚简介 国家概况 几内亚位于非洲西部,全称为几内亚共和国。“几内亚”由柏柏尔语“黑色的”或“黑色的土地”演变而来,意为“黑人之国”。面积24.59万平方千米。人口850万,40%为富拉尼族,其他有马林凯、苏苏等20多个部族。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法语。货币为几内亚法郎。首都科纳克里。 几内亚国旗 几内亚国从左到右由红、黄、绿三个垂直长方形组成。红色既象征为自由而斗争的烈士鲜血,也象征劳动者为建设祖国而作出的牺牲;黄色象征普照全国的阳光和国家的黄金,绿色象征国家的植物;三色也是“劳动、正义、团结”的标志。 历史沿革 9~1 5世纪为加纳王国和马里帝国的一部分。1 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入侵。1 885年被柏会议划为法国势力范围,1 893年被命名为法属几内亚。1 9世纪后期,萨摩利.杜尔建立了乌拉苏鲁王国开展抗法斗争。1 958年9月28日通过公民投票反对法国戴高乐宪法,拒绝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同年10月2日宣告独立,成立几内亚共和国。1 984年4月,以兰萨纳·孔戴上校为首的军人发动政变.成立几内亚第二共和国。1 994年1月,孔戴宣誓就任总统,成立第三共和国。 经济文化民俗 境内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富塔贾隆高原是西非三大河流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冈比亚河以及几内亚境内的大部分河流的发源地,有“西非水塔”之称。河流多瀑布、急流,水力资源丰富,居西非首位。矿产资源丰富,有“地质奇迹”之称。主要有铝矾土矿、铁矿、钻石矿、金矿等,铝矾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又有“铝矾土之乡”誉称。 农业和采矿业是经济的主要部门。农产品主要有稻米、木薯、玉米、香蕉、菠萝、咖啡等。工业基础薄弱,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沿海渔业资源丰富,东南部有大片原始森林,盛产红木、黑檀木等名贵木材。 宁巴山自然保护区 宁巴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几内亚和科特迪瓦之间的宁巴山,耸立在环绕其周围的一片热带草原之上,草原之上的山坡被浓密的森林所覆盖,拥有特别丰富的动植物,还有一些当地特殊的动物种类,如胎生蟾蜍和黑猩猩。宁巴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7130公顷,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为热带湿润森林型,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海拔较高的草地、被蕨类植物覆盖着的峡谷、热带稀树大草原、中等海拔的较干燥型森林以及干燥型森林。 几内亚主要机场

上海城市概况090511

上海城市概况 (具体请详见运营市场调查表) 目录 地理位置 (2) 面积 (2) 行政区划 (2) 经济实力 (3) 居民收入 (3) 人口 (4) 工业园区 (4) 上海教育机构概况 (6) 上海市医疗机构概况 (7) 大型药房 (8) 大型超市 (9) 上海市商业街区 (11) 上海市银行机构 (15) 上海百强企业 (16) 上海市交通 (19)

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面积 全市面积7,037.50平方公里(2007年末,中国省级行政区第32名)。其中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9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64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60.2平方公里(2006年,中国城市第2名,次于北京); 行政区划 上海全市辖17个区、1个县。 黄浦区。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200001。区人民政府驻延安东路300号。 卢湾区。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200020。区人民政府驻重庆南路139号。 徐汇区。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89万。邮政编码200030。区人民政府驻漕溪北路336号。 长宁区。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200050。区人民政府驻愚园路1320号。 静安区。面积8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200040。区人民政府驻常德路370号。 普陀区。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85万。邮政编码200333。区人民政府驻大渡河路1668号。 闸北区。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71万。邮政编码200070。区人民政府驻大统路480号。

上海地质概况

2.4.2上海地基土体结构类型分区 一般而言,表土层和第一砂层可作为天然地基或浅基础持力层,选择第一、二硬土层可作为多层或小高层建筑桩基持力层较为合适,而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则以第二、三砂层作为桩基持力层。然而,由于沉积环境差异和受后期古河道的冲刷切割,有些工程地质层在平面分布则残缺不全。建筑适宜性与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根据工程地质层产出状况,可以确定相适应的建筑物基础结构形式及其建筑规模。在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地区,并非不能进行建筑施工,而是容易产生环境地质问题,其防范和治理的基础投入将显著增加,否则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会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第一、二硬土层对于一般建(构)筑物具备有良好的工程地质特征,所以我们将它们作为标志层,对浅部土体划分为三大土体结构类型区(在同一土体结构类型中还可以按照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分为若干亚类):存在第一、二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S区);存在第二硬土层,缺失第一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T区);缺失第一、二硬土层的土体结构类型区(N区)。由于第一、二硬土层天然含水量比较低,孔隙比较小,土体不易压缩,土质密实,所以在相同水位条件下,S区、T区的地面沉降量小,而N区的地面沉降量大。

S区:分布于松江、青浦和金山等区的西部。该区内除零星分布的基岩山体外,以冲湖积平原为主,地势相对低洼。本类型土体75米以浅普遍发育有二层硬土层,且大部分地区浅部砂层不发育,因此本区的地基条件明显优于其它地区。但由于局部地区的表土层中夹有工程性质极差的泥炭质土,所以,对依赖天然地基的建筑工程需要采取开挖消除或治理。 T区:有第二硬土层无第一硬土层分布,分布在嘉定、宝山区大部,青浦、松江区的东部,闵行区西部,金山区东、北部,南汇区大部及浦东新区川沙、市区的局部地区。总体认为地基条件尚好的土体结构类型。 N区:无第二硬土层无第一硬土层分布,分布在市区局部和宝山区北部,长江河口的崇明、长兴和横沙等三岛,第三软土层局部缺失,第一、二软土层厚度较大,具有明显的流变、触变现象,河口地区易产生渗流、震动液化。因此,综合分析认为属于地基条件较差的土体结构类型。

山东地质情况1

山东省区域地层表 山东省地层,缺失上奥陶系、下石炭系及三迭系外,其他均有出露。基岩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三。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从老到新有太古界泰山群;元古~太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济宁群及土门组;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三迭系等地层。 地层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三区。以沂沐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深大断裂为界,全省地层分成东西两部分,地层发育情况有很大差别。东部(鲁东地区)发育元古~太古界胶东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及中生界地层、新生界地层不甚发育;西部鲁中南地区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蓬莱群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全;鲁西、北地区则发育很厚的新生界地层。 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主要岩性概述如下: 第一节太古界 泰山群(前称泰山杂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是鲁西地区的结晶基底。著名的泰山、鲁山、徂徕山、蒙山和四海山均由此构成。 泰山群主要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变粒岩组成,普遍遭受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大部分地区遭受强烈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形成各种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出露厚度大于12000米。 泰山群地层区域变质时代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一般认为在25亿年左右,大致与太行山区的阜平群及辽东半岛的鞍山群相当。 泰山群岩性组合分为四个组。自下而上为:万山庄组、太平顶组、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四个组为连续沉积。从老至新叙述如下: 一、万山庄组(Artw):厚度1300-4631m 本组地层出露不广,主要分布于蒙山一带,构成蒙山倒转背斜的核部。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徂莱山地区有零星分布。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为主,次为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绿泥片岩等。岩石普遍遭受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变质岩的地质年代根据万山庄附近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24.45亿年。 二、太平顶组(Artt):厚度531-6385m 分布广泛,主要出露在蒙山、金斗山、泰山、新莆山及济宁之告山、肥城一带。区内多数背斜的核部均由此组地层构成。岩层多作北西向延伸。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岩层经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作用形成各种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太平顶附近斜长片麻岩同位素年龄为23.24亿年。 三、雁翎关组(Arty)厚度425-2246m 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内及孟良崮、雁翎关一带;沂山两侧,沂源韩旺、新泰盘车沟一带也有分布。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并含有少量的千枚岩。雁翎关地区侵入角闪岩中的伟晶岩脉同位素年龄为22.78亿年。 四、山草峪组(Arts)厚度1000-4060m 分布最广,主要分布于白彦、四海山地区,枣庄以北桌山和新泰山草峪一带。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个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