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管理

合集下载

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教学大纲

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教学大纲

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资源与环境的认识、分析和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学生今后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

掌握农业资源的调查、评价和规划方法。

熟悉农业环境污染的来源、类型和防治措施。

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控原理。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

具备制定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方案的能力。

能够进行农业资源与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农业资源概述1、农业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农业资源的定义和内涵。

介绍农业资源的分类方法,如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等。

2、农业自然资源详细阐述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的特点、分布和利用现状。

分析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农业社会资源讲述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资金资源、农业技术资源和农业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

探讨农业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策略。

(二)农业环境概述1、农业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解释农业环境的定义和范围。

介绍农业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土壤环境、水体环境、大气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2、农业环境污染分析农业环境污染的来源,如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讲解农业环境污染的类型,如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阐述农业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农业资源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农业资源,已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讨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具体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等方面。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土地作为农业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要根据土地的类型和特性,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枯竭和退化。

其次,要注重土地的肥力保持和恢复,采取合理施肥和轮作措施,防止土地贫瘠和退化。

此外,要加强土地所有权和流转管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其合理利用和管理事关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提倡科学灌溉和雨水收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其次,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水质和水环境。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调度,实行水权分配和水资源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植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增加农业产值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植物品种的选择和培育,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要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采取科学施肥和合理作物轮作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植物资源的影响。

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促进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动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丰富人们的营养结构和提高农业产值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动物饲养管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养殖效益,减少动物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

其次,要加强动物疾病防控,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和免疫工作,保障动物资源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要注重动物福利保护,保障动物的权益和利益,促进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现代社会中,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是食品生产的基础,而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如何合理管理和评估这些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1.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人类居住和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土地的保护和利用十分重要。

在土地管理上,应当有序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

要根据土地的特点和用途,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计划,加强土地的保护和管理,保持土地的生态平衡,促进土地的生产和使用。

2.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指可能为农业生产所利用或可能成为农业生产要素的一切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

如土地、水、气候、土壤、植物、动物以及劳动力、资本等资源。

要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要优化耕地整理和改良,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持环境稳定;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效益。

二、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评估1.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估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估是对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以便为农村规划、农业生产及保护、资源整合等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地籍调查法、遥感检测法、实地调查法等。

通过对农业资源的评估,可以检查资源的分布状况,找到资源上的问题,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2.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估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估是指通过对农业资源的土地质量、水利条件、气候等客观条件,对其进行潜力的研究分析,以便评价其可持续利用和开发的能力。

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潜力的评估;二是农业资源利用潜力的评估;三是生态环境潜力的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对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及优化结构提供依据。

三、农业资源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评估的意义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源和土地的管理与评估越来越重要。

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生产活动之一。

在当今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改进: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只有合理利用并加强保护,才能保持高效的农业生产。

可通过以下策略实现:1、坚持保持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地的恶化,提高土地的回收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强化土地的管理权和使用权。

政府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坚决打击非法占用、圈占土地的行为,同时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和土地承包制度。

3、注重推动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提高农民的技能,确保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生产质量。

二、充分利用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鼓励并规范农业综合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加强节水技术创新和推广,通过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实现节水目标。

三、改善环境质量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

要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要充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1、打击非法种植、使用、销售有毒有害农药和化肥,加强环境垃圾管理,防止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污染。

2、开展农业生态建设计划,培育绿色农业技术和模式。

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封山育林、人工林和草场建设等措施,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友好型等高效生产转化。

四、优化农业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地方农业经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支持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

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现代农业产业,以创新券提高农业效益。

农业资源优化与种植管理优化方案

农业资源优化与种植管理优化方案

农业资源优化与种植管理优化方案第1章农业资源概况与优化目标 (3)1.1 农业资源现状分析 (3)1.2 优化目标与原则 (4)1.3 农业资源优化策略 (4)第2章土壤资源优化 (5)2.1 土壤质量评价与改良 (5)2.1.1 土壤质量评价 (5)2.1.2 土壤改良 (5)2.2 土壤肥力提升技术 (6)2.2.1 科学施肥 (6)2.2.2 精准施肥 (6)2.2.3 生物肥施用 (6)2.2.4 土壤调理剂应用 (6)2.3 土壤水分调控与管理 (6)2.3.1 土壤水分监测 (6)2.3.2 灌溉制度优化 (6)2.3.3 节水灌溉技术 (6)2.3.4 土壤水分保持 (6)第3章水资源优化 (7)3.1 水资源现状分析 (7)3.2 农业灌溉技术改进 (7)3.3 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7)第4章农业生物资源优化 (8)4.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8)4.1.1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8)4.1.2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8)4.1.3 生物多样性利用 (8)4.2 农作物品种改良 (8)4.2.1 育种技术概述 (8)4.2.2 抗逆性育种 (8)4.2.3 优质高产育种 (8)4.2.4 抗病抗虫育种 (8)4.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8)4.3.1 农业废弃物分类与特点 (8)4.3.2 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 (9)4.3.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9)4.3.4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政策与建议 (9)第5章农业气候资源优化 (9)5.1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分析 (9)5.1.1 气候变化趋势概述 (9)5.1.2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影响 (9)5.1.3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 (9)5.2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 (9)5.2.1 气象灾害类型及影响 (9)5.2.2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9)5.2.3 气象灾害预警与应对 (9)5.3 气候适应性种植布局 (9)5.3.1 气候适应性种植原则 (10)5.3.2 气候适应性种植技术 (10)5.3.3 气候适应性种植模式 (10)5.3.4 案例分析 (10)第6章农业生态环境优化 (10)6.1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0)6.1.1 生态系统现状分析 (10)6.1.2 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0)6.1.3 生态建设措施 (10)6.2 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10)6.2.1 生态农业概述 (11)6.2.2 生态农业模式设计 (11)6.2.3 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推广 (11)6.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1)6.3.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6.3.2 防治措施 (11)6.3.3 农业面源污染监管与治理 (11)第7章种植结构优化 (11)7.1 种植结构现状分析 (11)7.1.1 地域分布特征 (12)7.1.2 种植结构存在的问题 (12)7.2 种植结构优化策略 (12)7.2.1 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 (12)7.2.2 扩大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种植 (12)7.2.3 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12)7.3 适应性种植技术 (12)7.3.1 转基因技术 (12)7.3.2 节水灌溉技术 (12)7.3.3 间作套种技术 (13)7.3.4 抗旱栽培技术 (13)7.3.5 生态农业技术 (13)7.3.6 农业信息化技术 (13)第8章种植技术优化 (13)8.1 精准农业技术 (13)8.1.1 概述 (13)8.1.2 关键技术 (13)8.1.3 应用实例 (13)8.2 保护性耕作技术 (13)8.2.1 概述 (14)8.2.2 关键技术 (14)8.2.3 应用实例 (14)8.3 节水灌溉技术 (14)8.3.1 概述 (14)8.3.2 关键技术 (14)8.3.3 应用实例 (14)第9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 (14)9.1 农业信息化技术 (15)9.1.1 农业信息采集技术 (15)9.1.2 农业信息传输技术 (15)9.1.3 农业信息处理技术 (15)9.2 智能化种植管理 (15)9.2.1 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15)9.2.2 智能化控制系统 (15)9.2.3 智能化农业机械 (15)9.3 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15)9.3.1 农业大数据来源与处理 (15)9.3.2 农业大数据分析技术 (16)9.3.3 农业大数据应用实例 (16)第10章优化方案实施与效益评估 (16)10.1 优化方案实施步骤与措施 (16)10.1.1 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16)10.1.2 组织实施 (16)10.1.3 技术培训与指导 (16)10.1.4 监测与评估 (16)10.1.5 政策支持与激励 (16)10.2 效益评估方法与指标 (16)10.2.1 效益评估方法 (16)10.2.2 效益评估指标 (17)10.3 持续优化与调整策略 (17)10.3.1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17)10.3.2 创新技术与推广 (17)10.3.3 完善政策体系 (17)10.3.4 增强农民参与度 (17)10.3.5 加强监测与预警 (17)第1章农业资源概况与优化目标1.1 农业资源现状分析农业资源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现状直接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农业资源公司管理制度

农业资源公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管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各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法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2. 效率原则: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司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3. 节约原则: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4. 诚信原则:诚实守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农业资源部,负责农业资源的规划、开发、管理和利用。

第五条农业资源部职责:1. 负责制定农业资源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

2. 负责农业资源的调查、评估和监测。

3. 负责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4. 负责农业资源项目的申报、审批和实施。

5. 负责农业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

第三章农业资源规划与开发第六条农业资源部应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农业资源开发规划。

第七条农业资源开发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开发目标:明确农业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2. 开发方向:确定农业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

3. 开发重点:明确农业资源开发的关键项目和关键技术。

4. 开发措施:制定农业资源开发的保障措施和政策措施。

第八条农业资源部应定期对农业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和监测,确保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四章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第九条农业资源部应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管理制度,确保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十条农业资源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资源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农业资源管理中的职责。

2. 资源审批流程:规范农业资源审批流程,确保审批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3. 资源使用规范:明确农业资源使用规范,确保资源合理利用。

4. 资源回收利用:建立农业资源回收利用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十一条农业资源部应加强对农业资源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实施符合规划要求和法律法规。

第五章农业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第十二条农业资源部应积极参与农业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农业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以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1.1 水资源保护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加强水资源保护,首先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制度,严禁任何形式的破坏性开发活动。

同时,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治工作力度,减少土壤侵蚀对水质的影响。

1.2 土壤资源保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和养分供应的基础。

为了实现土壤长期高效利用,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并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此外,在耕地管理方面采取措施减少耕地面积损失、改善耕地结构,并推广有机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以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

1.3 植物遗传资源保护植物遗传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建立完善的植物遗传资源库和数据库,收集、保存和管理各类重要农作物和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同时,加强对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破坏。

二、加强农业资源的管理2.1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定额,并加强对水源地、灌溉系统等关键环节的监测和管理。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提高灌溉效率的同时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等水源的过度开采。

2.2 土壤资源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壤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推广有机肥料、绿肥等土壤改良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此外,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2.3 农作物品种管理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加强对农作物品种的管理,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农业综合开发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农业综合开发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综合开发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将土地、水资源、植物、动物等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则是指对农业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使得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

本文将分别从土地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管理、植物资源开发、动物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来探讨农业综合开发与资源综合利用管理的重要性。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土地资源利用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田,实施优化调控,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因土地过度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合理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在水资源管理中,要注重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浪费,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充分开发植物资源对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出口至关重要。

在植物资源开发中,要注重生态保护,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合理利用植物资源,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耐逆性和抗病虫害性,增强农产品的抗性和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植物保护,防止植物病虫害的侵害,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动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增加畜产品产值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义水资源一览源自河津水资源一览气候资源
• • 孝义气候资孝义市属暖湿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 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受季风交替影响,风大雨 少;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多雨炎热; 秋季受冷高压侵入,温湿晴朗;冬季受西伯利亚 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雪。 孝义市年均气温10.1°,气温月际变化大,最冷 月为1月,平均温度为-5.6°C,最高月在7月平均 温度为23.7°C,极端高温可达39.5°C,极端低温为 -22.9°C。年平均日照2640.7小时,日照率为60%, 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47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 射量71.51千卡/平方厘米。 孝义市年平均降雨量486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 8、9三个月,降水量由东向西随着地势的逐步升 高而增加。降水以小雨最多,年平均降小雨天数 为63天,降中雨天数为9天,降大雨天数仅为3天。 年均积雪深度为6.5厘米。全年平均无霜期190天, 霜冻期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全境内年平 均蒸发量E20观测值为1957.84毫米,折算水体蒸 发量为1152.6毫米,年平均仅为62.4毫米。 孝义的风向冬季多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 一年内风力最大的月份为1月。 • 河津河津市于山陕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 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 季温凉温润,冬季寒冷多风,春夏多东南风,秋 冬多西北风,全年平均气温13.5度左右,全年平 均降水量544.9毫米左右,无霜期一般为200天左 右。 地面蕴奇养秀,梧桐树全国稀有,香椿树香 溢四海,翅果油为国家级保护树种,平原绿化全 国先进;各种中药材200多种,龙门麻黄,药材 魁首;灰天鹅国内珍禽。水资源年总量3.27亿立 方米,人均占有近千方立方米,堪称华北一颗明 珠。气候资源
农业资源管理
制作人:营销1101班 韩红杰 02 林毛毛 48
水资源情况
孝义水资源情况
• • 孝义水资源情况 1.资源总量:全县天然水资源总量为7 5 6 5万m3/年,人 均占有量为2 2 2 m3/年,其中:地表河川径流量多年平 均为3 4 5 0万m3/年;地下水资源为5 4 8 8万m3/年;地 表径流量与地下水重复量为1 3 7 3万m3/年。全县可利用 水资源总量为5 9 5 1万m3/年,占天然水资源总流量的7 8.7%,其中:地下水可利用量为4 1 6 3万m3/年,占地下 水总量的7 6%;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 7 8 8万m3/年,占地 表水总量的5 1.8%。 2.水利工程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县现有中、小 型水库9座,总库容5 1 8 0万m3。控制流域面积6 7 6平方 公里,占总面积的7 1%;万亩以上自流灌区2处;小型机 电灌站4 2处;农灌机电井8 6 9眼。1 9 8 6年,全县用水总 量4 6 5 4万m3,占可利用总量的7 8.2%,其中:用地表水 1 0 2 8万m3,占可利用量的5 7.5%;用地下水3 6 2 6万m3, 占可利用量的8 7.1%。在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占6 5.9%, 工业用水占1 6.3%,城镇生活用水占2.9%,农村人畜用水 占4.8%,采煤排水占1 0.1%。从总体上看,全县现状用水 已接近可供量,今后,水资源供求呈紧张趋势。为此,本 县聘请山西省水文总站做了“孝义县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对 策研究”,今后,将付诸实施,以缓解需求矛盾。
森林
• 据1997年地亘林业勘察设计队调查,孝义市有林地面积16254.8 公顷,森林面积6778.8公顷,灌木林地面积5622公顷,四旁树 折合面积3854公顷,林木覆盖率为17.2%,疏林地226公顷,宜 地地6160公顷,未成林地378.8公顷,弃耕地1594公顷。天然林 主要分布于我市的南阳分,北彬和国营林场境内、其蓄积量除 灌木林外为48014立方米;人工林分布星罗棋布,总面积2954公 顷,蓄积量16290立方米,全市针叶林面积1792公顷,阔叶林面 积8095.8公顷,按林种划分,防护林1870公顷,用材林1417.8 公顷,经济林6600公顷,造林树种有核桃、柳树、油树等主要 造林树种及连生丰产树种。 • 本市的病虫害主要有核桃举肢蛾、杨干透翅蛾、柳干木蠹蛾、 核桃草履介壳虫,松树经大小蠹虫 、枣凿曲、枣粘虫、棉绵介、 舟形毛虫、桃小食心虫等,年发生面积3.02万亩,防治面积2.87 万亩,防治率达8090左右,全市病虫发生率控制在890以下。[2]
植被
• 天然植被主要分布在大石头林场,有山地温性常绿针叶林,温 性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温性暖性灌丛,阳坡,半阳坡的主 要乔木树种有辽东栎,蒙古栎;灌木以沙棘、虎榛子、山桃为 主。阴坡、半阴坡的乔木有油松、白桦、山物及少量的茶条槭、 单被槭、漆树、少脉椴鹅尔枥;主要灌木有木旬子、黄刺梅、 丁香、五台忍冬等。丘陵地亘为干草原,常见的自然植被有酸 枣-白草群落和荆条-铁干蒿群落等。少量人工植被为核桃、柿 子、水果园及刺槐、榆树、杨树、柿树等。汾河一级阶地有圣 柳—鞭长芦苇群落等。平川以四旁植被为主,有杨、柳、榆、 梧桐等,纵观全市、植被初步恢复,农业生产条件开始改善, 但仍不是以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 国营林杨位于市西北50公里的薜颉岭与狐岐山之间的狗尔沟、 神江沟、上义棠,经营面积3.67公顷,现有人工油松林8000公 顷。
山西运城河津水资源
• • 河津市水资源较为丰富,是缺水的山西省和运城市的相对 富水区,并且总体水质较好。 河津市市域内地表水属黄河水系。黄河由市域的西部边缘 流过,蜿蜒约30km,为河津市最大的客水资源。市域内 建有禹门口黄河提水大型水利工程,年总提水量约4亿m3, 服务于山西铝厂、河津电厂等大型工业企业和河津、稷山、 新绛三市(县)数十万亩的农田灌溉。 汾河千里东来齐腰横贯,流经城区街道办、柴家乡和阳村 乡西入黄河,在市域流程22.3km,年径流量平均14.5亿m3。 境内建有多处机电灌站。有时候,汾河断流现象时有发生。 市域内泉水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紫金山南麓,自西向东,分 布在遮马峪、瓜峪、神峪等处,三峪总流量为0.268立方 米,年经流量为940万立方米。 河津市地下水除北西部储量略小外,其余地区较为丰富, 优富者为近河近山地区,尤其是黄河滩90km2的优质水源 地,曾被誉为“山西省的丰水宝地”。 北西部基岩山区,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但由于受多 年来煤炭开采的影响,已属贫水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地 下水以孔隙水为主,属中等富水区或富水区。黄河漫滩及 阶地区,地下水埋深浅,含水层厚,属强富水区或极强富 水区。 全市地下水年总补给量约为2.173亿m3,年可开采量约为 2.067亿m3。丰富的水资源,为河津市市域经济的全面发 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 源
四季分明的气候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孝义自然资源 矿产
• 丰富的地方特产资源。孝义自唐以后,就成为闻名—方的特产 富庶及商贾云集之地。境内有煤、铁、铝矾土、硫磺、石膏、 白云石、耐火黏土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尤以煤、铝资源最为著 名。境内储煤面积达783.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2.8%, 探明储量90亿吨,曾先后被列入国家首批50个重点产煤县和山 西省十大产煤县行列;铝矿探明储量2.6亿吨,占全国储量的 16.6%、全省储量的44%,而且地质构造简单,矿体规模宏大, 品质好,品位高,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在国内外享有“白 色主焦煤”的美誉。境内土垠有褐土、灰褐土、草甸土三大类。 褐于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广经分布于西部石质山地、土石山 地、黄土丘陵和平川二级阶地上部,面积达75313.8公顷占土垠 总面积的87.96%。草旬土分布于汾河岸一级阶地和一、二级阶 地过渡地带的下部,总面积为10219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 11.94%,灰褐土分布于吕梁山分水岭西侧的神江沟一带,面积 最小,仅占土壤总面积的0.1%
土壤
• 境内土垠有褐土、灰褐土、草甸土三大类。 褐于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广经分布于西 部石质山地、土石山地、黄土丘陵和平川 二级阶地上部,面积达75313.8公顷占土垠 总面积的87.96%。草旬土分布于汾河岸一 级阶地和一、二级阶地过渡地带的下部, 总面积为10219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 11.94%,灰褐土分布于吕梁山分水岭西侧 的神江沟一带,面积最小,仅占土壤总面 积的0.1%
• •



孝义水资源情况
• 3. 孝义市境内的地表水多为河水,河谷水系发达,但多 为季节性河道,均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有史料记载: “胜水一名孝河,源出狐岐山之麓,流经县西十五里至县 东南入于汾。土京水一名西阳水,源出县西南一十五里, 土京水合胜水入汾河。”“玉泉山在县西南七十里,下有 泉如涑玉因名。通吉隰往来之路,其水引县南,灌南曹五 楼诸村民田。”这些史料都是孝义水系发达、河流众多的 有力佐证。主要河道由过境河和境内河组成。过境河有汾 河、磁窑河、文峪河、虢义河;境内河有孝河、兑镇河、 下堡河、柱濮河等。汾河是孝义市最大的过境河,流经孝 义市与介休市交界处。孝河为境内主要河流,河流长度为 56.5公里,流域面积约为460平方公里,由发源于西部山 地的下堡河、兑镇河、柱濮河等支流汇流而成,由西向东 基本横穿全境,在芦南村东南汇入文峪河。孝河多年平均 地面水经流量为3491.2万立方米。 孝义境内地下水补给完全依靠自然降水的渗入。山区主 要为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丘陵区除大气降水补给外, 还有河道渗漏补给和农灌回归补给及西北部山区的侧向径 流补给;平原区地下水的来源以大气降水和山前侧向径流 为主,其次为河道渗漏及农灌回归补给。 受区域构造的 控制,地下水由山区向平原区排泄。山区地下水的排泄途 径主要为河道排泄、采矿排水、地下水开采,其次为灰岩 水的深层排泄;平原区地下水的排泄途径为开采、蒸发和 侧向径流。
河津自然资源 矿产
• • • • • • • • • • • 河津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16种。其中被开发利用的9种,以煤炭资 源最多。 煤:贮藏于市域西北部,属乡宁煤田的延伸部分,面积约68km2,地质储量约6.8亿吨,属1 号瘦焦煤。煤层共10层,其中以2号、10号煤层较厚,尤以2号煤层质量较高,地质保有储量 2.2亿吨。10号煤层含硫量较高,地质保有含量2.4亿吨。 硫铁矿:贮藏于市域西北部,面积6km2,探明储量D级715.96万吨,折合标准矿295.64万吨。 石灰石:贮藏于市域北部的吕梁山,经勘测的龙门山及西硙口一带石灰岩,储量约3.4亿吨。 铁矿:贮藏于市域北部一带,矿体大部分呈窝状,少部分为层状,品位35%左右,总量尚未 全面勘测。 石英砂岩:分布于市域北中部一带,出露长度达7000m,平均厚度10m,地质储量为784万吨。 粘土:市域内广泛分布,为建材原料及辅料。 耐火粘土:分布于市域西北部,为制造耐火材料原料。 砂:市域内分布较广,为优质建材原料。 矿泉水:位于市域北部瓜峪沟一带,为具有多种矿物质的珍贵水资源。 另外,还有暂未利用和尚未大规模开发的钾长石、铝土矿、辉绿岩、白云岩、地热、煤矸石、 砂岩等矿产资料。[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